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钢材质量严重下降

进口钢材质量严重下降

一、进口钢材质量严重下降(论文文献综述)

高月[1](2021)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T公司财务绩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铁行业分支-不锈钢行业作为我国第二产业的重要代表,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对社会工业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重地。通过查阅《中国钢铁工业年鉴2015》[1]发现我国不锈钢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严重、研发投入少、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导致特大型钢铁企业兼并的现象频发。T公司作为钢铁行业的一份子,为了降低被兼并的可能性,在供给侧改革的大浪潮下,于2016年从自身情况出发,跟随国家政策积极调整其经营战略,站在供应商和客户角度分别实施促进企业平稳发展的改革举措。几年时间过去,T公司的对策成效如何?现如今与同行业公司相比又有哪些差距?基于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以供给侧改革与财务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为依据,对钢铁行业及T公司改革前现状及改革时措施进行描述;其次,建立了适用于供给侧改革的钢铁企业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法及因子分析法对其改革前后自身财务绩效进行分析,并于与同行业22家企业2014-2019年的财务绩效进行纵向、横向分析比对。通过研究发现T公司在去除库存、财务风险、资本结构以及成本费用方面仍有待加强,对T公司改革举措的成效有所验证,进而提出相对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本文对T公司的财务绩效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一方面,有助于T公司进一步调整其战略方向、制定未来发展对策,以期改善其经营状况。另一方面,为各同行企业以及煤炭等重工行业加速淘汰过剩产能、科学管控库存动态、优化资本结构、增强科研水平、降低成本费用提供了借鉴作用,以便于更好深化和推进供给侧改革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韩娜娜[2](2021)在《J集团多元化战略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市场竞争加剧,经济发展愈加成熟,许多企业将多元化战略作为占领和开拓市场的重要选择。我国作为钢铁生产和消费的大国,存在许多具有高竞争力的钢铁企业,然而受钢铁原料价格上涨和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影响,钢铁行业在现阶段甚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处于一个低利润的状态,显现出投资巨大和回报微小的矛盾,迫使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纷纷寻求多元化发展来规避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但是,并不是所有企业的多元化战略都是成功的,错误的多元化战略,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甚至导致企业资金链断链从而破产。企业是否实施了正确的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的发展成败至关重要。本文在此背景下,以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大中型钢铁民营企业——J集团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与J集团管理人员访谈的结果以及对集团业务现状的分析,得出J集团在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存在业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结合其内外部环境建立了SWOT矩阵,经过分析认为J集团仍旧应该继续实施多元化战略,并且要采取分业务实施战略的混合型战略,以促使集团各业务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波士顿矩阵分析得出采用混合型战略的的具体细化方案:立足钢铁主业,整合资源,稳步扩大钢铁业务,发展高科技项目,做大做强做精钢材深加工业务,重点培育钢铁物流、房地产等业务,整合收缩化学制药业务,实现多元化产业的均衡发展。最后,根据细化方案提出了实施混合型战略的具体优化措施并从从优化组织结构、提升融资能力、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重视风险管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6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本文通过理论研究以及大量的数据分析,针对J集团存在的业务不均衡的问题,提出了J集团未来在进行多元化发展时的优化方向、优化措施以及保障措施。业务发展不均衡问题,在我国其他大型钢铁企业中也普遍存在。本文对J集团多元化战略的优化研究,对J集团的未来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也能为其他已经实施或者正准备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钢铁企业提供参考。

高威威[3](2020)在《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是全球钢材的生产和销售大国,出口量一直稳居世界首位。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普遍面临着国内市场趋近饱和、产能过剩、利润微薄、环保压力大等多方面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钢铁企业逐渐着眼于拓展海外市场,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我国钢铁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找到适合本企业且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东盟各国普遍面临基础建设不足,自身钢铁产能较少的情况,随着近年来东盟各国经济迅速发展,当地市场正在释放巨大的钢铁需求。同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稳进发展,也为我国的钢铁企业进一步开拓当地市场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H钢铁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在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从“4P+S”营销组合入手,应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对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进行分析研究和优化。首先,介绍H钢铁公司的基本概况并对其营销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当前H公司所运行的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营销环境分析工具,对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的宏观、微观营销环境进行梳理,运用SWOT理论对H钢铁公司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整合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战略进行重新设计,运用STP理论对东盟市场进行细分和评估各细分市场,根据评估结果,选择越南和菲律宾为目标市场,并从服务差异化上对其进行定位。最后,结合前文的分析,对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分别是:在产品策略上扩大产品组合,优化产品占比;价格策略上稳定产品价格,实行差异化对外报价策略;渠道策略上升级B2B平台,增设海外代理商;促销策略上做好展会规划,增加网络广告推广;服务策略上完善售中服务、加强售后服务,维护客户关系。在优化营销策略的同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指出H钢铁公司应注重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加强营销团队建设、完善激励制度、加强风险管控等。

邵冰[4](2020)在《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以国家干预为出发点可以获取最大限度的贸易利益并提高本国的经济福利。日本政府通常被认为是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一个典型。日本作为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岛国,其人口众多,国土面积狭小,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环境、能源及市场等多重客观因素的制约。但是二战后,日本经济从战乱后的一片废墟中迅速崛起,实现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和出口贸易的持续增长,在国际经济竞技场上连续摘取“经济大国”、“金融大国”、“最大债权国”等桂冠,并成功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可以说,日本经济大国地位的取得与其对外贸易活动的有效开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甚至有许多分析认为,日本经济成就的取得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日本政府成功地实施了战略性贸易政策。二战后,日本政府根据国际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实施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年)是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日本政府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实现产业重建,采取了限制进口、振兴出口、积极保护和扶植国内产业的政策。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3年)是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初级阶段,日本的贸易政策内容开始由限制进口、替代进口向出口导向、扩大出口转变,日本政府调整关税政策替代进口限制并设置有利于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关税税率,逐步放松对外国投资的限制来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结合战略性地重点扶植重化工业的发展。经济稳定增长和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年),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进入高级阶段,协调与竞争并重,一方面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以减少各国的谴责,另一方面,实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来保证更多的贸易利益,积极发挥对外投资和经济援助对贸易的促进作用,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全球范围内高效率地进行资源配置,战略性地促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通过减量经营和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从而促进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和带动国内经济的回升和发展。经济长期低迷时期(1991~至今),为应对冷战后新时期国内外经贸发展战略环境的变化,日本继续推行贸易与投资并举的高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行多层次、灵活的自由贸易战略来获取最大的贸易利益,同时继续发挥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的作用,积极开展战略性贸易外交,利用双边和多边贸易协调进一步获取贸易优势并促进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综观战后70多年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保护产业、扶植出口”一直是贯穿日本贸易政策的一条主线。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视角来看,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实行的是初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即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通过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战略性产业和具有“外部经济”效应的高新技术产业加以保护和扶持,从而获得规模经济收益并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日本实行的是高级阶段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即确定合理的规模经济产业国际分工原则,通过规模经济产业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在世界范围内高效率地配置资源,以继续获得贸易优势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层面看,由于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的存在,以及收入分配不公、经济外部性和经济秩序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为国家干预经济和贸易活动提供了原因和依据,且在某些条件下国家政府的干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它可以改善贸易条件、转移垄断利润、强化竞争优势,因此维护国际贸易利益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实现国家利益需要正确的贸易政策,日本“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模式为有效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二战后,日本政府在国家战略的指引下,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确定战略性目标产业,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保护和扶植战略性产业发展,推动企业联合、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应,构筑产官学协作的国家创新体制,推行战略性贸易外交,根据日本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适合日本国情的战略性贸易政策,而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也为日本国家战略从“经济中心导向”向“大国化目标”发展和演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业层面看,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以产业政策为中心,将产业现代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结合发展,综合运用各种经济和行政手段全力扶植那些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外部经济性的战略性产业的发展,使其以强劲的国际竞争能力,实现赶超欧美经济大国的战略目标,不仅实现了产业的现代化,而且促进日本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不断攀升。战后日本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半导体工业的大发展,就是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成功运用的典范。从企业层面看,日本特殊的企业组织体系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运用有着重要的关系,企业集团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基础载体,独特的系列企业体制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运行机制,综合商社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开辟了稳固的前沿阵地。日本企业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条件,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与产业发展和贸易利益密切结合的特征,日本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中同样蕴含着战略性贸易政策。此外,日本企业的技术贸易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相互配合,日本促进技术引进与研发的政策均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具有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灵活运用和追求动态效应等特点。但是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对日本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能力提高带来积极效果,也对日本经济和贸易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和后果。当前,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阶段。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结构不完善等问题,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仍以进料加工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最能代表一国出口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方面与贸易强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看,当前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增速呈结构性放缓,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传播给全球经济和贸易发展带来巨大挑战,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复杂,当前外贸形势突显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要性。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虽然最早由西方经济学家提出且从发达国家应用的角度进行阐释和研究,但是在发展中国家也同样适用,可以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和贸易政策的制定提供良好的指引。纯粹的市场经济或许有益于世界经济和福利的改善,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未必是一种最佳的选择,国际市场普遍存在的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所决定的市场不完善性为一国政府干预经济提供了理论依据。战后日本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经济和贸易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一是要重视发挥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作用,二是在尊重WTO原则基础上,合理利用贸易政策工具,三是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五是实施出口鼓励措施,集中力量开拓国际市场。

何岸[5](2020)在《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的主题为: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以这个主题为核心,试图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作为资源极为缺乏的岛国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为何忽视了极其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保护,从而导致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以一系列灾难性的失败而告终?由于研究主题属于战略研究领域中关于战争失败的研究范围,所以本文根据战争失败研究的代表性着作《军事灾难:战争失败的剖析》一书提出的导致战争失败的“军事灾难”产生的基本理论框架来加以分析,首先确认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属于战争失败中的典型“军事灾难”,而这种“军事灾难”的产生绝非单一因素所导致。其次,分别从纵向层次与横向领域两个方面对这一主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与分析。其中,纵向的研究主要分为国家、军队、战区/舰队、部队四个层次,分别对应战略研究中的大战略、战略、战役、战术四个层次。横向的研究则分为政治、军事、组织、敌人四大领域,并按照这四个领域依次探寻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原因。最后,根据导致其失败的政治、军事、组织、敌人四大原因,总结了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教训,及其对于当今海洋战略的启示。

奥克萨娜(Troiakova Oksana)[6](2020)在《美国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对俄罗斯钢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文中指出从2018年3月起,美国宣布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迅速成为了全球钢铁行业以及经济学界的热门话题。美国是俄罗斯重要的钢铁贸易伙伴,2017年,俄罗斯对美国出口钢铁118万吨,占俄罗斯当年钢铁出口的4%,占美国当年钢铁进口的8%;2018年,受美国加征关税的影响,俄罗斯对美国钢铁出口大幅缩减,当年出口下降至65万吨,仅占美国钢铁进口的2%。2019年,俄罗斯钢材出口下降了13%,回落至五年前的水平,但对美国出口有小幅增长。俄罗斯是钢铁生产和出口大国,钢铁产业是俄罗斯经济的支柱,美国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必然会影响到俄钢铁对美出口,进而影响到俄国内钢铁生产和消费,影响到俄钢铁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最终对俄罗斯经济复苏产生深远影响。作为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深入研究美国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这一贸易保护主义举措,对俄钢铁出口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制定俄钢铁长远发展规划,这对俄罗斯钢铁行业来说,具有较高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分绪言、正文六章以及结论共计七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言,主要介绍了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梳理了与本论文研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介绍了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涵盖比较优势理论、贸易自由化理论和贸易保护措施理论等。第三部分分析了俄罗斯钢铁生产和出口现状,包括俄罗斯钢铁出口的国别分布以及出口的种类等。第四部分分析了美国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的背景和具体内容。美国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主要是因为美国国内钢铁产业竞争力较弱、美国国内产业出现“空心化”有必要重返工业化进程以及一些政治因素,具体内容是对多数国家钢铁进口加征关税,而对一部分盟友国家豁免关税。第五部分从短期和长期两个层面,论述了美国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对俄罗斯钢铁出口的影响。其中短期的影响包括:导致俄钢铁出口规模减小、出口种类减少;长期影响包括:俄国内钢铁生产减少、就业率下降、钢铁行业利润降低、俄罗斯钢铁竞争力被削弱等。第六部分,分析在美国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的背景下,提出了俄罗斯钢铁生产和出口调整的应对策略与建议,包括对美采取反制措施、积极寻找出口代替市场、扩大国内消费、调整国内钢铁生产结构和扩大俄钢铁对外直接投资以绕开贸易壁垒等;最后一部分是论文的结论。

THAMMAHONG THANAWADEE[7](2019)在《中泰“一带一路”下钢铁贸易潜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铁工业是发展国家制造业的重要基础之一。因为泰国钢铁业的生产结构从上游到下游没有完全整合,钢铁业缺乏生产潜力。而中国已获得技术支持导致制造业增长迅速,甚至面对钢铁供应能力过剩的问题。因此为满足泰国国内需求,中国是泰国必须依赖进口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5年“一带一路”政策侧重于投资基础设施减少国际贸易壁垒,同时,将通过成员国推动投资,并刺激中国与泰国等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增长,因此这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的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首先研究者研究中泰钢铁从上游、中游、下游钢铁结构的现状。包含各国钢铁业的全体情形和贸易摩擦,其次考虑影响泰国进口中国钢铁的要素,分为以下3个因素:泰国钢铁供需状况、泰国钢铁成本现状以及泰国国内政策。最后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数据分析作为两个主题,即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下用于引力模型的钢铁贸易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泰国钢铁业未拥有完整的生产结构。泰国的上游钢铁产业必须依靠从国外进口粗钢,然后加工为半成品或成品钢产品,造成泰国钢铁成本高于进口钢铁,包括运输和税收。因此,泰国钢铁由于成本原因,导致泰国的钢铁贸易出现逆差问题。中国是世界上生产粗钢最多的国家,在钢铁生产过程中采用先进技术,创造了从上游到下游钢铁行业的规模优势。但对中国方面来说,中国钢铁产量过高,对环境造成影响,需要注重生产质量而非数量,因此目前中国正在努力减少钢铁生产量。因此,泰国钢铁需要依赖中国的进口来继续增长。由于泰国的政府政策,许多投资项目与“一带一路”政策挂钩,这也是推动泰国钢铁贸易的一个因素。至于泰国钢铁工业,提成生产能力的问题需要很长时间来解决。为了保护泰国国内产业,增强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泰国政正试图重振泰国钢铁业结构,并发布贸易救济措施以解决短期问题。

周艳云[8](2019)在《美国“232措施”的合法性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美国依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的“232条款”展开“232调查”,美国商务部于2018年公布《钢铝进口对美国国家安全影响的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得出钢铝进口对美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结论。美国总统依据调查报告颁布总统令,决定对中国、欧盟、俄罗斯等多国进口到美国的钢铝产品分别加征25%与10%的进口关税。此后,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印度等国采取反制措施以对抗美国“232措施”。至此,美国“232措施”导致贸易战的全面爆发。美国“232措施”引发美国与被征“232关税”的国家之间双方互将对方诉至WTO争端解决机构。美国“232措施”的合法性问题是各方争议的焦点问题。美国“232措施”的合法性问题的廓清对232贸易争端的解决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美国企图凭借1962年《美国贸易扩展法》中的“232条款”规避WTO《保障措施协定》的规定,使之成为美国对外贸易中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推行单边贸易保护主义、实施其贸易霸凌主义的有利工具。因此,对美国“232措施”的合法性问题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极具必要性和紧迫性。由于中国是美国“232措施”的主要针对国和受害国,美国“232措施”的合法性问题的研究对中国而言更具重要理论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在美国“232措施”的WTO争端中,美国“232措施”的合法性争议问题主要集中在如下方面:美国“232措施”的法律性质的认定问题;美国“232措施”与WTO保障措施规则的相符性问题;美国“232措施”与GATT1994规则的相符性问题;美国“232措施”与GATT1994安全例外条款的相符性问题;“232措施”的反制措施的合法性问题。美国“232措施”的正确定性是解决“232措施”合法性问题的前提。美国“232措施”在措施的构成、特征、功能、核心要素方面均与保障措施相一致。美国的232措施无论是在措施的外在形式方面还是措施的内在实质方面,均与保障措施均极度契合。因而,美国的232措施应定性为保障措施。然而,美国“232措施”并不符合WTO保障措施规则所规定的国家合法实施保障措施的标准。首先,美国“232措施”不符合WTO保障措施的实体性规则。美国“232措施”违反WTO保障措施实施条件规则,违反保障措施的对应性原则、违反禁止采用“灰色区域措施”规则,违反保障措施实施限度规则。其次,美国“232措施”不符合WTO保障措施实施程序规则,美国违反保障措施调查、通知和磋商中的必为性义务。美国“232措施”不但不符合WTO保障措施的货物贸易的特定规则,也不符合GATT1994中货物贸易的一般规则。美国在实施“232措施”的过程中违反GATT1994的最惠国待遇原则中的必为性义务,违反关税减让义务,违反贸易条例实施中的透明度义务,违反不得采用数量限制措施的禁止性义务。美国违反上述WTO义务的责任不能基于GATT1994第21条国家基本安全例外条款而免除。因为美国“232措施”与GATT1994第21条国家基本安全例外条款的诸多标准相背离,美国“232措施”不符“国家基本安全利益”标准,美国“232措施”保护的利益并非“国家基本安全利益”,美国“232措施”不符“必需”基准,美国“232措施”实施情形不属“国际关系的紧急情况”,美国“232措施”悖逆安全例外条款的善意援引义务。美国不能基于GATT1994第21条而享有安全例外免责的权利。此外,232反制措施的合法性问题亦是美国“232措施”争端中双方争议的焦点问题。232反制措施具有WTO合规性,无需DSB事先授权,符合WTO《保障措施协定》中止减让规则的规定。在WTO外部国际法视域中,232反制措施实质为反措施,反制符合国际习惯法中的反措施规则。同时,反制措施实施时应遵循措施实施前提、程度和目的上的限定和边界。在政府应对方面,中国政府应采用WTO争端解决等多种救济方式,如合法适当的反制、积极推动国家间磋商与合作、利用WTO贸易政策审评机制对美国施加舆论压力、争取掌握世贸组织反制规则和国家安全例外规则修订的话语权,建立针对美国“232措施”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在企业应对方面,我国企业应积极参与232调查及其听证会,有效利用产品排除规则,必要时诉诸美国国内法院以维护本企业合法利益。在立法应对方面,我国应尽快制定《中国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法》,设置国家经济安全监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的法律规则。同时,我国应制定中国贸易救济的综合性专门法,并优化和完善我国出口贸易救济法律制度。美国推行“232措施”等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终极目的是维护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霸主地位,借由“232措施”等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攻击和排挤对美国经济和政治霸主地位存有威胁的任何国家。希望世界友善、各国团结一致共同抵制美国的不公平和歧视性的“232措施”,共同致力于维护世界自由贸易体制的稳健,增进国际社会的永续繁荣与良性发展。

李沛林,李凌[9](2015)在《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浅谈价格改革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政策建议》文中认为去年11月中旬,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价格领域改革,提出更大程度上让市场定价,实行公开透明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以合理的价格信号促进市场竞争,破除垄断,撬动社会资本投资,以价格改革推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疏导价格矛盾,稳步放开与居民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的绝大部分专业服务价格。其后国家发改委同有关部门先后印发了8个文件,放开了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放一项定价权限,这既是

韩珍堂[10](2014)在《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产业关联度大,对国民经济、国家安全各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对完善国民经济产业支撑,保障国家安全,提升国际地位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自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钢铁工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钢铁产量迅速增长,在产量增长的同时,品种质量、装备水平、技术经济、节能环保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目前“大而不强”已经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明显特征,钢铁工业中存在的“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品种质量不适应市场需求;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原料供给制约;产业服务化意识薄弱”等影响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健康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国家提出了“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钢铁工业如何适应国家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为方法,培育我国钢铁工业的竞争优势、分析竞争力提升战略,推动钢铁工业由大向强转变,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就显得极为必要。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在对钢铁工业进行概念界定和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并针对重点和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措施。第二部分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对国内外学者对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以及论文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提出本文研究钢铁工业竞争力的切入点。第三部分首先从整个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与演进角度进行阐述,对世界钢铁工业发展历程进行详细描述;其次在对欧洲、美国、日本和韩国几个钢铁工业强国在不同时期发展过程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制约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及内在演变规律,为后文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探索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的方法和途径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从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和消费、产业布局和产业集中度、技术装备水平、产品结构及差异化程度和进入退出壁垒等方面,阐述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寻求解决的方法;第五部分从企业角度对国内外竞争优势明显的钢铁企业进行深入分析,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细分到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上,继而通过企业竞争力提升拓展到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上,从微观到宏观进一步探讨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问题;第六部分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影响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的几个主要因素入手,提出在现阶段以“产业服务化转型、绿色发展、技术创新、产能压缩和产业集中、资源控制、质量控制、效率提升和成本管控”为着力点,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八种战略选择。从国家和企业角度提出提升我国钢铁工业竞争力的方法和途径,推动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向强转变。

二、进口钢材质量严重下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进口钢材质量严重下降(论文提纲范文)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T公司财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供给侧改革内涵
        2.1.1 供给侧改革概念
        2.1.2 供给侧改革内容
        2.1.3 供给侧改革实施路径
    2.2 财务绩效的概念及评价方法
        2.2.1 财务绩效概念
        2.2.2 财务绩效的评价方法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供求均衡理论
        2.3.2 委托代理理论
        2.3.3 新供给理论
        2.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5 权变理论
第三章 供给侧改革下的T公司现状分析
    3.1 钢铁行业现状分析
        3.1.1 供给侧改革前钢铁行业现状
        3.1.2 供给侧改革对钢铁行业产生的影响
    3.2 T公司基本情况
        3.2.1 T公司基本介绍
        3.2.2 T公司经营管理情况
    3.3 T公司供给侧改革具体举措
        3.3.1 供应商角度具体举措
        3.3.2 客户角度具体举措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对T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分析
    4.1 供给侧改革下钢铁行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1.1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1.2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选取依据
        4.1.3 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基于因子分析法
    4.2 供给侧改革前后T公司财务绩效的对比分析
        4.2.1 盈利能力分析
        4.2.2 偿债能力分析
        4.2.3 营运能力分析
        4.2.4 成长能力分析
    4.3 供给侧改革前后T公司财务绩效与同行业的对比分析
        4.3.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4.3.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3.3 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
        4.3.4 方差贡献率及公因子数的确定
        4.3.5 公因子说明与命名
        4.3.6 因子得分计算
        4.3.7 因子分析结果与评价
    4.4 T公司现阶段财务绩效方面存在的问题
        4.4.1 存货周转能力较低
        4.4.2 坏账发生概率较大
        4.4.3 资产负债率较高
        4.4.4 成本费用偏高
第五章 T公司财务绩效提升建议
    5.1 进一步落实“去库存”任务
        5.1.1 规范存货管理流程
        5.1.2 加强存货库存控制
    5.2 优化应收账款控制管理
        5.2.1 增强销售人员防范意识
        5.2.2 建立客户信用体系
        5.2.3 建立大客户应收款项保理模式
    5.3 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5.3.1 增加融资方式
        5.3.2 建立资本结构评价预警体系
        5.3.3 平衡债务结构
    5.4 保障科研经费支出与降低成本费用
        5.4.1 增强科研能力与优化产品结构
        5.4.2 分类别降低成本
        5.4.3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014—2019 年钢铁上市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数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J集团多元化战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应用价值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多元化战略的概念
        1.2.2 多元化战略的分类
        1.2.3 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动因
        1.2.4 多元化战略的影响因素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论文结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多元化战略理论
        2.1.1 多元化战略的概念
        2.1.2 多元化战略的分类
        2.1.3 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动因
        2.1.4 多元化战略的影响因素
    2.2 战略分析工具
        2.2.1 PEST分析法
        2.2.2 波特五力模型
        2.2.3 波士顿矩阵分析法
        2.2.4 SWOT矩阵分析法
3 J集团多元化战略概况
    3.1 J集团基本情况
    3.2 J集团多元化发展历程
    3.3 J集团多元化业务现状
        3.3.1 核心业务——钢铁
        3.3.2 相关多元化业务
        3.3.3 非相关多元化业务
    3.4 J集团多元化发展存在问题的研究
        3.4.1 访谈目的
        3.4.2 访谈对象及访谈方式
        3.4.3 J集团多元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4.4 J集团多元化存在问题的原因
4 J集团内外部环境分析
    4.1 外部环境分析
        4.1.1 宏观环境分析
        4.1.2 竞争环境分析
        4.1.3 外部因素矩阵
    4.2 内部环境分析
        4.2.1 组织架构分析
        4.2.2 企业文化分析
        4.2.3 人力资源分析
        4.2.4 财务状况分析
        4.2.5 技术与资源分析
        4.2.6 内部因素矩阵
5 J集团多元化战略优化方案
    5.1 .基于SWOT矩阵的战略优化选择
        5.1.1 SWOT矩阵分析
        5.1.2 多元化战略选择——混合型战略
        5.1.3 混合型战略的优化思路
    5.2 基于波士顿矩阵的战略细化研究
        5.2.1 波士顿矩阵分析
        5.2.2 混合型战略的细化方案
    5.3 J集团多元化战略优化措施
        5.3.1 稳步扩大钢铁业务
        5.3.2 做大做强做精钢材深加工业务
        5.3.3 重点培育钢铁物流、房地产业务
        5.3.4 整合收缩化学制药业务
        5.3.5 探索进入新业务领域
6 J集团多元化战略优化的保障措施
    6.1 优化组织架构
    6.2 提升融资能力
    6.3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6.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6.5 重视风险管理
    6.6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J集团多元化发展存在问题的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
致谢

(3)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综述
    2.1 市场营销相关概念
        2.1.1 市场营销
        2.1.2 工业品营销
        2.1.3 国际市场营销
    2.2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理论
        2.2.1 宏观营销环境
        2.2.2 微观营销环境
        2.2.3 SWOT分析
    2.3 市场营销战略理论
    2.4 市场营销组合理论
        2.4.1 市场营销组合的发展
        2.4.2 “4P+S”营销组合介绍
第3章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现状及问题
    3.1 H钢铁公司概况
        3.1.1 H钢铁公司组织结构
        3.1.2 H钢铁公司国际市场销售概况
    3.2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现状
        3.2.1 产品策略
        3.2.2 价格策略
        3.2.3 渠道策略
        3.2.4 促销策略
        3.2.5 服务策略
    3.3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所面临的问题
        3.3.1 产品规格种类较少,部分产品占比分配不太合理
        3.3.2 价格策略缺乏稳定性、灵活性
        3.3.3 渠道模式单一网络平台竞争激烈
        3.3.4 促销方式较少促销人才短缺
        3.3.5 服务意识落后,忽略售中和售后服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4.1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宏观环境分析
        4.1.1 政治法律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文化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1.5 人口环境
        4.1.6 自然环境
    4.2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微观环境分析
        4.2.1 企业内部环境
        4.2.2 供应商
        4.2.3 购买者
        4.2.4 竞争者
        4.2.5 营销中介
        4.2.6 社会公众
    4.3 H钢铁公司SWOT分析
        4.3.1 优势分析
        4.3.2 劣势分析
        4.3.3 机会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3.5 SWOT矩阵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战略选择
    5.1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STP营销战略选择
        5.1.1 市场细分
        5.1.2 评估细分市场
        5.1.3 目标市场选择
        5.1.4 定位
    5.2 本章小结
第6章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优化及保障
    6.1 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优化
        6.1.1 产品策略优化
        6.1.2 价格策略优化
        6.1.3 渠道策略优化
        6.1.4 促销策略优化
        6.1.5 服务策略优化
    6.2 保障措施
        6.2.1 提高公司管理模式和水平
        6.2.2 加强营销团队建设
        6.2.3 完善激励制度
        6.2.4 加强风险管控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理论分析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2 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3.3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1.3.4 比较分析的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框架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研究的不足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一般分析
    2.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和性质
        2.1.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概念
        2.1.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性质
        2.1.3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幼稚工业保护论的区别
        2.1.4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内容体系
    2.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渊源
        2.2.1 比较优势与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
        2.2.2 重商主义与贸易保护理论
        2.2.3 新贸易理论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2.3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体系
        2.3.1 利润转移理论
        2.3.2 外部经济理论
    2.4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评析
        2.4.1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突破
        2.4.2 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局限和消极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演变
    3.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萌芽阶段(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
        3.1.1 限制进口的政策
        3.1.2 扶植和振兴出口的政策
        3.1.3 保护和扶植国内产业的政策
    3.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初级阶段(经济高速增长时期1956—1973)
        3.2.1 实施分阶段贸易自由化政策
        3.2.2 实施有利于战略性产业发展的关税政策替代直接进口限制
        3.2.3 通过放松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限制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2.4 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相结合战略性地扶持重化工业的发展
    3.3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高级阶段的形成时期(经济稳定增长和泡沫经济时期1973—1991)
        3.3.1 进一步推行贸易自由化的政策
        3.3.2 实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来保证更多的贸易利益
        3.3.3 战略性地促进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
        3.3.4 发挥对外投资和经济援助对贸易的促进作用
    3.4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高级阶段的稳定发展时期(经济长期低迷时期1991—至今)
        3.4.1 贸易政策的重心向贸易和投资并举的方向转变
        3.4.2 实行多层次、灵活的自由贸易战略来获取最大的贸易利益
        3.4.3 发挥在全球多边贸易体制中的作用并主导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度基础与主要实施方式
    4.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制度基础
        4.1.1 国家战略与贸易政策的关系
        4.1.2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为有效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奠定基础
    4.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实施方式
        4.2.1 依据动态比较优势确定战略性目标产业
        4.2.2 利用财政金融等手段保护和扶持战略产业发展
        4.2.3 推动企业联合,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4.2.4 构筑产官学协作的国家创新体制
        4.2.5 推行战略性贸易外交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产业层面分析
    5.1 战后日本产业现代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结合发展
        5.1.1 产业政策与战略性贸易政策有机结合
        5.1.2 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着不同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2 日本汽车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2.1 汽车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5.2.2 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采取的保护和扶植政策
        5.2.3 日本汽车产业贸易政策的战略性调整
        5.2.4 日本汽车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
    5.3 日本钢铁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3.1 钢铁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5.3.2 日本政府对钢铁产业的保护政策
        5.3.3 日本政府对钢铁产业的扶植政策
        5.3.4 日本钢铁产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效果
    5.4 日本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5.4.1 半导体产业的战略性特征
        5.4.2 日本对半导体产业的保护政策
        5.4.3 日本对半导体产业的扶植政策
        5.4.4 战略性贸易政策实施效果与半导体产业国际竞争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企业层面分析
    6.1 日本的企业组织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1.1 企业集团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强大的基础载体
        6.1.2 系列企业体制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运行机制
        6.1.3 综合商社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实施提供稳固的前沿阵地
    6.2 日本的企业并购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2.1 日本企业并购的模式与特点
        6.2.2 通过并购实现规模经济为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创造条件
    6.3 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3.1 日本对外投资政策与贸易政策有机结合
        6.3.2 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发展、贸易利益密切结合
        6.3.3 跨国公司及经营战略中蕴含着战略性贸易政策
    6.4 日本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战略性贸易政策
        6.4.1 技术贸易与战略性贸易政策相配合
        6.4.2 促进技术引进与研发的政策是战略性贸易政策的主要表现
        6.4.3 企业研发战略的效果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积极效果及消极影响
    7.1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特点
        7.1.1 目标明确
        7.1.2 重点突出
        7.1.3 灵活运用
        7.1.4 追求动态效应
    7.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积极效果
        7.2.1 促进经济高速增长
        7.2.2 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7.2.3 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7.3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消极影响
        7.3.1 贸易摩擦频发
        7.3.2 经济对外依赖加深
        7.3.3 产业“空心化”风险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8.1 当前外贸形势突显战略性贸易政策的重要性
        8.1.1 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抬头
        8.1.2 贸易摩擦形势严峻复杂
        8.1.3 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更加激烈
    8.2 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8.2.1 重视发挥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作用
        8.2.2 在尊重WTO原则基础上,合理利用贸易政策工具
        8.2.3 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8.2.4 制定合理的对外投资策略
        8.2.5 实施出口鼓励措施,集中力量开拓国际市场
    8.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任务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研究任务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三、研究对象的选定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战争失败研究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
        三、研究综述小结与既有研究的不足
    第四节 核心论点、研究架构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论点
        二、研究架构
        三、研究方法
    第五节 论文价值与论文结构
        一、论文价值
        二、论文结构
第一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的日本海上交通线与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概况
    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基本情况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分布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构成
        三、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特点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战争的影响
        一、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的重要性
        二、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日本战争经济的影响
        三、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日军作战能力的影响
    第三节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概述
        一、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1-1942
        二、太平洋战争中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2-1943
        三、太平洋战争后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3-1944
        四、太平洋战争末期的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1944-194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政治原因
    第一节 地缘政治与国家战略因素:日本的地缘环境、国家角色定位以及国家战略与政策取向
        一、地缘政治与海上交通线
        二、近代日本的地缘环境与国家角色定位
        三、近代日本的国家战略与政策取向
        四、地缘政治与国家战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国际政治因素:近代日本同盟体系的转换及其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一、同盟体系与海上交通线
        二、近代日本同盟体系的演进与转换
        三、国际政治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海军保交作战失败的军事原因
    第一节 海军战略因素:日本海军战略理论的僵化及其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一、海军战略理论中的海上交通线
        二、海上交通线保护在日本海军战略理论中的角色与地位
        三、日本海军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教训的研究及其影响:以无限制潜艇战为中心
        四、海军战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海军战术因素:日本海军反潜护航战术的缺陷
        一、海军战术与海上交通线保护
        二、战时日本海军反潜护航战术的演变与缺陷
        三、海军战术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海军情报因素:日本海军反潜护航作战中的情报战失败
        一、海军情报与海上交通线保护
        二、日本海军反潜护航作战中的情报战失败
        三、海军情报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组织原因
    第一节 国家组织因素:政府与军部之间无法有效协调
        一、统帅权独立与军政二元化体制
        二、政府与军部分立
        三、国家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军队组织因素:陆海军之间无法有效协调
        一、军政与军令并立
        二、陆军与海军对立
        三、军队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海军组织因素:海军各单位之间无法有效协凋
        一、海军省与军令部
        二、舰队与镇守府
        三、海上护卫总司令部
        四、海军组织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的对手原因
    第一节 误判因素:战前美国海军对无限制潜艇战的态度与日本海军的误判
        一、无限制潜艇战与国际法
        二、战前美国海军对日战略——以无限制潜艇战为中心
        三、误判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二节 误导因素: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误导
        一、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
        二、战争前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误导
        三、误导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第三节 打击因素: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打击
        一、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
        二、战争后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作战行动对日本海军的打击
        三、打击因素对保护海上交通线的影响
    本章小结
结论
凡例
附录 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运输船队的名称与类型
参考文献

(6)美国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对俄罗斯钢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俄罗斯国内相关文献
        1.2.2 中国国内相关文献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比较优势理论
    2.2 要素禀赋理论
    2.3 贸易自由化理论
    2.4 贸易保护理论
        2.4.1 关税措施
        2.4.2 非关税壁垒
第3章 俄罗斯钢铁生产和出口现状分析
    3.1 俄罗斯钢铁生产现状
        3.1.1 生产规模
        3.1.2 主要生产企业与产品种类
    3.2 俄罗斯钢铁出口现状
        3.2.1 出口规模
        3.2.2 出口产品种类
        3.2.3 出口的国别(地区)分布
第4章 美国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的背景和具体内容
    4.1 背景
        4.1.1 美国国内相关行业竞争力下降
        4.1.2 重返工业化进程
        4.1.3 政治考量
    4.2 具体内容
        4.2.1 对多数国家(地区)钢铁进口加征关税
        4.2.2 对部分国家豁免进口关税
第5章 美国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对俄罗斯钢铁出口的影响分析
    5.1 短期影响
        5.1.1 导致俄出口规模缩减
        5.1.2 出口种类减少
    5.2 长期影响
        5.2.1 国内钢铁生产减少
        5.2.2 钢铁行业就业率下降
        5.2.3 俄钢铁行业利润率降低、税收减少
        5.2.4 俄罗斯钢铁竞争力被削弱
第6章 俄罗斯应对美国钢铁加征进口关税的策略
    6.1 对美采取反制措施
        6.1.1 采取同等类型的反击措施
        6.1.2 依靠法律手段保障钢铁出口商的权益
    6.2 积极寻找出口替代市场
    6.3 扩大国内消费
    6.4 调整国内钢铁生产结构
        6.4.1 积极消化过剩产能
        6.4.2 优化俄罗斯钢铁行业的生产结构并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6.5 扩大俄钢铁对外直接投资以绕开贸易壁垒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泰“一带一路”下钢铁贸易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2.4 文章框架
        1.2.5 研究方法
    1.3 研究创新点和难点
        1.3.1 本文创新
        1.3.2 本文难点
2 文献综述
    2.1 国际贸易理论
    2.2 中泰钢铁工业贸易的现状
    2.3 中泰政策推进中泰钢铁贸易
    2.4 中泰影响钢铁贸易潜力
3 泰国和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
    3.1 泰国钢铁工业
        3.1.1 泰国钢铁工业的结构
        3.1.2 泰国钢铁工业的现状
    3.2 中国钢铁工业
        3.2.1 中国钢铁工业的结构
        3.2.2 中国钢铁工业的现状
    3.3 泰国与中国钢铁贸易摩擦
4 泰国进口中国钢铁的因素
    4.1 泰国钢铁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4.1.1 泰国钢铁供给的方面
        4.1.2 泰国钢铁需求的方面
    4.2 泰国钢铁成本的因素
        4.2.1 中国的钢材价格对泰国钢铁的影响
        4.2.2 外部因素对泰国钢铁的影响
        4.2.3 内部因素对泰国钢铁的影响
    4.3 泰国政策影响国内钢铁市场的因素
        4.3.1 贸易合作通过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协定开展
        4.3.2 泰国国内发展政策
5 “一带一路”下中泰钢铁贸易潜力
    5.1 “一带一路”与“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影响对钢铁贸易的关系
    5.2 测算中泰钢铁贸易潜力通过引力模型
        5.2.1 引力模型理论分析
        5.2.2 钢铁贸易潜力的计量方法–引力模型
6 结论及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8)美国“232措施”的合法性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价值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框架
    五、学术创新
    六、论证方法
第一章 贸易战背景下美国“232措施”及其合法性争议
    第一节 贸易战中的美国“232措施”
        一、美国“232措施”的实施背景
        二、贸易战中美国的“232措施”
    第二节 美国“232 措施”的WTO典型争端
        一、中国诉美国钢铝产品特定措施案(DS544)
        二、印度诉美国钢铝产品特定措施案(DS547)
        三、欧盟诉美国钢铝产品特定措施案(DS548)
        四、美国诉五国232 措施的反制措施案(DS557-DS561)
    第三节 WTO争端中美国“232 措施”的合法性问题
        一、“合法性”解析
        二、系争措施中的合法性问题
        三、争端双方诉求中的合法性问题
        四、诉请中的合法性问题
第二章 美国“232 措施”与WTO保障措施规则的相符性问题
    第一节 美国“232措施”的法律性质的认定问题
        一、美国“232 措施”的属性之争:保障措施or国家安全措施
        二、WTO保障措施的构成要件及其认定标准
        三、美国“232 措施”构成WTO保障措施
        四、美国“232措施”并非国家安全措施
    第二节 WTO保障措施实施前提条件相符中的证明问题
        一、WTO保障措施实施前提条件相符性证明是否合规之争
        二、WTO保障措施前提条件相符的证明义务及履行基准
        三、美国在“232措施”中违反相符性证明义务
    第三节 WTO保障措施实施中禁止性义务的履行问题
        一、WTO保障措施实施中禁止性义务之履行是否合规之争
        二、WTO保障措施实施规则中禁止性义务及履行基准
        三、美国在“232 措施”中背离WTO保障措施实施的禁止性义务
    第四节 WTO保障措施实施的程序正义问题
        一、美国“232措施”是否符合程序正义之争
        二、WTO保障措施实施程序规则中必为性义务及履行基准
        三、美国在“232 措施”中违背WTO保障措施实施程序正义轨范
第三章 美国“232 措施”与GATT1994 一般规则的相符性问题
    第一节 GATT1994 最惠国待遇条款中的给惠国义务问题
        一、美国的给惠国义务履行是否合规之争
        二、GATT1994 最惠国待遇条款中给惠国义务之履行原则
        三、GATT1994 最惠国待遇条款中给惠国义务及履行基准
        四、美国背离GATT1994 最惠国待遇条款中的给惠国义务
    第二节 GATT1994 关税减让义务的履行问题
        一、美国关税减让义务之履行是否合规之争
        二、GATT1994 关税减让义务及其履行的必要性
        三、美国在“232 措施”中未恪守关税减让义务
    第三节 贸易政策实施中的透明度义务问题
        一、美国的贸易政策实施透明度义务之履行是否合规之争
        二、GATT1994 贸易政策实施规则中的透明度义务
        三、贸易政策实施规则中的透明度义务的履行基准
        四、美国“232 措施”违反贸易政策实施的透明度义务
    第四节 GATT1994 取消一般数量限制义务的履行问题
        一、美国的取消一般数量限制义务之履行是否合规之争
        二、取消一般数量限制义务履行之必要
        三、取消一般数量限制规则中的义务的履行基准
        四、美国在“232 措施”中背离取消一般数量限制义务
第四章 GATT1994“安全例外条款”适用于美国“232 措施”所涉问题
    第一节 GATT1994“安全例外条款”:美国232 措施的抗辩依据
        一、GATT1994“安全例外条款”在232 措施案中所涉争议
        二、GATT1994 安全例外条款的设立和特性
        三、安全例外条款的功能及其罅隙
    第二节 GATT1994 安全例外的自决权与审查权问题
        一、GATT1994 安全例外的自决权与审查权的博弈
        二、GATT1994 安全例外的自决权与审查权的文本解读
        三、GATT1994 安全例外的自决权与审查权的司法解读
        四、美国对GATT1994 安全例外的自决权与审查权的误解
    第三节 GATT1994第21 条(b)款中“国家基本安全利益”的界定问题
        一、“国家基本安全利益”的范围之争
        二、“国家基本安全利益”的应然范围
        三、美国“232 措施”保护的并非“国家基本安全利益”
    第四节 GATT1994第21 条(b)款中“必需性”的认定问题
        一、GATT1994“安全例外条款”中“必需性”之分歧
        二、GATT1994“安全例外条款”中“必需”的应然解释
        三、GATT1994“安全例外条款”中“必需性”的检测标准
        四、美国“232 措施”不具有“必需性”
    第五节 GATT1994第21 条(b)款中“国际关系紧急情况”的认定问题
        一、“国际关系紧急情况”认定之分歧
        二、“国际关系紧急情况”的应然认定
        三、美国“232 措施”实施情形不属“国际关系紧急情况”
    第六节 安全例外条款的善意援引问题
        一、美国援引安全例外条款是否善意之争
        二、援引行为与善意原则相符性的审查
        三、援引动机与善意原则相符性的审查
        四、美国违反安全例外条款的善意履行义务
第五章 美国“232措施”合法性争议之延伸:反制措施及其合法性
    第一节 贸易战中“232 反制措施”及其合法性的争议
        一、贸易战中的“232 反制措施”
        二、反制措施合法性的争议
    第二节 反制的法理依据
        一、反制的自然法理据
        二、反制契合WTO法的价值诉求
    第三节 “232 反制措施”的WTO合规性分析
        一、DSB事先授权问题
        二、“232 措施”反制国实施中止减让权合法
    第四节 反制合法性证成的WTO外部国际法规则
        一、反制的WTO外法律依据之争议及解决
        二、WTO外部国际法对反制的界定
        三、反制符合国际习惯法中的反措施规则
    第五节 反制合法性的边界
        一、反制前提的限制
        二、反制程度的限制
        三、反制目的的限制
第六章 “232 措施”合法性争议下中国的应对
    第一节 美国“232 措施”对我国的影响
        一、影响我国对美钢铝的直接出口
        二、导致我国对第三国钢铝出口量的减缩
    第二节 中国政府应对“232 措施”的路径
        一、中国政府的国际应对路径
        二、中国政府的国内应对路径
    第三节 我国企业应对“232 措施”的路径
        一、积极参与232 调查及其听证会
        二、有效利用产品排除规则
        三、诉诸美国国内法院
    第四节 我国应对“232 措施”的立法路向
        一、中国对外贸易法在应对“232 措施”上的缺陷
        二、制定《中国国家经济安全保障法》
        三、优化我国贸易救济立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后记

(9)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浅谈价格改革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认清价格改革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意义
    1. 从价格在经济运行中的功能看价格改革的必要性
    2. 从钢铁产品价格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看价格改革的紧迫性
    3. 从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全面改革需要出发看价格改革的重要性
二、新常态下实施价格改革应关注的几项基本原则
    1. 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原则
    2. 市场导向、供求平衡原则
    3.“有升有降、双向调节”原则
    4. 分类推进、分步到位原则
    5. 价格符合价值, 以成本为基础原则
    6. 等价交换、平等互利原则
    7. 质量优先、优制优价原则
    8. 合理调控与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相结合
三、加快价格改革, 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1.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和国家发改委先后出台的8个文件精神, 充分发挥价格对市场最有效的“指挥棒”作用
    2. 坚持“有升有降”双向调节的原则, 建立完善价格形成机制
    3. 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价格管理体制
    4. 搞好调查研究, 实施有效的预警预测, 提高价格管理的先导性
    5. 自觉遵守国家法规和行约行规, 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价格管理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
    6. 以互惠互利, 权益共享为宗旨, 建立协调稳定的钢材销售产业链
    7. 加强对重点问题的专题调研和特殊产品价格的精细化管理
    8. 坚持以法治价,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0)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背景
        二、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基本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三节 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一、 产业的概念界定及内涵
        二、 钢铁工业的概念界定及内涵
        三、 钢铁工业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研究的难点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中的难点
        二、 拟采取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三、 创新之处
第二章 钢铁工业竞争力理论综述
    第一节 国外研究综述
        一、 比较优势理论
        二、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四、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五、 动态能力理论和竞争动力学方法
    第二节 国内研究综述
        一、 生产力、市场力学说
        二、 比较优势、竞争优势学说
        三、 综合生产能力学说
        四、 产业集群学说
        五、 其他研究综述
    第三节 钢铁工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一、 规模经济
        二、 运营效率
        三、 成本控制
        四、 质量管理
        五、 技术创新
        六、 外部性约束
第三章 世界钢铁工业不同时期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演进及现状
        一、 粗钢产量
        二、 粗钢表观消费量
    第二节 欧洲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二战前欧洲钢铁工业的发展期
二、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恢复期
三、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改扩建期
四、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调整期
五、 二战后欧洲钢铁工业稳定发展期
第三节 美国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1864 年~1880 年产业革命时期
二、 1881 年~1920 年工业化初期
三、 1920 年~1955 年工业化中期
四、 1956 年~1975 年工业化完成后期
五、 1975 年后“衰退期”
    第四节 日本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战后恢复时期(1946 年~1950 年)
        二、 第一次“合理化计划”(1951 年~1955 年)
        三、 第二次“合理化计划”(1956 年~1960 年)
        四、 第三次“合理化计划”(1961 年~1970 年)
        五、 1970 年后
    第五节 韩国钢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演进
        一、 起步阶段(1962 年~1972 年)
        二、 重点发展重化工业阶段(1973 年~1981 年)
        三、 调整经济结构,实现技术立国和稳定增长阶段(1982 年~1991 年)
        四、 工业腾飞阶段(1992 年后)
    第六节 启示
第四章 我国钢铁工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回顾及现状
        一、 生产和消费
        二、 产业布局及产业集中度
        三、 技术装备水平
        四、 产品结构及差异化程度
        五、 进入/退出壁垒
    第二节 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产能过剩日趋严重,供大于求矛盾凸显
        二、 产品结构失衡,高端产品质量水平不高,市场占有率低
        三、 产业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呈现广而散、多而小的结构态势
        四、 创新体系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
        五、 能源消耗巨大,环境污染严重
        六、 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七、 产业服务化意识淡薄,专业化程度低
第五章 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的企业基础
    第一节 国内外最具竞争力钢铁企业概述
        一、 国外企业概述
        二、 国内企业概述
    第二节 钢铁企业竞争力比较分析
        一、 生产经营分析
        二、 财务分析
三、 启示
第六章 提升钢铁工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第一节 服务化转型升级战略
        一、 服务化转型升级
        二、 建议
    第二节 绿色发展战略
        一、 环境保护能力
        二、 建议
    第三节 技术创新驱动战略
        一、 影响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
        二、 建议
    第四节 产能压缩与产业集中战略
        一、 产能过剩
        二、 产业集中度
        三、 建议
    第五节 资源控制战略
        一、 资源控制能力
        二、 建议
    第六节 质量先行战略
        一、 影响质量管理水平的因素
        二、 建议
    第七节 效率提升战略
        一、 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
        二、 影响生产运营效率的因素
        三、 建议
    第八节 供应链成本领先战略
        一、 供应链成本
        二、 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四、进口钢材质量严重下降(论文参考文献)

  • [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T公司财务绩效研究[D]. 高月.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2]J集团多元化战略优化研究[D]. 韩娜娜. 河北经贸大学, 2021(12)
  • [3]H钢铁公司东盟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高威威.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6)
  • [4]战后日本战略性贸易政策研究[D]. 邵冰. 吉林大学, 2020(03)
  • [5]太平洋战争时期日本保护海上交通线作战失败原因研究[D]. 何岸. 北京大学, 2020(03)
  • [6]美国对钢铁进口加征关税对俄罗斯钢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D]. 奥克萨娜(Troiakova Oksana).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7]中泰“一带一路”下钢铁贸易潜力研究[D]. THAMMAHONG THANAWADEE. 浙江大学, 2019(02)
  • [8]美国“232措施”的合法性问题研究[D]. 周艳云. 东南大学, 2019(05)
  • [9]以市场为导向 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浅谈价格改革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政策建议[J]. 李沛林,李凌. 冶金财会, 2015(03)
  • [10]中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D]. 韩珍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12)

标签:;  ;  ;  ;  ;  

进口钢材质量严重下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