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移动式咖啡服务车废水排放装置的设计与制造(论文文献综述)
王跃华[1](2004)在《移动式咖啡服务车废水排放装置的设计与制造》文中研究说明移动式咖啡服务车适用于各大宾馆、饭店、高级娱乐场所、超市等,营业中要产生废水,因此废水排放装置也就成了首要的问题,外观要求美观协调,轻质高强,本文要研究的就是利用玻璃钢制造废水排放装置。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2](2020)在《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国务院部署,我们对《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1.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http://www.moj.gov.cn、http://www.chinalaw.gov.cn),进入首页主菜单的"立法意见征集"栏目提出意见建议。
发展改革委[3](201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 2019年第27号》文中研究指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9年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19年7月30日起施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2017年6月28日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鼓励类和2017年2月17日发布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17年修订)》同时废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商务部部长:钟山
郝林林[4](2017)在《改性生物质材料制备及对水中砷吸附性能与处理工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应对突发水环境砷污染事件,研发大流量、低流阻、低成本的应急吸附材料已成为一种实际的需求。本文以废弃生物质材料木屑和咖啡渣为基体,采用化学方法制备改性木屑吸附材料和改性咖啡纤维素吸附材料;考查其对水中砷的吸附性能,并开展相关吸附机理的探讨;采用改性木屑为吸附材料,分别建立吸附固定床工艺和吸附-超滤组合工艺,为水中砷的去除提供技术支持。以木屑为基体,环氧氯丙烷为醚化剂,二乙烯三胺为交联剂,采用醚化交联和铁氧化物沉积的方法制备改性木屑吸附材料。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木屑与环氧氯丙烷的用量比例为1:3(即每千克木屑需要3 L环氧氯丙烷),木屑与二乙烯三胺的用量为1:1(即每千克木屑需要1 L二乙烯三胺),醚化反应温度为90℃,醚化反应60 min,交联反应温度为70℃,交联反应时间为120 min。实验结果表明,醚化反应温度和醚化剂用量是吸附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改性木屑吸附材料适用的最佳pH值范围为5-6,对As(III)和As(V)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3.2和46.1 mg/g,优于文献中报道的结果。以咖啡渣为基体,经过氢氧化钠溶液预处理后,用5%次氯酸钠溶液反复漂洗提取咖啡纤维素,以聚乙烯亚胺(PEI)为氨化剂,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经络合Fe(III)后制备改性咖啡纤维素吸附材料。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PEI的浓度为5%,氨基反应时间为120 min,交联剂戊二醛的浓度为0.1%,交联反应时间为240 min,Fe(NO3)3溶液的浓度为500 mg/L。与改性木屑吸附材料不同的是,改性咖啡纤维素络合Fe(III)后,没有采用加碱陈化的方法负载铁氧化物,这是由于络合Fe(III)可以显着增加咖啡纤维素表面的Zeta电位,从而更好的实现对As(V)阴离子的吸附。弱酸性条件有利于As(V)的吸附,改性咖啡纤维素对As(V)的最大吸附容量为91 mg/g。改性咖啡纤维素吸附As(V)后,还可以实现对水中Cu(Ⅱ)的连续吸附,对Cu(Ⅱ)的最大吸附容量达到200 mg/L。分别对上述两种改性生物质材料的吸附过程进行相关的模型拟合,结合两种改性生物质材料的特点探讨其对水中砷的吸附机理。吸附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改性生物质材料对水中砷的吸附过程均较好地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表明两种改性生物质材料对砷的吸附是一个以化学吸附为主的过程。Langmuir模型对两种改性生物质材料吸附砷的拟合效果较好,表明砷在两种改性生物质材料表面的吸附是单分子层化学吸附。吸附传质机理模型表明,内部传质系数[kLa]d在总传质系数[kLa]g中的比例较大,表明主要的传质阻力来自于砷与改性木屑表面活性吸附位点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以及砷向吸附材料孔隙内部的扩散;对于改性咖啡纤维素,主要的传质阻力来自于As(V)与改性咖啡纤维素表面活性吸附位点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结合两种改性生物质材料的特点探讨其对水中砷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负载在木屑表面的铁氧化物对As(III)的吸附起主要作用,而接枝氨基对As(V)的吸附起主要作用;对于改性咖啡纤维素,接枝氨基和络合三价铁离子均显着增加了吸附材料表面的Zeta电位,从而大大提高了对As(V)阴离子的吸附效果,As(V)和Cu(Ⅱ)在改性咖啡纤维素表面的连续吸附是静电引力和表面络合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模拟实际应急处置中吸附坝的动态吸附过程,设计固定床吸附工艺装置。对比不同填充高度及进水流量下的吸附穿透曲线。采用动态吸附模型对吸附过程进行拟合分析,Thomas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当总砷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流量为4.8 mL/min时,改性木屑滤床的饱和吸附容量达到15.6 mg/g;BDST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改性木屑最大动态吸附速率常数达到3.13×10-4 L/min·mg,固定床穿透时间的模型拟合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差异很小,表明BDST模型可以较好的预测不同柱高条件下,滤床到达饱和的穿透时间。为模拟实际应急处置中移动式处置过程,设计吸附-超滤组合工艺,完成对水中砷污染物的有效去除,同时实现对吸附饱和后吸附材料的有效分离。实验结果表明,曝气搅拌不仅可以使吸附材料在反应器中的混合更加均匀,还会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加速As(III)向As(V)的氧化,从而提高总砷的去除效率。对模拟含砷地表水条件下总砷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当总砷的初始浓度为0.1 mg/L时,经该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砷浓度优于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研究表明,本文研制的生物质吸附材料及吸附处理工艺适用于突发水环境砷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技术要求。
重庆市人民政府[5](2021)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渝府发[2021]18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现将《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7月19日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重庆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在创造经济价值、优化供给结构、承载创新活动和集聚高端要素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郜玉聪[6](2020)在《低温闭式循环污泥干化设备烘房风场基础数值模拟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污泥产量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也日渐增多。根据对污泥含水特性的了解,传统的机械脱水设备只能脱去污泥四种水分中的自由水分,脱水效率较低。低温闭式循环污泥干化设备以热泵干燥为主要技术手段,能有效地对污泥进行深度干化,从而减轻污泥对环境的影响,增加污泥的处置途径,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将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风源和物料两个角度对低温闭式循环污泥干化设备的烘房风场做基础研究。使用ICEM软件完成设备烘房的模型构建等多项工作;使用Fluent软件对设备现运行工况下烘房的气流组织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烘房进风由送风机送出后最先经过的第三层网带下侧面来说,其速度云图显示该面的速度分布表现为中间速度大,两侧速度小,整体速度分布并不均匀。观察烘房中部截面发现,第三层网带左侧风速较大且密集,到达第二层网带的风其速度有明显的衰减;第一层网带因靠近循环风机和回风口,风速得以补充。第二次和第三层网带之间存在一定的低速稀疏区域。为改善烘房内气流组织,列举了影响烘房内部气流组织的五种因素:风机转向、有无挡板、风量大小、扇叶数量以及叶片角度。对每个影响因素均考虑了四种水平,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了16种工况,并利用Fluent软件进行模拟计算。以不均匀系数、面平均速度、面平均压强为三个评价指标,对其进行极差分析。通过比较极差大小,对影响因素进行排序。利用位级趋势图确定了两个风机转向为左逆右顺,两个风机中间有挡板,每台风机7000m3/h风量,15个扇叶以及叶片角度为75°的最优工况设定。最优工况与现工况相比,流场均匀性有较为明显地提升,烘房工作环境有较大的改善,达到了优化烘房内部气流组织的目的。通过构建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和两种矩形的物料剖面形状,在二维层面对几种形状的物料升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以木材为模拟物料对象,将烘干时长设为80s时,4*9矩形物料的面平均温度最大。适当地减少和增加烘干时间后对比发现,4*9矩形物料达到同一温度所用的时间最少,以此推测该剖面形状下的的柱状泥条其升温过程最短,干化程度最好。该尺寸下的污泥易成形,且易于工业化实现。
王梓[7](2019)在《呈现科技英语翻译中美学特征的翻译策略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第3、4章)译本为个案》文中研究说明21世纪是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使得全球范围内的科技成果交流日渐频繁,国家之间的科技作品及其译作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文化交流的桥梁——语言转换(翻译)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尤其对译本在美学方面也提出了要求。近几年,对科技翻译中美学方向的研究频频被学者们提及。本文在基于朱立元学者实践美学的理论指导下,结合了刘宓庆学者关于翻译艺术创造基础层级的审美原则理论,总结出依据不同的翻译策实现科技文体美学特征的方法,并结合《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的翻译实践进行了案例分析。本文通过对科技英语翻译所具备的真实美、简洁美、逻辑美这三个美学特征的分析,讨论了如何呈现这三个美学特征的翻译策略。在科技翻译中,我们能够通过直译呈现出文本中内容、语言结构、文体的真实美;通过删减改在词汇、句式、逻辑表达方面呈现出文本的简洁美;通过拆分重组呈现出译文在篇章、语言结构和信息结构三个方面的逻辑美。科技文体本身所具有的真实,简洁,逻辑性强本身就是美学中必不可少的原则,通过采用适宜的翻译策略,能够呈现出源语文本的美学特征,从而不断的提高译文质量。从美学角度重新审视译文质量,能够使译文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契合。
郎倩[8](2018)在《景区食品售卖车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应运而生了各类的售卖车,景区尤为常见,可以满足游客的饮食等需求。现有的景区售卖车虽种类繁多,但外形较为简陋,在景区的景点或者休息区等地点放置不仅影响景区美观,其销售产品的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障,得到消费者的信任。现有景区售卖车的功能也较为单一,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问题成为限制售卖车发展的主要原因。本次设计通过对景区类型进行划分,区分了不同景区的设计需求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使得食品售卖车的功能适应于景区类型,更好地体现售卖车特色,提升售卖车的好感度。在内部结构中,进行了功能整合,使得景区食品售卖车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并增加了现今游客需要的内容与功能,固定销售产品类型,完善了景区食品售卖车的功能。对食品售卖车的运营方式进行了描述,结合景区人流量大小,针对不同的景区使用不同的运行方式,保留了景区食品售卖车在景区流动性强的特点,同时保障售卖车运营的合理性。在后期设计了标志、海报、广告等内容对品牌进行销售推广,让产品设计特点得到全面展现,更好地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获得市场的认知与肯定。通过对景区食品售卖车的分析研究,本文将现今旅游热点与景区食品售卖车相结合,立足于中国国情,在外观美化,功能整合,节能环保等多方面进行考究,提出了一套合理的景区售卖车设计方案。本文研究成果对国内旅游市场提升景区整体形象,整合景区环境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参照作用。
陈雄[9](2018)在《南南合作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转移模式、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气候变化问题实质就是发展问题,其核心是发展权之争,是国际事务的主导权之争和减排资源的分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南南技术合作对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开展南南技术合作也是我国实施科技“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途径。20多年来,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的技术援助与技术培训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和丰富经验,也为进一步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本研究通过文献综述、研讨会、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案例分析以及实证研究等方式,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技术需求特点、探讨了向发展中国家转让适用技术特征、分析了重点领域南南技术合作案例和提出了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技术按地区、按类型需求的分析,发现技术需求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减缓领域和适应领域,总结出了这些国家气候变化技术需求特点。发展中国家重点技术需求大多以低成本、易掌握、易维护的成熟适用技术为主,并且这些需求与其优先发展事项如减贫、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等紧密关联。(2)开展我国对发展中国家转让适用技术特征分析,形成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可供转让的适用技术清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可行性,对农业、可再生能源和水资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进行了筛选,编制了可在发展中国家推广应用的《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手册》。(3)分析了重点领域南南技术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案例,通过在农林业、可再生资源、水资源与环境和卫生健康等几方面合作案例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我国面向发展中国家技术合作与技术转让的合作机制、模式,以及相关战略措施。(4)提出了南南技术转移主要存在的障碍及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西非农业科技园建设行动方案(适应领域)、点亮非洲行动方案(减缓领域)和非洲生态守护行动方案(适应领域)等重点领域我国对发展中国家南南科技合作方案建议,促进形成我国对发展中国家技术援助的整体机制、有效平台、优先领域和重点援助项目。
发展改革委[10](2017)在《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文中研究指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第4号《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予以发布,自2017年7月28日起施行。2015年3月1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同时废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商务部部长:钟山2017年6月28日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一、农、林、牧、渔业1.木本食用油料、调料和工业原料的种植及开发、生产2.绿色、有机蔬菜(含食用菌、西甜瓜)、干鲜果品、茶叶栽培技术开发及产品生产
二、移动式咖啡服务车废水排放装置的设计与制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移动式咖啡服务车废水排放装置的设计与制造(论文提纲范文)
(1)移动式咖啡服务车废水排放装置的设计与制造(论文提纲范文)
1 玻璃钢概述 |
2 废水排放装置的结构设计 |
3 废水排放装置的成形制作 |
(2)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 |
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 |
关于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说明 |
(4)改性生物质材料制备及对水中砷吸附性能与处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课题背景 |
1.2.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水中砷污染及去除技术研究现状 |
1.3.1 砷的基本性质 |
1.3.2 水中砷的来源及砷污染现状 |
1.3.3 水中砷去除技术研究现状 |
1.4 天然生物质吸附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1.4.1 天然生物质吸附材料的改性方法 |
1.4.2 天然生物质吸附材料在水中砷污染处理中的应用 |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2 改性生物质材料的制备 |
2.2.1 改性木屑吸附材料的制备 |
2.2.2 改性咖啡纤维素吸附材料的制备 |
2.3 改性生物质材料的表征 |
2.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3.2 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SEM-EDS) |
2.3.3 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 |
2.3.4 表面电荷测定 |
2.3.5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4 吸附等温线、吸附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 |
2.4.1 吸附等温线 |
2.4.2 吸附动力学 |
2.4.3 吸附热力学 |
2.4.4 动态吸附模型 |
2.5 吸附水处理工艺实验装置 |
2.5.1 吸附固定床实验装置 |
2.5.2 吸附-超滤组合实验装置 |
2.6 吸附实验设计及水中砷的检测方法 |
2.6.1 静态吸附实验及再生性能研究 |
2.6.2 动态吸附实验方法 |
2.6.3 砷含量检测方法 |
第3章 改性生物质材料制备及对水中砷的吸附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改性生物质吸附材料的制备 |
3.2.1 改性木屑吸附材料的制备 |
3.2.2 改性咖啡纤维素吸附材料的制备 |
3.3 改性生物质吸附材料的结构表征 |
3.3.1 改性木屑的结构表征 |
3.3.2 改性咖啡纤维素的结构表征 |
3.4 改性生物质吸附材料对水中砷的吸附性能 |
3.4.1 改性木屑对水中砷的吸附性能 |
3.4.2 改性咖啡纤维素对水中砷的吸附性能研究 |
3.4.3 改性咖啡纤维素对水中As(V)和Cu(Ⅱ)的连续吸附性能研究 |
3.5 两种改性生物质材料的比较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改性生物质材料对水中砷的吸附机理探讨 |
4.1 引言 |
4.2 改性生物质材料对水中砷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4.2.1 改性木屑对水中砷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4.2.2 改性咖啡纤维素对水中砷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
4.2.3 改性咖啡纤维素对水中As(V)和Cu(Ⅱ)的连续吸附动力学研究 |
4.3 改性生物质材料对水中砷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
4.3.1 改性木屑对水中砷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
4.3.2 改性咖啡纤维素对水中砷的吸附热力学研究 |
4.3.3 改性咖啡纤维素对水中As(V)和Cu(Ⅱ)的连续吸附热力学研究 |
4.4 改性生物质材料对水中砷的吸附作用机理探讨 |
4.4.1 改性木屑对水中砷的吸附作用机理探讨 |
4.4.2 改性咖啡纤维素对水中砷的吸附传质机理探讨 |
4.4.3 改性咖啡纤维素对水中As(V)和Cu(Ⅱ)的连续吸附机理探讨 |
4.5 两种改性生物质材料对水中砷吸附机理的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改性生物质吸附材料去除水中砷的工艺研究 |
5.1 引言 |
5.2 吸附固定床去除水中砷的工艺研究 |
5.2.1 吸附固定床装置的构建 |
5.2.2 吸附固定床装置工艺参数的优化 |
5.2.3 吸附固定床装置动态吸附模型拟合 |
5.3 吸附-超滤组合工艺去除水中砷的工艺研究 |
5.3.1 吸附-超滤组合工艺装置的构建 |
5.3.2 吸附-超滤组合工艺参数的优化 |
5.3.3 改性木屑吸附-超滤组合工艺对水中砷的吸附效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低温闭式循环污泥干化设备烘房风场基础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低温闭式循环污泥干化设备的简介 |
1.1.1 低温闭式循环污泥干化设备的工程背景 |
1.1.2 污泥干化整体工艺流程 |
1.1.3 低温闭式循环污泥干化设备的运作过程 |
1.1.4 低温闭式循环污泥干化设备的性能优势 |
1.1.5 低温闭式循环污泥干化设备的经济化分析 |
1.2 常见污泥种类的产生原因及处置方式 |
1.3 前端污泥脱水处理设备的发展情况 |
1.4 热泵干燥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
1.4.1 热泵干燥技术的原理 |
1.4.2 热泵干燥技术的特点 |
1.5 热泵干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5.1 热泵干燥系统的研究现状 |
1.5.2 热泵干燥技术与其他技术相结合 |
1.5.3 热泵干燥系统中烘房气流组织的研究 |
1.6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6.1 研究内容 |
1.6.2 技术路线 |
第2章 污泥干化风场理论基础 |
2.1 污泥含水特性 |
2.2 污泥干燥机理 |
2.3 烘房内热湿交换情况 |
2.4 烘房内热风循环方式 |
2.5 污泥换热面积对干化程度的影响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值模型与仿真计算 |
3.1 数学模型 |
3.1.1 基本控制方程 |
3.1.2 湍流模型 |
3.2 物理模型 |
3.3 烘房基准工况的仿真计算 |
3.3.1 网格划分 |
3.3.2 边界条件 |
3.3.3 求解器 |
3.3.4 收敛判定条件 |
3.3.5 网格无关性验证 |
3.3.6 模型有用性验证 |
3.4 模拟结果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烘房内部空间气流组织优化研究 |
4.1 无蜗壳离心风机性能优势 |
4.2 送风机烘房内部气流组织的影响因素 |
4.3 正交试验设计 |
4.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
4.4.1 结果评价指标 |
4.4.2 实验结果与极差分析 |
4.5 最优工况的模拟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不同剖面形状对物料升温过程的影响 |
5.1 现有问题 |
5.2 数值模拟 |
5.2.1 模型构建 |
5.2.2 边界条件 |
5.2.3 模拟结果 |
5.3 物料升温过程的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创新点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呈现科技英语翻译中美学特征的翻译策略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第3、4章)译本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翻译任务阐述 |
2.1 背景阐述 |
2.2 材料简述 |
2.3 辅助工具 |
3. 美学理论与翻译研究 |
3.1 美学理论与翻译的交叉 |
3.2 美学理论在科技翻译中的应用 |
3.3 科技翻译中美学特征的表现 |
3.3.1 真实美 |
3.3.2 简洁美 |
3.3.3 逻辑美 |
4. 科技文体美学特征呈现的翻译策略 |
4.1 直译以求真实 |
4.1.1 文章内容真实性的呈现 |
4.1.2 语言结构真实性的呈现 |
4.1.3 文本文体真实性的呈现 |
4.2 删减改以求简洁 |
4.2.1 词汇表达的简洁性呈现 |
4.2.2 句式表达的简洁性呈现 |
4.2.3 逻辑表达的简洁性呈现 |
4.3 拆分重组以求逻辑 |
4.3.1 篇章逻辑性的呈现 |
4.3.2 语言结构逻辑性的呈现 |
4.3.3 信息结构逻辑性的呈现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附录1 原文 |
附录2 译文 |
(8)景区食品售卖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1.1.1 选题背景 |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1.1.4 课题的研究意义 |
1.2 设计预期成果与特点 |
1.2.1 设计预期成果 |
1.2.2 设计特点 |
第二章 食品售卖车发展现状及相关内容 |
2.1 食品售卖车发展史 |
2.2 景区食品售卖车的发展现状 |
2.3 景区类型 |
2.3.1 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 |
2.3.2 资源保护型旅游景区 |
2.4 景区移动食品售卖车与景区类型规划总结 |
2.5 景区食品售卖车特性 |
2.6 景区食品售卖车设计规范 |
第三章 售卖车的市场调研与设计定位 |
3.1 景区移动食品售卖车市场调研问卷 |
3.1.1 对问卷进行逐题分析 |
3.1.2 问卷结果总结 |
3.2 景区食品售卖车设计定位 |
3.2.1 市场定位 |
3.2.2 用户定位 |
3.2.3 设计理念 |
第四章 景区食品售卖车设计研究与设计实践 |
4.1 售卖车模块化分析 |
4.2 售卖车材料及材料能源 |
4.2.1 售卖车主要材料分析 |
4.2.2 售卖车能源分析 |
4.3 人机工程学在移动食品售卖车中的应用 |
4.3.1 用户模型建立 |
4.3.2 用户思维模型建立 |
4.3.3 操作台高度 |
4.3.4 操作台宽度 |
4.3.5 操作台深度 |
4.3.6 洗涤池设计 |
4.3.7 移动食品售卖车储藏设计 |
4.3.8 人机尺寸确立 |
4.4 售卖车产品设计方案 |
4.4.1 售卖车设计方案一 |
4.4.2 售卖车设计方案二 |
4.4.3 售卖车设计方案三 |
4.4.4 售卖车设计方案四 |
4.5 售卖车方案对比与最终方案确定 |
第五章 售卖车推广设计 |
5.1 售卖车推广设计 |
5.1.1 方案一 |
5.1.2 方案二 |
5.2 推广方案对比与最终方案确定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研究生期间学术和获奖情况 |
附录B 调查问卷 |
(9)南南合作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转移模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意义、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案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南南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 |
2.1 气候变化科技合作态势 |
2.2 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援助现状与特点 |
2.2.1 发达国家气候变化科技援助及合作现状 |
2.2.2 国际组织气候变化科技援助及合作现状 |
2.3 南南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现状与存在问题 |
2.3.1 南南科技合作现状与政策 |
2.3.2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技术转移的途径 |
2.3.3 南南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问题 |
第3章 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技术需求分析 |
3.1 需求分析(按地区) |
3.1.1 东非 |
3.1.2 南非 |
3.1.3 西非 |
3.1.4 中非 |
3.1.5 西亚北非 |
3.1.6 东南亚 |
3.1.7 南亚 |
3.1.8 中亚 |
3.1.9 拉美 |
3.1.10 小结 |
3.2 需求分析(按类型) |
3.2.1 小岛国及低海拔沿海国家 |
3.2.2 干旱与半干旱国家 |
3.2.3 最不发达国家 |
3.3 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技术需求特点分析 |
3.3.1 重点领域与优先技术 |
3.3.2 技术需求特点 |
第4章 我国可向发展中国家转让适用技术分析 |
4.1 我国可向发展中国家转让适用技术 |
4.1.1 农林业 |
4.1.2 可再生能源 |
4.1.3 水资源与环境 |
4.1.4 卫生健康 |
4.1.5 节能减排 |
4.1.6 我国可供转让适用技术清单 |
4.2 我国可向发展中国家转让适用技术特征分析 |
4.2.1 适用技术领域分布 |
4.2.2 已转让适用技术领域分布 |
4.2.3 适用技术来源分布 |
4.3 可转让适用技术储备分类统计 |
4.3.1 能源 |
4.3.2 农业 |
4.3.3 林业 |
4.3.4 水资源 |
4.3.5 卫生健康 |
4.3.6 建筑节能减排 |
4.3.7 工业节能减排 |
4.3.8 商业和民用节能减排 |
4.3.9 防灾减灾 |
4.3.10 基础设施 |
4.3.11 废弃物利用 |
4.3.12 交通 |
4.3.13 资源环境技术 |
4.3.14 其它 |
4.4 已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分析 |
4.4.1 已转让技术按领域分布 |
4.4.2 已转让技术按国别分布 |
4.5 小结 |
第5章 重点领域南南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案例分析 |
5.1 农林业 |
5.1.1 杂交水稻技术合作 |
5.1.2 种植加工技术合作 |
5.1.3 菌草利用技术合作 |
5.1.4 节水农业技术合作 |
5.2 可再生能源 |
5.2.1 太阳能技术合作 |
5.2.2 小水电技术合作 |
5.2.3 沼气利用技术合作 |
5.3 水资源与环境 |
5.3.1 水窖技术合作 |
5.3.2 给排水技术合作 |
5.3.3 坦噶尼喀湖生态监测技术合作 |
5.3.4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技术合作 |
5.3.5 气象技术合作 |
5.3.6 生态保护技术合作 |
5.4 卫生健康合作 |
第6章 应对气候变化南南技术转移机制分析 |
6.1 南南技术转移的主要障碍 |
6.1.1 资金短缺 |
6.1.2 文化差异 |
6.1.3 受体水平 |
6.1.4 需求不明 |
6.1.5 政治与人身安全 |
6.1.6 商务障碍 |
6.2 南南科技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6.3 南南技术转移的模式、机制分析 |
6.3.1 政府主导的南南技术转移模式 |
6.3.2 市场主导的南南技术转移模式 |
6.3.3 国际组织/NGO主导的南南技术转移模式:三方合作机制 |
6.4 重点领域技术转移模式探讨 |
6.4.1 能源(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
6.4.2 环境领域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
6.4.3 农业领域的技术转移模式分析 |
6.5 中国科技部-联合国环境署-非洲水行动项目实证分析 |
6.5.1 水行动项目方案设计、建议提出及实施 |
6.5.2 水行动项目实施成效及影响 |
6.6 小结 |
第7章 南南科技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具体合作方案 |
7.1 中国-联合国-非洲水行动项目合作 |
7.2 非洲农业行动南南合作方案 |
7.3 点亮非洲项目建议 |
7.4 非洲生态守护项目建议 |
7.5 关于加强与周边和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科技合作的建议 |
第8章 结论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成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附录 |
附录1: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重点领域分类 |
附录2:面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适用技术征集调查表 |
附录3:气候变化南南科技合作问题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4:创新合作机制,深化科技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的建议 |
附录5: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援外及南南合作工作的建议 |
附件 |
四、移动式咖啡服务车废水排放装置的设计与制造(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式咖啡服务车废水排放装置的设计与制造[J]. 王跃华.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4(04)
- [2]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务部关于《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J]. 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20(47)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 2019年第27号[J]. 发展改革委.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19(40)
- [4]改性生物质材料制备及对水中砷吸附性能与处理工艺研究[D]. 郝林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12)
- [5]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J]. 重庆市人民政府. 重庆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15)
- [6]低温闭式循环污泥干化设备烘房风场基础数值模拟研究[D]. 郜玉聪. 河北工程大学, 2020
- [7]呈现科技英语翻译中美学特征的翻译策略 ——以《梅波特海军基地最终环境影响报告》(第3、4章)译本为个案[D]. 王梓.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8]景区食品售卖车设计[D]. 郎倩. 昆明理工大学, 2018(01)
- [9]南南合作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转移模式、机制研究[D]. 陈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08)
- [10]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J]. 发展改革委.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