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托管经营的会计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朱彦龙[1](2021)在《浙江惠业家具公司的生产托管实施效果分析与改进研究》文中指出
王雅欣[2](2020)在《我国钢铁业僵尸企业的退出路径研究 ——以重庆钢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是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去产能,而去产能的关键是清理僵尸企业。近年来,我国有关僵尸企业的问题日渐严重,僵尸企业的存在会产生产能过剩的问题,同时也会阻碍去产能工作的展开。僵尸企业的存在会占用大量资源,从而影响正常企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2017年5月,习总书记又再次强调,要先处理好僵尸企业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才能做好经济结构的转型。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市场,减少被僵尸企业占据的市场资源,减少产能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是僵尸企业中的多发区,本文选择钢铁行业为研究对象,以重庆钢铁为案例,深入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中僵尸企业的退出路径选择。本文开始首先对国内外有关僵尸企业的概念、成因、认定方法以及退出方式的研究进行梳理。本文介绍了僵尸企业退出路径的概念以及分类,主要分为持续经营退出路径和终止经营退出路径两类,持续经营退出路径主要有并购重组、托管经营、破产重整和破产和解等,终止经营退出路径主要有破产清算和解散清算。又介绍了营运价值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预算软约束理论以及利益相关者理论,以这四个理论为基础,以重庆钢铁为案例,对企业的退出路径选择进行探究。案例介绍分析了重庆钢铁沦为僵尸企业的过程,以及重庆钢铁为了自身可以脱困,先后选择与其他企业合作、进行重大资产重组,但由于重庆钢铁债务情况复杂以及政策要求等多方面原因而失败。重庆钢铁面临破产,根据营运价值理论重庆钢铁重整价值大于清算价值,因此最终选择破产重整的方式,破产重整后成功脱僵。文章介绍了重庆钢铁破产重整的过程,并介绍了重整方案,包括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债权分类及调整方案、债权受偿方案和经营方案四个方面的方案。同时还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财务指标对重庆钢铁重整后效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企业进行重整后四个方面都有所提升。本文同时也分析了重庆钢铁破产重整成功的原因,主要原因在于重整时引入了产业结构基金、注重重整后的经营方案、注重相关利益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引入新的管理团队。文章通过重庆钢铁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例来总结经验,为钢铁行业的其他僵尸企业退出选择提供借鉴之处。钢铁行业的其他僵尸企业在选择退出路径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选择退出方案,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应该直接选择终止经营的方式,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要再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来选择托管经营、并购重组或破产重整等方式。对于钢铁业陷入由于无法偿还债务等财务困境的僵尸企业,且自身仍具备多方优势、值得被拯救的僵尸企业,重整是一种有效的退出方式。僵尸企业在选择退出方式时,也应该考虑职工安置的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由于政府和银行在僵尸企业退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僵尸企业在选择退出时也应该考虑政府和银行的影响,政府层面应当适当干预而不是过度干预僵尸企业的退出工作,银行应当适当支持僵尸企业的退出,二者过度干预与支持将会导致退出处置工作难以进行,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李方玉[3](2019)在《僵尸企业的僵化指数及处置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如今中国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国际贸易增速降低、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对我国经济造成较为严重的冲击和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伴随着我国工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加快僵尸企业的处置步伐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僵尸企业是指自身“造血能力”不足、陷入财务困境,依靠银行贷款和政府补助等外部资金“输血”而维持生存的企业。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整体下滑,我国经济亦受到较大冲击,经济危机过后,国外市场低迷、国内需求下降导致我国钢铁、煤炭、水泥等基础设施产业产能出现大规模的过剩,在经济增长放缓、需求减少的情况下,企业经营受到巨大冲击,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导致众多企业陷入财务困境,而一些产能过剩本应被市场淘汰的企业在政府补助和银行贷款等外部资金的帮助下勉强存活,逐步恶化为僵尸企业。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僵尸企业问题日益凸显,其浪费社会资源、加剧产能过剩、阻碍产业发展、恶化信用环境、诱发系统性风险等危害形成了大家的共识,严重妨碍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2015年开始,国务院多次会议指出要深化改革,加快推进僵尸企业清理处置,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积极化解产能过剩,推动经济的健康发展。现阶段学术界对于僵尸企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僵尸企业的定义、识别方法、成因、处置方法等方面的理论探索,鲜少有研究针对僵尸企业微观层面进行深入剖析,运用量化方法探究僵尸企业的僵化程度差异,学术界对于僵尸企业处置方面的研究主要以理论分析为主,在我国政府倡导分类处置僵尸企业的背景下,较少有研究从僵尸企业实际数据角度提出可量化的僵尸企业分类标准,进而将量化分类标准与僵尸企业分类处置方法相结合。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僵尸企业认定标准、成因以及对策方面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学者提出的僵尸企业信贷补贴计算方法,引入对中国僵尸企业产生重要影响的政府补贴因素,参考国内外学者对于净利润和资产负债率在衡量僵尸企业时的重要性和认可程度,将扣除信贷补贴和政府补助后的实际净利润连续三年之和为负数且资产负债率超过行业平均水平这两个条件作为本文识别僵尸企业的认定标准,对2010-2017年我国A股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中的僵尸企业样本进行识别。然后,通过文献回顾梳理、实证检验以及僵尸企业核心特征分析,对僵化指数的基础财务指标、公司治理指标以及外部资金依赖度指标进行筛选,运用符合本文研究目标和指数构建需求的熵值法作为僵化指数指标的赋权方法。根据宏观经济环境波动情况将本研究时间段进行划分,针对各时间段僵尸企业样本情况运用熵值法分别构建起包含基础财务指标、公司治理指标以及外部资金依赖度指标在内的综合僵化指数模型,并对各时间段僵尸企业的僵化指数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将计算得到的僵尸企业各时期僵化指数与企业僵尸状态持续期这两个因素相结合,对僵尸企业的综合僵化程度进行衡量,得到僵尸企业分类标准,按照综合僵化程度将僵尸企业分为轻度僵化、中度僵化和重度僵化三大类,通过分析各类僵尸企业的数据特点,分别提出适合不同类别僵尸企业的处置策略,进而形成僵尸企业的分类处置机理,并结合上市公司实际案例对各类别僵尸企业的处置策略加以分析。同时,进一步优化包含僵尸企业处置法律制度、政府部门工作机制以及综合保障机制在内的僵尸企业处置配套机制,完善僵尸企业的僵化风险预警及管理机制,最终形成长效化和常态化的僵尸企业处置机制,为推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发现了僵尸企业的僵化规律。本文立足学术前沿,在国内外研究僵尸企业文献的基础上,抓住我国僵尸企业的核心特征,提出具有全面性、科学性、数据可获取性的僵尸企业识别标准,同时,选取反映僵尸企业综合情况的基础财务指标、公司治理指标以及外部资金依赖度指标,运用符合本文研究目标的熵值法进行赋权,探索性地构建了衡量僵尸企业某时刻僵化程度的僵化指数模型,反映了僵尸企业综合数据特点,探索了僵尸企业的僵化规律,丰富了现阶段僵尸企业研究思路和内容。(2)揭示了僵尸企业的分类处置机理。在我国政府提出要推动僵尸企业分类处置的要求后,学术界纷纷展开僵尸企业处置方面的研究,但主要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角度进行的理论分析,部分文献对于僵尸企业的分类仍停留在定性分析阶段,尚未有研究将僵尸企业定性分类与实际数据相结合。本文通过构建僵化指数模型,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将僵尸企业某时刻的僵化程度与僵尸状态持续期相结合,形成可量化的僵尸企业综合分类标准,将僵尸企业分为轻度僵化、中度僵化和重度僵化三大类,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不同类别僵尸企业的处置策略,揭示了僵尸企业、分类标准与处置策略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分类处置原理,为企业和政府部门处置僵尸企业提供了参考依据。(3)完善了僵尸企业处置机制。本文一方面从宏观社会经济层面,提出了优化包含僵尸企业处置法律制度、政府部门工作机制以及综合保障机制在内的僵尸企业处置配套机制的相关建议;另一方面,对宏观僵化风险预警机制进行了优化,并构建了包含僵化风险组织结构与文化、信息沟通与报告、企业战略与目标设定以及僵化风险识别与应对四方面的企业僵化风险管理机制,有助于提高僵尸企业处置的效率和效果,为推动僵尸企业处置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参考。
陈墨雨[4](2019)在《玛纳斯白杨沟煤矿托管经营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煤炭行业受国家安全监察力度加大、能源结构性改革、环保要求提高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煤炭销售市场行情低迷、煤炭价格下滑、煤炭产能过剩的现象。此外,部分煤炭企业生产方式单一,盲目追求企业利润,忽视了煤矿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问题,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煤炭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服务业发展的多元化,煤炭资源在作为我国主体能源的进程中,以传统生产模式为主的中小煤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生产安全、经济管理等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以依赖单纯的产量和单价求生存发展最为明显,部分中小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工艺难以与安全要求接轨。针对此类问题,国家大力倡导打破传统的企业运行模式,鼓励探索适合当下发展需求的生产经营模式,尤其对煤矿企业托管经营模式越来越认可。本文对煤炭行业改革和煤矿企业托管经营模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研读,并做了具体的分析梳理,归纳了煤矿托管经营模式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和时代意义,并从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阐述了煤矿托管经营模式对我国能源结构改革及煤炭行业发展的优势。本文以玛纳斯白杨沟煤矿的托管经营模式作为实际案例,具体分析了玛纳斯白杨沟煤矿托管经营模式产生的背景、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总结了煤炭企业托管经营模式的社会效果,进一步论证了煤炭企业托管经营模式的市场需求。煤炭企业托管经营模式是对传统煤炭行业改革的重大突破,将煤矿管理置于市场,顺应了煤炭行业发展潮流,解决了中小型煤矿企业自身发展的局限,实现了平等主体之间的双向选择;委托方与受托方通过达成安全管理、托管范围、职责权限、约束机制等方面的共识,进一步降低了中小型煤矿企业的安全风险,增强了实际经营者的责任担当意识,避免了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激进行为,最终实现托管双方互惠共赢。实践证明,托管经营模式对于现阶段的煤炭行业改革和能源结构优化意义深远,该研究无论是对委托方,还是受托方,关于是否选择托管经营模式和如何选择托管经营模式,以及如何具体实施托管模式,实现煤炭行业的安全运行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覃剑锐[5](2019)在《我国煤炭业僵尸企业的成因及处置研究 ——以新集能源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僵尸企业的处置问题成为淘汰落后产能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我国煤炭业产能过剩现象突出,僵尸化情况严重。本文选取25家A股上市煤炭企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分别从行业层面和案例层面对煤炭业僵尸企业的成因和处置展开研究。先从内部、外部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煤炭业11家僵尸企业的僵化成因,然后基于不同成因对其逐一进行处置策略的选择分析。在行业分析的铺垫之下,对案例公司新集能源的成因展开剖析并对其兼并重组处置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研究评价,以期扼制僵尸企业的形成和加快僵尸企业的出清。通过对成因的深入研究得出:煤炭业僵尸企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盈利能力缺失,盈利能力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是企业自身竞争力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和管理水平低下,其中案例公司新集能源僵尸化的根本原因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单一煤炭业务抗风险能力弱;政府补助和银行续贷是煤炭企业僵尸化的直接成因;退出机制不健全是煤炭企业僵尸化的恶化原因。针对不同成因对处置策略进行选择分析得出:市场竞争力弱的企业没有挽救价值,应果断选择破产退出处置策略;市场竞争力较强但产业结构存在问题的企业,应选择兼并重组或者政策扶持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市场竞争力较强但经营管理存在短板的企业,选择托管经营处置策略,依托优质企业的管理优势摆脱僵尸困境。案例公司新集能源被兼并重组后依托于兼并方的优势合理调整了产业结构,实现了煤电一体化,短期市场反应高涨,财务绩效明显提升。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从成因角度,建议企业打破资源及环保限制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大上下游产业联营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政府干预和完善退出机制;从处置角度,建议按照不同成因对僵尸企业进行分类处置,大力促进企业间兼并重组提高行业集中度。
林克明[6](2019)在《委托、受托经营会计处理问题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一种企业新型管理方式,委托、托管经营备受上市公司青睐。然而这种企业管理模式由于涉及了相互间存在复杂联系的多个要素,使得上市公司在进行对应会计处理时面临着标的资产归属权判断、没有所有权下的实质控制实现以及信息披露等诸多存在争议的问题,影响了公司的市场可比性及其财务信息质量。本文基于现行会计准则从权利认定、相关活动内涵以及可变回报三个方面对判断此类业务中控制权归属的难点进行了阐述,结合三个不同委托、托管案例的协议内容对涉事公司在控制权判断合理性、经营结果、信息披露、以及标的资产经济实质与相应会计处理一致性等方面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
魏方楠[7](2018)在《DK股份公司托管经营优化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7年全球企业产权交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产权交易已成为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企业采用传统方式进行产权交易,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及其他资源,同时由于运作时间较长,往往不能第一时间为企业带来新的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因此如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策略成为企业发展壮大、扩张资本的必要选择。托管经营作为一种以现代信托理论和委托管理理论为基础的新兴产权交易模式,其特点主要是不需要一次性支付大额现金,有利于控制成本,降低资金风险;效率高,容易帮助交易双方打成共识,同时可以减少并购运作周期,保证企业迅速发展;退出渠道通畅,托管经营周期性较短,一但发现资产盈利性降低可及时退出,并保证资金安全。本文通过对当前托管经营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廓清了托管经营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作用。在理论梳理的基础上,以DK股份公司托管经营为案例,分析托管经营的发生背景、托管动因、实施过程。主要选取公司托管经营前后资产构成、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为指标,运用托管企业托管前后主要经营数据,与同行业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全面分析托管经营对DK股份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项指标以及被托管企业经营数据的影响。根据业绩数据分析,对引起部分数据下滑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现阶段托管经营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委托主体不明确、产权关系边界不清、制度存在缺陷、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体系等问题。根据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从事前考察、托管契约签订、经营团队建设、权力控制以及法律法规完善、中介机构规范等方面提出相关对策。本研究在梳理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企业大规模进行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以DK股份公司托管经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对策,研究视角上有一定的创新。同时本文研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剖析原因,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提出优化对策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我国企业未来通过托管经营进行重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蓝颖芳[8](2017)在《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以A公司资产重组为例》文中指出一直以来,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许多盈余管理行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要满足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现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多是站在应盈余管理的角度来看的。但是,利用应计盈余管理改善经营业绩的时间较长,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证券市场的建立及完善,使得上市公司利用应盈余管理的风险增加,空间缩小。研究表明,资产重组是近些年来许多上市公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但由于我国对资产重组的相关规定还不够完善和规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危害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2015年5月18日,我国的国务院颁布了《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大力推动资产重组的进行,因此,进行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盈余管理问题研究寸于相关监督管理机构、会计制度制定机构以及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来说有重要勺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结合上述背景,研究国内外学者在盈余管理和资产重组方面所做的贡献,再寸A公司资产重组中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案例分析,最后根据研究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方去还有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缺陷。紧接着第二部分讲述了资产重组和盈余管理的概念、动因以及方法和手段,还分析了资产重组中的具体盈余管理行为。第三部分分析了A公司在资产重组中的盈余管理行为,通过案例介绍、动机和手段分析,角认A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事实并总结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的方法、略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找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义,包括健全资本市场监管制度,加强监管力度;保持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加强寸中介机构监管;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正确发挥政府职能;做好上市公司资产重后的经营管理;他律自律相结合,构建诚信社会等。本文有以下三点贡献:1.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点以及我国现在新的资产重组环境,在搜并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2.通过对A公司的案例分析,从具体实务的操作上证实前文总结的手段并找出存在的问题。3.针对前文找出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姜伟皓[9](2017)在《财务困境企业恢复路径研究 ——以A企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化解产能过剩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产能过剩、需求放缓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存在体制不健全、市场竞争力差等问题的企业进入了“越亏越产,越产越亏”的财务困境,这些企业如何从困境中恢复正常生产经营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托管经营、破产重整以及并购在帮助企业获得外部资源、提高现有能力以及习得新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优化资产和债务结构,这些作用对困境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三者都对困境企业恢复有一定的帮助。本文首先对已有的关于企业财务困境、托管经营、破产重整和并购重组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得出了本文的理论背景与研究基础。然后采用单案例研究的方法对A公司从上市之初便被特别处理、陷入财务困境到其被E公司托管经营并进行了破产重整,最终又并购重组恢复了正常盈利的整个经过进行描述,分析其陷入财务困境的原因以及仍然具有的竞争优势,对其困境恢复全过程进行展示并归纳成三个阶段,提炼每个阶段A公司所做工作的特点以及取得的成效。最后在案例探究的基础之上提取案例分析的维度、分析各个阶段困境恢复的内在机理,并对每个阶段的特性、重点工作内容及起到的作用进行提示,最终得出企业财务困境恢复路径理论框架模型。本文研究发现,上市财务困境企业可以通过先托管经营然后破产重整最后进行并购重组的路径进行困境恢复,每个阶段也都有其必要的作用。托管经营阶段一方面减轻被托管企业的负担,另一方面为进一步的并购或者是日后双方深层次的资源整合提供更加充分的准备。破产重整可以通过对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内部事务的调整来实现破产清算的预防,也能够使得利息计量和债务的出现暂时得到停止,进一步为并购提供必要条件。而对于最后的并购工作,在以前几个阶段恢复工作的基础上主要解决发行股票进行控制权的转移和并购后整合的问题,整个路径价值恢复的效果也在这一阶段通过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经营协同的实现而集中表现出来,困境企业的并购后整合应先确定立足于长期发展的战略来贯彻指导所有工作,而文化冲突作为所有冲突的集中提现应特别关注并将其作为重点。
陈逢淮[10](2017)在《国有企业托管经营的监管亟待规范》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有效模式,托管经营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学者和企业的关注。企业托管有助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其经营活力,从而为产权重组创造良好的条件;有利于我国职业经营人才的成长和职业企业家阶层的形成,从而为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创造直接的条件和强大的推动力;而且,托管经营的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同一性,能够在不改变国有资产所有权的前提下,有效地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彻底分离。但这种经营模式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对该经营方式的监督管理成为实行托管经营模式的重中之重。
二、企业托管经营的会计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托管经营的会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钢铁业僵尸企业的退出路径研究 ——以重庆钢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对僵尸企业概念的研究 |
1.3.2 对僵尸企业成因的研究 |
1.3.3 对僵尸企业界定方法的研究 |
1.3.4 对僵尸企业退出路径的研究 |
1.3.5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思路及框架 |
1.5 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僵尸企业 |
2.1.2 实际利润法 |
2.1.3 退出路径 |
2.2 理论基础 |
2.2.1 营运价值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2.2.3 预算软约束理论 |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 钢铁业僵尸企业的退出路径 |
3.1 退出路径分类 |
3.1.1 持续经营退出路径 |
3.1.2 终止经营退出路径 |
3.2 退出路径选择依据 |
4 重庆钢铁案例介绍 |
4.1 僵尸化认定 |
4.1.1 案例背景 |
4.1.2 僵尸化认定 |
4.2 脱离困境的尝试方式 |
4.2.1 与其他企业合作 |
4.2.2 重大资产重组 |
5 重庆钢铁破产重整路径选择 |
5.1 重庆钢铁破产重整过程 |
5.2 重庆钢铁破产重整路径选择原因 |
5.3 重庆钢铁破产重整调整方案 |
5.3.1 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 |
5.3.2 债权分类及调整方案 |
5.3.3 债权受偿方案 |
5.3.4 经营方案 |
5.4 重庆钢铁破产重整后效果 |
5.4.1 偿债能力分析 |
5.4.2 营运能力分析 |
5.4.3 盈利能力分析 |
5.4.4 成长能力分析 |
5.5 重庆钢铁重整成功原因 |
5.5.1 引入产业调整基金 |
5.5.2 重视破产重整后的经营方案 |
5.5.3 注重利益相关者利益保护 |
5.5.4 引入全新管理团队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启示与建议 |
6.2.1 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退出路径 |
6.2.2 重整是有效的退出方式 |
6.2.3 注重职工安置问题 |
6.2.4 政府、银行适当干预 |
6.3 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僵尸企业的僵化指数及处置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标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1.5 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僵尸企业的认定标准 |
2.1.2 僵尸企业的成因 |
2.1.3 僵尸企业的对策 |
2.1.4 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资源配置理论 |
2.2.2 系统论 |
2.2.3 并购效率理论 |
2.2.4 产权理论 |
第3章 僵尸企业的认定与分布特征 |
3.1 僵尸企业的定义与特征 |
3.2 僵尸企业的认定标准 |
3.3 僵尸企业的样本选取 |
3.4 僵尸企业的分布 |
3.4.1 僵尸企业的年份分布 |
3.4.2 僵尸企业的行业分布 |
3.4.3 僵尸企业的区域分布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僵尸企业僵化指数的构建 |
4.1 僵尸企业僵化指数构建的基本思路 |
4.2 僵化指数的指标筛选 |
4.2.1 指标评价方法的回顾与分析 |
4.2.2 指标筛选依据及原则 |
4.2.3 基础财务指标分析 |
4.2.4 公司治理指标分析 |
4.2.5 外部资金依赖度指标分析 |
4.2.6 僵化指数指标汇总 |
4.3 僵化指数赋权方法的选择 |
4.3.1 指数赋权方法 |
4.3.2 熵值法赋权 |
4.4 僵化指数构建与结果分析 |
4.4.1 研究时间段划分 |
4.4.2 僵化指数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僵尸企业的处置机制 |
5.1 国内外僵尸企业处置方式 |
5.1.1 国内僵尸企业处置方式 |
5.1.2 国外僵尸企业处置方式 |
5.2 僵尸企业分类处置机理 |
5.2.1 僵尸企业分类标准 |
5.2.2 僵尸企业分类数据统计分析 |
5.2.3 僵尸企业分类处置机理总结 |
5.3 僵尸企业分类处置策略 |
5.3.1 轻度僵化的僵尸企业处置策略 |
5.3.2 中度僵化的僵尸企业处置策略 |
5.3.3 重度僵化的僵尸企业处置策略 |
5.4 僵尸企业处置配套机制优化 |
5.4.1 僵尸企业处置的法律制度优化 |
5.4.2 僵尸企业处置的政府部门工作机制优化 |
5.4.3 僵尸企业处置的综合保障机制优化 |
5.5 僵化风险预警及风险管理机制 |
5.5.1 宏观僵化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 |
5.5.2 微观企业僵化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局限性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财务指标文献统计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玛纳斯白杨沟煤矿托管经营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企业托管经营的理论研究 |
2.1 企业托管经营的概念 |
2.1.1 企业托管经营的定义 |
2.1.2 企业托管经营的分类 |
2.1.3 企业托管经营的一般特征 |
2.1.4 企业托管的本质 |
2.2 企业托管经营的起源与发展 |
2.2.1 国外企业托管经营的起源与发展 |
2.2.2 国内企业托管经营的起源与发展 |
2.3 企业托管经营的理论基础 |
2.3.1 现代信托理论 |
2.3.2 委托代理理论 |
2.3.3 服务外包理论 |
第三章 玛纳斯白杨沟煤矿托管经营概述 |
3.1 玛纳斯白杨沟煤矿的背景介绍 |
3.2 选择托管经营模式的原因 |
3.2.1 跨行业经营 |
3.2.2 管理能力欠缺 |
3.2.3 技术力量薄弱 |
3.2.4 运营效率差 |
3.3 托管范围及权利义务 |
3.3.1 新疆心连心公司负责的管理范围和费用 |
3.3.2 河南能源新疆公司负责的管理范围和费用 |
3.3.3 新疆心连心公司的权利与义务 |
3.3.4 河南能源新疆公司的权利与义务 |
3.4 受托单位基本情况概述 |
3.4.1 相似的企业文化 |
3.4.2 雄厚的企业实力 |
3.4.3 专业的管理团队 |
3.4.4 丰富的市场资源 |
第四章 玛纳斯白杨沟煤矿托管经营绩效分析 |
4.1 玛纳斯白杨沟煤矿托管经营的成效 |
4.1.1 生产力大幅提升 |
4.1.2 降低了经营成本 |
4.1.3 完善了组织机构 |
4.1.4 树立了企业品牌 |
4.1.5 提高了经营业绩 |
4.2 玛纳斯白杨沟煤矿托管经营的问题 |
4.2.1 权责界定不清晰 |
4.2.2 存在信任危机 |
4.2.3 缺乏配套的约束机制 |
4.2.4 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
第五章 关于完善煤矿托管经营的对策与建议 |
5.1 玛纳斯白杨沟煤矿托管经营的对策 |
5.1.1 明确托管经营目标 |
5.1.2 委托方应充分放权 |
5.1.3 制定约束机制 |
5.1.4 制定和完善托管法规 |
5.2 关于完善煤矿托管经营的建议 |
5.2.1 加强政府部门监管 |
5.2.2 完善托管经营合同 |
5.2.3 倡导全面托管经营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局限性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我国煤炭业僵尸企业的成因及处置研究 ——以新集能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预算软约束理论 |
2.1.2 创造性破坏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僵尸企业的概念和识别方法 |
2.2.2 僵尸企业的成因和危害 |
2.2.3 僵尸企业的处置原则和方法 |
2.2.4 文献评述 |
第3章 我国煤炭业僵尸企业的成因分析和处置研究 |
3.1 我国煤炭业的主要特点 |
3.1.1 高资源依赖度 |
3.1.2 环保限制型产业 |
3.1.3 行业集中度低 |
3.2 我国煤炭业僵尸企业的识别 |
3.2.1 本文采用的僵尸企业的定义 |
3.2.2 样本选取和识别方法说明 |
3.2.3 煤炭业僵尸企业的识别 |
3.3 我国煤炭业僵尸企业的成因分析 |
3.3.1 内部成因分析 |
3.3.2 外部成因分析 |
3.3.3 煤炭业僵尸化成因小结 |
3.4 我国煤炭业僵尸企业的处置研究 |
3.4.1 煤炭业僵尸企业的主要处置方式 |
3.4.2 煤炭业僵尸企业基于成因的处置策略选择 |
第4章 新集能源僵尸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
4.1 新集能源简介及僵尸化现状 |
4.1.1 新集能源简介 |
4.1.2 新集能源僵尸化现状 |
4.1.3 新集能源僵尸化的危害 |
4.2 新集能源僵尸化成因分析 |
4.2.1 内部成因分析 |
4.2.2 外部成因分析 |
4.2.3 新集能源僵尸化成因小结 |
第5章 新集能源兼并重组处置策略分析及实施效果评价 |
5.1 新集能源的兼并重组处置策略概述 |
5.1.1 兼并方——中煤集团简介 |
5.1.2 新集能源与中煤集团兼并重组方案介绍 |
5.2 新集能源的兼并重组处置策略分析 |
5.2.1 处置策略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
5.2.2 处置策略实施的有效性分析 |
5.3 新集能源兼并重组策略实施效果评价 |
5.3.1 短期市场反应 |
5.3.2 财务绩效表现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6.2.1 基于僵尸企业成因研究的建议 |
6.2.2 基于僵尸企业处置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我国煤炭业僵尸企业识别判定表 |
致谢 |
(6)委托、受托经营会计处理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判断委托、受托经营控制权归属的难点 |
(一) 权利认定 |
(二) 相关活动 |
(三) 可变回报 |
三、委托、受托经营实例分析及其会计处理问题归纳 |
(一) 横山煤电委托经营案例分析 |
(二) 天业集团委托经营案例分析 |
(三) 西藏矿业受托经营案例分析 |
(四) 会计问题归纳 |
四、委托、受托经营会计处理完善建议 |
(一) 会计处理方法以商业实质为选择依据 |
(二) 进一步扩充实质控制的判断标准 |
(三) 明确这类业务的并表条件 |
(四) 完善监管指标与信息披露规则 |
(7)DK股份公司托管经营优化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1 国内相关托管经营的文献综述 |
1.2.2 国外相关托管经营的文献综述 |
1.2.3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托管经营相关理论 |
2.1 托管经营概念 |
2.1.1 托管经营的涵义 |
2.1.2 托管经营的模式 |
2.1.3 托管经营的作用 |
2.2 托管经营相关理论 |
2.2.1 现代信托理论 |
2.2.2 委托代理理论 |
本章小结 |
第3章 DK股份公司托管经营现状 |
3.1 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3.1.1 DK股份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3.1.2 被托管企业基本情况介绍 |
3.2 托管经营动因 |
3.2.1 外部因素 |
3.2.2 内部因素 |
3.2.3 选择托管经营方式的原因 |
3.3 DK股份公司托管经营实施过程 |
本章小结 |
第4章 托管经营前后DK股份公司经营状况 |
4.1 企业托管前后资产结构 |
4.2 企业托管前后财务业绩 |
4.3 托管企业经营指标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5章 DK股份公司托管经营存在的问题分析 |
5.1 对托管企业缺乏深入认识 |
5.2 缺乏健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5.3 权力分散导致经营主动权丧失 |
5.4 管理理念不相容 |
本章小结 |
第6章 DK股份公司托管经营的优化对策 |
6.1 托管经营微观对策 |
6.1.1 充分事前考察完善托管契约 |
6.1.2 挖掘人才组建成熟管理团队 |
6.1.3 加强控制明确权力义务 |
6.1.4 建立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
6.1.5 加强制度整合统一管理理念 |
6.2 托管经营宏观对策 |
6.2.1 完善托管经营法律体系 |
6.2.2 完善资产托管经营中介机构建设 |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以A公司资产重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资产重组与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
2.1 资产重组的基本问题 |
2.1.1 资产重组的概念界定 |
2.1.2 资产重组的动因分析 |
2.1.3 资产重组的主要方式 |
2.2 盈余管理的基本问题 |
2.2.1 盈余管理的概念界定 |
2.2.2 资产重组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
2.2.3 资产重组盈余管理的手段 |
2.3 资产重组盈余管理行为分析 |
2.3.1 利用合并范围变更提升利润 |
2.3.2 进行报表性重组 |
2.3.3 选择和变更子公司的会计处理方法 |
2.3.4 与关联方进行资产置换 |
2.3.5 操纵购买日、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 |
第三章 A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盈余管理案例分析 |
3.1 A上市公司简介 |
3.2 A公司资产重组事件与盈余管理 |
3.2.1 A公司资产重组事件 |
3.2.2 A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
3.2.3 A公司会计指标分析 |
3.2.4 A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
3.2.5 A公司资产重组中的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
3.3 A公司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反映出的问题 |
第四章 相关对策和建议 |
4.1 修改上市公司上市、配股、退市机制 |
4.2 改进信息披露规则 |
4.3 保持中介机构的独立性,加强对中介机构监管 |
4.4 完善公允价值计量 |
4.5 正确发挥政府职能 |
4.6 做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后的经营管理 |
4.7 他律自律相结合,构建诚信社会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财务困境企业恢复路径研究 ——以A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5 预计的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财务困境的研究 |
2.1.1 财务困境的内涵 |
2.1.2 财务困境的成因 |
2.1.3 财务困境的恢复 |
2.2 托管经营 |
2.2.1 托管经营的内涵 |
2.2.2 财务困境恢复与托管经营 |
2.3 破产重整 |
2.3.1 破产重整的内涵 |
2.3.2 财务困境恢复与破产重整 |
2.4 财务困境恢复与并购 |
2.5 文献述评 |
2.6 研究框架的提出 |
3 案例分析 |
3.1 A企业困境背景介绍 |
3.1.1 行业概况 |
3.1.2 A公司发展历程 |
3.1.3 A公司困境概况 |
3.1.4 困境成因分析 |
3.2 三次失败的重组与托管 |
3.2.1 B企业对A的并购重组 |
3.2.2 C企业对A的并购重组 |
3.2.3 D公司对A的托管经营 |
3.2.4 失败原因分析 |
3.3 困境恢复过程 |
3.3.1 A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
3.3.2 托管经营 |
3.3.4 破产重整 |
3.3.3 并购重组 |
4 企业财务困境恢复机理研究 |
4.1 理论框架构建 |
4.2 恢复机理研究 |
4.2.1 托管经营阶段困境恢复机理 |
4.2.2 破产重整阶段困境恢复机理 |
4.2.3 并购重组阶段困境恢复机理 |
4.2.4 小结 |
4.3 恢复路径研究 |
5 研究结论与启示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启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国有企业托管经营的监管亟待规范(论文提纲范文)
一、决策程序的规范 |
二、合同(协议)的规范 |
三、会计处理的规范 |
(一)委托方的处理 |
1.资产移交处理 |
2.托管收益 |
3.合并财务报表及披露 |
(二)受托方的处理 |
1.资产接收处理 |
2.支付托管费 |
3.合并财务报表及披露 |
四、税务处理的规范 |
五、公司治理的规范 |
四、企业托管经营的会计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浙江惠业家具公司的生产托管实施效果分析与改进研究[D]. 朱彦龙. 石河子大学, 2021
- [2]我国钢铁业僵尸企业的退出路径研究 ——以重庆钢铁为例[D]. 王雅欣. 河南大学, 2020(02)
- [3]僵尸企业的僵化指数及处置机制研究[D]. 李方玉.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3)
- [4]玛纳斯白杨沟煤矿托管经营案例研究[D]. 陈墨雨.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5]我国煤炭业僵尸企业的成因及处置研究 ——以新集能源为例[D]. 覃剑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9(02)
- [6]委托、受托经营会计处理问题探究[J]. 林克明. 财会通讯, 2019(07)
- [7]DK股份公司托管经营优化对策研究[D]. 魏方楠. 山东财经大学, 2018(08)
- [8]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 ——以A公司资产重组为例[D]. 蓝颖芳. 福州大学, 2017(03)
- [9]财务困境企业恢复路径研究 ——以A企业为例[D]. 姜伟皓. 北京交通大学, 2017(01)
- [10]国有企业托管经营的监管亟待规范[J]. 陈逢淮. 中国总会计师,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