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宁市性服务小姐行为监测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何波,郭丹,农丽萍,汤洪洋,姚敏,刘君辉[1](2022)在《2017—2019年南宁市≥50岁暗娼人群艾滋病感染及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2017—2019年南宁市≥50岁暗娼人群高危行为特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的要求,于2017—2019年,每年4—7月在南宁市市区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疫情较严重的H县和BY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暗娼人群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分析其中≥50岁暗娼人群的HIV感染状况及探讨影响其感染HIV的可能因素。结果 2017—2019年共调查≥50岁暗娼421人,AIDS知识知晓率和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92.40%和81.47%,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IV感染率为6.89%,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知识知晓率和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县域均高于市区,HIV感染率县域高于市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知晓AIDS知识、接受宣传干预、2019年调查的暗娼是≥50岁暗娼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促进因素,≥60岁年龄是≥50岁暗娼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障碍因素。商业性行为中坚持使用安全套是≥50岁暗娼感染HIV的保护因素,场所位置为县域是≥50岁暗娼感染HIV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7—2019年南宁市≥50岁暗娼AIDS知识知晓率和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均已达到了较高水平,但HIV感染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应针对该人群的特征,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综合干预服务,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套使用率。
农丽萍,何波,汤洪洋,黎火佳,林倩,姚敏,李斯斯,吴敬兰,农梦妮,许秀东,覃威翱[2](2021)在《2017-2019年南宁市女性性服务者HIV感染率及相关行为变化趋势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2017-2019年南宁市基层艾滋病综合防控(以下简称"艾防")工作模式推广实施的不同时期,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率及相关行为的变化趋势。方法 2017-2019年,每年4~7月,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整群抽样方法,在南宁市城区及艾滋病疫情较严重的H县、BY县的性服务场所对女性性服务者开展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分析其中HIV感染率及相关行为变化趋势。结果女性性服务者答对≥6道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最近1次和最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由2017年推广前的94.71%、95.62%和90.11%提升到2019年推广后的98.01%、98.01%和92.88%,均呈现逐期逐年上升的趋势(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17年推广前的0.53%下降到2019年推广后的0.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率由2017年推广前的2.04%下降到2019年推广后的1.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婚姻状况、性服务场所档次、宣传干预、艾滋病知识是女性性服务者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年龄、性服务场所档次、坚持使用安全套、艾滋病知识、梅毒感染是女性性服务者感染HIV的影响因素。结论南宁市推广实施基层艾防工作模式后,女性性服务者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商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均呈现逐期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达到了较高水平。HIV感染率有所下降,但总体水平仍然较高,相关部门仍需加强女性性服务者的综合干预工作。
陈娇[3](2020)在《昆明市西山区5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艾滋病知晓及性行为的现况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抽取昆明市西山区公园内50岁及以上男性群体,了解当地中老年男性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态度及性行为现状,探索影响该群体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态度及性行为的因素,为下一步制定有效降低该群体艾滋病感染率的宣传教育内容、行为干预内容和工作模式提供参考。方法本次研究采用现况研究方法,选取昆明市西山区辖区内三个固定公园,运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抽取符合条件的50岁及以上男性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问题及性行为现况。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录入问卷。运用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分类变量利用频数分析、卡方检验进行统计描述与推断,Logistic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统计检验均为双侧检验,检验水准α=0.05。调查结束后对调查对象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结果1.社会人口学特征:本次研究共收集有效问卷34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6%(344/360)。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63.70岁,其中最小年龄为50岁,最大年龄为90岁,以50-70岁年龄段为主77.62%(267/344);已婚/同居占86.34%(297/344),未婚/离异/丧偶占13.66%(47/344);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0.76%(209/344)、初中占32.85%(113/344)、高中(中专)及以上占6.40%(22/344);居住状态“与固定伴侣同住”占74.42%(256/344)、“独居”占18.60%(64/344)、“与子女同住”占6.98%(24/344);业余活动以下棋为主,占54.65%(188/344);活动地点主要为公园,占59.88%(206/344)。2.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国八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27.6%(95/344)。其中有关性行为的题目,27.62%(95/344)研究对象认为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减少传播艾滋病,25.00%(86/344)研究对象认为只与一个性伴发生性行为能减少传播艾滋病者占。艾滋病知晓情况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χ2=26.26,P<0.001)对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以文化程度是小学及以下对比,文化程度为初中(OR=3.106,95%CI:1.822-5.295)、高中(中专)及以上(OR=3.322,95%CI:1.296-8.514)的研究对象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更高。研究艾滋病检测地点知晓情况时,22.97%(79/344)的研究对象知道检测地点。经过单因素分析,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χ2=20.12,P<0.001)、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χ2=96.05,P<0.001)对艾滋病检测地点认知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不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研究对象,知晓艾滋病相关知识(OR=12.237,95%CI:6.654-22.505)的研究对象更可能知晓艾滋病检测地点。3.艾滋病相关态度:79.36%(273/344)的研究对象对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有歧视,单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对象的文化程度(χ2=6.214,P=0.045)、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χ2=15.92,P<0.001)、艾滋病检测地点知晓情况(χ2=18.81,P<0.001)对是否歧视感染者/病人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知晓艾滋病检测地点的研究对象对比,不知晓检测地点(OR=2.220,95%CI:1.128-4.366)的研究对象更可能会歧视感染者/病人。关于艾滋病国家免费治疗及避免感染他人的态度认知,持正向态度占63.08%(217/344);持负向态度占 36.92%(127/344)。4.性行为情况近6个月内86.34%(297/344)的研究对象发生固定性伴性行为,其中有11.78%(35/297)的研究对象同时发生过非固定性伴性行为。非固定性伴性行为包括商业性行为占73.80%(62/84)、发生非固定非商业性行为占26.19%(22/84)、无同性性行为发生。其中,62名研究对象发生商业性行为的特征:发生场所主要是发廊33.87%(21/62);商业性伴年龄主要为40岁及以上69.35%(43/62);价格以100元以内占90.32%(56/62);近6个月内每月发生商业性行为频率主要是每月1-3次,占83.87%(52/62);发生商业性行为的原因主要是满足生理需求66.13%(41/62);62名研究对象均回答未使用助性药具;安全套使用率85.48%(53/62)。22名研究对象发生非固定非商业性行为的特征:性伴数量上,81.82%(18/22)的研究对象以1名为主;22名研究对象的性伴均是朋友、均不清楚非固定非商业性伴HIV感染状况、均回答未使用助性药具;安全套使用率68.18%(15/22)。对近6个月内是否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12.87,P=0.002)、婚姻状况(χ2=173.94,P<0.001)、居住状态(χ2=121.98,P<0.001)、活动地点(χ2=8.04,P=0.045)对是否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与固定伴侣同住相比,独居(OR=7.970,95%CI:2.919-21.758)、与子女同住(OR=5.515,95%CI:1.433-21.227)的研究对象更可能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5.安全套使用25.29%(87/344)的研究对象使用安全套,74.71%(257/344)的研究对象不使用安全套。单因素分析发现,研究对象的年龄(χ2=8.07,P=0.018)、婚姻状况(χ2=103.09,P<0.001)、居住状态(χ2=62.25,P<0.001)、娱乐活动(χ2=6.21,P=0.045)、是否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χ2=181.36,P<0.001)对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与发生非固定性伴性行为相比,发生固定性伴性行为(OR=68.208,95%CI:21.964-211.818)的研究对象更可能不使用安全套。结论1.昆明市西山区公园内的中老年男性群体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总体较低,特别是对性接触传播的风险认知低,存在多性伴的现象,部分人有商业性行为和非商业非固定性伴性行为,安全套的使用率较低,艾滋病传播风险较大,已发现该群体有艾滋病感染病例。2.针对昆明市西山区公园内的中老年男性群体的艾滋病预防宣传和干预应当以性传播途径相关内容为主,开展针对性的性健康教育和警示性教育,促使其保持健康的性观念,引导形成健康的性行为方式,推广安全套使用,降低艾滋病在该群体中传播的风险。
王科坤[4](2018)在《2015年恩施州不同档次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湖北省恩施州不同档次场所FSWs的安全套使用状况及影响FSWs安全套使用的因素,为完善100%安全套使用计划提供相关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获得2015年在恩施州设立的FSWs监测点的监测数据,共纳入有效问卷数据800份。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状况、艾滋病知晓情况、接受干预情况、疾病感染情况及安全套使用状况五个方面。采用SPSS 19.0进行资料分析,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1)不同档次场所FSWs人口学特征:在调查者中低、中和高档场所FSWs依次有247人、192人、361人,年龄17-53(26.33±7.12)岁。在三个档次场所FSWs中,29岁以下人群占比最多(77.12%),其中高档场所29岁以下的FSWs占比达88.40%。低、中档场所的FSWs文化程度多为高中或中专,分别占72.66%和46.88%,高档场所的FSWs大专及以上占53.20%。(2)不同档次场所FSWs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低、中和高档场所的FSWs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7.17%、98.42%和98.57%;三个档次场所FSWs的艾滋病知晓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档次场所FSWs安全套使用状况:在低、中和高档次场所中,FSWs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分别为93.12%、97.40%和98.89%;最近一个月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86.23%、91.15%和96.13%。不同档次场所FSWs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一个月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近一次性行为是否使用安全套:χ2=15.888,p<0.05;最近一个月坚持使用安全套:X2=19.385,P<0.05)。(4)FSWs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与FSWs的年龄、文化程度、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工作地点有关。其中,相比较于40岁以上的FSWs,29岁以下的FSWs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更大(OR=7.042,95%CI:2.201~22.53);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FSWs相比,初中及以下的FSWs使用安全套可能性更小(OR=0.094,95%CI:0.010.915);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FSWs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是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FSWs的0.118倍(95%CI:0.0180.754);相比较无工作地点的FSWs,本省本市的FSWs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安全套率较低(OR=0.211,95%CI:0.0630.703)。(5)FSWs最近一个月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影响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FSWs最近一个月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艾滋病知晓情况。其中,相比较于40岁以上的FSWs,29岁以下的FSWs最近一个月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更大(OR=3.463,95%CI:1.550-7.734);与大专及以上的FSWs相比,学历越低的FSWs坚持使用安全套可能性越小(高中或中专:OR=0.342,95%CI:0.154~0.762;初中及以下:OR=0.143,95%CI:0.0520.762);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方面,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的FSWs每次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可能性是不知晓艾滋病防治知识FSWs的8.33倍(95%CI:0.032~0.451)。结论:(1)低、中、高档次场所的FSWs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一个月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均较高,但低档场所的FSWs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较中高档场所FSWs低。(2)年龄、文化程度、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与FSWs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和最近一个月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有关。
黄慧[5](2017)在《某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大规模HIV筛查结果分析及筛查效益的综合评估》文中指出第一部分某艾滋病防治示范县大规模HIV筛查结果分析目的通过在某艾滋病防治示范县(以下简称A县)开展大规模HIV筛查体检,了解当地HIV感染率、疾病危险因素,及对人群HIV感染风险进行评估,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艾滋病疫情发展趋势的研判及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规模筛查的方法,对A县≥18个月龄的常住人口以及在当地居住三个月及以上≥18个月龄的外来人口,进行两轮包括HIV检测在内的健康体检,收集相关体检资料,获得相关体检数据。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统计相关HIV感染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A县两轮大规模体检覆盖率情况第一轮筛查215197人,第二轮筛查271663人,其中179133人为重复HIV检测队列,占当地常住人口总数的52.73%(179133/339700);两轮大规模体检累计筛查307727人,覆盖90.59%(307727/339700)的A县常住人口。2.两轮体检人群HIV感染率两轮体检HIV感染率分别为0.57%和0.51%,其中,41-70岁中老年男性的HIV感染率相对较高,其两轮体检的HIV感染率均大于1%。3.A县HIV新发感染率情况男性HIV新发感染率3.21人/万人.年,大于女性1.37人/万人.年;50岁以上中老年男性和女性新发感染率相对青壮年人群较高,其中男、女性均以51-60岁人群新发感染率最高,分别为7.85人/万人.年和4.17人/万人.年。4.A县HIV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艾滋病高发人群经过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年龄、民族是HIV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未婚、丧偶、离异、老年化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壮族是HIV感染的保护因素;中老年人群,丧偶、离异人群为A县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结论1.两轮HIV抗体筛查覆盖了当地大部分常住人口,可以有效的、集中的发现隐匿于人群中的HIV阳性者,有助于了解和掌握A县常住居民HIV基本流行特征。2.两轮体检中,41-70岁中老年男性的HIV感染率相对较高,今后的艾滋病防控工作,应对这一人群进行重点宣教。3.A县男性HIV新发感染率高于女性,男、女性均以51-60岁人群新发感染率最高。4.中老年人群,丧偶、离异人群为A县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离婚、丧偶的中老年人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第二部分某艾滋病防治示范区HIV阳性人群行为传播路径研究目的收集某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包括A县在内的3个示范县)的361例HIV阳性者相关信息,旨在通过对HIV阳性人群的流行特征及相关危险行为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其高危行为形成的社会关系特征,探索HIV的传播、扩散轨迹;同时结合其中的中老年嫖客HIV阳性人群HIV病毒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对艾滋病的传播路径进行有效研判,以期能定位HIV的高效传播路径和关键节点,为制定高效、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关键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社会行为特征流行病学理论分析方法,对3个示范县的361例HIV阳性者进行分析;运用分子进化分析方法对中老年嫖客HIV阳性人群的HIV病毒进行分析。结果1.HIV阳性人群人口学基本情况361例HIV阳性者,其中HIV阳转者102例(性别比3.43:1,女=1),新报告非阳转HIV阳性者128例(性别比2.66:1,女=1),既往阳性者131例(性别比3.25:1,女=1)。新报告HIV阳性者以男性(74.78%,172/230),农村居民(94.35%,217/230),农民(61.74%,142/230),年龄≥50岁(63.48%,146/230)为主,在婚/同居占(40.43%,93/230);既往HIV阳性者以男性(76.34%,100/131),农村居民(96.95%,127/131),农民(48.09%,63/131)为主,年龄≥50岁占(60.31%,79/131),高中及以上占64.12%(84/131),在婚/同居占62.60%(82/131)。2.HIV阳性人群感染途径新报告HIV阳性人群中,男性感染HIV的途径主要为商业异性传播,其中<50岁组中商业异性传播所占比例为73.33%(44/60),≥50岁组为90.18%(101/112);女性感染HIV的方式主要为固定性伴性传播/婚内性传播,占56.90%(33/58)。既往HIV阳性人群中,男性感染HIV的途径主要也为商业异性传播,其中<50岁组中商业异性传播所占比例为90.00%(54/60),≥50岁组为100.00%(40/40);女性感染HIV的方式主要为婚内性传播,占90.32%(28/31)。3.男性HIV阳性人群的商业性行为特征在调查对象中,有194人(53.74%,194/361)近期有过商业性行为;其中,新报告者中122人(53.04%,122/230)有过商业性行为,既往者中72人(54.96%,72/131)有过商业性行为。对有商业性行为的270名男性的商业性行为进行多重应答分析,发现新报告HIV阳性人群主要商业性行为场所为小旅社(60)、按摩店洗脚屋(27)和出租屋(21),其次为住所(11)、路边小饭店(10)等;而既往HIV阳性人群最主要的场所则是按摩店洗脚屋(32)、小旅社(17)。新报告人群HIV阳性检出前每年商业性行为超过1次(含1-2次、3-4次和≥5次)的比例为57.38%(70/122),HIV阳性检出后每年商业性行为超过1次的比例为9.02%(11/122),HIV感染后商业性行为的频率低于感染前(P<0.05);既往人群HIV阳性检出前每年商业性行为超过1次的比例为12.50%(9/72),HIV阳性检出后每年商业性行为超过1次的比例为30.56%(22/72),HIV感染后商业性行为的频率高于感染前(P<0.05)。新报告HIV阳性人群在商业性行为中使用壮阳药的比例12.30%(15/122)低于既往HIV阳性人群的22.22%(16/72);新报告和既往HIV阳性人群在检出HIV阳性后,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经常使用)的意愿分别为86.05%(37/43)和64.29%(18/28)(P<0.05)。4.HIV阳性人群的临时性行为特征具有临时性伴的研究对象中,男性占71.88%(46/64),女性占28.12%(18/64);新报告HIV人群的临时性伴所占比例较高的角色为本地熟人(49.35%,38/77)、陌生人(16.88%,13/77)、邻居(11.69%,9/77)和网友(11.69%,9/77),既往HIV人群则为陌生人(40.63%,13/32)和本地熟人(25.00%,8/32);在感染HIV后,新报告HIV阳性人群和既往HIV阳性人群在临时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意愿高于HIV阳性前(P<0.001)。5.HIV阳性人群固定性行为特征新报告HIV阳性人群中有84.35%(194/230)有固定性伴;新报告HIV阳性人群和既往HIV阳性人群的固定性伴类型主要都为配偶。新报告HIV阳性人群中,男性每月固定性伴性行为超过1次比例为40.63%(52/128),低于既往人群的59.09%(52/88)(P=0.009)。HIV阳性人群在检出HIV阳性后经常使用安全套的概率74.13%(192/259)大于检出前14.07%(28/199)(P<0.001)。6.中老年嫖客HIV阳性人群HIV病毒基因系统进化分析将83份中老年嫖客HIV阳性人群样本扩增测序,可定基因型样本为68份,占81.93%。HIV基因亚型分析结果表明:CRF01AE占89.71%(61),CRF08BC占8.82%(6),CRF07BC占1.47%(1);对61份CRF01AE的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其中Cluster 1为54份样本,占88.52%,包含5个传播簇,其中由7个样本组成的传播簇1个,4个样本的传播簇1个,2个样本的传播簇3个,占Cluster 1的31.48%,Cluster 2为7份样本,占11.48%,未发现传播簇。结论:1.年龄≥50岁的农村男性是HIV感染的主要人群;HIV感染者的婚姻状况均以在婚/同居为主。2.HIV阳性人群中,男性感染HIV的途径主要为商业异性传播,女性感染HIV的方式主要为婚内性传播。3.男性HIV阳性人群的商业性行为特征HIV阳性人群,近期有商业性行为的比例较高。小旅社、按摩店洗脚屋是商业性行为的主要场所。新报告人群HIV阳性检出后每年商业性行为的频率低于HIV阳性检出前;既往人群HIV感染后商业性行为的频率高于感染前。新报告和既往HIV阳性人群在商业性行为中使用壮阳药;检出HIV阳性后,发生商业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经常使用)的意愿分别为86.05%和64.29%。中老年嫖客HIV阳性人群是高效传播艾滋病的关键群体,是其他嫖客及暗娼人群感染艾滋病的安全隐患,加大宣传使用壮阳药危害、使用安全套好处的力度,积极宣传防治性病、艾滋病的相关知识,防止交叉感染,是控制商业性途径传播的关键。4.男性具有较高比例的临时性行为;新报告HIV人群的临时性伴所占比例较高的角色为本地熟人,但是也有陌生人、邻居和网友;既往HIV人群则为陌生人和本地熟人。在感染HIV后,新报告HIV阳性人群和既往HIV阳性人群在临时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意愿分别高于HIV阳性前。5.新报告和既往HIV阳性人群的固定性伴主要是配偶,且HIV阳性后仍具有不使用安全套的意愿,说明配偶是HIV固定性行为传播的高危人群。6.中老年嫖客HIV阳性人群HIV病毒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中老年嫖客HIV阳性人群存在多个毒株来源,以CRF01AE亚型为主;CRF01AE具有多个传播簇。CRF01AE亚型可认为是当地HIV传播路径的关键节点之一,为艾滋病的精准防控提供思路。第三部分对大规模HIV筛查效益的综合评估目的对大规模HIV筛查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估,探索性的构建一个综合评价体系,从卫生经济学、HIV抗病毒治疗效果、病死率、HIV阳性报告变化情况及大规模HIV筛查报告与常规报告HIV阳性人群特征比较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以期通过运用卫生经济学及流行病学相关指标对艾滋病防治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为卫生决策部门在制定战略规划时提供参考,从而有效配置和利用卫生资源,达到最优使用卫生资源的目的。方法收集3个示范县两轮大规模HIV筛查的相关资料,运用Markov模型进行卫生经济学相关分析;运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统计疾病率和各特征构成,通过χ2检验比较各特征构成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开展人群大规模HIV筛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分析3个示范县共投入经费3062.800万元,各县HIV/AIDS阳性检出的平均成本分别为1.772万元/例、2.102万元/例和1.720万元/例;Markov模型分析结果,示范区整体成本效果为0.159万元/QALY,各示范县分别为0.140万元/QALY、0.182万元/QALY和0.161万元/QALY,A县成本效果指标优于B、C县。2.运用Markov模型对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评估通过Markov模型模拟发现,对示范区大规模HIV筛查发现的HIV/AIDS人群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有助于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时间。3.2012年-2015年3个示范县HIV阳性报告情况收集2012年-2015年3个示范县HIV阳性报告情况,发现:第一轮HIV筛查开始后,HIV阳性报告数大幅上升,之后开始下降;第二轮筛查开始后,阳性报告数再次上升,形成一个高峰,但高峰值低于第一轮筛查。4.大规模HIV筛查报告与常规报告HIV阳性人群特征比较筛查报告HIV阳性人群中非汉族(χ2=4.96,P=0.026)、农民(χ2=39.33,P<0.001)、HIV感染者(χ2=5.04,P=0.025)、异性传播(χ2=44.56,P<0.001)和首次CD4+计数≥200个/μL(χ2=4.58,P=0.032)等人群特征所占的比例更高;而且在年龄构成(χ2=82.30,P<0.001)、婚姻状态(χ2=10.39,P=0.006)和文化程度(χ2=51.43,P<0.001)等人群特征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0-44岁(OR=4.45,95%CI:2.51-7.92)、45-59岁(OR=5.40,95%CI:2.97-9.82)、≥60岁(OR=7.76,95%CI:4.06-14.83)、小学文化(OR=2.49,95%CI:1.36-4.59)、初中文化(OR=3.34,95%CI:1.84-6.06)和首次CD4+计数≥200个/μL(OR=1.52,95%CI:1.15-2.01)等特征的HIV阳性者被筛查发现的风险较高;非农民(OR=0.59,95%CI:0.40-0.88)和其他传播(OR=0.17,95%CI:0.07-0.38)等特征的HIV阳性者被筛查发现的风险较低。结论1.各示范县HIV/AIDS阳性检出的平均成本分别为1.772万元/例、2.102万元/例和1.720万元/例,示范县HIV/AIDS阳性检出平均成本与项目的整体投入和HIV阳性检出率等因素相关。通过Markov模型成本效果分析,各示范县的大规模HIV筛查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其中A县的成本效果指标优于B、C县。2.开展大规模HIV筛查可有助于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有助于提高研究整体的成本效益。3.筛查期间,HIV阳性报告数增加,说明大规模HIV筛查可集中发现人群中隐匿的HIV阳性者。4.大规模HIV筛查发现的HIV阳性人群以中老年、汉族、农民、已婚、小学和初中文化、居住于农村、HIV感染者、异性传播和首次CD4+计数≥200个/μL等人群特征为主;相对于常规检测,在年龄≥30岁、小学和初中文化等特征的HIV阳性者被筛查发现的风险较高,说明大规模HIV筛查可以覆盖到日常工作中难以触及的人群,更有利于发现隐匿的阳性人群。
冯恩强[6](2016)在《青岛市大龄女性性工作者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首次以社区为基础,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评估青岛市大龄(≥35岁)女性性工作者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高危险因素,旨在了解青岛市大龄女性性工作者(Old female sex workers,OFSWs)艾滋病和性病的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系统掌握目前青岛市大龄女性性工作者的基本人口学特征,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为干预工作以及针对该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纳入标准,于2014年在定性研究和以社区为基础的同伴推动调查中招募研究对象。统一培训有访谈经验的调查员;严格按标准纳入研究对象,同时避免研究对象重复参与研究;生物样品的采集和检测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来实现研究目标。定性研究过程中采用个体访谈和小组访谈的方式展开。同时,采用社区为基础的同伴推动抽样(Respondent driven sampling,RDS)调查,严格根据RDS要求完成研究对象的选择。最终纳入406名符合标准的调查对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及血液样本HIV和梅毒的检测。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及与艾滋病和性病有关的各种危害因素、危险行为。问卷设计完成后,科研人员对调查问卷的测量条目表观效度和内容效度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并进行预试验研究,通过预试验,应用定性(认知访谈)和定量(心理评估)技术修改和完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应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双录入及校对。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和标准差(X±SD)进行统计描述,正态性检验采用单样本K-S拟合优度法,统计推断t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各种均数的差异;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统计表示,统计推断卡方检验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各种率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采取双侧检验,检验水准取=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6名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4.8岁,汉族占98.3%;外省居多,占73.4%;婚姻状况以离异/丧偶居多,占62.6%,其次是已婚占34%;文化程度以中小学居多,占87%,其中初中占45.1%,小学占41.9%;吸毒者占17.7%。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为0%,梅毒感染阳性患者人数为120人,占总调查对象的29.6%。通过对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基本特征以及与梅毒感染相关的行为因素和梅毒感染阳性进行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年龄与户籍的差异与是否感染梅毒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龄女性性工作者中,是否做过艾滋病/梅毒病毒检测与是否感染梅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户籍、个人月收入(5000-10000元组)、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与是否感染梅毒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是否做过艾滋病检测、户籍和是否吸毒与梅毒感染之间存在关联。结论:年龄与梅毒的感染有关,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的可能性增加;户籍与梅毒的感染有关,且青岛户籍人群的感染率高于非青岛户籍人群的感染率;做过艾滋病检测的女性高危人群其梅毒的感染率相对较高;青岛OFSWs梅毒感染率高,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增加。
卢伟霞[7](2013)在《四川省西昌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 FSW)是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由高危人群扩散到一般人群的重要桥梁人群。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报告病例中异性传播的构成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5年的113%上升到2006年的30.6%、2007年的38.9%、2008年的40.3%到2009年的47.1%,异性传播已成为我国HIV传播的最重要途径之一。在异性传播中,约1/3为配偶间传播,2/3为非配偶间传播。同时有调查表明中国有6.4%的20岁至64岁的成年男性至少和FSW发生过1次商业性性行为。因此,控制FSW的HIV感染率对降低全人群感染率有重要意义。随着HIV感染率的持续增长,定期的HIV检测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措施之一,HIV咨询检测可以减少高危行为,扩大HIV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本研究开展基于社区FSW的调查,并通过连续横断面调查,了解HIV/梅毒感染、HIV检测及相关高危行为变化,从而为制定艾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目的1了解FSW中梅毒的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FSW中近一年HIV检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3比较2004年与2010年两个横断面调查中FSW社会人口学及行为学变化情况方法于2010年5月在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皮肤病性病防治站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开展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该人群社会人口学、行为学资料,并采取静脉血检测HIV、梅毒、乙肝和丙肝的感染状况。采用Epi Data3.1建立数据库,由2人分别录入数据后,进行一致性比较并修改录入错误的数据,直到两个数据库达到完全一致。使用SAS9.2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论2010年5月共招募合格的调查对象404名。调查对象中,近1个月与配偶、固定性伴、客人发生过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分别为11.6%(41/404)、12.3%(45/404)、12.8%(47/404)。HIV、梅毒、乙肝、丙肝感染率分别为1.5%(6/404)、12.1%(49/404)、7.9%(32/404)、1.2%(5/4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AOR3.1,95%CI1.5-6.3)、从事性服务工作时间长(AOR3.0,95%CI1.4~6.3)、兼职性工作者(AOR3.9,95%CI1.5-10.2)是女性性工作者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调查对象中有43.8%(177/404)的人既往参加过HIV检测,近一年HIV检测率为35.2%(142/404)。近一年HIV检测多因素分析中,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的变量有从事性服务工作时间(AOR3.0,95%CI1.9-4.7)、过去6个月与客人交易1次收费(AOR2.1,95%CI1.2-3.9)、近1个月新性伴数(AOR0.3,95%CI0.4~0.9)和是否知道哪里可以检测HIV(AOR0.3,95%CI0.2-0.6)。47.8%(193/404)的调查对象不知道哪里可以检测HIV。问及如果知道当地可以免费检测HIV是否会抽血检测或再次抽血检测HIV时有91.58%(370/404)的调查对象表示会去。与2004年的调查对象相比,2010年调查对象年龄较大(≥25岁,48.5%vs.40.5%,P=0.03)、少数民族较多(18.3%vs.12.0%,P=0.02)、年收入较高(≥20000元,57.2%vs.29.2%,P<0.01)、四川外地人较多(15.1%vs.8.2%,P<0.01)、住工作或服务场所者较少(46.3%vs.62.4%,P<0.01)、有配偶或固定性伴者较少(45.0%vs.59.2%,P<0.01)、首次商业性行为年龄较大(≥20岁,70.5%vs.63.0%,P=0.03)、从事性服务时间较长(≥2年,43.3%vs.35.3%,P=0.03)。经过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做FSW以前的职业调整后的结果显示与2004年相比,2010年女性性工作者近1个月与客人性交次数(≥10次,79.2%vs.70.9%,P<0.01)和近1个月新性伴数(≥10个,67.1%vs.54.0%,P<0.01)显着增加,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显着下降(9.4%vs.44.3%,P<0.01),使用毒品或美沙酮的比例有所下降(1.7%vs.9.3%,P<0.01),近6个月交易一次收费显着上升(≥100元,78.0%vs.66.5%,P<0.01)、曾自愿做过HIV检测的比例显着上升(53.8%vs.19.5%, P<0.01)。HIV和梅毒感染率、近1个月与配偶或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比例、近1个月与配偶或固定性伴性交次数间差异没有显着性。结论四川省西昌市FSW梅毒感染率较高,提示急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梅毒预防和控制措施,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从事性工作时间长和兼职从事性服务工作的FSW。同时应进一步了解FSW梅毒感染的其他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以降低该人群梅毒感染率。西昌市FSW既往和近一年HIV检测率均较低,并有部分参加检测者不知道自己的检测结果。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普及、采取匿名等可接受性强的检测方法、加大免费检测的宣传是提高FSW HIV检测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应鼓励FSW定期检测,以达到有效控制HIV在该人群蔓延的目的。两次横断面调查数据比较结果显示,虽然FSW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显着下降,其与配偶或固定性伴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比例两年比较差异没有显着性。同时FSW中HIV和梅毒感染无明显下降。鉴于该人群高流动性等因索引起的重要桥梁作用,应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干预策略并加强干预力度。
文小青[8](2013)在《女性性工作者的相关特征及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女性性工作者是HIV易感的高危人群。通过了解这一人群的相关特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可以减少其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可以有效预防AIDS经性途径从源头人群经桥梁人群到一般人群的传播。
农全兴,林新勤[9](2012)在《低档暗娼感染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自1981年首例艾滋病(AIDS)病人在美国的男性同性恋人群中被发现以来,该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发布的《2011年全球应对艾滋病行动进展报告》显示,2010年底约有3400万人携带艾滋病病毒。中国艾滋病疫情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1
宋丽萍[10](2012)在《广西梅毒流行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广西梅毒流行病学分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梅毒传染源的分布特点及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提出预防和控制梅毒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于2010年4月1日至2011年12月1日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用由调查组自行设计并经过考核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卫生专业人员对娱乐场所人群、性病门诊人群、体检人群、婚检人群及孕产妇等五类人群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5ml检测梅毒抗体。结果:1.共抽样87388例,实际调查87288例,调查完成率为99.8%。其中性病门诊人群2960例,娱乐场所人群2808例,婚检人群27550例,体检人群27556例,孕产妇26414例。2.广西五类人群梅毒病例检出例数为2714例,检出率为3.1%(2714/87288) 。3. 2714例梅毒病例者梅毒感染来源主要为商业性行为感染(48.3%),其次为婚内配偶感染所致(39.6%),其中性病门诊人群与娱乐场所人群的梅毒最主要感染来源为商业性行为,分别为78.4%和90.0%,而体检人群、孕产妇的梅毒最主要感染来源为婚内配偶感染(46.1%和48.0%),婚检人群主要来源为准结婚对象感染(45.6%)。不同人群梅毒感染来源的分布是不同的(Fisher’s Exact Test:χ2 =396.852,p=0.000)。4. (1)2714例梅毒病例中,以隐性梅毒为主(67.9%),Ⅰ期为20.1%,Ⅱ期为10.4%,Ⅲ期为1.6%。其中性病门诊人群以Ⅱ期梅毒所占比例最高(43.6%),娱乐场所人群以隐性梅毒比例最高(44.6%)。体检人群、婚检人群及孕产妇人群均以隐性梅毒所占比例为最高,分别为75.8%,74.1%和74.5%。各类人群的梅毒感染类型分布不一样,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s Exact Test:χ2=383.323,p=0.000)。(2)广义Logit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①Ⅰ期梅毒与隐性梅毒相比,年龄于23~26岁的梅毒患者比年龄>30岁的更容易患隐性梅毒(χ2=5.845,p=0.016)。有过非婚性行为的梅毒患者较易患 Ⅰ 期梅毒(χ2=11.728,p=0.001)。②Ⅱ梅毒与隐性梅毒相比,男性比女性更易患Ⅱ期梅毒(χ2=6.236,p=0.013)。有过非婚性行为的较没有过的易患Ⅱ期梅毒(χ2=33.332,p=0.000)。③Ⅲ梅毒与隐性梅毒相比,男性比女性易患隐性梅毒(χ2=5.996,p=0.014),有过非婚性行为的较易患Ⅲ期梅毒(χ2=13.286, p=0.000) 。5.广西五类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年龄分布: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和年龄>30岁人群的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8%,2.3%,2.0%和4.7%。各年龄组梅毒病例检出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⑧2=247.0, p=0.000)。性别分布:梅毒检出率女性(3.2%)高于男性(2.9%),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835,p=0.005)。文化程度分布: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3.4%,3.2%和2.0%,不同文化程度组在梅毒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6.647, p=0.000)。民族分布:汉族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8%)低于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3.6%),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6.951,p=0.000)。户口所在地:本省本地梅毒病例检出率(3.3%)高于本省外地(2.4%)和外省或外籍(2.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0.939,p=0.000)。婚姻状况:已婚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5%)高于未婚人群(2.9%),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24.661,p=0.000)。地理位置:桂东、桂中、桂南、桂北和桂西的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为3.4%, 3.0%, 2.5%, 2.7%和4.5%,不同地理位置的梅毒检出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33.5,p=0.000)。人群分布:不同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67.0,p=0.000)。娱乐场所人群,性病门诊人群、体检人群、孕产妇、婚检人群的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10.3%,6.9%, 2.9%, 2.7%和2.6%。6.广西性病门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地理位置分布:桂东、桂中、桂南、桂北和桂西地区性病门诊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为5.7%, 6.9%, 6.6%和5.2%,不同地理位置性病门诊人群在梅毒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020,p=0.198)。年龄分布: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和年龄>30岁的性病门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分别为6.6%,8.6%, 6.2%和6.3%。不同年龄组性病门诊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449,p=0.217)性别分布:男性和女性性病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6.4%和7.8%,男女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9, p=0.145)。婚姻状况分布:不同婚姻状况的性门诊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4.650,p=0.000)。已婚性病诊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8.4%)高于未婚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4.7%)。文化程度分布: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7.1%,6.9%和6.1%。不同文化程度的性病门诊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52,p=0.798)。民族分布:不同民族的性病门诊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6, p=0.745)。汉族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性病门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7.0%和6.7%。户口所地在分布:不同户口所在地的性病门诊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10, p=0.116)。本省本地、本省外地和外省或外籍的性病门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6.6%,8.8%和10.5%。7.广西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地理位置的娱乐场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8, p=0.777)。桂东、桂中、桂南、桂北和桂西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11.2%,10.9%,9.5%,10.5%和9.7%。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的娱乐场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05,p=0.272)。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和年龄>30岁娱乐场所人群的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10.8%, 10.7%,8.2%和11.2%。婚姻状况分布:已婚娱乐场所人群的梅毒病例检出率(14.7%)高于未婚娱乐场所人群的梅毒病例检出率为8.8%,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9.527,p=0.000)。文化程度分布:不同文化程度的娱乐场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73,p=0.276)。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9.1%,10.9%和11.1%。民族分布:不同民族的娱乐场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4, p=0.668)。汉族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10.5%和10.0%。户口所在地分布: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娱乐场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74, p=0.102)。本省本地、本省外地和外省或外籍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10.9%,8.2%和6.9%。8.广西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地理位置的孕产妇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91.6, p=0.000)。桂西地区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最高(6.9%),桂南地区孕产妇梅毒病例检出率为最低(0.4%),桂东、桂中和桂北孕产妇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3.9%, 2.3%和2.1%。婚姻状况分布:已婚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4%)高于未婚孕产妇梅毒病例检出率(1.7%),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72.597, p=0.000)。文化程度分布:不同文化程度的孕产妇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8, p=0.727)。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孕产妇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7%,2.8%和2.6%。民族分布:不同民族的孕产妇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6.684, p=0.000)。汉族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2%)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孕产妇的梅毒病例检出率(3.8%)。户口所在地分布: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孕产妇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06.0, p=0.000)。本省本地的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2%)高于本省外地及外省或外籍孕产妇的梅毒病例检出率(0.7%,0.1%)。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的孕产妇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54.4, p=0.000)。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及年龄>30岁的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2%,3.2%,0.3%和5.9%。9.广西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地理位置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6.540, p=0.002)。桂东、桂中、桂南、桂北与桂西地区的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4%,3.0%,3.2%,2.3%和3.4%。婚姻状况分布:不同婚姻状况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9.211,p=0.000)。未婚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5%)高于已婚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5%)。性别分布:不同性别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7,p=0.514)。男性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8%)低于女性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0%)。职业分布:工人及农民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3%)高于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干部及教师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5%)。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3.947, p=0.000)。文化程度分布:不同文化程度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4,p=0.743)。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3.1%,3.0%和2.8%。民族分布:不同民族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751,p=0.009)。汉族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2.7%)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的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3.3%)。户口所地在分布:不同户口所在地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057, p=0.08)。本省本地、本省外地和外省或外籍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8%,3.3%和3.3%。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的体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85,p=0.286)。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和年龄>30岁的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7%,2.9%, 2.8%和3.3%。10.广西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布特征地理位置分布:不同地理位置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2, p=0.966)。桂东和桂西等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均为2.6%,桂中和桂南等地区梅毒病例检出率均为2.5%,桂北地区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4%。性别分布:不同性别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78, p=0.182)。男性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4%,女性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7%。民族分布:不同民族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0.666, p=0.001)。汉族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3%,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3.0%。户口所在地分布:不同户口所在地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22,p=0.121)。本省本地、本省外地和外省或外籍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7%,2.2%和2.0%。文化程度分布:不同文化程度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8.866, p=0.012)。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6%,大专及以上的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2.0%。年龄分布:不同年龄组的婚检人群在梅毒病例检出率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69.610,p=0.000)。年龄≤23岁、23~26岁、26~30岁与年龄>30岁的婚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分别为2.1%,2.5%, 1.9%和4.1%。11.广西五类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地理位置分布:桂东、桂中、桂南及桂北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均低于桂西,其OR值分别为0.683, 0.620, 0.437和0.482, 95%CI分别为0.605~0.771,0.537~0.715, 0.387~0.494和0.401~0.580。年龄分布:以>30岁为对照,年龄≤23岁,23~26岁及26~30岁的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均低于>30岁人群,其OR值分别为0.538, 0.624和0.415,95%CI分别为0.481~0.603,0.559~0.696和0.366~0.469。性别分布:以女性为对照,男性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低于女性,其OR值为0.883, 95%CI为0.812~0.961。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为对照,初中及以下及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的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均为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人群的1.713倍和1.570倍,95%CI分别为 1.517~1.935和 1.376~1.792。民族分布:以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为对照,汉族人群患梅毒风险性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其OR值为0.876,95%CI为0.805~0.954。婚姻状况分布:以未婚对照,已婚人群患梅毒的可能性是未婚人群的1.207倍,其 95%CI 为 1.112~1.310。对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对性病防治知识知晓为对照,对性病防治知识不知晓的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是知晓人群的1.542倍,其95%CI为1.419~1.676。非婚性行为情况:以没有非婚性行为为对照,有非婚性行为的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是对照的8.021倍,其95%CI为7.408~8.685。12.广西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已婚娱乐场所人群患梅毒的危险性较高于未婚者(OR =1.791, p=0.000,95%CI=1.383~2.320) 。13.广西性病门诊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已婚者患梅毒可能性是未婚者的1.874倍。非婚性行为状况:有过非婚性行为患梅毒的风险性是没有过非婚性行为的5.598倍。14.广西孕产妇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对性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以对性病相关知识知晓为对照,不知晓的孕产妇患梅毒的风险高于对照(OR=8.781,95%CI=6.876~11.214)。地理位置分布:桂东、桂中、桂南、桂北等地区患梅毒的可能性均低于桂西,其OR值分别为0.241,0.263, 0.022和0.112,95%CI分别为0.189~0.308,0.194~0.359, 0.015~0.034和0.072~0.173。年龄分布:年龄≤23岁,23~26岁和26~30岁的孕产妇患梅毒的风险性均低于年龄>30岁的,其OR值分别为0.126,0.150和0.020,95%CI分别为0.098~0.163, 0.118~0. 192和0.012~0.033。非婚性行为情况:有过非婚性行为的孕产妇患梅毒风险性高于没有过非婚性行为的孕产妇(OR=18.543, 95%CI=15.294~22.483)。婚姻状况:已婚的孕产妇患梅毒的风险性高于未婚者(OR=3.923,95%CI=3.146~4.891)。户口所在地:本省本地的孕产妇患梅毒的风险性高于外省或外籍,其OR值为 16.208, 95%CI为3.900~67.363。15.广西体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婚姻状况:已婚者体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低于未婚者(OR=0.781,95%CI= 0.673~0.907) 。非婚性行为情况:有过非婚性行为者梅毒患病可能性是没有过非婚性行为婚检人群的4.533倍。民族分布:汉族体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其OR值为0.781,95%CI为0.672~0.908。职业分布:以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干部及教师为对照,工人与农民患梅毒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1.286倍。地理位置:桂东、桂中、桂南和桂北等地区体检人群患梅毒的可能性均低于桂西,其OR值分别为0.777, 0.865,0.791和0.559, 95%CI分别为0.614~0.983, 0.641 ~0.977和0.394~0.794。16.广西婚检人群梅毒病例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Logistic逐步后退)结果显示:年龄分布:以年龄>30岁为对照,年龄≤23岁,23~26岁与26~30岁的婚检人群患梅毒风险性均低于对照,其OR值分别为0.486, 0.562和0.449,95%CI分别为0.389~0.607,0.457~0.691 和0.356~0.565。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以对性病防治知识知晓为对照,对性病防治知识不知晓的婚检人群患梅毒的机率高于对照,其OR值为1.187, 95%CI为 1.011~1.393。民族分布:汉族婚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其 OR值为0.830,95%CI为0.706~0.974。非婚性行为情况:有过非婚性行为者患梅毒的风险性高于没有过非婚性行为者,其OR值为13.833,95%CI为11.879~16.227。结论:(I)广西梅毒流行趋势较为严重,五类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3.1%,其中娱乐场所人群梅毒病例检出率为10.3%高于性病门诊人群(6.9%)、体检人群(2.9%)、婚检人群(2.6%)和孕产妇(2.7%)。桂西梅毒病例检出率为最高(4.5%),桂南地区梅毒病例检出率为最低(2.5%)。(2)2714例梅毒病例者中,梅毒感染来源的构成以商业性行为感染途径为主,提示商业性行为已经成为影响广西梅毒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婚内配偶间感染来源仅次于商业性行为而居第二位,提示婚内性行为是传播梅毒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3)隐性梅毒在梅毒分型中居于首位,并可能会成为重要传染源(4)年龄>30岁五类人群及孕产妇、婚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均高于年龄≤23岁,23~26岁及26~30岁者。男性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低于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群患梅毒的风险高于相对较高学历的人群(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群)。汉族五类人群、孕产妇、体检人群及婚检人群的患病风险低于壮族或其他少数民族者。已婚五类人群、娱乐场所人群、性病门诊人群及孕产妇患梅毒的风险性均高于未婚者。桂西地区的五类人群、孕产妇及体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性均高于桂东、桂中、桂南和桂北。工人与农民患梅毒风险性高于专业技术人员、国家干部与教师。(5)非婚性行为分别是性病门诊人群、孕产妇、体检人群及婚检人群患梅毒的危险因素,提示非婚性行为是广西梅毒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6)对性病相关知识不知晓分别是五类人群、孕产妇与婚检人群患梅毒的风险因素,说明懂得性病相关知识的孕产妇与婚检人群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二、南宁市性服务小姐行为监测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宁市性服务小姐行为监测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2017—2019年南宁市≥50岁暗娼人群艾滋病感染及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
2.3 安全套使用情况 |
2.3.1 最近1次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情况 |
2.3.2 商业性行为中每次坚持使用安全套情况 |
2.4 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 |
2.4.1 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单因素分析 |
2.4.2 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2.5 HIV梅毒感染情况 |
2.5.1 HIV感染情况 |
2.5.2 梅毒感染情况 |
2.5.3 HIV与梅毒双重感染情况 |
2.6≥50岁暗娼感染HIV的影响因素 |
2.6.1 影响感染HIV的单因素分析 |
2.6.2≥50岁暗娼感染 |
3 讨论 |
(2)2017-2019年南宁市女性性服务者HIV感染率及相关行为变化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3 检测方法 |
1.4 变量定义 |
1.5 资料分析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
2.2 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
2.2.1 不同年度不同时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
2.2.2 不同年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
2.2.3 不同档次场所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 |
2.3 HIV、梅毒感染情况 |
2.3.1 不同年度不同时期HIV、梅毒感染情况 |
2.3.2 不同年龄HIV、梅毒感染情况 |
2.3.3 不同档次场所HIV、梅毒感染情况 |
2.4 安全套使用情况 |
2.4.1 不同年度不同时期安全套使用情况 |
2.4.2 不同年龄安全套使用情况 |
2.4.3 不同档次场所安全套使用情况 |
2.5 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 |
2.5.1 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单因素分析 |
2.5.2 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2.6 感染HIV的影响因素 |
2.6.1 影响感染HIV的单因素分析 |
2.6.2 影响感染HIV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
3 讨论 |
(3)昆明市西山区5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艾滋病知晓及性行为的现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语简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研究背景 |
1.1 艾滋病流行现状 |
1.2 50岁及以上男性群体流行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与内容 |
3.1 研究设计 |
3.2 研究现场 |
3.3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 |
3.4 抽样方法 |
3.5 研究内容 |
3.6 指标定义 |
3.7 现场实施 |
3.8 资料整理与数据分析 |
3.9 技术路线 |
3.10 质量控制 |
3.11 伦理审查 |
4. 结果 |
4.1 社会人口学特征 |
4.2 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和防控态度 |
4.3 近6个月相关性行为情况 |
4.4 安全套使用情况 |
4.5 艾滋病唾液试剂快速检测结果 |
5. 讨论 |
5.1 西山区中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整体偏低、关键知识点知晓欠缺 |
5.2 西山区中老年人群体存在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心理 |
5.3 研究人群存在多性伴现象,对艾滋病性传播防范意识不足 |
5.4 强化中老年人群行为干预,采取推广使用安全套、提倡安全性行为等综合性防治措施迫在眉睫 |
5.5 研究局限性 |
6. 结论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7. 附录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二: 调查问卷 |
附录三: 综述 50岁及以上男性艾滋病感染因素分析 |
参考文献 |
8. 个人简历 |
9. 致谢 |
(4)2015年恩施州不同档次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数据来源 |
2.2 研究内容 |
2.3 相关概念 |
2.4 资料分析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2.6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
3.1 不同档次场所FSWs的一般状况 |
3.1.1 不同档次场所FSWs的人口学特征 |
3.1.2 不同档次场所FSWS艾滋病知晓情况 |
3.1.3 不同档次场所FSWs接受相关干预行为情况 |
3.1.4 不同档次场所FSWs的HIV、梅毒及HCV感染情况 |
3.2 不同档次场所FSWs安全套使用状况 |
3.3 FSWs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相关因素分析 |
3.3.1 单因素分析 |
3.3.2 多因素分析 |
3.4 FSWs最近一个月安全套坚持使用率相关因素分析 |
3.4.1 单因素分析 |
3.4.2 多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
4.1 不同档次场所FSWs差异性 |
4.1.1 不同档次场所FSWs呈现显着差异 |
4.1.2 不同档次场所FSWs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较高 |
4.2. 不同档次场所FSWs安全套使用特征 |
4.2.1 低、中、高三个档次场所FSWs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均较高 |
4.2.2 相对于中、高档场所,低档场所FSWs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较低 |
4.2.3 不同档次场所FSWs最近一个月性行为中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均较高 |
4.2.4 相比中、高档场所,低档场所FSWs安全套坚持使用率较低 |
4.3 不同档次场所FSWs梅毒、丙肝疾病感染状况 |
4.3.1 三个档次场所FSWs都存在梅毒感染者,丙肝感染率均较低 |
4.3.2 三个档次场所FSWs均未发现HIV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 |
4.4. FSWs安全套使用的相关因素 |
4.4.1 年龄较小、文化程度较高的FSWs更倾向于使用安全套 |
4.4.2 知晓艾滋病知识的FSWs每次都使用安全套可能性较高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创新与不足 |
4.1 创新之处 |
4.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综述 |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
(5)某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大规模HIV筛查结果分析及筛查效益的综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背景 |
第一部分 某艾滋病防治示范县大规模HIV筛查结果分析 |
1 前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伦理问题 |
2.5 技术路线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A县两轮大规模体检覆盖率情况 |
3.2 两轮体检人群HIV感染率 |
3.3 A县HIV新发感染率 |
3.4 A县HIV感染的影响因素及艾滋病高发人群 |
4 讨论 |
4.1 A县两轮大规模体检筛查人群 |
4.2 两轮体检人群HIV感染率 |
4.3 A县艾滋病新发感染率情况 |
4.4 中老年人群,丧偶、离异人群为A县HIV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某艾滋病防治示范区HIV阳性人群行为传播路径研究 |
1 前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内容和方法 |
2.3 质量控制 |
2.4 伦理问题 |
2.5 技术路线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HIV阳性人群人口学基本情况 |
3.2 HIV阳性人群感染途径 |
3.3 男性HIV阳性人群的商业性行为特征 |
3.4 HIV阳性人群临时性行为特征 |
3.5 HIV阳性人群固定性行为特征 |
3.6 中老年嫖客HIV阳性人群HIV病毒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
4 讨论 |
4.1 HIV阳性者人口学基本情况 |
4.2 HIV阳性人群感染途径分析 |
4.3 男性HIV阳性人群的商业性行为特征 |
4.4 HIV阳性人群临时性行为特征 |
4.5 HIV阳性人群固定性行为特征 |
4.6 中老年嫖客HIV阳性人群HIV病毒基因系统进化分析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对大规模HIV筛查效益的综合评估 |
1 前言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
2.2 质量控制 |
2.3 伦理问题 |
2.4 技术路线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开展人群大规模HIV筛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分析 |
3.2 运用Markov模型对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
3.3 2012年-2015年3个示范县HIV阳性报告情况 |
3.4 大规模HIV筛查报告与常规报告HIV阳性人群特征比较 |
4 讨论 |
4.1 开展人群大规模HIV筛查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成本效益分析 |
4.2 开展大规模HIV筛查可有助于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 |
4.3 大规模HIV筛查可集中发现人群中隐匿的HIV阳性者 |
4.4 筛查报告与常规报告HIV阳性人群特征比较 |
5 结论 |
小结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创新性 |
2 局限性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青岛市大龄女性性工作者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方法 |
1.2.1 定性研究方法 |
1.2.2 以社区为基础的同伴推动抽样(Respondent driven sampling,RDS)调查 |
1.2.3 问卷调查 |
1.2.4 实验室检查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分析 第二章 研究结果 |
2.1 青岛市大龄女性性工作者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 |
2.2 艾滋病及梅毒相关的危险行为 |
2.3 艾滋病和梅毒的患病情况 |
2.4 与梅毒感染相关因素X2检验结果 |
2.5 青岛市大龄女性性工作者社会人口学特征以及与梅毒相关的行为因素和梅毒感染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 第三章 研究讨论 第四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4.1 研究结论 |
4.2 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
(7)四川省西昌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缩略语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第一部分 |
西昌市社区FSW梅毒感染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部分 |
西昌市FSW近一年HIV检测情况及影响因素 第三部分 |
西昌市社区FSW两次横断面调查比较分析 讨论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
知情同意书 附件2 |
调查问卷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
(8)女性性工作者的相关特征及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性服务者的基本特征 |
1.1 最显着的一个特征就是分层性 |
1.2 第二个显着的特征就是流动性 |
1.3 经济是理解性服务者这个群体的又一个重要层面 |
2 FSWs人群的人口学及行为特征 |
2.1 FSWs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
2.2 FSWs行为特征及HIV感染情况 |
2.2.1 安全套使用情况 |
2.2.2 AIDS/STD感染率及出现相关症状时的就诊情况 |
2.2.3 FSWs对AIDS的认知情况 |
2.2.4 注射毒品行为 |
2.2.5 接受过HIV检测并知晓检测结果的比例 |
2.2.6 最近一年接受过干预服务的比例 |
2.3 FSWs人群的HIV感染情况 |
3 针对FSWs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模式 |
3.1 多部门合作 |
3.2 健康教育和宣传为主 |
3.3 促进安全套的推广使用 |
3.4 同伴教育模式的推广 |
3.5 建立妇女健康活动中心 |
3.6 提供个人咨询 |
3.7 将外展服务和性病门诊相结合的规范性病服务 |
3.8 分档次进行干预 |
(9)低档暗娼感染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研究低档暗娼对艾滋病防治的重要性 |
低档暗娼人口学及行为学特征 |
无固定场所低档暗娼是艾滋病干预的瓶颈 |
(10)广西梅毒流行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目标 |
三、材料与方法 |
四、结果 |
五、讨论 |
六、总结 |
七、防治策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我国梅毒流行状况及防治对策(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博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四、南宁市性服务小姐行为监测及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2017—2019年南宁市≥50岁暗娼人群艾滋病感染及安全套使用影响因素分析[J]. 何波,郭丹,农丽萍,汤洪洋,姚敏,刘君辉. 职业与健康, 2022(02)
- [2]2017-2019年南宁市女性性服务者HIV感染率及相关行为变化趋势分析[J]. 农丽萍,何波,汤洪洋,黎火佳,林倩,姚敏,李斯斯,吴敬兰,农梦妮,许秀东,覃威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1(08)
- [3]昆明市西山区50岁及以上男性人群艾滋病知晓及性行为的现况研究[D]. 陈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0(03)
- [4]2015年恩施州不同档次场所女性性工作者安全套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王科坤. 武汉大学, 2018(11)
- [5]某艾滋病防治示范区大规模HIV筛查结果分析及筛查效益的综合评估[D]. 黄慧. 广西医科大学, 2017(12)
- [6]青岛市大龄女性性工作者感染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因素研究[D]. 冯恩强. 青岛大学, 2016(02)
- [7]四川省西昌市女性性工作者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卢伟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3(04)
- [8]女性性工作者的相关特征及艾滋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研究[J]. 文小青. 预防医学论坛, 2013(03)
- [9]低档暗娼感染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进展[J]. 农全兴,林新勤. 右江医学, 2012(04)
- [10]广西梅毒流行现状与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 宋丽萍. 广西医科大学,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