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HGV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胎盘肽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中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仕来[1](2014)在《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TACE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第一部分肝细胞癌组织中P53蛋白、P21蛋白、nm23蛋白和VEGF蛋白表达及mtDNAD-Loop区变异情况的研究目的通过对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中的P53、P21、nm2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以及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D-Loop区进行研究,以期发现它们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123例,女17例,中位年龄47.0岁(25岁79岁),这些患者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一)入选标准:(1)2003年1月至2012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住院诊断为肝癌,并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2)手术切除后有明确的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3)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状态良好,有完整的住院和门诊信息。(二)排除标准:(1)非根治性手术切除患者;(2)围手术期死亡患者;(3)随访术后2个月内复发者;(4)临床病理资料、随访资料不完整者;(5)有其它严重基础疾病患者。(三)肝癌根治性手术切除标准:(1)完整切除肉眼所见肿瘤,切缘无残癌;(2)肿瘤数目≤2个;(3)无门脉主干及一级分支、总肝管及一级分支、肝静脉主干及下腔静脉癌栓;(4)无肝门淋巴结转移;(5)无肝外转移;(6)术前血清AFP增高者,术后2个月内AFP应降至正常和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残留。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的P53、P21、nm23、VEGF的蛋白表达,同时应用PCR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各样本组织中mtDNA D-Loop区的序列。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P53蛋白在140例肝癌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58.6%(82/140),P53蛋白的表达与肝吸虫感染,肿瘤大小,HBV DNA,肿瘤坏死以及微癌栓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P<0.05);有肝吸虫感染者,肿瘤直径大于3cm(或8cm)者,HBV DNA阳性者,肿瘤组织有坏死者以及有微癌栓者,P53蛋白表达率较高,分别为75.0%,62.8%(或73.0%),72.2%,74.2%和80.0%。(2)P21蛋白在140例肝癌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4.3%(62/140),P21蛋白的表达与癌组织病理分级和肝硬化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P<0.05);癌组织病理分化越低,P21蛋白表达率越高,病理分级高、中、低分化癌组织的P2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5.9%,44.9%和62.5%;有肝硬化者P21蛋白表达率较高,为48.6%。(3)nm23蛋白在140例肝癌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7.9%(109/140),nm23蛋白的表达与HBeAg,肿瘤坏死以及微癌栓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P<0.05);HBeAg阴性者,肿瘤组织无坏死者以及无微癌栓者,nm23蛋白表达率较高,分别为84.6%,81.9%和83.8%。(4)VEGF蛋白在140例肝癌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5.7%(106/140),VEGF蛋白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肝吸虫感染以及HBeAb等临床病理因素相关(P<0.05);年龄≤47岁者,有肝吸虫感染者以及HBeAb阳性者,VEGF蛋白表达率较高,分别为82.9%,93.8%和82.5%。(5)140例肝癌组织标本的mtDNA D-Loop区序列测序结果分析表明,共150个位点发生碱基变异,其中13个位点为点突变,8个位点发生插入,20个位点发生缺失,共出现116个多态性变化,位点总变异率为13.4%(150/1122)。其中,绝大部分的变异位点位于mtDNA D-Loop区的两个高变异区(hypervariable segments I and II,HVS I和HVS II),分别为HVS I(NT57-372):46个位点(46/150,30.7%)和HVS II(NT16024-16383):63个位点(63/150,42.0%)。多态性的碱基变异类型分别为:T>A(18例),A>T(29例),C>G(21例),G>C(34例),Del(缺失)(16例)。突变的碱基变异类型分别为:G>A(5例),T>A(3例),A>T(3例),A>C(1例),C>G(1例),C>A(1例),突变率为10.0%(14/140)。共有137例D310区发生单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变异,其类型分别为:C5TC63例(2.1%),C8TC664例(45.7%),C8TC764例(45.7%),C9TC63例(2.1%),C8CC6(C15)3例(2.1%),余下3例为标准序列的C8TC6(2.1%)。结论(1)P5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率较高,肝吸虫感染造成的长期慢性炎症,尤其是合并乙肝感染的情况下,可能是P53蛋白高表达的原因之一;HBV相关性肝癌中,P53蛋白表达增高;P53蛋白高表达于进展期的肝癌。(2)P21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变化大;P21蛋白表达与癌组织病理分化呈负相关;伴有肝硬化者P21蛋白表达率较高。(3)nm2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率较高,HBeAg阴性者,肿瘤组织无坏死者以及无微癌栓者,nm23蛋白表达率较高;nm23蛋白有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4)VEGF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率较高,肝吸虫感染造成的长期慢性炎症可能上调VEGF蛋白的表达。(5)mtDNAD-Loop区序列高度可变,主要集中在两个高变异区HVS I(NT57-372)和HVS II(NT16024-16383);D310区是个高度可变区域。第二部分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TACE治疗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时分析肝癌术后TACE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40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治疗措施,随访登记他们复发、死亡时间,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的统计方法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并对他们进行生存分析。TACE术采用Seldinger法,化疗药物包括吡柔比星、顺铂、氟尿嘧啶(5-FU),栓塞剂为碘油。结果(1)平均随访时间40.9个月(8126个月),复发前共有100例肝癌患者术后行TACE术共119次,余40例肝癌患者行门诊常规随访治疗。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共有129例复发,107例死亡,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2.0个月(37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37.0个月(8126个月)。129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中有42例行复发后手术再切除治疗(共49次,其中7例行复发后2次手术治疗),共行TACE354次,RFA31次,PEI52次。(2)以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年内复发者定义为早期复发,1年后复发者定义为晚期复发,统计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包膜、手术切缘、术中输血情况、HBeAg、HBV DNA、GGT、ALT、AST、癌组织病理分级、肝硬化、微癌栓、TNM分期、TACE以及mtDNA中的16129位点(G/A)、16192位点(C/T)、16297位点(T/C)、150位点(C/T)、199位点(T/C)和204位点(T/C)在早期复发组与晚期复发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HBV DNA、肝硬化、TNM分期、TACE(≤2次或>2次组)和mtDNA150位点是影响早期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TACE(≤2次或>2次组)和mtDNA150位点是保护因素,其余均为危险因素。未发现P53、P21、nm23和VEGF蛋白表达与肝癌早期复发有关。分层分析发现TNM分期为Ⅱ期、癌组织病理分级为中分化、有肝硬化、HBsAg阳性、HBeAg阳性、mtDNA16162位点碱基为A、mtDNA16172位点碱基为T、mtDNA16304位点碱基为T、mtDNA150位点碱基为T者,接受TACE治疗可明显降低肝癌的早期复发几率,并且发现接受TACE>2次组所受益的患者最多。(3)140例肝癌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时间为12.0个月,1、2、3、4、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50%、70%、79%、89%、9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肝吸虫感染、HBVDNA、肝功能、TNM分期、TACE(≤2次或>2次组)以及mtDNA310位点是肝癌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从回归系数看,肝功能和TACE(≤2次或>2次组)是保护因素,其余均为危险因素。即肝功能为A级,接受TACE>2次的患者复发的风险性较低,可延长无瘤生存时间。未发现P53、P21、nm23和VEGF蛋白表达与肝癌的无瘤生存期有关。分层分析发现肿瘤直径≤3.0cm的患者接受2次以上TACE治疗后中位无瘤生存时间反而缩短(38.0个月vs19.0个月,P=0.024)。(4)140例肝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7.0个月,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4%、72%、56%、40%、27%,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复发时间类型、GGT(100U/L组)、肝功能以及复发后辅助治疗措施(无或单项、多项辅助治疗措施)是肝癌术后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从回归系数看,肝功能和复发后辅助治疗措施(无或单项、多项辅助治疗措施)是保护因素,而复发时间类型和GGT(100U/L组)是危险因素。即肝功能为A级,复发后接受多项辅助治疗措施的患者死亡的风险性较低,可延长生存时间。未发现P53、P21、nm23和VEGF蛋白表达与肝癌生存期有关。结论(1)临床病理参数有助于预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年龄≤47岁,肿瘤越大,无肿瘤包膜或不完整,手术切缘<2.0cm,术中有输血史,HBeAg(+),HBV DNA(+),GGT≥50U/L,ALT≥90U/L,AST≥80U/L,癌组织病理分级为中、低分化,有肝硬化,有微癌栓,TNM分期Ⅲ期,肝癌术后复发前行TACE术≤2次,以及mtDNA中的16129位点碱基为G,16192位点碱基为C,16297位点碱基为T,150位点碱基为C,199位点碱基为T和204位点碱基为T者,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可能性大。其中年龄、HBV DNA、肝硬化、TNM分期、TACE(≤2次或>2次组)和mtDNA150位点是独立影响因素。(2)TNM分期为Ⅱ期、癌组织病理分级为中分化、有肝硬化、HBsAg阳性、HBeAg阳性、mtDNA16162位点碱基为A、mtDNA16172位点碱基为T、mtDNA16304位点碱基为T、mtDNA150位点碱基为T者,接受TACE治疗可明显降低肝癌的早期复发几率,其中接受TACE>2次者可能所受益更大。(3)肝癌术后复发率高,肝吸虫感染、HBV DNA、肝功能、TNM分期、TACE(≤2次或>2次组)以及mtDNA310位点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乙肝,改善肝功能,接受TACE>2次有可能降低复发的风险性,延长无瘤生存时间。(4)术后TACE能延缓肿瘤复发,不能避免复发;并非所有患者对TACE预防肝癌术后复发均受益,部分患者因此而缩短无瘤生存时间。(5)预防肝癌复发,改善肝功能,复发后采取多种辅助治疗措施有助于长期生存。(6)P53、P21、nm23和VEGF蛋白预测肝癌预后作用有限。(7)检测mtDNA D-Loop区的碱基变异有助于预测肝癌预后。第三部分TACE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成本效果分析目的建立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TACE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模型。方法根据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有无接受预防性TACE治疗,分为TACE组和非TACE组(即门诊随访组)。收集两组治疗方案直接医疗成本,统计两组的治疗效果(复发率及无瘤生存时间),对两组进行成本效果分析及增量成本效果分析,同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1)非TACE组的患者共40例,门诊总平均费用为7121.44元/人;TACE组的患者共100例,门诊总平均费用为5234.81元/人,住院行TACE治疗平均总费用为23015.64元/人,复发前总费用为28250.45元/人。(2)非TACE组的1、2、3、4、5年复发率分别为:60.0%、76.0%、81.3%、89.3%、100.0%;TACE组的1、2、3、4、5年复发率分别为:46.0%、67.1%、78.6%、88.2%、92.9%,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瘤生存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8.3±3.0月vs22.1±2.0月或中位无瘤生存时间10.0月vs15.0月,P=0.322)。(3)非TACE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89.15元/月,TACE组为1278.30元/月。以非TACE组为基础,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560.27元/月。(4)相关成本波动10%进行敏感性分析,非TACE组的成本效果比为350.84元/月,TACE组为1215.81元/月。以非TACE组为基础,增量成本效果比为5381.35元/月。结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预防肝癌术后复发,预防性TACE并不是最优方案,至少不是每个患者都应该或都适合做,在相同的效果下(复发率、无瘤生存时间)门诊随访治疗可能更经济。
袁忠[2](2012)在《金洪元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论文由四个部分组成,在探析《内经》《伤寒论》中脾胃、肝、肾病学说发展源流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导师金洪元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及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第一部分:回顾了《内经》《伤寒论》中脾胃、肝、肾病理论的发展源流。《内经》对脾胃、肝、肾的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原则等方面,都做了较全面的论述,为脾胃、肝、肾学说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伤寒杂病论》中,张仲景将《内经》确立的脾胃、肝、肾理论创造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创立了六经辨证和脏腑经络辨证,制定了一系列理、法、方、药,为脾胃、肝、肾学说在临床诊治运用中树立了规范。金师早年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后从事医、教,研工作。精研《内经》、《伤寒》理论。博采众家,吸取精华,独创自己的中医诊疗风格,尤其在脾、胃、肝,肾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独到的见解。金师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善用经方,亦重时方,并配以自己的经验用药,这点在他擅长的肝病治疗中多有反映。如四逆散为调和肝脾,疏达气机的着名经方,而病毒性肝炎的多种症候表现均与肝失疏泄有关。金师治肝病注重疏肝达郁,尤善用此方,若单用本方似嫌力量薄弱,治疗针对性不强且不全面,因此金师常用此方与其它时方合用,藉以增强疗效。如四逆散与甘露消毒丹合方,解毒化湿、疏肝解郁,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四逆散与四君子汤合方,有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的作用,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有肝郁脾虚证者。四逆散与一贯煎合方,滋养肝肾、解郁透邪,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有肝郁气滞、肝阴亏损见证者。四逆散与四物汤合方,配郁金、丹参、鳖甲等药有活血化瘀、疏肝养血、软坚散结作用,治疗慢性肝炎或早期肝硬化,有血虚、血瘀见证者。金师还擅长脾胃病的治疗,临床调治脾胃一方面取李东垣的“升发脾阳”之法,用李氏补中益气汤,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引起的少气懒言、四肢乏力或内脏下垂的气虚下陷证。一方面又重视叶天士的“脾喜刚燥,胃喜柔润”的观点,善用滋养胃阴法治疗因阳盛之体,燥热内盛或病后损伤脾胃之阴,胃院灼痛,纳差烦渴,唇红口燥,大便干结等证,临床多选用北沙参、麦冬、玉竹、石斛、花粉、山药、扁豆等药与党参、白术等健运脾胃之品合用,使药物甘凉与温运结合,润而不腻,温而不燥,常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甚佳。金师认为“新疆地区,溃疡病多脾胃虚寒,胃炎病多肝胃不和。”前者以仲景的黄芪建中汤治疗外,常配以《良方集腋》的良附丸,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每每收到良效。后者以仲景的四逆散为主,或用《景岳全书》的柴胡疏肝散为主加减治疗效良。金师认为《本草正义》中对苏梗“开胸膈、醒脾胃、散结止痛”的论述很精辟,常用苏梗为主,配厚朴、香附等药治疗肝胃不和,疗效甚佳。对于脾虚湿盛而出现形体虚赢,食欲不振,大便溏泻者常用《和剂局方》的参苓白术散或《张氏医通》的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之;对肝旺乘脾之腹痛、腹泄常以四逆散和痛泻要方治疗;若属脾肾阳虚之腹泻则以附子理中汤和四神丸治疗,均有较好疗效。金师还常用《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的资生丸,治疗脾胃虚弱,饮食积滞,消瘦乏力,食少便秘者,认为金元时代,战乱饥荒,民不聊生,脾胃病多以东垣补气升阳益胃法治疗,而今时代变迁,饮食肥甘厚味,痰湿过剩,多有积滞,脾胃病以清化痰湿,运脾消滞之资生丸为常用,且效良。曾师从岳美中等近代名家,对岳美中治疗肾炎的特色颇为推崇,对岳氏治疗肾炎初期采用发汗利水,中期补气健脾,后期温肾利湿法非常重视,而在临床中治疗肾炎自成特色。以滋肾化瘀,利水解毒法,自拟滋肾解毒汤,研制金氏肾炎丸,治疗肾炎确有实效。第二部分:根据三年来亲临导师言传身教的临床实践,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较全面地总结了导师的学术思想,内容如下:1)注重脾胃论,处处顾护脾胃,在临床实践中论治常以脾胃为先,处处顾护脾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防治外感,脾胃为本;②祛除邪实,顾护脾胃;③善调脾胃治杂病:A)肝胆病从脾胃论治;B)胃肠病从脾论治;C)慢性肾炎从脾胃论治;D)慢性肾衰,从脾胃论治;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注重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灵魂,辨证为本,有机结合辨病,辨病注重现代医学客观指标,四诊合参多方面诊查脾胃、肝、肾疾病。具体表现在如下:1)金师在诊治疾病中,从主证上找出病因的根源所在,从而抓住了疾病的主要矛盾,再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进行合理、综合、准确的分析判断,从而为临床诊、治、防提供了可靠、系统、科学的依据:①无证可辨时要常中探微,特殊辨证,在此基础上,要结合辨病,依据本病之基本病因病机,确立法则,予以施治;②有些重大疾病,疑难疾病,一般辨证治疗于事无补,因此必需结合现代医学检测手段。金师同样反对生搬硬套,不顾中医特色似是而非地只据西医病名而盲目用药。2)金师在临床中常对不同体质的病人施之不同治法,以获得满意的效果。3)金师强调中西医互相学习,融会贯通,力倡借助于西医现代化诊疗手段,作为中医四诊的延伸,借助现代方法,包括生物化学、细胞学、影像学等先进检测方法,可以明确疾病的性质和病位,加强辨证用药的针对性,扩大中医辨证依据和丰富辨证内涵。认为参照西医理化检查进行辨证论治,可判定中医疗效,打破传统中医仅仅视症状和体征消除为治愈的认识,可提高中医治疗水平。治肝莫忘实脾,健脾莫忘疏肝。调肝不忘化瘀,治肝莫忘扶正。峻剂逐水,中病即止。滋补肝肾,治病求本。治肾注重滋肾化气。滋肾化瘀,解毒利湿法是金师治疗慢性肾炎的基本大法。与时俱进的医学思维观和科学的养生法是导师医学生涯持久不衰的有利保障。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金洪元教授丰富独特的临床诊疗经验,分别从慢性乙肝,肝硬化,慢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慢性胃炎等典型疾病的治疗中展示:1)治疗疾病力主中西医汇通,审时度势,衷中参西,辨病与辨证相互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疾病,并以此为理论指导,自主创制许多方药,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应用疏肝运脾、柔肝养阴,解毒化瘀之法金氏乙肝冲剂,善用一贯煎加减、滋肾解毒化瘀利水大法治疗慢性肾炎之金氏肾炎丸,惯用地榆、槐花、生藕节、三七粉等药治疗血尿,山药、菟丝子、虫草等药降蛋白尿;2)注重脾胃,善调脾胃治杂病:无论外感内伤,七情劳欲之病,均以调理脾胃为重点,重用黄芪、党参、茯苓、白术;3)金洪元教授在治疗新疆地区慢性胃炎患者时根据地域特点提出温运脾胃,滋阴润燥之法,重用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等药;4)金洪元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提出以滋肾健脾为主,以清热解毒为辅,兼施养血活血为则;5)金洪元教授力主疏肝达郁,养血柔肝,扶正固本法联合西医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第四部分:根据导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搜集临床病案科学统计处理,对擅长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临床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目的探讨金洪元教授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 B)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142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71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有效率,治疗后ALT复常率、DNA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变化情况;结果慢性肝炎治疗有效率治疗组68.18%,对照组39.68%,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ALT复常率、DNA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均优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CHB患者抗病毒的应答率和肝功能改善率,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在治疗中强调:1)治肝之病当重运脾;2)治肝注意扶正提高机体免免疫功能;3)强调中西结合治疗,常在中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金师认为中医治疗慢性乙肝应疏肝运脾、柔肝养阴,解毒化瘀当贯穿本病治疗始终,并分期治疗。主张早期湿热壅盛为主,治宜偏重清热利湿;中期肝郁脾虚为主,治宜偏重疏肝运脾;晚期肝肾阴虚,瘀阻脉络,治宜偏重滋阴活血;活血化瘀贯穿始终又体现金师初期治疗便立足于截断扭转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趋势的治未病的思想。疏肝运脾、柔肝养阴,解毒化瘀法可以调节机体异常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保护肝细胞,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细胞修复,达到恢复肝功能的目的。依此法而创立的益肝转阴汤已经成为院内治疗乙肝的有效制剂,正在申报国家二类新药。
马小娟[3](2009)在《加减菌陈五苓散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1.研究目的本课题根据祖国医学理论,基于历代医家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及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基础,以D-氨基半乳糖(D-GaIN)所致的大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和卡介苗(BCG)+脂多糖(LPS)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加减茵陈五苓散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该方防治肝损伤的作用机理,从而为加减茵陈五苓散治疗病毒性肝炎提供实验依据,也为该方的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2.方法2.1加减茵陈五苓散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五酯片阳性对照组,加减茵陈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7天。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于给药第7天一次性腹腔注射D-GaIN400mg/kg。正常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造模24h后采血、取肝组织,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血清总胆红素含量及血清NO的含量,肝组织MDA的含量、GSH-Px酶的活性;制备肝组织切片,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情况。2.2加减茵陈五苓散对卡介苗+脂多糖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90只NIH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BCG/LPS模型组,五酯片阳性对照组,加减茵陈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与加减茵陈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小鼠于实验1d每只尾静脉注射BCG悬液约2.96×107个活菌0.2ml,从造模之日起治疗组和阳性对照组开始用药,连续给药12d后,除空白组以生理盐水0.2ml/20g尾静脉注射外,其他各组以LPS7μg/20g尾静脉注射。于静脉注射10h后取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血清NO的含量及TNF-a的含量;无菌摘取肝脏和脾脏称重,计算脏器系数;采用MTT比色法测定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测定组织中的MDA含量和SOD的活性;制备肝组织切片,光镜下观察各组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情况。2.3观察加减茵陈五苓散对免疫功能的影响NIH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加减茵陈五苓散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给药8天,模型组与治疗各组小鼠于首次给药后20min均腹腔注射氢化可的松5mg/kg×3d,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20g。于末次给药后15min由尾静脉注入25%中华墨汁0.1ml/10g,分别于注射2min,20min后用肝素处理过的20定量毛细管经眶后静脉丛取血20μl,溶于2ml0.1%Na2CO3溶液,摇匀。脱臼处死动物,并摘取脾和胸腺称重。比色法测定注射中华墨汁后2min和20 min的光密度值,计算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a,以测定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计算胸腺指数和脾指数;3.结果3.1加减茵陈五苓散抗D-GaIN大鼠化学性肝损伤的研究结果:中、高剂量的加减茵陈五苓散能够显着降低D-GaIN肝损伤大鼠血清中增高的转氨酶活性以及总胆红素水平,明显减轻D-GaIN导致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其中以高剂量药物疗效最为明显;并发现加减茵陈五苓散可显着降低肝匀浆中升高的MDA水平,提高肝匀浆GSH-Px酶的活性,显着降低血清中升高的NO含量。3.2加减茵陈五苓散抗BCG/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研究结果:加减茵陈五苓散中、高剂量能显着降低BCB/LPS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水平;且加减茵陈五苓散中剂量降酶作用优于阳性对照药物;对肝脾重量的增大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加减茵陈五苓散可减轻BCB/LPS导致的肝组织坏死范围及程度,减少炎细胞浸润,有明显的保肝作用,其中以中剂量组药物疗效最佳。同时发现中剂量药物可显着降低肝匀浆中升高的MDA水平,提高肝匀浆SOD水平,显着降低血清中升高的NO含量和TNF-a含量,对BCG/LPS所致肝损伤小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3.3加减茵陈五苓散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结果:加减茵陈五苓散中剂量可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能明显加快受抑制动物免疫器官的恢复和生长。4.结论加减茵陈五苓散对D-GaIN所致的大鼠化学性肝损伤和BCB/LPS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均具有显着的保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肝损伤动物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的增高,保护肝脏组织及细胞等方面的作用。从对肝损伤动物肝组织MDA水平、GSH-Px酶活性、SOD活性,血清TNF-a含量、NO含量以及脾T、B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结果分析,抗自由基损伤、增强自由基清除酶活性、减少致炎介质的产生、促进肝细胞再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为本方抗实验性肝损伤的综合机理。另外,从加减茵陈五苓散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结果显示本方可明显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从而又证实本复方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其保护肝细胞、抗肝损伤作用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商庆华,于建国,徐传镇,肖德明,尹燕明,陈崇兴,张光曙[4](2003)在《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变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重叠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病变的近期及远期影响。方法:选择6mo-15a前后行两次肝脏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的CHB患者230例两次同期血清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进行了HCV-RNA检测,并将血清HCV-RNA阳性与阴性患者近期肝脏病变及血清HCV-RNA持续阳性患者(随访时间4.12±1.46a)与随访时间具有可比性的持续阴性患者远期肝脏病变分别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血清HCV-RNA阳性41例(17.83%),血清HCV-RNA阳性患者近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G1、G2、G3、G4例数分布分别为5、8、16、12)与纤维化程度(S0、S1、S2、S3、S4分布分别为1、3、8、19、10)与阴性患者(G1、G2、G3、G4例数分布分别为37、60、57、35;S0、S1、S2、S3、S4分布分别为8、20、63、69、29)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血清HCV-RNA持续阳性患者29例。HCV-RNA持续阳性患者与116例持续阴性患者远期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加重、无变化、好转例数分布分别为12、10、7;24、24、68)与纤维化程度(加重、无变化、好转例数分布分别为15、8、6;27、26、63)差异亦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重叠HCV感染加重CHB患者肝脏病变,并加速其进展。
商庆华,于建国,肖德明,张学平,安永,徐传镇,张光曙[5](2002)在《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调节剂泰来肽治疗的影响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观察重叠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应用免疫调节剂泰来肽治疗疗效的影响 ,并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选择应用免疫调节剂泰来肽治疗的重叠 HCV感染的 CHB患者 96例 (其中 48例 4ml,每日 1次 ,肌注 ,疗程 4月 ;48例 6ml,每日 2次 ,肌注 ,疗程 4月 )并与未重叠 HCV感染的 CHB患者 48例 (4 ml,每日 1次 ,肌注 ,疗程 4月 )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肝脏损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且血清 HBs Ag,HBe Ag,HBV-DNA均阳性 ,ALT异常。结果 重叠 HCV感染患者治疗结束时 ALT复常率 ,HBe Ag、HBV-DNA转阴率 ,血清 HBV-DNA含量变化均显着低于未重叠感染者 (P<0 .0 5 ) ;加大剂量后 ALT复常率 ,HBe Ag、HBV-DNA、HCV-RNA阴转率 ,血清 HBV-DNA含量变化均显着提高 (P<0 .0 5 )。结论 重叠 HCV感染降低 CHB免疫调节剂泰来肽治疗的疗效。对 CHB患者应尽量避免输血与血制品以防止 HCV感染。加大免疫调节剂泰来肽治疗剂量 ,对重叠 HCV感染的 CHB也有较好的疗效
商庆华,于建国,卓海龙,徐传镇,王宁,张光曙[6](2001)在《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肝组织中HBV-DNA含量观察HG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HBV复制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 探讨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 B)患者乙型肝炎病毒 (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过氧化物酶与抗过氧化物酶复合物 (PAP)法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定量PCR(FQ PCR)技术对 5 6例CH B患者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分别进行了检测 ,并将血清HGV RNA与肝组织HGV Ag的表达、HGV RNA ,HGV Ag阳性与阴性患者HBV DNA含量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 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阳性分别为 8例 (1 4 3 % )、1 0例 (1 7 9% )。血清HGV RNA阳性与肝组织HGV Ag表达显着相关 (P <0 .0 1 ) ,但部分肝组织HGV Ag阴性患者亦有血清HGV RNA表达。血清HGV RNA、肝组织HGV Ag阳性与阴性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HBV DNA含量均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HGV感染对CH B患者HBV复制无影响。肝脏是HGV的复制场所 ,但可能亦有肝外组织器官中复制。HGV至多具有微弱的致病性 ,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商庆华,于建国,徐传镇,韩纪举,张光曙[7](2000)在《HGV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胎盘肽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中的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探讨庚型肝炎病毒 (HG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 (CHB)抗乙肝胎盘治疗的远期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比观察经肝穿活检确诊 (G2 ~G3)的 11例合并与 2 2例未合并HGV感染的CHB抗乙肝胎盘肽治疗 (4ml,1次 /d ,肌注 ,疗程 4月 )的远期疗效及预后。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肝脏损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且血清HBsAg ,HBeAg ,HBV DNA均阳性 ,ALT异常。结果 两组患者无论治疗结束时 ,治疗后 6个月、1年、2年ALT复常率、HBeAg ,HBV DNA阴转率 ,还是治疗结束时、治疗后 6个月、1年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均无显着差异 (P >0 .0 5 )。 2年后肝功能水平变化也无显着性差别 (P >0 .0 5 )。抗乙肝胎盘肽治疗的 2年持续应答率达 42 4%。结论 HGV感染并不影响CHB抗乙肝胎盘肽治疗的远期疗效 ,也不影响CHB的预后。HGV至多仅有微弱的肝脏致病性。抗乙肝胎盘肽是一种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
二、HGV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胎盘肽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中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GV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胎盘肽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TACE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第一部分 肝细胞癌组织中 P53 蛋白、P21 蛋白、nm23 蛋白和 VEGF 蛋白表达及 mtDNAD-Loop 区变异情况的研究 |
第二部分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 TACE 治疗的临床价值 |
第三部分 TACE 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成本效果分析 |
ABSTRACT |
Part I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53, P21, nm23 and VEGF and the Variations of the MtDNA D-Loop Region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Part II The Prognoses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Postoperative Adjuvant TACE |
Part Ⅲ The Cost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he Postoperative Adjuvant TACE for the Preven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
第一部分 肝细胞癌组织中 P53 蛋白、P21 蛋白、nm23 蛋白和 VEGF 蛋白表达及 mtDNAD-Loop 区变异情况的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TACE治疗的临床价值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TACE 预防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复发的成本效果分析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附图 |
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撰写和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金洪元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金洪元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渊源概述 |
1. 金洪元教授生平略传 |
2. 金洪元教授的学术渊源 |
参考文献 |
金洪元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
1. 金洪元教授的脾胃、肝、肾病学术思想概述 |
2. 注重养生,强调科学养生 |
3. 金洪元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
金洪元教授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
1. 发病机制 |
2. 治疗 |
3.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附录2 抗病毒治疗应答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加减菌陈五苓散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传统医学对病毒性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病因的认识 |
2.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病机的认识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
1.病毒性肝炎的分类 |
2.病毒性肝炎引肝细胞损伤的机制 |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治疗及研究进展 |
1.西医治疗病毒性肝炎的进展 |
2.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
第四节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机理研究 |
1.抗病毒作用 |
2.抗炎保肝降酶作用 |
3.利胆退黄作用 |
4.抗自由基损伤 |
5.调节免疫功能 |
6.促进肝脏血液循环 |
7.抑制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增生 |
8.促进肝细胞再生 |
第五节 肝损伤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 |
1.化学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
3.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
4.感染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
5.缺血再灌注肝损伤动物模型 |
6.金属盐肝损伤动物模型 |
第六节 加减茵陈五苓散组方药物的药理和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
1.基础方茵陈五苓散的研究进展 |
2.白背叶根的研究进展 |
3.叶下珠的研究进展 |
4.黄花倒水莲的研究进展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节 加减茵陈五苓散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大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实验目的 |
2.实验材料 |
3.实验方法与步骤 |
4.实验结果 |
5.讨论 |
第二节 加减茵陈五苓散对卡介苗+脂多糖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1.实验目的 |
2.实验材料 |
3.实验方法与步骤 |
4.实验结果 |
5.讨论 |
第三节 加减茵陈五苓散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1.实验目的 |
2.实验材料 |
3.实验方法与步骤 |
4.实验结果 |
5.讨论 |
讨论 |
1.立题依据 |
2.动物模型的选择 |
3.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
4.实验指标的选择与意义 |
5.结果讨论 |
6.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HGV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胎盘肽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病例选择 |
1.2 治疗方法 |
1.3 检测项目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
3 讨论 |
四、HGV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胎盘肽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中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TACE治疗的临床价值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 李仕来. 广西医科大学, 2014(10)
- [2]金洪元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D]. 袁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2)
- [3]加减菌陈五苓散对实验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 马小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11)
- [4]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变中的作用[J]. 商庆华,于建国,徐传镇,肖德明,尹燕明,陈崇兴,张光曙.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04)
- [5]重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调节剂泰来肽治疗的影响与对策[J]. 商庆华,于建国,肖德明,张学平,安永,徐传镇,张光曙. 临床军医杂志, 2002(03)
- [6]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血清、肝组织中HBV-DNA含量观察HGV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HBV复制的影响[J]. 商庆华,于建国,卓海龙,徐传镇,王宁,张光曙. 临床军医杂志, 2001(03)
- [7]HGV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胎盘肽治疗远期疗效及预后中的意义[J]. 商庆华,于建国,徐传镇,韩纪举,张光曙. 临床军医杂志, 20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