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新自由主义”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硕[1](2021)在《自由的限度就是治理的限度——晚期福柯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有学者根据福柯晚年在《生命政治的诞生》中关于新自由主义的分析,得出了晚期福柯思想出现右转的结论。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错判。事实上,福柯乃是西方左翼中最早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均作出系统性反思和批判的思想家之一。基于新的治理范式,福柯认为新自由主义是一种全新的治理理由和治理技艺,有必要对此作出一种"政治批判"。这种治理术将竞争原则作为最优的科学"形式"加以维护,将市场规则外推并普遍化到整个社会秩序之中,形成了一个生命政治在其中得到全方位布展的"企业社会"。福柯的这一批判对于我们今天警惕新自由主义思潮以及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道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林雅欢[2](2021)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程睿[3](2021)在《当代西方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研究》文中提出19世纪70年代后,为获取更多利润、实现资本增殖,资本主义国家依靠资本输出不断地提高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变迁,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在此历史背景下,西方理论界开启了对于帝国主义特征与实质的理论研究。伴随帝国主义理论的出现,经济帝国主义理论宣告诞生。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概念与内涵由帝国主义理论析出。经济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基础概念、合理内核与最终目的。广义的经济帝国主义理论是帝国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涵盖自帝国主义理论诞生以来的全部帝国主义理论中经济范畴的阐释,包括20世纪初期经济帝国主义理论、20世纪中期经济帝国主义理论、21世纪新经济帝国主义理论,也包括中国对于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及其他国家的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狭义的经济帝国主义理论则包含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及其后出现的西方帝国主义理论中对于不同时期帝国主义经济控制方式的理论批判,即“当代西方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经济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国家实行全球霸权的手段。在经济帝国主义理论视域中,经济帝国主义是帝国主义的核心目的,军事帝国主义、政治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均作为助推经济帝国主义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从属于经济帝国主义而非与经济帝国主义并列。经济帝国主义的特质在全球化中体现地愈加明显。20世纪是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萌芽时期,由前列宁时期的帝国主义理论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共同组成。前列宁时期的帝国主义理论为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提供思想来源,是对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初探。列宁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在对前列宁时期霍布森资本扩张本质论的利用与帝国主义寄生性的补充中,对希法亭金融资本垄断论的基本继承中,对卢森堡积累规律论的批判性借鉴中,对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批判中,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提出了列宁帝国主义论。列宁用案例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写作手法,以特征论与阶段论的视角对帝国主义的五大基本经济特征进行梳理、提炼、概括。其中,特征论是阶段论的基础内核,阶段论是特征论的合理命题。列宁揭示出帝国主义的政治与社会特征是垄断的、寄生的、腐朽的、过渡的、垂死的资本主义,给帝国主义作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的定义,揭示出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帝国主义,得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前夜的结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新路径,开创了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研究范式。列宁帝国主义论的提出也标志着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正式确立。二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及研究帝国主义的理论有了新的大发展,当代经济帝国主义理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使得旧殖民地纷纷走向独立,然而政治上的独立却没能使得新兴民族国家在经济上获得良好的发展,多数民族国家的经济仍然发展缓慢甚至处于发展停滞的状态。与之相反的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复苏与经济腾飞。20世纪50年代末,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开始思考当代资本主义的命运与未来,重点针对落后国家为何落后、落后国家如何摆脱落后等问题展开探讨,生成了以“依附论”、“世界体系论”为代表的“二战后帝国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由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向更新的帝国主义理论的理论转变。经济帝国主义理论也宣告进入了“当代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发展新时期,以保罗·巴兰的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理论,萨米尔·阿明的“中心”与“外围”经济结构理论为当代经济帝国主义理论中最具奠基性、代表性的理论成果。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理论,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新变化,以“经济剩余”为切入点展开对于垄断资本控制下落后国家经济结构形态的分析,以案例分析和历史性回顾的方式对于落后国家“欠发达”根源进行理论透视,揭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欠发达国家的早期侵略和殖民统治是落后国家的“欠发达”根源,致使欠发达国家的发展基础被破坏、发展道路被扭曲、经济剩余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单向流动。提出落后国家想要突破“欠发达”根源,在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最大可能、最好出路是社会主义革命。该理论是当代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奠基理论。“中心”与“外围”经济结构理论是在继承马克思、列宁相关学说的基础上,以巴兰“经济剩余”和资本积累的观点为出发点,在对当代帝国主义理论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批判性借鉴的基础上,以经济过程为论证核心,对垄断资本控制下的“中心”与“外围”的资本主义形态、经济结构、南北不平等交换的具体形式及原因、垄断资本剥夺下生成的“中心积累”与“外围停滞”分配格局进行剖析。揭示出处于“中心”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处于“外围”的落后国家由于社会历史、生产方式、积累模式的不同造成了垄断资本控制下不平等的世界经济结构与分配格局。该理论是当代经济帝国主义理论中最具代表性与综合性的理论成果。进入21世纪,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发展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契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的苏联解体、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促使西方左翼理论家将研究的重点重新聚焦于帝国主义理论研究,21世纪“新帝国主义理论”应运而生,21世纪“新经济帝国主义理论”实现了同步发展。新经济帝国主义理论根据经济帝国主义进程中资本积累、生产方式、民族国家地位等的变革展开讨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大卫·哈维关于资本积累逻辑的批判理论、迈克尔·哈特与安东尼奥·奈格里的生产方式变革理论、埃伦·梅克辛斯·伍德的民族国家理论。资本积累逻辑批判理论,力图在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视域下创造出一个以资本积累逻辑批判、资本积累空间修复批判、资本积累的剥夺性积累批判为基础的新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研究框架,展开对于新经济帝国主义形成、发展、演变的全新阐释,开创经济帝国主义理论批判范式的新维度。其中,资本积累的资本逻辑与领土逻辑是理论分析的主线,空间修复是资本积累新的转移方式也是分析空间地理的工具,剥夺性积累是资本积累的主导形式与驱动力。生产方式变革理论,以帝国为核心概念对帝国的本质、帝国的统治形式、帝国的生产方式展开论述。生产方式变革理论揭示帝国的本质是资本帝国、帝国的统治形式是生命政治统治、帝国的生产方式是生命政治劳动,指出反抗帝国的主体在生命政治劳动中产生,探讨了未来社会的理想形态及存在的可能。民族国家理论,以资本帝国主义作为对新经济帝国主义的表述方式,在将资本帝国主义与传统帝国主义、战后帝国主义形态的比较中,概括出资本帝国主义的特殊性,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与资本帝国主义的关系。指出经济与政治的剥离是资本帝国主义与以往帝国主义的根本区别、全球化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扩张与帝国霸权、全球化中资本帝国主义的核心目的是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霸权统治、民族国家是对抗资本帝国主义的重要力量与全球无产阶级革命的能量场。根据经济帝国主义理论所揭示的经济帝国主义的本质、结构、生产方式、资本逻辑、资本积累、对抗主体等内容,可知经济帝国主义在全球化中依然不会停止其向更深层次演进的脚步,全球化中经济帝国主义的诉求依然是构筑资本的帝国。经济帝国主义的本质、中心与外围的经济结构未发生根本改变,经济帝国主义也在演进中不断地生发出新的生产、积累、扩张、修复形式。研究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根本目的是找寻跳脱经济帝国主义资本逻辑的路径,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平等发展。民族国家在全球化中的持续在场使之成为反抗经济帝国主义的重要主体,民族国家的领土逻辑与民族意识的觉醒成为辅助全球化中与经济帝国主义交锋的关键要素,新的反抗主体指向民族国家、新的发展路径指向社会主义。经济帝国主义已经开启了全球化中的新一轮权力布展,中国在经济帝国主义过程下的发展道路与实践经验为世界经济治理、世界各国的政治与文化发展提供了借鉴思路与参考方案。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节点,以经济帝国主义理论为基础,反思中国在经济帝国主义过程中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应对策略,生发出关于历史的总结与未来的展望,能够为促进实现反经济帝国主义扩张提供新的论据支撑。
孙颖[4](202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研究》文中指出现代性作为一个辩证的总体,从历史阶段上经历现代性的潜意识、现代性意识觉醒、现代性批判自觉三个主要时期,从文明模式上并存有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文明两种基本模态。但由于现代性的后两个历史阶段公认的源发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使现代性在批判意识中与资本主义文明同义,而其他文明类型处于从属地位。因此,要想冲破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类型,便需在批判反思中参证出超越的文明道路。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批判史可谓当代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史,其聚焦于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核心主题,有机融嵌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哲学的主张、方法,形成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批判的第三条道路。在多元话语批判中,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凝汇有三条主要路径:一是生产-消费路径。商品形式普遍化的逻辑结构构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拜物教思想的人本主义承递,其关于经济领域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重心从生产环节转向交换、分配、消费环节,基本遵循“某物化→物化物商品化→交换价值主体化、使用价值虚化→主体异化→异化主体复归”的批判逻辑与解放方案。其中,“某”可以指代实物、数字、情感、交往、语言等实在或虚在的社会存在或社会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批判大体未出离于上述逻辑路径,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实证批判在异化批判的语境与观念中愈发式微,造成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深化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过程中,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转向文化意识批判的轴心错轨。二是个体-共同体路径。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一个指向在于寻找个体与共同体的和解之法。西方马克思主义从宏观对共同体意义上的制度虚假性批判转向当代对个体意义更为关注的生命政治批判,分析路径大体存在一条主线,即“社会元素权力化→权力集中化→权力集中化的理性合理化→共同体合法化、个体虚假化→共同体与个体和解”的批判思路与解放途径。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虚假共同体极权主义危机之隐匿性特征的同时,却逐渐消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阶级对立、无产阶级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原则。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揭批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与新问题,但就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偏离了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的政治实践原则立场,使其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政治哲学思考不是陷于乌托邦的遐思,就是倒退回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调节与妥协。三是启蒙-再启蒙路径。启蒙理性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精神内核与精神气质,因此也成为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焦点。现代性危机的表征之一在于,启蒙理性的观念机制塑就与巩固了资本与权力对主体的合理化控制。对于启蒙理性的这一自反性危机,西方马克思主义持辩证态度,认为对启蒙理性进行再启蒙是正确认知启蒙理性这一现代性之核,是打开资本主义现代性悖谬之钥。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百年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史中,形成回归总体性、否定辨证法、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三大阶段,为理性自反性危机带来从复归到破维到融建的路径。西方马克思主义始终秉持形而上精神在不断试错中为理性的退化寻找再启蒙的道路,尤其是当代提出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地理学、空间化融建的思想,其内涵着从时空观的基点上新解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形而上意义。这一延续“后现代思潮”的新思路为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群像创造新的多元话语空间,但同时带来共识危机与隐忧。如果以“中西马”圆融为构建未来文明型社会的哲学文化语境及意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可谓沟通西方现代性模式与中国现代性模式的桥梁。从整体上与之展开理论对话,既有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理论资源,又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共同理论问题,亦有基于异质文化传统背景交流差异性经验的话语空间。基于规律性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思想进路,本文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论整体具有现象学方法意义上的存在论特征,反映出西方文明血缘孕育的西方文化基因特点。中国模式在回应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思维局限与实践困境等方面体现出独特智慧与卓越效力,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可见的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新人类文明型构建历史进程中,现代性的中国模式正在书写属于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李艳雪[5](2021)在《英语经济学类文本汉译复杂句式结构重构 ——Nine Lives of Neoliberalism(节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新自由主义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它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自由主义学派的兴起和发展给世界帯来了巨大的,难以想象的影响,以至于要想了解当今世界的垄断资本、南北关系以及全球化,都不能不对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作深入的探讨与研究。本论文的翻译文本Nine Lives of Neoliberalism就是一本有关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书籍,其中涉及了大量新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这些代表人物和其理论无一不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论文所选的翻译文本为经济学类文本。笔者节选部分章节进行翻译后,发现当中存在大量的复杂句式。在翻译过程中,如果按照复杂句式原有的句式结构进行汉译,所表达的内容会不符合中文重意合和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和表达习惯,并且还会出现句式结构冗杂,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这就要求笔者打破复杂句式的原有结构,按照汉语的句式结构、思维逻辑和行文习惯来解决翻译复杂句式的翻译问题。笔者以此为基点,归纳总结出了三大翻译问题,即句子结构冗杂,修饰结构频现和分隔结构多样。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也提供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比如,句子结构冗杂采取了切断句子重构法和综合处理重构法,修饰结构频现采取了重组句子重构法和成分切割重构法,分隔结构多样采取了还原主谓重构法和句子换序重构法。笔者期望本论文中所提及的翻译策略能够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翻译实践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李家祥,徐仲伟,张顺洪,李建平,辛向阳,赵春风,黄瑾,王敢,胡晓梅[6](2021)在《“程恩富教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术思想”笔谈》文中研究说明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史的视角看,程恩富教授研究的明显特色是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突出体现在始终重视,做到持之以恒;紧扣实践,着述内容广博;组织引领,力出系统成果;旗帜鲜明,批评错误观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和加强思想史学科建设,需注重总结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如何坚持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验、品格与特色。为坚守和扞卫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程恩富教授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着,从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角度,对这一制度具有的价值理念、执政意义、公有制经济主体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关系、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如何共同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新自由主义是误导我国改革开放方向最危险的思潮,我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要坚持不懈地反对这种错误思潮。程恩富教授坚持和扞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地为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维护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巩固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奋笔疾书。程恩富教授敢于旗帜鲜明地批评我国经济学领域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潮,特别是敢于与那些宣扬新自由主义者进行较量。经济全球化是现代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程恩富教授从人民群众立场出发,运用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研究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开创性地提出"中心—准中心—半外围—外围"理论、"知识产权优势"理论等。在密切关注当代全球化新特征、新变化、新发展的同时,全面深入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性质、特征和影响,深刻阐明了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思路和对策。程恩富教授明晰了研究《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态势等问题,深入阐释了《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拜物教批判理论与共产主义学说、重建个人所有制思想、共产主义经济形态思想等重要思想,多角度阐发了《资本论》的时代意蕴。对于我们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具有指导意义。
何淼[7](2020)在《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意大利重建共产党(Partito della Rifondazione Comunista)的前身是意大利共产党(Partito Comunista Italiano)。20世纪90年代初,在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发展低潮、国内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以及自身因素的“合力”作用下,意大利共产党更名易帜为左翼民主党,走上了改良主义道路。1991年2月,坚持共产主义的党内力量在阿曼多·科苏塔①(Armando Cossutta)的带领下,组织了“重建共产主义运动”,并于同年12月正式更名为“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和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既是原意大利共产党共产主义遗产的主要继承者,也是一个革新共产主义政党。本文是关于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一项整体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由来,组织结构与自身变革,理论、政策和实践探索,面临的发展困境,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启示。论文在对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由来背景、历史发展以及现实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的基础上,从“理论认识”“政策主张”以及“实践探索”三个维度的内在统一上,对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价值定位、目标指向、实践内容和实践形态等问题作了全面阐述;从“自身因素”与“政党生态”两个方面对意大利重建共产党面临的发展困境作了深入分析,旨在从中得到若干有重要启示价值的认识。论文由导论、正文和结语构成。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思路、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第一章主要梳理了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发展脉络,旨在揭示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由来”问题。论文在分析其前身——意大利共产党70年风雨进程的基础上,阐述了意大利共产党转型和分裂为左翼民主党、重建共产党的背景性因素,进而揭示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论文认为,意大利共产党的转型与重建是国际、国内及政党自身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欧洲特别是社会主义运动陷于低迷的环境之中,意大利重建共产党近30年间呈现出“创立新党”“探索发展”以及“艰难前行”的发展态势。第二章主要分析了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组织结构与自身变革,旨在揭示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属性”问题。论文在阐述意大利重建共产党较为完整的组织结构和常规化组织运行的基础上,认为党的指导思想从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到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党的组织原则由最初的民主集中制转变为民主制,党的组织属性由传统的工人阶级政党转变为代表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者利益的现代群众性政党,党的组织运行也由传统的单纯靠组织体系运作转变为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组织管理。这是意大利重建共产党自身建设与变革发展的主要内容与价值指向。第三章主要论述了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理论认识与政策主张,旨在揭示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基本主张”与“价值实现”问题。论文指出,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基于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认识以及在意大利的可能性实践,在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外交等领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主张,大体经历了从“激进—温和—激进—温和”的演变过程。第四章主要分析了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实践探索及现实困境,旨在揭示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在既定的政治环境中面临的历史性“难题”以及政党自身造成的主要“问题”。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积极参加议会选举、努力开展社会运动、广泛吸纳社会力量、重视开展左翼联合,在内外交困中求生存、谋发展。然而,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重建”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其发展态势以2008年为分水岭急剧下降。身份定位不明、意识形态模糊,党员数量下降、组织缺乏活力,理论探索乏力、政策可行性低,以及派系纷争不断、组织分裂频繁等问题既是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深陷困境的表现,也是造成选民基础不够稳固、选民对政党认同感下降的原因,进而造成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在议会选举频频失利,政治地位日趋边缘化的后果。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发展环境依然严峻,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的欧债危机以及2015年爆发的欧洲难民危机加剧了意大利政坛的波动,引发了意大利政党格局变化,传统执政党日渐衰颓,民粹主义政党迅猛崛起,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生存空间狭窄;意大利的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变革挤压了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发展空间。此外,右翼势力对新闻媒体的控制也抢夺了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话语空间。第五章主要论述了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启示,旨在基于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个案分析形成一些带有规律性的思考。论文基于意大利重建共产党“重建”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经验,从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巩固党的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以灵活多样的社会活动拓展党的生存空间、以更加广泛的力量联合求得自身的发展空间等方面,论述了对于身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共产党的复兴与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的“首要前提”“根本要求”“关键所在”“必要条件”和“必由之路”。结语部分评析了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发展前景。苏东剧变近30年来,意大利重建共产党从未放弃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与奋斗,但也走了一些弯路,比如:为了迎合多党议会民主制的政治规则而把自己塑造成纯粹的群众性政党的形象,过分强调民主以及放弃民主集中制造成党内分裂和思想分歧不断,政治立场不够坚定和理论政策左右摇摆,造成政党地位愈发边缘化。关于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等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面临的发展困境,我们应客观、冷静、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制度并不会在短期内全面崩溃,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复兴与崛起仍需付诸长期的努力,经历长期的考验。总的来讲,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资本主义国家政党政治深刻变化、社会主义国家政党政治跌宕起伏的宏观背景下,考察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历史与现实,研究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明晰意大利重建共产党面临的发展困境及蕴藏的发展潜力,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对21世纪资本主义环境下共产党生存、发展与价值实现的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进行准确把握,另一方面有利于我们对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探索性、长期性和艰巨性进行深刻认识与战略考量。
朱怡颖,沈海梅[8](2020)在《人类学家视角下的新自由主义研究全球图景》文中指出新自由主义作为欧美资本主义在遇到危机后尝试刺激经济增长、恢复社会发展的一种手段,事实上并没有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反而引起了诸如贫困加剧、贫富差距扩大、社会动荡、福利水平下降及族群矛盾等普遍的负面后果。利用JSTOR英文期刊论文数据库,对全球新自由主义多学科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学者们在不同地区对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有不同的侧重点。在欧美地区,福利制度的变化、民粹主义的兴起、移民带来的问题、底层社会的扩大及其引起的痛苦受到关注。在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政策改革造成了社会阵痛,开发与破坏并存的局面得到记录和分析。在亚洲,学者们将新自由主义概念再定义以适应对亚洲的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保障,但是依然产生了社会阶层的变化和隐形的新自由主义政治话语统治。在澳洲,学者关注了新自由主义是如何重新定义了国家、社会和土着人民之间的关系。
吕文杰[9](2020)在《新自由主义视角下的欧盟环境政策》文中认为新自由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成功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欧洲的主流政治思想。随后,新自由主义一路高歌猛进,深刻影响了欧洲的众多政治领域。本文以新自由主义为视角,梳理欧盟自成立以来的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从而探讨新自由主义对欧盟环境政策的影响及其特点。与传统的指令控制式环境政策相比,新自由主义对环境政策影响的特点主要包括新自由主义环境正义观、以市场机制为治理基础、信息透明度原则和小多边主义。新自由主义对环境政策影响的这些特点有时并非会在某一时期的环境政策中同时表现出来,并且不同特点的影响也略有侧重。欧盟环境政策的发展经历了形成时期、发展时期、调整时期和方向探索时期。在20世纪70年代初,新自由主义逐渐兴起,推动了欧共体共同环境政策的形成。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欧盟将环境问题视为贸易障碍,开始注重成本效益分析,并强调成员国间对环境责任的共同承担。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欧美取得良好成绩,新自由主义的合法性增加。新自由主义成为欧盟解决可持续性发展难题的理所当然的方案。新自由主义将环境破坏视为市场内部的扭曲,认为只有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后才能解决环境问题。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欧盟推动农业和工业的绿色转型。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中后期,欧洲国家内部面临着众多挑战,环境议程的优先性开始下降,欧盟激进的受新自由主义影响的环境政策开始调整。新自由主义思想为欧盟环境政策的调整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欧盟着重强调监督程序的简化以及环境责任的共同承担,同时赋予成员国更多的空间来提高环境政策的灵活性,从而防止欧盟环境治理进程的倒退。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欧盟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困难。欧债危机、叙利亚难民潮、英国脱欧等不断冲击着欧盟,欧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然而,欧盟环境政策的野心并没有消减,欧盟积极探索环境政策的新方向,逐步建立多层次、多主体的环境治理体系,从而寻求将环境责任的向下转移。展望未来,新自由主义对欧盟环境政策的影响将会延续。这种延续既有新自由主义在欧洲的政治渗透已经制度化的原因,同时也有新自由主义思想自身的延续性特质、强大的主导力和顽强的生命力等原因。不仅如此,新自由主义环境政策工具相对于传统的指令控制模式更有优势,不仅低成本高效率,而且还有更大的灵活性。不过,新自由主义环境政策仍然有着自身的缺陷,它还需要在市场工具和信息透明度原则的落实上不断改进,同时推动环境政策工具的创新。
黄丽娟[10](2020)在《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媒体是新的科学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不同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旧媒体”的新型媒体形态,如电子杂志、电子报纸、移动电视、互联网络、智能手机、触摸媒体等,也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时下,学界普遍认为新媒体已成为促发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对广大受众的思想意识、社会认知、行为举止等等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社会思潮作为意识形态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反映社会矛盾显隐、社会主题转换、社会发展趋向、社会动态进程、时代精神变迁的“感应器”和“晴雨表”。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仍然存在着诸如利益多元依旧明显、贫富差距依旧存在、生态环境仍有破坏、贪污腐败仍有滋生等问题。这些问题为各种社会思潮兴风作浪提供口实,并为其利用新媒体肆意传播提供了先决条件。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定型,且正处于人生“拔节孕穗”的重要时节,正处于从青涩懵懂走向成熟稳重的重要阶段,极易被新媒体包裹的各种社会思潮所影响而不察觉。传播媒介一直以来就承担着意识形态功能,“大众媒介给人的初始印象是传播信息和提供娱乐的载体,但实质上大众媒介在现代社会却发挥着思想引领、政治控制等功能。”①社会思潮与新媒体“携手同行”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产生了更深刻的影响。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信息的传播更加亲民、平等、渗透、无障碍等。这些特点为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的大肆传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各种社会思潮又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诸多特点进行广泛传播并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及其运用的普及,大学生受到社会思潮影响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反过来又为社会思潮的传播和影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形成某种恶性循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进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产生影响。“思想催生行为、激发行为,也限定行为。”①思想意识是行为的先导,人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在思想意识的指导之下进行的。思想意识,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政治观,将直接决定着人的行为取向、行为方式和行为力度。因此,本研究从新媒体和社会思潮基本概念入手,研究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政治观)的影响。通过开展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的问卷调查研究,系统梳理和研究影响的表象和本质,总结不同国家在不同时代应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影响的经验教训。最后,思考新媒体时代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不良影响的对策,尝试破解和应对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理论和实际难题,拓展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丰富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掌握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话语权和领导权。文章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其中包括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语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从四个部分进行总体概述,包括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创新与不足。第一章,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与大学生。本章主要从国内及国外众多学者的研究出发,阐释什么是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到来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对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传播的特点和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重点阐述了借助新媒体广泛传播的12种社会思潮和新媒体时代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大学生。第二章,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本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说明。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1724份问卷调查情况的统计分析,整理出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关数据。第三部分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双重影响,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第四部分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特征,主要是受众的广泛化与路径的裂变性、信息的碎片化与观点的完整性、语言的大众化与内容的政治性、形式的多变化与目标的一致性。第三章,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内容、方式及原因。本章主要从三个部分入手展开论述。一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四个方面;二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四种主要方式: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行;显性方式与隐性方式重叠;单一方式与综合方式交叉;平面方式与立体方式同步;三是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原因分析。即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现实问题为重点,着重分析了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不同原因,主要包括国际原因、社会原因、教育原因、新媒体原因、大学生自身原因等五个方面。第四章,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传播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经验教训借鉴。首先,中国共产党利用媒体加强青年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总结。这一部分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青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改革开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与教训。其次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中错误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教训反思。再次是以埃及和突尼斯为例,反思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不力而导致社会动荡的原因以吸取教训。最后是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四个发达国家借助媒体应对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经验借鉴。第五章,新媒体时代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不良影响的对策。这一章主要针对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五个方面原因,从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和正确对待社会思潮的影响、凝聚价值目标共识、回应社会热点问题、遵循思政工作“三大规律”并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用好新媒体以切实提高舆论引导和网络治理水平、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不良影响。结语部分对文章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提出了文章中的不足之处和今后可能拓展的研究及未来的展望。
二、关于“新自由主义”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新自由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自由的限度就是治理的限度——晚期福柯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福柯关于新自由主义的立场是如何被误认的 |
二、福柯对新自由主义治理术的“政治批判” |
(一)是“普世真理”还是一种治理技艺 |
(二)市场原则的普遍化与企业社会批判 |
(三)新自由主义背后的“生命政治学” |
三、福柯新自由主义批判理论的当代意义 |
(3)当代西方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经济帝国主义的概念内涵与相关概述 |
2.1 经济帝国主义的概念界定 |
2.1.1 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广义概念 |
2.1.2 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狭义概念 |
2.2 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内容涵盖 |
2.2.1 20 世纪初期经济帝国主义理论 |
2.2.2 20 世纪中期经济帝国主义理论 |
2.2.3 21 世纪西方左翼新经济帝国主义理论 |
2.3 经济帝国主义的特质 |
2.3.1 用经济帝国主义手段实现全球霸权 |
2.3.2 用政治文化手段助推经济扩张 |
第3章 20 世纪初期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初探 |
3.1 前列宁时期的帝国主义理论萌芽 |
3.1.1 霍布森资本扩张本质论 |
3.1.2 希法亭金融资本垄断论 |
3.1.3 卢森堡资本积累论 |
3.1.4 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 |
3.2 列宁帝国主义论的理论奠基 |
3.2.1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时代背景 |
3.2.2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核心观点 |
3.2.3 列宁帝国主义理论当代价值 |
第4章 20 世纪中期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新成果 |
4.1 垄断资本控制下的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理论 |
4.1.1 落后国家的经济结构形态的理论分析 |
4.1.2 落后国家“欠发达”根源的理论透视 |
4.2 垄断资本控制下的“中心”与“外围”经济结构理论 |
4.2.1 垄断资本构建的“中心”与“外围”的世界经济结构 |
4.2.2 垄断资本掌控下的南北不平等交换形式 |
4.2.3 垄断资本剥夺下的“中心积累”与“外围停滞”分配格局 |
第5章 21 世纪西方左翼新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新拓展 |
5.1 全球化中资本积累逻辑的理论批判 |
5.1.1 资本积累的资本逻辑与领土逻辑 |
5.1.2 资本积累的空间修复理论批判 |
5.1.3 资本积累的剥夺性积累理论批判 |
5.2 全球化中生产方式变革的理论创新 |
5.2.1 生产方式变革的生命政治统治 |
5.2.2 生产方式变革的生命政治劳动 |
5.3 全球化中民族国家理论及其新视野 |
5.3.1 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帝国主义 |
5.3.2 对抗资本帝国主义的民族国家理论 |
第6章 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整体性评析与启示 |
6.1 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综合评述 |
6.1.1 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探索成就 |
6.1.2 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的偏颇之处 |
6.2 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内容启示 |
6.2.1 资本逻辑跳脱与发展路径选择 |
6.2.2 民族国家在场与民族意识觉醒 |
6.3 经济帝国主义进程中的中国发展之反思 |
6.3.1 全球化中国际经济新秩序重构 |
6.3.2 全球化中政治文化实践空间探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一)时代背景:资本主义批判与两种现代性模式 |
(二)现实背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总批判的现实任务 |
(三)理论背景: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研究的范式转型 |
二、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三)总结评析 |
三、研究重心与创新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研究创新点 |
四、研究意义与方法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主要方法 |
第一章 地图与模型: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批判观探思 |
一、图示:资本主义现代性 |
(一)核心词:再释“现代性” |
(二)耦合因:缘何以资本主义划界 |
(三)时空观:资本主义现代性特质 |
(四)辩证法: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 |
二、图鉴: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 |
(一)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对资本主义的破解 |
(二)现代西方哲学的现代性批判:对理性主义的反叛 |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双向融嵌中对主体的勘辨 |
三、图例: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的三条路径 |
(一)资本的症候:经济现象的异化批判路径 |
(二)理性的滥觞:政治哲学的自由解放路径 |
(三)主体的困境:文化观念的再启蒙路径 |
第二章 生产-消费路径:从经济现象揭批到哲学文化批判 |
一、震源:商品拜物教 |
(一)现代性的细胞繁殖:从商品到商品化 |
(二)现代性的运行系统:拜物教机制 |
(三)现代性的机体病症:物化与异化 |
二、纵波:资本剥削形式的变迁 |
(一)劳动新形式:非物质劳动条件下的主体异化 |
(二)生产新态势:智能化生产转型中的“新奴隶主义” |
(三)消费新观念:符号政治经济学与大众文化批判 |
三、横波:资本剥削关系的扩张 |
(一)从实体到虚体:物化逻辑下的“数字异化” |
(二)从时间到空间:空间生产的异化之意 |
(三)商品全景的“景观社会”:当代资本主义的幻象与梦魇 |
第三章 个体-共同体路径:从宏观制度批判到微观生命政治批判 |
一、共同体对个体的压迫:“新控制形式” |
(一)技术合理化:资本的技术化运作 |
(二)媒介合理化:资本对媒介的虚伪化利用 |
(三)合理化危机:隐身的资本霸权构筑起新帝国 |
二、个体向共同体的依附:“生命政治” |
(一)消极自由无以承受的生命之重:“规训与惩罚” |
(二)积极自由无法超拔的生命之轻:“逃避自由” |
(三)毁灭还是创生:新治理体系的可能性 |
三、个体与共同体的间性关系:“重建公共领域” |
(一)间性关系的认知基础:交往理性 |
(二)组建合法共同体的主渠道:参与式民主 |
(三)重建公共领域:卓越个体基础上的乌托邦 |
第四章 启蒙-再启蒙路径:从解构形而上学到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
一、返本:回归总体性及其失败 |
(一)问题:碎片化现象的理性方案 |
(二)方法:历史总体性辩证法 |
(三)结果:落于空想的总体替代方案 |
二、破维:否定辩证法及其自我解构 |
(一)对否定的新解:辩证法的哥白尼革命 |
(二)对否定的否定:“反体系的体系” |
(三)对否定的扬弃:对“后学”与启蒙的重思 |
三、开新: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及效应 |
(一)新境遇:从时间基质的线性发展观到空间基质的谱系认识论 |
(二)新范式: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的融建 |
(三)新道路:形而上学终结后的意义之归 |
第五章 超越-文明型路径:中国特色现代性方案 |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检视 |
(一)问题洞察力有余,但实践能力有限 |
(二)突破资本主义现代性文明旨趣鲜明,但理论立场妥协性较强 |
(三)交互性研究范式的范例,但社会历史观共识不足 |
二、中国方案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有效回应 |
(一)破解资本逻辑困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
(二)回应理性滥觞危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优势 |
(三)祛除中心主义魔怔: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远站位与宏伟格局 |
三、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中国智慧 |
(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
(二)融通“中西马”: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哲学文化理念 |
(三)“新轴心时代”的创生:超越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新型文明体系 |
结语:未竟的解放事业与未来的中国故事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后记 |
(5)英语经济学类文本汉译复杂句式结构重构 ——Nine Lives of Neoliberalism(节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翻译任务描述 |
(一)任务背景 |
(二)任务描述 |
(三)任务价值 |
二、翻译任务过程描述 |
(一)译前准备 |
1.译前资料准备 |
2.文本特征分析 |
3.术语表制定 |
(二)翻译实施 |
1.初译阶段 |
2.改译阶段 |
3.译后审校 |
4.翻译问题界定 |
三、翻译问题 |
(一)句子结构冗杂 |
1.并列结构繁多 |
2.复合结构繁多 |
(二)修饰结构频现 |
1.定语修饰成分频现 |
2.状语修饰成分频现 |
(三)分隔结构多样 |
1.短语分隔繁多 |
2.从句分隔繁多 |
四、解决方案 |
(一)句子结构冗杂 |
1.切断句子重构法 |
2.综合处理重构法 |
(二)修饰结构频现 |
1.重组句子重构法 |
2.成分切割重构法 |
(三)分隔结构多样 |
1.还原主谓重构法 |
2.句子换序重构法 |
五、翻译实践总结 |
(一)翻译实践的收获与启示 |
(二)翻译实践的局限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术语表 |
附录二 原文文本 |
附录三 译文文本 |
致谢 |
(6)“程恩富教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术思想”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坚持研究和弘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一、始终重视,做到持之以恒 |
二、紧扣实践,着述内容广博 |
三、组织引领,力出系统成果 |
四、旗帜鲜明,批评错误观点 |
五、强调坚持研究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客观需要 |
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理论的坚定扞卫者———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程恩富教授 |
我国经济学界需要更多的马克思主义战士———与新自由主义的斗争仍很艰巨 |
一、新自由主义是误导我国改革开放方向最危险的思潮 |
二、程恩富同志对新自由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有力批驳 |
三、与新自由主义的斗争仍然十分艰巨 |
资本主义、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程恩富有关经济全球化和反全球化的研究 |
一、引言 |
二、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基础理论 |
(一)对马克思有关全球化思想的总结 |
(二)对经济全球化性质的研究 |
(三)对经济全球化正负效应的研究 |
(四)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研究 |
三、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
(一)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的研究 |
(二)对当前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特点的研究 |
(三)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影响的研究 |
(四)对资本主义反全球化的研究 |
(五)对全球经济治理的研究 |
四、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定位与对策 |
(一)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定位的研究 |
(二)对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对策的研究 |
五、余论 |
程恩富《资本论》新论的研究评述 |
一、对象、方法、发展态势:《资本论》研究需要明晰的基本问题 |
二、深入研究:《资本论》重要思想新论的主要内容 |
三、总以新的方式登台:《资本论》的时代意蕴 |
(7)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现状与评析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一章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由来 |
第一节 意大利共产党“重建”的背景 |
一、国际背景 |
二、国内背景 |
二、党内环境 |
第二节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
一、酝酿与初创时期(1991年-1995年) |
二、探索与发展时期(1996年-2007年) |
三、低谷与奋进时期(2008年至今) |
第二章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组织结构与自身变革 |
第一节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组织结构 |
一、组织体系: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 |
二、党员队伍:领袖、干部与党员 |
三、外围组织:青年共产党与国家担保协会 |
第二节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自身变革 |
一、指导思想:从教条化对待马克思主义转变为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 |
二、组织属性:从工人阶级先锋队转变为现代群众性政党 |
三、组织原则:从坚持民主集中制转变为民主制 |
四、组织运行:从单纯依靠组织体系运作转变为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组织管理 |
第三章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理论认识与政策主张 |
第一节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认识 |
一、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 |
二、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分析 |
第二节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政策主张 |
一、经济政策:反对新自由主义和紧缩政策 |
二、社会政策:重点保障底层民众的利益 |
三、文化政策:增加对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 |
四、对外政策:反对欧盟的反共行径 |
第四章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实践探索及现实困境 |
第一节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实践探索 |
一、积极参加议会选举 |
二、努力开展社会运动 |
三、广泛吸纳社会力量 |
四、重视开展左翼联合 |
第二节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发展环境依然严峻 |
一、意大利政党格局变化抑制了重建共产党的生存空间 |
二、意大利政党制度和选举制度变革限制了重建共产党的发展空间 |
三、右翼势力挤压了重建共产党的话语空间 |
第三节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自身实力弱化 |
一、身份定位不明,意识形态模糊 |
二、理论探索乏力,政策可行性低 |
三、派系纷争不断,组织分裂频繁 |
四、组织缺乏活力,活动经费不足 |
五、党员数量下降,党员结构不优 |
第四节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弱化 |
一、重建共产党的选民基础不够稳固 |
二、选民对重建共产党的认同度下降 |
三、重建共产党在议会选举中频频失利 |
第五章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启示 |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共产党生存的首要前提 |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共产党团结统一的根本要求 |
三、巩固阶级基础和扩大社会基础是共产党坚强有力的关键所在 |
四、拓宽活动空间是共产党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 |
五、实现广泛联合是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图表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人类学家视角下的新自由主义研究全球图景(论文提纲范文)
一、北美:穷人竞争、民主危机 |
二、拉丁美洲:依附、暴力、开发 |
三、非洲:发展、国家重建、社会正义 |
四、亚洲:阶层流动、知识话语、国家干预 |
五、欧洲:移民、性别、劳工心理 |
六、澳大利亚:作为反例的市场、原住民权益 |
七、结语 |
(9)新自由主义视角下的欧盟环境政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框架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环境政策的内涵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的内涵 |
一、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渊源 |
二、新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 |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的发展历程 |
第三章 新自由主义环境政策的特点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环境正义观 |
一、人类追求可持续性发展的权利 |
二、环境责任的共同承担 |
第二节 市场机制是环境治理的基础 |
一、自然资源的私有化 |
二、自然资源的商品化 |
三、成本效益分析的运用 |
四、市场机制的监管策略 |
第三节 信息透明度原则 |
一、环境信息的获取权 |
二、环境决策的公共参与权 |
三、环境损害的司法补救权 |
第四节 环境治理的小多边主义 |
第四章 欧盟环境政策的发展 |
第一节 欧盟环境政策的形成时期:1973 年-1985年 |
一、重要环境政策 |
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二节 欧盟环境政策的发展时期:1986 年-1998年 |
一、重要环境政策 |
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三节 欧盟环境政策的调整时期:1999 年-2007年 |
一、重要环境政策 |
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四节 欧盟环境政策的新方向:2008 年-至今 |
一、重要环境政策 |
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五章 新自由主义影响欧盟环境政策的原因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政治渗透的制度化 |
一、新自由主义的政治合理性 |
二、欧洲主流政党助推新自由主义话语权 |
三、欧洲一体化为新自由主义观念的制度化提供路径 |
第二节 新自由主义环境政策工具的优势 |
一、传统环境政策手段的弊端 |
二、新自由主义政策工具的优势 |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弹性 |
一、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延续性 |
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主导力 |
三、新自由主义思想的生存力 |
第六章 欧盟环境政策的展望 |
第一节 新自由主义对环境政策的影响延续 |
一、新自由主义对《欧洲绿色协议》的影响 |
二、新自由主义对《欧洲气候法》草案的影响 |
第二节 欧盟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 |
一、改进新自由主义市场工具 |
二、完善信息透明度原则 |
三、新自由主义环境政策工具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㈠选题缘由 |
㈡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
㈠国内研究 |
1. 有关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
2. 有关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
3. 有关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
4. 有关“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
5. 有关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
㈡国外研究 |
1. 关于互联网与意识形态传播的研究 |
2. 关于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㈠研究思路 |
㈡研究方法 |
四、 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
㈠研究创新 |
㈡研究不足 |
第一章 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与大学生 |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及其影响 |
一、 新媒体时代 |
二、 新媒体时代的影响 |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思潮 |
一、 新媒体与社会思潮传播 |
二、 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社会思潮 |
三、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特点 |
四、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传播的影响 |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大学生 |
一、 大学生是新媒体的忠实拥趸者 |
二、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易感人群 |
三、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再传播者 |
第二章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 |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调查说明 |
一、 问卷设计说明 |
二、 问卷调查说明 |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调查的情况 |
一、 调查的基本情况 |
二、 调查的具体情况 |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双重影响 |
一、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正面影响 |
二、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负面影响 |
第四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特征 |
一、 受众的广泛化与路径的裂变性 |
二、 信息的碎片化与观点的完整性 |
三、 语言的大众化与内容的政治性 |
四、 形式的多变化与目标的一致性 |
第三章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内容、方式及原因 |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内容 |
一、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世界观 |
二、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人生观 |
三、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价值观 |
四、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政治观 |
(一) 淡化大学生政治情感 |
(二) 动摇大学生政治意志 |
(三) 颠覆大学生政治认同 |
(四) 瓦解大学生政治信念 |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方式 |
一、 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并行 |
二、 显性方式与隐性方式重叠 |
三、 单一方式与综合方式交叉 |
四、 平面方式与立体方式同步 |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主要原因 |
一、 国际原因:社会思潮成为西方国家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武器 |
二、 社会原因:社会思潮以某些社会现实问题为基础影响大学生 |
三、 教育原因:社会思潮放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某些局限影响大学生 |
四、 新媒体原因:社会思潮利用新媒体特点影响大学生 |
五、 大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易受社会思潮打造的“网络舆论场”影响 |
第四章 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传播影响大学生思想意识的经验与教训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利用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教育的历史经验教训 |
一、 革命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青年走上中国革命道路 |
二、 建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大学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
三、 改革开放时期利用媒体教育引导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第二节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错误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的教训反思 |
一、 国内舆论失控:苏联解体中的殷鉴昭示 |
二、 西方操控媒体:东欧剧变中的惨痛教训 |
第三节 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应对社会思潮影响不力而导致社会动荡的警醒 |
一、 维基革命:突尼斯政治动乱中新媒体为助推器 |
二、 推特助力:埃及国家政变中新媒体变身组织者 |
第四节 发达国家应对社会思潮利用媒体影响大学生的经验教训 |
一、 意识形态渗透:媒体是美国意识形态渗透的新型武器 |
二、 公众观点塑造:媒体是英国塑造公众观点的重要工具 |
三、 教化教育推进:媒体是德国推进教化教育的特殊载体 |
四、 普罗大众动员:媒体是法国动员民众斗争的主要战场 |
第五章 新媒体时代消除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不良影响的对策 |
第一节 高度重视新媒体时代并正确对待社会思潮的影响 |
一、 新媒体时代完全改变了信息的传递及其影响 |
二、 实事求是地正确对待社会思潮的传播与影响 |
第二节 价值引领:在凝聚价值目标共识中应对意识形态渗透 |
一、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社会思潮 |
二、 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社会思潮 |
三、 用浩然正能量引导多元社会思潮 |
四、 用豁达包容心对待多元社会思潮 |
第三节 回应现实:在回应社会现实与热点问题中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
一、 提高因事而化的针对性 |
二、 增强因时而进的时代性 |
三、 彰显因势而新的鲜活性 |
第四节 守正创新:在遵循规律和思政课改革创新中补齐教育短板 |
一、 遵循和运用“三大规律”以做好思政工作 |
二、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以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
三、 以“八个相统一”为要求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
四、 以“三进和两入”为目标推进思政课话语体系重构 |
第五节 化堵为疏:在用好新媒体中切实提高舆论引导和网络治理水平 |
一、 创新宣传理念以占领新媒体宣传阵地 |
二、 创新宣传手段以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 |
三、 创新基层工作以努力贴近大学生实际 |
四、 创新新媒体监管以清朗网络舆论空间 |
第六节 提升素养:在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中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
一、 提升学生对新媒体上不良信息的应对能力 |
二、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思潮的本质与危害 |
三、 积极与各种新媒体上不良社会思潮作斗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一 |
附录 二 |
一、 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
二、 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一、 发表论文 |
二、 主持课题 |
三、 参与课题 |
四、关于“新自由主义”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自由的限度就是治理的限度——晚期福柯对新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其意义[J]. 陈硕. 山东社会科学, 2021(09)
- [2]新自由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林雅欢. 华侨大学, 2021
- [3]当代西方经济帝国主义理论研究[D]. 程睿. 吉林大学, 2021(01)
- [4]西方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理路研究[D]. 孙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5]英语经济学类文本汉译复杂句式结构重构 ——Nine Lives of Neoliberalism(节选)翻译实践报告[D]. 李艳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6]“程恩富教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术思想”笔谈[J]. 李家祥,徐仲伟,张顺洪,李建平,辛向阳,赵春风,黄瑾,王敢,胡晓梅.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1(03)
- [7]意大利重建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何淼. 山东大学, 2020(01)
- [8]人类学家视角下的新自由主义研究全球图景[J]. 朱怡颖,沈海梅. 民族学刊, 2020(04)
- [9]新自由主义视角下的欧盟环境政策[D]. 吕文杰. 南京大学, 2020
- [10]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研究[D]. 黄丽娟.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新自由主义论文; 帝国主义论文; 现代性论文; 意大利经济论文;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