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准治疗失败病人不能再使用一线药物的标准复治方案了(论文文献综述)
刘一典[1](2021)在《复治肺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治肺结核病是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结核病控制的难点。复治肺结核病患者的情况较为复杂,原有复治肺结核病的治疗方案目前已不合时宜,应重新审视复治肺结核病分类及诊治。为此,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中国防痨协会和《中国防痨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组织国内专家就复治肺结核病的分类、诊断、治疗等内容反复讨论并形成《复治肺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以规范我国复治肺结核病的诊疗,提升复治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
张洁[2](2021)在《北京地区复治结核病患者菌型分析及耐药性研究》文中提出1.北京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研究目的:分析北京市怀柔结核病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谱和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市怀柔区结核病患者临床分离株250株。采用比例法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这些临床分离株对4种一线抗结核药及7种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谱。采用分子线性探针法快速检测对利福平(Rifampicin,RFP)和异烟肼(Isoniazid,INH)的耐药性。结果:235株被鉴定为结核分枝杆菌的分离株中有79株(33.6%)对一种或多种药物耐药。其中单药耐药18例(7.7%),多耐药19例(8.1%),RFP耐药28例(11.9%),耐多药(multidrug-resistance,MDR)24 例(10.2%),准广泛耐药7例(3.0%),广泛耐药2例(0.9%)。复治患者的耐多药比例高于初治患者(34.5%vs.6.8%,p<0.01),耐药菌株中RFP耐药主要是rpoB基因S531L位点突变(62.5%),INH耐药主要是katG基因S315T1位点突变,占62.9%。结论:北京怀柔结核病监测点复治患者所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MDR率显着高于初治患者。详细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检测耐药菌株的常见基因突变可快速准确的诊断耐多药结核病,这也将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并降低传播率。2.北京地区复治结核病耐药性研究目的:掌握北京地区复治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方法:对北京地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治肺结核患者展开调查,通过菌株库信息的比对,查找出已登记的第一株和最后一株来自同一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配对菌株134对268例,采用分子线性探针法快速检测对利福平和异烟肼的耐药性。对复治患者末次分离株进行比例法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北京地区复治患者初始分离株中单耐INH 比例为9.0%,高于末次分离株中单耐 INH 比例(X2=4.254,P<0.05)。复治患者 MDR 率为 29.9%(40/134),复发患者MDR率为23.1%(18/78)。非复发的复治患者MDR率高于复发患者(X2=4.090,P<0.05)。有耐药性变化患者共14例,占比为10.4%,其中10例(71.4%)患者分离株从敏感变为耐药,4例(28.6%)患者的分离株由耐药变成敏感。耐药菌株中,利福平耐药株以rpoB基因S531L位点突变为主(63.0%),70.5%的异烟肼耐药株为katG基因S315T1位点发生突变。比例法药敏结果显示复发患者任何耐药率为57.7%,非复发患者任何耐药率为53.1%。结论:北京地区复治患者初始分离株中单耐INH的比例比末次分离株高,非复发的复治患者MDR率高于复发患者,临床上一旦诊断为结核病,应该要立即治疗,联合、规范用药,坚持治疗防止发展为耐药结核病,甚至耐多药结核病。3.北京地区复治结核病患者菌型分析目的:通过比较北京地区复治结核病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时菌株的基因型有无发生变化,从而了解患者的发病原因。再以复治结核患者末次菌株为研究对象,了解北京地区复治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及成簇特征。方法:以北京地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治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RD105缺失基因法及15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分型实验比较复治肺结核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时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的差异,从而判断结核病的发病原因。再以复治结核患者末次菌株为研究对象,评价该基因分型技术对北京地区复治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分辨能力,对流行于复治患者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从系统发育学方面进行研究,掌握复治患者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特征。结果:复治患者内源性复燃占比为75.4%(101/134),外源性再感染比例为24.6%(33/134);复发结核病患者内源性复燃占比为65.4%(51/78),外源性再感染比例为34.6%(27/78)。获得性耐药比例为60%(6/10),原发性耐药为40%(4/10)。复治患者末次分离的134例结核分枝杆菌中,126例为北京型,8例为非北京型。134株结核分枝杆菌呈现110种基因型,包括2个同源复合群和25个独特型。33株菌成9个簇,成簇率为17.9%。结论:北京地区复治结核病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内源性复燃,也存在小范围内的流行,且主要流行菌株为北京基因型,呈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4.全基因组测序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研究中的应用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了解复治MDR患者临床分离株的基因谱系以及传播关系,并对每株结核分枝杆菌的全基因组进行16种药的耐药性预测。方法:北京地区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复治肺结核患者临床分离株,经分子线性探针技术检测为MDR的40例菌株,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结核分枝杆菌全基因组,通过全基因组测序掌握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的谱系特征及传播关系,通过提取各耐药位点的序列比对信息,分析各耐药位点的突变,根据数据库中突变和耐药关系,预测耐药表型。结果:40例经线性探针法鉴定为MDR的菌株中,全基因组测序显示有1例为利福平敏感菌株。40例结核分枝杆菌均为谱系2,其中亚谱系L2.2.1有33株,L2.2.2 有 7 株;29 株(72.5%,29/40)为“现代”北京型,11 株(27.5%,11/40)为“古老”北京型。40例菌株中2例成簇。共发现16个与耐药相关的基因,有11例菌株对同种抗结核药存在两个及以上耐药基因。结论:北京地区复治结核病患者MDR分离株主要为谱系2,“现代”北京型占多数,检测与耐药相关的基因位点突变可以预测耐药。
嘉丽娜·阿不都外力[3](2021)在《复治涂阳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分布及治疗6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影响复治涂阳耐药肺结核患者6月末痰菌未阴转的相关因素。方法以新疆喀什地区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耐药分布并根据治疗结果分为6个月转阴组和6个月未转阴组,探究痰菌转阴的影响因素。结果:141例研究对象中,115例在治疗6月末痰涂片阴性,阴转率为81.6%(95%CI=0.751-0.88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初诊荷菌量、既往结核服药史、耐异烟肼、耐乙胺丁醇、耐链霉素等指标与6个月末痰菌未转阴相关(P值均<0.1),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3.216,95%CI=1.232-8.396)、耐乙胺丁醇(OR=5.698,95%CI=1.548-20.970)、初诊荷菌量≥3+(OR=4.227,95%CI=1.630-10.960)是影响6个月末痰菌阴转的独立危险因素。5种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位依次为RFP(90.78%,128/141)>INH(28.37%,40/141)>Sm(17.02%,24/141)>Ofx(16.31%,23/141)>EMB(9.93%,14/141);共有19种耐药组合,其中单耐药有2种,多耐药4种,耐多药8种,含二线药多耐药组合5种。结论:喀什地区复治涂阳耐药肺结核患者治疗6个月末痰菌未阴转影响因素是女性、耐乙胺丁醇及初诊荷菌量≥3+,且喀什地区耐药谱有较高的多样性及复杂性。
秦蕾[4](2020)在《关于初治、复治菌阳肺结核中医证候及耐药情况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初治及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的一般情况、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影像学报告、有无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合并症及中医临床症状等要素,总结初治、复治肺结核患者病历特点,对比其在中医证候分布及耐药类型分布有无不同,为预防、降低肺结核复发及指导复治肺结核患者的中西医治疗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19年11月期间就诊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菌阳肺结核肺病住院患者为分析对象。初治、复治肺结核病诊断标准参考《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1],肺痨中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分型参考《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中医内科学》(第九版)[3]。收集满足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阳性(包括涂阳培阳及涂阴培阳)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诊断标准分为初治组及复治组两组,予以中医辨证分型,将每个样本的性别、年龄、民族、治疗次数、吸烟指数、合并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胸部CT有无肺空洞、耐药情况、中医证候纳入观察范围,录入excel表格,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四分位距)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样本共82例(初治组43例,复治组39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8例。初治组43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复治组39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中医证候辨证为肺阴亏虚证29例,阴虚火旺证24例,气阴两虚证28例,阴阳两虚证1例。2.两组样本在性别、年龄、民族、吸烟指数、合并糖尿病并发症、合并高尿酸血症并发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样本在胸部CT肺空洞、耐药情况、中医证候类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治肺结核既往治疗次数与耐药类型及中医证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初治肺结核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肺阴亏虚证21例(48.8%)、阴虚火旺证12例(27.9%)、气阴两虚证9例(20.9%)、阴阳两虚证1例(2.3%)。复治肺结核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19例(48.72%)、阴虚火旺证12例(30.77%)、肺阴亏虚证8例(20.51%);阴阳两虚证0例。2.初治组痰培养耐药率低于复治组。3.复治组合胸部CT肺空洞情况较初治组明显。
任琦[5](2020)在《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其与DNA修复系统Nth基因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唐山地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耐药特征和药物靶基因突变特征;明确MTB的DNA修复系统基因和蛋白在不同临床株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特征与药物靶基因突变和MTB的DNA修复系统表达水平的关系;比较缺失和过表达DNA修复系统重要基因Nth与药物靶基因突变和MTB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机制。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1月经唐山市第四医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93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对患者痰液中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抗酸染色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采用药敏试剂盒对临床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药敏鉴定,根据文献报道,选择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的15个作用靶基因位点进行测序,对上述两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以明确唐山地区MTB的耐药特征和靶基因位点突变特征。DNA修复系统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可能是基因突变和耐药产生的原因之一。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对MTB的DNA修复系统主要基因mRNA和蛋白进行检测,分析不同药敏类型菌株中两者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与药物靶基因位点突变的关系。采用噬菌体介导的同源重组基因敲除方法和无缝克隆连接技术,对从临床株中检测出的特异基因Nth基因进行敲除和回补过表达实验,PCR技术及细菌培养验证试验结果。采用四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和链霉素)对标准株H37Rv、Nth基因敲除菌株和Nth基因过表达菌株实施耐药诱导,药物浓度的选择参考了临床用药剂量和药敏实验浓度。960全自动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系统鉴定耐药诱导结果。测量并记录标准株H37Rv、Nth敲除株和Nth过表达株的生长曲线,微量肉汤稀释法鉴定三种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进一步明确Nth基因对MTB耐药性的影响。对耐药诱导成功的菌株进行药物靶点测序,比较基因突变情况。结果193株临床分离菌株中,96.37%为人型株;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37.37%和75.65%,其中耐多药菌株比例为3.63%,多耐药菌株比例为15.54%;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和乙胺丁醇耐药率分别为12.44%、12.95%、21.76%和17.62%;宿主的体质指数、职业、结核病治疗史是耐药性结核病的影响因素;15个药物靶基因位点中EmbB 306、RpoB 531和RpoB 526位点突变率较高,分别为80.66%、72.62%和55.36%,其余位点的突变率均低于50%;DNA修复系统部分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不同药敏类型菌株中差异明显,其中End、Nth、Nei、Mpg这4个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趋势一致,在敏感株中的表达均高于耐药菌株(P<0.05);而表达趋势相反的有SigA、DnaQ和DnaE1这3个成员;靶基因位点突变与修复基因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利福平靶基因RpoB 531位点突变组和未突变组中,Nth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标准株H37Rv、Nth敲除株和Nth过表达株实施耐药诱导,结果显示缺失Nth基因的菌株在药物环境中进入对数生长期和平台期的时间均早于H37Rv和Nth过表达菌株;对三种菌株进行单药耐药诱导时,仅有Nth过表达菌株在高浓度利福平和乙胺丁醇中未检测到细菌生长,其他菌株对所有药物均产生耐药;两药联合应用时,Nth敲除菌株和标准株H37Rv对低浓度药物均产生耐药;三药联合应用时,Nth过表达菌株在所有药物环境中均未检测到生长,仅有Nth敲除株对低浓度药物产生耐药;在三药联合应用的环境中,菌株的存活率明显低于两药联合和单药的用药环境;Nth过表达菌株在利福平参与的药物环境中更难以产生耐药性;Nth过表达菌株对利福平的最低抑菌浓度是标准株H37Rv的5.29倍,是Nth敲除菌株的9.25倍;在成功诱导耐药的菌株中,只有4株被检测到基因突变,且均为Nth敲除株。结论1唐山地区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对一线和二线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药物靶基因突变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体质指数、职业、结核病治疗史是耐药性结核病的影响因素;2 DNA修复系统部分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与MTB耐药性产生有关,该系统Nth基因水平变化与细菌耐药及利福平靶基因RpoB 531位点突变相关;3缺失、过表达Nth基因与MTB生长情况、药物靶点突变和耐药产生均相关;4多药联合应用可减弱MTB在药物环境中的生长趋势。图33幅;表32个;参292篇。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6](2019)在《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文中研究指明序言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是我国政府重点控制的疾病之一。据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估算2017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00万例,耐多药和(或)单耐利福平结核病(MDR/RR-TB)患者56万例。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估算2017年新发结核病患者约90万例,MDR/RR-TB患者约7.3万例。结核病仍是全球前10位死因之一,全球2017年估算因结核病死亡患者约157万例,中国因结核病死亡患者约3.7万例。由于耐药结核病患者传播时间
刘倩[7](2019)在《合并糖尿病对肺结核患者耐药风险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耐药导致肺结核(PTB)患者疗效差、治疗时间延长,治疗失败率、复发率及死亡率增加。同时,耐药增加了结核的传播风险,给结核疫情的控制带来严峻挑战。合并糖尿病(DM)的肺结核患者临床症状更加严重且患者抗结核治疗失败及死亡的风险显着升高。然而,合并糖尿病是否导致结核患者耐药风险增加,目前尚无定论。本研究拟通过开展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明确合并糖尿病是否增加了肺结核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同时,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为结核患者耐药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2月1日至2018年5月1日就诊于某市胸科医院,住院且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将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单纯肺结核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按照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的原则,将两组患者进行1:1匹配,调查合并糖尿病对PTB患者耐药风险的影响。从临床病历上收集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等。采用是否出现低蛋白血症来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s,OR)及OR值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第二部分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结合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2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该医院住院且痰培养阳性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TB-DM)患者,探讨PTB-DM患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部分患者的资料已在调查开始时从临床病历中获得;部分患者通过调查问卷及临床病历采集患者的糖尿病特征等信息,追踪其耐药的发生情况。采用是否出现低蛋白血症来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PTB-DM患者发生耐药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结果:第一部分研究共纳入肺结核患者270例,其中64例患者发生耐药,206例患者未发生耐药。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复治、痰涂片阳性、结核抗体阳性可能是结核患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复治(OR=2.35,95%CI:1.364.04)、痰涂片等级1+3+(OR=2.14,95%CI:1.024.49)及痰涂片等级4+(OR=2.89,95%CI:1.386.07)等危险因素后,合并糖尿病与患者耐药风险增加显着相关(OR=1.76,95%CI:1.003.08)。第二部分研究共纳入PTB-DM患者153例,其中36例患者发生耐药,117例患者未发生耐药。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治、糖尿病病程≥5年、吸烟、痰涂片等级4+可能是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糖尿病病程<5年的PTB-DM患者相比较,糖尿病病程≥5年的患者发生耐药的风险增加了3倍多(OR=4.18,95%CI:1.5011.62)。复治是PTB-DM患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OR=3.58,95%CI:1.439.00)。PTB-DM患者中痰涂片等级4+患者比痰涂片阴性患者更易发生耐药(OR=5.24,95%CI:1.5317.95)。结论:合并糖尿病与患者耐药风险增加显着相关;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中,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5年及以上、复治、痰涂片等级4+。本研究提示临床应警惕合并糖尿病对结核耐药的威胁,加强对合并糖尿病的结核患者的耐药筛查;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耐药防控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对糖尿病病程5年及以上、复治、痰涂片等级4+患者的耐药监测,及时调整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方案。研究可为活动性肺结核耐药防控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申莉[8](2019)在《吉林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及相关基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分析吉林省结核分枝杆菌(MTB)耐药情况及相关基因的突变特征,为吉林省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药物配比及预防控制策略制定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对控制耐药结核增长率,优化抗结核药物的临床使用,提高治疗成功率、降低复发机率,及促进耐药患者管理等结核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吉林省各地区送至吉林省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的MTB,以及菌株来源病例相关信息,共1091例。采用比例法进行药敏试验,包含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卡那霉素(KM)、阿米卡星(AMK)、卷曲霉素(CPM)和氧氟沙星(OFX)共8种药物;共83株(耐药43株,敏感40株)进行二线药物耐药基因研究,共研究9个相关耐药基因(rrs、eis、tlyA、gyrA、Rv0148、Rv2005c、Rv2744c、ppnk、bfrB)。计量资料采用)43(±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之间耐药比例的差异,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耐药的因素,基因片段序列拼接采用DNAstar软件,差异性基因的比较采用MEGA5软件,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总体耐药情况:在1091例MTB中,423株至少耐一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率为38.77%。初治耐药率35.67%,复治耐药率53.09%;2.各类型耐药情况:一线抗结核药物INH、RFP、EMB、SM的单耐药率分别为3.85%、3.48%、1.28%、9.07%。二线抗结核药物KM、AMK、OFX、CPM的单耐药率分别为1.01%、0.37%、7.06%、0.73%。MDR-TB为10.54%,多耐药率8.89%,XDR-TB为1.74%。对INH、RFP、EBM、SM、AMK、KM、OFX、CPM任何形式耐药率分别为19.62%、17.05%、9.81%、24.75%、3.76%、4.95%、9.53%、3.39%。在RR-TB中MDR占61.8%。耐药顺位:前五位由高到低依次为:SM(24.75%)、INH(19.62%)、RFP(17.05%)、EBM(9.81%)、OFX(9.53%);3.影响因素分析:(1)耐药在病例类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85,P<0.001)。(2)病例类型和居住地是MDR的影响因素。复治患者发生MDR的危险是初治患者的3.373倍(OR=3.373,95%CI:2.1235.119)。居住地是城市的患者发生MDR的危险是农村患者的1.846倍(OR=1.846,95%CI:1.2412.744)。(3)多耐药结核在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47,P<0.05)。(4)病例类型和居住地是RR-TB的影响因素。复治患者发生RR-TB的危险是初治患者的3.101倍(OR=3.101,95%CI:2.1724.427)。居住地在城市的患者发生RR-TB的危险是农村患者的1.409倍(OR=1.409,95%CI:1.0131.959);4.基因突变情况:(1)rrs基因均为A1401G突变,在AMK、KM、CPM耐药菌株突变率分别为100%、93.33%、87.5%。eis基因在1株敏感菌株发生双位点突变。51株MTB发生Rv2005c基因突变,50株突变位点在第279位C→T,但在耐药和敏感之间无差异。7株MTB发生Rv2744c基因突变。bfrB基因共68株发生突变,共67株检测到在第468位A→G突变,但在耐药和敏感之间无差异。Rv0148基因共在3株中发生了多位点突变。(2)16株CPM耐药菌株中未检测到tlyA基因和ppnk基因突变,在敏感菌株中存在个别菌株突变情况。(3)25株在gyrA基因检测到突变,突变率为78.13%,突变密码子范围为90-100,突变频率最多的是第90和94位,在敏感菌株中未见突变。结论:1.在1091株MTB总耐药率为38.77%,RR-TB17.05%,MDR-TB为10.54%,多耐药率8.89%,XDR-TB为1.74%。2.对四种一线药物的耐药率为37.30%,对四种二线药物的耐药率为13.93%。3.耐药顺位前五位由高到低依次为:SM(24.75%)、INH(19.62%)、RFP(17.05%)、EBM(9.81%)、OFX(9.53%)。4.耐药率在病例类型上有差异,多耐药在年龄上有差异,病例类型和居住地是MDR-TB和RR-TB的影响因素。5.AMK、KM、CPM存在高度交叉耐药现象。AMK、KM、CPM耐药菌株中rrs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00%、93.33%、87.5%,均发生A1401G突变。6.eis、Rv2005c、Rv2744c、bfrB、Rv0148、tlyA和ppnk基因没有发现可以作为耐药标记的突变。7.OFX耐药菌株gyrA基因突变率78.13%,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密码子的第90位、91位和94位。
李凤丽[9](2019)在《皖中地区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皖中地区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皖中地区结核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安徽省中部地区为研究现场,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合肥,安庆,滁州,六安四个地区抽取15个调查点,纳入自2015年9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各调查点痰涂片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通过收集肺结核患者的细菌学资料,分析患者的耐药性(包括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等)、抗结核药物的耐药顺位,以获得皖中地区肺结核患者耐药的基本情况。通过收集涂阳肺结核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病史、治疗情况等信息,探讨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1083例结核病患者中男性828例,占76.5%,男女比例3.25:1;年龄在8-90岁之间,平均年龄(53.62±19.55)岁;初治患者915(84.5%)例,复治患者168(15.5%)例。2.108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菌株282株,耐药率26.0%,初治患者耐药率21.1%(193/915),复治患者耐药率53.0%(89/168)。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78株,耐多药率7.2%,初治患者耐多药率3.8%(35/915),复治患者耐多药率25.6%(43/168)。3.1083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顺位为INH,SM,RFP,Ofx,EMB,Km。初治患者耐药顺位为SM,INH,Ofx,RFP,EMB,Km。复治患者耐药顺位为INH,RFP,Ofx,SM,EMB,Km。4.282株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中单耐药菌株144(13.3%)株;对2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菌株102(9.4%)株,耐药率最高的组合是INH+SM;对3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菌株69(6.4%)株,耐药率最高的组合为INH+RFP+SM;对4种及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的菌株46(4.2%)株,耐4种抗结核药物31(2.9%)株,耐5种抗结核药物13(1.2%)株,耐6种抗结核药物2(0.2%)株。5.耐两种药物,耐三种药物,耐四种及以上药物耐药率在初治、复治、总体患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2=565.90,P<0.001,c2=374.64,P<0.001,c2=245.58,P<0.001)。6.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既往治疗过1次(OR=2.449,95%CI:1.612-3.723),治疗过2次及以上(OR=8.517,95%CI:4.989-14.538)是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性产生的危险因素;年龄小于20岁(OR=4.735,95%CI:1.448-15.480),40-60岁(OR=1.985,95%CI:1.094-3.600),既往治疗过1次(OR=5.437,95%CI:2.805-10.539),既往治疗过2次及以上(OR=28.968,95%CI:14.688-57.133)是涂阳肺结核患者耐多药产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皖中地区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仍然较为严峻;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耐药情况严重,应规范对一线抗结核药物的用法,合理用药;复治是结核病患者产生耐药的危险因素,对复治结核病患者,在规范化治疗的同时,应加强监督管理;既往治疗次数多、中青年结核病患者是耐药性产生的危险因素。应严格按照指南、规范化治疗,对患者进行全程督导,尽量减少患者的治疗次数,降低耐药性产生的风险。
闵婕[10](2019)在《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病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文中指出目的1.分析宜兴市2008-2015年间肺结核病的流行特征,探讨登记肺结核病的流行趋势2.了解宜兴市肺结核病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方法从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宜兴市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登记在册的肺结核患者的资料,对资料内信息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采用Epidata3.1软件建库,运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与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布差异,P值<0.05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1.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患者共登记在册肺结核患者3317例,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为27.69/10万-39.74/10万,平均登记率为33.12/10万;新发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为25.13/10万-37.60/10万,平均登记率为31.01/10万;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分别为7.66/10万-28.46/10万,平均登记率为16.44/10万,上述登记率同呈逐年下降趋势。2.8年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中,其中男性2480例,占比74.77%,男女性别比值为2.96:1,性别构成无统计学差异(χ2=13.87,P=0.053);户籍人口中的男性登记率为33.01/10万-45.97/10万,平均登记率为39.37/10万,女性登记率为11.39/10万-15.84/10万,平均登记率为13.76/10万,分性别比登记率比较男性高于女性,二者登记率的性别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533.42,P<0.001);15-4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达50.02%,0-14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少(0.90%),各年龄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30.52,P=0.082);农民1571例,占比最高(47.36%),职业分布无统计学差异(χ2=6.642,P=0.467);本地人口登记数2222例,占比66.99%;本地人口登记率25.81/10万,流动人口为77.91/10万,二者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990.43,P<0.001);2009-2015年登记的肺结核患者的流动人口中,贵州户籍的为217例,占比最高(23.69%);春夏季登记数略高于秋冬季。3.8年的初复治比在9.84-50.13之间,平均初复治比为14.65;初复治患者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30.43,P<0.001);8年的涂阳与涂阴之比为0.50-4.38之间,平均涂阳涂阴比为1.16,诊断结果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519.88,P<0.001);2012-2015年间,系统推送的耐药可疑者中新涂阳患者208例,占比最高(67.75%),所有可疑者中确诊耐多药患者11例,广泛耐药1例,单耐药1例;49.08%的患者来源于转诊,其次为因症就诊,8年的肺结核患者来源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635.18,P<0.001);空洞患者占比19.05%,空洞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55.02,P<0.001)。4.8年治疗成功率为89.40%-95.76%,平均治疗成功率为92.34%,成功治疗率有统计学差异(χ2=510.60,P<0.001);耐多药病人最近几年有上升趋势,而“丢失”和“其他”两类的率有下降趋势;初治、复治患者平均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2.66%、83.49%,初治患者各年治疗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7.66,P=0.000),复治患者各年治疗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9.47,P=0.22);涂阳患者平均治疗成功率为89.17%,涂阳患者各年治疗成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6.67,P=0.022),但涂阳患者治疗成功率呈下降趋势;涂阴肺结核患者8年平均治疗成功率为95.50%,各年治疗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9.73,P=0.204)。5.就诊延迟中位数为13天,确诊延迟中位数为3天;肺结核患者的性别、年龄、户籍患者来源、患者分类等因素与其就诊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的职业因素与其就诊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的职业、患者来源、患者分类等因素与其确诊延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患者的性别、年龄、户籍等因素与其确诊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宜兴市肺结核病患者总体登记率、新发患者登记率、涂阳患者登记率同处于逐年下降趋势,说明目前肺结核病“三位一体”防治模式和DOTS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当前宜兴市肺结核病防治工作仍存在医防合作机制不完善、工作保障经费不足耐多药工作进展缓慢、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未纳入单病种定额付费保障政策等问题,下一步要继续完善“三位一体”防治服务体系,落实经费保障,贯彻实施耐药高危人群的筛查,高度重视耐多药患者的纳入治疗与随访管理,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加大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3.病人的发现和管理方面应高度重视青壮年和以体力劳动为主的人群4.提高涂阳患者的成功治疗率,是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5.减少肺结核患者的发现延迟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
二、标准治疗失败病人不能再使用一线药物的标准复治方案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标准治疗失败病人不能再使用一线药物的标准复治方案了(论文提纲范文)
(1)复治肺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复治肺结核病的分类 |
一、病变部位 |
二、病原学检查结果 |
三、 抗结核治疗次数 |
四、 耐药状况[1] |
五、 既往抗结核治疗转归 |
六、 病原菌感染来源 |
复治肺结核病的流行病学 |
一、流行情况 |
二、危险因素 |
三、耐药情况 |
复治肺结核病的诊断 |
一、研究进展 |
二、诊断方法 |
(一)临床表现 |
(二)胸部影像学检查 |
(三)实验室检查 |
(四)其他检查 |
三、诊断标准 |
(一)诊断原则 |
(二)诊断标准 |
(三)鉴别诊断 |
复治肺结核病的治疗 |
一、治疗现状 |
二、治疗原则 |
三、推荐方案 |
(一)长程方案 |
(二)短程方案 |
(三)个体化方案 |
四、其他治疗 |
(一)营养治疗 |
(二)免疫治疗 |
(三)中医药治疗 |
复治肺结核病治疗管理和监测 |
一、治疗管理 |
二、治疗监测 |
三、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
常见药物不良反应与处理[61,68] |
一、消化系统反应 |
二、皮肤改变 |
三、心血管系统反应 |
四、神经及精神系统反应 |
五、肾毒性 |
六、血液系统损伤 |
七、运动系统损伤及代谢异常 |
复治肺结核病的治疗转归 |
一、利福平敏感复治肺结核病化学治疗的转归 |
二、利福平耐药复治肺结核病化学治疗的转归 |
复治肺结核病的研究方向 |
一、内源性复燃与外源性再感染的鉴别 |
二、复治肺结核病的分类 |
三、病原学阴性复治肺结核病的诊断 |
四、探索复治肺结核病的新型治疗方案 |
(一)复治敏感肺结核的短程化疗方案的探索 |
(二)复治耐药肺结核化疗新方案的探索 |
(三)复治肺结核病的宿主导向治疗探索 |
(四)复治肺结核病的中医药治疗研发 |
(2)北京地区复治结核病患者菌型分析及耐药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北京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3.1 临床分离株耐药基本情况 |
3.2 各种耐药类型的耐药情况 |
3.3 各种耐药类型在不同社会学特征中的耐药情况 |
3.4 分子线性探针( LPAs)检测与耐药性相关的突变 |
第四节 讨论 |
4.1 北京怀柔耐药监测点结核分枝杆菌表型耐药情况 |
4.2 线性探针技术( LPAs)在耐药监测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北京地区复治结核病耐药性研究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3.1 分子药敏结果 |
3.2 分子线性探针(LPAs)检测与耐药性相关的突变 |
3.3 不同复治类型患者临床特征比较 |
3.4 复治患者临床分离株比例法耐药谱 |
第四节 讨论 |
4.1 复治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情况 |
4.2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北京地区复治结核病患者菌型分析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3.1 复治结核患者配对菌株VNTR结果比对 |
3.2 获得性耐药和原发性耐药 |
3.3 复治结核病患者分离株VNTR分型和聚类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4.1 北京复治结核病患者发病原因分析 |
4.2 MIRU-VNTR在结核分枝杆菌分型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全基因组测序在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应用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材料与实验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3.1 谱系鉴定 |
3.2 遗传距离分析 |
3.3 耐药预测 |
第四节 讨论 |
4.1 结核分枝杆菌的谱系鉴定及传播 |
4.2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突变位点分析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综述 全基因组测序在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1 配对菌株基因型比对结果 |
附表2 样本基因组与H37Rv比对信息 |
附表3 MDR菌株谱系及与一线药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 |
附表4 MDR菌株与AB组药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 |
附表5 MDR菌株与C组药耐药相关的基因突变位点 |
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及答辩决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复治涂阳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分布及治疗6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内容与方法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最新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4)关于初治、复治菌阳肺结核中医证候及耐药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第一章 理论研究 |
1.祖国医学对肺痨的认识 |
1.1 肺痨的定义及在中国古代的发展过程 |
1.2 现代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
2.现代医学对肺结核的认识 |
2.1 耐药肺结核 |
2.2 肺结核病复发的原因 |
2.3 近期国内对复治肺结核耐药情况研究 |
2.4 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耐药特点 |
2.5 关于减少肺结核的复发和耐药产生的思考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选取及分组 |
1.2 诊断标椎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统计学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临床资料总体分析 |
3.2 不同性别初治组与复治组差异性(表1) |
3.3 不同年龄初治组与复治组差异性(表2) |
3.4 不同民族初治组与复治组差异性(表3) |
3.5 复治组治疗次数与耐药情况分析(表4) |
3.6 复治组治疗次数与中医证型情况分析(表5) |
3.7 初治组与复治组吸烟指数差异性(表6) |
3.8 有无糖尿病合并症初治组与复治组差异性(表7) |
3.9 是否合并高尿酸血症初治组与复治组差异性(表8) |
3.10 初治组与复治组有无肺空洞差异性(表9) |
3.11 初治组与复治组药敏情况差异性比较(表10) |
3.12 不同耐药情况初治组与复治组差异性(表11) |
3.13 不同中医证候初治组与复治组差异性(表12) |
第三章 结论 |
第四章 分析讨论 |
1.关于证型演变的讨论 |
2.关于结果的讨论 |
第五章 问题与展望 |
1.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2.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现代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
1.关于“肺痨”中医证候现代研究进展 |
2.“肺痨”中药治疗进展研究 |
3.基于本文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肺结核中医证候分析调查表 |
附录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其与DNA修复系统Nth基因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唐山地区临床分离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药物靶基因突变情况分析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标本来源 |
1.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1.4 研究方法 |
1.1.5 质量控制 |
1.1.6 统计分析 |
1.2 结果 |
1.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1.2.2 临床分离菌株耐药情况 |
1.2.3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与耐药性结核病的相关性分析 |
1.2.4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与临床株对一线药物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
1.2.5 临床株一线抗结核药物靶基因突变情况 |
1.3 讨论 |
1.4 小结 |
第2章 DNA修复系统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及基因突变的关系研究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1.3 研究方法 |
2.1.4 质量控制 |
2.1.5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临床菌株DNA修复系统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 |
2.2.2 药物靶基因突变与DNA修复系统基因表达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2.3 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Nth基因与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产生的关系研究 |
3.1 对象与方法 |
3.1.1 实验对象 |
3.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3.1.3 实验方法 |
3.1.4 菌株保存 |
3.1.5 质量控制 |
3.2 结果 |
3.2.1 标准株H37Rv Nth基因左右臂扩增 |
3.2.2 噬菌粒的构建 |
3.2.3 分枝杆菌噬菌体的构建 |
3.2.4 标准株H37Rv Nth基因敲除菌株的构建 |
3.2.5 Nth基因回补及过表达菌株的构建 |
3.2.6 单药对H37Rv、Nth敲除株和Nth回补株耐药诱导比较 |
3.2.7 单药耐药诱导菌株生长曲线测定和MIC比较 |
3.2.8 两药联合对H37Rv、Nth敲除株和Nth回补株耐药诱导比较 |
3.2.9 两药联合诱导菌株生长曲线比较 |
3.2.10 三药联合对H37Rv、Nth敲除株和Nth回补株耐药诱导比较 |
3.2.11 耐药诱导成功的菌株药物靶基因突变情况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4章 综述 |
耐药性结核病的威胁和修复系统在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功能 |
4.1 结核病和耐药性结核病流行病学概述 |
4.2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 |
4.3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过程中DNA修复基因的表达变化 |
4.4 结核分枝杆菌耐药过程中DNA修复系统的表达变化 |
4.5 不同修复系统在结核分枝杆菌中的功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7)合并糖尿病对肺结核患者耐药风险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合并糖尿病对肺结核患者耐药风险的影响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3 主要指标定义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
2 耐药情况分析 |
3 肺结核患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分析 |
讨论 |
第二章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耐药的影响因素研究 |
引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3 主要指标定义 |
4 质量控制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分布特征 |
2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生耐药的危险因素分析 |
讨论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8)吉林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及相关基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
1.1 结核分枝杆菌与结核病 |
1.1.1 结核分枝杆菌及结核病简介 |
1.1.2 结核病患者常用药物 |
1.1.3 耐药结核定义及分类 |
1.1.4 耐药性检测方法 |
1.1.5 结核病耐药的可能原因 |
1.2 结核病耐药现状 |
1.2.1 全球耐药结核病现状 |
1.2.2 国内耐药结核病现状 |
1.3 耐药的影响因素 |
1.3.1 病例类型 |
1.3.2 性别 |
1.3.3 年龄 |
1.3.4 糖尿病 |
1.3.5 其他 |
1.4 MTB耐药机制 |
1.4.1 RFP |
1.4.2 INH |
1.4.3 EMB |
1.4.4 PZA |
1.4.5 氨基糖苷类 |
1.4.6 多肽类 |
1.4.7 氟喹诺酮类 |
1.4.8 对氨基水杨酸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菌株来源 |
2.2 主要试剂、仪器和耗材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2.3 主要耗材 |
2.3 菌株的复核 |
2.4 药物敏感性试验 |
2.4.1 药敏试验中所用药物 |
2.4.2 药敏试验操作步骤 |
2.4.3 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
2.4.4 相关定义 |
2.4.5 药敏试验质量控制 |
2.5 二线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实验 |
2.5.1 引物核酸序列 |
2.5.2 DNA的提取 |
2.5.3 基因扩增及测序分析 |
2.5.4 基因检测质量控制 |
2.6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
3.1 基本信息 |
3.2 耐药情况 |
3.2.1 1091株MTB对8种药物耐药情况 |
3.2.2 初治、复治在不同耐药类型中的分布情况 |
3.2.3 对8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情况 |
3.2.4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耐药情况分析 |
3.2.5 耐药顺位情况 |
3.3 耐药影响因素分析 |
3.3.1 影响耐药情况的因素分析 |
3.3.2 影响耐药类型的因素分析 |
3.4 MTB二线药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结果 |
3.4.1 基因实验MTB的耐药情况 |
3.4.2 耐药基因序列比对结果 |
3.4.3 AMK与KM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
3.4.4 与CPM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
3.4.5 与OFX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特征分析 第4章 讨论 |
4.1 菌株来源病例基本情况分析 |
4.2 耐药情况 |
4.2.1 耐药情况分析 |
4.2.2 不同耐药类型分析 |
4.2.3 一线药物耐药情况分析 |
4.2.4 二线药物耐药情况分析 |
4.2.5 耐药顺位 |
4.3 耐药的影响因素 |
4.3.1 影响耐药的因素分析 |
4.3.2 不同耐药类型危险因素分析 |
4.4 耐药基因 |
4.4.1 与AMK和KM耐药有关基因 |
4.4.2 与CPM有关耐药基因 |
4.4.3 与OFX耐药有关基因 |
4.5 建议措施 |
4.5.1 减少感染、及时诊断 |
4.5.2 规范治疗、减少复治 |
4.5.3 应用MTB耐药快速检测技术 |
4.5.4 加快研制新的抗结核药物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
(9)皖中地区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
前言 2 |
材料与方法 3 |
数据的录入、整理和分析 4 |
质量控制 5 |
结果 6 |
讨论 7 |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
(10)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病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前言 |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相关定义 |
1.3.1 人口定义 |
1.3.2 治疗结局 |
1.3.3 就诊延迟 |
1.3.4 确诊延迟 |
1.4 人员配置 |
1.5 统计指标 |
1.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宜兴市2008-2015 年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 |
2.1 疫情概况 |
2.2 性别分布 |
2.2.1 肺结核患者性别构成 |
2.2.2 肺结核患者分性别比登记率 |
2.3 年龄分布 |
2.4 职业分布 |
2.5 户籍分布 |
2.6 时间分布 |
2.7 患者临床状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
2.7.1 治疗分类 |
2.7.2 诊断结果 |
2.7.3 耐药结果 |
2.7.4 患者来源 |
2.7.5 空洞有无 |
2.8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年度分布 |
2.8.1 肺结核患者的治疗结局年度分布概况 |
2.8.2 初治和复治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年度分布 |
2.8.3 涂阳和涂阴患者治疗成功率年度分布 |
2.9 登记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 |
2.9.1 登记肺结核患者就诊与确诊延迟概况 |
2.9.2 不同特征肺结核患者就诊与确诊延迟分布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3.1 宜兴市新发肺结核与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处于低水平 |
3.2 男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高于女性 |
3.3 肺结核患者中青壮年占比最高,老年人群也不可忽视 |
3.4 肺结核患者集中在体力劳动者 |
3.5 流动人口肺结核登记率高于本地人口 |
3.6 全年均可发病,春夏季稍高 |
3.7 初治与复治肺结核患者分布有统计学差异 |
3.8 痰检阳性患者稳中有降,耐多药患者治疗仍是难题 |
3.9 转诊与因症就诊仍是发现患者的两大方式 |
3.10 肺结核患者就诊时存在空洞现象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
3.11 宜兴市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呈现波动状态 |
3.12 就诊与确诊延迟情况不容忽视 |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
1 结论 |
2 建议 |
3 本次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文献综述 |
1 当前肺结核病流行趋势 |
1.1 全球肺结核病流行现状 |
1.2 中国肺结核病流行现状 |
2 肺结核病发病影响因素 |
2.1 吸烟与饮酒 |
2.2 性别与年龄 |
2.3 生活环境与经济条件 |
2.4 肺结核患者接触史 |
2.5 双重感染与合并糖尿病 |
3 肺结核的药物治疗现状 |
3.1 化学药物治疗 |
3.2 中医辅助治疗 |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4 肺结核控制策略的发展 |
4.1 全球肺结核病控制策略 |
4.2 我国肺结核病控制策略 |
5 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标准治疗失败病人不能再使用一线药物的标准复治方案了(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治肺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 刘一典. 中国防痨杂志, 2021
- [2]北京地区复治结核病患者菌型分析及耐药性研究[D]. 张洁.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21
- [3]复治涂阳耐药肺结核患者耐药分布及治疗6个月末痰菌未阴转的影响因素分析[D]. 嘉丽娜·阿不都外力. 新疆医科大学, 2021
- [4]关于初治、复治菌阳肺结核中医证候及耐药情况研究[D]. 秦蕾.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特征及其与DNA修复系统Nth基因的关系研究[D]. 任琦.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1)
- [6]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指南(2019年简版)[J]. Chinese Antituberculosis Association;. 中国防痨杂志, 2019(10)
- [7]合并糖尿病对肺结核患者耐药风险的影响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 刘倩. 青岛大学, 2019(03)
- [8]吉林省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情况分析及相关基因研究[D]. 申莉. 吉林大学, 2019(11)
- [9]皖中地区结核病患者耐药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李凤丽. 安徽医科大学, 2019
- [10]2008-2015年宜兴市肺结核病流行趋势及防控策略[D]. 闵婕. 东南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