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语用能力是提高交际水平的关键(论文文献综述)
李磷珂[1](2021)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行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然而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还是将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的习得作为教学重点,忽略了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大部分学生语用能力不足,语用失误频发,不利于其今后进行跨文化交际。因此应采取一定的教学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本研究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背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某中学的45名学生和4名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语用能力测试卷、调查问卷、半结构化访谈等形式调查学生的语用能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注重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通过对研究对象实施两轮行动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初中生英语语用能力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2)如何进行以语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堂教学?(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用教学对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是否有效?在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后,得到以下发现:(1)该班学生语用能力整体水平较低,且学生之间语用能力的差距较大。学生语用失误现象频发,且出现在各种言语行为中。这主要是由于该校教师不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语用意识不足,在教学中常常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且教师自身的语用能力不高。学生习惯于传统的外语教学方法,习惯于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了语言的表达和运用而且学生的不具备很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很少自主涉猎关于中外文化及语用差异方面的知识。(2)通过两轮行动研究的反思和调整,最终采用了由提供元语言信息、提供真实情境输入、练习、反馈、优化阅读教学以促进理解和表达和加强文化意识教学等方法构成的语用教学模式。(3)笔者在第一轮行动研究中进行的显性语用教学设计及在第二轮行动研究中加入的文化意识教学和读写课的优化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语用能力的提高。虽然通过本研究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如何通过各种课型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较为系统的训练和提升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
袁雪[2](2021)在《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根据语用学理论(Pragmatics)和二语习得理论(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简称SLA),小学阶段是进行系统化语言学习的关键期。语用学强调的就是提高语言学习者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语言交流的能力,这一点在新课标中也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为“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当前教师在教学中需着重开展的一项任务就是要提高小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取决于诸多因素,最为主要的是语用能力。实际上,在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较少考虑到英语交际中的规范,对语用能力的培养和引导相对弱化,造成学生在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甚至语言离格的情况,使英语交际难以为继,语用能力习得成效不明显,小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难以提升。在英语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现已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和导向。鉴于此,笔者通过在北京市某民办小学为期四个月的英语教学与管理实践,观测并收集有效课堂教学案例40余条,分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原则时存在的问题,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并优化教学策略。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拟从语用学理论中探讨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关联原则三条主要语用原则下,北京市某民办小学教师对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语用学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相结合,提高语用能力培养成效。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语用学及相关科学理论的同时,对民办小学教师的英语课堂进行教学观摩,分析记录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培养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策略。本文共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绪论,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文献综述,在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的同时,分析整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界定核心概念,确定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三条主要语用原则及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要求。第三部分分析40余条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案例,根据三条语用原则分析教师对培养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根据第三部分内容,进一步提出优化小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教学策略。第五部分结语,总结研究结果,反思研究过程中的不足。
高雯怡[3](2021)在《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文中研究说明英语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交流手段之一,而口语交际能力又是学习英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口语交际教学能够有效地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语感,提升其英语综合素质。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当中6-12岁这一阶段,语言中枢神经十分发达,是语言学习比较快的时期,这也是适龄儿童学习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开始阶段。本文主要通过对上海某地区各小学在校教师的调研取证,数据分析和去实地亲身了解实际情况,了解低年级小学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同时根据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针对性的解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小学低年级的口语交际课堂的教学工作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达到培养和提高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技巧和综合素质的目标。研究发现目前我国以上海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如下五点:(1)教学目标未全面落实;(2)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3)教学方法缺乏创新;(4)教学过程缺乏新意(5)教学评价不全面。研究探究了以上现状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1)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课时不足;(2)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和资源利用不充足;(3)缺乏教师口语交际教学培训;(4)缺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体系。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建构主义理论与二语习得理论的理论基础,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举措:(1)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口语交际活动;(2)充分挖掘教材及其他资源;(3)通过培训丰富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4)制定科学、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体系。
李雪婷[4](2020)在《交际策略在泰国乌汶职业学校汉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交际策略是学习策略中重要的一部分,正确使用交际策略可以促进学习者的交际进步。从二十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就先后对交际策略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对交际策略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由研究中国学习者学习外语时使用的交际策略展开,到近年对国外学习者学习汉语时的交际策略研究。研究证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交际策略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口语交际水平提高有重要的帮助,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界近年来值得讨论的话题之一。但是目前的研究对处于非汉语语言环境下的汉语学习者的研究还不够充分。本研究以交际策略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泰国乌汶职业学校的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交际策略训练的教学实践,讨论三个以下研究问题:(1)泰国乌汶职业学校的学生汉语学习中交际策略的使用现状如何?(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习者进行交际策略的培训是否可以提高其交际策略使用能力?(3)通过本次教学实践,可以提出哪些在非汉语语言环境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通过文献综述的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学者交际策略的研究进行总结,借鉴学者们提出的交际策略的培训方法。然后,在对外汉语课堂中展开交际策略培训的教学实践。本次的教学实践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进行不同的交际任务,让学习者在进行交际任务的同时,教师引导学习者练习使用交际策略辅助交际。在每一阶段,教师都对学习者的口语交际水平做出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依据。同时通过对比学习者在教学实践前后的口语水平和交际策略应用能力的问卷调查,以及针对个体案例进行的访谈,探讨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并做出分析。最后通过对课堂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和研究结果的分析,对学习者提出一些汉语交际中使用交际策略的方法,诸如正确认识交际策略,主动使用并选择积极的交际策略等。对教师提出对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交际策略培训的一些思考与建议,诸如加强自身交际策略的培训,培养学习者使用交际策略的意识,注重学生交际策略的训练,引导学生避免消极交际策略的使用等。
吕军燕[5](2019)在《中国驻非洲企业法语翻译人员语言交际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各类国际交流人才在国际交往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非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第四大目的地、海外第二大承包市场。在此背景下,赴非法语翻译成为法语专业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渠道之一。就当前的语言人才培养而言,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预期相去甚远。同样,这些法语翻译人员在翻译工作中,在和当地人的语言交际方面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对这一群体的语言交际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具体了解他们在语言交际能力各层面遇到的问题,分析他们的交际需求,并提出针对性对策,为国内大学外语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甚至教材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提供参考。在国家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背景下,该研究也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什么是语言交际能力?具备何种能力的人才能在中国驻非洲企业的翻译岗位上做到得心应手?诸如此类的相关问题,对于用人单位、教育者以及法语专业学生本身都是具有非常重要参考价值的。本研究以语言交际能力的概念、基本组成要素为出发点,对如何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做了探讨。研究者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提出了研究问题。然后就跨文化交际能力要素的组成、语言交际能力要素的组成两方面对先行的相关研究做了综述,对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构建了语言交际能力要素的构成模型。本研究采取了定量研究的实证模式,根据语言交际能力构成要素设计了调查问卷,收集了数据,并进行了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发现,语言交际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能力,由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交际策略组成。国内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语言交际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者试图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调查,了解中国驻非洲企业法语翻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的工作适应性及存在的语言交际方面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为教学改革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是对该群体进行的初步探索,在信度和效度上的证据还需要进一步积累,在数据分析上还缺乏一定的深度,各个环节也都需要完善。
胡雯[6](2018)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沟通能力培育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口语交际教学中沟通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进步和变迁。从当前教育形式来看,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和之前预期相差甚远,学生自身口语水平不高,老师自身的口语素养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支持口语教学的条件需要再进行补充等。对比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情况,有指的借鉴和学习的成分,比对英语教学和中学的口语交际教学情况,存在值得思考的问题。新世纪存在新的挑战和要求,对口语的要求提高了,对口语的人才需求量更大了。纵观历史,口语交际教学的发展不及读写教学,但总体来说在曲折中成长。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沟通能力,笔者认为要从听知、语言观察、思维培育、机智表达中入手。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7](2018)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为研究对象,探讨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问题。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研究框架应包括: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5个要素,并以此作为本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以3种发展相对成熟的汉语水平测试:中国大陆的新汉语水平考试(新HSK)、中国台湾的华语文能力测验(TOCFL)和日本的中国语检定考试作为参照,采用文献研究法、宏观系统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混合法4种研究方法,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中的理论基础、等级标准、测试大纲、测试设计和分数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研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本文在论述语言测试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发现语言测试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以此为基础,对《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的教学目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教学目标试图培养泰国学习者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本研究明确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语言交际能力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进而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得体性原则、有效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等三个主要原则。本文在考察与分析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基础上,发现等级标准的制定应以语言能力标准为参照依据,并应划分为几个等级考试以面向具有不同语言水平的考生。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应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CEFR)作为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重要参照依据,以《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为辅助,主客观性测试都应划分为6个等级考试。本文还提出应制定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命题依据,以便于为各等级考试界定范围。在此基础上,分别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语法大纲、话题大纲和任务大纲的制定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任务大纲的制定为例,本文提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任务选取应以需求为基础,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并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等。对于测试的设计,本研究发现应包括5个环节:测试对象、测试目的、测试内容、测试题型和试卷构成。本文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应针对泰语母语者群体,应以考察他们的汉语交际能力为测试目的。听力和阅读测试应以真实情景且贴近泰国考生生活的口语和书面语两种语言材料作为测试内容,采用客观题型为主。写作和口语测试内容取决于测试任务,应通过主观题型来考察。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由笔试、写作和口试3种试卷构成,题量应当足以能准确推测考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不至于让考生产生疲劳效应,影响考生水平的发挥。试卷中的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适量运用泰语。本文发现,分数体系主要涉及报告分数、分数解释和合格分数3个方面。本研究认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采用二分和非二分计分法来计算原始分数,并将“量表分数”作为报告分数,并通过标准参照分数解释体系来解释考生的测试结果。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不应设定合格分数,以避免考生考试通过后就放弃汉语学习以及教育机构利用合格分数与毕业条件挂钩。除此之外,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提出了三点思考:第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第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第三,泰国政府的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除此之外,还探讨了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四点启示:第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第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第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第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基础上。
华克清,李铭[8](2018)在《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潜能开发》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相关教学改革项目,试图探讨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跨文化交际潜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力图建构适用于提升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水平的英语教学模式。
余静,杨春红[9](2016)在《国内近10年语际语用能力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语际语用学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语际语用能力研究也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该文对国内近十年有关语际语用能力研究论文进行收集整理,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三方面进行梳理,发现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研究对象不均衡、研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研究方法单一等。最后,根据研究结果,论文探讨了今后语际语用能力研究发展特征。
任希[10](2015)在《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全球化进程日趋加快、涉外医疗活动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医学院校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跨文化交际理论框架下,对医学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界定,提出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即医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医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和医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语用能力是提高交际水平的关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培养语用能力是提高交际水平的关键(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总体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 |
2.1.1 核心素养 |
2.1.2 语言能力 |
2.1.3 语用能力 |
2.1.4 语用失误 |
2.1.5 行动研究 |
2.2 语用能力培养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语用能力培养国外研究综述 |
2.2.2 语用能力培养国内研究综述 |
2.3 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4 文献简评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3.1 行动研究 |
3.3.2 测试法 |
3.3.3 问卷调查法 |
3.3.4 访谈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语用能力测试卷 |
3.4.2 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3.5 研究程序 |
3.6 数据收集与分析 |
3.7 小结 |
第四章 行动研究报告 |
4.1 问题的发现 |
4.2 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
4.2.1 该班学生语用能力总体现状 |
4.2.2 该班学生英语语用能力具体现状 |
4.2.3 造成该班学生语用能力现状的原因 |
4.2.3.1 教师因素 |
4.2.3.2 学生因素 |
4.3 问题的确认 |
4.4 行动计划的制定 |
4.5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5.1 教学设计 |
4.5.2 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结果、反思和调整 |
4.5.2.1 行动结果 |
4.5.2.2 行动反思 |
4.5.2.3 行动调整 |
4.6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6.1 教学设计 |
4.6.2 第二轮行动研究的结果、反思和调整思路 |
4.6.2.1 行动结果 |
4.6.2.2 行动反思 |
4.6.2.3 行动调整的思路 |
4.7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5.1 研究的主要发现 |
5.2 对初中生语用能力培养的启示与建议 |
5.2.1 对教师的建议 |
5.2.2 对学生的建议 |
5.3 研究不足和后续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Ⅰ 初中生语用能力测试卷 |
附录 Ⅱ 初中生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Ⅲ 调查问卷回答情况统计表 |
附录 Ⅳ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Ⅴ 学生访谈提纲 |
致谢 |
(2)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课标对小学生英语教学的要求 |
(二)小学是英语语用能力培养关键期 |
(三)民办小学英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
(四)个人旨趣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
(四)理论依据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对象 |
第二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要求 |
一、语用原则 |
(一)合作原则 |
(二)礼貌原则 |
(三)关联原则 |
二、语用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
(一)合作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
(二)礼貌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
(三)关联原则在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及要求 |
第三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有效性分析 |
一、中外教师应用合作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中教重点讲练模式化 |
(二)外教知识讲授连贯性不强 |
(三)外教语句讲练引导不足 |
二、中外教师应用礼貌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中教疏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
(二)外教间接表达方式难理解 |
三、中外教师应用关联原则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外教拓展内容丰富,分散学生注意力 |
(二)中教紧抓重点,教学内容单一 |
第四章 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 |
一、搭建高效的双师型课堂 |
(一)教师方面 |
(二)学生方面 |
二、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
(一)利用中外教师的文化背景优势 |
(二)设计多种形式的诱因 |
(三)布置开放型课后作业 |
三、加强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建设 |
(一)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二)教师应提高目标语语用水平 |
四、创设真实生动的交际情境 |
(一)创设话题式情境 |
(二)创设游戏型情境 |
五、云课堂等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充分利用 |
(一)教育管理部门云课堂资源的引进和优化 |
(二)教师需提高操控高科技教学设备的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关于口语交际能力内涵的研究 |
1.3.2 关于交际能力构成的研究 |
1.3.3 关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研究 |
1.3.4 关于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
1.3.5 文献述评 |
1.4 研究问题 |
1.5 研究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口语交际 |
2.1.2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
2.1.3 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二语习得理论 |
第3章 上海市Y区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调查设计 |
3.1 上海Y区基本情况 |
3.2 问卷调查设计 |
3.2.1 问卷调查的目的 |
3.2.2 问卷调查的对象 |
3.2.3 问卷调查的编制 |
3.2.4 问卷信效度检验 |
3.3 访谈设计 |
3.3.1 访谈对象的选择 |
3.3.2 访谈问题的设计 |
3.3.3 访谈的实施 |
3.4 课堂观察设计 |
3.4.1 课堂观察记录表设计 |
3.4.2 课堂观察记录实施 |
第4章 上海市Y区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调查结果分析 |
4.1 问卷调查的结果 |
4.2 访谈的结果 |
4.2.1 教师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培养重要性认识程度较高 |
4.2.2 教师对学生英语口语交际培养的目标界定不明晰 |
4.2.3 教师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单一 |
4.2.4 学生和班额因素共同影响教师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
4.2.5 教师口语交际教学培训的需求和现状不匹配 |
4.3 课堂观察的结果 |
4.3.1 一年级课堂观察记录描述及分析 |
4.3.2 二年级课堂观察记录描述及分析 |
4.3.3 课堂观察记录表的总体分析 |
第5章 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
5.1.1 教学目标未全面落实 |
5.1.2 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 |
5.1.3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
5.1.4 教学过程缺乏新意 |
5.1.5 教学评价不全面 |
5.2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5.2.1 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课时不足 |
5.2.2 口语交际教学内容和资源利用不充足 |
5.2.3 缺乏教师口语交际教学培训 |
5.2.4 缺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体系 |
第6章 完善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建议 |
6.1 利用多种途径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
6.1.1 课堂交往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
6.1.2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
6.1.3 在教学中巧用儿歌、游戏等方式 |
6.2 充分挖掘教材及其他资源 |
6.2.1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 |
6.2.2 钻研教材,挖掘隐性内容 |
6.2.3 吃透教材,创新教学设计 |
6.2.4 结合生活实际,调整教学内容 |
6.3 通过培训丰富教师的口语交际教学方法 |
6.3.1 开展理论培训,提高教师意识 |
6.3.2 开展实践培训,丰富教学方法 |
6.3.3 开展校本培训,提高教学针对性 |
6.4 制定科学、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评价体系 |
6.4.1 基于课标制定评价目标 |
6.4.2 基于学情确定评价维度 |
6.4.3 基于主题细化评价任务 |
第7章 结语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 |
7.2.1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7.2.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7.2.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调查问卷(教师) |
附录 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C 课堂观察记录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交际策略在泰国乌汶职业学校汉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设计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交际策略的理论 |
(一)交际策略的定义 |
(二)交际策略的分类 |
(三)影响交际策略使用的因素 |
(四)交际策略与二语习得的关联 |
二、国外有关交际策略的研究 |
三、国内有关交际策略的研究 |
四、关于泰国学校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 |
五、小结 |
第二章 研究实施过程 |
一、教学实践前问卷调查 |
(一)问卷调查目的 |
(二)问卷设计 |
二、教学实践 |
(一)教学实践的前期准备 |
(二)教学实践的整体过程 |
三、教学实践后问卷调查 |
(一)问卷调查目的 |
(二)问卷设计 |
四、教学实践后个案访谈 |
(一)访谈目标 |
(二)访谈设计 |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
一、问卷调查结果描述与分析 |
(一)基本信息统计 |
(二)不同交际策略使用情况描述与分析 |
二、教师对实践结果的评价反馈 |
(一)评分结果描述与分析 |
(二)教师对阶段性教学的总结 |
三、学习者对实践结果的评价反馈 |
(一)学习者的反馈 |
(二)对同伴的评价 |
(三)学生个案访谈结果描述与分析 |
四、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一)多种因素影响学生积极交际策略的使用 |
(二)教学语言使用不足影响交际策略培训效果 |
(三)母语策略与第三语言策略对交际能力的负面影响 |
(四)学生对交际策略的使用具有不确定性 |
第四章 对非汉语语境下对外汉语教学中交际策略使用的建议 |
一、对学习者的建议 |
(一)强调正确认识交际策略 |
(二)树立主动使用交际策略的意识 |
(三)善于选择积极的交际策略 |
(四)全面提高语言应用技能 |
二、对教师的建议 |
(一)提升自身交际策略的使用能力 |
(二)培养学习者交际策略的使用意识 |
(三)注重学生交际策略的系统训练 |
(四)引导学生避免消极交际策略的使用 |
(五)编写针对交际策略训练的专门教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5)中国驻非洲企业法语翻译人员语言交际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一)中非贸易持续升温对法语专业人才需求旺盛 |
(二)赴非法语翻译是法语专业的主要就业渠道之一 |
(三)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未达社会预期 |
(四)语言交际问题是学生遇到的主要问题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语言交际能力 |
(二)语言能力 |
(三)语用能力 |
(四)交际策略 |
四、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一)关于语言能力的研究 |
(二)关于语用能力的研究 |
(三)关于交际策略的研究 |
(四)小结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调查法 |
第一章 驻非企业法语翻译语言交际问题调查及其结果 |
一、调查目的、对象及方法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调查方法 |
二、驻非企业法语翻译语言交际问题的调查结果 |
(一)受试对象背景信息情况 |
(二)受试对象语言能力方面的问题 |
(三)受试对象语用能力方面的问题 |
(四)受试对象交际策略方面的问题 |
第二章 驻非企业法语翻译语言交际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语言能力问题原因分析 |
(一)语音能力问题原因 |
(二)词汇能力问题原因 |
(三)语法能力问题原因 |
(四)语篇能力问题原因 |
二、语用能力问题原因分析 |
(一)语境识别能力问题的原因 |
(二)二语文化知识能力问题的原因 |
三、交际策略问题原因分析 |
第三章 改善驻非企业法语翻译语言交际问题的对策 |
一、语言能力问题的对策 |
(一)加强学生法语语音能力的培养 |
(二)加强学生词汇学习策略教育 |
(三)加强语法学习和交际功能的结合 |
(四)强化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语篇意识 |
二、语用能力问题的对策 |
(一)语境识别能力是提高语用能力的重要条件 |
(二)学习二语文化背景知识应结合其他要素 |
三、交际策略问题的对策 |
第四章 结论及后续研究预想 |
一、研究问题的解答 |
二、研究成果 |
三、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四、后续研究预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沟通能力培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 |
第一节 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剖析 |
一、小学生口语实际水平 |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口语交际内容解读 |
三、口语交际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阻碍 |
第二节 “口语交际教学”其他现状 |
一、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情况 |
二、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情况 |
三、中学的口语交际教学情况 |
第三节 新世纪口语交际能力要求 |
一、新课程标准中小学口语交际目标分析 |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口语能力的要求 |
三、新世纪人才的口语要求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口语交际教学发展“举步维艰”探因 |
第一节 中国古代和近代对口语教学的初步探索 |
一、中国古代口语交际发展的萌芽 |
二、中国古代口语交际发展的兴盛 |
三、中国古代口语交际发展的停滞 |
四、中国近代对口语交际发展的贡献 |
第二节 母语教学的特点导致重读写的能力倾向 |
一、生活的原生性 |
二、社会的活动性 |
三、职业的区分性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口语交际教学中沟通能力的培育 |
第一节 “听知”开启沟通的大门 |
一、听懂别人的语言 |
二、让别人听懂你的语言 |
三、边听边思边回应综合能力的培养 |
第二节 “语言观察”指引沟通的方向 |
一、场合环境的观察 |
二、非语言信息的观察 |
三、教学语境的观察 |
第三节 口语交际教学中“思维培育”的桥梁 |
一、形象思维初定判断 |
二、综合思维捕捉关键 |
三、逻辑思维推理内化 |
四、非线性思维活跃氛围 |
第四节 “机智表达”与沟通能力 |
一、见多识广,感知一致 |
二、多种表达,简化合法 |
三、适应语境,机智表达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附录一: 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小学语文教师有关口语交际教学访谈提纲 |
后记 |
(7)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研究综述 |
一、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
二、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
(一) 等级标准的相关研究 |
(二) 测试大纲的相关研究 |
(三) 测试设计的相关研究 |
(四) 分数体系的相关研究 |
三、英语水平测试体系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 |
(一) 研究资料 |
(二) 研究框架 |
(三) 研究目的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一) 文献资料研究法 |
(二) 宏观系统分析法 |
(三) 对比分析法 |
(四) 混合方法 |
第四节 研究价值 第一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测试与考试的界定 |
一、测试与考试 |
二、本研究的专用名词简称表 |
第二节 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历程 |
一、科学前语言测试 |
二、结构主义语言测试 |
(一)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行为主义心理学 |
(二) 结构主义语言测试的特点 |
三、交际语言测试 |
(一) 交际语言能力学说 |
(二) 交际语言测试的特征 |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理论基础的确定 |
一、泰国汉语课程大纲的分析 |
(一) 语言与交际 |
(二) 语言与文化 |
(三) 语言与其他学科的贯通 |
(四) 语言与社区的关系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及测试原则 |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理论基础 |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遵循的原则 |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 |
第一节 制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
(一) 新HSK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
(二) TOCFL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
(三) 中国语检定等级标准的参照依据 |
二、《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异同与优缺点分析 |
(一)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与CEFR的异同 |
(二)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和CEFR的优缺点 |
三、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以CEFR作为考试等级标准制定的重要参照依据 |
(一) CEFR有助于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其他国际性语言测试具有可比性 |
(二) 有助于保证能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与CEFR的对应关系 |
(三) 《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可作为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辅助参照 |
(四) 针对泰国学习者汉语能力标准的研制可作为后续工作 |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等级划分 |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考试等级划分分析 |
(一) 新HSK的等级划分 |
(二) TOCFL的等级划分 |
(三) 中国语检定的等划分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等级划分 |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考试设置应与等级划分相一致 |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应划分为六个等级考试 |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等级划分应建立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大纲 |
第一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词汇大纲 |
一、新HSK和TOCFL的词汇大纲分析 |
(一) 新HSK的词汇大纲 |
(二) TOCFL词汇大纲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制定建议 |
(一)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量应能反映出CEFR各等级的语言能力 |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词汇收录来源应该是多元的 |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唯用词频为选词标准的不自足性 |
(四)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词汇大纲的“本土化”特征 |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语法大纲 |
一、新HSK语法大纲的分析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语法大纲的制定建议 |
(一) 语法项的目确定应以语法单位为基础 |
(二) 语法项目解释应当采用列项加举例方式 |
(三) 语法项目应采用螺旋式排序法 |
(四) 语法大纲应当进行隐显性处理 |
第三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话题大纲 |
一、新HSK话题大纲的分析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话题大纲的制定建议 |
(一) 一级话题应当以CEFR的交际主题为依据 |
(二) 根据泰国本土汉语教材的话题分布确定二级话题 |
(三) 三级话题的选择应参考《现代汉语分类词典》的词义分类 |
第四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任务大纲 |
一、新HSK的任务大纲分析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任务大纲的制定建议 |
(一) 任务选取应当以需求分析为基础 |
(二) 任务大纲应由任务主题和任务目标构成 |
(三) 任务大纲应当根据任务难易度进行排序 |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设计 |
第一节 测试对象 |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
(一) 新HSK的测试对象 |
(二) TOCFL的测试对象 |
(三) 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对象 |
二、确定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对象 |
(一) 测试对象的个体特征 |
(二) 测试对象的知识结构 |
(三) 测试对象的需求 |
第二节 测试目的 |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目的 |
(一) 新HSK测试目的 |
(二) TOCFL测试目的 |
(三) 中国语检定测试目的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目的的确定 |
第三节 测试内容 |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测试内容分析 |
(一) 听力测试内容 |
(二) 阅读测试内容 |
(三) 写作测试内容 |
(四) 口语测试内容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内容的建议 |
(一) 听力测试内容 |
(二) 阅读测试内容 |
(三) 写作测试内容 |
(四) 口语测试内容 |
第四节 测试题型 |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题型分析 |
(一) 听力测试题型 |
(二) 阅读测试题型 |
(三) 写作测试题型 |
(四) 口语测试题型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题型的建议 |
(一) 听力测试题型 |
(二) 阅读测试题型 |
(三) 写作测试题型 |
(四) 口语测试题型 |
第五节 试卷构成 |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分析 |
(一) 新HSK的试卷构成 |
(二) TOCFL的试卷构成 |
(三) 中国语检定的试卷构成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试卷构成建议 |
(一) 试卷构成应当以主客观性测试为依据 |
(二) 题量确定应当考虑语言能力的准确推断、考生的疲劳效应、主观评分等因素 |
(三) 非测试语言能力部分应当适量运用泰语 |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体系 |
第一节 报告分数 |
一、原始分数 |
(一) 新HSK和TOCFL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
(二)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原始分数的计分方法 |
二、导出分数 |
(一) 导出分数的类别 |
(二) 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导出分数的分析 |
(三)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导出分数 |
第二节 分数解释 |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分数解释的分析 |
(一) 新HSK的分数解释 |
(二) TOCFL的分数解释 |
(三) 中国语检定的分数解释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分数解释 |
(一) 分数解释体系 |
(二) 分数解释的参照标准 |
(三) 语言能力描述的类型 |
(四) 分数解释方式 |
第三节 合格分数 |
一、新HSK、TOCFL和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分析 |
(一) 新HSK的合格分数 |
(二) TOCFL的合格分数 |
(三) 中国语检定的合格分数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合格分数 |
(一) 传统合格分数 |
(二) 改良Angoff法 |
(三) 未设定合格分数 |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与启示 |
第一节 对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的思考 |
一、“三教一测”是汉语国际传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
二、泰国汉语水平测试是健全泰国汉语教学体系的重要要素 |
三、泰国政府主导有利于提升泰国汉语水平测试的权威性 |
第二节 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对国别化汉语测试研究的启示 |
一、国别化汉语测试的理论依据应当与汉语教学理念与目标相对应 |
二、国别化汉语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应当与国际通行的语言能力标准接轨 |
三、国别化汉语测试的设计应当突出针对性与适量运用“母语” |
(一) 国别化汉语测试的针对性 |
(二) 国别化汉语测试中的母语问题 |
四、国别化汉语测试分数体系设计应建立在标准参照测试分数体系的基础上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国内近10年语际语用能力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背景 |
2 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 |
4 研究内容 |
4.1 基于语用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的语际语用能力研究 |
4.2 对二语习得者社会语用能力的研究 |
4.3 对二语习得者语用能力评估的研究 |
5 研究方法 |
6 对今后研究的展望 |
(10)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界定 |
2 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 |
3 实验研究 |
四、培养语用能力是提高交际水平的关键(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生英语语用能力培养行动研究[D]. 李磷珂.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北京市某民办小学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D]. 袁雪. 大理大学, 2021(08)
- [3]小学低年级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调查[D]. 高雯怡.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4]交际策略在泰国乌汶职业学校汉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李雪婷. 沈阳师范大学, 2020(12)
- [5]中国驻非洲企业法语翻译人员语言交际问题与对策研究[D]. 吕军燕.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6]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沟通能力培育问题的研究[D]. 胡雯. 苏州大学, 2018(04)
- [7]泰国汉语水平测试体系构建研究 ——以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汉语水平测试为参照[D]. 潘俊财(Jarasnat Anujapad). 中央民族大学, 2018(01)
- [8]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潜能开发[J]. 华克清,李铭. 大学教育, 2018(05)
- [9]国内近10年语际语用能力研究综述[J]. 余静,杨春红. 海外英语, 2016(20)
- [10]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 任希. 基础医学教育, 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