一、小儿急性氟乙酸胺中毒时心肌酶谱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邱颖[1](2015)在《乙酰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氟乙酰胺中毒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氟乙酰胺是一种高效、剧毒,吸收性强的有机氟杀鼠剂,残效期长,无腐蚀作用。氟乙酰胺中毒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常致心、脑、肺、肝、肾等多脏器损伤。因其可导致人畜的二次中毒,目前已为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但因其效果明显,许多商贩仍进行违法生产及出售,使得氟乙酰胺中毒事件时有发生,近年甚至有上升趋势。氟乙酰胺对心脏有明显损害,体现在对心肌细胞及传导系统的损害,心肌损害率80%以上,可致各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血压下降,甚至心室颤动,心功能异常是其第二位死亡原因。目前公认的中毒机制为氟乙酰胺使三羧酸循环中断,从而导致各脏器损伤,对中毒后心肌损伤的情况及治疗缺乏进一步研究。探讨氟乙酰胺中毒引起心肌损伤的情况及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大鼠氟乙酰胺中毒后心肌损伤情况,与氧化损伤的关系;乙酰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中毒大鼠心肌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通过灌胃方法制作氟乙酰胺中毒大鼠模型,共100只大鼠,雌雄各半,将其随机分成5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1ml生理盐水灌胃,并每日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B组为氟乙酰胺染毒组,氟乙酰胺溶液按6mg/kg灌胃制作氟乙酰胺中毒模型,并每日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组为乙酰胺治疗组,氟乙酰胺溶液按6mg/kg灌胃制作氟乙酰胺中毒模型,染毒后1小时按2.8g/kg给予乙酰胺,日二次(Q12H)腹腔注射。D组为乙酰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氟乙酰胺溶液按6mg/kg灌胃制作氟乙酰胺中毒模型,染毒后1小时按2.8g/kg给予乙酰胺,日二次(Q12H)腹腔注射,同时按10ug/kg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日一次腹腔注射。E组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氟乙酰胺溶液按6mg/kg灌胃制作氟乙酰胺中毒模型,染毒后1小时按前列地尔注射液10ug/kg QD腹腔注射。在5组大鼠染毒后不同时间点(4h、1d、3d、7d)取心肌组织行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变化;测定血液中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行统计学分析,探讨其意义。结果:HE染色提示氟乙酰胺中毒大鼠心肌损伤于1d开始出现,呈点状或局灶性变性、坏死,其周围细胞胞浆染色嗜酸性增强,伴少量炎细胞浸润;3d损伤最重,心肌细胞大片状坏死、溶解消失,大量炎细胞浸润;D组与C组7d开始出现肉芽组织;D组与C组、E组相比较,心肌损伤范围小,程度轻。心肌三酶4h开始升高,1d达到高峰,3d下降,7d基本恢复正常。D组1d时AST及CK-MB值与B组、E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时间点D组心肌三酶与C组、E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氟乙酰胺中毒后心肌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D组与C组、E组心肌MDA含量相比明显降低(P<0.01);SOD含量三组之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氟乙酰胺中毒可导致心肌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肌局灶性或片状坏死,伴有炎细胞浸润。在中毒后3d损伤最重。心肌酶1d达到高峰,7d基本恢复正常。(2)健康大鼠氟乙酰胺中毒后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减少,MDA含量增加,考虑心肌损伤与氧化损伤有关。(3)乙酰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大鼠氟乙酰胺中毒所致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与乙酰胺治疗组及前列地尔治疗组相比,可明显减轻心肌损伤范围及程度;缩短心肌组织修复时间;能清除氧自由基,有效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达到抗氧化损伤作用。
李国安[2](2011)在《洗胃及血液净化技术对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洗胃及血液净化技术对治疗小儿四亚甲基二砜四氨(毒鼠强)中毒进行研究,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我院2001年7月1日至2010年7月31日近10年来治疗急性毒鼠强中毒(ATI)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72例中毒患儿中治愈70例,有2例死亡,全部有神经系统症状,血清酶学检查提示:有心肌酶谱改变31例,肝功能异常22例: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是影响恢复的主要因素,疗效分析:4小时以内洗胃的患儿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未洗胃和4小时以上洗胃的患儿;在洗胃基础上进行血液净化效果更好( P<0.05 )。结论:ATI患儿多数预后很好,毒鼠强对儿童损害的主要靶器官为脑、心肌、肝脏,4小时以内洗胃是较好的治疗措施,同时进行血液净化能明显提高疗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刘仁树[3](2004)在《禁用杀鼠剂中毒的临床诊治研究近况》文中指出 在我国,禁用杀毒剂至今仍有屡禁不止的情况,主要是高额利润的利诱,使一些不法商仍旧暗地非法销售此药。直至今年第一季度,国家以法律的条款,严惩禁用杀鼠剂(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毒鼠强)在市场流动或出售,但全国各地中毒的病例仍旧不断,只是发病情况有所
刘仁树[4](2004)在《禁用杀鼠剂的临床诊治研究近况》文中认为在我国,禁用杀鼠剂至今仍有屡禁不止的情况,主要是高额利润的利诱,使一些不法商仍旧暗地非法销售此药。直至今年第一季度,国家以法律的条款,严惩禁用杀鼠剂(氟乙酰胺、氟乙酸钠、毒鼠强)在市场流动或出售,但全国各地中毒的病例仍旧不断,只是发病情况有所遏制而已。一、这两种禁用杀鼠剂,其剧毒性及二次中毒的特点早已为众所周知,但因其毒理性能不同,毒理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也有差异。二、禁用杀鼠剂临床分型的意义在救治禁用杀鼠剂中毒的临床工作中,往往出现群体中毒的情况,此时,对病情的分型显得十分重
钟新华[5](2004)在《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小儿氟乙酰胺中毒时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前检测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α 羟丁酸脱氢酶 (HBDH)、乳酸脱氢酶 (LDH)及心电图。并将轻度中毒组 (2 6例 )与中重度中毒组 (16例 )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时心肌酶谱普遍升高 ,占 90 .5 % (38/ 4 2 )。中重度中毒较轻度中毒组升高更显着 ,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但出院前检测大部分恢复正常。两组比较除AST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氟乙酰胺对小儿心肌损害明显 ,提示心肌酶谱值越高病情越重
陈尔真,黄小林,陆一鸣,蒋健[6](2003)在《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的成功救治》文中提出
余长河,周八先[7](2002)在《氟乙酰胺中毒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 12 4例氟乙酰胺中毒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变化 ,并与 6 0名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中、重度中毒组 :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和肌酸磷酸激酶 (CPK)分别为 4 82 .32± 18.2 6u/L、5 12 .30± 178.34u/L和 180 4 .6 0± 2 86 .72u/L ,均高于对照组 2 5 .4 8± 12 .5 2u/L、173.5 0± 6 4 .5 2u/L和 6 4 .32± 35 .2 5u/L(P <0 .0 1)。结论 :氟乙酰胺中毒患者的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与病情轻重和转归有密切关系 ,测定心肌酶谱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黄枝宁[8](2002)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及其治疗原则》文中研究表明氟乙酰胺为有机氟类杀虫剂,又名敌牙胺、氟素儿,此药毒性大,临床表现为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口服半数致死量约 2~10 mg/kg[1]。氟乙酰胺进入人体后破坏人体三羧酸循环,主要影响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糖代谢。
雷拴印,樊风勤,权志俊,郭青兰,葛松毅,李亚莉,耿明仙,李桂敏[9](2001)在《小儿急性氟乙酸胺中毒时心肌酶谱的变化》文中认为
陈鲁媛,丁兆士[10](2001)在《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25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小儿急性氟乙酸胺中毒时心肌酶谱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急性氟乙酸胺中毒时心肌酶谱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乙酰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氟乙酰胺中毒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综述 |
2.1 氟乙酰胺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分布 |
2.2 氟乙酰胺的作用机制 |
2.3 临床表现 |
2.4 氟乙酰胺引起的心脏损伤 |
2.4.1 心肌病理改变及心电图变化 |
2.4.2 心肌酶学改变 |
2.5 氟乙酰胺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 |
2.5.1 氧化损伤 |
2.5.2 钙超载 |
2.5.3 心肌细胞凋亡 |
2.6 治疗 |
2.7 结语 |
第3章 实验材料 |
3.1 实验动物 |
3.2 试剂及仪器 |
3.2.1 试剂 |
3.2.2 仪器 |
第4章 实验方法 |
4.1 动物模型制备 |
4.2 标本处理 |
4.3 实验步骤 |
4.3.1 HE 染色 |
4.3.2 测定心肌组织中 SOD(U/ml)含量 |
4.3.3 测定脑组织中 MDA 含量的测定(nmol/ml) |
4.3.4 测定三种心肌酶的值均按检测盒说明书提供的方法操作 |
4.3.5 统计学处理 |
第5章 实验结果 |
5.1 一般状态观察 |
5.2 大鼠心肌组织 HE 染色结果 |
5.3 心肌酶及 SOD、MDA 数值统计学分析 |
第6章 讨论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洗胃及血液净化技术对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的成功救治(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2.1 FA中毒诊断 |
2.2 排毒和解毒 |
2.3 重要脏器功能的维护 |
2.4 及早实施高压氧治疗以促进脑功能恢复 |
(7)氟乙酰胺中毒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及其治疗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氟乙酰胺中毒机理及临床症状 |
1.1 破坏三羧酸循环 |
1.2 细胞及体液Ca2+的改变 |
1.3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
2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治疗 |
2.1 一般治疗 |
2.2 血液透析 |
2.3 药物治疗 |
2.3.1 乙酰胺(解氟灵) |
2.3.2 乙醇 |
2.3.3 纳洛酮 |
2.3.4 钙剂 |
2.3.5 东莨菪碱 |
3 小结 |
四、小儿急性氟乙酸胺中毒时心肌酶谱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乙酰胺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氟乙酰胺中毒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D]. 邱颖. 吉林大学, 2015(08)
- [2]洗胃及血液净化技术对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疗效分析[D]. 李国安. 重庆医科大学, 2011(11)
- [3]禁用杀鼠剂中毒的临床诊治研究近况[A]. 刘仁树.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2004
- [4]禁用杀鼠剂的临床诊治研究近况[A]. 刘仁树.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次全国复苏中毒学术论文交流会论文汇编, 2004
- [5]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J]. 钟新华.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04(01)
- [6]急性重度氟乙酰胺中毒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的成功救治[J]. 陈尔真,黄小林,陆一鸣,蒋健. 中国急救医学, 2003(09)
- [7]氟乙酰胺中毒血清心肌酶谱变化及意义[J]. 余长河,周八先.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2(03)
- [8]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及其治疗原则[J]. 黄枝宁.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2002(02)
- [9]小儿急性氟乙酸胺中毒时心肌酶谱的变化[J]. 雷拴印,樊风勤,权志俊,郭青兰,葛松毅,李亚莉,耿明仙,李桂敏. 实用临床医学, 2001(04)
- [10]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25例分析[J]. 陈鲁媛,丁兆士. 山东医药, 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