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CEO的资产缩水

高科技CEO的资产缩水

一、高科技企业CEO资产大缩水(论文文献综述)

朱远[1](2020)在《信息反馈视角下股价崩盘风险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已经成为了全社会的共识。股价的崩盘将会造成股票投资者利益的极大损失,破坏金融市场秩序。同时,大量股票急剧的下跌还会严重摧毁市场信心,从而危害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甚至导致经济危机的发生。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2015年我国资本市场上的“股灾”将股价崩盘风险的重要研究意义进一步凸显了出来。新闻媒体、资本市场投资者以及政府监管层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概念早已熟悉,国内外学界对于这个问题也进行了众多具有开拓性的研究。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的研究都把重点放在了股价崩盘风险的成因上,学者们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源头做出了各种富有意义的解释,然而有关股价崩盘风险经济后果的研究还是相对匮乏。首先,股价崩盘风险大幅上升,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属于公司经营的异常问题,它可能反映了企业内部战略制定存在失误、公司的内部管理存在问题,董事会在考核高管履职表现时,自然可能对此加以考虑,因此股价崩盘风险大幅上升后,董事会可能会对高管进行降薪等惩罚。其次,对于一家企业来说,股价崩盘风险的大幅上升作为企业的一个重大非正常事件将会大为破坏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声誉,而良好的声誉是可以形成未来收益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无形资产,因此,公司经营管理者基于挽救公司声誉、避免受到减薪等惩罚将会有动机采取措施以应对股价崩盘风险上升的不利影响。而许多学者发现,企业研发不仅能够显着提升企业经营业绩,而且能够显着的提升企业的市场价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研发也具有许多政策优惠并且研发决策的成功可能使企业经营管理者获得私人收益。那么,提高研发投入是否成为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措施呢?随之,本文关注股价崩盘风险是否对企业研发投入产生影响,选取了2006-2018年沪、深两市的A股非ST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并在模型中将股价崩盘风险做了滞后一期处理。结合股价信息反馈效应研究两者之间的作用路径,并进一步区分股价信息含量高的企业与股价信息含量低的企业,检验了不同股价信息含量的企业中股价崩盘风险作用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机理差异。实证结果显示:(1)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与研发支出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股价崩盘风险越高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多。(2)当股价信息含量高时,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与研发支出仍然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股价崩盘风险越高,企业研发投入越大。(3)当股价信息含量低时,股价崩盘风险对企业研发无显着影响。在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上述结论依然存在。这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在面对股价崩盘风险上升时的确选择了提高研发投入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应对股价崩盘风险上升的不利影响,同时表明,中国资本市场的股价信息反馈机制是存在的,而且,股价信息反馈效应随着股价信息含量的上升而增强。

周莹[2](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提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袁新华[3](2019)在《股权激励与创新策略选择 ——基于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双元性创新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稳定就业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内消费升级的大环境,对于大量主要依赖低工资成本、处于产业链分工的低端位置和缺乏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的家族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显得尤为必要。家族企业要转型升级,创新是必经之路。双元创新是企业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双元创新分为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探索式创新是指企业利用全新的知识和技术或为进入全新的市场开展的创新活动,而利用式创新是企业对现有知识的充分利用或是对现有资源和能力的有效挖掘和开发,因此本文将研究主题确定为家族企业双元创新策略。本文通过回顾家族企业创新前因和双元创新相关研究,发现在家族企业双元创新研究中存在空白和不足。结合国内股权激励实施的背景和研究,本文将研究再次锁定在探究家族企业股权激励和双元创新策略的研究上。接着,针对家族企业股权激励和双元创新,利用新闻和公司公告等数据,本文进行了得润电子案例研究,对股权激励和双元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进一步,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社会情感财富理论,结合前人研究和案例研究,提出本文的四个假设。最后,利用家族企业专利申请和股权激励等相关数据,对本文的假设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激励与家族企业双元创新策略有关,股票期权会提高公司探索式创新,降低公司利用式创新;限制性股票会提高公司利用式创新,降低公司探索式创新;家族控制权正向调节期权与利用式创新之间的关系;家族控制权正向调节限制性股票与探索式创新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限制性股票和利用式创新的关系。

卢正保[4](2019)在《管理认知、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以DH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经济互动频繁,企业面临的环境越变复杂,市场信息错综复杂且讯息万变。在复杂的不确定性愈来愈高的环境下,企业仅仅控制传统的资源已经难以获取竞争优势;企业亟需认知转变对复杂的信息获取筛选,针对筛选的信息构建战略问题。在企业环境动态性越来越强的大背景下,如何通过管理者认知对信息筛选和获取,合理配置企业资源、构建动态能力以提升企业绩效从而推动企业发展已经是企业急需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案例企业DH集团资料收集、整理形成资料库并逐级编码,引入高阶梯队理论、注意力基础理论、动态能力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作为管理认知、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探索管理者认知特征,研究不同特征所构建的动态业务演化能力与市场环境的匹配程度来验证研究框架的命题假设。将管理认知分为认知集中性和认知复杂性,将学习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环境剖析能力和竞争行为多样性作为动态能力演变的过程和结果,采用企业的规模、净资产、利润、税收、销售额、总资产的变化情况作为企业绩效的硬指标。采用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和品牌口碑、企业商誉等无形价值作为企业绩效的软指标。通过因果逻辑分析得出认知集中性对动态能力具有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环境不匹配,从而负面影响企业绩效;认知复杂性对动态能力具有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能够规避动态环境中的风险并能在其中寻找新的机遇使得企业健康发展,并促进企业绩效的结论。该研究丰富了管理认知、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相关研究理论,为判断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提供了新颖的分析模式和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对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郝美丽[5](2019)在《《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翻译报告》文中认为本翻译报告源自本人的翻译实践,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此次实践的源语文本选自美国着名商学院教授斯科特·加洛韦(Scott Galloway)所着的The Four:The Hidden DNA of Amazon,Apple,Facebook,and Google(中文译名《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简称《四巨头》),源语文本为美国商业读物。本书主要写了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这四家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是如何在创业大潮中成功脱颖而出,运用了哪些商业战略,以及如何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交流沟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作者以敏锐的商业眼光大胆预测了究竟哪一家公司可以与这四巨头平起平坐,成为下一大巨头公司;在本书最后一章,作者又为刚进入职场的人士提了很多宝贵的建议。笔者希望通过这次汉译实践,帮助中国读者获取美国商业发展的最新潮流,推动两国商业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笔者选择了功能语境重构理论作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翻译完成之后,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实践体会,总结出了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模式。在本报告中,笔者首先就此次任务的基本情况、整个翻译过程以及译后事项等进行了简单汇报,然后对功能语境理论的发展历程和翻译研究进行综述,继而结合前人的研究并加入自己的实践体会,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解析商业读物翻译中的功能语境重构的方法,即在非语言语境的情景语境层面,采用要素增减、要素转换、要素替代和要素重组的翻译方法,以实现忠实表达的效果。在其文化语境层面,采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分析发现:商业读物翻译的过程就是功能语境重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译者重点将原文中的非语言语境进行重构,非语言语境包含了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译文受到源语和译入语语境的双重制约和影响。在对原文进行解构时,译者首先要充分考虑源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中情景语境的影响,在功能语境重构过程中运用要素增减、要素转换、要素替代和要素重组等方法实现语境重构。而在译文的文化语境层面,同样受到源语和译入语语境的影响与制约,在功能语境重构的过程中译者采取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使介于源语语境和译入语语境的新的译文语境能更好地被读者接受。笔者希望通过本报告,促进功能语境重构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和研究,并为商业读物翻译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实践指导。

侯婧[6](2019)在《高管权力、企业创新及股价崩盘风险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同时对于资本市场要“妥善处理金融市场异常波动,规范金融市场秩序,维护国家金融经济安全”。由此可见,企业创新驱动和资本市场稳定是目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两个重要议题。从企业创新驱动来说,我国整体创新水平得到大幅提升,但实质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高质量的创新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动力,更是在转型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高管位于企业科层结构的顶端,是企业创新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其可能出于自身规避风险考虑抑制创新,也可能出于企业家精神促进创新,还可能把创新作为获取私人收益的工具,因此高管利用自身权力对企业内部的创新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从资本市场稳定来说,作为新兴的资本市场,股价暴涨暴跌的现象时有发生,而暴跌引起的崩盘对市场危害极大。学术界普遍认为企业内部代理问题引起的信息不对称是股价崩盘风险形成的内因,投资者的反应是外部推力。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为高管权力形成并不断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高管权力对企业内部的决策行为所生产的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加剧外部资本市场的股价崩盘风险。论文以此为契机,在我国企业高管权力不断膨胀导致较多代理问题、国家层面上呼吁企业创新但企业实质创新效果有限以及资本市场上股价波动剧烈的现实背景下,区分异质性产权,考察了高管权力、企业创新和股价崩盘风险之间的关系规律。对于制衡高管权力、提升企业实质创新能力、降低股价崩盘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了 2006—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在回顾了高管权力、企业创新与股价崩盘风险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契约观的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剩余控制权理论以及行为观的现代管家理论、过度自信理论,结合我国高管权力形成的制度背景,提出了高管权力、企业创新与股价崩盘风险的理论分析框架。随后利用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OLS回归和Tobit回归、调节变量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探讨高管权力对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影响规律、高管权力对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规律、企业创新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规律以及高管权力通过企业创新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传导规律。研究发现:(1)高管权力提升了企业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但并不能将其全部归因于高管是维护股东利益动机和企业家精神的体现。在国有企业中,国企高管权力对创新投入具有挤出效应,与创新投入无显着相关性。相比于实质性创新,高管权力对策略性创新促进作用更显着;非国有企业可能面临严峻市场竞争环境和较少的政府干预,高管权力促进了创新投入和实质性创新,但也可能是受到“掏空”动机影响,将创新投入作为代理工具,从而促进了策略性创新投入和产出水平;以制度环境作为调节变量时,发现良好的制度环境约束了高管的自利动机、减少了政府干预程度同时提供了宽松的创新环境,从而对创新投入和实质性创新具有促进作用。(2)高管权力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在股权分散的非国有企业中,相对大股东起到监督作用抑制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在股权集中的非国有企业中,控股股东的“掏空”效应加剧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国有企业中高管规避风险动机明显,两者的正相关关系相比于非国有企业较弱;对上述关系规律进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管权力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主因并非高管过度自信而是深层的代理问题;制度环境约束了高管权力的膨胀并增加了信息的透明度,从而有效抑制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3)创新产出减少了创新的不确定性抑制了股价崩盘风险,投资者关注的信心效应增强了两者的负相关关系;创新投入增加了信息不对称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投资者关注的信息解读效应减弱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增加创新投入还可能成为内部人进行减持的工具,内部减持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投资者关注引起市场恐慌从而增强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4)在总样本和非国有样本中,高管权力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在创新投入的路径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而高管权力影响股价崩盘风险在创新产出总水平和实质性创新中具有部分遮掩效应,而在国有样本中,无论是创新投入还是创新产出都无法实现高管权力对股价崩盘风险的中介效应。

翁琦君[7](2018)在《创始人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创始人控制的视角》文中认为当今市场上控制权争夺的事件屡见不鲜,企业创始人有时反而被一手创立的企业驱逐出去。在这个大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创始人存在的意义。当创始人是企业的实际控制者时,通过将自身的社会资本嵌入企业、全心全意地扶持企业的发展、使其发展壮大。创始人的身份使其有可能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而创始人对企业的控制权和创始人个人社会资本则为影响的产生提供了可行性。本文将个人社会资本分为粘合型和桥接型,从内部和外部分析了创始人社会资本为何会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如何产生影响以及具体产生了哪些影响。本文将粘合型社会资本分为创业团队、下属员工和同行的竞争对手三个方面;将桥接型社会资本分为供应商、客户和政府、银行、关键资源行业等三个方面;通过社会资本的作用对企业经营成本、收入、营运资金等方面产生影响,继而影响企业绩效。结论表明创始人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绩效有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创始人控制过于深入,缺乏监督,可能出现不利于企业绩效的情况。接着,本文引入了雷士照明作为案例对象进行分析,研究了创始人吴长江三进三出雷士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吴长江的个人社会资本是如何对雷士的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在2010年-2014年期间,吴长江的进退与雷士业绩息息相关,吴长江被迫离开雷士,当年业绩下降:回到雷士之后,业绩出现回升:表明雷士对于吴长江的个人社会资本依赖程度较高,嵌入性较强。在2015年至今,吴长江彻底从雷士离任后,雷士并没有一蹶不振,业绩反而持续上扬,表现良好;出现了影响的转折点,雷士不再依赖于创始人社会资本,而找到另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从吴长江被驱逐的角度来看,吴长江个人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绩效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在共同作用时,消极影响逐渐显现出来。最后总结了创始人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是共同发展的,前期积极影响的程度远超消极影响,总体表现为正相关关系;控制权过于深入后,消极影响不断增长,过了临界点之后就凌驾于积极影响之上,总体表现为负相关关系。

董在东[8](2016)在《次贷危机后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最新发展研究》文中认为2007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是仅次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大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重创影响至今。这一危机不仅带来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转型,也引发了西方经济伦理思想学界的反思。自危机爆发至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哲学界的各流派纷纷对危机的成因、后果进行探讨研究。本文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构架,深入、系统地研究了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后西方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对危机的深层解读与评析,包括危机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危机政策的经济伦理取向及其论争,并通过系统回顾经典马克思主义、近代与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关于危机伦理观、公平效率伦理观以及资本主义前途命运观等经济伦理观念,对比和评析了危机后西方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关于引发危机的外因——自由放任抑或国家干预、内因——效率优先抑或公平优先的伦理思想,继而揭示出西方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对危机后果——资本主义前途命运的评析与判断。西方经济学家、政治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在针对危机救市政策、对危机成因的解读以及对危机后果的论争中,其经济伦理思想产生新的发展,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分别在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失灵,两大主流经济学派在其主阵地陷入进退失据的尴尬境地;同时两大学派有部分观点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第二、西方经济学说的新发展由强调市场效率优先转向重视社会分配不平等及机会不均等的经济伦理问题。第三、资本主义体制结构性危机显现,其前途和命运遭到怀疑,但是各派经济学说的经济伦理思想本质仍然以对资本主义的维护和改良为目的。在此次危机中,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以及赤字福利的国家模式均已失灵。诚如斯蒂格利茨所说,“我们已经在另一条路上走得太远,在这条路上,我们构建的社会,物质主义战胜了道德承诺,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取得的快速增长并不是环境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的”。面对危机后亟待重建的国家经济,无论是凯恩斯主义还是新自由主义都束手无策,支持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伦理观念受到冲击和质疑。可以说,此次危机既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也是一场资本主义经济伦理的危机。在这场危机中产生的新的经济伦理思想和观点既代表了西方经济伦理的最新发展,又为我国社会避免和化解经济危机提供了宝贵的启迪和借鉴。

刘鑫,薛有志[9](2014)在《CEO接班人如何决定企业的R&D投入?——基于前景理论的分析》文中认为文章选取2006-2012年沪深两市年报披露R&D投入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基于前景理论通过分析领导权变更情境下CEO接班人对"潜在收益"与"潜在损失"的权衡过程,考察了CEO接班人上任后的企业R&D投入决策。研究结果表明:CEO接班人上任后会显着降低企业的R&D投入;企业业绩越好,CEO接班人上任后降低企业R&D投入的动机越强;而随着CEO接班人年龄的增长,其上任后降低企业R&D投入的动机会减弱。

柴曼昕[10](2013)在《A股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尤其是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被公认为是美国等新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而事实上,股权激励是把双刃剑,若股权激励契约设计不当,则达不到激励效果,甚至还会成为公司高管侵蚀企业利益的工具,给股东带来巨大的损失;若股权激励契约设计得当,则会给企业、高管和股东创造巨大财富,达到激励相容的效果。从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和企业界的实践上看,对高管股权激励的实施效果也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案例拿到中国运用,恐怕也无法直接指导中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践。对于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能够发挥的作用,学术界有不同看法;我国股权激励在实践环节的研究也刚刚起步,必然有不完善的地方,也就容易引起争论。本文特别关注的问题是:在中国A股迎来全流通时代以及上市公司陆续积极推进股权激励实施的现实背景下,有必要搞清楚: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对A股上市公司已经实施股票期权激励的效果如何评价?对已经公告但终止实施的上市公司(多数宣称终止与市场波动和考核不利有关)是不是真正没有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条件?能不能减少实施期权激励后而又中途终止的家数?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将对其进行成因归纳,进而总结出影响我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权激励的条件以及寻找出契约设计中的股东与高管之间的利益平衡点,以指导今后的激励契约设计和改进,达到提高激励效果,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更好地保护股东利益的目的。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关系进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管理层有关股权激励两个办法颁布之后的2006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期间,沪深A股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的257家上市公司(包含一个公司多次实施股权激励的情形,其中实施股票期权有164家)为研究样本,对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运用Eviews6.0计量软件、MATLAB7.0、SPSS17.0统计软件和EXCEL2010数据处理软件对样本进行数据整理、描述性统计分析等,通过对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之后,实证研究影响价值创造能力以及这些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效果与激励收入的因素,总结出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利益协调平衡点,为建立和完善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设计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最后从股票期权激励规范性和资本市场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与主要观点简述如下:首先,关注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在理论上,针对中国股权分置改革及全流通背景下的A股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演变历程和实施现状,提出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的研究框架:包括股东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因素、股票期权激励实施效果与激励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股东价值创造能力之间的关系;形成对具有全流通背景下的股票期权激励研究的有益补充。其次,寻找导致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之不协调的因素。第一在理论上分析了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期权激励收入是来自新创造价值的一部分,新创造的价值越多,给予高管的激励收入就应该越多,只有当它们之间具有正比例的平衡协调关系,才能有效激励高管努力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二在实证上通过构建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中国上市公司股东价值创造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公司成长能力、股权属性与控制人持股比例是影响上市公司股东价值创造能力的显着性因素,但其显着性会随着股市行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即自然人控股比国有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东价值创造能力更强;成长能力越好,控制人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价值创造能力越强。再次,深入探讨股票期权激励强度问题。提出股票期权激励强度系数和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系数在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契约中具有显着的影响,即竞争性对股票期权激励的长期绩效起决定作用并通过股票期权激励强度对同行业经理人市场竞争压力进行刻画,发现激励强度对公司盈利能力影响更显着,在牛市阶段激励效果要好。最后,将市场因素纳入激励契约设计和操作过程。首先,运用多元回归模型从盈利性与成长性两个维度挖掘影响股票期权激励收入的关键因素,实证检验发现:不同市场行情下的关键因素各有差异,但总体上,控制人持股比例、激励强度、激励时机选择等因素是影响股票期权激励收入的关键因素,即内生性对股票期权激励的长期绩效起决定作用。然后,运用分形理论对股票市场的分形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这进一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权激励效果跟股票行情有很大关系。基于此,从股票期权激励规范性与资本市场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如何实施与完善股票期权激励的可操作性政策建议。

二、高科技企业CEO资产大缩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科技企业CEO资产大缩水(论文提纲范文)

(1)信息反馈视角下股价崩盘风险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研究内容
        2.研究方法
二、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一)关于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
        1.股价崩盘风险界定
        2.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因素
        3.股价崩盘风险的经济后果
    (二)关于股价信息含量的研究
        1.股价信息含量的界定
        2.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因素
        3.股价信息含量的经济后果
    (三)关于企业研发投入的研究
        1.影响企业研发的因素
        2.企业研发与公司经营绩效
        3.企业研发与公司市场价值
    (四)文献述评
    (五)理论基础
        1.信息不对称理论
        2.委托代理理论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股价崩盘风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分析及研究假设
    (二)股价信息含量对股价崩盘风险与企业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分析及研究假设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
    (二)变量设定
        1.股价崩盘风险
        2.股价信息含量
        3.企业研发投入
        4.控制变量
    (三)模型设定
        1.股价崩盘风险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
        2.股价信息含量对股价崩盘风险与企业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
五、实证检验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三)多元回归分析
        1.企业崩盘风险与企业研发投入的回归分析
        2.股价信息含量对股价崩盘风险与企业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回归分析
        3.稳健性检验
六、总结与启示
    (一)总结与启示
    (二)局限与展望
        1.研究局限
        2.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3)股权激励与创新策略选择 ——基于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双元性创新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研究框架
    1.5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2 双元创新研究
    2.3 家族企业创新研究
    2.4 研究评述
3 案例分析
    3.1 研究背景
    3.2 研究逻辑论证
    3.3 研究步骤
    3.4 研究结果
4 研究假设和研究设计
    4.1 假设提出
    4.2 研究设计
5 实证结果
    5.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5.2 假设检验
    5.3 稳健性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管理启示
    6.3 研究创新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管理认知、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以DH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采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路线
        1.2.1 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1.3 学位论文的基本框架
    1.4 难点和创新点
        1.4.1 难点
        1.4.2 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高阶梯队理论
        2.1.2 注意力基础理论
        2.1.3 动态能力理论
        2.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 管理认知相关综述
    2.3 动态能力相关综述
    2.4 企业绩效相关研究综述
    2.5 管理认知、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概述
    2.6 企业绩效对管理认知的逆向传导机制
    2.7 文献评述
第3章 案例研究方案设计
    3.1 案例企业选择原则
    3.2 数据的搜集
    3.3 效度与信度检验
    3.4 资料信息编码
    3.5 因果图方法与构建步骤
    3.6 案例框架探索性研究
        3.6.1 管理认知与企业动态能力
        3.6.2 动态能力与企业绩效
        3.6.3 命题假设汇总与研究框架构建
第4章 案例分析与假设检验
    4.1 DH集团发展历程
    4.2 DH集团管理认知特征演化
        4.2.1 管理认知的形成
        4.2.2 管理认知集中性特征对动态能力演化的影响
        4.2.3 管理认知转变对动态能力演化的影响
        4.2.4 管理认知和企业动态能力演化因果逻辑图
    4.3 管理认知转变与企业绩效提升
        4.3.1 管理认知转变促使DH集团模式转变
        4.3.2 动态能力演化影响企业绩效
        4.3.3 验证结果汇总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启示与展望
        5.2.1 对策与建议
        5.2.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任务描述
    1.1 原文简介
        1.1.1 原文作者简介
        1.1.2 原文内容简介
        1.1.3 原文文本特点
    1.2 实践目的与意义
    1.3 翻译报告的主要结构
第二章 译前准备
    2.1 翻译文本的确立
    2.2 运用工具的准备
    2.3 翻译理论和策略的选择
    2.4 任务计划的制定
第三章 翻译过程描述
    3.1 原文的理解阶段
    3.2 译文的组织阶段
    3.3 译后的校对阶段
第四章 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模式
    4.1 功能语境理论
        4.1.1 功能语境理论的发展
        4.1.2 功能语境理论视阈下的翻译研究
    4.2 翻译研究中的语境重构
    4.3 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模式
第五章 商业读物翻译的功能语境重构过程
    5.1 情景语境重构
        5.1.1 要素增减
        5.1.2 要素转换
        5.1.3 要素替代
        5.1.4 要素重组
    5.2 文化语境重构
        5.2.1 异化
        5.2.2 归化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高管权力、企业创新及股价崩盘风险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高管
        1.2.2 高管权力
        1.2.3 企业创新
        1.2.4 股价崩盘风险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框架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2 文献综述
    2.1 高管权力问题研究
        2.1.1 高管权力的衡量
        2.1.2 高管权力的经济后果相关研究
        2.1.3 高管权力的研究评述
    2.2 企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2.2.1 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2.2.2 高管权力影响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
        2.2.3 企业创新问题的研究评述
    2.3 股价崩盘风险问题研究
        2.3.1 股价崩盘风险形成动因的相关研究
        2.3.2 高管权力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
        2.3.3 企业创新影响股价崩盘风险的相关研究
        2.3.4 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评述
    2.4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制度背景与分析框架
    3.1 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剩余控制权理论
        3.1.3 现代管家理论
        3.1.4 过度自信理论
    3.2 高管权力形成的制度背景
        3.2.1 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形成的制度背景
        3.2.2 非国有企业高管权力形成的制度背景
    3.3 高管权力、企业创新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分析框架
    3.4 本章小结
4 高管权力与企业创新关系实证检验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1 高管权力与企业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1.2 高管权力、产权性质(内部治理)与企业创新
        4.1.3 高管权力、制度环境(外部治理)与企业创新
    4.2 研究设计
        4.2.1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4.2.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4.3 实证结果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相关性检验
        4.3.3 单变量分析
        4.3.4 多元回归分析
    4.4 拓展性研究
    4.5 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
        4.5.1 替换代理变量
        4.5.2 改变估计模型
        4.5.3 重新构建子样本
        4.5.4 工具变量法
    4.6 本章小结
5 高管权力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实证检验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1 高管权力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1.2 高管权力、产权性质(内部治理)与股价崩盘风险
        5.1.3 高管权力、制度环境(外部治理)与股价崩盘风险
    5.2 研究设计
        5.2.1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5.2.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5.3 实证结果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单变量分析
        5.3.4 多元回归分析
    5.4 拓展性研究
    5.5 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
        5.5.1 替换代理变量
        5.5.2 改变估计模型
        5.5.3 延长预测期
        5.5.4 Hankman模型
    5.6 本章小结
6 企业创新与股价崩盘风险关系实证检验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企业创新产出、投资者关注(信心效应)与股价崩盘风险
        6.1.2 企业创新投入、投资者关注(解读效应)与股价崩盘风险
        6.1.3 内部人减持、投资者关注(恐慌效应)与股价崩盘风险
    6.2 研究设计
        6.2.1 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
        6.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3 实证结果
        6.3.1 描述性统计
        6.3.2 相关性检验
        6.3.3 单变量分析
        6.3.4 多元回归分析
    6.4 拓展性研究
    6.5 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
        6.5.1 工具变量法
        6.5.2 倾向得分匹配法
        6.5.3 进一步控制其他因素影响
        6.5.4 替换代理变量
    6.6 本章小结
7 高管权力、企业创新与股价崩盘风险传导分析
    7.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7.2.2 变量定义和模型构建
    7.3 实证结果
        7.3.1 描述性统计
        7.3.2 多元统计分析
    7.4 拓展性研究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制衡高管权力以发挥高管权力积极作用
        8.2.2 引导实质性创新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8.2.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8.2.4 提高投资者素养以加强识别信息的能力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8.3.1 研究不足
        8.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创始人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创始人控制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逻辑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逻辑结构
    1.4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2.1.1 社会资本相关文献
        2.1.2 创始人社会资本的相关文献
        2.1.3 创始人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影响的相关文献
    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2.2.1 创始人社会资本的相关文献
        2.2.2 创始人社会资本分类的相关文献
        2.2.3 创始人社会资本对企业影响的相关文献
        2.2.4 创始人控制—保护和离任职的相关文献
    2.3 国内外文献研究评述
第三章 理论分析
    3.1 理论基础
        3.1.1 创始人控制
        3.1.2 创始人社会资本
        3.1.3 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
        3.1.4 内部人控制和嵌入性理论
        3.1.5 控制权争夺
        3.1.6 企业绩效
    3.2 创始人社会资本的影响因素
        3.2.1 创始人学历水平和知识储备
        3.2.2 创始人家庭出身和家族背景
        3.2.3 创始人性格特征
    3.3 创始人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原因(why)
        3.3.1 创始人的身份—可能性
        3.3.2 创始人的控制和创始人的社会资本—可行性
    3.4 创始人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方式和途径(how)
        3.4.1 粘合型社会资本
        3.4.2 桥接型社会资本
    3.5 创始人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产生影响的具体体现(what)
        3.5.1 积极影响
        3.5.2 消极影响
    3.6 小结
第四章 案例背景—雷士照明及其创始人吴长江
    4.1 雷士照明简介
        4.1.1 雷士照明主要业务及战略发展方向
        4.1.2 企业文化和精神
    4.2 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
        4.2.1 吴长江的个人性格特征
        4.2.2 吴长江的个人社会资本
    4.3 吴长江对雷士控制权的变更过程
第五章 案例分析——吴长江社会资本与雷士绩效
    5.1 财务绩效-2010年2014年吴长江与雷士业绩
        5.1.1 2012年吴长江辞职,雷士业绩大幅下降
        5.1.2 2013年吴长江重获控制权,雷士业绩好转
        5.1.3 2014年吴长江被罢免、离开雷士后被捕,雷士出现巨亏
    5.2 财务绩效-2015年至今雷士的业绩状况
        5.2.1 2015年吴长江彻底出局,雷士却扭亏为盈
        5.2.2 2016年雷士业绩持续上扬、表现不俗
    5.3 人力资源绩效
        5.3.1 2011年雷士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薪酬情况
        5.3.2 2016年雷士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薪酬情况
    5.4 案例小结
        5.4.1 积极影响
        5.4.2 消极影响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企业发展前期:积极影响为主
    6.2 上市后的两个走向
        6.2.1 对创始人社会资本依赖性强的企业
        6.2.2 对创始人社会资本依赖性弱的企业
        6.2.3 关于临界点
    6.3 对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的意义:以法治代替人治
    6.4 对创始人的意义
        6.4.1 创始人如何保障自身利益、避免被迫出局
        6.4.2 帮助创始人认识资本的力量和资本市场规则
        6.4.3 创始人应增强契约精神,实现向现代企业管理人的转变
参考文献
致谢
简历

(8)次贷危机后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最新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理由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理由
        三、选题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次贷危机及欧债危机的研究
        二、关于次贷危机后经济伦理思想的最新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目标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三、研究创新
第二章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中发达国家的救市政策
    第一节 次贷危机概述
        一、次贷危机的起源及影响
        二、美国政府的干预措施及救助计划
    第二节 欧债危机概述
        一、欧债危机的起源及影响
        二、欧元区国家的干预措施及救助计划
        三、英国与德国的政策调整
    第三节 小结与评述
第三章 美国应对危机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一节 美国短期应对手段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一、美国救助华尔街计划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二、美国救助汽车行业计划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三、美国“财政悬崖”及债务上限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二节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一、量化宽松政策的由来和发展
        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三节 美国长期应对手段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一、美国救市长期应对手段的主要内容
        二、美国金融机构救助和监管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三、美国长期财政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四节 小结与评述
第四章 欧盟各国应对危机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一节 欧盟各国救市措施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一、欧盟各国短期提高流动性措施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二、欧盟各国中期加强财政整顿措施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三、欧盟各国长期结构调整及欧元货币政策的伦理取向及其争议
    第二节 欧盟国家和社团应对救助危机政策的分歧
        一、德国对于救助危机国的态度
        二、英国对于救助危机国的态度
        三、欧洲社团主义的态度
    第三节 小结与评述
第五章 关于危机外因——自由放任还是政府干预的伦理论争
    第一节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伦理观
    第二节 西方经济思想中的危机伦理观
        一、近代西方经济思想中的危机伦理观
        二、凯恩斯主义的危机伦理观
        三、新自由主义的危机伦理观
    第三节 次贷危机后关于自由放任还是政府干预的伦理论争
        一、凯恩斯主义自由放任导致危机的观点
        二、新自由主义政府干预导致危机的观点
        三、其他学派的观点
    第四节 小结与评述
第六章 关于危机内因——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的伦理论争
    第一节 马克思的公平效率伦理观
    第二节 西方经济思想中的公平效率伦理观
        一、古典自由主义的观点
        二、功利主义的观点
        三、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
        四、新自由主义的观点
    第三节 次贷危机后关于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的伦理论争
        一、凯恩斯主义公平优先的观点
        二、新自由主义效率优先的观点
        三、其他学派的观点
    第四节 小结与评述
第七章 关于危机后果——资本主义的前途的伦理论争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的前途命运观
    第二节 西方经济思想关于资本主义的前途命运观
        一、近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
        二、当代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
    第三节 次贷危机后关于资本主义前途和命运的伦理论争
        一、资本主义前途黯淡派的观点
        二、资本主义前途改良派的观点
        三、资本主义前途乐观派的观点
    第四节 小结与评价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危机后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新发展
        一、危机应对政策中的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
        二、危机成因认识中的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
        三、危机后果研判中的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
    第二节 西方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的评析
        一、西方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的特征与积极性
        二、西方经济伦理思想新发展的趋势与局限性
    第三节 对我国的启示和借鉴
        一、关于应对危机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启示与借鉴
        二、关于危机后社会经济伦理思想调适的启示
        三、关于新常态下的财富伦理观变革的思考
中外文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后记

(10)A股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概念界定
        1.3.1 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1.3.2 股权激励
        1.3.3 股票期权激励
        1.3.4 激励收入
        1.3.5 价值创造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1 研究内容
        1.5.2 全文章节安排
    1.6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人力资本理论
        2.1.3 价值创造理论
        2.1.4 企业契约理论
    2.2 股权激励契约设计
        2.2.1 股权激励契约的由来
        2.2.2 股权激励模式及其特点
        2.2.3 股权激励对象及其分布
        2.2.4 股权激励条件及其设置
    2.3 股权激励模式的发展演化
        2.3.1 股权激励制度环境的发展历程
        2.3.2 探索、酝酿阶段的主要股权激励模式
        2.3.3 发展阶段的主要股权激励模式
        2.3.4 股权激励模式的利弊演化分析
    2.4 国内外相关文献述评
        2.4.1 国外相关文献述评
        2.4.2 国内相关文献述评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价值创造能力理论与实证
    3.1 全流通时代对实施股权激励的意义
    3.2 股票期权的特点及其激励机理分析
        3.2.1 股票期权的特点
        3.2.2 股票期权激励的作用机理分析
    3.3 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关系的理论分析
        3.3.1 股票期权激励对股东价值创造影响的理论分析
        3.3.2 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平衡协调关系理论分析
    3.4 股票期权激励对股东价值创造能力的实证研究
        3.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4.2 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3.4.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效果的相关文献述评
    4.2 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实证分析
        4.2.1 研究样本与指标选取
        4.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4.3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激励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
        4.3.1 研究样本
        4.3.2 变量设计
        4.3.3 模型构建
        4.3.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形市场下股票期权激励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5.1 股票市场分形特征的实证检验
        5.1.1 研究方法与样本选择
        5.1.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1.3 多重分形程度的量化分析
    5.2 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协调机制研究
    5.3 给股票期权激励契约设计的启示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三、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高科技企业CEO资产大缩水(论文参考文献)

  • [1]信息反馈视角下股价崩盘风险对企业研发的影响研究[D]. 朱远.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2]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3]股权激励与创新策略选择 ——基于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双元性创新的实证研究[D]. 袁新华. 暨南大学, 2019(02)
  • [4]管理认知、动态能力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以DH集团为例[D]. 卢正保. 浙江理工大学, 2019(02)
  • [5]《四巨头:亚马逊、苹果、脸书和谷歌的隐藏基因》翻译报告[D]. 郝美丽.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2)
  • [6]高管权力、企业创新及股价崩盘风险关系研究[D]. 侯婧.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8)
  • [7]创始人社会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基于创始人控制的视角[D]. 翁琦君. 福州大学, 2018(03)
  • [8]次贷危机后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最新发展研究[D]. 董在东. 武汉大学, 2016(01)
  • [9]CEO接班人如何决定企业的R&D投入?——基于前景理论的分析[J]. 刘鑫,薛有志. 财经研究, 2014(10)
  • [10]A股上市公司高管股票期权激励收入与价值创造关系研究[D]. 柴曼昕.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6)

标签:;  ;  ;  ;  ;  

高科技CEO的资产缩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