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于电网谐波分析的抗混叠滤波器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周兴达[1](2020)在《三相四桥臂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在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中的多功能应用》文中指出三相四桥臂功率变流器的第四桥臂能够对共模或零序分量进行灵活控制,广泛应用于带有零线回路的供电网的有源滤波、不间断电源、以及孤岛模式运行的变流器等场景,较之三相三桥臂变流器通过额外隔离变压器的星型侧中点抽头实现零线的方式具有明显的体积和重量优势。但是相比于三相三桥臂变流器成熟的理论体系,三相四桥臂系统尚有多个理论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例如,对应于三相三桥臂下的三电平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问题,三相四桥臂拓扑的额外桥臂使得原有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控制不再适用;又如,对应于三相三桥臂LCL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方法,三相四桥臂在差模回路之外还具有额外的共模回路,于是就产生了差共模结合下的有源阻尼新问题。本文首先研究解决了三相四桥臂三电平结构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问题,然后提出了基于差共模等效电路的三相四桥臂LCL滤波器有源阻尼新方法,最后基于三相四桥臂拓扑的差共模分析方法,本文进一步提出了三相四桥臂变流器在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接地中压配电网中的多功能应用新方法,巧妙利用第四桥臂的共模回路控制来进行单相接地故障中接地电流的补偿与消弧,从而实现了多种配网功能在同一台变流器上的解耦和集成。本文的研究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在第二章中,针对三相四桥臂三电平结构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相共模电压注入的新型平衡算法,该算法在每个控制周期内根据交流侧电流和直流侧电压计算出需叠加到各相调制信号上的四相共模电压,从而维持直流侧中性点电位的平衡,该新算法计算流程简单且计算结果准确。同时,本文还首次揭示了数字控制延迟对于三电平直流侧中性点电位产生1/6采样控制频率交流波动的规律,并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数字延迟补偿方法,完全抑制了数字控制延迟所导致的三电平直流侧中性点电位波动。在第三章中,针对三相四桥臂拓扑下的LCL滤波器有源阻尼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差共模等效电路的LCL滤波器有源阻尼新方法,保证了差模和共模两个LCL等效电路同时实现有效阻尼。对于LCL差模等效电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逆变侧电流反馈和LCL电容电压前馈的有源阻尼新方法,通过在电容电压前馈通路上增加了一个高通滤波环节,不光可以改善逆变侧电流反馈控制有源阻尼方法对于电网电感的鲁棒性,并且有助于抑制电网电压中的背景谐波。对于LCL共模等效电路,本文首次提出了基于网侧共模电流和LCL共模电容电流反馈的有源阻尼方法,并且对于该有源阻尼方法在1/6采样控制频率处阻尼效果较弱的现象,本文提出了采用陷波器补偿的新方法,以提高LCL共模回路有源阻尼方法对于电网电感的适应性。在第四章中,本文首先研究了三相四桥臂拓扑的差共模分解原理和控制方法,同时将三相四桥臂差共模电路分析方法推广到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及其有源消弧的分析中,推导出三相四桥臂共模电压与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接地点电流的关系,并且提出了以三相四桥臂差模电流补偿无功和不平衡电流,而以三相四桥臂共模电流抑制单相接地故障接地点电流以实现有源消弧的方法,从而首次实现了有源滤波和有源消弧功能在同一台变流器设备上的集成与同步运行。本文还进一步研究了三相四桥臂多功能设备差模与共模电流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差共模控制器在不同配电网状态下的工作模式以及模式之间的切换策略。文中提出的所有方法都通过搭建三电平LCL型三相四桥臂实验平台实现了成功的实验验证,而且通过搭建的配网模型低压实验平台,本文提出的新型三相四桥臂多功能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方法也得到了实验验证。总而言之,本文在研究解决了三相四桥臂系统的三电平直流侧中性点平衡与LCL有源阻尼问题的同时,也将其应用拓展到了三相三线制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的新领域。
彭阳[2](2020)在《基于物联网的用户端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家电网“三型两网”战略目标的提出,为了适应国家和国家电网关于物联网的建设部署,同时结合用户端电能质量监测的现实需求,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分布式用户端实时电能监测系统,采用基于GPRS+Zig Bee的双通信模式,对采集的电能数据进行了相关质量分析,并搭建了仿真模型与实验平台进行验证分析。本文首先对设计的电能监测系统整体架构进行了规划,对电能监测系统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基于STM32为核心处理器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硬件系统,重点研究设计了包括互感器及其辅助电路、电压钳位电路、抗混叠低通滤波电路和电压跟随的调理电路,大大提高采样精度;设计了CC2530电路及其巴比伦匹配电路,以实现局域数据无线传输;设计了SIM800C及其外围电路,实现数据的远程传输。根据设计的电路原理图,完成了PCB板的绘制。然后对各类电能质量指标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完成了基本电能质量指标的离散化计算。重点对电力系统谐波的测量进行了算法研究,完成了基于基2-快速傅里叶变换和db6小波变换对谐波信号的分析,并搭建了算法的MATLAB仿真模型,基于得到的仿真波形和仿真数据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通过Zig Bee技术组建了实现局域通讯的星型网络拓扑,提出了基于代理服务器技术以及多线程技术的云平台服务器和客户端软件设计,并利用Python完成了程序设计。最后,针对本文设计的基于物联网的用户端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了系统级仿真,同时进行了硬件调试以及搭建了远程传输和局域无线传输试验平台,整体验证了本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具有较好的响应速度和可靠性,测量误差较小且具有普适性。本文共包含图103幅,表24个,参考文献72篇。
庞大海[3](2020)在《风电试验台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指出近年来,风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风电场规模的快速扩大使得风电并网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风电机组向大型化发展,其内部结构也更加复杂,通过大功率风电并网试验台工程试验可以对风电机组进行充分的试验测试,其中电能质量的监测是评价试验台性能好坏的关键部分。因此本文结合电能质量及逆变器阻抗检测理论及方法,设计开发了一套用于风电并网试验台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首先,本文分析了风电系统中稳态电能质量的指标及检测算法和暂态电能质量扰动的识别与定位方法。参照IEEE标准体系,建立了电能质量扰动数学模型。运用小波包变换与S变换相结合的方法提取扰动特征并建立特征数据集,提出采用PSO-ELM算法对电能质量扰动进行分类与定位,并与ELM和SVM算法的分类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其次,由于逆变器电网阻抗会使系统电能质量变差,进而影响风电系统的并网稳定性。因此本文将逆变器电网阻抗作为一项监测指标,能够更好地对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建立了风电并网逆变器及其电网阻抗模型,采用了基于离散区间二进制序列注入法对系统中逆变器电网阻抗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与阻抗理论曲线基本吻合;搭建基于MT6000的硬件在环实验平台,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逆变器电网阻抗检测方案的可靠性。基于上述研究,本文设计开发了风电试验台电能质量监测的软硬件系统。该系统采用霍尔式传感器对试验台电力数据进行采集;设计了信号前置放大电路和抗混叠滤波电路,滤除了信号中的高频成分,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真实信号;对采集板卡及机箱进行了选型设计,可以满足高速多通道同步采集的检测要求;开发了监测系统的上位机和下位机软件,在下位机中基于FPGA设计了信号的实时采集模块,实现了数据的精准采集和数据通信;在上位机中开发了稳态电能质量扰动监测模块、暂态扰动的定位与分类模块和逆变器电网阻抗监测模块。最后,本文采用设计开发的监测系统和HIOKI 3390功率分析仪分别对风电试验台电能质量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准确性;为了验证暂态电能质量扰动分类与定位算法的有效性,建立配电网故障模型,并运用分类模型进行了故障诊断,实验结果表明故障分类与定位较为准确。上述实验表明该系统的设计开发可以为保障风电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监测技术支持。
余晨[4](2020)在《一种改进的小波变换电力系统谐波检测抗混叠方法》文中研究表明谐波检测是谐波治理的基础,傅里叶变换是一种有效的谐波检测检测方法,主要用来检测平稳信号,电力系统谐波主要是对非平稳信号的检测,傅里叶变换显得无能为力。小波变换具有时频局部化功能,能够同时实现平稳信号和非平稳信号的检测,满足电力系统谐波检测的要求,但是小波变换在谐波检测过程中容易发生频谱混叠现象,高频信息混入到低频信息中,无法将基波和谐波进行有效的分离,导致谐波检测的精度大大降低,电力系统谐波具有很大的非稳定性和复杂性,因此,使用有效地方法对小波混叠现象进行抑制甚至消除对电力系统谐波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论文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分别从数学和物理两方面对小波混叠现象进行了分析,利用传统的小波变换方法对电力系统谐波进行仿真,结果发现,频谱混叠现象非常明显。在此基础上,比较了现有的三种抗混叠方法,针对其共有的抗混叠效果差,计算量大等缺点,提出了在Mallat基本算法小波分解和重构滤波器之间加奇抽取支路并作双混叠补偿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改进算法不仅抗混叠效果良好,而且减小了计算量。(2)分析了几种常用的小波基函数的特点和性质,通过比较,最终选择了消失矩阶数大、频带划分效果好的db20小波作为电力系统谐波分析的小波基函数。从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出发,并结合电力系统谐波检测的要求,进行了采样频率的选择。(3)将改进算法分别应用于仅含有稳态谐波成分和同时含有稳态和暂态两种谐波成分的电力系统谐波仿真实验中。通过分析和算例比较,此方法不仅可以分离出稳态谐波信号,还可以确定暂态谐波发生的起止时刻,并将仿真结果和理论值做了比较,结果表明,仿真值和理论值非常接近,证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仿真分析可知,论文所使用的前插奇抽取并作双混叠补偿的新算法,能够有效消除小波变换过程中的频谱混叠现象,这种新算法可以将电力系统基波信号和谐波信号进行有效的分离,确定非平稳信号的发生和截止时刻,提高电力系统谐波检测的准确性,在谐波检测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王哲吉[5](2020)在《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负荷的日趋复杂,电能质量问题给现代电力系统以及电力用户造成的危害越来越突出。谐波、闪变等稳态扰动产生的危害普遍存在,电压骤升骤降等暂态扰动造成的危害也在不断加大。对电网实现综合全面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将成为保障其高质量运行的必要手段,而实现在线监测的基础是合理有效的电能质量监测分析方法。传统的电参数监测系统以硬件为核心,功能单一,升级困难,研制和维护成本较高。所以,本文基于虚拟仪器进行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首先,本文完成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硬件方面,助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和思想,完成了硬件的总体方案设计分析,同时选用NI公司PCI-6220数据采集卡完成实际三相电压信号的实时采集,而后,根据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模块划分和组成,分别完成了信号调理电路、信号采集模块及二阶高通滤波器的设计,实现了原始电信号的数据采集、放大及去噪处理。其次,基于虚拟仪器,采用数据流编程模式,完成了系统软件设计,以Lab VIEW开发环境为平台,对各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电信号测量模块、电能质量分析模块及远距离监测模块的设计。实现了原始电信号数据采集及基本电能质量参数测量功能,包括信号频率偏差、三相不平衡度、电压闪变、谐波测量功能及电压波动计算。为了有效分析信号的谐波量,本文利用傅里叶变换与Harming窗结合的方法,有效削弱由频谱混叠引起的频谱泄露现象,提高谐波计算和测量精度。同时,为了增强系统的适用性,本文还利用Browser/Server模式完成了数据远程监测与数据存储回放功能设计,最终实现电能质量分析结果的远距离传输及回放。最后,本课题完成了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各项功能和性能指标的测试与验证。以实际的220V市用三相电为测试对象,并与MI2392型Power Q Plus手持式三相电力质量分析仪测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电压、电流及频率最大相对误差为2.03%,频率偏差的最大测量误差为0.133Hz,三相电不平衡度测量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20%,谐波畸变率测量的最大误差为0.38%,同时本系统还能够综合、全面地反映电网中的电能质量问题,为提高电能质量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支持。
温宏博[6](2019)在《改进型DFT谐波测量算法研究及装置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新能源的使用,大量非线性负荷、分布式发电系统和冲击性负荷接入电网,使得现有的电网结构呈现高度的电力电子化,由此带来的谐波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而精确的谐波检测是治理电力系统谐波污染问题的前提,故对其进行研究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在研究现有的电网谐波测量算法的基础之上,确定电网谐波测量的主流算法是DFT及其改进算法。其次,结合目前电网谐波污染问题存在的新特点,分析上述方法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上述方法都是以傅里叶变换为理论基础,通过直接方式或间接方式,在信号采样过程中样本数据足够大的条件下获得较为理想的谐波检测精度;(2)受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的限制,不能全面描述电网谐波的局部时频变化特征;(3)DFT改进算法的运算复杂度高,可操作性不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综合压缩感知技术在信号处理过程中的优越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插值修正的谐波频谱感知测量算法,利用电网谐波信号模型在DFT变换下等式关系,通过引入插值因子和谱峰修正因子,建立符合压缩感知理论框架的谐波频谱感知矩阵,并运用测量过程中较少的采样数据作为先验信息,根据重构恢复算法实现对谐波频谱信息的精确重建。通过插值因子解决频率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无法同时兼顾的问题;并利用谱峰修正因子弥补非同步采样过程中产生的非整数偏差,保证谐波信号的检测精度。同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上述测量过程中信号稀疏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加窗自适应的谐波频谱感知测量算法,利用窗函数优异的旁瓣性能,降低电网信号在DFT变换域内的稀疏度K,进而简化测量过程用以降稀疏度的电网基波-谐波分离滤波器,优化信号重构恢复算法,进一步提升谐波测量精度,降低算法实现的复杂度。最后根据基于加窗自适应的谐波频谱感知测量算法设计一种新型电力谐波测量装置,通过搭建试验平台,按照A级测量仪器标准校验该谐波测量装置的检测精度,用以验证本文谐波检测算法的准确性、优越性以及可操作性。
曹志威[7](2019)在《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分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力系统的大力发展促进了电力电子设备和各种非线性负荷的广泛应用,但其产生的谐波污染、电能质量等问题亟待妥善的治理,精确地谐波检测与分析是解决谐波问题的重要依据。电力系统谐波检测的问题是难以对暂态、突变、不平稳信号进行检测分析,而实时分析和计算暂态谐波信号是评估和改善电能质量状况的首要依据。本课题针对现有谐波分析方法存在的暂态谐波分析鲁棒性和精度差的问题,研究小波变换在谐波信号处理方面的优劣性,提出了改进的小波变换电力系统谐波分析方法,解决了傅里叶变换丢失时间信息的问题,对检测突变、短时冲击、高频谐振等谐波信号分量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内容分以下几点:(1)分析电力系统谐波检测及现存的问题,着眼于国内外电力系统谐波的研究现状及传统的谐波检测和分析方法,比较目前谐波分析常用的分析方法发现小波分析方法在信号分析和处理方面的独到优势,从而重点研究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及连续小波变换、离散小波变换、Mallat算法、小波包算法等小波理论,并针对小波变换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频率混叠现象进行原理性地分析。(2)对比现有的小波抗混叠算法(混叠补偿算法,内插值优化法)的优劣性,充分挖掘db系列小波消失矩阶数大、良好的频带划分效果的特性,并提出双通道2级混叠补偿方案来改善小波混叠,改进的小波变换电力系统谐波分析方法:通过离散小波变换可将信号分解成低频频带和高频频带两部分,将分解后的子频带信号用连续小波变换进行分析,提取小波系数,从而得到信号的突变频率和信号在时域的具体位置并重构这些奇异分量。仿真表明改进的算法实时性良好、精度较高。(3)分析电力系统谐波信号的特征及信号奇异性检测原理;针对电力系统常见、暂态谐波信号进行抗混叠小波变换分析及针对时变谐波信号采用复morlet小波进行小波时频分析,利用小波变换对电力系统谐波信号进行分解,找到尺度上幅值最大的局部小波系数模极大值点,精确定位突变点的起止时刻且可得到突变点的幅值和频率信息,仿真证实小波变换在检测电力系统谐波暂态、突变点的有效性。针对现代电力系统出现异常状况,如信号中含有突变、短时冲击、高频谐振等谐波成分,FFT因其丢失时间信息,无法定位谐波信号的发生时刻;小波变换具有可变的时-频窗口,适合分析不平稳信号,通过改进小波变换算法并应用场景,表明改进算法能有效检测和分析电力系统谐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黄艺璇[8](2018)在《一种电能计量与质量分析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智能电网开始布局规划以来,解决如何准确计量电能,如何减小计量监测装置误差的问题愈发急切。同时随着电子设备在生产生活的普及和广泛使用,非线性电力电子设备接入电网,导致大量谐波产生,波形发送畸变,偏离了优质电能的标准,进而给电能的精确计量和可靠监测带来新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标准,阐述了我国电能质量标准中对电能质量参数指标的含义、特性及测量方法。对电能质量监测中主要的电能质量参数和电能质量指标的基本理论和测量方法作了充分探讨。根据国家电网对智能电能高精度、多功能和网络化的要求,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ADE9000的三相电能计量与质量分析系统的设计方案。ADE9000是一款高度集成的三相模拟前端,内部集成高精度24位ADC和DSP内核,实现了多种电能参量的高精度计量。在STM32主控芯片的管理下,通过SPI的通信方式读写波形数据,再经由USB虚拟串口送至上位机。上位机中在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环境下实现FFT算法框架,进一步分析电能谐波并完成电能计量数据的可视化。文章对系统总体框架,硬件电路及软件程序设计的具体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硬件与软件设计过程中都体现出分模块设计的思路,每个环节的设计都体现出对高精度和网络实时性的要求。最后对本文的电能计量与质量分析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分析误差来源并进行测量系统不确定度的评定。
张宁宁[9](2018)在《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在这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能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电能参数质量直接关乎到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品质。做好电能质量管理的关键是能够准确、有效地对电能质量实施检测,因此,研究电能质量的检测具有重大意义。在分析有关电能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文制定了电能质量电信号参数的检测目标,设计了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的总体方案,给出了关键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数据采集模块的选型原则,设计了检测、分析的硬、软件模块方案。研究了电能质量的稳态电能质量和暂态电能质量参量的检测算法。针对稳态电力参量检测,研究了电压偏差、频率偏差、三相不平衡度、谐波和电压波动的检测方法,结合仿真实验分析对比,确定了各参量的优化检测算法。针对暂态电能质量参量检测,提出了一种小波变换和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相结合的检测算法,实现了谐波成分和谐波时刻定位的同步检测;提出了一种提升小波与Hilbert(希尔伯特)变换融合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暂态扰动检测的实时性和有效性;暂态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暂态参量检测方法具有准确度高、实时性好的特点。研制了信号调理器,在Lab VIEW平台下进行了检测算法实现,完成了电能质量检测系统原理样机的开发。采用Chroma 61703可编程交流电源和AC380-30K交流负载箱等构建了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的实验平台。用可编程交流电源进行了各种稳态、暂态电力信号的模拟,在原理样机上开展了实验研究与验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算法和开发的原理样机可准确地完成各电参数的静态、暂态性能检测,达到了相关标准规定的要求。
张明[10](2017)在《提高沙河电厂厂用电电能质量监控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发电厂厂用电电能质量关系着发电机组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如何保证厂用电电能质量在合格的范围是发电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变频装置在发电企业生产过程中投入使用,这些变频装置不断给发电厂厂用电系统注入新的谐波,使谐波污染给发电机组安全和经济运行带来了越来越大的挑战。为了提高发电厂厂用电电能质量,保证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本文探索使用相应的技术改进来提高沙河电厂对厂用电电能质量的监测和控制能力。作者本人根据国内外电能质量监控技术的发展,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积极探索出一条提高厂用电电能质量监控技术的途径。总体来说,本文主要是从谐波的实时监测和谐波实时控制两个方向出发,对厂用电电能质量进行治理。谐波实时监测技术与谐波控制技术作为电网谐波治理的两个研究方向,近几年受到越来越多研究人员的重视,市场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工程应用产品。但是具体到电厂厂用电谐波治理,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却稍显滞后。在我国目前火力发电厂中,关于谐波监测和控制的技术仍停留在九十年代水平,并没有大规模进行技术更新。本文的目的就是探索使用这些谐波治理的最新技术,来解决发电厂厂用电系统谐波的在线监测与控制难题,为保证沙河电厂发电机组安全经济运行做出积极贡献。
二、用于电网谐波分析的抗混叠滤波器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于电网谐波分析的抗混叠滤波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三相四桥臂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在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中的多功能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三相四桥臂拓扑关键技术问题 |
1.1.2 三相四桥臂拓扑在三相三线配电网中的多功能复用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三相四桥臂拓扑应用与研究现状 |
1.2.2 三电平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研究现状 |
1.2.3 LCL滤波器阻尼方法研究现状 |
1.2.4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抑制方法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三相四桥臂三电平拓扑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研究 |
2.1 引言 |
2.2 三相四桥臂三电平拓扑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 |
2.2.1 直流侧中性点电位数学模型 |
2.2.2 直流侧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 |
2.2.3 仿真与实验验证 |
2.3 数字延迟对平衡算法的影响及补偿方法 |
2.3.1 三电平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的离散域建模 |
2.3.2 数字延迟对于三电平中性点电位平衡算法的影响 |
2.3.3 基于预测控制的平衡算法数字延迟补偿方法 |
2.3.4 仿真与实验验证 |
2.4 本章小结 |
3 三相四桥臂LCL滤波器有源阻尼研究 |
3.1 引言 |
3.2 三相四桥臂拓扑LCL滤波器差共模等效电路分解模型 |
3.3 基于逆变侧电流反馈的LCL差模电路有源阻尼方法 |
3.3.1 逆变侧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数学模型 |
3.3.2 逆变侧电流反馈电容电压前馈控制的稳定性分析 |
3.3.3 高通滤波器参数的优化设计方法 |
3.3.4 逆变侧电流反馈控制对于电网电压谐波的抑制 |
3.3.5 仿真与实验验证 |
3.4 基于共模电容电流反馈的LCL共模电路有源阻尼方法 |
3.4.1 共模电容电流反馈有源阻尼数学模型 |
3.4.2 共模电容电流最优反馈系数选取 |
3.4.3 共模电流控制器的设计 |
3.4.4 仿真与实验验证 |
3.5 本章小结 |
4 三相四桥臂差共模控制及其中性点不接地配网多功能应用 |
4.1 引言 |
4.2 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
4.3 三相四桥臂拓扑差共模控制与配网多功能应用新方法 |
4.3.1 无功与不平衡电流的差模控制 |
4.3.2 新型单相接地故障抑制的共模控制方法 |
4.3.3 多功能同时运行的差共模控制 |
4.4 基于三相四桥臂拓扑的多功能控制器设计 |
4.4.1 用于无功补偿和不平衡补偿的差模控制器设计 |
4.4.2 用于单相接地故障抑制的共模控制器设计 |
4.5 仿真与实验验证 |
4.6 本章小结 |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2)基于物联网的用户端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电力物联网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1 国内电力物联网 |
1.2.2 国外电力物联网 |
1.3 电能监测装置及算法研究与应用现状 |
1.3.1 国内外的电能监测装置 |
1.3.2 电能质量检测算法 |
1.4 ZigBee无线通信的研究应用现状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架构 |
2 电能监测系统总体软硬件框架 |
2.1 电能监测系统整体架构 |
2.2 电能监测系统硬件节点规划 |
2.3 电能监测系统需求功能分析 |
2.3.1 电能监测系统数据规划 |
2.3.2 数据传输需求分析与数据包格式的确定 |
2.4 电能监测系统整体软件架构 |
2.5 本章小结 |
3 系统硬件电路设计及电能质量算法研究 |
3.1 物联网电能监测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3.1.1 基于STM32F7微处理器的硬件设计 |
3.1.2 AD采样电路设计 |
3.1.3 ZigBee无线传输电路设计 |
3.1.4 GPRS远程通信电路设计 |
3.2 电能质量指标参数的确定及其测量方法 |
3.2.1 基本电能参数及其计算方法 |
3.2.2 供电电压偏差 |
3.2.3 三相不平衡度及其算法 |
3.2.4 电压波动和闪变不平衡 |
3.2.5 公用电网谐波 |
3.3 面向配电网谐波的FFT算法研究及仿真分析 |
3.3.1 傅里叶变换原理 |
3.3.2 基2-快速傅里叶变换及其系统实现 |
3.3.3 基于FFT的电网谐波信号的仿真分析 |
3.4 基于小波的谐波和突变信号分析算法及其仿真研究 |
3.4.1 连续、离散小波变换 |
3.4.2 多分辨分析及Mallat算法 |
3.4.3 常用小波基函数介绍 |
3.4.4 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和突变信号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面向电能监测的ZigBee网络通信设计及仿真研究 |
4.1 ZigBee技术特点及应用前景 |
4.1.1 ZigBee技术特点分析 |
4.1.2 ZigBee应用领域及前景 |
4.2 电能监测系统的Zig Bee网络拓扑规划 |
4.3 面向监测系统局域通信的ZigBee协议栈开发 |
4.4 监测系统局域通信的ZigBee网络管理 |
4.4.1 基于时隙的CSMA/CA算法研究 |
4.4.2 ZigBee协议栈网络管理 |
4.5 电能监测系统局域通讯的ZigBee软件设计 |
4.5.1 局域无线通讯的软件开发环境 |
4.5.2 监测节点局域通信的软件设计 |
4.6 面向监测系统局域通信的ZigBee网络性能仿真 |
4.6.1 ZigBee网络仿真平台 |
4.6.2 ZigBee网络仿真搭建 |
4.7 本章小结 |
5 面向物联网电能监测的云平台及用户端开发 |
5.1 远程电能监测系统的云平台选择及功能分析 |
5.1.1 云平台选择 |
5.1.2 云平台功能结构 |
5.2 云平台基础技术分析 |
5.3 阿里云服务器设计 |
5.4 面向电能监测系统的用户端界面开发 |
5.4.1 设备监测数据显示软件设计 |
5.4.2 设备监测数据动态曲线的软件设计 |
5.4.3 Excel日志文件生成的软件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仿真与实验测试 |
6.1 用户端电能监测系统仿真模型 |
6.2 终端采集装置PCB板绘制及硬件测试 |
6.3 电能监测系统远程传输功能测试 |
6.3.1 监测节点设备运行 |
6.3.2 客户端显示界面测试 |
6.4 监测系统局域组网性能与传输距离测试 |
6.5 实验数据与误差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风电试验台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
1.2 课题目的和意义 |
1.3 电能质量及风电试验台概述 |
1.3.1 风电机组电能质量概述 |
1.3.2 风电电能质量特点 |
1.3.3 风电机组全功率并网试验台原理 |
1.3.4 风电机组并网逆变器电网阻抗特点 |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1 国内外全功率试验台发展现状 |
1.4.2 风电机组电能质量监测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3 逆变器电网阻抗检测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1.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风电并网电能质量扰动检测与定位 |
2.1 稳态电能质量检测 |
2.2 电能质量扰动的建模与仿真 |
2.2.1 单一电能质量扰动模型的建立 |
2.2.2 复合电能质量扰动模型的建立 |
2.3 电能质量扰动定位 |
2.3.1 小波包变换基本原理 |
2.3.2 电能质量扰动信号定位分析 |
2.4 电能质量扰动特征提取 |
2.4.1 基于小波包变换的扰动特征提取 |
2.4.2 基于S变换的扰动特征提取 |
2.5 基于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的扰动分类 |
2.5.1 电能质量扰动分类算法研究 |
2.5.2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极限学习机 |
2.5.3 电能质量扰动分类实验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风电并网逆变器电网阻抗检测 |
3.1 风电机组并网稳定性判据 |
3.2 风电并网逆变器建模 |
3.2.1 逆变器系统与控制结构 |
3.2.2 双电流环控制环路设计 |
3.2.3 锁相环路设计 |
3.2.4 仿真结果分析 |
3.3 风电并网逆变器电网阻抗在线测量 |
3.3.1 离散区间二进制序列的设计 |
3.3.2 网侧响应信号的检测 |
3.3.3 正负序电网阻抗计算 |
3.3.4 基于风电并网逆变器的电网阻抗检测流程 |
3.3.5 DIBS注入法电网阻抗检测仿真验证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风电试验台电能质量监测软硬件系统设计 |
4.1 电能质量数据采集整体框架 |
4.2 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4.2.1 传感器选型 |
4.2.2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4.2.3 电路板外壳设计 |
4.2.4 采集系统硬件总体架构与选型 |
4.3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4.3.1 LabVIEW虚拟仪器开发平台 |
4.3.2 风电分析系统功能 |
4.3.3 监测系统下位机程序设计 |
4.3.4 监测系统上位机程序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试验台性能测试及实验结果分析 |
5.1 测试环境搭建 |
5.2 稳态电能质量测试 |
5.3 基于硬件在环数字仿真的阻抗测试 |
5.4 试验台配电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 |
5.4.1 试验台配电网故障模型 |
5.4.2 故障诊断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一种改进的小波变换电力系统谐波检测抗混叠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力系统谐波问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1.1.1 谐波基本概念阐述 |
1.1.2 谐波的来源和危害 |
1.1.3 谐波检测研究的意义 |
1.2 谐波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各类谐波检测方法 |
1.2.2 谐波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
1.2.3 小波分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
1.3 目前主流的谐波抑制方法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小波基本理论分析 |
2.1 连续小波变换与离散小波变换 |
2.1.1 连续小波变换 |
2.1.2 离散小波变换 |
2.2 多分辨率分析和Mallat基本算法 |
2.2.1 多分辨率分析 |
2.2.2 Mallat基本算法 |
2.3 频谱混叠现象仿真分析 |
2.4 频谱混叠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
2.5 频谱混叠现象的影响及仿真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前插奇抽取并作双混叠补偿的新算法研究 |
3.1 现有的抗混叠方法及其比较 |
3.1.1 频域内插抗混叠shannon小波包算法 |
3.1.2 采用内插优化抗混叠技术 |
3.1.3 采用混叠补偿方法抗混叠 |
3.1.4 三种抗混叠方法的比较 |
3.2 前插奇抽取并作双混叠补偿新算法理论分析 |
3.3 前插奇抽取并作双混叠补偿新算法仿真参数选择 |
3.3.1 采样频率的选择 |
3.3.2 基于小波分析的小波函数的选取 |
3.3.3 小波分解层数的选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前插奇抽取并作双混叠补偿新算法在电力系统谐波检测中的应用 |
4.1 含有稳态谐波分量的电力系统谐波仿真分析 |
4.1.1 算例一 |
4.1.2 算例二 |
4.2 含有稳态和暂态两种谐波信号的电力系统谐波仿真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活动) |
(5)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能质量检测算法研究现状 |
1.2.2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研究现状 |
1.2.3 虚拟仪器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2.1 引言 |
2.2 电能质量参数测量方法 |
2.2.1 电能质量基本参数测量方法 |
2.2.2 公用电网谐波分析 |
2.2.3 电压波动及电压闪变值的检测方法 |
2.3 监测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
2.3.1 系统框架组成 |
2.3.2 关键器件选型 |
2.4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2.4.1 信号去噪电路设计 |
2.4.2 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
2.5 信号采集模块配置 |
2.6 二阶高通滤波器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3.1 引言 |
3.2 监测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3.2.1 软件模块组成 |
3.2.2 系统软件处理流程 |
3.3 电信号测量模块设计 |
3.3.1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3.3.2 基本参数测量模块设计 |
3.3.3 暂态故障信号发生器设计 |
3.4 电能质量分析模块设计 |
3.4.1 频率偏差测量模块设计 |
3.4.2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测量模块设计 |
3.4.3 电压波动计算模块设计 |
3.4.4 电压闪变监测模块设计 |
3.4.5 谐波测量模块设计 |
3.5 远距离监测模块设计 |
3.5.1 远程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
3.5.2 波形存储和回放模块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测试与验证 |
4.1 引言 |
4.2 系统测试与验证总体方案设计 |
4.2.1 系统测试与验证框架 |
4.2.2 系统测试与验证流程 |
4.3 电能质量指标测试与分析 |
4.3.1 电信号偏差测试 |
4.3.2 三相不平衡度测量模块测试与分析 |
4.3.3 电压波动和闪变值测试与分析 |
4.3.4 谐波测量模块功能测试与分析 |
4.3.5 二阶高通滤波器功能测试与分析 |
4.4 系统远距离传输模块测试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改进型DFT谐波测量算法研究及装置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谐波简述 |
1.3 谐波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DFT谐波测量方法分析 |
2.1 DFT谐波检测方法基本原理 |
2.2 DFT谐波测量算法的改进方法 |
2.3 仿真实验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插值修正的谐波频谱感知测量方法 |
3.1 基于插值修正的谐波频谱感知测量算法 |
3.2 仿真实验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基于加窗自适应的谐波频谱感知测量方法 |
4.1 基于加窗自适应的谐波频谱感知测量算法 |
4.2 仿真实验与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新型电力谐波测量装置设计 |
5.1 新型谐波测量装置的总体结构及其硬件组成 |
5.2 新型谐波测量装置的WACS算法实现 |
5.3 试验与误差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谐波的产生与危害 |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谐波检测和分析的研究现状 |
1.3 小波理论在电力系统谐波分析中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2 小波变换理论 |
2.1 连续小波变换 |
2.2 离散小波变换 |
2.3 多分辨分析和Mallat算法 |
2.3.1 多分辨分析 |
2.3.2 Mallat算法 |
2.4 小波包理论 |
2.4.1 小波包算法 |
2.4.2 小波包的基本原理 |
2.5 小波基和小波函数的选取 |
2.5.1 小波基选取的标准 |
2.5.2 小波基选取的五要素 |
2.5.3 db20小波函数的选取 |
2.5.4 小波函数及其特性 |
2.5.5 在电力系统谐波分析中小波函数的选取 |
2.6 本章小结 |
3 小波频率混叠现象及混叠抑制方法研究 |
3.1 谐波检测中的频谱混叠问题 |
3.2 目前主流的小波抗混叠方法 |
3.2.1 采用混叠补偿的方法 |
3.2.2 采用内插优化技术的方法 |
3.3 不同抗混叠方法的仿真 |
3.4 提出改进混叠补偿的方法 |
3.5 改进混叠补偿方法在谐波信号中的仿真 |
3.5.1 确定小波分解层度 |
3.5.2 仿真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4 基于小波变换的电力系统谐波信号分析 |
4.1 电力系统谐波信号的特征 |
4.2 小波分析用于信号奇异性检测 |
4.3 电力系统常见谐波信号分析 |
4.3.1 谐波信号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4.3.2 小波分析与傅里叶变换分析 |
4.4 电力系统暂态谐波信号的研究与分析 |
4.5 基于复morlet小波电力系统时变谐波信号的时频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8)一种电能计量与质量分析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电能计量与质量分析研究背景 |
1.2 电能质量的概念及国内外标准 |
1.3 电能计量与质量分析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4 项目来源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电能质量指标及测量分析方法 |
2.1 测量分级和流程 |
2.1.1 测量分级 |
2.1.2 测量流程 |
2.2 基本电气量的计算 |
2.2.1 电压和电流有效值 |
2.2.2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 |
2.3 电能质量指标 |
2.3.1 频率偏差 |
2.3.2 电网谐波 |
2.3.3 电压偏差 |
2.3.4 电压波动与闪变 |
2.3.5 电压骤降和骤升 |
2.3.6 三相不平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能计量与质量分析系统硬件设计 |
3.1 电测教学装置硬件构架 |
3.2 硬件整体方案设计 |
3.2.1 设计要求 |
3.2.2 硬件方案选择 |
3.2.3 硬件总体框架 |
3.3 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
3.3.1 互感器和传感器的选择 |
3.3.2 抗混叠电路 |
3.4 电能计量模拟前端 |
3.5 主控单元设计 |
3.6 温度和磁场强度测量 |
3.7 电源模块设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能计量与质量分析系统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环境和设计原则 |
4.2 软件总体设计 |
4.3 SPI通信程序 |
4.4 USB虚拟串口通信程序 |
4.5 MCU程序设计 |
4.6 上位机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电能计量与质量分析系统验证与结果分析 |
5.1 系统平台搭建 |
5.2 基本电能参量测试与误差分析 |
5.3 电能质量指标测试 |
5.3.1 三相不平衡度计算 |
5.3.2 谐波分析测试 |
5.4 误差分析和系统不确定度评定 |
5.4.1 B类评定的标准不确定度 |
5.4.2 系统总不确定度的合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9)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电能质量的概念与标准 |
1.2.1 电能质量概念 |
1.2.2 电能质量国标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稳态电能质量研究现状 |
1.3.2 暂态电能质量研究现状 |
1.3.3 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论文研究内容 |
1.4.2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电能质量检测系统总体方案 |
2.1 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
2.2 系统硬件平台设计 |
2.2.1 数据采集卡 |
2.2.2 互感器 |
2.2.3 信号调理电路 |
2.3 系统软件设计 |
2.3.1 用户登录模块 |
2.3.2 数据采集模块 |
2.3.3 参数检测模块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稳态电能质量检测 |
3.1 电压偏差 |
3.1.1 电压偏差概念 |
3.1.2 电压偏差检测方法 |
3.1.3 电压值检测仿真 |
3.2 频率偏差 |
3.2.1 频率偏差概念 |
3.2.2 频率检测方法 |
3.2.3 频率检测仿真 |
3.3 三相不平衡度 |
3.3.1 三相不平衡度概念 |
3.3.2 三相不平衡度检测方法 |
3.3.3 相位检测仿真 |
3.4 电网谐波 |
3.4.1 谐波概念 |
3.4.2 谐波检测方法 |
3.4.3 谐波检测仿真 |
3.5 电压波动 |
3.5.1 电压波动概念 |
3.5.2 电压波动检测方法 |
3.5.3 电压波动检测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暂态电能质量检测 |
4.1 暂态电能质量信号 |
4.2 暂态电能质量检测方法 |
4.2.1 暂态谐波检测方法 |
4.2.2 暂态扰动检测方法 |
4.3 谐波检测仿真分析 |
4.4 扰动检测仿真分析 |
4.4.1 暂态电能质量扰动定位检测 |
4.4.2 暂态电能质量扰动类型检测 |
4.5 本章小节 |
第5章 电能质量检测系统实验 |
5.1 实验平台 |
5.1.1 检测系统实验平台 |
5.1.2 参数标定实验平台 |
5.2 稳态参数实验 |
5.2.1 电压有效值标定及检测 |
5.2.2 电流有效值标定及检测 |
5.2.3 频率检测 |
5.2.4 三相不平衡检测 |
5.2.5 谐波检测 |
5.3 暂态参数实验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10)提高沙河电厂厂用电电能质量监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电能质量概述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厂用电谐波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
1.2.2 厂用电谐波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3 电厂厂用电谐波监控技术研究现状 |
第2章 沙河电厂厂用电系统简介 |
2.1 沙河电厂厂用电系统简介 |
2.1.1 6kV厂用电系统简介 |
2.1.2 380V厂用电系统简介 |
2.2 沙河电厂厂用电主要谐波源简介 |
2.2.1 空冷系统简介 |
2.2.2 6kV高压变频装置简介 |
2.3 谐波在电厂厂用电系统中的危害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沙河电厂厂用电系统谐波限值计算 |
3.1 国家标准对谐波限值的具体规定 |
3.1.1 国家标准对各电压等级电网谐波电压含量的限制 |
3.1.2 国家标准对用电负荷注入供电电网的谐波电流限制 |
3.2 沙河电厂厂用电系统谐波限值的计算 |
3.2.1 计算说明 |
3.2.2 沙河电厂最小短路容量计算 |
3.2.3 沙河电厂谐波电流允许值计算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改进型傅立叶变换谐波监测系统的应用 |
4.1 谐波实时监测方法简介 |
4.2 傅立叶变换理论简介 |
4.2.1 信号离散化 |
4.2.2 离散序列的傅里叶变换 |
4.2.3 快速傅里叶算法 |
4.2.4 基于傅里叶变换的谐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
4.3 沙河电厂厂用电谐波监测系统的工程应用 |
4.3.1 系统的硬件组成 |
4.3.2 系统的软件设计 |
4.3.3 系统工作基本原理 |
4.3.4 谐波监测系统测试 |
4.4 沙河电厂厂用电谐波监测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有源电力滤波装置的应用 |
5.1 电网谐波治理技术简介 |
5.2 沙河电厂厂用电谐波治理方案的确定 |
5.3 有源电力滤波器简介 |
5.3.1 有源滤波器的特点及分类 |
5.3.2 并联型有源滤波器工作原理 |
5.4 沙河电厂并联有源滤波器的工程应用 |
5.4.1 沙河电厂有源滤波装置简介 |
5.4.2 沙河电厂厂用电谐波治理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用于电网谐波分析的抗混叠滤波器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三相四桥臂变流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在中性点不接地配电网中的多功能应用[D]. 周兴达. 重庆大学, 2020(02)
- [2]基于物联网的用户端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研究[D]. 彭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风电试验台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 庞大海.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4]一种改进的小波变换电力系统谐波检测抗混叠方法[D]. 余晨.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5]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设计[D]. 王哲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改进型DFT谐波测量算法研究及装置设计[D]. 温宏博.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9)
- [7]基于小波变换的谐波分析方法研究[D]. 曹志威. 陕西科技大学, 2019(09)
- [8]一种电能计量与质量分析系统的设计[D]. 黄艺璇.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9]电能质量检测系统研究[D]. 张宁宁.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10]提高沙河电厂厂用电电能质量监控技术研究[D]. 张明. 华北电力大学,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