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信中波特率设置技术

串行通信中波特率设置技术

一、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设置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强[1](2020)在《基于FPGA与PC/104的导航计算机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用导航计算机是一种兼具数据采集、导航解算与用户交互的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可采集陀螺仪、加速度计以及外部辅助导航系统、传感器的信息,进行导航解算并对外输出导航信息。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FPGA与PC/104的导航计算机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调研了导航计算机的应用背景和现有设计方案,针对应用需求制定了FPGA与PC/104组合的系统架构,选择了合适的芯片方案。2.在数据采集端,选择ZYNQ系列MZ7XA7020核心板作为数据采集单元,在所选核心板的FPGA端进行开发,具体设计了解析异步串行数据与脉冲计数的IP核以接收陀螺仪、GPS的串行数据与加速度计脉冲量,并使用双口RAM进行FPGA与PC/104的数据通信,同时在所选核心板的ARM上运行μC/OS-Ⅲ嵌入式操作系统,对FPGA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校验与同步。3.在PC/104端,以操作系统Vx Works作为软件平台,通过多任务机制实现了报文解析、导航解算、组合滤波与导航结果输出;实现了惯性导航解算、粗对准、精对准以及零速修正等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算法模块设计;模拟应用系统,实现了网络通讯模块设计。4.试验结果表明,系统可实现稳定的数据采集与导航解算;实验室大理石平台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数据采集稳定可靠,导航解算结果表明本导航计算机的性能满足纯惯性解算与信息融合的运算需求。

刘艳萍[2](2016)在《居民用电信息远程集抄系统》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用电越来越普及,且用电量剧增,传统的人工抄表收取电费的方式,己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本文是针对智能化小区的电表抄表系统所作的研制。经过对国内外相关技术和案例的分析、研究之后,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套基于单片机控制技术的自动抄表系统。该设计综合运用了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以及RS485通信技术和红外通信技术,实现了电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传输等工作。论文对自动抄表系统作了全面的研究与讨论,介绍了自动抄表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中采集器终端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中详细介绍了采集器终端供电模块、微控制器(单片机)模块、电路监控模块、数据存储模块、通信模块、显示模块、时钟模块的硬件设计。对各模块的硬件设计,先简单介绍所选芯片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再给出该模块的电路连接图,最后介绍了电路的工作原理。系统软件也基本遵循模块化的设计方法,以对应硬件电路的各模块。在软件设计章节讨论了系统中的通信协议的设计和实现,各个软件模块的功能、设计难点和解决方法等。除此之外,本文还对系统中的干扰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在硬件和软件上提出了有效的抗干扰技术。

李健[3](2014)在《基于AVR单片机的串口电力规约检测装置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是一个集测量,控制,通信,信息技术的综合体,通信信息系统构成了调度控制与变电站信息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对变电站的安全监护和日常操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采用串口通信的自动化系统,由于数据帧格式的特殊性,通讯网络没有自诊断能力,不能满足故障快速定位、恢复的要求。本文结合以CDT通讯规约为主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通讯特点,提出并设计了基于AVR单片机的串口电力规约检测装置。检测装置以一片ATmega32单片机为核心,集成通用的RS232接口和RS485接口电路,接入自动化通信设备链路的各个节点采集数据,并把数据显示在LCD显示器上,通过键盘选择系统功能,主要功能包括串行通信波特率的选择,CDT报文的显示和处理。为适应现场需要,装置采用低功耗设计,以电池为主要供电电源,友好的人机界面,能够直观的显示、控制和处理通信信息。电力规约转换装置将在自动化安全运行和测试中发挥作用。本文主要内容有:(1)论述课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发展情况,介绍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对智能仪器的推动作用。(2)从硬件结构方面论述了系统的组成,元件的选型。论述分析了通讯测试装置的功能,从功能方面入手,提出硬件设计方案,设计以ATmega3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各种新型集成电路芯片(液晶显示芯片T6963C,串口通讯芯片MAX233),进行接口设计,简化了电路,提高装置的抗干扰水平。(3)根据硬件结构和系统内部功能,编制了核心、人机接口及规约处理程序。介绍了单片机指令、相关寄存器功能,介绍了显示模块控制芯片T6963C的功能和相关指令,实现键盘对显示界面的页面控制,方便工作人员对报文的查看和分析。

朱君[4](2014)在《基于ZigBee网络的智能DNC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于数控加工设备的管理已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生产、发展的要求。将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机械制造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分布式数控控制方式对企业的数控设备群进行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形成企业的制造执行系统,将制造技术从以机器为特征的传统技术推向现代化信息技术,这是现代化企业生产管理的发展方向。本论文首先概述了DNC系统通讯模式、数据采集与监控、集成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能DNC系统的概念。针对DNC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工业现场的实际需求,从结构、通用串行通讯、ZigBee无线通讯等方面入手构建了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智能DNC系统。提出了智能DNC系统的软硬件总体框架。然后,在数控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和嵌入式DNC智能终端方面,依据数控设备与服务器通讯、数据采集与处理和远程监控与管理等方面的需求,研究设计了嵌入式DNC智能终端硬件系统,包括核心模块和基本外部接口的选型设计;针对硬件系统,选择、裁剪和定制了嵌入式uClinux操作系统,移植了ZigBee模块相应驱动程序,设计实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串口自适应与握手协议自匹配的通讯程序。最后,在智能DNC集成管理系统方面,基于数控设备数据采集与处理、嵌入式DNC智能终端监控与管理服务器、通用Web Server IIS技术,依据远程监控与管理方面的需求,设计了采用B/S构架的三层分布式体系结构的智能DNC集成管理系统和用户管理、DNC通讯、NC程序数据库管理、工艺信息管理、车间作业管理、设备信息管理、设备状态监控、集成与扩展等管理模块。

张海良[5](2006)在《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文中认为光伏发电技术是一项优化未来能源构成的高新发电技术,目前,光伏电站系统是解决我国无电地区广大农牧民生活用电和微波中继站等供电的重要方式,针对这些边远地区光伏电站不易值守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利用VC开发Modem通信来实施远程监控的系统。本文首先对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介绍了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根据光伏电站的控制需求,选取了89C51单片机作为光伏电站系统的智能控制器。重点研究了该控制器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实现,实现了对系统的运行状态的监控和参数的实时采集,并具备状态显示和参数设定等功能。其次,阐述了PC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原理,给出了系统设计中的串行通讯协议,重点叙述了基于Visual C++6.0中MSComm通信控件实现本系统串行通信的原理和软件设计。基于现有的公用电话网络,采用Modem通信技术实现PC机对光伏电站运行的远程监控。再次,基于Visual C++6.0设计了上位机的人机界面。通过界面可以实现光伏电站运行参数和状态的实时显示、通讯设置、实时曲线绘制、历史数据查询和状态远程监控等功能。另外,当电站运行出现故障或监测量超限时,能弹出告警窗口,可进行告警确认。最后在实验室环境下对系统进行了模拟调试,系统运行良好,能够达到远程数据采集和状态监控的预期目的。另外,结合无线数传电台和GPRS技术,提出了两种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设计新方案。

李玉彦[6](2005)在《汽车自适应驰控装置的信号处理》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上汽车碰撞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重大损失。为尽量减少高速公路上的汽车碰撞事故,本文设计了汽车自适应驰控装置,对本车前方路面情况进行持续监视,在有险情发生前及时发出报警信号,让司机有足够时间采取正确措施避免汽车碰撞事故。本装置利用红外激光测距原理,采用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完成测距、测速、显示和报警功能。装置中半导体激光测距仪与单片机之间采用异步串行通讯,外围显示、键盘电路采用可编程8279 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从而减少了单片机端口的占用率,提高了系统的响应时间。装置中软件设计部分包括四个模块程序和三个子程序。论文工作完成了数据接收、信号处理、键盘阈值设定、距离/速度显示及报警处理等工作。本文设计的汽车自适应驰控装置最终达到的指标:测定前方车辆与本车的相对距离,测量范围为5~225m,测量精度为±1m;测定前方车辆相对速度,测速范围为0~150km/hr;根据前方车辆与本车的相对速度,当相对距离接近危险区时,给出警示信号;当相对距离接近危急区时,给出声/光警示信号或自动紧急刹车指令;警示阈值可根据相关法规和天气(晴、雨、雾)、路面(干、湿、冰、雪)及本人驾驶技术等实际情况自行设定调整。与课题实际要求指标相比,测距范围扩大了,测距精度提高了。本文第一章介绍国内外汽车防撞技术发展动态,阐明本装置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并介绍了装置的总体设计方案;第二章介绍半导体激光测距仪;第三章介绍硬件设计;第四章介绍软件设计;第五章介绍系统调试。

常江,胡丹,常亮[7](2004)在《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设置和误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波特率设置的误差是串行通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本文作者首先介绍了MCS 51单片机串行通讯中波特率的设置方法,然后分析了波特率的误差来源,并着重介绍了几种波特率误差的消除方法。

靳玉杰[8](2004)在《雷达模拟器中的单片机应用》文中指出随着雷达技术的发展,ARPA(Automatic Radar Plotting Aids自动雷达标绘仪)由于可以直接显示目标船的航向、航速,同时可以直接得到目标船的DCPA和TCPA,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航海船员培训中,对雷达的培训使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航海雷达模拟器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船舶的操纵和避碰,使学员应对复杂海况,做出正确的判断。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STCW78/95公约》,特别强调了海员的“适任性评估”的作用与要求,将雷达与ARPA培训作为船舶驾驶员必须参加的强制性专业培训项目,同时要求应用IMO认可的模拟器进行海运培训和适任性评估,因而雷达模拟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目前的雷达模拟器上,进行雷达标绘通常都是采用手工几何作图的方法进行的,时间长,误差大,而对于如何评价和确定被训练者的成绩,则必须有一个标准值即标准答案。目前的雷达模拟器上无法直接提供此标准值,造成评估的误差。同时目前的雷达/ARPA上,只能求取DAPA、TCPA等参数,对于如何进行避碰时的改向、改速等问题,没有明确的标示,无法给避碰决策提供太多帮助。 本论文针对当前雷达模拟器标绘训练中的不足,实现了利用单片机进行雷达模拟器标绘标准值的计算,主要成果有以下方面: 首先,利用单片机计算得到了在预定点改变航向和改变航速的计算,求得预定点改向的新航向CN和预定点变速的新速度VN,恢复原航向和原航速的时机点的计算;在给定避碰的新航向、航速的条件下,计算出恢复原航向/航速的时机点H的距离RH和方位θH;目标船的六要素,即DCPA、TCPA、距离R(t)、方位θ(t)、真航速VT和真航向CT。 其次,将初始数据和计算结果通过串口在单片机和计算机之间传送,利用串口实现了和计算机的通信。 由于数学解析的结果比较精确,可以将单片机计算的结果作为雷达模拟器训练评估成绩的准确值。同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船舶驾驶自动化逐渐成为现实,“无纸化”的人工标绘,即刚计算机软件模拟标绘的过程,在人机交互的界面下进行雷达标绘训练,有利于减少硬件的投资。本结果也可作为船舶智能避碰系统的组成部分,为实现“无纸化”的人工标绘打下基础。

徐香平[9](2004)在《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的多梳栉经编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是基于通过对传统的机械式多梳栉经编机的执行机构及其运动系统的分析,针对传统的机械式多梳栉经编机的执行机构要求加工精度高、结构复杂等一系列缺点,并结合氨纶面料的加工工艺要求,研制了一种基于滚珠丝杆传动的机械传动装置系统、一种基于微机控制技术的高精度绝对位置检测装置、多梳栉提花经编机的交流伺服控制系统、一种具有断电续开与现有花样设计软件数据格式兼容的控制系统以及一种基于霍尔元件的协调整机工作的动作指令传感器系统。并且利用了PC机与单片机之间的串行通讯技术,实现了所要编织的花型数据的在线传输,大大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本文的控制系统是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扩展了外部数据存储器、外部I/O口等接口电路,设计了单片机与绝对编码器的接口、与可编程看门狗X25045的接口、与霍尔元件传感器的接口、与键盘和LED显示接口以及PC机与单片机之间通过RS232C的串行通讯接口等硬件电路。本文选用以交流伺服电机加上绝对编码器反馈环节构成的闭环系统来带动滚珠丝杆运动的传动方式,利用了滚珠丝杆传动的高效性和同步性好的特点,彻底克服了复位弹簧加在运动机构上的阻力(传统的机械式多梳栉经编机纯靠复位弹簧的复位来实现梳栉的来回动作),大大减少了构件的磨损。同时借助于绝对编码器对位置检测的回馈,有效地补偿了伺服电机的过冲或者失步,即可实现对伺服电机位置的精确定位,从而实现对梳栉位置的精确定位。系统利用霍尔元件作为电机动作信号的传感器,当单片机收到由动作检测系统发送动作信号时就发送脉冲指令以驱动伺服电机动作,从而驱动各梳栉按照一定的时间序列动作。系统采用PC机(上位机)通过RS232C与各单片机(下位机)通过串行通讯,在线传输给各单片机花型数据,使整个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得到了大大地提高。本文的控制软件全部采用汇编语言来实现的,其中PC机(上位机)上的通讯软件是利用具有友好的编程界面的VB6.0编程语言来完成串行通讯接口设计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控制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好、智能化程度高、性价比高等优点。

王红兴[10](2003)在《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梯是目前高层建筑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垂直运输交通工具。不但要求它乘坐舒服,停靠准确,方便快捷,而且还要求能尽量缩短侯梯时间和因故障停梯维修的时间。微机控制和变频调速技术在电梯上的广泛应用,使电梯的运行质量和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依靠传统的人工来发现和处理故障的方法效率低下,而且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故障。此外,不同用户的电梯在地域上分布很广,一般可达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这给电梯的维修保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为此开发了一种基于PC机和单片机的二级远程监控系统,通过公共电话网络实现对分布在各地的电梯的运行状态的远程监视和对电梯故障进行监测统计、故障报警等。电梯远程监测在减少维修管理人员的同时,可及时发现故障,缩短了故障侯梯时间,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提高了服务质量。 本文完成了电梯远程监控系统(REMS)的分析与研究、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完成了电梯远程监控系统PC机(上位机)界面的设计,实现了对电梯运行状态的动态显示。并针对监控系统的特点,从系统元件、硬件电路、软件结构和软件程序设计等多方面考虑,运用抗干扰技术,保证了前端数据采集系统(前端机)的可靠性。上位机中利用MSComm控件实现了上位机和前端机之间通过MODEM的多线程远程数据通信,并在前端机中利用AT命令控制MODEM实现了电梯运行状态数据的上传和参数下传设置。此外,在前端机中引入基于消息驱动的多任务机制,有效的改善了前端机系统的结构,增强了前端机系统响应的实时性。本文利用面向对象技术建立了故障知识库,还采用内嵌的专家系统模块对电梯故障进行了分析判断,提高了准确性,并有利于故障知识库的扩展和软件的维护。最后通过对整个监测系统的硬件调试、软件调试和软硬件综合调试,进一步验证了本监测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设置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设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PGA与PC/104的导航计算机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需求分析
    1.2 导航计算机的发展现状
    1.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需求分析
        2.2.1 功能需求
        2.2.2 性能需求
    2.3 总体架构设计
        2.3.1 数据采集模块
        2.3.2 导航解算模块
    2.4 器件选型
        2.4.1 FPGA选型
        2.4.2 PC/104 选型
    2.5 软件开发环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PGA的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总体设计
        3.2.1 AXI总线简介
        3.2.2 FPGA顶层设计
    3.3 串口数据解析IP核
        3.3.1 异步串行通讯标准
        3.3.2 异步串行数据解析IP核设计
    3.4 加表脉冲计数IP核
        3.4.1 I/F变换简介
        3.4.2 脉冲计数IP核设计
    3.5 双口RAM IP核
        3.5.1 双口RAM介绍
        3.5.2 Vivado中双口RAM的使用
    3.6 PC/104 接口IP核
        3.6.1 接口信号介绍
        3.6.2 功能实现
    3.7 基于μC/OS-Ⅲ的数据整合系统
        3.7.1 μC/OS-Ⅲ操作系统简介
        3.7.2 功能设计与应用软件开发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PC/104 的导航解算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Vx Works移植与开发
        4.2.1 启动过程分析
        4.2.2 BSP配置
        4.2.3 开发环境搭建
        4.2.4 应用软件开发
    4.3 捷联导航算法设计
        4.3.1 预备知识
        4.3.2 纯惯性解算过程
        4.3.3 误差传播方程
    4.4 零速修正算法设计
        4.4.1 卡尔曼滤波
        4.4.2 零速修正模型
    4.5 初始对准算法设计
        4.5.1 粗对准
        4.5.2 精对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测试
    5.1 引言
    5.2 数据采集稳定性测试
    5.3 导航解算精度测试
        5.3.1 IMU选型
        5.3.2 静基座纯惯性精度测试
        5.3.3 零速修正测试
    5.4 精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居民用电信息远程集抄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
    1.3 远程集中抄表发展趋势
    1.4 论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第2章 低压电力线载波接口的设计
    2.1 电力线载波技术简介
    2.2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
        2.2.1 在集中抄表系统中的应用
        2.2.2 相关问题
    2.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模块的选择
第3章 GPRS无线网络数据通信
    3.1 GPRS技术简介
    3.2 GPRS数据模块的选择
第4章 集中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集中控制器功能概述
    4.2 集中器各功能模块设计
        4.2.1 电能采集和计数模块
        4.2.2 CPU的选型
        4.2.3 看门狗电路模块X5045芯片
        4.2.4 串行存储器电路
        4.2.5 时钟模块
        4.2.6 数据传输模块
        4.2.7 串口的扩展 8251A
        4.2.8 显示电路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
    5.2 系统软件设计
        5.2.1 AT89C51 单片机的串口通讯
        5.2.2 8251A初始化及编程
        5.2.3 串行E2PROM存储程序设计
        5.2.4 AT24C64芯片寻址和存储单元寻址
        5.2.5 时钟模块软件设计
        5.2.6 集中器软件的总体设计
    5.3 软件调试过程及调试报告
第6章 系统可靠性及抗干扰设计
    6.1 自动抄表系统干扰分析
    6.2 自动抄表系统可靠性和抗干扰设计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基于AVR单片机的串口电力规约检测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第2章 硬件设计
    2.1 硬件设计原则
    2.2 硬件设计的总体结构
    2.3 处理单元
        2.3.1 处理单元设备选型
        2.3.2 处理单元电路设计
    2.4 通信单元设计
        2.4.1 通信单元设备选型
        2.4.2 通信单元电路设计
    2.5 电源单元设计
        2.5.1 电源电路选型
        2.5.2 电源电路设计
    2.6 键盘单元设计
        2.6.1 键盘电路设计
    2.7 显示单元设计
        2.7.1 电路设计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软件设计
    3.1 软件设计简介
    3.2 通讯规约
        3.2.1 CDT规约分析
        3.2.2 数据处理程序
        3.2.3 校验方法
    3.3 通信单元程序设计
        3.3.1 波特率选择
        3.3.2 程序设计
    3.4 键盘单元程序设计
        3.4.1 键盘外部中断
        3.4.2 键盘程序设计
    3.5 显示单元程序设计
        3.5.1 显示功能设计
        3.5.2 T6963C驱动程序
    3.6 系统调试
    3.7 仿真过程
    3.8 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全文总结
    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1
附录2

(4)基于ZigBee网络的智能DNC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意义
    1.2 DNC 系统基本概念
        1.2.1 DNC 系统简介
        1.2.2 DNC 系统原理及特点
    1.3 DNC 系统现状
        1.3.1 DNC 系统通讯模式现状
        1.3.2 DNC 系统数据采集与监控现状
        1.3.3 DNC 集成管理系统现状
    1.4 智能 DNC 系统概念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论文组织结构
2 智能 DNC 系统总体框架的设计
    2.1 引言
    2.2 DNC 系统总体需求
        2.2.1 DNC 系统基本功能
        2.2.2 工业现场实际需求分析
    2.3 智能 DNC 系统总体结构框架
        2.3.1 智能 DNC 系统基本结构
        2.3.2 DNC 智能终端串口通讯
        2.3.3 DNC 智能终端 ZigBee 无线通讯
        2.3.4 智能 DNC 系统总体框架的提出
    2.4 智能 DNC 系统软件框架
    2.5 本章小结
3 DNC 智能终端设计
    3.1 引言
    3.2 嵌入式 DNC 智能终端整体框架
    3.3 嵌入式 DNC 智能终端硬件系统
        3.3.1 微处理器选型及电路设计
        3.3.2 ZigBee 芯片选型及电路设计
        3.3.3 存储器电路设计
        3.3.4 外部接口电路设计
    3.4 嵌入式 DNC 终端软件系统
        3.4.1 嵌入式操作系统选型与移植
        3.4.2 ZigBee 模块移植
        3.4.3 通讯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智能 DNC 集成管理系统
    4.1 引言
    4.2 DNC 集成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4.3 DNC 集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5 DNC 智能终端测试与分析
    5.1 引言
    5.2 智能终端与数控设备的串口通讯测试
    5.3 智能终端与远程服务器的无线通讯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5)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光伏发电的发展状况和前景
    1.2 光伏发电系统监控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引言
    2.2 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2.2.1 远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2.2.2 负载指标的确定
        2.2.3 太阳能电池方阵的设计和安装
        2.2.4 蓄电池的选取
        2.2.5 光伏电站单片机控制器的选取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伏电站单片机控制器的设计
    3.1 引言
    3.2 单片机控制器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3.2.1 控制器的硬件结构组成
        3.2.2 模拟量输入接口电路设计
        3.2.3 传感器的选择
        3.2.4 复位和看门狗电路设计
        3.2.5 蓄电池充放电控制接口电路设计
        3.2.6 键盘接口电路设计
        3.2.7 控制器显示接口电路设计
        3.2.8 控制器时钟芯片
        3.2.9 控制器串行通讯接口设计
    3.3 单片机控制器的软件实现
        3.3.1 主程序设计
        3.3.2 数据采集子程序的设计
        3.3.3 显示子程序的设计
        3.3.4 键盘子程序的设计
        3.3.5 中断子程序的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C 机和单片机的串行通讯
    4.1 引言
    4.2 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
        4.2.1 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4.2.2 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通信
        4.2.3 串行通讯协议
        4.2.4 串口标准RS-232
    4.3 单片机的串行通讯
        4.3.1 串行口的结构
        4.3.2 波特率的设定
    4.4 Windows 环境下的 VC 语言串行通讯
        4.4.1 Visual C++软件简介
        4.4.2 VC 开发串口通讯三种方法
        4.4.3 MSComm 控件串口编程
    4.5 Modem 通信技术
        4.5.1 Modem 的基本工作原理
        4.5.2 Modem 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4.6 PC 机和单片机的远程通讯
        4.6.1 通讯协议
        4.6.2 MSComm 控件实现串口通讯的编程流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VC6.0 的远程监控系统上位机人机界面设计
    5.1 引言
    5.2 系统功能简介
    5.3 监控系统人机界面的设计
        5.3.1 监控系统启动界面的设计
        5.3.2 监控系统主控界面的设计
        5.3.3 通讯设置界面的设计
        5.3.4 实时动态曲线界面的设计
        5.3.5 历史数据界面的设计
        5.3.6 状态监控和报警界面的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系统调试
    6.1 引言
    6.2 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调试
    6.3 Modem 的安装和调试
    6.4 串行通讯波特率误差分析
        6.4.1 串行通讯允许的波特率误差
        6.4.2 常见波特率误差
    6.5 串口调试助手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无线数传电台和GPRS 的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7.1 引言
    7.2 基于无线数传电台的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7.2.1 系统组成和主要功能
        7.2.2 光伏电站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
        7.2.3 无线数传电台
    7.3 基于GPRS 的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7.3.1 系统组成和主要功能
        7.3.2 GPRS 网络
        7.3.3 GPRS 无线模块
        7.3.4 监控中心
    7.4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1 单片机控制器硬件电路图(部分)
附录2 下位机控制程序(部分)
附录3 上位机监控程序(部分)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汽车自适应驰控装置的信号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国内外动态
        1.1.1 超声波防撞装置
        1.1.2 毫米波雷达防撞装置
        1.1.3 红外防撞装置
    1.2 课题意义及来源
    1.3 汽车自适应驰控装置总体方案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半导体激光测距仪
    2.1 激光测距概述
    2.2 激光测距原理
        2.2.1 相位法测距
        2.2.2 脉冲法测距
    2.3 半导体激光测距仪原理
    2.4 激光测距仪主要性能指标及通讯模式
第三章 硬件设计
    3.1 单片机系统设计
        3.1.1 单片机介绍
        3.1.2 单片机系统设计
    3.2 人机对话通道
        3.2.1 8279 芯片的相关说明
        3.2.2 键盘电路设计
        3.2.3 显示器电路设计
        3.2.4 其他几个芯片的简要说明
    3.3 报警通道设计
        3.3.1 MAX4608 和555 工作原理
        3.3.2 报警电路工作原理
第四章 软件设计
    4.1 单片机与半导体激光测距仪异步串行通讯模块
        4.1.1 串行通讯中的异步通讯和同步通讯
        4.1.2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通讯方式
        4.1.3 通讯数据的差错检测
        4.1.4 串行通讯总线标准及其接口
        4.1.5 MCS-51 单片机串行接口
        4.1.6 串行通讯中波特率设置
        4.1.7 距离接收模块的软件实现
    4.2 信号处理模块
        4.2.1 相对速度计算部分
        4.2.2 距离显示和报警信号输出部分
    4.3 人机对话通道软件设计模块
        4.3.1 8279 编程介绍
        4.3.2 键盘阈值设定软件实现框图
        4.3.3 显示软件实现框图
        4.3.4 二进制到 BCD 码转换
第五章 系统调试
    5.1 实验方案
    5.2 实验结果
        5.2.1 硬件实验结果
        5.2.2 软件仿真调试结果
        5.2.3 系统实物照
        5.2.4 实验数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设置和误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波特率的设置
2 波特率的误差来源
    (1) 误差的来源之一。
    (2) 误差的来源之二。
3 消除波特率误差的几种方法
    (1) 针对误差来源之一采取如下的措施
    (2) 针对误差来源之二采取如下的措施
4 用编程方法消除误差的实例
    (1) 求取每位代码的传送时间td:
    (2) 取定时器T1的初装值 X的最大值:
    (3) 计算每位的偏差值 (即插值数) :
    (4) 此时每位的误差为:
    (5) T0的中断周期取td的近似值52 μs, 汇编程序如下:
5 结束语

(8)雷达模拟器中的单片机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船舶碰撞事故的巨大危害
        1.1.2 雷达模拟器的重要作用
        1.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3 课题研究内容
第2章 雷达模拟器训练中的避碰数学模型
    2.1 避碰规则
        2.1.1 避碰规则的规定
        2.1.2 避让行动种类
    2.2 雷达标绘平面坐标系的建立
    2.3 雷达标绘的数字解析式
        2.3.1 固定目标与运动目标的判别
        2.3.2 目标船DCPA与TCPA
        2.3.3 目标船真航向与真航速
        2.3.4 目标船方位与距离
        2.3.5 预定点改变航向
        2.3.6 预定点改变航速
        2.3.7 恢复原航向时机点
        2.3.8 恢复原航速时机点
第3章 单片机系统实现
    3.1 单片机的特点和选择
        3.1.1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及选择
        3.1.2 AT89C55WD单片机
    3.2 串口通信接口
        3.2.1 串行通信
        3.2.2 RS-232C标准
        3.2.3 用RS-232C总线连接系统
        3.2.4 RS-232C标准接口的实现及电平转换
    3.3 MCS-51单片机串行接口
        3.3.1 单片机串行口的结构
        3.3.2 串行口的工作方式
        3.3.3 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设置
        3.3.4 PC机与单片机的通讯技术
    3.4 C51编译器
        3.4.1 C语言特点及C51编译器
        3.4.2 编写C51应用程序的基本原则
第4章 上位计算机软件设计
    4.1 MSComm控件介绍
    4.2 数据通讯模块软件设计
        4.2.1 数据通信协议
        4.2.2 上位机通讯设备的初始化
        4.2.3 上位机数据接收
        4.2.4 上位机数据发送
第5章 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5.1 系统硬件可靠性与抗干扰设计
    5.2 软件的抗干扰设计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

(9)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的多梳栉经编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经编机的概述
        1.1.1 经编机的结构
        1.1.2 经编机的现状
        1.1.3 现代经编机的最新发展
    1.2 课题研究意义以及方法
        1.2.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2 课题研究的方法以及可行性
第二章 系统传动机构设计
    2.1 螺旋传动机构
        2.1.1 螺旋传动的选择
        2.1.2 滚珠丝杆传动的设计
    2.2 连杆总成
        2.2.1 连杆体与梳栉连接部
        2.2.2 连杆体
        2.2.3 连杆体与滚珠丝杆连接部
第三章 交流伺服电机及其控制原理
    3.1 步进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性能比较
    3.2 永磁同步电机交流伺服系统
        3.2.1 永磁同步伺服电机
        3.2.2 速度和位置传感器
        3.2.3 功率逆变器和PWM生成电路
        3.2.4 速度控制器和电流控制器
    3.3 伺服控制基础
        3.3.1 全闭环控制与半闭环控制
        3.3.2 控制精度
        3.3.3 响应特性
        3.3.4 稳定性
    3.4 交流伺服系统的控制形式
        3.4.1 转矩控制/电流控制
        3.4.2 速度控制
        3.4.3 位置控制
    3.5 抗干扰技术
第四章 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4.1 微机系统的扩展
        4.1.1 AT89C51单片机简介
        4.1.2 外部数据存储器的扩展
        4.1.3 外部I/O口的扩展
    4.2 接口电路设计
        4.2.1 旋转式绝对编码器接口电路
        4.2.2 可编程看门狗X25045接口电路
        4.2.3 霍尔元件传感器接口电路
        4.2.4 键盘及LED显示的接口电路
第五章 PC机与单片机间的串行通讯技术
    5.1 串行通讯基础
    5.2 串行通讯总线标准及其接口
        5.2.1 串行通讯接口
        5.2.2 RS232C接口
    5.3 PC机与单片机通讯的接口电路
        5.3.1 MAX232芯片
        5.3.2 采用MAX232芯片接口的PC机与单片机串行通讯接口电路
    5.4 PC机与AT89C51间的串行通讯技术
        5.4.1 AT89C51串行口控制字及控制寄存器
        5.4.2 AT89C51串行接口工作方式以及波特率设置
    5.5 PC机与多AT89C51单片机间的串行通讯技术
        5.5.1 采用MAX232芯片的RS232C接口的通讯电路
        5.5.2 PC机与多个单片机通讯协议的约定
第六章 软件设计
    6.1 交流伺服电机升降速软件设计
    6.2 键盘及LED显示软件设计
    6.3 编码器反馈软件设计
    6.4 PC机与AT89C51单片机的通讯软件设计
        6.4.1 PC机通讯软件
        6.4.2 AT89C51单片机通讯软件
    6.5 主程序设计
    6.6 实验调试结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10)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前端机设计
    2.1 计算机监控系统的概述
    2.2 电梯的介绍
    2.3 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任务
    2.4 电梯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5 前端机的硬件电路设计
    2.6 前端机的软件设计
    2.7 前端机对MODEM的通信控制
3 监控系统上位机监控软件设计
    3.1 使用Visual C++开发ADO数据库
    3.2 Active技术实现电梯的动态显示
    3.3 电梯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模块设计
    3.4 上位机应用系统运行的软硬件要求
4 前端机系统可靠性研究及抗干扰技术
    4.1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等级评定
    4.2 干扰对单片机系统的影响
    4.3 可靠性设计任务
    4.4 元器件的可靠性设计
    4.5 电磁兼容性设计
    4.6 前端机软件可靠性设计
5 电梯监控系统串行通讯设计
    5.1 RS-232C协议标准介绍
    5.2 串行通讯波特率的选择
    5.3 PC上位机串口通信设计
    5.4 前端机与PLC下位机的串口通信
    5.5 多线程技术在上位机通讯程序中的应用
6 系统实验调试
    6.1 前端机硬件调试
    6.2 前端机软件调试
    6.3 系统终调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电梯主要零部件安装位置示意图
    附录2
        前端数据采集系统原理图
        PLC控制的电梯的电气原理图
    附录3 课题研究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设置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PGA与PC/104的导航计算机系统设计[D]. 杨文强. 东南大学, 2020(01)
  • [2]居民用电信息远程集抄系统[D]. 刘艳萍. 长春工业大学, 2016(08)
  • [3]基于AVR单片机的串口电力规约检测装置设计[D]. 李健.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2)
  • [4]基于ZigBee网络的智能DNC系统的研究[D]. 朱君. 重庆大学, 2014(01)
  • [5]光伏电站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和研究[D]. 张海良. 燕山大学, 2006(08)
  • [6]汽车自适应驰控装置的信号处理[D]. 李玉彦. 电子科技大学, 2005(07)
  • [7]串行通讯中的波特率设置和误差分析[J]. 常江,胡丹,常亮.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2004(02)
  • [8]雷达模拟器中的单片机应用[D]. 靳玉杰. 武汉理工大学, 2004(03)
  • [9]基于单片机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的多梳栉经编机的研究[D]. 徐香平. 福州大学, 2004(03)
  • [10]电梯远程监控系统的研究[D]. 王红兴.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01)

标签:;  ;  ;  ;  ;  

串行通信中波特率设置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