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学科研兴校的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车霞,梅永鲜[1](2021)在《论精致功利主义对基础教育科研的影响》文中提出教育科研本是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方式,但对于精致功利主义者而言,教育科研却成为了其谋求外在"物"的手段,已然违背了教育科研本身的目标。科研"无用论"的思想在教师群体中较为盛行,这严重阻碍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发展。应该让基础教育科研回归本真,让教师发自内心做科研,乐于做科研,让科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张铭凯[2](2021)在《中小学教师科研自觉的三重判读:所为、难为与可为》文中提出科研自觉是新时代中小学教师向更精深专业发展的内在诉求,也是新时代以研兴校、以研兴教的现实要求,更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和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实的重要推力。唤醒教师的科研自信、增强教师的科研自能和引发教师的科研自省是中小学教师科研自觉的三重价值意蕴。检视当前中小学教师的科研现状,其深陷他主还是自主的动力迷惑、外推还是内生的模式迷茫和公利还是私利的价值迷失三重困境中。据此反思,提出中小学教师科研自觉的三维进路,即以动力协同为引擎、以模式优化为支撑和以价值重建为依归。最终,促成中小学教师科研在解困中走向自觉、提升品性。
王宇[3](2021)在《如何构建中小学教师科研多层次支持系统》文中研究表明新时期社会背景下,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入,不仅要求着学校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也要求着教师自身能够作出有效的转变,提高教师素养与能力。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是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创新意识、探究意识的关键性能力。但当前在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中,还存在的多种不足,影响着教师科研意识的形成与科研能力的激发,因此,更需要构建起多层次支持系统,为中小学教师科研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教学个人的职业发展。
雷海玲[4](2020)在《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调查研究——以湖南省X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选择湖南省X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系统梳理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相关文献,建构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研究框架,对该市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因素主要源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表现在专业知识技能欠缺、时间管理欠缺、科研引领能力欠缺等校长自身的原因;外在因素表现在政策束缚、家长外压、社会负能量等方面。针对以上问题,从提高科研认知引领能力、增强科研规划引领能力、细化科研管理能力、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强化科研示范能力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期待研究结果对提升中学校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力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罗勤[5](2020)在《中学校本教研激励措施研究 ——以重庆市巴南区某中学为例》文中提出校本教硏激励措施是从本学校实际出发,为激励教师的教研热情,满足其提升自身能力的需要而设。重庆某中学依据上级管理部门的文件精神,针对本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和教师教研能力提升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具体现状与进步发展目标设置的一些校本教研激励措施。学校设置教硏措施基于四个目的:一是建立一个教师间相互切磋教学经验,传播教硏信息的交流的平台;二是树立一面示范、引领的旗帜,让优秀的教研成果、教硏样本、教师教硏榜样能够立起来、学起来:三是集合—种力量,使教师们能够在做教硏时聚力前行,团结攻关,一起为学校教硏的进步贡献力量;四是培养一种担当,通过激励措施的施行使教师养成爱岗的敬业、醉心教育,自觉成长为习主席倡导的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问,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勇于承担新时代教育责任,同时在教育教学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恩泽莘莘学子。作为学校的一员,自己既是激励措施的参与者,更是为完善、达成合理、有效激励措施的助力人,为此我主动地关注学校激励措施的设置与讨论,希望通过我的探索性研究,帮助我校激励措施不断修正完善,最终成为一种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动态组织系统,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出力。本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某中学校本教研激励措施设置的主要依据及积极意义;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某中学校本教研激励措施设置的过程及主要内容;在第三部分对某中学校本教研激励措施研究的实施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第五部分针对对调研中发现问题进行了详尽地原因分析;在第六部分提出了改进与完善本校校本教研激励措施的建议。
张祥兰[6](2020)在《什么样的专家支持更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科研绩效——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文中提出借助外部专家力量为学校教科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是目前中小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然而,专家支持能否提升中小学的科研绩效,以及专家支持对其科研绩效的影响机制等问题,都有待实证检验。相对于高校科研侧重理论创新与产出且多突出教师个体层面的绩效评价,中小学科研绩效更加突出学校组织层面,强调科研的实效性与实践应用。研究使用北京市中小学的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北京市中小学普遍重视聘请专家提供相应的科研支持;与专家单次性进校指导相比,持续性专家跟踪支持的影响效果更加显着;与对学校发展层面的指导相比,专家对贴近课堂教学改革和科研方法的支持效果更加显着;专家指导的持续性与可转化性,对教师个体的文章发表与课题参与等绩效也有显着影响。因此,建议在中小学推行"科研工作坊"式校本研修模式,以便有效发挥专家的持续支持作用。
张缓[7](2020)在《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师发展问题一直受到关注,教育大计,教师是根本。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主力军,成为一名“专家型”、“研究型”教师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是促成向“科研型”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目前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的现状研究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多数都是基于某地区的教师教育科研现状进行问题及对策研究,而明确中小学教师科研素养包含的要素,既能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水平的状况调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也能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培养体系构建提供参考。本论文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提出和验证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首先,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内涵加以明确;其次,以教师发展理论、冰山模型、系统论为基础,结合教师对自身应具备教育科研素养的认知与教育领导者对应具备教育科研素养的期待,运用文献法与访谈法细化、分类得出理论的教育科研素养结构,包含科研观念、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四个一级指标。再次,依据各指标进一步编制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量表问卷,以哈尔滨市中小学为样本展开调查研究。运用Spss和Amos调查工具针对调查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来证明量表问卷的合理性。从而验证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要素包括科研观念、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等四个层面。最后,运用描述性分析探析影响教育科研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小学教师本身、学校门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胡春梅[8](2020)在《苏州市高新区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深入分析苏州市高新区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现状以及影响其科研能力提升的关键因素,针对一线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从教师和管理两个层面就今后如何提升教师科学研究水平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为更好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师学校体育科研工作水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苏州高新区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的基本情况、教师的科研意识与认知、教育实践过程中的科研探究、影响科研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和科研中的困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并针对小学体育教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困境提出对策。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苏州市高新区体育教师教龄结构年轻化,学历集中在本科。教学科研水平不高,科研课题和论文成果不显着。2高新区多数小学体育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意识,对于教育科研抱有积极的态度,大部分教师有意愿加入到教育科研实践中去。3教师对教育科研缺乏正确的认知,将教育研究的活动等同于为教学研究。4影响教师科学研究的因素主要是:一是教学任务过重,二是由于教龄段,学校对他们的科学研究的要求较低,三是学校科研氛围不浓,四是学校支持力度不足。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小学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增强科研意识,提升能力。2将科研成果反馈到体育教学中,与教学相结合。3给教师创造良好的体育科研氛围。4给教师提供充足的科研支持。5完善科研评价与奖励机制。
赵可煊[9](2020)在《教育科研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第四期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入选校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教育科研被认为是影响校长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把校长承担教育科研课题、取得教育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校长的重要指标;许多教育培训机构把指导校长如何开展科研作为校长培训的内容;积极争取科研课题、不断产出教育科研成果,成为许多校长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但从研究的角度看,校长开展教育科研与其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述。因此,本研究以上海市第四期双名工程“高峰计划”10位入选校长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访谈等方法收集材料,运用扎根理论、案例研究讨论校长如何参与教育科研,其过程又如何影响校长的专业成长。研究发现,校长在教育科研中的角色可以被描述为教育者、管理者、领导者和研究者,校长通过实现上述角色功能参与学校教育科研,并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改善办学绩效。教育科研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主要路径包括:内部作用,即校长通过扩展知识外沿、优化知识结构;搭建思维结构、转变思考方式;优化工作方法、提升管理能力;深化教育理解、优化教育思想四个维度,实现专业知识、专业思维、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四个方面的提升。外部作用,即校长参与教育科研所带来的内部素质结构的完善能够有效地转化为高水平的办学实践,通过促进学生发展,实现教师队伍建设,促进组织优化,产出学术成果及学术影响这四个方面的努力,最终转化为校长的工作实绩。在现实状态下,教育科研促进校长专业发展过程并非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一个整体、动态、复杂的过程。此外,本研究描述了校长开展教育科研的阶段性特征、解析了校长通过教育科研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基于上述发现,论文提出了正确认识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功能、教育科研的要求应匹配学校现实状态、为校长及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提供更多抓手等帮助校长专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汪珣[10](2020)在《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探析 ——以辽宁省S学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变革不断深入,中小学校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不及时解决会使学校教育难以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育科研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起到支撑、引领作用。新时代,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急需教育科研破解难题、引领创新。中小学校的发展也需借助教育科研,通过实践研究,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成长具有现实意义。本论文以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为题,通过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观察法归纳概括辽宁省九年制S学校的教育科研发展历程,再深入分析该校在教育科研发展中起促进作用的积极因素以及阻碍发展的制约因素,以此为鉴,提出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提升路径,促使更多的中小学校有效地开展教育科研。论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从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核心概念、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上组成论文的撰写基础。第二部分为第一章中叙述了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基础部分,由基础理论和实践中的必要性、可行性组成。第三部分是第二章对S学校这一案例的教育科研发展历程进行解读,以萌芽期、起步期、缓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为阶段划分,每一个阶段具体阐述了背景环境、教育科研情况、教育科研的主要特点、教育科研取得的成绩和教育科研发展的制约因素等,这一章为论文后面章节的分析与对策提供实践依据。第四部分是分析S学校在教育科研发展中的成功因素及所遇困境,从萌芽期到成熟期进行整体概括。第五部分是基于基础理论和S学校教育科研的实际发展分析上,笔者尝试提出建议,从教育行政层面、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归纳出中小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提升路径。
二、中小学科研兴校的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学科研兴校的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论精致功利主义对基础教育科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基础教育科研精致功利主义倾向的表现 |
1.学校教师个人精致功利主义的科研价值观 |
2.学校领导干部的科研精致功利主义 |
3.评优评先晋级制度以数量而不以质量为导向 |
二、成就动机在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影响 |
1.成就动机在基础教育科研中的意义与价值 |
2.成就动机在基础教育科研中的必要性 |
三、打破精致功利主义在基础教育科研中的格局 |
1.树立正确的教育科研观 |
2.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
3.制定正确有效的激励评估机制 |
(2)中小学教师科研自觉的三重判读:所为、难为与可为(论文提纲范文)
一、何以所为:中小学教师科研自觉的价值意蕴 |
(一)唤起教师的科研自信 |
(二)增强教师的科研自能 |
(三)引发教师的科研自省 |
二、何以难为:中小学教师科研自觉的现实困境 |
(一)他主还是自主:教师科研自觉的动力迷惑 |
(二)外推还是内生:教师科研自觉的模式迷茫 |
(三)公利还是私利:教师科研自觉的价值迷失 |
三、何以可为:中小学教师科研自觉的进路探寻 |
(一)动力协同:教师科研自觉的引擎 |
(二)模式优化:教师科研自觉的支撑 |
(三)价值重建:教师科研自觉的依归 |
(3)如何构建中小学教师科研多层次支持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小学教师科研现状及困境分析 |
(1)教师对科研意义与内涵不了解 |
(2)中小学校对教师科研投入不足 |
2.中小学教师科研多层次支持系统的构建 |
(1)加强科研宣传与职业引导提高教师科研价值认识 |
(2)提供多样化科研项目支持 |
(3)增强教师科研管理力度 |
3.中小学科研数据保障制度与科研辅助支持系统的构建 |
(1)中小学科研数据保障制度的构建 |
(2)中小学科研辅助支持系统的构建 |
4.结语 |
(4)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调查研究——以湖南省X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某城区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现状调查 |
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
1.2 问卷设计与实测 |
1.2.1 问卷设计思路 |
1.2.2 问卷框架 |
1.2.3 问卷实测 |
1.3 访谈准备与实施 |
1.3.1 访谈准备 |
1.3.2 访谈实施 |
2 调查结果分析 |
2.1 整体分析 |
2.2 具体维度分析 |
2.2.1 中学校长科研认知能力 |
2.2.2 中学校长科研规划能力 |
2.2.3 中学校长科研管理能力 |
2.2.4 中学校长科研创新能力 |
2.2.5 中学校长科研示范能力 |
2.3 具体维度效能分析 |
2.4 影响因素分析 |
2.4.1 年龄对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影响 |
2.4.2 学历对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影响 |
2.4.3 教育主管部门对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影响 |
3 调查结论与建议 |
3.1 调查结论 |
3.1.1 影响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内在因素 |
3.1.2 影响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的外在因素 |
3.2 对策建议 |
3.2.1 提高科研认知引领能力 |
3.2.2 增强科研规划引领能力 |
3.2.3 细化科研管理能力 |
3.2.4 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
3.2.5 强化科研示范能力 |
4 研究结论、反思与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反思与展望 |
(5)中学校本教研激励措施研究 ——以重庆市巴南区某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由 |
(一)教师自身进步的需要 |
(二)教师自身成长经历的促动 |
(三)时代发展的需要 |
(四)个人兴趣 |
二、研究目的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有关研究 |
(二)国内有关研究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一)校本教研 |
(二)校本教研激励措施 |
(三)中学教师教研 |
五、主要研究方法 |
(一)访谈法 |
(二)文献法 |
六、研究思路 |
七、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一、某中学校本教研激励措施设置的主要依据及积极意义 |
(一)主要依据 |
1、政策引导 |
2、相关部门文件 |
(二)设置校本教研激励措施的积极意义 |
1、有利于鼓励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
2、有利于奖励教师做教研的成果 |
3、有利于激励教师通过参与教研教学能力的提升 |
4、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活动有的放矢的开展 |
5、有利于学校对教师教研成果的规范管理 |
二、某中学校本教研激励措施设置的过程及主要内容 |
(一)设置过程 |
1、统一认识 |
2、搭建设置班子 |
3、出台设置措施 |
(二)设置的主要内容 |
1、基本理念 |
2、指导思想 |
3、教研激励目标 |
4、具体表现形式 |
三、某中学校本教研激励措施调研 |
(一)谈访的设计 |
(二)谈访实施过程 |
(三)谈访提纲整理 |
四、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
(一)顶层设计问题 |
1、缺乏总体观 |
2、激励范围较窄且不具备持续性 |
(二)对现有校本教研激励措施方面 |
1、缺乏监管 |
2、无专人或部门评估 |
(三)教研平台支撑方面 |
1、现有“百师讲坛”无针对性和规划好的主题 |
2、外出培训多是教研组组长或职务较高的教师参加,机会不均 |
3、学科类专项主题教研培训缺乏 |
4、教研主题深度不够,无用功 |
5、学校发展方向不清晰 |
(四)教研动力方面 |
1、应付无意义的检查、琐碎事务 |
2、不具备教研自主性 |
3、教研时间不够 |
4、评职晋级 |
5、为了完成学校任务,固定化模式 |
6、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意识分歧 |
(五)教研能力及经验方面 |
1、青年教师成长受限 |
2、优秀教师无经验分享平台 |
(六)教研团队和传承 |
1、教研组缺乏团队凝聚力和核心领导人物 |
2、任务分配不合适,质量参差不齐 |
五、对调研中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组织领导方面 |
1、认识不到位 |
2、财政管理体制问题 |
3、迎检、琐事干扰 |
(二)政策措施支撑方面 |
(三)责任落实与宣传引导方面 |
1、无具体明确的责任落实人 |
2、无明确的校本教研激励措施评估部门和专门人员 |
3、教师未参与激励措施制定,参与度低 |
4、宣传力度不够,教师不清楚 |
(四)教师素质提升建设方面 |
1、受社会功利化环境影响严重 |
2、不具备一定的教研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的意识不足 |
六、改进与完善校本教研激励措施的建议 |
(一)认真认识到教研激励措施的重要作用 |
(二)提高教师教研意识,培养教师全面发展 |
(三)完善明确校本教研激励措施的评估部门或负责人 |
(四)制定各学科考核方案 |
(五)加强制定者、管理者与操作者的沟通 |
(六)完善现行校本教研激励措施中对教研组长的选拔和培训,提升教研组质量 |
(七)考核奖励方案加重教研部分的比例 |
(八)措施制定前完成新一轮调研 |
(九)给予教师一定范围内的教研自主权,范围不固定,拟定具体内容 |
(十)开展教研激励教学的试点教研组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谈访提纲 |
致谢 |
(6)什么样的专家支持更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科研绩效——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设计 |
(一)数据来源 |
(二)调查工具 |
(三)变量设计 |
(四)分析方法 |
四、实证分析 |
(一)专家指导中小学科研工作的现状 |
(二)中小学校科研绩效的差异性检验 |
(三)专家支持对中小学科研绩效的影响 |
五、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三)研究不足 |
(7)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的问题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文献述评 |
四、概念界定 |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 |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 |
(三)科研素养结构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一、教师发展理论 |
(一)教师发展的内涵 |
(二)教师发展结构要素研究 |
二、素质冰山模型 |
三、系统论 |
第三章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现状研究 |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的理论建构 |
(一)文献梳理 |
(二)相关人员访谈 |
(三)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要素 |
(四)教育科研素养结构模型 |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调查研究 |
(一)调查设计 |
(二)调查实施 |
(三)哈尔滨市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现状分析 |
第四章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存在的问题 |
(一)教育科研素养整体结构不均衡 |
(二)不同群体教师科研素养水平存在差异 |
二、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问题成因分析 |
(一)教师自身素质差异 |
(二)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
(三)科研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
(四)科研激励效果不够显着 |
(五)科研培训难以落到实处 |
(六)科研文化氛围淡薄 |
(七)科研物资保障不充足 |
第五章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提升策略 |
一、中小学教师的提升策略 |
(一)储备多元科研知识 |
(二)提髙自主科研能力 |
(三)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 |
(四)唤醒自我科研意识 |
(五)加强自身时间管理 |
二、中小学校的改进策略 |
(一)因地制宜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 |
(二)构建多元与动态的科研评价体系 |
(三)确立“以教师为本”的科研激励制度 |
(四)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科研培训 |
(五)共建教师研究共同体 |
(六)保障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2 教育管理人员访谈提纲 |
附录3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调査问卷 |
致谢 |
(8)苏州市高新区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1.1.2 体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
1.1.3 提升教学能力的需要 |
1.1.4 政策要求与个人发展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
1.3.1 教育科研 |
1.3.2 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
1.3.3 体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
1.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4.1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
1.4.2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人格论 |
1.4.3 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
1.4.4 伯利纳和德赖弗斯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理论 |
1.5 文献综述 |
1.5.1 国内的相关研究 |
1.5.2 国外的相关研究 |
1.5.3 文献小结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问卷调查法 |
2.2.3 访谈法 |
2.2.4 逻辑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高新区小学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
3.1.1 教龄对教育科研的影响 |
3.1.2 职称对教育科研的影响 |
3.1.3 学历对教育科研的影响 |
3.2 高新区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科研现状 |
3.2.1 苏州市高新区小学体育教师教育课题情况分析 |
3.2.2 苏州市高新区小学体育教师发表论文的情况分析 |
3.2.3 学校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分析 |
3.3 小学体育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知情况 |
3.3.1 教师教育科研动机分析 |
3.3.2 小学体育教师对教育科研的兴趣 |
3.3.3 教师对教育科研程序和方法的了解程度 |
3.3.4 小学体育教师对教育科研成果的认识情况分析 |
3.3.5 小学体育教师对推广自己的教育科研成果的在意程度 |
3.4 小学体育教师对科研与教学关系的认识情况分析 |
3.4.1 教师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方法 |
3.4.2 教师关于教科研对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帮助认识情况 |
3.5 影响苏州市高新区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分析 |
3.5.1 主观因素分析 |
3.5.2 客观因素分析 |
4 对策 |
4.1 小学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增强科研意识,提升能力 |
4.2 将科研成果反馈到体育教学中,与教学相结合 |
4.3 给教师创造良好的体育科研氛围 |
4.4 给教师提供充足的科研支持 |
4.5 完善科研评价与奖励机制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附件 |
8 致谢 |
(9)教育科研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第四期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入选校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核心概念界定 |
(一) 学校教育科学研究 |
(二) 校长专业发展 |
三、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目标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选择 |
四、研究过程 |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
(二) 研究资料的收集 |
(三) 研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四) 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
第二章 相关研究及理论基础 |
一、研究综述 |
(一) 校长专业发展 |
(二)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科研 |
(三) 学校教育科研与校长专业发展 |
(四) 文献述评 |
二、理论基础 |
(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 成人学习理论 |
三、研究理论框架的提出 |
第三章 校长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的实践模式 |
一、校长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的动因分析 |
(一) 参与教育科研的动因种类 |
(二) 参与教育科研的动因变化规律 |
二、校长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的角色与功能 |
(一) 作为教育者参与教育科研 |
(二) 作为管理者参与教育科研 |
(三) 作为领导者参与教育科研 |
(四) 作为研究者参与教育科研 |
三、校长参与学校教育科研的关键行为 |
(一) 引领学校教育科研的主题确立 |
(二) 建构学校教育科研活动形式 |
(三) 推动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
四、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教育科研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一、教育科研与校长专业发展的编码过程 |
(一) 开放编码解读 |
(二) 主轴编码解读 |
(三) 选择编码解读 |
二、内部作用:教育科研帮助校长完善内部素质结构 |
(一) 完善专业知识 |
(二) 改进专业思维 |
(三) 提高专业能力 |
(四) 深化专业精神 |
三、外部作用:教育科研帮助校长提高外部实践表现 |
(一) 促进学生发展 |
(二) 实现教师队伍建设 |
(三) 优化组织发展 |
(四) 扩大学术影响 |
四、学习过程:教育科研促进校长自主学习 |
(一) 多因素构成的学习前提 |
(二) 三圈层搭建的学习核心 |
(三) 多维度提升的学习结果 |
(四) 办学实践验证学习效果 |
五、教育科研促进校长专业发展的现实挑战 |
(一) 校长和教师群体科研素质待提升 |
(二) 主客观因素影响校长参与意愿 |
(三) 外部科研力量支持力度不强 |
六、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建议与展望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一) 校长参与教育科研的动因呈现阶段性变化 |
(二) 校长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中承担多重角色 |
(三) 校长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推动学校科研活动开展 |
(四) 校长通过教育科研进行自我学习 |
(五) 校长通过教育科研实现专业发展 |
二、研究建议 |
(一) 校长应重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工具属性 |
(二) 校长可利用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进行自我学习 |
(三) 校长培养单位应重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独特价值 |
(四) 校长培养单位应正确认识学校科研工作的主要功能 |
(五) 校长培养单位对其科研工作的要求应匹配现实状态 |
(六) 教科研单位需为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提供更多抓手 |
三、研究创新点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页一 |
附页二 |
致谢 |
(10)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探析 ——以辽宁省S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使命 |
(二)中小学校的现实处境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 |
(一)教育科研 |
(二)中小学校教育科研 |
(三)教育科研发展 |
四、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已有研究的评述 |
五、研究方法 |
六、创新之处 |
第一章 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基础分析 |
一、基础理论 |
(一)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 |
(二)管理理论 |
二、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
(一)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 |
(二)中小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
(三)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和自我价值的途径 |
三、中小学校发展教育科研的可行性 |
(一)教师基础素质有所提高 |
(二)实践经验相对丰富 |
(三)学校教育科研资源逐步完善 |
第二章 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历史分期解读 |
一、选择S学校的原由 |
二、S学校基本简介 |
(一)现况介绍 |
(二)教育科研发展概况 |
三、关于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历程介绍 |
(一)教育科研发展的萌芽期(1957-1977年) |
(二)教育科研发展的起步期(1978-1998年) |
(三)教育科研发展的缓慢期(1999-2006年) |
(四)教育科研发展的成长期(2007-2017年) |
(五)教育科研发展的成熟期(2018年至今) |
第三章 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中的成功因素及所遇困境分析 |
一、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中的成功因素 |
(一)外部因素 |
(二)内部因素 |
二、S学校教育科研发展中的困境 |
(一)教学任务重,教育科研时间有限 |
(二)教育科研资源匮乏 |
(三)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低 |
(四)专门教育科研培训不足 |
第四章 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的提升路径 |
一、教育行政部门层面 |
(一)政策激励 |
(二)培训到位 |
(三)发挥上级协调作用,开展校际合作 |
二、学校层面 |
(一)创建优良的教育科研环境 |
(二)协调教师教学与教育科研的时间冲突 |
(三)提高教育科研管理水平 |
三、教师层面 |
(一)更新教育与教育科研的观念 |
(二)提升教育科研素养 |
(三)教育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推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中小学科研兴校的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论精致功利主义对基础教育科研的影响[J]. 车霞,梅永鲜.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1(05)
- [2]中小学教师科研自觉的三重判读:所为、难为与可为[J]. 张铭凯. 现代教育管理, 2021(05)
- [3]如何构建中小学教师科研多层次支持系统[J]. 王宇. 当代家庭教育, 2021(11)
- [4]中学校长教育科研领导力调查研究——以湖南省X市为例[J]. 雷海玲.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0(06)
- [5]中学校本教研激励措施研究 ——以重庆市巴南区某中学为例[D]. 罗勤. 西南大学, 2020(05)
- [6]什么样的专家支持更有利于提升中小学科研绩效——基于北京市的实证研究[J]. 张祥兰. 教育学术月刊, 2020(08)
- [7]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养结构研究 ——以哈尔滨市为例[D]. 张缓.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5)
- [8]苏州市高新区小学体育教师教育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D]. 胡春梅. 苏州大学, 2020(03)
- [9]教育科研对校长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第四期上海市双名工程“高峰计划”入选校长为例[D]. 赵可煊.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10]中小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路径探析 ——以辽宁省S学校为例[D]. 汪珣.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