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之英译(论文文献综述)
刘绍忠,张如莹,韦祥刚,唐琳[1](2020)在《高等教育全球化走势下中国大学“院系”名称英译的原则与策略》文中提出讨论了高等教育全球化走势下如何英译我国大学"院系"名称的问题,具体分析了我国大学"院系"名称英译的现状、对比中美大学"院系"概念的异同、美国大学"院系"名称使用趋势,讨论它们对我国大学"院系"名称英译的启示。发现:我国大学"院系"名称英译存在比较混乱的情况,然而学界对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中美大学"院系"的概念基本相似,但英语表述不尽相同。为此,英译我国大学"院系"名称时,大致要遵循"三原则":确保语言正确、用专业语境推理、结果比过程重要;"三策略":同级英译、拔高英译、降级英译。
张萌萌,邹建玲[2](2021)在《上海高校校名英译研究》文中指出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校名的英译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该文探讨了上海高校校名的命名模式,指出校名英译的混乱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强调准确翻译校名的重要性。研究指出,政府应该重视高校校名的英译,参考英语国家的校名翻译的同时,增加中国特色名词。
杨昕,范东生,赵凤娟,黄喆[3](2021)在《从生态翻译学看“职业技术学院”校名英译的乱象与规范》文中研究说明职业技术学院是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结合,本质上属于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本文针对职业技术学院英译的各种乱象,通过比较英语国家相同层次学院的特色和校名,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提出职业技术学院翻译的方法,提升翻译质量和规范。
韩亚男[4](2020)在《陶渊明诗文作品对外传播研究》文中提出陶渊明在中国诗学研究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开创的诗文领域为后人所称道。钟嵘评价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苏轼在《与苏辙书》中也高度赞誉陶渊明其诗质朴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陶渊明的诗文平淡自然,情蕴深厚,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倾倒了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他首创的田园诗简洁高妙,将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平淡恬静的乡村田园生活,开创了一代诗风,他的咏怀诗寓意深沉,情旨高远,耐人寻味。他任真自得、耿介狷洁、平和实际的人格更是魏晋风度的杰出代表,备受世人的推崇。自唐宋以来,陶渊明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极其深远。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朽的意义。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当前多元文化共生存、互交流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正是中国软实力卓越提升的重要体现。优秀的文化如果只放在单一的文化领域传承发展,得到的仅仅是是一家之言,只有将其投诸于多元的文化环境,才能拨云见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因此,笔者将从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出发,在传播学研究的基础上对比研究我国三位翻译大家方重先生、汪榕培先生、许渊冲先生译注的《陶渊明集》,探寻三位翻译者的翻译理念,对比分析不同翻译者的翻译特色,以此来解析《陶渊明集》在外译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相关的改进建议;从“5W”传播理论上分析文化作品的对外传播,辨析利弊,为文学作品的传播寻求更好的发展方式,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与进步。本文一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龚斌先生的《陶渊明集校笺》的研究分析。分析陶渊明诗文作品在我国历史上所占地位,分析诗人作诗的思想感情以及语言表达的艺术特色,通过诗文作品来审视诗人。第二章以三位华语译作者的作品为分析对象,研究陶渊明诗文的对外翻译状况。详细分析方重先生、汪榕培先生和许渊冲先生所翻译的陶诗秉持的翻译理念以及表现出的翻译特色。第三章对陶渊明诗文作品的改进策略分析。以“5W”传播理论为基础,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接受者、传播效果五个角度分析陶渊明诗文作品的对外传播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第四章以《归园田居》其三为教学实例进行研究。以笔者任教的泰国学校为地点进行教学实践,根据教学状况分析学生对于诗词的接受程度,寻求更好的传播手段。最后为结语,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对陶渊明诗文作品的对外传播做出总结;通过教学实践分析最优的传播方式;通过传播策略的改进研究期冀对中国诗词的对外传播提供有利参考。
管机灵,曾力子[5](2020)在《高校校名英译探析——以湖南省为例》文中提出对湖南省125所高校校名英译情况调查发现,由于高校合并更名频繁,过于强调办学规模,对校名英译缺乏规范管理等原因,以致其英译混乱。学校应避免刻意创新,采用直译优先、兼顾灵活的方式,依靠行政主管部门规范管理,确保高校校名英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使目的语受众易于接受。
罗兆好,蔡军,唐晓武,唐绍霞[6](2020)在《高职院校校名英译语用失误分析——以合肥高职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高职院校校名是学校的名片,校名英译正确与否影响对外宣传时人们对该校办学水平的判断。本文从语用失误角度对高职校名英译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张轩[7](2019)在《高等学校分类及其命名的逻辑——兼谈高等教育的分类及其与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逻辑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等教育的分类及其与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逻辑关系决定了高等学校的分类及其命名的逻辑。在高等教育趋于普及化的今天,基于人才培养规格的侧重点不同,高等学校大致上形成了学术研究型和技术应用型两大类:前者侧重研究,后者侧重应用。具体到毕业生初次就业的职业岗位而言,前者的毕业生更多的是面向研究型岗位,后者的毕业生更多的是面向应用型岗位。高等学校分类及其命名的逻辑决定了高等学校命名的规范。
肖安法[8](2018)在《我国高职高专校名英语翻译研究——基于对比的视角》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校名英译存在的名不符实、死译硬译、可接受程度差等问题,介绍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同类院校的名称,提出了四项翻译策略,即遵从英语名称、概念本义,译名应名副其实;既要突出学校办学和行业特色,又要灵活翻译;遵从简洁、可接受性原则;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范和管理校名英译。
吕晓轩[9](2018)在《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开发及效度验证》文中研究说明截至2018年1月,已有252所高等院校经教育部批准开设了外国语言文学类翻译本科专业,多数院校均开设笔译研究方向,语种以汉英为主,其他语种为辅。翻译本科专业毕业生的笔译能力检测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同时,笔译能力测试则是翻译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翻译本科专业毕业生能力水平的评价依据“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三级)的成绩作为参考,尚未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学业测试。虽然“全国翻译资格考试”(三级)也是能够检验应试者的口笔译能力,但是其资格考试的能力构念与《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翻译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缺乏一致性。因此,开发一项能够检验本科翻译教学质量和有效衡量学生笔译能力的测试是必要的。本研究将立足于提高专业教学有效性,促进翻译专业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而开发“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并开展效度验证。测试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测试构念,对于笔译测试而言,就是界定笔译能力。本研究基于《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的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梳理国内外翻译能力模型,并借鉴其他学科在能力研究方面的现有成果,参考现有国内外的翻译能力模型,提出了翻译专业学生笔译能力的体系框架。并且,根据测试构念的可操作化原则,确立翻译专业应届毕业生学业测试背景下的笔译能力构念。确立测试构念后,本研究进一步明确测试对象,考试面向翻译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根据测试类型的要求,明确该考试的性质为标准参照性学业测试。本研究基于国外考试开发机构的大量优秀的实践经验,设计笔译能力测试开发流程,保障开发的合理性以及测试的信度、效度和公平性。为了保证笔译能力测试充分发挥其对本科翻译教学的检测和保障作用,那么测试效度的验证是关键。在测试学、心理学和翻译学的相关理论指导下,构建社会认知框架下的测试效度验证框架,基于整体效度观,运用访谈、试测、问卷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不同方面采集效度证据,并对收集的语境效度、理论效度、效标关联效度、评分效度以及后效效度的证据加以分析,证明“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具有较高的效度。翻译专业八级笔译能力测试是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检测的重要工具,其测试结果代表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笔译能力水平。该测试结果既能够反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为职场工作招聘提供参考。本研究的结果和结论将为其他语种的笔译能力测试开发提供参考。
高晓鹏[10](2017)在《我国高校校名与院名英译研究——以温州高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大学是莘莘学子心中的"象牙塔",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不仅影响着一代人甚至整个民族,而大学的名称作为大学的招牌,是其给予社会的一张"名片"。通过案例分析发现目前温州高校校名的英译名翻译标准存在不统一,译文有用词、拼写和打印错误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高校领导的重视、译者的团队协作、语料库的建立等方式是确保我国高校校名与院名英译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之英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之英译(论文提纲范文)
(1)高等教育全球化走势下中国大学“院系”名称英译的原则与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讨论“院系”英译的必要性 |
2. 中美高校“院系”概念对比 |
2.1 相似性 |
2.2 异同性 |
3. 英译启示 |
3.1“院系”名称英译“三原则” |
3.1.1要确保语言正确 |
3.1.2用专业语境推理 |
3.1.3结果比过程重要 |
3.2“院系”名称英译“三策略” |
3.2.1同级英译策略 |
3.2.2拔高英译策略 |
3.2.3降级英译策略 |
4.“外国语学院”的英译 |
5. 结语 |
(2)上海高校校名英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上海高校校名类型 |
2.1 本科院校 |
2.2 专科院校 |
2.3 独立院校 |
3 上海高校校名英译现状 |
3.1 本科院校校名英译 |
3.1.1“大学”和“学院”的英译 |
3.1.2 校名的英译 |
3.1.3 学科名的英译 |
3.2 专科院校校名英译 |
3.2.1“高等专科学校”的英译 |
3.2.2“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译 |
3.3 独立院校校名英译 |
4 校名英译混乱的解决对策 |
5 结束语 |
(3)从生态翻译学看“职业技术学院”校名英译的乱象与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生态翻译学的内涵和启示 |
二、英语国家的“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和命名 |
(一)美国社区学院 |
(二)英国继续教育学院 |
(三)澳大利亚TAFE学院 |
(四)加拿大的职业学院 |
(五) 新西兰的职业学院 |
三、“地名+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译规范 |
(一)“地名+职业技术学院”英译的“译者中心”模式 |
(二)“地名+职业技术学院”英译的规范 |
四、“学科+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译规范 |
(一) 商科类 |
(二) “体育运动类” |
六、结语 |
(4)陶渊明诗文作品对外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关于《陶渊明集校笺》的研究分析 |
1.1 陶渊明诗文作品的地位研究 |
1.2 陶渊明诗文作品的思想研究 |
1.3 陶渊明诗文作品的艺术特色研究 |
第二章 对于翻译陶渊明诗文作品的华语译作者译作研究 |
2.1 方重译陶研究 |
2.1.1 方重的翻译理念研究 |
2.1.2 方重的翻译特色研究 |
2.2 汪榕培译陶研究 |
2.2.1 汪榕培的翻译思想研究 |
2.2.2 汪榕培的翻译特色研究 |
2.3 许渊冲译陶研究 |
2.3.1 许渊冲译陶思想研究 |
2.3.2 许渊冲译陶艺术特色研究 |
第三章 对于陶渊明诗文作品对外传播策略的改进研究 |
3.1 “传播学”理论概述 |
3.2 从“5W”模式改进陶渊明诗文对外传播 |
3.2.1 传播者 |
3.2.2 传播内容 |
3.2.3 传播媒介 |
3.2.4 接受者 |
3.2.5 传播效果 |
3.3 陶渊明诗文作品对外传播的意义研究 |
3.3.1 文学价值 |
3.3.2 实践价值 |
第四章 陶渊明诗文在泰国教学教案设计(以《归园田居》其三)为例 |
4.1 中泰文化交流介绍 |
4.2 拉查布里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实例 |
4.2.1 拉查布里职业技术学院课程介绍 |
4.2.2 拉查布里职业技术学院《归园田居》其三课程设计 |
4.2.3 《归园田居》其三课程教学反思 |
4.2.4 教学实践研究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5)高校校名英译探析——以湖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湖南省高校校名调查与英译类析 |
1.1 高校校名类型调查 |
1.1.1 本科院校 |
1.1.2 独立学院 |
1.1.3 专科院校 |
1.2 高校校名英译类析 |
1.2.1 本科院校校名英译 |
1.2.2 独立学院校名英译 |
1.2.3 专科院校校名英译 |
2 高校校名英译混乱的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 |
2.1 原因剖析 |
2.1.1 高校合并更名过于频繁 |
2.1.2 学校存有贪大求全心理 |
2.1.3 部分高校领导对校名英译重视不够,缺乏规范管理 |
2.2 对策建议 |
2.2.1 避免标新立异 |
2.2.2 直译优先,兼顾灵活 |
2.2.3 依靠行政力量干预和规范校名英译 |
3 结束语 |
(7)高等学校分类及其命名的逻辑——兼谈高等教育的分类及其与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逻辑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的分类及其与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逻辑关系决定了高等学校的分类及其命名的逻辑 |
二、高等学校分类及其命名的逻辑决定了技术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命名及其英译 |
三、高等学校分类及其命名的逻辑决定了高等学校命名的规范 |
(8)我国高职高专校名英语翻译研究——基于对比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同类院校的名称 |
二、我国高职高专英译校名存在的问题 |
(一) 英译拔高了学校的层次, 名不副实 |
(二) 英译生搬硬套, 简单堆砌词语 |
(三) 英译冗长重复, 可接受性差 |
三、我国高职高专校名英译之策略 |
(一) 遵从英语名称本义, 译名应该名副其实 |
(二) 译名要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和行业特色 |
(三) 译名应遵从简洁、可接受性原则 |
(四) 教育主管部门统一规范和管理校名英译 |
四、结语 |
(9)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开发及效度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框架与创新点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内外翻译能力研究 |
一、国内主要翻译能力模型 |
二、国外主要翻译能力模型 |
第二节 国内外笔译能力测试研究现状 |
一、国内外翻译测试研究现状 |
二、国内外翻译测试评分方式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笔译测试效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四、翻译测试研究评述 |
第三节 翻译测试与心理测试、语言测试 |
一、翻译测试与心理测试 |
二、翻译测试与语言测试 |
第四节 测试的类型 |
一、学业测试与水平测试 |
二、标准参照考试与常模参照考试 |
第五节 测试的效度验证研究 |
一、效度的分类 |
二、效度验证的定义 |
三、社会认知效度验证框架 |
第六节 笔译测试实践 |
一、国内笔译测试 |
二、国外笔译测试 |
三、对笔译测试开发的启示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笔译能力构念 |
第一节 能力与知识 |
一、应用语言学的交际能力 |
二、工作心理学的专业能力 |
三、基于能力的训练 |
四、知识的类型 |
第二节 笔译能力构念界定的基础 |
一、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
二、PACTE能力模型 |
三、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笔译能力模型 |
四、笔译能力构念界定 |
第三节 笔译能力要素构成 |
一、笔译能力构成要素 |
二、笔译能力构念构成要素的互动关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测试开发与效度验证框架设计 |
第一节 总体研究框架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整体设计 |
第二节 测试开发框架设计 |
一、TTIM-8(Translation)目的和性质 |
二、TTIM-8(Translation)设计原则 |
三、TTIM-8(Translation)开发步骤 |
第三节 测试效度验证框架设计 |
一、效验研究目的 |
二、效验研究内容 |
三、效验研究框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的设计和开发 |
第一节 TTIM-8(Translation)测试任务设计 |
第二节 TTIM-8(Translation)测试构念 |
第三节 TTIM-8(Translation)测试题型 |
一、测试题型选择与撰写 |
二、TTIM-8(Translation)测试题型概述 |
第四节 TTIM-8(Translation)评分标准 |
一、评分标准制订原则 |
二、汉英概要写作评分标准开发 |
三、汉英篇章翻译评分标准开发 |
四、英汉篇章翻译评分标准开发 |
第五节 TTIM-8(Translation)考试大纲 |
一、考试大纲的功能 |
二、考试大纲的制订 |
第六节 TTIM-8(Translation)考试规范 |
一、考试规范的功能 |
二、考试规范的制定标准 |
三、考试规范 |
第七节 TTIM-8(Translation)试测 |
一、试测一 |
二、试测二 |
三、试测三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的效度验证 |
第一节 理论效度验证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研究结论 |
第二节 语境效度验证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研究结论 |
第三节 效标关联效度验证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研究结论 |
第四节 评分效度验证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研究结论 |
第五节 后效效度验证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四、研究结论 |
第六节 效度验证结果 |
本章小结 |
结论 |
一、主要结论 |
二、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10)我国高校校名与院名英译研究——以温州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温州高校校名与院名英译 |
1.1 温州高校校院优秀译名 |
1.1.1 综合性大学 |
1.1.2 专业性高校 |
1.1.3 独立性院校 |
1.1.4 职业技术学院 |
1.2 温州高校校名与院名英译问题分析 |
1.2.1“College, Institute, School, Department”使用混乱, 不统一 |
1.2.2 部分职业技术学院译名用词不专业 |
1.2.3 译文用词错误 |
2 我国高校校名与院名英译的原则与策略 |
2.1 高校领导要重视 |
2.2 译者的通力协作 |
2.3 建立高校校名与院名英译语料库 |
3 结语 |
四、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之英译(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等教育全球化走势下中国大学“院系”名称英译的原则与策略[J]. 刘绍忠,张如莹,韦祥刚,唐琳. 亚太跨学科翻译研究, 2020(02)
- [2]上海高校校名英译研究[J]. 张萌萌,邹建玲. 海外英语, 2021(06)
- [3]从生态翻译学看“职业技术学院”校名英译的乱象与规范[J]. 杨昕,范东生,赵凤娟,黄喆. 滁州学院学报, 2021(01)
- [4]陶渊明诗文作品对外传播研究[D]. 韩亚男. 山西大学, 2020(01)
- [5]高校校名英译探析——以湖南省为例[J]. 管机灵,曾力子.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2)
- [6]高职院校校名英译语用失误分析——以合肥高职院校为例[J]. 罗兆好,蔡军,唐晓武,唐绍霞. 文教资料, 2020(01)
- [7]高等学校分类及其命名的逻辑——兼谈高等教育的分类及其与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逻辑关系[J]. 张轩.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01)
- [8]我国高职高专校名英语翻译研究——基于对比的视角[J]. 肖安法.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5)
- [9]翻译专业八级考试笔译能力测试开发及效度验证[D]. 吕晓轩. 黑龙江大学, 2018(12)
- [10]我国高校校名与院名英译研究——以温州高校为例[J]. 高晓鹏.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