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标公差自动标注系统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江友志[1](2021)在《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工程设计领域中,变型设计应用广泛,在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中,现有CAD软件尚未实现视图中的尺寸线,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等标注符号的自动调整,需要手动进行调整。手动调整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容易出错,企业迫切需要面向变型设计的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的自适应调整。针对工程实际需求,论文对三维模型变型设计后,与其关联的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快速调整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对二维工程图中的标注信息的自动识别与提取方法、标注信息位置自适应调整方法等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的标注信息自适应调整方法,开发了一个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自适应调整与标注原型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二维工程图模板重复设置繁杂的问题,利用参数化CAD软件,根据制图标准建立参数化二维工程图模板。并从图纸格式,视图绘制,图层的设置,标题栏的设置和提取材料明细表等方面进行展开,能够有效的解决工程图绘制和设置模板繁杂的问题。2.针对部分二维工程图图纸中存在的标注信息与现有标准不一致问题。提出一种旧国标标注符号批量修改的方法,将表面粗糙度对象和基准对象的旧国标标注形式进行自动识别,提取其标注信息,并重新进行标注。3.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时,二维工程图视图大小会产生变化,为保证图纸质量,需要对尺寸线,表面粗糙度和形位公差等标注信息进行相应的自动调整。论文提出了一种多目标工程图标注信息自适应调整方法,开发了一款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自适应调整系统,实现对二维工程图一键自适应调整,同时验证了该方法的通用性。4.以某企业430型摩擦离合器为例,开发了430型摩擦离合器盖总成数字化设计系统,开发的系统集三维模型参数化设计和二维工程图元素调整功能于一体,实现了430型摩擦离合器盖总成三维模型参数化变型和二维工程图快速生成,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实用性。
林柏[2](2015)在《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的二次开发》文中研究表明随着CAD/CAM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效、功能强大的三维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企业在选择绘图软件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其效率,在Pro/Engineer工程图中公差配合标注、几何公差标注、表面结构标注、尺寸标注修饰、倒角标注、弧的标注、焊接符号标注、锥度/斜度标注、中心线的绘制以及常用图形的绘制等过程繁琐,其标注结果不符合国标要求。用户在尺寸配合和公差标注时,主要依靠经验或者查询机械设计手册来进行标注,对缺乏经验的用户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难,而且查询机械手册费时费力,且容易出错,因为软件操作过程复杂而降低工作效率是用户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对Pro/Engineer工程图进行二次开发,建立符合国标要求智能标注系统是很有必要的。本系统是在Pro/Engineer的环境下,以Pro/TOOLKIT为二次开发工具,结合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利用VC++.Net技术,通过动态链接库的方式开发出符合国标要求的智能标注的系统,并对其中涉及到的菜单设计开发以及MFC对话框设计开发进行了研究。首先对Pro/E开发机制进行研究,对Pro/TOOLKIT工具包中的头文件以及相关函数进行整理和研究;其次对相关文献和机械设计手册进行研读,掌握最新的国家标准,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建立数据库;继而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各个模块的实现方法;最后通过研究实现Pro/Engineer软件的API与MFC间的接口连接,并对VC.net中的MFC、菜单及对话框制作技术学习研究,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进行编程,开发出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本文开发的智能标注系统主要包括六个模块,即公差配合模块、尺寸修饰模块、倒角标注模块、弧的标注模块、快速中心线模块、常用图形绘制模块。其中公差配合模块不仅可以实现多种公差的标注形式,而且提供了公差的自动查询以及相关参数推荐选择功能。
林柏,沈精虎,徐晓滨[3](2014)在《基于Pro/E尺寸公差与配合标注系统的二次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Pro/E工程图中尺寸公差与配合标注繁琐且不符合国标要求的缺陷,以Pro/E4.0为二次开发平台,以Pro/Toolkit为二次开发工具,结合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和C++编程语言,开发出符合国标要求的智能标注系统,有效解决了工程图标注难题,提高了设计效率。
韩威[4](2014)在《计算机辅助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研究》文中指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一个国家的农业状况,决定了其能够为其他行业部门提供副产品的能力,进而控制着它们的发展速度。因此,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与该国的农业发展是息息相关的。然而我们国家用仅占世界总面积7%的耕地,却为占世界22%的人口提供了基本充足的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导致我国目前正面临着资源、环境的紧缺和生产力低下等许多问题。只有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降低生产的经济支出,才能减轻我国农业肩负的重任,我国农业科学发展才会得到保证。步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于我国农业的机械化进程而言,既是挑战又充满了机遇,所以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农业机械化中显得越来越重要,计算机辅助技术在农业机械精度设计中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计算机辅助公差设计(CAT)是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机械精度设计在机械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决定着产品的使用性能、互换性和装配质量,同时也直接决定了整个产品的制造成本。因此,CAT是提高机械制造精度和降低加工成本的重要方法,它与机械制造精度的优化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本文基于AutoCAD2007作为二次开发的对象,利用Access2010数据库建立数据库模块,以Visual Studio2010中的Visual Basic.NET作为中间介质,应用Visual Basic.NET中的控件实现尺寸公差、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查询和标注界面的设计,并编辑相应的程序,在Visual Basic.NET编程环境下运行这些程序实现查询和连接AutoCAD2007实现自动标注等功能;还可以利用访问AutoCAD内部接口ActiveX/VB在AutoCAD2007中添加机械综合精度便捷查询和自动标注系统的菜单项,用户可以通过该菜单项来直接启动机械综合公差便捷查询和自动标注系统,提高绘图效率。本论文开发的机械综合公差便捷查询和自动标注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整体性强,动态旋转灵活,占用存储空间小等优点。方法简单、快捷,它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缩短工作时间,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陈志敏,梁耀桓,文劲松[5](2012)在《Pro/E环境下尺寸公差与配合自动标注软件开发》文中指出针对现有的Pro/E功能存在尺寸公差与配合标注需要人工查手册得到上、下偏差值并手工输入,过程繁琐、费时费力的缺陷,对其进行了研究。利用Pro/Toolkit软件对Pro/E Wildfire进行二次开发,设计完成了自动查询和标注尺寸公差、配合的软件,提高了设计工作效率。
张明亮[6](2012)在《基于Pro/TOOLKIT的公差国标标注系统的二次开发》文中指出针对当前Pro/ENGINEER软件在使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工程图二维标注功能比较弱且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情况,提出了对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完善其二维标注的能力,力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也能迅速快捷准确的完成工程图的标注本课题在Pro/ENGINEER Wildfire4.0的环境下,利用VC++.Net技术和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Pro/TOOLKIT,通过动态连接库方式来实现公差标注的二次开发定制并对其中所涉及到的菜单开发设计以及MFC对话框开发设计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开发出符合国标且简单易用的公差标注插件首先,对Pro/ENGINEER二次开发中涉及的Pro/TOOLKIT工具包中的头文件和相关开发函数以及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学习和研究为之后的编程开发建立基础继而,对相应的公差进行了分类,以实现了对工程图二维标注方法的国标化研究并实现了Pro/ENGINEER软件的API与MFC间的接口连接克服了Pro/ENGINEER在二次开发上利用C++语言进行开发的技术难题通过对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中的MFC菜单及对话框制作技术的分析研究,开发出了可挂靠于Pro/ENGINEER界面下的有效菜单及相应对话框第三,建立了Pro/ENGINEER软件的公差符号库,用户可在Pro/ENGINEER环境下利用新菜单及对话框实现对形位公差国标符号库尺寸标准公差以及上下偏差的调用从工程角度出发,最终开发出了简单易用并且符合国标的公差通用化标注系统
严智远[7](2011)在《基于UG的零件辅助制图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CAD技术的发展,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科研院所选择使用国外大型三维CAD系统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而在实际生产制造中大多数企业仍然使用二维工程图,从三维CAD模型转换到二维工程图是工程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虽然国外的三维CAD系统提供了部分二维工程图功能,然仍存在以下问题:国外三维CAD系统通常是通用平台,难以满足国内企业的本地化、标准化基本需求,出图效率低下,智能化程度低,如尺寸标注、标题栏、技术要求等等都需要手工添加,操作繁琐。本课题以应用研究为侧重点。针对以上问题,围绕提高二维工程图出图效率以及智能化程度,减少手工操作,进行了以下内容的研究:(1)阐述了UG二次开发的相关技术,包括UG软件简介、二次开发的概念、开发工具及关键技术,并介绍了开发C/S架构软件系统必须的数据库技术;(2)研究了工程图标注技术。提出了基于形体分析的自动标注算法,设计并建立了尺寸公差、形位公差以及技术要求的数据库,实现了在工程图中的自动尺寸标注,以及公差的自动查询与标注,并实现了技术要求的共享。(3)研究了工程图模板技术,利用工程图模板数据库提供了轮盘类零件标准图纸。利用API函数,绘制了符合零件工程要求的图框及标题栏,并实现了工程图纸的自动拼接功能。最后,基于企业需求,在国防科工委航空预研基金项目支持下,在UG平台上开发了零件辅助制图系统。通过航空发动机上的轮盘类零件验证了软件的全部功能,并在企业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杨鹏[8](2011)在《航空发动机零件制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航空发动机的典型零件包括涡轮盘、叶片与轴等,这些典型零件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涡轮盘作为发动机涡轮转子的核心部件,其设计水平直接关系到发动机性能的优劣。涡轮盘零件设计极为复杂,而工程图的绘制占据了设计工作的极大比重。工程人员利用CAD软件进行制图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手工绘制和繁杂的尺寸标注,极大影响了设计效率。并且由于设计人员的经验与习惯等原因,会产生尺寸错标、漏标与不规范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会造成零件报废。据此,本文做了以下研究:(1)建立了标准图纸的模板数据库,采用模板技术,按照模板的投影关系来完成二维出图工作,提高了图纸生成的自动化程度,极大地减少了用户重复性的交互工作,并为整套图纸的全自动生成打下了基础;(2)基于模板的工程图自动输出,自动由三维模型输出指定工程图模板样式的工程图文件,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完成工程图图框与标题栏以及相关信息的生成。(3)设计了尺寸及形位公差数据库,能够集成在UG NX环境中,达到了公差快速标注的目的,省去了繁琐的人工查表过程;(4)提出了一种零件尺寸自动标注算法:通过零件形体分析,识别标注对象与标注方式,确定标注基准,进行尺寸分配。进而根据特征成形方式与图元约束关系等进行零件尺寸标注及优化布局;最后,基于C#平台与UG软件设计开发了零件制图系统。并将本系统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盘等零件的工程制图中,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简化零件的设计开发过程、缩短零件开发周期、减少开发费用、提高零件设计质量。本论文中提出的算法在系统开发上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使得工程图设计的智能化及自动化水平均得以较大提高。
邵晓明[9](2010)在《CATIA工程图国标化与辅助精度设计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商业CAD软件的广泛应用,工程图已由手工绘制转变为计算机辅助绘制,显着提高了工程图设计效率。目前,我国航空企业普遍使用CATIA进行工程设计和图纸设计,CATIA以其精确、安全和可靠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但是作为一款通用软件,企业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美中不足之处,譬如:CATIA工程图模块没有采用我国国家标准,使得工程图的有些标注形式、符号等与国标不十分相符;此外,CATIA没有提供有效的辅助精度设计工具。本文结合航空制造企业的实际需求,研究和开发国标化的标注和辅助精度设计软件工具集,并集成于CATIA工程图模块。本文工作总结如下:1.研究CATIA工程图模块,根据企业需求确定所开发软件的功能。并在对几种CATIA二次开发技术对比的基础上,确定了以CAA(Component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为主,VBScript(Visual Basic Scripting Edition)为辅的开发方法和四层软件体系结构。2.研究图纸设置、明细表、技术要求编写、焊缝符号等的国标化技术,并以封装的CAA-API类为基础按照国标重新开发这些功能,使新开发的功能不仅符合国标,而且具有更高的自动化程度,以支持设计人员进行快捷、高效地进行工程图设计。3.建立辅助精度设计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发精度查询、配合设计和孔轴公差标注等功能,开发的新功能符合国标、操作界面人性化,可以节省设计人员大量时间。
杨颜志,杨岳,李兵[10](2007)在《Pro/E环境下尺寸公差自动查询及标注软件的开发》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在Pro/E环境下进行尺寸公差标注,需人工查手册,且过程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利用Pro/Toolkit程序开发技术,在VC++6.0环境下对Pro/E进行二次开发,并且用Access2000将国标公差做成数据库,设计出了一套公差自动查询与标注软件。应用该软件,用户不必再通过查手册获得偏差数值,只需选择相应的尺寸并选择公差代号和公差等级,即可标注出符合国标的各种尺寸公差,并且可以方便地调整尺寸位置和修改参数,实现了尺寸公差的自动查询和公差的快速自动标注。
二、国标公差自动标注系统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标公差自动标注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二维工程图快速生成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及论文基本框架 |
第二章 参数化二维工程图模板的建立 |
§2.1 引言 |
§2.2 图纸格式设置 |
§2.3 二维工程图视图生成方法 |
§2.4 图纸标注图层设置 |
§2.5 标题栏信息的关联与自动更新 |
§2.6 二维工程图明细表信息提取 |
第三章 面向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的表面粗糙度标注方法 |
§3.1 引言 |
§3.2 尺寸线调整方法 |
§3.2.1 尺寸线信息识别与提取 |
§3.2.2 尺寸线自适应调整 |
§3.3 表面粗糙度识别与修改 |
§3.3.1 表面粗糙度自动识别 |
§3.3.2 旧国标表面粗糙度标注信息获取 |
§3.3.3 批量修改表面粗糙度旧国标的标注形式 |
§3.4 表面粗糙度与尺寸线的干涉判断 |
§3.4.1 表面粗糙度标注位置获取 |
§3.4.2 表面粗糙度与尺寸线干涉判断 |
§3.4.3 表面粗糙度与尺寸线自适应调整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面向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的形位公差标注方法 |
§4.1 引言 |
§4.2 形位公差标注基准的识别与修改 |
§4.3 形位公差基准单个组成元素快速调整 |
§4.4 形位公差单个组成元素快速调整 |
§4.5 形位公差标注位置调整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原型系统开发与应用验证 |
§5.1 引言 |
§5.2 系统开发环境及关键技术介绍 |
§5.2.1 系统集成开发工具及语言 |
§5.2.2 SolidWorks二次开发实现机理 |
§5.2.3 三维模型参数化变型设计 |
§5.3 二维工程图标注信息自适应调整系统实例 |
§5.3.1 视图位置获取及存储模块 |
§5.3.2 尺寸标注信息获取及存储模块 |
§5.3.3 水平与竖直尺寸标注信息存储及分层调整模块 |
§5.3.4 表面粗糙度信息存储及干涉模块 |
§5.3.5 实例验证 |
§5.4 430型摩擦离合器盖总成数字化快速设计系统开发 |
§5.4.1 摩擦离合器盖总成参数化模型 |
§5.4.2 系统界面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
(2)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的二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CAD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外关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研究状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小结 |
第二章 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 |
2.1 Pro/Engineer及其二次开发技术简介 |
2.1.1 Pro/Engineer简介 |
2.1.2 Pro/Engineer二次开发工具简介 |
2.2 系统开发准备 |
2.2.1 系统开发工具的选择 |
2.2.2 系统开发环境的选择 |
2.2.3 系统运行模式的选择 |
2.2.4 数据库系统的选择 |
2.3 基础知识介绍 |
2.3.1 公差与配合 |
2.3.2 尺寸标注修饰 |
2.3.3 倒角标注 |
2.3.4 弧的标注 |
2.3.5 中心线 |
2.3.6 常用图形 |
2.4 小结 |
第三章 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开发的方案设计 |
3.1 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 |
3.2 Pro/Engineer工程图标注系统的方案设计 |
3.2.1 公差配合模块的方案设计 |
3.2.2 尺寸标注修饰模块的方案设计 |
3.2.3 倒角模块的方案设计 |
3.2.4 弧的标注模块的方案设计 |
3.2.5 快速中心线模块的方案设计 |
3.2.6 常用图形绘制模块的方案设计 |
3.3 小结 |
第四章 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的具体实现 |
4.1 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菜单项的实现 |
4.1.1 编写信息资源文件 |
4.1.2 编写菜单操作的源程序 |
4.1.3 程序的注册与运行 |
4.2 公差配合模块的实现 |
4.2.1 公差配合标注部分的实现 |
4.2.2 公差配合模块功能演示 |
4.3 尺寸标注修饰模块的实现 |
4.3.1 尺寸标注修饰的实现 |
4.3.2 尺寸标注修饰功能演示 |
4.4 倒角标注模块的实现 |
4.4.1 倒角标注的实现 |
4.4.2 倒角标注模块功能演示 |
4.5 弧的标注模块的实现 |
4.5.1 弧的标注的实现 |
4.5.2 弧的标注模块功能演示 |
4.6 快速中心线模块的实现 |
4.6.1 快速中心线的实现 |
4.6.2 快速中心线模块功能演示 |
4.7 常用图形绘制模块的实现 |
4.7.1 常用图形绘制的实现 |
4.7.2 常用图形绘制模块功能演示 |
4.8 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计算机辅助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计算机辅助机械精度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研究现状 |
1.2.2 发展趋势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计算机辅助机械精度的理论分析 |
2.1 尺寸公差 |
2.1.1 尺寸公差的意义 |
2.1.2 尺寸公差的选择原则及其实现 |
2.1.3 公差与配合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
2.2 形位公差 |
2.2.1 形位公差对机械产品性能的影响 |
2.2.2 形位公差的选用 |
2.3 表面粗糙度 |
2.3.1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功能的影响 |
2.3.2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及其原则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机械综合公差便捷查询系统研究 |
3.1 机械综合公差便捷查询模块简述 |
3.2 尺寸公差便捷查询模块 |
3.2.1 配合制中优先、常用配合便捷查询 |
3.2.2 公差等级便捷查询的生成 |
3.2.3 配合的选用查询方法 |
3.3 形位公差便捷查询模块 |
3.3.1 公差项目的便捷查询 |
3.3.2 公差原则的选用便捷查询方式 |
3.3.3 形位公差未注公差值便捷查询新方法 |
3.4 表面粗糙度便捷查询模块 |
3.4.1 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以及公差等级便捷查询 |
3.4.2 类比经验法的便捷选择 |
3.4.3 典型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的便捷选择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机械综合公差自动标注系统研究 |
4.1 数据库理论及相关数据库的建立 |
4.1.1 数据库理论简述 |
4.1.2 数据库中的 ADO.NET 查询技术 |
4.1.3 相关数据库的建立 |
4.2 相关软件连接方式研究 |
4.2.1 Visual Basic.NET 与 AutoCAD 的连接 |
4.2.2 VB.NET 与 Microsoft Access 数据库交互式连接 |
4.2.3 Access 数据库与 AutoCAD 连接 |
4.3 机械综合公差自动标注系统软件简述 |
4.3.1 尺寸公差自动标注模块 |
4.3.2 形位公差自动标注模块 |
4.3.3 表面粗糙度自动标注模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Pro/E环境下尺寸公差与配合自动标注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Pro/E的公差、配合标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
2 软件组成及其界面 |
3 各功能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1 数据库查询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3.2 公差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3.3 配合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
3.4 高级模块的查询和实现 |
4 软件运行实例 |
5 结语 |
(6)基于Pro/TOOLKIT的公差国标标注系统的二次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插图索引 |
第一章 绪论 |
1.1 CAD 技术的发展历程 |
1.1.1 第一次 CAD 技术革命——曲面造型系统 |
1.1.2 第二次 CAD 技术革命——实体造型技术 |
1.1.3 第三次 CAD 技术革命——参数化技术 |
1.1.4 第四次 CAD 技术革命——变量化技术 |
1.1.5 第五次 CAD 技术革命——同步建模技术 |
1.2 CAD 系统的组成 |
1.3 课题的提出及发展现状 |
1.3.1 开发平台的选取 |
1.3.2 Pro/ENGINEER 软件的简介 |
1.3.3 开发公差标注系统的意义及发展现状 |
1.4 课题的目的 |
1.5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Pro/TOOLKIT 二次开发的基础理论 |
2.1 Pro/TOOLKIT 开发环境介绍 |
2.1.1 Pro/TOOLKIT 工具箱简介 |
2.1.2 Pro/TOOLKIT 的安装与测试 |
2.1.3 Pro/TOOIKIT 开发环境与 Pro/ENGINEER 版本的关系 |
2.1.4 Pro/TOOLKIT 的通讯模式 |
2.1.5 Pro/ENGINEER 的二次开发环境的选择 |
2.2 Pro/TOOLKIT 应用程序基础 |
2.2.1 对象和动作 |
2.2.2 对象句柄 |
2.2.3 选择对象 |
2.2.4 访问函数 |
2.2.5 可扩展数组 |
2.2.6 宽字符 |
2.2.7 动态内存分配 |
2.2.8 常见函数形式 |
2.2.9 函数返回值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差国标标注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
3.1 MFC 接口技术 |
3.2 DLL 基本理论 |
3.2.1 显式链接 |
3.2.2 隐式链接 |
3.3 菜单信息文件 |
第四章 形位公差标注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总体方案 |
4.2 公差国标标注系统程序设计分析 |
4.3 开发平台的环境设置 |
4.4 Pro/ENGINEER 菜单及交互对话框的二次开发 |
4.6 形位公差符号库的建立 |
4.7 标注实例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尺寸公差标注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5.1 尺寸公差数据库接口方案 |
5.2 尺寸公差标注子系统方案设计 |
5.3 尺寸公差标注子系统数据库连接程序设计 |
5.4 尺寸公差标注子系统数据库查询程序设计 |
5.5 尺寸公差数据库的建立 |
5.6 标注实例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表面结构标注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6.1 表面结构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6.2 标注实例 |
第七章 公差国标标注系统应用程序的开发 |
7.1 Pro/TOOLKIT 应用程序的开发 |
7.1.1 建立 MFC DLL 项目工程 |
7.1.2 相关项目配置 |
7.1.3 相应代码的添加 |
7.1.4 消息菜单的添加 |
7.1.5 解决方案的编译与生成 |
7.1.6 注册文件的编写 |
7.1.7 辅助应用程序的使用 |
7.2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B 公差国标标注系统安装说明书 |
附录 C 公差国标标注系统使用说明书 |
(7)基于UG的零件辅助制图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课题的来源、目的和意义 |
1.3 技术基础与研究现状 |
1.3.1 CAD技术简介及发展趋势 |
1.3.2 CAD软件的工程图技术 |
1.3.3 UG二次开发应用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UG二次开发技术 |
2.1 UG软件介绍 |
2.2 UG二次开发工具 |
2.3 软件系统开发中的关键技术 |
2.3.1 .NET平台 |
2.3.2 XML技术 |
2.3.3 SQL数据库技术 |
2.3.4 ORM映射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程图标注技术的研究 |
3.1 基于形体分析的自动标注技术 |
3.1.1 零件尺寸信息建模 |
3.1.2 自动标注算法设计 |
3.1.3 自动标注算法实现 |
3.2 尺寸公差自动查询与标注 |
3.2.1 尺寸公差概述 |
3.2.2 UG中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 |
3.2.3 尺寸公差数据库设计 |
3.2.4 信息流程图设计 |
3.2.5 尺寸公差业务对象类属性及主要方法设计 |
3.3 形位公差标注技术 |
3.3.1 形位公差概述 |
3.3.2 UG中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
3.3.3 形位公差数据库的设计 |
3.4 技术要求的定制与共享 |
3.4.1 UG中技术要求标注解析 |
3.4.2 技术要求数据库设计 |
3.4.3 业务流程图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工程图智能生成技术研究 |
4.1 工程图模板的定制 |
4.1.1 UG中的工程图模板 |
4.1.2 工程图模板数据库设计 |
4.1.3 工程图模板管理与使用 |
4.2 图幅标题栏自动生成技术 |
4.2.1 图幅标题栏绘制需求分析 |
4.2.2 图幅标题栏绘制方法研究 |
4.3 智能化图纸拼接技术 |
4.3.1 UG中绘图仪功能 |
4.3.2 智能图纸拼接技术研究 |
4.3.3 图纸拼接优化算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辅助制图系统的实现及实例验证 |
5.1 零件辅助制图系统总体设计 |
5.1.1 系统需求分析 |
5.1.2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
5.1.3 技术方案设计 |
5.2 软件设计平台以及系统构架 |
5.2.1 系统设计平台 |
5.2.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5.2.3 系统功能模块 |
5.3 辅助制图系统介绍及实例验证 |
5.3.1 系统菜单介绍 |
5.3.2 自动标注 |
5.3.3 尺寸公差 |
5.3.4 形位公差 |
5.3.5 技术要求 |
5.3.6 模板保存与管理 |
5.3.7 工程图生成 |
5.3.8 图幅标题栏设置 |
5.3.9 图纸拼接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航空发动机零件制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 |
1.2.1 课题背景 |
1.2.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2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典型零件制图系统设计 |
2.1 基于C#的UG制图系统概述 |
2.1.1 UG/OPEN简介 |
2.1.2 编译环境介绍 |
2.2 系统功能设计要求 |
2.3 制图系统方案设计 |
2.3.1 技术方案设计 |
2.3.2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2.3.3 命名空间设计 |
2.3.4 功能模块设计 |
2.3.5 制图系统菜单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工程图管理及自动生成 |
3.1 工程图模板管理 |
3.1.1 数据库设计 |
3.1.2 模板管理系统设计 |
3.2 程图自动输出 |
3.3 图幅标题栏设计 |
3.3.1 图幅标题栏绘制要求 |
3.3.2 自动添加标题栏设计 |
3.4 图纸拼接 |
3.4.1 图纸拼接技术研究 |
3.4.2 图纸优化拼接问题描述 |
3.4.3 图纸拼接优化算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尺寸及公差标注 |
4.1 尺寸自动标注 |
4.1.1 零件尺寸信息建模 |
4.1.2 零件尺寸自动标注算法 |
4.2 尺寸公差标注 |
4.2.1 UG中尺寸公差的标注方法 |
4.2.2 INI技术简介 |
4.2.3 公差查询流程设计 |
4.2.4 尺寸公差查询设计 |
4.3 形位公差标注 |
4.3.1 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
4.3.2 形位公差数据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系统开发与实例应用 |
5.1 系统开发设置 |
5.2 工程图模板管理 |
5.3 工程图生成 |
5.4 图框标题栏设置 |
5.5 自动尺寸标注 |
5.6 尺寸公差标注 |
5.7 形位公差标注 |
5.8 图纸拼接打印 |
5.9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CATIA工程图国标化与辅助精度设计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概况 |
1.3 项目背景及研究内容 |
1.3.1 项目背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CATIA 的工程图软件方案设计 |
2.1 引言 |
2.2 软件需求分析 |
2.3 CATIA 工程图模块简介 |
2.4 CATIA 二次开发简介及技术路线 |
2.4.1 CAA 技术简介 |
2.4.2 V5 Automation 简介 |
2.4.3 软件开发技术路线 |
2.5 软件体系结构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工程图国标化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图纸设置 |
3.2.1 功能整合设计 |
3.2.2 标题栏国标化功能开发 |
3.2.3 参数栏国标化功能开发 |
3.3 明细表与图纸更改单功能开发 |
3.3.1 明细表填充及编辑功能开发 |
3.3.2 图纸更改单功能开发 |
3.4 一般符号及标注工具开发 |
3.4.1 基准符号标注工具 |
3.4.2 焊缝符号标注工具 |
3.4.3 锥度/斜度符号标注工具 |
3.4.4 尺寸快速修饰工具 |
3.4.5 技术要求编写工具 |
3.5 基于 XML 的工程图应用环境国标化定制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辅助精度设计技术研究 |
4.1 引言 |
4.2 建立辅助精度设计基础数据库 |
4.3 机械精度查询工具开发 |
4.4 孔轴公差及配合标注工具开发 |
4.5 孔轴类零件配合设计 |
4.5.1 配合证据的分类 |
4.5.2 匹配证据的建立 |
4.5.3 调节证据的建立 |
4.5.4 推理策略及过程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Pro/E环境下尺寸公差自动查询及标注软件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0 概述 |
1 软件的构成 |
2 尺寸公差数据库的建立 |
3 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1 公差标注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2 公差查询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4 运行实例 |
5 结论 |
四、国标公差自动标注系统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二维工程图变型设计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D]. 江友志.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Pro/Engineer工程图国标化标注系统的二次开发[D]. 林柏. 青岛大学, 2015(04)
- [3]基于Pro/E尺寸公差与配合标注系统的二次开发[J]. 林柏,沈精虎,徐晓滨.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4]计算机辅助机械零件精度设计研究[D]. 韩威. 太原科技大学, 2014(09)
- [5]Pro/E环境下尺寸公差与配合自动标注软件开发[J]. 陈志敏,梁耀桓,文劲松. 现代制造工程, 2012(06)
- [6]基于Pro/TOOLKIT的公差国标标注系统的二次开发[D]. 张明亮. 兰州理工大学, 2012(12)
- [7]基于UG的零件辅助制图系统研究与实现[D]. 严智远. 东北大学, 2011(06)
- [8]航空发动机零件制图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杨鹏. 东北大学, 2011(03)
- [9]CATIA工程图国标化与辅助精度设计技术研究[D]. 邵晓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06)
- [10]Pro/E环境下尺寸公差自动查询及标注软件的开发[J]. 杨颜志,杨岳,李兵. 机床与液压,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