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昆钢6号高炉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运行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华建明[1](2013)在《宝钢3号高炉(二代)冷却系统配置的初步思考》文中指出结合宝钢1、2、4号高炉以及国内外长寿高炉冷却系统设计和运行实绩,对3号高炉(二代)如何进一步优化冷却系统配置,力争达到20年以上寿命,做了初步思考,并提出设想。
梁利生[2](2012)在《宝钢3号高炉长寿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延长高炉寿命不仅可以直接减少昂贵的大修费用,而且可以避免由于停产引起的巨大经济损失。延长高炉寿命已经成为广大高炉炼铁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高炉长寿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很多,而高炉一代炉役寿命取决于这些因素的综合效果。本文对宝钢3号高炉长寿技术,从设计制造、施工砌筑、操作管理到检测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形成了具有3号高炉自身特点的长寿综合技术。在认真研究和分析1、2号高炉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并吸取世界长寿高炉经验的基础上,对宝钢3号高炉炉型设计、耐材配置、冷却设备选型、检测监控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并大胆采用了一些长寿新技术,为3号高炉炉况稳定和长寿奠定了基础。宝钢3号高炉在炉型设计时,对设计炉型与操作炉型的结合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充分考虑到投产后形成实际操作炉型的合理性,特别在高径比、死铁层深度、炉腹角及炉身角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并对炉身中下部厚壁与炉身上部薄壁的交界处进行了圆滑过渡的处理,有利于煤气流分布的控制。3号高炉炉体冷却系统采用全铸铁冷却壁形式和纯水密闭循环冷却,按照炉体不同部位的工作环境和工艺要求,配置了不同结构型式的冷却壁和耐火材料炉衬,尤其在炉缸H1-H4段采用了新式高冷却强度横型冷却壁,并配置美国UCAR高导热性小块炭砖,为3号高炉炉缸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宝钢3号高炉投产以来,通过强化原燃料质量管理、严格控制碱金属和锌负荷入炉、优化炉料结构,并根据不同时期的生产条件,结合高炉自身特点和难点,不断研究、优化上部装料制度和下部送风制度,控制合适的鼓风动能和炉体热负荷,实现合理的煤气流分布,从而确保3号高炉炉况长期稳定顺行,取得世界一流的技术经济指标和长寿业绩。针对3号高炉投产后冷却壁水管较早出现破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冷却系统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造,大大提高了冷却强度,改善了水质,有效缓解了冷却壁水管的破损。并通过实施安装微型冷却器、硬质压入、人工造壁、整体更换S3、S4段冷却壁等多项长寿维护措施,显着改善了炉身的长寿状况,确保3号高炉炉役中后期仍然保持规整的操作炉型,为强化冶炼创造了条件。在投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3号高炉的炉缸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没有像1、2号高炉第一代炉役那样一直受炉缸侧壁温度的困扰。然而随着炉役时间的延长,特别是在炉役后期超过设计炉龄后仍然保持长时间的高冶炼强度,炉缸侧壁温度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3号高炉通过进一步提高炉缸冷却强度、加强出铁口状态维护、改善炉缸活跃性、强化炉缸状态监控、炉缸压浆等多项长寿维护措施的研究和实施,保证了3号高炉在炉役后期继续保持强化冶炼的前提下,侧壁温度总体安全受控,从而有效延长了3号高炉的寿命。通过对宝钢3号高炉长寿综合技术的研究和实施,截至2012年10月,宝钢3号高炉已稳定运行了18年,累计产铁量达到6541万吨,单位炉容产铁量达到15036t/m3,目前还在生产中,创造了国内长寿高炉的记录。
李信平,董瑞章,赵先胜,贺压柱[3](2011)在《采用全国产化耐材的昆钢2000m3高炉长寿实践》文中提出对采用全国产化耐材的昆钢2000m3高炉长寿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生产操作技术进步以及采取炉体维护和上涨治理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付铭,张云平[4](2009)在《昆钢6号高炉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管理》文中认为对昆钢6号高炉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管理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了水质管理、热负荷管理的主要经验,以及水量、水温的调节原则。
李淼[5](2009)在《昆钢2000m3高炉生产技术进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昆钢2000m3高炉的技术进步进行了总结。通过分析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从原燃料筛分、煤气流调剂、强化冶炼、高炉长寿维护等各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
李婷[6](2009)在《炼铁系统水再生及循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钢铁工业是工业领域中的用水大户,寻求水再生及循环利用技术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之一。炼铁厂多年来坚持节水技术改造,通过积极探索多种途径,使炼铁工序新水耗量不断下降,水资源节约及环境保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节水之路。
冯一奇[7](2008)在《昆钢6#高炉炉缸炉底侵蚀模型的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高炉长寿、高效、低耗是国内外钢铁企业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现代高炉向炉容大型化、生产高效化方向不断发展,高炉长寿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高炉炉衬侵蚀监测是钢铁工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企业实际需求入手,综述了高炉长寿的状况和炉缸炉底的侵蚀机理,并对国内外的侵蚀模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本课题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针对昆钢6#高炉(2000m3)炉缸炉底的情况,从传热学的角度出发,开发了对炉缸炉底侵蚀状况进行监测的二维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计算,得到了炉缸炉底的温度场分布。从计算所得到的侵蚀图来看,1150℃侵蚀线位于第五层碳砖的位置,无明显的“象脚状”侵蚀,6#高炉炉缸炉底的侵蚀状况基本正常。探求了炉缸炉底侵蚀的原因,认为K、Na、Zn、Pb等有害元素是高炉受到侵蚀的主要原因,这为采取措施延长高炉寿命提供了有益的依据。根据炉缸炉底侵蚀的原因,揭示了含钛物料护炉的机理,提出了实现昆钢高炉长寿的技术措施,指出在炉龄晚期,进行钛矿护炉是延长高炉使用寿命的重要手段。此后作者根据所做的工作,提出了利于侵蚀监测的热电偶的优化布置方案,为高炉长寿提供技术支持。
杨雪峰,储满生,王涛[8](2005)在《昆钢2000m3高炉风口上翘原因分析及治理》文中研究表明昆钢6号高炉开炉3年后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风口上翘,通过综合调查分析,不但找到了造成风口上翘的主要原因,而且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使高炉继续保持了安全稳定的生产。
杨雪峰,沈峰满,王涛,储满生[9](2005)在《昆钢2000m3高炉风口上翘原因分析及治理》文中认为针对昆钢6号高炉开炉3年后发生的风口上翘现象,通过综合调查分析,对从高炉风口取出的风口组合砖、风口焦炭及风口异常物等进行分析检测,并对炉缸炉底砖衬热电偶温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以Zn为主的Zn、Pb、K、Na等有害元素对风口组合砖的侵蚀是造成风口上翘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昆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解决风口上翘的措施,确保了高炉持续稳定安全生产。
杨雪峰,储满生,王涛[10](2005)在《昆钢2000m3高炉风口上翘原因分析及治理》文中提出昆钢6号高炉投产3年后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风口上翘情况,通过综合调查分析,不但找到了造成风口上翘的主要原因,而且提出了若干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使高炉继续保持了安全稳定的生产。
二、昆钢6号高炉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运行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昆钢6号高炉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运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宝钢3号高炉(二代)冷却系统配置的初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3号高炉与部分国内外长寿高炉对比 |
2 3号高炉炉体设计概况 |
(1)本体冷却系统设计。 |
(2)冷却设备设计。 |
3 3号高炉运行情况及与2、4号高炉对比 |
3.1 成功和经验之处 |
3.2 运行及改进情况 |
(1)投产后遇到的问题。 |
(2)主要改进措施。 |
4 国内外其他大型高炉冷却系统设计和运行情况 |
4.1 主要类型 |
4.2 长寿实绩良好的高炉 |
(1)主要设计特点和优点。 |
(2)存在的问题: |
5 对3号高炉(二代)冷却系统设计的思考和设想 |
5.1 冷却设备形式选择 |
5.2 关于冷却系统工艺流程 |
(1)设置开路的清循环系统。 |
(2)设置密闭系统。 |
(3)对水系统维护的要求: |
5.3 关于水质、水量和水速选择 |
6 结语 |
(2)宝钢3号高炉长寿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高炉炼铁概述 |
1.1.1 我国现代高炉炼铁技术发展概况 |
1.1.2 世界大型高炉概况 |
1.1.3 高炉炼铁原理及工艺概况 |
1.2 高炉长寿概述 |
1.2.1 国内外高炉长寿概况 |
1.2.2 高炉长寿限制性环节 |
1.2.3 高炉炉缸烧穿事故 |
1.3 课题提出与研究内容 |
1.3.1 课题提出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宝钢3号高炉长寿设计技术 |
2.1 高炉炉型设计 |
2.1.1 合适的高径比(Hu/D)及死铁层深度 |
2.1.2 合理的炉腹角(A)及炉身角(B) |
2.2 高炉炉衬设计 |
2.2.1 炉缸、炉底耐材设计 |
2.2.2 风口及炉腹 |
2.2.3 炉腰及炉身 |
2.3 高炉冷却系统设计 |
2.3.1 冷却设备形式 |
2.3.2 冷却系统类型 |
2.4 高炉检测系统设计 |
2.4.1 冷却系统的检测 |
2.4.2 炉体炉缸温度的检测 |
2.5 宝钢3号高炉设计的改进方向 |
2.6 小结 |
第3章 宝钢3号高炉制造及施工技术 |
3.1 宝钢3号高炉冷却壁制造技术 |
3.1.1 原料化学成分控制 |
3.1.2 球化剂的选择 |
3.1.3 冷却水管材质及防渗碳处理 |
3.2 宝钢3号高炉炉缸耐材施工技术 |
3.2.1 炉缸炭砖砌筑标准 |
3.2.2 宝钢3号高炉炉缸炭砖施工技术 |
3.2.3 砌筑质量对炉缸长寿的影响 |
3.3 制造及施工的改进方向 |
3.4 小结 |
第4章 宝钢3号高炉稳定操作技术 |
4.1 原燃料质量管理 |
4.1.1 提高原燃料质量,优化炉料结构 |
4.1.2 严格控制入炉碱金属和锌负荷 |
4.2 优化煤气流分布,确保炉况稳定 |
4.2.1 宝钢3号高炉操作难点 |
4.2.2 优化装料制度,保证煤气流分布合理 |
4.2.3 优化操业参数,控制炉体热负荷稳定合适 |
4.2.4 优化送风制度,控制适宜的鼓风动能 |
4.2.5 调整效果 |
4.3 精心操作,趋势管理,确保炉温稳定充沛 |
4.3.1 炉温管理标准及调节手段 |
4.3.2 炉温趋势管理 |
4.4 优化炉渣成分 |
4.5 强化设备管理,降低休风率 |
4.6 宝钢3号高炉操作实绩 |
4.7 小结 |
第5章 宝钢3号高炉炉身维护技术 |
5.1 宝钢3号高炉冷却壁破损状况及原因分析 |
5.1.1 冷却壁破损状况 |
5.1.2 冷却壁破损的原因分析 |
5.2 宝钢3号高炉冷却系统优化 |
5.2.1 提高水量水压,提高冷却强度 |
5.2.2 增设脱气罐,提高脱气功能 |
5.2.3 优化水处理技术、改善水质 |
5.3 炉身长寿维护技术 |
5.3.1 安装微型冷却器 |
5.3.2 硬质压入及人工造壁 |
5.3.3 整体更换冷却壁 |
5.3.4 破损冷却壁的及时发现和分离 |
5.4 小结 |
第6章 宝钢3号高炉炉缸维护技术 |
6.1 炉缸长寿维护操作 |
6.1.1 合理炉缸冷却强度控制 |
6.1.2 合理的出渣铁制度及铁口状态维护 |
6.1.3 炉缸活跃性控制 |
6.2 炉缸状态监控 |
6.2.1 加装炉缸电偶 |
6.2.2 水系统安装高精度电阻 |
6.2.3 完善炉缸炉底侵蚀模型 |
6.2.4 建立炉缸炉底残厚计算模型 |
6.3 炉缸压浆 |
6.3.1 大套下压浆 |
6.3.2 铁口压浆 |
6.3.3 炉缸压浆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成果 |
作者简介 |
(4)昆钢6号高炉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纯水密闭循环系统的构成和工艺特点 |
1.1 系统构成 |
1.2 工艺特点 |
2 铜冷却板 |
3 运行管理 |
3.1 水质管理 |
3.2 热负荷管理 |
3.3 水量、水温调节原则 |
4 结语 |
(5)昆钢2000m3高炉生产技术进步(论文提纲范文)
1 存在的问题 |
2 技术进步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
2.1 改善原燃料质量 |
2.2 优化煤气流分布 |
2.3 富氧喷煤和低硅低硫冶炼 |
2.4 高炉长寿维护 |
3 需要突破的技术难点 |
(7)昆钢6#高炉炉缸炉底侵蚀模型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大型高炉长寿现状 |
1.1.1 国外大型高炉长寿现状 |
1.1.2 我国大型高炉长寿现状 |
1.2 影响高炉寿命的因素 |
1.2.1 高炉新建或大修时采用的长寿技术 |
1.2.2 正确的操作制度 |
1.2.3 有效的炉体维护技术 |
1.3 炉缸炉底结构 |
1.3.1 美国热模压小碳块炉缸结构 |
1.3.2 法国陶瓷杯炉缸结构 |
1.3.3 我国高炉炉缸炉底结构 |
1.4 炉缸炉底的侵蚀机理 |
1.5 炉缸炉底侵蚀模型的监测 |
1.5.1 侵蚀模型的数值求解方法 |
1.5.2 侵蚀模型的研究现状 |
1.6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昆钢高炉炉缸炉底侵蚀模型的建立 |
2.1 昆钢高炉概况 |
2.1.1 6~#高炉炉缸炉底结构 |
2.1.2 炉缸炉底耐火材料的理化性能 |
2.2 模型的理论基础 |
2.2.1 导热基本定律 |
2.2.2 导热过程中能量守恒要求 |
2.3 热传导方程的建立 |
2.4 几何尺寸的确定 |
2.5 边界条件的确定 |
2.6 导热系数的计算 |
第三章 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
3.1 MATLAB计算软件简介 |
3.2 偏微分方程数值工具箱概述 |
3.3 模型的求解过程 |
3.4 模型的计算结果及分析 |
3.4.1 2001.8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
3.4.2 2004.8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
3.4.3 2007.6模型计算结果及分析 |
3.5 模型存在的不足 |
3.6 昆钢高炉的长寿技术 |
3.6.1 先进的冷却系统 |
3.6.2 陶瓷杯炉缸炉底结构 |
3.7 影响6~#高炉长寿原因分析 |
3.7.1 原燃料条件对昆钢高炉长寿的影响 |
3.7.2 冷却强度对昆钢高炉长寿的影响 |
3.7.3 操作及冶炼强度对昆钢高炉长寿的影响 |
3.8 高炉长寿应对的措施及改进意见 |
3.8.1 改善原燃料条件,降低有害元素的入炉量 |
3.8.2 加强冷却制度的管理 |
3.8.3 优化操作制度,保证高炉稳定顺行 |
3.8.4 炉役后期的有效维护 |
3.8.5 下代高炉耐火材料的选取 |
第四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就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昆钢6~#高炉炉缸炉底热电偶温度分布表 |
附录C 被引用的热电偶数据 |
四、昆钢6号高炉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运行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宝钢3号高炉(二代)冷却系统配置的初步思考[J]. 华建明. 炼铁, 2013(04)
- [2]宝钢3号高炉长寿技术的研究[D]. 梁利生. 东北大学, 2012(07)
- [3]采用全国产化耐材的昆钢2000m3高炉长寿实践[J]. 李信平,董瑞章,赵先胜,贺压柱. 炼铁, 2011(05)
- [4]昆钢6号高炉纯水密闭循环冷却系统的运行管理[J]. 付铭,张云平. 炼铁, 2009(06)
- [5]昆钢2000m3高炉生产技术进步[J]. 李淼. 炼铁, 2009(05)
- [6]炼铁系统水再生及循环利用技术研究进展[A]. 李婷. 2010年全国炼铁生产技术会议暨炼铁学术年会文集(下), 2009
- [7]昆钢6#高炉炉缸炉底侵蚀模型的开发[D]. 冯一奇.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8]昆钢2000m3高炉风口上翘原因分析及治理[A]. 杨雪峰,储满生,王涛. 第八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论文专辑, 2005(总87期)
- [9]昆钢2000m3高炉风口上翘原因分析及治理[A]. 杨雪峰,沈峰满,王涛,储满生. 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2卷), 2005
- [10]昆钢2000m3高炉风口上翘原因分析及治理[J]. 杨雪峰,储满生,王涛. 炼铁,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