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加快地县级医院急救网络的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姚明明,王焯,李晓南,郑古蕊[1](2021)在《关于提升沈阳基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的对策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是应对突发传染性疾病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沈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为全面提高应对公共卫生领域突发事件,首要的是补齐沈阳公共医疗卫生防控救治领域存在的短板,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与预防协同度不高、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不足及区(县)级疾病防控体系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进一步优化沈阳公共医疗服务配置、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区(县)级医院救治能力,加强防控救治支撑能力建设,增强沈阳基层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能力等。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2021)在《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温政办[2021]1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温州市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1年3月9日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李姣姣[3](2020)在《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遵义市播州区为例》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果,分析影响因素,为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量化研究对遵义市播州区县级医疗机构及医疗卫生共同体乡镇(中心)卫生院运行效果相关数据进行收集,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村卫生室医生及区(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运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根据研究目的运用SPSS17.0对运行效果进行?2检验。质性研究选择12名专家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根据访谈结果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并利用DEMATEL法理清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运行效果:1.县域内医疗机构住院人次、门急诊人次总体呈上升趋势,协作后1年高于协作前。2.协作后区(县)级医疗机构三级、四级手术占比、床位使用率、服务性收入有所提高,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下降。3.协作后1年区(县)级医疗机构接收转诊患者数量、下转患者数量较协作前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区(县)级医疗机构在协作后接收基层医疗机构进修人数以及下乡帮扶人数均有所增加。5.协作后各基层医疗机构慢病管理数量总体增加。6.开展远程医疗后,区(县)级医疗机构检查诊疗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目前无法通过远程信息平台获取患者治疗信息。7.不同层级医务人员对运行效果评价具有差异,其中评价非常好和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患者对首诊医疗机构满意度评分最低的是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最高的是医患沟通;患者对医疗服务体系的评价分值最高的一项为转诊后的跟踪随访,但对转诊优先就诊和住院、转诊渠道通畅、不同医疗机构间用药的一致性评价分值较低。影响因素:1.根据卫生系统诊断树对专家访谈结果进行归因,最终5个主题提炼出9个影响因素,分别为:医疗机构利益冲突;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支付方式改革;人力资源不足;机构定位不清;双向转诊;激励机制;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信息沟通与共享。2.支付方式改革、人力资源不足、机构定位不清、双向转诊、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为原因因素;医疗机构经济利益冲突、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沟通与共享、激励机制为结果因素;医疗机构经济利益冲突、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激励机制、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为解决运行效果问题的关键因素。结论:1.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有成效,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依然无法完全满足居民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2.县域内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已经初步形成,但依旧存在“上转容易、下转难”现象。3.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了县域内的信息化建设,但应加快建设,促进远程医疗平台更好发挥作用。4.县域内医疗机构间已经开展了协作,但医疗机构间存在经济利益冲突,导致协作效果不佳,优化激励机制,加快推动紧密型医共体的建立。
付欢[4](2020)在《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核心能力构成的探索》文中指出随着应急管理部的组建,国家应急管理职能逐渐由减灾抗灾等突发性应对转向防灾减灾备灾等常态性建设,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角色与地位愈加凸显。一直以来,传统偏技术型的应急人才理念使得应急管理人员与应急救援人员相互混淆,导致二者在概念界定、技能获取、职责要求等方面存在许多误区。与此同时,伴随我国社会管理的不断优化以及政府应急管理的范式转变,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资格规范与能力建设等现实问题也日益突显。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了目前理论界关于应急管理人才的进阶体系及其核心能力的相关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法总结了发达国家及相关成熟行业的人才资质进阶做法与经验,采用专家打分法进行17位专家意见函询与要素筛选,同时通过12位专家的访谈对应急管理人员的必备能力要素进行了补充与说明,最终运用问卷调查法收集265份样本数据进行主因子分析并形成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能力要素的基本框架。文章最后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针对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人才培养与队伍规范问题提出了相关讨论及建议。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构建并识别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能力要素框架与进阶体系,即在纵向层面探索了由“部门办事员——单一队伍负责人——单一部门负责人——多个部门负责人——应急指挥长”等组成的类似职业进阶阶梯,在横向层面搭建了以有效沟通、承担岗位职责、应急知识与技能、指挥协调、个人素养为核心维度的能力要素框架;二是从五个主因子维度探讨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的培养路径。
刘瑞[5](2020)在《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调查、分析和比较浙江省典型地区县域医共体前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其的影响,总结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发展类型和融入医共体各种方式的经验与问题,提出县域医共体背景下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研究内容:了解调研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参与县域医共体的方式、做法及其不同参与情况下的发展现状;分析调研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资源依赖关系、发展态势的影响;提出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梳理、总结和明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其影响分析的相关理论、方法和维度;通过现场调研,以浙江省东阳市、桐乡市、余姚市和德清县作为调研地区,针对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现状及前者如何影响后者等关键问题收集定性资料与定量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发展状况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合主题框架法和资源依赖理论分析县域医共体的具体影响。研究结果:1.四家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自身发展及融入医共体上不尽相同。发展特色方面,东阳市、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兼有临床、保健服务,前者多年来以中医药为特色,后者2018年开始较为特殊,即集中区域孕产期健康服务资源;德清县妇幼保健院长期以公共卫生服务为主;余姚市妇幼保健所于2019年与综合医院合并转型为临床与保健结合的妇幼保健院。融入医共体方式方面,东阳市、余姚市、桐乡市妇幼保健机构以牵头单位或成员单位角色直接参与医共体,而且四家妇幼保健机构加入医共体妇幼健康或公共卫生指导团队,其中德清县妇幼保健院尚未被纳入县域医共体组织架构中,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在指导团队中的力量较弱。2.资源依赖关系体现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医共体牵头单位之间在客户资源上呈现不同竞争程度的竞争型依赖关系、与医共体各单位之间在妇幼健康管理资源上以存在一致性差异的共生型依赖关系为主。客户资源上,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与医共体牵头单位之间以高度竞争型依赖为主,桐乡市、德清县妇幼保健院以低度竞争型依赖为主,余姚市妇幼保健机构经历低度到高度竞争型的转变。妇幼健康管理资源方面,东阳市妇幼保健院与医共体各单位的共生型依赖关系呈现更明显的一致性,其余三家的一致性较弱。3.调研地区妇幼保健机构在服务和管理两个层面的发展状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具有明显差异。基于资源要素分析发展态势得到,桐乡市妇幼保健院拥有较好的资源条件,德清县妇幼保健院的条件型资源优势最弱;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在服务层面的资源结果最优,东阳市妇幼保健院在管理层面优势最强。资源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妇幼健康资源整合政策和县域医共体政策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功能类资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专项整合的作用强于医共体;技术资源及其衍生的关系资源更有助于机构实现管理功能,医共体妇幼保健工作指导团队政策也有一定辅助性效果。结论:调研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妇幼健康水平、县域医共体政策节点与方向等先决条件相似,但其妇幼保健机构在竞争环境、发展历程、融入医共体状况方面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医共体下发展面临不同程度的服务人群基础弱化、指导管理功能受限等问题,同时因参与医共体或整合措施在稳固部分服务人群基础和改善人力、技术资源等方面存在一定机遇。县域医共体背景下各地政府在关注区域妇幼健康服务能力的提升、重视妇幼保健机构及其工作的作用方面存在不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落实服务、管理功能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方面有待加强。建议:政府应充分考虑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实际情况,保障其与医共体协调发展;给予妇幼保健机构适当资源与政策倾斜,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建立妇幼健康统一指导管理机制,维护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网络长效稳定。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应明确自身功能定位,推进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积极推动对外跨区域协作,增强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尉大为[6](2020)在《广义相加模型在北京市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北京市2016年3月—2019年2月救护车出车次数以及同期的气象因素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探讨广义相加模型在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情况的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从而为相关医疗急救资源的配置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从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http://wjw.beijing.gov.cn)、北京急救中心网站(http://www.beijing120.com/),收集2016年3月—2019年2月每周的救护车出车情况;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网(http://data.cma.cn/)获取北京市2016年3月—2019年2月的日气象观测数据,统计指标主要包括平均气压(hPa)、平均最高气压(hPa)、平均最低气压(hPa)、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温差(℃)、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m/s)、平均日照时数(h)、平均地表温度(℃)、平均最高地表温度(℃)、平均最低地表温度(℃)。利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6对救护车出车资料和气象资料进行数据整理、描述性分析、绘制时间序列图、曲线拟合;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间的相关性;利用R 3.5.2软件构建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关联程度。结果:1.北京市2016年3月—2019年2月救护车出车次数的整体趋势是逐渐上升的,该段时间内急救中心共发出急救车1141627次,同期因五种疾病(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外伤、消化系统疾病)共派出救护车出车次数共有626593次,占救护车总出车次数的54.89%,其中五种主要疾病内部的占比分别为外伤(27.99%)、心血管病(24.37%)、脑血管病(20.86%)、呼吸系统疾病(13.40%)、消化系统疾病(13.38%);同期平均气压约1000hPa,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最高约35℃;最低约0℃,平均日温差基本稳定在5℃-15℃之间,平均相对湿度约50%,平均风速基本稳定在2m/s,平均日照时数约7h。2.2016年3月—2019年2月,外伤、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的救护车出车次数相对较高,外伤、消化系统疾病的救护车出车次数与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而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救护车出车次数与平均气温、平均地表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呈负相关。3.气象因素分别在不同的滞后周期对于各种疾病有着不同的滞后效应影响。滞后一周时,平均气温小于5℃和高于25℃,救护车出车有增加的趋势,滞后一周平均气温对于救护车总出车次数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即RR=0.20%(95%CI:0.03%-0.37%);平均相对湿度在低于40%和高于60%,救护车出车次数呈现增加较多的趋势,滞后一周平均相对湿度对于救护车总出车次数的RR=0.11%(95%CI:0.04%-0.18%)。平均气压在高于1020hPa对心血管病造成的影响更大且呈正相关,而改变量无统计学意义。滞后一周,平均气温在5℃以下,随着气温的降低,心血管病的救护车出车次数有增加的趋势;同时高于25℃,随着气温的增加,救护车出车次数有升高的趋势,滞后一周平均气温对于心血管病救护车出车次数的RR=0.66%(95%CI:0.31%-1.00%)。结论:1.北京市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的相关性较密切,以气压、气温、相对湿度等影响较为显着。2.2016年3月—2019年2月北京市因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外伤派出的救护车出车次数较多。3.基于广义相加模型发现不同气象因素在当周、滞后1周、滞后2周造成疾病的救护车出车次数的改变量也不同,广义相加模型在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关联性研究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曹悦[7](2020)在《区(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收入水平显着提高,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需求也随之高涨。同时,伴随着全球范围内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疾病谱改变等各方面原因,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日益凸显。然而,我国区域间、区域内医疗水平发展极不平衡,导致拥有大量优质卫生资源的大医院“人满为患”、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基层医疗机构“门可罗雀”,“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已然成为民生痛点,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2009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及,“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医院与基层的分工协作机构,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此后在新医改启动以来,我国出台众多政策文件,医疗联合体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在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鼓励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上下联动的医联体建设”,标志着我国医疗联合体建设进入正式启动阶段。自此,各省市积极贯彻落实相继开展“医联体”尝试,此后各种类型医疗联合体在我国涌现。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SWOT分析法、调查问卷法,在梳理归纳国内外学者对医疗联合体(医疗资源整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为例,对区(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的动态发展、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并阐述医疗联合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区(县)级公立医院在我国卫生总资源中占比巨大,目前为止其医疗联合体建设尚未有一个较为成熟完整的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政策制定、医疗联合体内部机制、社会普遍接受度等方面分析其原因,并借鉴国内、外若干先进医疗联合体(医疗资源整合)先进经验,构建区(县)级公立医院基于行政区划的医疗联合体模型,即四级纵向紧密型医疗联合体。通过对模型的SWOT分析,探索当前阶段区(县)级公立医院建设的实现路径:首先,依托政策导向,加强对医疗联合体建设的财政补贴,顺应民心从医疗卫生事业转变为健康卫生事业建设;其次,建立健全医疗联合体内考核监督机制并建议礼仪纽带,完善双向转诊统一标准,医疗护理管理标准等配套制度建设;并且,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完善人才储备,搭建一体化信息平台,促进技术人才双下沉,打破医疗资源整合壁垒;最后,借力医保杠杆引导分级诊疗落实,通过药品目录、一体化检验检查开展等举措,深化医疗改革。为促进我国区(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对策建议。
冯力[8](2019)在《京津冀地区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以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为例,在前期开发的急诊医师胜任力测评量表以及在线测评系统的基础上,对北京、天津、河北地区31家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进行胜任力在线测评,分析三地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的总体胜任力水平状况,分析不同地区、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条件下急诊医师胜任力现状,以及这些因素是否会对急诊医师胜任力产生影响。并且,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促进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职业生涯长期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疗服务水平。研究意义:在个体层面上,有利于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个体长期发展通过使用在线测评系统对急诊医师胜任力进行测评,帮助急诊医师了解当前胜任力所处阶段以及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和提高,继而提升个人的服务水平,使职业发展更加科学有效。在医疗机构层面上,有助于提高县级综合医院急诊服务水平通过实地测评,可以了解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现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急诊医师个性化培养建议,从而提高京津冀三地县医院急诊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在卫生领域层面上,有益于完善基于胜任力的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对急诊医师胜任力的测评,可实现对卫生人力资源的盘点,明晰当前急诊医师储备与未来要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为急诊医师的选拔、培养、评价等工作提供依据,完善基于胜任力的卫生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方法: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利用“急诊医师胜任力测评系统”对京津冀三地31家县级综合医院289名急诊医师进行胜任力调查。采用统计分析法描述人口统计学变量、胜任力总体得分等情况。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等统计学检验方法比较不同地区、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学位、从事急诊年限等特征的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水平。采用文献研究法了解性别、年龄等因素对急诊医师胜任力的影响。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对京津冀地区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进行胜任力在线测评,了解京津冀地区县级医院急诊医师队伍胜任力现状,共回收318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89份。通过科室设置和人员配置信息等可知,急诊科室设置不完善,人才队伍短缺。(1)通过测评数据显示,京津冀地区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总体平均分为93.40分(满分为180分),急诊急救服务平均得分5.7分(满分9分),急诊操作技能平均得分3.4分,急诊急救及相关知识平均得分3.1分,沟通交流能力平均得分5.5分,管理协调能力平均得分4.5分,内在素养平均得分5.9分。(2)不同性别(P<0.05)、年龄(P<0.0001)、职称(P<0.0001)以及从事急诊年限(P<0.0001)均会对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水平产生影响。(3)六大维度中,“急诊操作技能”与“急诊急救及相关知识”得分较低(P<0.0001)。(4)二十项指标中,“掌握急救药物的知识并能熟练应用”、“临床循证研究及科研”、“确保院内、院外的有效沟通”、“各类资源规划与协调”得分较低。其中,“临床循证研究及科研”得分最低(P<0.05)。研究结论:通过此次京津冀地区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现状调查可知,县级医院急诊医师人才缺乏。从影响因素来看,男性急诊医师胜任力高于女性;年龄越大、职称越高、从事急诊年限越长,急诊医师胜任力水平相对越高。并且,三地急诊医师各项胜任力处于量表水平2至水平3的范围(最高为水平5),基本与县级医院急诊医学岗位胜任力相匹配,但是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尤其是在急诊操作技能与急诊急救及相关知识这两大胜任力维度。京津冀三地县级综合医院可以通过完善急诊科室配套建设、加强急诊医师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急诊医师胜任力评价体系、开发急诊医师培训课程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疗服务水平。
周天津,吴方银,赵梓伶,刘敬涛[9](2018)在《2015-2016年四川省孕产妇死亡地点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2015-2016年四川省孕产妇死亡地点进行分析,以期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医疗保健机构采取措施减少孕产妇死亡,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参考。方法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四川省2015-2016年219例死亡孕产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9例死亡孕产妇中,在家中和途中死亡57例,占26.03%,在医疗保健机构死亡160例,占73.06%,其中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死亡比例最大,占32.88%。160例死亡孕产妇中,在综合性医院死亡123例,占76.88%,妇幼保健机构死亡14例,占8.75%。结论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加强市级、区(县)级医疗保健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的作用成为四川省减少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刘炳勤[10](2017)在《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突出,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有所下降,因此国家当机立断地实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各级政府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实施医改至今,总的评价是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仍有待加强,政府卫生投入总量、结构和规模仍有待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英德市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前提下,如何更加科学地确定政府卫生投入政策和方向,从而使当地政府卫生投入机制逐步完善,是进行改良还是要再进入一部分创新的机制或措施,以确保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因此对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优化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运行的状况进行探讨,笔者得出的研究结论是:(1)政府卫生投入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2)政府、医疗机构、社会大众三方存在相互作用关系。(3)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存在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地方政府对政府卫生投入的供给责任不明确;政府卫生投入的分配结构不合理;政府卫生投入的问责体系不完善。其原因主要是: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保基本”的职责淡化;政府忽视对基本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政府对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医疗机构内部监管体系有待完善。(4)英德市政府应该结合实际,考虑通过规定政府卫生投入占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2%,以确保政府“保基本”的社会责任有效落实;调节政府卫生投入比例安排,以法规形式规定每年度公共卫生投入的增长比例;创新管理方式,逐步推广医师多点执业制度;优化绩效评价方式,确保投入资金的有效使用。本研究创新观点:(1)结合英德市的实际,以法律法规形式将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规定在12%13%;规定公共卫生的投入增长比例必应不少于去年GDP增长水平;(2)推行医师多点执业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在于所采用的数据是2011年至2015年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虽然较为精确但完整度有所缺乏,可能影响相关分析数据的描述。
二、如何加快地县级医院急救网络的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加快地县级医院急救网络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关于提升沈阳基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的对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沈阳基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存在的短板 |
1.1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与预防协同度不高 |
1.2 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不足 |
1.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突发发现能力较低 |
1.4 区(县)级疾病防控体系现代化水平不高 |
2 提升沈阳基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的建议 |
2.1 均衡发展优质医疗资源 |
2.1.1 创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机制,提高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带动作用 |
2.1.2 坚持把高水平医生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促进医疗人才在全市合理流动 |
2.2 全面提升区(县)级医院救治能力 |
2.3 加强防控救治支撑能力建设 |
2.3.1 增强院前急救和用血保障能力 |
2.3.2 增强应急医疗物资储备能力 |
2.3.3 增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 |
2.3.4 提升公共卫生设施智慧化水平 |
2.4 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 |
2.4.1 推进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 |
2.4.2 推进区(县)级疾控中心疫情发现能力建设 |
2.4.3 提升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能力 |
2.5 增强公共设施平战两用改造能力 |
(2)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1总则 |
1.1编制目的 |
1.2编制依据 |
1.3适用范围 |
1.4工作原则 |
2风险与应对评估 |
2.1风险评估 |
2.2应对资源评估 |
2.2.1医疗资源 |
2.2.2卫生应急资源 |
2.3应对能力评估 |
3事件分级 |
3.1特别重大事件 |
3.2重大事件 |
3.3较大事件 |
3.4一般事件 |
4应急组织体系与机制 |
4.1应急指挥体系 |
4.1.1市应急指挥机构 |
4.1.2市领导小组职责 |
4.1.3县(市、区)应急指挥部 |
4.2管理机构 |
4.2.1日常办事机构 |
4.2.2应急工作机构 |
4.3专家咨询委员会 |
4.4工作机制 |
4.4.1应急指挥机制 |
4.4.2联防联控机制 |
4.4.3监测预警机制 |
4.4.4精密智控机制 |
4.4.5平战结合机制 |
4.4.6“三情”联判机制 |
4.4.7医防融合机制 |
5监测、报告、评估与预警 |
5.1监测 |
5.2报告 |
5.3评估 |
5.4预警 |
6应急响应 |
6.1响应原则 |
6.2分级响应 |
6.2.1Ⅳ级应急响应 |
6.2.2Ⅲ级应急响应 |
6.2.3Ⅱ级应急响应 |
6.2.4Ⅰ级应急响应 |
6.3响应措施 |
6.3.1各级政府 |
6.3.2卫生健康主管部门 |
6.3.3海关 |
6.3.4其他部门 |
6.3.5非事件发生地区 |
6.4响应调整和终止 |
6.4.1响应调整依据 |
6.4.2响应调整原则 |
6.4.3响应调整程序 |
7善后处理 |
7.1后期评估 |
7.2补助抚恤 |
7.3征用补偿 |
7.4恢复重建 |
8保障措施 |
8.1组织保障 |
8.2技术保障 |
8.2.1信息系统 |
8.2.2专业机构 |
8.2.3卫生应急队伍 |
8.2.4培训和演练 |
8.2.5科研和国际交流 |
8.3经费和物资保障 |
8.4通信和交通保障 |
8.5法律保障 |
9监督管理 |
9.1监督检查 |
9.2责任与奖惩 |
10附则 |
10.1预案管理 |
10.2预案解释部门 |
10.3预案实施时间 |
11 |
附件1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
一、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 |
附件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体系 |
附件3应急组织框架图 |
温州市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 |
1总则 |
1.1编制目的 |
1.2编制依据 |
1.3适用范围 |
1.4工作原则 |
2风险与应对评估 |
2.1风险评估 |
2.2应对资源评估 |
2.2.1医疗资源 |
2.2.2卫生应急资源 |
2.3应对能力评估 |
3事件分级 |
3.1特别重大事件 |
3.2重大事件 |
3.3较大事件 |
3.4一般事件 |
4应急组织体系与机制 |
4.1应急指挥体系 |
4.1.1市应急指挥机构 |
4.1.2市领导小组职责 |
4.1.3县(市、区)应急指挥部 |
4.2管理机构 |
4.2.1日常办事机构 |
4.2.2应急工作机构 |
4.3专家咨询委员会 |
4.4工作机制 |
5监测、报告、评估与预警 |
5.1监测 |
5.2报告 |
5.3评估 |
5.4预警 |
6应急响应 |
6.1响应原则 |
6.1.1市级响应原则 |
6.1.2县级响应原则 |
6.2分级响应与措施 |
6.2.1Ⅳ级应急响应 |
6.2.2Ⅲ级应急响应 |
6.2.3Ⅱ级应急响应 |
6.2.4Ⅰ级应急响应 |
6.2.5非事件发生地区 |
6.3响应调整和终止 |
6.3.1响应调整依据 |
6.3.2响应调整原则 |
6.3.3响应调整程序 |
7善后处理 |
7.1后期评估 |
7.2补助抚恤 |
7.3征用补偿 |
7.4恢复重建 |
8保障措施 |
8.1组织保障 |
8.2技术保障 |
8.2.1信息系统 |
8.2.2专业机构 |
8.2.3卫生应急队伍 |
8.2.4培训和演练 |
8.2.5科研和国际交流 |
8.3经费和物资保障 |
8.4通信和交通保障 |
8.5法律保障 |
9监督管理 |
9.1监督检查 |
9.2责任与奖惩 |
10附则 |
10.1预案管理 |
10.2预案解释部门 |
10.3预案实施时间 |
11 |
附件温州市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预警方案 |
一、预警分级 |
二、预警的分级标准 |
(一)蓝色预警 |
(二)黄色预警 |
(三)橙色预警 |
(四)红色预警 |
三、预警原则 |
四、预警的发布、调整和解除 |
(3)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遵义市播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相关研究情况 |
1.3.2 国外相关研究情况 |
1.4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1.4.1 相关概念 |
1.4.2 理论基础 |
2.研究内容及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1.1 了解医疗服务体系运行现状 |
2.1.2 分析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果的影响因素 |
2.2 研究对象 |
2.2.1 服务提供者 |
2.2.2 患者 |
2.2.3 现场调查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研究 |
2.3.2 问卷调查法 |
2.3.3 专家访谈 |
2.3.4 质量控制 |
2.3.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结果 |
3.1 基本情况 |
3.1.1 服务提供者基本情况 |
3.1.2 区(县)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基本情况 |
3.2 运行效果 |
3.2.1 系统运行效果 |
3.2.2 连续性服务提供情况 |
3.2.3 连续性服务利用情况 |
3.3 影响因素 |
3.3.1 访谈专家基本情况 |
3.3.2 访谈结果 |
3.3.3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4.讨论及对策建议 |
4.1 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果分析 |
4.1.1 双向转诊“上转容易、下转难” |
4.1.2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
4.1.3 对口支援存在“碎片化”现象 |
4.1.4 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
4.2 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原因因素 |
4.2.2 结果因素 |
4.3 对策建议 |
4.3.1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
4.3.2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平衡医疗机构利益冲突 |
4.3.3 建立规范的转诊标准,完善转诊渠道 |
4.3.4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
5.结论 |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果及其障碍因素研究(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4)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核心能力构成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应急管理与应急处置的传统误区 |
1.1.2 应急管理人员的角色与职能需要 |
1.1.3 应急管理人才队伍的现实困境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之处 |
2.研究对象与文献综述 |
2.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2.2.1 关于应急管理人才进阶体系的研究 |
2.2.2 关于应急管理人才核心能力的研究 |
2.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3.基于比较分析与专家调查的要素提取 |
3.1 相关行业人才资质进阶的经验与启示 |
3.1.1 相关行业人才进阶的成熟经验 |
3.1.2 相关行业人才进阶的启示 |
3.2 国外应急管理人才资质进阶的模式与启示 |
3.2.1 各国应急管理人才进阶模式 |
3.2.2 国外应急管理人才资质认证的启示 |
3.3 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能力要素池的确定 |
3.3.1 能力要素的初步提取 |
3.3.2 基于专家打分的要素筛选 |
3.3.3 基于专家访谈的要素补充 |
3.3.4 能力要素框架的初步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4.基于主因子分析的模型构建 |
4.1 问卷开发与回收 |
4.1.1 问卷开发过程 |
4.1.2 问卷主要构成 |
4.1.3 问卷发放与资料收集 |
4.2 样本数据描述 |
4.2.1 描述性统计 |
4.2.2 信度检验 |
4.2.3 效度检验 |
4.3 探索性因子分析 |
4.3.1 可行性分析 |
4.3.2 提取因子变量 |
4.3.3 因子矩阵旋转 |
4.3.4 因子权重计算 |
4.4 模型最终构建 |
4.4.1 主因子1:有效沟通 |
4.4.2 主因子2:承担岗位职责 |
4.4.3 主因子3:应急知识与技能 |
4.4.4 主因子4:指挥协调 |
4.4.5 主因子5:个人素养 |
4.5 本章小结 |
5.讨论与建议 |
5.1 结果与讨论 |
5.1.1 有效沟通是最为首要的能力要素 |
5.1.2 承担岗位职责是最为基础的能力要素 |
5.1.3 应急知识与技能是最为必要的能力要素 |
5.1.4 指挥协调是最为核心的能力要素 |
5.1.5 个人素养是最为内在的能力要素 |
5.2 对策与建议 |
5.2.1 完善应急沟通机制建设,强化沟通意识,畅通沟通渠道 |
5.2.2 明确岗位职责,注重岗前培训,提升应急业务能力 |
5.2.3 加强应急知识与技能训练,增强技能积累与知识管理 |
5.2.4 加快指挥协调能力培养,提高管理技能水平 |
5.2.5 注重潜在素养培育,强化个人特质培养 |
6.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构建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能力要素框架与进阶体系 |
6.1.2 探讨了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才的培养路径 |
6.2 研究不足 |
6.2.1 进阶体系有待完善 |
6.2.2 指标体系有待优化 |
6.2.3 需要进一步的实证检验 |
6.3 研究展望 |
6.3.1 对纵向人才进阶体系进行分类分级研究 |
6.3.2 进一步对横向要素进行系统性细化与完善 |
6.3.3 在制定要素框架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1: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2:专家访谈提纲 |
附录3:实证调查问卷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
致谢 |
(5)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一) 研究背景 |
1.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是专业保障妇女儿童健康的基础力量 |
2. 当前我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存在较多问题 |
3. 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 |
4. 县域医共体建设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状况亟待理顺 |
(二) 研究现状 |
1.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研究 |
2. 组织生存发展与环境关系理论研究 |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1. 梳理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不同发展类型与融入县域医共体做法 |
2. 分析调研地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对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的影响 |
3. 提出促进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政策和策略建议 |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一) 理论基础 |
(二) 资料收集方法 |
1. 文献检索 |
2. 现场调研 |
(三) 资料分析方法 |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2. 主题框架法 |
3. 比较分析法 |
(四) 技术路线 |
四、研究结果 |
(一) 调研地区基本情况 |
1. 社会经济条件 |
2. 妇幼健康状况 |
3. 县域医共体建设 |
(二)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类型与融入医共体状况 |
1. 东阳市妇幼保健院 |
2. 余姚市妇幼保健院 |
3. 桐乡市妇幼保健院 |
4. 德清县妇幼保健院 |
(三) 医共体前后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变化 |
1. 经济运行状况 |
2. 人力资源配置 |
3. 基本诊疗服务量 |
4. 接收下级机构转诊量 |
5. 医疗技术水平与服务效率 |
6. 妇幼健康培训指导情况 |
7. 辖区妇幼健康管理情况 |
(四)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医共体之间重要资源依赖关系分析 |
1. 客户资源上的竞争型依赖关系 |
2. 妇幼健康管理资源上的共生型依赖关系 |
3. 医共体内人力、技术资源的转换方式 |
(五)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资源整合下特殊资源问题分析 |
1. 符号资源上的诉求 |
2. 资金资源上的矛盾 |
3. 管理资源与技术资源上的平衡 |
(六)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态势中资源要素条件与结果分析 |
1. 医共体下机构发展的条件型资源比较 |
2. 医共体下机构发展的结果型资源比较 |
3. 条件型资源对结果型资源的主要影响 |
五、讨论 |
(一) 县域医共体建设下妇幼保健机构需应对更多外部环境问题 |
(二) 推进医共体后县域资源布局不均衡化是制约妇幼保健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
(三) 逐利性很大程度上弱化医共体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与基层的稳定联系 |
(四) 临床与保健结合型模式是医共体下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的有利保障 |
六、结论与建议 |
(一) 结论 |
(二) 建议 |
1. 根据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实际情况确定参与医共体方式,保障二者协调发展 |
2. 给予妇幼保健机构适当资源与政策倾斜,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 |
3. 建立妇幼健康统一指导管理机制,维护基层妇幼健康工作网络长效稳定 |
4. 明确机构功能定位,推进保健与临床紧密结合 |
5. 积极推动对外跨区域协作,增强人才、技术等核心竞争力 |
七、创新性与局限性 |
(一) 本研究的价值及创新性 |
(二)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国内外初级妇幼保健服务专业提供机构发展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现场调研工具 |
附件1 调查问卷 |
附件2 访谈提纲 |
附录2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广义相加模型在北京市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1.1 救护车出车资料 |
2.1.2 气象资料 |
2.2 方法 |
2.2.1 数据处理 |
2.2.2 Poisson分布 |
2.3 统计建模 |
2.3.1 广义相加模型 |
2.3.2 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 |
2.3.3 广义相加模型在R软件中的实现 |
3 结果 |
3.1 北京市救护车出车次数的情况概述 |
3.2 北京市救护车出车次数季节性描述 |
3.3 北京市气象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 北京市气象因素与疾病救护车出车次数关系时序图 |
3.5 北京市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
3.6 北京市气象因素对救护车出车情况的影响 |
3.6.1 救护车总出车次数与时间、气象因素的曲线拟合 |
3.6.2 救护车出车次数气象因素的滞后效应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实践报告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区(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医疗联合体 |
(二)分级诊疗 |
(三)双向转诊 |
二、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
(二)公共选择理论 |
(三)公共物品理论 |
第二章 我国医联体建设概况 |
一、我国医联体建设背景 |
(一)全国范围内医疗资源总体不足 |
(二)卫生资源层级结构配置不合理 |
(三)尚未形成分级诊疗制度 |
二、我国医联体建设政策颁布与发展现状 |
(一)政策颁布概况梳理 |
(二)我国医联体建设实施现状 |
第三章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运行分析 |
一、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联体的动态发展 |
(一)院府合作初期——专科联盟 |
(二)南京鼓楼医院高淳分院——城市医疗集团 |
(三)三级医院阶段——紧密型医联体显雏形 |
(四)呈上启下阶段——形成“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雏形 |
二、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联体运行现状与成效 |
(一)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的实证调查 |
(二)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联体的建设成效 |
三、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医联体建设工作进程缓慢 |
(二)医联体建设初期重心不在基层医疗机构 |
(三)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效果不明显 |
四、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医联体建设进程缓慢原因分析 |
(二)医联体建设初期重心不在基层医疗机构原因分析 |
(三)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效果不明显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国内外医联体建设先进经验借鉴 |
一、国内医联体先进经验 |
(一)上海“瑞金—卢湾”医联体 |
(二)镇江康复集团医联体 |
(三)深圳罗湖医联体 |
二、国外医联体(医疗资源整合)先进经验 |
(一)英国:政府为主导,普及全国免费医疗 |
(二)新加坡:医保为杠杆,医疗保健双轨制 |
(三)美国:市场之手为引导,“DRGs”标准化分诊 |
三、先进经验借鉴 |
(一)医联体顶层设计在于政府 |
(二)医保政策引导作用显着 |
(三)信息化平台搭建是基础 |
(四)建立机制保障分级诊疗 |
第五章 我国区(县)级公立医院医联体建设探讨 |
一、基于行政区划的四级纵向紧密型医联体模型构建 |
二、四级纵向紧密型医联体SWOT分析 |
(一)四级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优势 |
(二)四级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劣势 |
(三)四级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机会 |
(四)四级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挑战 |
三、四级纵向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实现路径探讨 |
(一)SO型建议:明确政府责任,加大财政补贴 |
(二)ST型建议:厘清功能定位,建立利益纽带 |
(三)WO型建议:技术人才下沉,完善配套制度 |
(四)WT型建议:借力医保杠杆,着重宣传认可 |
结束语 |
附录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医联体运行情况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后记 |
(8)京津冀地区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相关概念阐述 |
1.1 胜任力 |
1.2 卫生领域胜任力 |
1.3 胜任力模型 |
1.4 胜任力测评 |
2. 国内外急诊医师胜任力研究现状 |
2.1 国外急诊医师胜任力研究现状 |
2.2 我国急诊医师胜任力研究现状 |
3. 在线测评手段在胜任力测评中的应用 |
4. 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研究 |
5. 基于胜任力的临床医师培养研究现状 |
6. 已有研究评析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研究内容 |
4. 研究方法 |
4.1 在线问卷调查法 |
4.2 统计分析法 |
4.3 文献研究法 |
5. 技术路线 |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研究方法 |
1.2.1 在线问卷调查法 |
1.2.2 统计分析法 |
1.2.3 文献研究法 |
1.3 调查工具 |
1.4 调查对象 |
1.5 具体实施步骤 |
1.6 质量控制 |
2. 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模型及量表概述 |
2.1 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模型概述 |
2.2 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测评量表概述 |
3. 急诊医师胜任力测评系统的开发与使用 |
3.1 急诊医师胜任力测评系统介绍 |
3.2 急诊医师胜任力测评系统特点 |
4. 调查样本基本信息 |
4.1 医院基本情况 |
4.2 医师基本情况 |
5. 调查结果分析 |
5.1 京津冀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总体情况 |
5.1.1 不同地区之间胜任力情况分析 |
5.1.2 不同GDP之间胜任力情况分析 |
5.1.3 不同性别之间胜任力情况分析 |
5.1.4 不同年龄段之间胜任力情况分析 |
5.1.5 不同职称之间胜任力情况分析 |
5.1.6 不同学历之间胜任力情况分析 |
5.1.7 不同学位之间胜任力情况分析 |
5.1.8 不同从事急诊年限之间胜任力情况分析 |
5.2 六大胜任力维度测评结果分析 |
5.2.1 急诊急救服务 |
5.2.2 急诊操作技能 |
5.2.3 急诊急救及相关知识 |
5.2.4 沟通交流能力 |
5.2.5 管理协调能力 |
5.2.6 内在素养 |
6. 讨论 |
6.1 县级综合医院急诊科室设置及人员配置 |
6.1.1 科室设置 |
6.1.2 人员配置 |
6.2 京津冀三地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情况 |
6.2.1 总体胜任力情况分析 |
6.2.2 六大维度胜任力情况分析 |
6.2.3 对策建议 |
结语 |
1. 主要研究结论 |
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3. 研究不足 |
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9)2015-2016年四川省孕产妇死亡地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孕产妇死亡基本情况 |
2.2 死亡孕产妇的户籍所在地 |
2.3 孕产妇死亡地点 |
2.4 孕产妇死亡的医疗机构性质 |
3 讨论 |
3.1 加强高危孕产妇管理, 及时、准确干预高危病例 |
3.2 加强市级、区 (县) 级医疗保健机构的建设。 |
3.3 充分发挥综合性医院在危重孕产妇救治中的作用 |
(10)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价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公立医院 |
2.1.2 政府卫生投入的概念 |
2.1.3 政府卫生投入机制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公共产品理论 |
2.2.2 外部性理论 |
2.2.3 公立医院公益性理论 |
第三章 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现状分析 |
3.1 我国政府卫生投入制度演变回顾 |
3.1.1 我国各个时期政府卫生投入制度的演变 |
3.1.2 我国不同时期政府卫生投入制度对医疗卫生发展的影响 |
3.2 英德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营现状分析 |
3.2.1 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的构成简述 |
3.2.2 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的依据及方式简述 |
3.2.3 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规模分析 |
3.2.4 政府卫生投入结构分析 |
3.2.5 政府卫生投入公平性分析 |
3.2.6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利用与效率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4.1.1 政府卫生投入的供给责任不明确 |
4.1.2 政府卫生投入的分配结构不合理 |
4.1.3 政府卫生投入的问责体系不完善 |
4.2 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政府卫生投入的供给责任缺乏保障性 |
4.2.2 政府卫生投入的分配结构缺乏科学性 |
4.2.3 政府卫生投入的问责体系缺乏有效性 |
第五章 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政府卫生投入机制运行的借鉴与启示 |
5.1 英、美、德等发达国家政府卫生投入的实践经验 |
5.1.1 英国政府卫生投入实践经验 |
5.1.2 美国政府卫生投入实践经验 |
5.1.3 德国政府卫生投入实践经验 |
5.2 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国家政府卫生投入实践经验 |
5.2.1 印度政府卫生投入实践经验 |
5.2.2 南非政府卫生投入实践经验 |
5.3 中国香港政府卫生投入的实践经验 |
5.4 高州市政府卫生投入的实践经验 |
5.5 国内外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的启示及可借鉴之处 |
第六章 完善和优化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的政策建议 |
6.1 健全政府卫生投入的供给责任 |
6.1.1 健全基于政府卫生投入标准的法律规范 |
6.1.2 调整投入结构,重视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 |
6.1.3 建立多元筹资渠道,积极争取社会捐赠 |
6.2 完善政府卫生投入的分配结构 |
6.2.1 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体系 |
6.2.2 加大对二级医疗机构的投入 |
6.2.3 确保经费的全额拨付,减轻医疗机构负担 |
6.2.4 创新管理方式,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
6.3 强化政府卫生投入的问责管理 |
6.3.1 建立医院内部的监管体系 |
6.3.2 强化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和问责力度 |
结论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四、如何加快地县级医院急救网络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关于提升沈阳基层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的对策建议[A]. 姚明明,王焯,李晓南,郑古蕊. 第十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21
- [2]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J].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3]县域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遵义市播州区为例[D]. 李姣姣. 遵义医科大学, 2020(01)
- [4]应急部门综合管理类人员核心能力构成的探索[D]. 付欢. 暨南大学, 2020(04)
- [5]县域医共体背景下浙江省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D]. 刘瑞.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6]广义相加模型在北京市气象因素与救护车出车次数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D]. 尉大为.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7]区(县)级公立医院医疗联合体建设研究 ——以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为例[D]. 曹悦.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京津冀地区县级综合医院急诊医师胜任力现状调查[D]. 冯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9]2015-2016年四川省孕产妇死亡地点分析[J]. 周天津,吴方银,赵梓伶,刘敬涛. 中国妇幼保健, 2018(12)
- [10]英德市政府卫生投入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炳勤.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