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GPS系统及其电子攻防战技术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魏宏博[1](2020)在《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不断延伸与发展,导航定位技术已经成为军事和民用中一个不可分割的辅助功能,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导航定位在军事上的深入应用,“导航干扰战”已经成为电子对抗的重要分支。在民用方向,导航定位干扰系统的研制对保密单位避免泄密、驱逐无人机和导航信号接收机的性能测试等均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导航定位及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之后,发现仅仅针对卫星导航信号干扰在某些设备上无法对其定位进行欺骗或者屏蔽。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对卫星导航信号和辅助定位两种定位方式结合进行干扰的方案策略,并针对欺骗式干扰和压制式干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详细工作包括:(1)搭建了GPS欺骗式干扰系统。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存在的四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而后详细对GPS信号的组成和产生方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卫星导航定位原理设计搭建了GPS生成式欺骗干扰平台。GPS生成式欺骗干扰平台包括静态定位欺骗干扰、结合地图获取经纬度的动态欺骗和实时动态欺骗干扰,并在实时动态欺骗干扰的基础上完成了对终端导航信号接收机模拟步行速度和汽车行驶速度的伪信号欺骗测试。除此之外,转发式欺骗干扰平台参考数字射频存储技术进行设计搭建并实现了对信号的接收与转发功能。(2)搭建了辅助定位干扰系统。本文先后对基站、Wi-Fi和蓝牙三种辅助定位方式的定位原理进行了介绍,并针对辅助定位原理搭建了相应的干扰平台。伪基站干扰平台基于Blade RF硬件实现了对周围基站的探测功能并真正搭建了一个小型基站,该小型基站可以实现对基站身份信息的自由设置并完成了基站下的短信和通话功能测试;Wi-Fi定位干扰平台可以对网络连接进行攻击并模拟大量伪Wi-Fi信号;蓝牙定位干扰平台利用树莓派完成了对普通蓝牙和i Beacon定位设备的伪造克隆。辅助定位干扰系统是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针对卫星信号和辅助定位攻击可以提高整体系统的干扰成功率。(3)搭建了压制式干扰系统。压制式干扰系统包括信号电平检测、全频段压制式干扰、频谱分析和针对式压制干扰四种平台。信号电平检测平台可以快速完成对频段内某一频点某一距离信号强度的侦测功能;全频段压制式干扰平台可以快速高效地阻塞目标频段通信;频谱分析平台在USRP X310硬件的基础上实现200MS/s高采样率的信号探测;针对式压制干扰平台通过分析接收信号的通信频点,发射针对性梳状带压制干扰信号从而节省了功率损耗。经测试本文所搭建的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能够有效地完成对卫星信号和辅助定位的干扰工作。在现在反干扰手段逐步升级的情况下,单一的干扰方式可能不能完全阻碍导航定位的生效,本文所采用的欺骗式干扰和压制式干扰两种组合攻击方式为系统的成功干扰奠定了基础,并且该系统曾受陕西省公安厅邀请圆满完成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和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安保任务。
刘松[2](2020)在《MIMO雷达参数估计与智能化认知体系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相控阵雷达相比,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MIMO)雷达采用波形分集、极化分集、频率分集、空间分集等技术,可以实现更宽的虚拟孔径、更大的自由度、更强的目标识别能力、更优的抗干扰性能等,因此,MIMO雷达在雷达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MIMO雷达根据天线相邻单元之间的距离不同,可以分为两种MIMO雷达。其中集中式MIMO雷达的天线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较近,大致与波长相当,而分布式MIMO雷达则天线相邻单元之间的间距较远。本文主要针对集中式MIMO雷达,采用基于原子范数去噪的方法进行高分辨搜索波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参数估计,采用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联合卡尔曼滤波的方法对跟踪DOA参数进行估计,并对智能化认知雷达的体系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集中式MIMO雷达的单次快拍DOA估计问题,传统的基于非稀疏重构的方法如子空间方法,包括多重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MUSIC)等,通常需要多次快拍数才能获取到合理的协方差矩阵,而普通的基于稀疏重构的方法如稀疏贝叶斯学习(Sparse Bayesian Learning,SBL)等通常具有较高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原子范数去噪的方法近似逼近MIMO雷达系统中接收信号,其中稀疏性通过原子范数来测量可以保证连续域上的稀疏逼近。但是,该原子范数去噪问题为非凸优化问题,无法高效求解。本文通过理论推导原子范数的对偶范数,构造了一个半正定矩阵,将基于原子范数的去噪问题转化为其对偶范数的半正定规划问题,该问题为凸优化问题,可以有效的求解,从而去除原始接收信号中的噪声。最后,通过对去噪信号进行空间谱峰值搜索来估计DOA。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单次快拍的情况下可得到快速运动目标的超高分辨DOA估计结果。2.基于集中式MIMO雷达的DOA跟踪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稀疏贝叶斯学习方法和卡尔曼滤波方法的高分辨DOA跟踪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基于稀疏贝叶斯学习的DOA估计方法来估计目标的初始DOA,先将空间离散化为多个网格,然后再对每一个网格的散射系数稀疏逼近,最后通过计算其均值和方差得到每一个网格的概率分布函数,非零的散射系数代表该网格是目标从而获得目标的DOA初始估计结果。再根据运动目标的时间相关性,采用卡尔曼滤波对快速运动目标角度进行连续跟踪滤波处理,得到目标在跟踪方式下的高分辨率DOA估计值。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得到快速运动目标跟踪的高分辨DOA估计值,并且解决了网格偏离(off-grid)问题。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现代战争的认知技术发展,旧的认知雷达(Cognitive Radar,CR)体系结构已不能满足认知雷达发展的需求。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的新体系结构,将接收机到反射机的反馈拓展为从接收机到信号处理再到发射机的反馈,并提出基于强化学习的智能环境感知方法OOEDA方法,并结合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离线训练和在线处理提出深度学习信号处理融合传统信号处理的新信号处理方法,提出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雷达数据进行挖掘以及统一雷达架构和内外部接口标准的设计思想,并设计了一个数字/半实物/实物仿真测试实验平台来验证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新体系结构的可行性,并采用强化学习DDPG(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网络对波束进行自适应优化和DOA估计,验证了融合人工智能方法的新信号处理方法在性能和智能化认知程度上优于传统的信号处理方法。该体系结构是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思想,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软件可定义的认知雷达体系结构。
王证[3](2019)在《俄格冲突后俄军电子战力量改革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电子战是为争夺电磁频谱使用权和控制权的军事斗争,是利用高科技手段在隐蔽战线上进行的不流血的战争。现代战争已经成为双方作战体系之间的斗争,伴随着科技水平的日益发展,战场环境复杂程度也逐渐加深,电子战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大力提升电子战能力,把电子战力量发展作为军事建设的重要内容。俄罗斯是最早开展电子战实践的国家。苏联时期,其电子战能力一度与美国不相上下。苏联解体后,受制于经济以及政策等因素,其电子战力量锐减,直至2008年8月俄格冲突后,俄罗斯电子战力量才进入加速发展时期,并在克里米亚冲突和叙利亚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俄罗斯电子战力量在发展过程中,一路经历曲折艰难前行,最终迎来加速发展,这一历程及其发展的方式,能给那些欲大力发展电子战力量却面临诸多阻力的国家更为契合的启示。
宋潇,李硕[4](2018)在《2018年国外电子科技与工业发展综述》文中提出鉴于军事电子装备在现代化战争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近年来,军事电子科技与工业发展备受各国关注。2018年,国外军事电子科技与工业总体延续了2017年的快速发展态势。战略与政策环境方面,国外高度重视赛博空间领域和量子信息前沿技术发展,发布多份战略与规划文件,顶层谋划并投资支
文苏丽,陈英硕,宋怡然[5](2013)在《2012年度国外飞航导弹主要技术发展动向》文中认为总结了2012年国外飞航导弹型号和技术的发展动态,分析了飞航导弹的主要技术发展重点,包括亚声速隐身、高速动力技术、智能化导引头技术、不依赖GPS的导航定位技术、数据链和电子战技术等型号改型重点技术以及可改变战场规则的高新技术。最后提出飞航导弹技术发展的建议。
李国庆[6](2009)在《GPS定位解算算法与干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GPS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导航定位系统,随着其在全球的普及应用,特别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热点。在现代战争中,GPS已经成为精确指挥控制、精确攻击和精确兵力投送的关键,并且在战争中的各个阶段都影响着战争的方式和胜败。因此,研究GPS的定位与干扰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针对GPS定位解算算法及GPS在不同干扰环境下的系统性能进行理论推导和仿真分析,最后给出实验结果。文章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从军事观点出发,寻找未来战争中克敌制胜的技术手段;二是为将来我国发展自主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提供借鉴。本文首先介绍了GPS系统的概况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并对现有的GPS定位与干扰技术进行了综述。然后,从GPS定位解算算法着手,在分析定位解算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定位解算算法存在的运算量大、占用系统资源多和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两种新的递推解算算法,分别为递推Householder算法和递推修正Gram-Schmidt算法,并结合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比较仿真分析,结果证明新算法在保留原有算法优点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解算速度和精度。对GPS的干扰有多种方式,本文在对GPS干扰的研究过程中,针对压制式干扰方式,从误码率的角度出发,利用MATLAB软件仿真,得出给定的几种干扰信号对GPS接收机误码率的影响,同时比较得出对GPS接收机干扰效果最佳的压制式干扰方式为窄带高斯噪声干扰。最后,在分析接收机捕获性能的基础上,提出高斯噪声加欺骗信号共同干扰的方法来增大欺骗信号被捕获的概率,并从信号噪声功率比的角度,分析了干扰对GPS定位精度的影响。
李隽,楚恒林,蔚保国,崔麦会[7](2008)在《导航战技术及其攻防策略研究》文中认为美国于1997年提出了导航战的概念,其包含阻止与保护2个重要的方面。从进攻导航战与防御导航战2个方面,对导航战各种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各种进攻导航战策略和防御导航战策略,得出分布式干扰与联合抗干扰是未来导航战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适用于当前技术的导航战研究体系与总体策略,为适应现代战争的导航战攻防体系构建提供参考和依据。
刘芳[8](2008)在《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GPS是美国国防部为军事目的建立的卫星导航全球定位系统。由于航天系统对军事活动的影响日益增强,以空间利用与反利用、遏制与反遏制、控制与反控制为焦点的攻防对抗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军事行动,任何国家都不会放弃对空间技术的开发。
田明浩[9](2008)在《星载GPS相关干扰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GPS干扰技术的不断发展,升空干扰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其中,星载平台的空间GPS干扰具有更广阔的覆盖和控制范围、可以实现远距离的空中乃至天基目标干扰等优势,更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星载平台处于特殊的空间环境,干扰信号远距离传播的损耗以及星载平台的能源受限性要求在较小功率代价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干扰。因此,开展星载GPS相关干扰技术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分析GPS干扰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深入研究GPS技术及GSP干扰技术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星载GPS相关干扰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创新性工作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空间GPS干扰信号覆盖度的分析以及干扰卫星轨道的分析,从宽波束区域性覆盖角度考虑,设计了两种干扰卫星星座轨道模型。(2)提出了一种星载GPS相关干扰控制机制,在降低干扰所需功率的同时,使干扰信号有效地覆盖接收机的搜索范围,确保相关干扰的实施。(3)提出了两种新的长周期伪码快速捕获算法。(4)提出了一种时间管理策略,从而保证了仿真系统中各个仿真对象之间的数据同步以及仿真时间同步。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基于HLA/RTI的仿真系统,完成关键技术及算法策略的仿真、演示和验证。
邹振宁,周芸,杨志强[10](2004)在《GPS系统及其电子攻防战技术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GPS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 ,对GPS系统及其电子攻防战技术进行研究是当务之急。阐述了GPS系统的基本原理 ,并对其弱点、对抗的战技术进行了分析
二、GPS系统及其电子攻防战技术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GPS系统及其电子攻防战技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卫星导航定位和辅助定位系统基本理论 |
2.1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
2.2 GPS系统组成 |
2.2.1 GPS系统的基本情况 |
2.2.2 C/A码 |
2.2.3 导航电文 |
2.3 辅助定位系统组成 |
2.3.1 基站定位 |
2.3.2 Wi-Fi定位 |
2.3.3 蓝牙定位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欺骗式干扰系统设计 |
3.1 系统方案设计 |
3.2 GPS生成式欺骗干扰平台的搭建 |
3.2.1 卫星导航信号定位原理 |
3.2.2 卫星导航信号生成式欺骗原理 |
3.2.3 卫星导航信号生成式欺骗设计 |
3.3 转发式欺骗干扰平台的搭建 |
3.4 伪基站干扰平台的搭建 |
3.5 Wi-Fi定位干扰平台的搭建 |
3.6 蓝牙定位干扰平台的搭建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压制式干扰系统设计 |
4.1 系统方案设计 |
4.2 信号电平检测平台的搭建 |
4.2.1 信号电平检测平台分析 |
4.2.2 信号电平检测平台的设计 |
4.3 全频段压制式干扰平台的搭建 |
4.3.1 全频段压制式干扰平台分析 |
4.3.2 全频段压制式干扰平台的设计 |
4.4 频谱分析平台的搭建 |
4.5 针对式压制干扰平台的搭建 |
4.6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实验测试 |
5.1 GPS生成式欺骗干扰平台测试 |
5.2 伪基站干扰平台测试 |
5.3 Wi-Fi定位干扰平台测试 |
5.4 蓝牙定位干扰平台测试 |
5.5 信号电平检测平台测试 |
5.6 全频段压制式干扰平台测试 |
5.7 频谱分析、转发式欺骗干扰、针对式压制干扰平台测试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MIMO雷达参数估计与智能化认知体系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及英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MIMO雷达DOA估计研究现状 |
1.2.2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体系研究现状 |
1.2.3 MIMO雷达DOA估计研究的主要问题 |
1.2.4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体系结构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全文安排 |
第二章 基于原子范数去噪的DOA单次快拍估计方法 |
2.1 引言 |
2.2 快速运动目标的MIMO雷达系统 |
2.3 连续域上的超分辨估计方法 |
2.4 实验仿真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BL联合卡尔曼滤波的DOA跟踪估计方法 |
3.1 引言 |
3.2 MIMO雷达运动目标系统模型 |
3.3 SBL混合卡尔曼滤波的DOA估计方法 |
3.4 实验仿真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体系结构研究 |
4.1 引言 |
4.2 认知雷达面临的新的系统需求 |
4.2.1 现代化认知电子战发展对雷达提出新挑战 |
4.2.2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发展对雷达技术的促进 |
4.2.3 开放式集成软硬件平台的需求 |
4.2.4 回波数据存储及大数据挖掘的需求 |
4.3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体系结构 |
4.3.1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系统架构 |
4.3.2 从接收机到信号处理再到发射机的反馈 |
4.3.3 融合人工智能的信号处理 |
4.3.4 OOEDA方法以及采用强化学习进行智能感知 |
4.3.5 数据存储及大数据挖掘 |
4.3.6 多功能综合射频一体化设计 |
4.3.7 自适应智能超宽带发射机 |
4.3.8 自适应智能超宽带接收机 |
4.4 智能化认知MIMO雷达新体系具体实施 |
4.4.1 系统硬件架构实施 |
4.4.2 系统软件架构实施 |
4.4.3 先验知识库构造 |
4.4.4 健康管理及资源管理 |
4.4.5 统一标准的雷达内外部接口 |
4.5 数字/半实物/实物多功能仿真测试平台 |
4.6 实验仿真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今后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博士研读期间发表论文及主要成果 |
(3)俄格冲突后俄军电子战力量改革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动因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有助于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的电子战理论体系 |
1.2.2 有助于优化电子战人才培养及装备发展战略 |
1.2.3 有助于对我国周边军事大国电子战力量建设动向的跟踪把握 |
1.3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3.1 从官方文件或新闻着手,对电子战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
1.3.2 从某场战争或冲突着手,对电子战力量实战效能进行研究 |
1.3.3 从具体军兵种着手,对电子战力量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 |
1.4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4.1 将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 |
1.4.2 将历史研究和现实研究相结合 |
1.4.3 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 |
1.5 研究的相关概念 |
1.6 预期创新点与难点 |
1.6.1 预期创新点 |
1.6.2 主要难点 |
第二章 俄军电子战力量改革建设背景动因 |
2.1 新军事变革的催化作用 |
2.2 “新面貌”军事改革的引领作用 |
2.2.1 “新面貌”军事改革引领电子战力量指挥体制改革 |
2.2.2 “新面貌”军事改革引领电子战力量军队编制调整 |
2.2.3 “新面貌”军事改革要求电子战力量在军事训练方面做出改变 |
2.2.4 “新面貌”军事改革对电子战力量后勤保障提出新的要求 |
2.2.5 “新面貌”军事改革要求电子战力量加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 |
2.2.6 “新面貌”军事改革推动电子战力量作战理论进行新的探索 |
2.2.7 “新面貌”军事改革引导电子战力量教育科研方向 |
2.3 俄格冲突的警示作用 |
第三章 俄军电子战力量改革建设主要举措 |
3.1 加强理论创新 |
3.1.1 对电子战的认识不断提升 |
3.1.2 出台新版武装力量电子战教令 |
3.2 调整编制结构 |
3.2.1 强化领导机构,升级总参电子对抗局 |
3.2.2 优化力量编成,组建电子对抗旅(中心) |
3.3 加快装备建设 |
3.4 加强实践运用 |
3.5 强化技术支撑 |
第四章 俄军电子战力量改革建设评析思考 |
4.1 俄军电子战力量改革建设成效 |
4.1.1 主要成果 |
4.1.2 存在问题 |
4.2 俄军电子战力量改革建设经验教训及启示 |
4.2.1 必须及时进行战争观念和军事理论的转型与创新 |
4.2.2 必须充分认清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
4.2.3 必须走具有自己特色的电子战力量发展道路 |
4.2.4 必须重视电子战理论、作战应用和关键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
4.2.5 必须重视电磁防护和反制能力建设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5)2012年度国外飞航导弹主要技术发展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重点技术发展动向 |
2.1 亚声速隐身: 技术成熟成为型号发展基础 |
2.2 发动机技术: 高速动力技术研究稳步推进 |
(1) 超声速发动机技术关注高效费比的涡轮方案。 |
(2) 高超声速发动机技术多种方案全面推进。 |
2.3 导引头技术: 前沿技术应用推进智能化发展 |
(1) 三模导引头发展日益成熟, 将提供全天候移动目标打击能力。 |
(2) 仿生技术或将应用于导引头, 提高导弹智能化程度。 |
2.4 导航定位技术: 不依赖GPS成为新方向 |
(1) 型号项目牵引 |
(2) 基础技术推进 |
2.5 数据链技术: 催生以网络为核心的新概念武器 |
2.6 电子战技术: 从电子摧毁到侦察定位 |
(1) 宽带导引头和复合制导提高反辐射导弹的作战性能。 |
(2) 高功率微波技术将使飞航导弹成为电子战杀手锏。 |
(3) 平台电子战组件或将弹载应用, 提升导弹态势感知能力。 |
3 结束语 |
(6)GPS定位解算算法与干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GPS 概述 |
1.2.1 GPS 系统组成 |
1.2.2 GPS 信号结构 |
1.2.3 GPS 定位与干扰技术发展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GPS 定位解算递推算法分析与仿真 |
2.1 GPS 定位原理 |
2.2 GPS 定位解算 |
2.3 定位解算数学模型 |
2.4 递推最小二乘法 |
2.5 递推Householder 算法 |
2.6 递推修正Gram-Schmidt 算法 |
2.7 算法仿真与分析 |
2.8 本章小结 |
第3章 GPS 干扰性能分析与仿真 |
3.1 GPS 干扰 |
3.1.1 GPS 干扰特性 |
3.1.2 GPS 干扰对象 |
3.1.3 GPS 干扰方式 |
3.1.4 GPS 干扰技术 |
3.2 GPS 接收机数学原理 |
3.3 不同干扰下的性能分析 |
3.3.1 宽带高斯噪声干扰 |
3.3.2 窄带高斯噪声干扰 |
3.3.3 转发干扰 |
3.3.4 单频干扰 |
3.4 GPS 干扰性能仿真 |
3.5 本章小节 |
第4章 GPS 干扰对捕获和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 |
4.1 干扰对 GPS 接收捕获的影响 |
4.1.1 GPS 捕获分析 |
4.1.2 干扰信号的捕获 |
4.2 干扰对 GPS 定位精度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导航战技术及其攻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进攻导航战技术 |
1.1 针对空间段 |
1.2 针对控制段 |
1.3 针对用户段 |
1.3.1 压制式干扰 |
1.3.2 欺骗式干扰 |
1.3.3 立体化干扰 |
2 防御导航战技术 |
2.1 针对空间段 |
2.2 针对控制段 |
2.3 针对用户段 |
2.3.1 改善卫星信号 |
2.3.2 其他导航系统辅助 |
2.3.3 接收机抗干扰 |
3 总体策略分析 |
3.1 导航战攻防体系 |
3.2 总体策略 |
4 结束语 |
(8)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GPS系统组成 |
1.GPS卫星星座 |
2.地面监控系统 |
3.用户设备 |
(三) 干扰与抗干扰技术 |
1.干扰技术 |
(1) 对空间GPS星座实施干扰 |
(2) 对中继的干扰 |
(3) 对接收机的干扰 |
2.抗干扰技术 |
(1) GPS空间部分 |
(2) GPS接收机部分 |
1) 直接P (Y) 码捕获技术 |
2) 采用自适应调零天线技术 |
3) 抗干扰滤波器技术 |
(9)星载GPS相关干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GPS系统及其干扰机理的研究 |
2.1 GPS系统的研究 |
2.1.1 系统组成 |
2.1.2 GPS信号结构及特性 |
2.1.3 军用GPS接收机 |
2.1.3.1 捕获与跟踪 |
2.1.3.2 辅助引导 |
2.1.3.3 直接捕获 |
2.2 GPS干扰机理的研究 |
2.2.1 GPS干扰技术 |
2.2.2 GPS阻塞式干扰机理的研究 |
2.2.2.1 GPS阻塞式干扰原理分析 |
2.2.2.2 GPS阻塞式干扰效能分析 |
2.2.3 GPS相关干扰机理的研究 |
2.2.3.1 GPS相关干扰原理分析 |
2.2.3.2 最佳相关干扰理论 |
2.2.3.3 GPS相关干扰效能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星载平台的GPS干扰技术深入研究 |
3.1 基于星载平台的GPS干扰的优势 |
3.1.1 GPS干扰平台 |
3.1.2 星载GPS干扰的优势 |
3.2 空间环境影响因素 |
3.3 空间GPS干扰信号覆盖需求分析 |
3.4 天线及天线波束覆盖性能分析 |
3.5 GPS干扰卫星轨道分析 |
3.5.1 轨道与星座 |
3.5.2 GPS干扰卫星轨道高度的选择 |
3.6 GPS干扰卫星轨道设计及干扰机搭载卫星分析 |
3.6.1 GPS干扰卫星轨道设计 |
3.6.2 GPS干扰机搭载卫星分析 |
3.7 星载平台与GPS干扰技术的适应性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星载GPS相关干扰控制机制的研究 |
4.1 星载GPS相关干扰技术分析 |
4.2 星载GPS相关干扰控制机制 |
4.2.1 可见星预测 |
4.2.2 本地码的偏移控制 |
4.2.3 多普勒控制 |
4.2.4 估计出的码元相位误差分析 |
4.2.5 延时控制 |
4.2.6 功率控制 |
4.2.7 相关干扰信号生成 |
4.3 基于C/A码的相关干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长周期伪码快速捕获算法的研究 |
5.1 长周期伪码快速捕获算法研究现状 |
5.2 现有先进算法的研究 |
5.2.1 XFAST算法 |
5.2.1.1 算法的功能及流程 |
5.2.1.2 算法的测试分析 |
5.2.2 均值算法 |
5.2.2.1 算法的功能及流程 |
5.2.2.2 算法的测试分析 |
5.3 新的长周期伪码快速捕获算法的研究 |
5.3.1 新的时频域相结合P码快速捕获算法 |
5.3.1.1 算法的功能及流程 |
5.3.1.2 算法的捕获时间分析 |
5.3.1.3 算法的测试分析 |
5.3.2 新的频域P码快速捕获算法 |
5.3.2.1 算法的功能及流程 |
5.3.2.2 算法的捕获时间分析 |
5.3.2.3 算法的测试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HLA/RTI的星载GPS干扰仿真技术研究 |
6.1 基于HLA/RTI的仿真控制技术的研究 |
6.1.1 分布式仿真环境 |
6.1.2 时间管理策略 |
6.1.3 数据分发管理 |
6.2 仿真系统组成 |
6.2.1 仿真系统的功能 |
6.2.2 组织模型 |
6.2.3 通信模型 |
6.2.4 仿真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
6.3 仿真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GPS相关干扰信号生成技术研究 |
7.1 相关干扰信号处理器的组成及工作机理 |
7.1.1 相关干扰信号处理器的组成 |
7.1.2 相关干扰信号处理器工作机理 |
7.2 相关干扰信号处理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
7.3 相关干扰信号处理器软件设计与实现 |
7.3.1 主控程序的设计 |
7.3.2 数据解析子程序的设计 |
7.3.3 码产生器初始化子程序的原理 |
7.4 相关干扰信号处理器的测试 |
7.5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全文总结 |
8.1 全文总结 |
8.2 进一步的工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和学习经历的简历 |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GPS系统及其电子攻防战技术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卫星导航信号干扰系统的研究[D]. 魏宏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2]MIMO雷达参数估计与智能化认知体系结构研究[D]. 刘松. 南京大学, 2020(12)
- [3]俄格冲突后俄军电子战力量改革建设研究[D]. 王证. 国防科技大学, 2019(02)
- [4]2018年国外电子科技与工业发展综述[J]. 宋潇,李硕. 国防科技工业, 2018(12)
- [5]2012年度国外飞航导弹主要技术发展动向[J]. 文苏丽,陈英硕,宋怡然. 战术导弹技术, 2013(02)
- [6]GPS定位解算算法与干扰技术研究[D]. 李国庆.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09(03)
- [7]导航战技术及其攻防策略研究[J]. 李隽,楚恒林,蔚保国,崔麦会. 无线电工程, 2008(07)
- [8]干扰与抗干扰技术研究[J]. 刘芳. 大众科技, 2008(06)
- [9]星载GPS相关干扰技术研究[D]. 田明浩. 南京理工大学, 2008(11)
- [10]GPS系统及其电子攻防战技术分析[J]. 邹振宁,周芸,杨志强. 航天电子对抗,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