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人体清醒和睡眠的蛋白质

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人体清醒和睡眠的蛋白质

一、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人体苏醒与睡眠的蛋白质(论文文献综述)

吴芳芳[1](2021)在《谷歌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策略 ——《基因开关》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认为翻译工具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特点有目共睹,优秀的翻译工具也因此受到语言服务商的肯定,越来越多地运用于翻译实践。诚然,机器翻译还有进步空间,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机器翻译的译文还不足以达到客户要求。而逐渐兴起的译后编辑可以有效修正机器翻译的勘误。机器翻译结合译后编辑的模式(MTPE)既能保留机器翻译的高效,又能保有人工翻译的质量。因此,在世界各地,许多语言服务商已经广泛使用该模式进行翻译。本文是一篇采用MTPE模式进行翻译实践而产出的实践报告,源文本是一本名叫《基因开关》(The Switch)的科普类书籍。根据赖斯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该文本属于科普性文本,同时兼具感召功能。源文本涉及大量生物学知识及术语,行文严谨、逻辑清晰,适合采用MTPE模式进行翻译。因此,笔者在SDL Trados翻译软件的帮助下,利用谷歌机器翻译引擎Google Translate预翻译文本,然后对机器翻译的译文进行译后编辑和校对。基于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在翻译多维质量标准MQM模型的指导下,从准确性和流畅性两个角度总结了谷歌翻译的错误类型,包括欠额翻译、未翻译、错误翻译、错误语法、理解困难;并在文本类型理论的指导下,从准确性和流畅性角度给出译后编辑的策略,包括补充、替换、重组句子结构、调整语序、重写,并辅以例句加以解释说明。

任许利[2](2021)在《七氟醚通过上调水通道蛋白4表达增加小鼠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脑胶质淋巴系统是介于大脑脉管系统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特殊血管旁间隙,起到运输脑脊液和排出脑内废物的功能。由于该血管周围间隙的功能和结构与胶质细胞密切相关,并发挥类似淋巴系统功能,故命名为胶质淋巴系统。在胶质淋巴系统中脑脊液流动可将营养物质和药物输送到脑实质,并从大脑深处快速清除代谢废物,如乳酸和β-淀粉样蛋白(Aβ)。当胶质淋巴系统功能障碍时,毒性代谢产物排出能力降低,导致废物在脑实质内积累,在脑实质内积累,引发神经炎症反应,最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同时,胶质淋巴系统功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也可参与神经炎症反应。因此,现认为胶质淋巴系统功能障碍可能与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关。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作为一种与手术和麻醉相关神经性疾病,与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相似性。例如,一些研究证明,患者脑脊液Aβ聚集和Aβ/tau比值增加可能与术后长期认知改变有关。因此,我们推测胶质淋巴系统与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病理因果关系。目前,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吸入麻醉药与术后认知功能改变具有明显相关性。其中,七氟醚是目前临床麻醉中最常用的吸入麻醉药。因此,本实验中我们选择4%七氟醚作为研究因素,研究七氟醚对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和小鼠行为学改变影响,并浅探其诱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机制。方法:第一部分为动物实验:首先研究七氟醚对小鼠的行为学和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影响。术前3天为Morris水迷宫的位置导航测验阶段(即参考记忆测试),每天让小鼠是熟悉适应环境4次。手术当天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和七氟醚组的两组,行小脑延髓池内注射伊文思蓝。然后,对照组小鼠保持清醒和自由活动,而七氟醚组则继续维持七氟醚(4%)麻醉。在维持4 h后七氟醚麻醉结束,再经过4 h复苏后,两组小鼠都完全清醒并能自由活动。所有小鼠进行旷场实验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待行为学测试完毕后,小鼠都立刻安乐死并解剖大脑,观察大脑表面伊文思蓝的多少,推测七氟醚对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变化。其次,评估新型水通道蛋白4抑制剂(TGN-020)对小鼠的胶质淋巴系统和行为学的影响。此实验结果显示TGN-020在短期内只发挥特异性抑制AQP4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单次对中枢神经影响较小,不会明显改变小鼠行为学。所以后续实验中不再单独设立TGN组。最后,在七氟醚麻醉状态下,研究TGN-020是否影响胶质淋巴系统功能,以及是否能改善七氟醚麻醉造成的行为改变。此时将小鼠分成三组,分别为对照组,七氟醚组和七氟醚+TGN组三组小鼠,分别行小脑延髓池穿刺术注射伊文思蓝,以便观察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和小鼠认知行为学的变化。通过体内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观测三组脑组织内的总荧光含量;通过免疫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三组血清中的伊文思蓝含量,检测伊文思蓝经胶质淋巴系统回流入血液循环的多少。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IL-6的表达。之后,通过荧光免疫学方法检测脑内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第二部分为细胞实验:利用星形胶质细胞浅探七氟醚增加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相关机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蛋白激酶C(PKC)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IL-6的表达。通过氮蓝四唑显色法去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通过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七氟醚和TGN-020对星形胶质细胞膜总钾通道电导性的影响。最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统计比较是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 A)进行的统计。结果:1.在经过4%七氟醚麻醉4h后,小鼠在麻醉复苏早期(苏醒后4h)表现出明显的行为改变。4%七氟醚明显增加胶质淋巴系统功能。2.小脑延髓池穿刺明显增加小鼠IL-6的分泌,而七氟醚引起的炎症相对较弱。3.七氟醚可增加小鼠脑内水通道蛋白4和PKC表达,降低SOD的含量进而减弱对超氧化物的清除作用。同时七氟醚还降低星形胶质细胞钾道开放水平。4.TGN-020作为新型水通道蛋白4抑制剂,明显抑制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在单次使用8h内不会引起小鼠出现明显行为学改变。5.在4%七氟醚麻醉过程中,TGN-020能发挥抑制胶质淋巴系统功能。还可以缓解七氟醚对钾通道的抑制作用,改善因七氟醚麻醉引起的行为学异常。结论:1.高浓度七氟醚可增强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星形胶质细胞的水通道蛋白4和PKC的表达有关。2.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增加可引起过多炎症物质随脑脊液入脑,引起神经性炎症,导致小鼠行为学改变。3.TGN-020作为一种新型的水通道蛋白4特异性抑制剂,可抑制七氟醚引起的胶质淋巴系统功能亢进,并改善小鼠的行为改变。

刘倩[3](2021)在《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充分反映科技发展和学科发展前沿,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如今,生物学研究正蓬勃发展,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为使学生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探索将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入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切入点。生物学科研成果应用于生物学教学中,能筑牢学生生物学理论基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赋予课堂生命力和时代性,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然而,生物学前沿知识种类繁杂、体系庞大,且涉及的理论深奥复杂,一线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将前沿知识有效应用于教学困难重重。因此,本研究以探究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有效策略作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梳理教科书和高考试题涉及的前沿知识,基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前沿知识融入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前沿知识教学面临的问题,构建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原则和策略。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生物学前沿知识教学”的研究进展,并将“生物学前沿知识”的概念界定为生物学领域最新取得的研究成果或正在进行的研究热点。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相关教学内容、呈现栏目、呈现方式和反映学科核心素养几方面梳理人教版五册高中生物学教科书涵盖的学科前沿知识,并统计了2016-2020年高考生物学试题涉及的学科前沿知识。明确高中教学和高考对前沿知识的要求,侧面印证前沿知识对于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从学生对前沿知识的了解情况、学习现状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了解生物学前沿知识的教学现状,采用课堂观察法对一线生物学教师的常态课堂进行观察,分析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面临的困难。为改善教学现状,提出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原则和策略,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为例,设计学科前沿知识教学案例在实践中的应用,并邀请两名一线教师评课,进行案例分析和优化。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生物学教师对生物学前沿知识融入生物学教学均持积极态度,部分教师会主动搜集生物学前沿知识,并将前沿知识通过新课导入、习题巩固等方式融入教学。但总体来看,生物学前沿知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广度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方式有一定局限性;前沿知识教学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联系不紧密。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科前沿知识教学应遵循的四条原则,即科学性原则、量力性原则、关联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并沿课堂内、外两条路线提出了前沿知识融入教学的策略:课堂内可以通过导入新课、知识拓展、深度学习、习题巩固四个环节融入前沿知识;课堂外可以采用发放前沿知识卡片、举办前沿知识科普讲座以及指导学生自主获取前沿知识三条路径。最后,通过教学实践表明了生物学前沿知识教学的可行性。本研究提出了生物学前沿知识教学的原则和策略,以期为教育工作者进行生物学前沿知识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陈洁[4](2021)在《神经肽Leucokinin调控雌性果蝇接受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研究动物行为是如何产生并受基因和神经环路调控的。本能行为是一类不需要后天学习获得的行为,在发育过程中已经构建于神经系统中。在本能行为的分子与神经机制研究中,雄性果蝇的求偶行为和雌性果蝇的接受行为均是研究的最为透彻的模型,解析这些本能行为调控的分子与神经机制将深化我们对于行为调控的神经机制的理解。本研究以雌性果蝇的接受行为为研究模型,发现神经肽Leucokinin(LK)及其表达的神经环路调控该本能行为的神经机制。我们发现,当人工激活Lk神经元后,雌蝇的接受行为显着降低,而雄蝇的求偶行为几乎不受影响。在Lk突变体的背景下激活Lk神经元,雌蝇的接受行为不受影响,说明激活Lk神经元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依赖神经肽LK的释放。我们进一步发现,雌蝇接受行为主要受到位于腹神经节的Lk神经元(ABLKs)的调控,仅激活雌蝇的ABLKs神经元就足以引起雌蝇接受行为的降低。通过对ABLKs神经元钙信号的检测,我们发现这些神经元响应雌蝇的交配状态,即交尾后的ABLKs神经元的活性显着增加。我们进一步研究了ABLKs神经元与前人报道的响应交配状态的ppk神经元的功能关系,发现Lk神经元是ppk神经元的功能性下游。与ppk神经元同时调控交尾后接受行为和产卵行为不同的是,Lk神经元仅影响雌蝇的接受行为,不调控雌蝇的产卵行为。这些结果首次发现神经肽LK调控雌性果蝇生殖行为,同时揭示了Lk神经元如何响应生理状态并调节特定生殖行为的神经环路机制。本研究同时以雄性果蝇求偶行为为研究模型,发现了fruitless(fru)基因对雄蝇求偶环路功能多样性的调控。在雄蝇中特异表达的fruitless(fru M)被认为是调控雄蝇求偶行为的“开关”分子,但是fru M如何调控求偶行为并不清楚。我们发现,fru M在特定发育时期的正常表达对雄蝇羽化后向雌蝇的本能求偶行为至关重要,而fru M在成年期则起到抑制雄性之间求偶的作用。我们进一步发现,fru M表达的不同强度和模式,可以使雄蝇产生先天性的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或没有先天性求偶行为但可通过后天习得求偶行为。这些结果表明fru M并非传统认为的求偶行为的“开关”分子,而是通过其在关键发育时期的表达决定了求偶环路功能的多样性。这些发现深化了我们对于一个基因如何赋予神经环路多样性的功能并调控行为的理解。

李汝琳[5](2020)在《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术后睡眼质量和疲劳程度的影响》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探讨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艾贝宁)(dexmedetomidine,Dex)对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和疲劳程度的影响,为合理应用麻醉相关药物改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降低疲劳程度提供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选择择期于我院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耳鼻咽喉科声带息肉切除手术患者共64例,随机分为两组:D组和B组。患者入室常规监测,D组(实验组)经外周静脉泵注浓度为4ug/ml的右美托咪啶,10分钟内泵注lug/kg的负荷剂量,而后按0.3 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B组(对照组)按照实验组的方式泵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麻醉方式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纳入研究的患者采取的麻醉诱导方法如下:舒芬太尼(0.3ug/kg),顺式阿曲库铵(0.2mg/kg),丙泊酚(2mg/kg),等待4分钟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2 μ g/kg/min)和丙泊酚(4~6mg/kg/h)全屏静脉麻醉。术中根据BIS值调整丙泊酚的泵注速度,维持BIS值在45-60之间。观察指标:1、记录患者年龄、BMI、ASA等一般情况。2、记录术中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出血量、输液量和丙泊酚使用量等基本情况。3、全程持续监测患者BIS值,着重记录泵注前(t0)泵注后10min(t1)、停药前(t2)和出室时(t3)四个时间点BIS值用于统计分析。4、连续监测患者HR、MAP、SPO2,着重记录泵注前(t’0)、泵注后10min(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出室时(t’5)六个时间点的数值。5、记录患者术后是否发生恶心呕吐。6、观察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7、患者回忆术前一个月睡眠情况,术前填写1月内(Tpre)和术前一夜(T0)睡眠情况,随访患者术后第一夜(T1)、术后第二夜(T2)、术后第三夜(T3)三个时间点的睡眠情况,使用PSQI评分.8、记录患者术前一月(Tpre)、术前一夜(T0)疲劳情况,使用FSS疲劳量(fatigue severity scale)表评分,随访患者术后第一夜(T1)、术后第二夜(T2)、术后第三夜(T3)三个时间点疲劳情况,同样使用FSS疲劳量表记录分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例数64例,D组(实验组)一例患者因术中发生心动过缓,应用阿托品调整心率剔除研究,1例因术中发生低血压给予麻黄碱升压而剔除研究。B组(对照组)1例因提前出院、无法追踪术后第三天调查问卷剔除研究,1例因患者本身原因,不明原因主观结束实验而剔除研究,实际有60例纳入统计分析,每组各30例。1、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患者的年龄和BMI、ASA分级、手术麻醉时间相关信息、以及液体出入量、住院时间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右美托咪定观察组(D组)术中丙泊酚的消耗量较对照组(B组)显着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2.术中各时期BIS值比较两组患者在以下不同时间段BIS值的比较,在D组右美托咪定泵注后10min(t1)、停药前(t2)较B组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而在右美托咪定泵注前(t0)和出室时(t3)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中各时期HR、MAP、SPO2的比较两组患者HR、MAP、SPO2在泵注前(t’0)、泵注后10min(t’1)、气管插管后(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f4)、出室时(t’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不良反应D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为13.3%,较B组患者PONV发生率(40%)显着降低(P=0.02),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低氧血症和其他不良反应。5.PSQI评分两组患者的匹斯堡睡眠指数组间比较:对照组患者PSQI评分在T1、T2两个时间点均较右美托咪定组显着增高(P<0.05),而在Tpro、T0和T3时两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PSQI评分在T1、T2时均较Tpre时显着增高(P<0.05),而T0、T3时与Tpre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PSQI评分各项因子间比较组间比较:对照组患者在时间点T1、T2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两项因子评分D组显着升高(P<0.05),而在其他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时间点其他各因子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两项因子评分在T1、T2时均较Tpro时显着增高(P<0.05),而T0、T3时两项因子评分与Tpro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FSS评分组间比较:B组患者FSS评分在T1、T2时均较D组显着增高(P<0.05),而在Tpro、T0和T3时两组患者FS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FSS评分在T1、T2时均较Tpro时显着增高(P<0.05),而T0、T3时与Tpro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前及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相比对照组能显着提高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亦能改善术后疲劳程度。

谢东东[6](2020)在《原发性失眠患者结构缺陷脑区的异常功能连接》文中认为失眠症是临床上最普遍的睡眠障碍,其特征是难以入睡以及保持睡眠困难,半夜频繁醒来,清晨过早苏醒。失眠的发病率高,其中30~50%的普通人群就存在失眠症状,并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原发性失眠是指失眠至少持续一个月以上,并非由其它的精神疾患、身体的疾病、物质药物使用、或其它特定的睡眠疾患所引发的失眠。原发性失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损伤、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失眠被认为是引发其他精神疾病的潜在因素,如抑郁症。先前的研究表明,失眠症患者患抑郁症的几率大约是正常睡眠者的10倍,大约90%的抑郁症患者也患有失眠症。失眠已被公认为是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对失眠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刻不容缓。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失眠的结构学和静息态分析分别有很多的研究,发现原发性失眠、与大脑结构的变化以及脑区功能的异常有关。但单模态的研究存在局限性,因此本文进行多模态的结合,试图探索失眠患者灰质体积变化脑区的异常功能连接。运用的方法是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和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相结合。选用33个原发性失眠患者以及38个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先用VBM的方法分析两组被试之间大脑灰质体积的变化,把灰质体积变化的脑区当做种子点。提取出种子点的平均时间序列,计算与全脑的功能连接值,得出原发性失眠患者异常的功能连接脑区,最后把影像学结果与行为学量表分数做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原发性失眠患者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DLPFC)、左侧眶额叶皮质(OFC)、双侧额叶中(MFC)、右侧额叶下回(IFG)和左侧颞下回灰质体积减少。右侧MFC的灰质体积与睡眠自评量表(SRSS)评分呈负相关,右侧IFG的灰质体积与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分呈负相关。选择右侧MFC和右侧IFG作为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的感兴趣区域(ROIs)。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原发性失眠患者右侧顶叶下回(IPC)与右侧MFC、左侧OFC与右侧IFG之间RSFC减弱。右侧MFC与右侧IPC之间的RSFC与SRSS评分呈负相关,右侧IFG与左侧OFC之间的RSFC与ISI评分呈负相关。本研究通过结合结构和功能模态信息研究原发性失眠,希望为原发性失眠的特征提供新的见解。

刘慧鸿[7](2020)在《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文中指出目的:精神养生被认为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并贯穿于养生始终,是养生活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人民在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健康需求如何实现,是一个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文化,在微观层面涉及精神调摄的多层面问题。中医药学凝聚着的深邃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于创造性的解决如此宏大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精神养生的文献、理论、案例和策略研究,对此种实际上涉及面甚广的健康需求提出精神养生的理解和主张,探索精神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和价值实现。方法:研究方法也属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或观念认知方面的事物。如有中医学者所认为的“由于时代性的遮蔽”,养生缺少精神独立的系统研究。解除时代性的遮蔽是社会文化层面的宏大的精神需求。所以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觉,从而其根本方法就是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道学的”“观照的”方法。同时研究内容,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根本上也是传统文化和文化自觉。所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是相应、相融、相生的,在传统文化的“共冶一炉”中,这也是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面向。个体、群体就是在文化的抱持中健康成长的,放眼古今中外,没有比文化自觉更能提升人民精神境界、鼓舞人心和促进个体健康的事物。“道学的”“观照的”方法的特征,首先是境界取向。境界立意高远,就能“整全”“顾及全面”。借鉴整体论、内省法、创造性诠释等已有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思想内核,都承继了传统文化。同时,论文也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由此呈现“整全的顾及全面的多层远近观”。具体步骤为,首先对精神养生与道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以精神养生、心理养生、情志养生、心性修养等为检索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检索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精神养生的传统智慧进行阐释。借鉴于阐释得到的洞见,先在宏观层面、社会层面进行考察以完成理论探索,并明确理想和主张;最后通过精神养生相关的实践进行体验和考察,对如何实现理想和主张提供策略建议。成果:在文化层面,立足传统文化,以“道学”的阐释能力,展示精神养生的内在体系,阐明精神养生的“道”与“术”、“知”与“行”,使得对精神养生之本来面目有一个意会。并将道学这个研究方法与精神养生这个研究对象交融在一起,呈现为文化自觉的一种形式。在个体层面,通过道学的观照使得个体对精神养生的面貌有一个俯瞰,心中对如何精神养生有一个总览而不失细节的心智地图,协助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和急迫的生活节奏的两难中找到可行、必行、乐行的实践道路。结论:本研究开启精神养生的新的自觉,在最大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主的基础上阐释精神养生,在体现精神养生所追求的“精神内守”“独立守神”的境界中观照精神养生。论文主要有以下创新:一、在研究方法上,论文创造性的在养生学研究中运用整体论的、自本体诠释的方法、内省的方法等体现道学观照的方法;由分析式、还原式的研究范式,转向道学、整体论的、内省的方法;由以西诠中的解释转向自身解释,转向文化自觉的解释。论文将相关的现代健康理论、方法和技术纳入道学的观照之中,也就等于纳入了精神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这种纳入也是一种“与新科技相结合,多学科交叉”,是“超世界水平的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形式,是文化自觉的呈现。二、论文以问道的精神把精神养生作为生命过程始终存在的一种本质。创造性的提出了“入道-养生-疗疾”的健康实践连续谱,鲜活的呈现了精神养生贯穿于养生始终,同时强调养生贯穿生活始终。三、论文阐释了精神养生“道”与“术”的知识体系结构,“施”与“受”的实践体系结构,“知识体系结构”与“实践体系结构”形成的真知真行结构,构成了精神养生的三重太极结构。论文清晰了精神养生知识丛林的观感,拓展实践视野,有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选择自己的健康道路。四、论文从精神养生内生的理论视角初步提出发挥精神养生社会价值的建议。

潘俊[8](2020)在《刺五加中镇静安神活性成分筛选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现代人的生活压力也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出现失眠的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身体健康。目前,治疗失眠的药物主要有苯二氮卓类、抗抑郁、抗精神病和抗组胺类药物等,但这些常用的镇静催眠类药物常伴有多种副作用,如:嗜睡、头昏、乏力、焦虑等,而且易引起服用者的依赖性和成瘾性,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现代研究发现,许多中药都含有镇静安神作用的活性成分,而且这些天然物质不良反应较少,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目前,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中药有90余种,其中临床使用较多的是刺五加,酸枣仁,柏子仁,石菖蒲,五味子,丹参,灵芝,天麻等。但是对这些中药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上,而其活性成分(如天麻素、酸枣仁皂苷、五味子醇甲、钩藤碱等)的起效机制尚不清楚,至今仍没有中药源为主要成分,用于失眠治疗的新药。前人的研究已经证明:刺五加提取物具有保护神经元,改善人体植物神经系统紊乱及促进睡眠等作用。但对活性单体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非常少,这严重制约了刺五加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利用。因此本论文通过借鉴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经验,针对刺五加中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4个代谢入血成分,对其分子作用靶点进行筛选与验证,尝试在分子水平阐明刺五加镇静安神的药理机制。本论文主要利用镇静安神相关的9个受体(5HT1B、5HT2A、MT1、MT2、D1、D2、D3、OX1、OX2)高表达细胞模型,对刺五加中4个入血成分(紫丁香苷、金丝桃苷、刺五加皂苷E、1,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进行靶点筛选;再利用细胞热转变分析(CETSA)研究化合物与靶点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表明在刺五加的代谢入血成分(紫丁香苷、金丝桃苷、刺五加皂苷E、1,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中,刺五加皂苷E能激活MT2高表达细胞模型介导的下游ERK的磷酸化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说明刺五加皂苷E能通过MT2受体发挥作用;并通过细胞CETSA与裂解液CETSA实验,证明刺五加皂苷E与MT2受体相结合,说明褪黑素MT2受体是刺五加皂苷E的靶点蛋白,从而为研发特异性强、靶点明确的镇静安神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邵南[9](2020)在《机器翻译错误实例分析及相应译前、译后编辑策略》文中指出本文所选翻译实践材料来自The Human Brain Book,该书出版于2019年,系统地介绍了人脑及神经系统,涵盖了最新的前沿科研成果,属于科普文本,包含许多人脑及神经学相关术语。本文以该书节选部分的翻译实践为语料,将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译文进行对比,找出对机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对其进行分类分析,探讨造成这些错误的主要原因并尝试提出修改建议,希望能够对翻译从业者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以神经网络系统为基础的机器翻译,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译者的翻译效率和准确度,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为三大类,第一类是术语翻译的问题,包括专业术语词组误译以及非专业术语术语化词汇误译。在翻译The Human Brain Book过程中,机器翻译的术语翻译准确率可达88%,虽然较统计算法为基础的机器翻译系统有了很大提升,但仍无法完全依赖机器翻译处理术语,仍需要借助专业词典的辅助;第二类为主语识别错误。机器翻译在处理主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错误,如主语识别错误,主语重复问题以及主语位置错误,而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由于主语识别错误所导致的误译,而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代词、连词、“the”的特指意义的漏译、被动句、动词不定式以、动名词、从句、以及表示存在意义的“There be”句型;第三类是逻辑错误。插入语与连词经常导致机器翻译出现逻辑错误。在第二、三类错误中,一些句子成分如插入语和从句将句子分成不同的部分,给机器翻译带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应用预编辑从源文本中删除这些句子成分,并在后编辑中将它们添加到机器翻译文本中的适当位置;而一些英语句子结构中含有代词、被动动词、动词不定式和动名词,这些句子结构常会导致机器翻译无法为句子或短语匹配真正的主语,从而导致错误或模糊的翻译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诸如在原文中补足主语等译前编辑方法有助于提高后期编辑效率和准确率;此外,机器翻译中的其他错误,例如主语定位错误、主语重复错误和逻辑错误,要求译者采用灵活的译后编辑策略对机器翻译进行修改。

王真[10](2020)在《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杨红樱童话朗读本》部分章节;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牛犇:与党相系的情义》《紫华云的艺术生涯与舞蹈思想》《幸福生活小百科》部分章节》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人体苏醒与睡眠的蛋白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人体苏醒与睡眠的蛋白质(论文提纲范文)

(1)谷歌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策略 ——《基因开关》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摘要
Abstract
Part One Practice-based Research
    1 Introduction
        1.1 Procedure of the Project
        1.2 Source of the Project
        1.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and the Book
        1.2.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Text
    2 Literature Review
        2.1 An Overview of the Machine Translation
        2.2 Introduction to Google Translate
        2.3 Definition of Post-editing
        2.4 A General Review of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4.1 Domestic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4.2 Foreign Studies on Post-editing
        2.5 Introduction to Text Typology
    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Pre-translation
        3.2 Post-editing
    4 Error Categories and Analy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QM Model and Post-editing Methods
        4.1 The Model of Multidimensional Quality Metrics
        4.1.1 Background of the MQM Model
        4.1.2 Content of the MQM Model
        4.1.3 The Rationality of Using the MQM Model
        4.2 Error Classifi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QM Model
        4.3 Error Analy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MQM Model and Post-editing Methods
        4.3.1 Accuracy
        4.3.1.1 Mistranslation
        4.3.1.2 Untranslated Content
        4.3.1.3 Under-translation
        4.3.2 Post-editing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curacy
        4.3.2.1 Replacement
        4.3.2.2 Supplementation
        4.3.3 Fluency
        4.3.3.1 Grammar
        4.3.3.2 Unintelligibility
        4.3.4 Post-editing Meth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luency
        4.3.4.1 Reorganizing the Sentence Structure
        4.3.4.2 Adjusting the Word Order
        4.3.4.3 Rewriting
    5 Conclusion
        5.1 Implications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Part Two Translation Project

(2)七氟醚通过上调水通道蛋白4表达增加小鼠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围术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展史
    2.2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病因
        2.2.1 麻醉因素
        2.2.2 外科炎症因素
        2.2.3 易感人群
    2.3 胶质淋巴系统概述
        2.3.1 胶质淋巴系统与阿尔茨海默病
        2.3.2 胶质淋巴系统与血管性痴呆
        2.3.3 胶质淋巴系统与睡眠
        2.3.4 胶质淋巴系统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2.4 立题依据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主要材料和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动物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准备
        3.2.2 小脑延髓池注射
        3.2.3 小鼠麻醉
        3.2.4 行为学测试
        3.2.5 伊文思蓝在脑内分布
        3.2.6 脑免疫组化检测AQP4 表达
        3.2.7 星形胶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AQP4 蛋白表达
        3.2.8 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QP4和PKC
        3.2.9 星形胶质细胞总SOD活性检测
        3.2.10 星形胶质细胞IL-6 检测
        3.2.11 膜片钳技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总钾通道电导性
        3.2.12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高浓度七氟醚对小鼠麻醉苏醒早期行为的影响
    4.2 七氟醚增强胶质淋巴系统功能
    4.3 七氟醚增加脑内AQP4 的表达
    4.4 TGN-020 明显抑制胶质淋巴系统的功能
    4.5 TGN-020 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4.6 TGN-020 预处理后七氟醚对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4.7 TGN-020 预处理后七氟醚对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影响
    4.8 七氟醚麻醉状态下全脑NIRF成像结果
    4.9 血清伊文思蓝的含量
    4.10 TGN-020 预处理后七氟醚对脑AQP4 表达的影响
    4.11 麻醉和手术对血清IL-6 表达的影响
    4.12 七氟醚对星形胶质细胞AQP4 表达的影响
    4.13 七氟醚对星形胶质细胞PKC表达的影响
    4.14 七氟醚对星形胶质细胞IL-6 表达的影响
    4.15 七氟醚对星形胶质细胞SOD的影响
    4.16 七氟醚对星形胶质细胞总钾通道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攻读博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五、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三章 高中生物学的前沿知识资源统计
    一、高中生物学课程的前沿知识资源统计
    二、高考生物学试题涵盖的前沿知识统计
    三、生物学前沿知识的获取途径
第四章 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学科前沿知识学习的现状调查
    二、学科前沿知识教学的课堂观察
    三、调查结果讨论
第五章 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原则和策略
    一、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原则
    二、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
第六章 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案例
    一、教学案例设计
    二、教学案例评价
    三、案例实施反思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教科书前沿知识统计
附录2 生物学前沿知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学生)
附录3 教学案例专家评审表
致谢
作者简介
附件

(4)神经肽Leucokinin调控雌性果蝇接受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神经肽的研究进展
        1.1.1 神经肽及其受体
        1.1.2 神经肽与行为
        1.1.3 神经肽Leucokinin的研究现状
    1.2 果蝇生殖行为的研究进展
        1.2.1 雄蝇求偶行为的机制研究
        1.2.2 雌蝇接受行为的调控机制
        1.2.3 雌蝇交尾后行为的研究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果蝇品系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耗材
    2.2 实验方法
        2.2.1 基于UAS/GAL4系统的各类遗传靶向系统原理
        2.2.2 果蝇解剖及免疫组化
        2.2.3 RNA提取与实时荧光定量PCR
        2.2.4 Attp位点插入转基因果蝇构建方法
        2.2.5 CRISPR-Cas9技术制备KO/KI果蝇
        2.2.6 果蝇离体钙成像实验方法
        2.2.7 CaLexA系统检测神经元活性
        2.2.8 果蝇求偶行为和接受行为的检测方法
        2.2.9 雄蝇链式求偶行为的检测方法
        2.2.10 果蝇运动行为的检测方法
        2.2.11 果蝇生存时间的检测方法
        2.2.12 处女蝇产卵行为的检测方法
        2.2.13 果蝇回交方案
        2.2.14 果蝇光遗传学实验方法
        2.2.15 数据处理分析软件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3.1 LkGAL4神经元参与调控雌蝇接受行为
        3.1.1 引言
        3.1.2 激活LkGAL4神经元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
        3.1.3 激活LkGAL4神经元不影响果蝇的运动
        3.1.4 LkGAL4在中央神经系统的表达模式
        3.1.5 雌蝇Abg的LkGAL4神经元参与调控雌蝇接受行为
    3.2 神经肽LK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
        3.2.1 引言
        3.2.2 构建Lk突变体
        3.2.3 神经肽LK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
    3.3 Lk神经元响应雌蝇交尾状态但不调控产卵
        3.3.1 引言
        3.3.2 ABLKs神经元响应雌蝇的交尾状态
        3.3.3 激活Lk神经元不影响处女蝇的产卵
    3.4 ppk神经元通过Lk神经元调控雌蝇的接受行为
        3.4.1 引言
        3.4.2 Lk神经元是ppk神经元的功能性下游神经元
        3.4.3 激活ppk神经元使处女蝇产生交尾后行为
        3.4.4 ppk神经元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部分依赖神经肽LK
    3.5 LK通过其受体LKR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
        3.5.1 引言
        3.5.2 构建Lkr突变体
        3.5.3 LK通过其受体LKR抑制雌蝇的接受行为
        3.5.4 LKR的表达模式
    3.6 LK参与调控果蝇饥饿相关的应激反应
        3.6.1 引言
        3.6.2 Lk突变体果蝇的饥饿生存率降低
        3.6.3 过表达Lk和Lkr增加果蝇在饥饿等不良环境的生存率
    3.7 总结与讨论
    3.8 fruitless在发育阶段对求偶环路的多重调控
        3.8.1 引言
        3.8.2 发育阶段fru~M对雄蝇求偶的影响
        3.8.3 成蝇阶段fru~M对雄蝇求偶的影响
        3.8.4 fru~M神经环路的功能多样性
        3.8.5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术后睡眼质量和疲劳程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一、前言与背景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原发性失眠患者结构缺陷脑区的异常功能连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原发性失眠的机制
        1.2.2 研究原发性失眠的意义
    1.3 原发性失眠的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研究问题以及假设
    1.4 课题的主要工作以及框架
        1.4.1 课题的主要工作
        1.4.2 课题的框架
2 磁共振成像原理以及图像分析方法
    2.1 引言
    2.2 磁共振成像
        2.2.1 磁共振发展过程
        2.2.2 磁共振成像原理
    2.3 研究方法
        2.3.1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VBM)
        2.3.2 功能磁共振(fMRI)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原发性失眠磁共振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对象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数据采集
        3.2.3 数据分析
    3.3 实验结果
        3.3.1 人口统计学分析
        3.3.2 结构图像VBM结果
        3.3.3 静息态功能连接结果
        3.3.4 统计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论文总结与展望
    4.1 论文总结
    4.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表格索引
    插图索引
    缩略语对照表
    符号对照组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7)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问道的精神
    1.1 道学与养生
        1.1.1 问“道”
        1.1.2 何谓道学?
        1.1.3 道学与养生
    1.2 道学与精神养生的交融
        1.2.1 精神养生及与道学
        1.2.2 “入道-养生-疗疾”健康实践的连续谱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意义与论文题目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3.3 题解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精神养生的历史回望:超越时空的传统
    2.1 历史回望的文献范畴
    2.2 相关研究进展
        2.2.1 精神养生与道学的交汇
        2.2.2 精神养生、道学与“西学”的交汇
        2.2.3 精神养生与疗疾的交汇
    2.3 精神养生的知识结构——“道、法、术”
    2.4 儒家与精神养生
        2.4.1 儒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4.2 儒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4.3 教化与师表
    2.5 道家与精神养生
        2.5.1 道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5.2 道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5.3 俗世即道场、临炉指点、道侣
    2.6 佛家与精神养生
        2.6.1 佛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6.2 佛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6.3 迷时师度与船子投江
    2.7 古代医家与精神养生
        2.7.1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7.2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7.3 主体的转换——医者与患者,养生家与养生之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反思: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与问道东方
    3.1 西方文明范围中现代人的精神状况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
        3.1.2 雅思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
        3.1.3 加缪《鼠疫》
        3.1.4 小结
    3.2 精神养生与现代研究
        3.2.1 精神境界的现代研究
        3.2.2 精神养生“法术”的现代研究
        3.2.3 精神养生与养生的社会人文研究
    3.3 精神养生与身体——我们该如何意识我们的身体?
        3.3.1 立足于身体的精神养生
        3.3.2 当代身体意象的分裂特征
        3.3.3 当代身体实践的分裂特征
        3.3.4 精神养生与身体实践的内在统一性
        3.3.5 精神养生视野中的清醒与睡眠
        3.3.6 小结
    3.4 精神养生与语言——我们该如何言说健康?
        3.4.1 当下健康流行语言的荒诞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抗
        3.4.2 精神养生与诊治的语言
        3.4.3 精神养生与食、药的语言
        3.4.4 精神养生与疾病谱、预防医学的语言
    3.5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的心性修养与人民的健康促进
        3.5.1 健康面临的人性挑战
        3.5.2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健康促进的理念与实践
        3.5.3 生生之道与中医养生学心性修养的实践观
        3.5.4 小结
    3.6 以道莅天下——《黄帝内经》“独立守神”的意义发现
        3.6.1 独立守神的渊源与探索路径
        3.6.2 早期社会文化与“独立守神”
        3.6.3 “独立守神”在传统文化实践中的显现
        3.6.4 “独立守神”在生物医学实践中的显现
        3.6.5 “独立守神”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显现
        3.6.6 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则精神养生案例及其启示
    4.1 案例1: 何以解忧——竹林七贤作为团体形式精神养生的滥觞
        4.1.1 古代社会生活中团体的存在
        4.1.2 竹林之游的精神养生属性
        4.1.3 古代团体养生的存在状态及价值
        4.1.4 小结
    4.2 案例2: 某温泉度假村调训养生课程的精神心理效果考察
        4.2.1 调训课程介绍
        4.2.2 课程方案举例与纪实
        4.2.3 问卷调查部分
        4.2.4 调训课程组织者对课程的理解
        4.2.5 解读
        4.2.6 小结
    4.3 案例3: 某瑜伽自然疗法静修营实践
        4.3.1 背景
        4.3.2 内容
        4.3.3 讨论
        4.3.4 小结
    4.4 案例4: 某院慢性病辟谷实践的总结及比较研究
        4.4.1 某医院利用辟谷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当代实践
        4.4.2 古今辟谷与正念饮食干预的比较研究
        4.4.3 小结
    4.5 启示
第五章 前行策略: 充分发挥精神养生力量的讨论
    5.1 提出策略建议的方法
    5.2 个体的内求为本
    5.3 个体内求与中医院校教育内求的相融、相生
    5.4 全民教育——全民的内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题目作为核心论点之一
    6.2 健康实践的连续谱与精神养生的道学内涵
    6.3 文化自觉的一种呈现——方法与对象的同一
    6.4 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施与受、知与行的三重太极结构
    6.5 理论探索总结: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及精神养生
    6.6 案例启发与策略建议总结
    6.7 根本的结论
结语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点与不足之处
        特点
        不足之处
    自反性陈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8)刺五加中镇静安神活性成分筛选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失眠
    1.2 失眠的药物治疗
    1.3 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1.4 睡眠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
        1.4.1 褪黑素受体
        1.4.2 五羟色胺受体
    1.5 中药治疗失眠的机制
    1.6 刺五加
        1.6.1 刺五加的活性成分
        1.6.2 刺五加的镇静安神作用
    1.7 刺五加的入血成分研究
        1.7.1 中药血清药物化学
        1.7.2 刺五加的体内代谢
    1.8 活性分子的靶标鉴定
        1.8.1 亲和层析技术
        1.8.2 分子探针技术
        1.8.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FRET)
        1.8.4 药物亲和靶标稳定性(DARTS)技术
        1.8.5 细胞热转变分析(CETSA)技术
        1.8.6 其他技术
    1.9 本论文研究意义
    1.10 本实验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10.1 构建靶点表达质粒
        1.10.2 构建稳定高表达预设靶点的细胞系
        1.10.3 刺五加入血成分靶点筛选
        1.10.4 靶点验证
        1.10.5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褪黑素MT_2型受体表达质粒的构建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材料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1.3 主要试剂
        2.1.4 主要试剂配方
    2.2 实验内容
        2.2.1 构建褪黑素MT_2受体表达质粒
        2.2.2 筛选褪黑素MT_2受体稳定表达的细胞系
    2.3 实验结果
        2.3.1 MT_2高表达细胞株验证
    2.4 小结
    2.5 讨论
第三章 受体表达稳定细胞株的验证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用细胞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3.1.4 试剂配方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复苏
        3.2.2 细胞传代
        3.2.3 细胞冻存
        3.2.4 蛋白印迹实验
        3.2.5 高表达细胞系验证实验
    3.3 实验结果
        3.3.1 MT_1高表达细胞株验证
        3.3.2 5-HT_(1B)高表达细胞株验证
        3.3.3 5-HT_(2A)高表达细胞株验证
    3.4 小结
    3.5 讨论
第四章 刺五加入血成分的靶点筛选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用细胞
        4.1.2 刺五加入血成分
        4.1.3 实验仪器和设备
        4.1.4 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待测样品的制备
        4.2.2 利用受体高表达细胞株对活性物质进行筛选
        4.2.3 细胞热转变分析(CETSA)
    4.3 实验结果
        4.3.1 中药混合成分对高表达细胞株的作用
        4.3.2 刺五加入血成分对高表达细胞株的作用
        4.3.3 刺五加皂苷E与MT_2R的结合情况
    4.4 小结
    4.5 讨论
第五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9)机器翻译错误实例分析及相应译前、译后编辑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内容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Introduction to Machine Translation,Pre-Editing and Post-Editing
    2.1 Main Concepts:Machine Translation,Pre-Editing and Post-Editing
    2.2 Current Research Abroad
    2.3 Current Research in China
Chapter 3 Translation Process
    3.1 Choice of Source Text
    3.2 Choice of Machine Translation Software
    3.3 Choice of Editing Platform
    3.4 Research Methods and Post-Editing Principles
    3.5 Post Translation Revision
Chapter 4 Case Study:Errors in MT and Corresponding Pre-Editing and Post-Editing Strategies
    4.1 Mistranslation of Terminologies
        4.1.1 Terminology Phrases
        4.1.2 Mistranslation of Non-technical Words
    4.2 Subject Translation Errors
        4.2.1 Subject Recognition Errors
        4.2.2 Subject Repetition Errors
        4.2.3 Subject Position Errors
    4.3 Logic Errors
        4.3.1 Logic Errors Caused by Parenthesis
        4.3.2 Logic Errors Caused by Conjunctions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Appendix Ⅱ
附件

(10)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杨红樱童话朗读本》部分章节;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牛犇:与党相系的情义》《紫华云的艺术生涯与舞蹈思想》《幸福生活小百科》部分章节(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语料介绍
    (一)汉译维
        1.《杨红樱童话朗读本》部分章节介绍
    (二)维译汉
        1.《牛犇:与党相系的情义》介绍
        2.《紫华云的艺术生涯与舞蹈思想》介绍
        3.《幸福生活小百科》部分章节介绍
二、译文
    (一)汉译维
        1.《杨红樱童话朗读本》部分章节译文
    (二)维译汉
        1.《牛犇:与党相系的情义》译文
        2.《紫华云的艺术生涯与舞蹈思想》译文
        3.《幸福生活小百科》部分章节译文
三、原文
    (一)汉译维
        1.《杨红樱童话朗读本》部分章节原文
    (二)维译汉
        1.《牛犇:与党相系的情义》原文
        2.《紫华云的艺术生涯与舞蹈思想》原文
        3.《幸福生活小百科》部分章节原文
结语
致谢

四、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人体苏醒与睡眠的蛋白质(论文参考文献)

  • [1]谷歌翻译错误类型及译后编辑策略 ——《基因开关》第一至五章翻译实践报告[D]. 吴芳芳. 浙江大学, 2021(08)
  • [2]七氟醚通过上调水通道蛋白4表达增加小鼠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机制研究[D]. 任许利. 吉林大学, 2021(01)
  • [3]学科前沿知识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策略研究[D]. 刘倩.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4]神经肽Leucokinin调控雌性果蝇接受行为的神经机制研究[D]. 陈洁. 东南大学, 2021(02)
  • [5]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术后睡眼质量和疲劳程度的影响[D]. 李汝琳. 山东大学, 2020(04)
  • [6]原发性失眠患者结构缺陷脑区的异常功能连接[D]. 谢东东.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01)
  • [7]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D]. 刘慧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刺五加中镇静安神活性成分筛选与作用机制研究[D]. 潘俊.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9]机器翻译错误实例分析及相应译前、译后编辑策略[D]. 邵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0(08)
  • [10]翻译作品题目(汉译维):《杨红樱童话朗读本》部分章节;翻译作品题目(维译汉):《牛犇:与党相系的情义》《紫华云的艺术生涯与舞蹈思想》《幸福生活小百科》部分章节[D]. 王真. 新疆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美国科学家发现控制人体清醒和睡眠的蛋白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