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白山区黄缘蛱蝶研究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李少鹏[1](2021)在《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文中认为昆虫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防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物种多样性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本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8月对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进行调查统计,对昆虫群落多样性和区系组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保护区内共采集昆虫5523头,隶属于10目103科371种。鳞翅目Lepid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直翅目Orth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是优势目,4目科数之和占总科数的59.22%,种数占70.02%,个体数占75.14%。优势科为:天牛科(Cerambycidae)、斑翅蝗科(Oedipodidae)、蛱蝶科(Nymphalidae)、蝽科(Pentatomidae)等10科。(2)6种植被类型中,蒙古栎林、大针茅草原和柳灌丛三种植被类型下昆虫目的数量最多,均为9目。其中柳灌丛中科、种数均最多为73科,189种。柳灌丛中特有种最多达40种,兴安落叶松林最少仅4种。(3)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多样性中,柳灌丛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4.88261,26.97769),兴安落叶松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低(3.57181,9.963702);兴安落叶松林优势度最高(0.045264),其它5种植被类型相差较小;蒙古栎林均匀度最大(0.94453),兴安落叶松林均匀度最小(0.88344)。(4)6种植被类型下昆虫群落相似性指数介于0~0.5之间,为极不相似类群和中等不相似类群。大针茅草原-黑桦白桦混交林和黑桦蒙古栎山杨混交林-柳灌丛相似性指数最低均为0.21,为极不相似类群,其它相似性介于0.25~0.5之间为中等不相似类群,由此说明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昆虫群落相差较大。(5)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内昆虫以“古北界”分布种和广布种为主。在7类44种分布型中,以蒙新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和青藏区+蒙新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两种分布型为主,占比分别为10.78%和13.48%。
袁轲[2](2020)在《紫花苜蓿花挥发物对其优势访花昆虫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开花植物和访花昆虫是两个重要的组成成分。二者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形成了密不可分的互惠共生关系,这对维持和促进草地生物多样性和植物繁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植物与访花昆虫互惠关系一直是热点的研究问题。近年来,随着化学生态学的快速发展,花的挥发物逐渐成为研究开花植物与访花昆虫互作关系的重要突破口。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我国最主要的经济牧草之一,但因其种子产量低下,严重制约着相关产业的发展。紫花苜蓿是严格的异花授粉植物,主要依靠访花昆虫进行花粉传播。但是,还未有研究深入探讨紫花苜蓿花挥发物与访花昆虫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东北地区紫花苜蓿进行访花昆虫类群的调查、优势物种的确定、花挥发物成分与含量的测定、优势访花昆虫行为变化及其对花挥发物成分的响应研究,分析了紫花苜蓿花挥发物与优势访花昆虫的关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本研究通过两年(2018和2019年)对紫花苜蓿访花昆虫种类的调查研究,发现访问紫花苜蓿的昆虫共有137种,隶属于膜翅目、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脉翅目和蜻蜓目7个目。其中,北方切叶蜂(Megachile manchuriana)数量最多,占访花昆虫总数量的10.72%,因此,确定北方切叶蜂是研究地区紫花苜蓿的优势访花昆虫。2、北方切叶蜂的访花行为存在日动态变化。对于紫花苜蓿花序的访问而言,15:00-15:30时间段内访问花序的北方切叶蜂数量显着高于9:00-9:30和12:00-12:30两个时间段。对于紫花苜蓿花序上小花的访问来说,15:00-15:30时间段内访问小花的北方切叶蜂数量、访问小花时间均显着高于9:00-9:30和12:00-12:30两个时间段。3、通过对紫花苜蓿花挥发物取样、分析与鉴定,共发现有9类,65种挥发物。其中3-辛酮(35.08%)、正己醇(14.74%)、2-己烯醛(14.18%)、正己醛(6.43%)、1-辛烯-3-酮(5.08%)、3-辛醇(1.9%)和反,反-2,4-庚二烯醛(1.23%)为主要挥发物成分。进一步对紫花苜蓿花挥发物日动态变化分析发现,随时间变化(9:00-15:30),反-2-戊烯醛的相对含量逐渐增加;而柳酸甲酯、顺-2-戊烯-1-醇、1-戊烯-3-醇和2-乙基呋喃相对含量逐渐减少。此外,某些化合物出现在特定的时间段,如反,顺-2,6-壬二烯醛在9:00-9:30出现,乙酸己酯在12:00-12:30出现,正戊醇在15:00-15:30出现。4、室内行为学实验结果表明,NENUa在100 ppm浓度下对北方切叶蜂有明显的趋避作用,但是在1000 ppm浓度下却有明显的吸引作用;NENUf在100ppm和10000 ppm浓度下均起到吸引作用。而NENUb、NENUc、NENUe、NENUg对北方切叶蜂则具有趋避作用,且这种趋避作用依赖于化合物的浓度。5、北方切叶蜂访花行为的变化与光照强度和紫花苜蓿花挥发物日动态变化呈现一定的联系。15:00-15:30时间段内的光照强度显着低于9:00-9:30和12:00-12:30时间段,花挥发物成分中反-2-戊烯醛的相对含量显着增高,而柳酸甲酯的相对含量显着降低。这些变化的光照强度和挥发物可能是影响北方切叶蜂访花行为变化的重要因素,但相关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究。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东北地区紫花苜蓿花挥发物与其优势访花昆虫行为关系进行初步研究表明,北方切叶蜂为紫花苜蓿优势访花昆虫;紫花苜蓿花挥发物中的NENUa和NENUf对其具有吸引作用;北方切叶蜂行为的变化与花挥发物和光照强度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从化学生态学角度进一步了丰富开花植物与访花昆虫之间的互惠理论,同时,对促进紫花苜蓿野生传粉昆虫扩繁以及吸引传粉昆虫的引诱剂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邸晓晨,单良陈玉,王松,马方舟,张斌[3](2020)在《内蒙古阿尔山地区蝴蝶群落多样性》文中指出为阐明内蒙古阿尔山地区不同生境下蝴蝶群落多样性,在阿尔山地区设置5条样线:口岸(A1)、玫瑰峰(A2)、白狼镇(A3)、五岔沟镇(A4)、绿水农场(A5)对蝶类多样性进行调查。通过计算阿尔山地区蝴蝶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蝶类种群动态,得到以下结论:该地区蝴蝶共59种,隶属于6科40属。其中,蛱蝶科Nymphalidae共22科30种,其属数及物种数最多,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2. 65)、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4. 09)以及个体数量均最高(1193只),是阿尔山地区的优势科。凤蝶科Papilionidae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 41)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最低(0. 22)。该地区群落稳定且复杂,物种多样性高,生态质量也相对较好。蝶类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因素主要有喷洒农药、放牧以及旅游开发。
洪雪萌[4](2019)在《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于2017年5月至2018年9月对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资源及多样性进行了观测调查。分析了保护区蝶类群落的多样性、不同生境间的相似性、蝶类群落种-多度曲线及区系分布特征,探讨了生境、季节变化及气候因素对蝶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共观测到蝶类5629只,隶属于5科53属78种。其中蛱蝶科的属、种、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等均为最多;灰蝶科次之;凤蝶科最少。2.保护区蝶类区系分析结果显示:古北-东洋均有分布的广布种占据绝对优势。保护区蝶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主要分布在蒙新区、东北区和华北区。在内蒙古地理亚区中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亚区及嫩-西平原亚区。3.不同生境蝶类群落多样性存在差异,山地沟谷草甸的科、属、种、个体数均为最高;山地中生灌丛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退化草原的科、属、种、个体数、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为最低。4.不同生境间相似性系数主要集中在0.250.5之间,为中等不相似。蝶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分析表明保护区内有4种生境的模式图为正态分布,生境质量较好,适宜蝶类生存繁衍。5.不同生境多样性指数的时序动态分析表明多样性指数、种类数、个体数均在6月或7月达到最大值;除退化草原、湿地生境外,其余生境的均匀度指数都较平稳;各生境的优势度指数在6月或7月均达到最小值,8月或9月达到最大值。6.气候因素与蝶类群落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蝶类种类及个体数与温度之间有显着相关性;而与降雨量和相对湿度之间无显着相关性。
许永强,王正阳,益西多吉,卜海涛,达娃[5](2019)在《芒蛱蝶西藏一个新纪录及川藏地区黄缘蛱蝶的历史记录》文中提出在2017年6-7月对藏东南地区蝶类资源进行调查时,于墨脱县采集到了2枚芒蛱蝶Euripus nyctelius(鳞翅目:蛱蝶科)标本,经鉴定为西藏新纪种,同时也是首次在西藏发现芒蛱蝶属;于察隅县采集到1枚黄缘蛱蝶Nymphalis antiopa(鳞翅目:蛱蝶科),兹此列举诸多川藏地区黄缘蛱蝶的历史采集记录;并结合西藏处于古北区和东洋区生物交界带的地理位置,对在西藏发现两种蝴蝶的特殊意义进行了简要讨论。
肖贝文[6](2019)在《清澜港红树林蛾类昆虫群落多样性及DNA条形码研究》文中提出海南清澜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省文昌市,是我国红树林植被资源最多、植物生长最旺盛、植被群落保持最为完整的自然保护区之一。为阐明保护区内昆虫群落的多样性及害虫发生情况,本论文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路线调查的方法调查主要害虫的发生情况并利用灯光诱集法系统调查了红树林内蛾类昆虫,基于昆虫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技术进行了物种鉴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月份蛾类的群落多样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普查和定点调查方法对危害清澜港红树林的害虫进行系统调查,发现直接危害红树林植物的害虫有4目13科18种,其中首次发现毛颚小卷蛾危害海桑果实;危害较严重的是棉古毒蛾、绿黄枯叶蛾、无瓣海桑白钩蛾。从为害部位看,食叶害虫种类最多(17种),枝梢害虫、蛀干害虫和种食害虫种类均较少。2.利用灯光诱集法对清澜港红树林保护区的蛾类多样性进行系统的调查,共诱集蛾类19科147种,建立了清澜港红树林灯下蛾类昆虫名录及图谱。其中物种数最多的为夜蛾科57种,占总种数的38.78%。不同月份灯光诱集红树林灯诱蛾类群落的在物种数和个体数量上呈单峰型,均以8月最多,1月和3月较少。夜蛾科、尺蛾科、刺蛾科、螟蛾科、灯蛾科、毒蛾科、卷蛾科在各个月均有发生,其夜蛾科除了在低温月份(1月)与灯蛾科和毒蛾科共占主要优势,在其他各个月份物种数最多。3.不同月份红树林灯诱蛾类群落物种数、个体数量、多样性、优势度和丰富度、发生趋势基本一致,均以8月数值最高,呈单峰型,而各月份的群落均匀度水平以5月和8月最高。夜蛾科、尺蛾科、刺蛾科、螟蛾科、灯蛾科、毒蛾科、卷蛾科在各个月均有发生,木蠧蛾科、枯叶蛾科和天蛾科仅在6月和8月发生;带蛾科、圆钩蛾科和草潜蛾科仅在1月发生;燕蛾科仅在3月发生。4.成功测定了 125种红树林蛾类的DNA条形码序列,37种为首次测定,建立了清澜港红树林蛾类DNA条形码数据集,并基于条形码基因,构建了红树林蛾类的系统发育树。5.基于线粒体COI基因所构建的蛾类系统发育树的基本结构为(((夜蛾总科+(尺蛾总科+麦蛾总科+蚕蛾总科+斑蛾总科))+螟蛾科)+卷蛾科),在系统发育树中,因为夜蛾总科和蚕蛾总科的亲缘关系较近,夜蛾总科和蚕蛾总科(天蛾科、带蛾科和枯叶蛾科)未能形成独立进化支。表明需要增加其他基因片段来分析其科级水平聚类可行性。
杜志坚[7](2017)在《华南植物园迁地植物害虫多样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昆虫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在生物防治、植物传粉、药用价值、农业生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害虫多样性是反映区域内自然资源及其保护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开展相关研究对保护昆虫多样性,促进农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20132016年,笔者对广东省广州市华南植物园内的迁地保育植物进行害虫普查、室内饲养、标本整理鉴定及多样性分析,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制定华南植物园内害虫名录,包括8目96科602属共计842种;其中鳞翅目37科346属509种,鞘翅目11科75属93种,半翅目31科138属185种,缨翅目2科17属23种,直翅目8科14属19种,膜翅目4科8属9种,等翅目2科3属3种,双翅目1科1属1种。2.对华南植物园的害虫群落物种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该园中以鳞翅目害虫为优势种群,占60.4%,其次为半翅目与鞘翅目,分别占22%和11%。在鳞翅目中,优势科分别为夜蛾科(Noctuidae)、螟蛾科(Pyralidae)和天蛾科(Sphingidae),半翅目中的优势科为蝽科(Pentatomidae)、缘蝽科(Coreidae)和蚜科(Aphididae),鞘翅目中的优势科为天牛科(Cerambycidae)、叶甲科(Chrysomelidae)和象甲科(Curculionidae)。3.通过调查并与历年害虫发生情况对比,发现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 Douglas)、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 pryeri Druce)、鸭脚木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alstonium Yang et Li)、棕翅长喙象(Xenysmoderes longirostris Hustache)、黄褐球须刺蛾(Scopelodes testacea Butler)、樟翠尺蛾(Thalassodes quadraria Guenee)、白斑修虎蛾(Sarbanissa albifascia Walker)在华南植物园危害日趋严重,从潜在威胁害虫转变为主要防治对象,并对其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时期、寄主等进行观察及初步描述。4.采用丰富度指数(d)、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对鳞翅目害虫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华南植物园鳞翅目害虫中蛾类以夜蛾科(d=12.77)、螟蛾科(d=9.96)及天蛾科(d=8.74)丰富度指数较高,其多样性指数H′=1.831,均匀度指数J′=0.223;蝶类以蛱蝶科(d=6.30)和凤蝶科(d=5.57)丰富度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H′=1.924和J′=0.304;夜蛾科、螟蛾科、天蛾科、蛱蝶科及凤蝶科害虫组成华南植物园优势种群。
王魁源,解琦,王一桐,伊焕峰,孙小英,吕冬云,罗志文[8](2017)在《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原始林濒危蝶种多样性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蝶类较为丰富,由于环境原因部分蝶类已经濒临灭绝,通过对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4种不同生态环境中濒危蝶类分布情况进行多样性调查,调查共收集到濒危蝶类7科20属22种共38只,4种生境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顺序为草甸>灌丛>林缘>湿地。该研究将为分析原始林区濒危蝶类的多样性分布,保护濒危蝶类物种资源提供技术参考。
额尔敦毕力格[9](2014)在《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昆虫多样性及活动节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1-2012年采用样方法对呼和浩特东部地区4个样区的昆虫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昆虫5305号,分属于11目,76科,共164种。主要的目有蜻蜒目Odonata(1)、螳螂目Mantodea(1)、脉翅目Neuroptera(2)、革翅目Dermaptera(1)、同翅目Homoptera(6)、直翅目Orthoptera(19)、半翅目Hemiptera(23)、鞘翅目Coleoptera(44)、鳞翅目Lepidoptera(16)、双翅目Diptera(29)和膜翅目Hymenoptera(22)。其中直翅目、半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为呼和浩特东部地区优势类群。经过全面调查,并结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密度公式等,系统地分析了呼和浩特市昆虫的群落组成,以及不同生境昆虫群落的季节动态等。依据调查区的植被类型,在调查区选择样地4块,分别为稀树草地2块,农田2块。其他4种生境昆虫的群落结构都有显着差异;表现为农田昆虫群落结构最复杂,稀树草坪昆虫群落结构较简单。4种生境的昆虫群落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不同生境昆虫的日活动节律具有显着性差异。草地的昆虫日活动节律为双峰型,在早晚各有一次昆虫数量高峰;稀树草地的昆虫日活动节律为单峰型,在早上出现一次数量高峰,之后数量比较稳定;农田昆虫日活动节律基本为双峰型。
翟卿[10](2010)在《中国眼蝶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鳞翅目:蛱蝶科)》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中国眼蝶亚科Satyrinae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对其生物地理分布与区系组成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据此作了属级单元的系统发育分析。文中详细记述了48属186种眼蝶,其中包括2新种,2新亚种,提出了6个新异名,绘制了139种的雌、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148幅,编制了中国眼蝶亚科分族、属、种的检索表。生物地理分析数据表明,所分析的48属184种主要分布于古北界、东洋界,古北界种类较丰富,部分种类在两界均有分布;其中10属为古北界特有,7属为东洋界特有。在中国生物地理区划中,西南区分布种类最多;特有种类则以蒙新区最多。基于支序分类学原理与方法,以波蛱蝶Ariadne ariadne (Linnaeus)、棒纹喙蝶Libythea murrha Godart、箭环蝶Stichophthalma louisa Wood-Mason为外群,选取48属代表种类成虫外部形态及雌、雄性外生殖器等64个特征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眼蝶族、锯眼蝶族、黛眼蝶亚族、古眼蝶亚族、珍眼蝶亚族为复系群。以所得结论为依据对眼蝶亚科分类系统进行了修订,将中国眼蝶亚科分为6个族级单元,其系统发育关系为:(Elymiini, (Zetherini, ((Eritini, Ragadiini), (Melanitiini, Satyrini))));各族下阶元关系如下:暮眼蝶族Melanitini包括暮眼蝶属Melanitis。锯眼蝶族Elymniini包括锯眼蝶属Elymnias。帻眼蝶族Zetherini包括斑眼蝶属Penthema、凤眼蝶属Neorina、粉眼蝶属Callarge、黑眼蝶属Ethope,其系统发育关系为((Penthema, Neorina), (Callarge, Ethope))。穹眼蝶族Eritini包括穹眼蝶属Coelites。玳眼蝶族Ragadiini包括玳眼蝶属Ragadia、颠眼蝶属Acropolis。其它39个属均归入眼蝶族Satyrini,包括11个亚族,即黛眼蝶亚族Lethina、帕眼蝶亚族Parargina、眉眼蝶亚族Mycalesina、眼蝶亚族Satyrina、绢眼蝶亚族Davidinina、红眼蝶亚族Erebiina、白眼蝶亚族Melanargiina、莽眼蝶亚族Maniolina、慧眼蝶亚族Hypocystina、古眼蝶亚族Palaeonymphina、珍眼蝶亚族Coenonymphina,其系统发育关系为((Lethina, (Parargina, Mycalesina)), (Coenonymphina, ((Davidinina, Eritina), (Palaeonymphina, (Maniolina, (Erebiina, (Melanargiina, Satyrina)))))))。新种:淡色黛眼蝶(新种) Lethe tingedensis sp. nov.,周氏蛇眼蝶(新种)Minois choui sp. nov.。新亚种:蛇眼蝶大翅亚种(新亚种)Minois dryas macropterous ssp. nov.,比目黛眼蝶宝兴亚种(新亚种)Lethe proxima baoxingensis ssp. nov.。新异名:绮斑眼蝶云南亚种Zipaetis scylax yunnanensiss Chou & Yuan,2001 syn. nov.[=绮斑眼蝶哈尼亚种Zipaetis scylax hani Yoshino,1997],白浪蛇眼蝶Minois undata Chou & Yuan,2001 syn. nov.[=玄裳眼蝶Satyrus ferula (Fabricius,1793)],多贝眼蝶Boeberia polyommata Chou & Yuan,2001 syn. nov.[=玄裳眼蝶Satyrus ferula (Fabricius,1793)],异点蛇眼蝶广西亚种Minois pauper a guangxiensis Chou & Yuan,2001 syn. nov.[=异点蛇眼蝶指名亚种Minois pauper a pauper a Alpheraky,1888],大红眼蝶Erebia grandi Chou & Yuan,2001 syn. nov.[=金色蛇眼蝶Minois aurata Oberthiir,1909],天山珍眼蝶Coenonympha tianshanica Chou & Yuan,2001 syn. nov.[=乌红眼蝶Erebia nikitini Mori & Cho,1938]。以分类与系统发育研究所得结论为基础,编制了中国眼蝶亚科分族、亚族、属、种的检索表。
二、长白山区黄缘蛱蝶研究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白山区黄缘蛱蝶研究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生物多样性 |
1.2 昆虫多样性 |
1.3 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3.1 国外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4 内蒙古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研究区概况及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2 调查方法 |
2.3 样地设置 |
2.4 昆虫采集方法 |
2.5 标本处理、保存和鉴定 |
2.6 优势科、种 |
2.7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多样性 |
2.8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相似性 |
2.9 区系组成 |
3.结果与分析 |
3.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结构 |
3.1.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组成 |
3.1.2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优势科 |
3.1.3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优势种 |
3.2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结构 |
3.2.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组成 |
3.2.2 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特有种 |
3.3 高格斯台罕乌拉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多样性 |
3.4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相似性 |
3.5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分析 |
4.结果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2)紫花苜蓿花挥发物对其优势访花昆虫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开花植物与访花昆虫互作的研究 |
1.2.2 植物挥发物在访花昆虫与开花植物互作中的作用 |
1.2.3 紫花苜蓿的研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地点 |
2.2 研究对象 |
2.3 紫花苜蓿访花昆虫种类的调查及其优势种的确定 |
2.4 紫花苜蓿优势访花昆虫访花行为的观察 |
2.5 紫花苜蓿花挥发物的采集与鉴定 |
2.6 紫花苜蓿优势访花昆虫的行为学实验 |
2.7 数据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紫花苜蓿访花昆虫的种类及其优势访花昆虫 |
3.2 紫花苜蓿优势访花昆虫访花行为及环境变化规律 |
3.2.1 访花昆虫数量 |
3.2.2 访问时间 |
3.2.3 访问花序和小花数 |
3.2.4 转移时间 |
3.2.5 转移频率 |
3.2.6 气候因子的变化 |
3.3 紫花苜蓿花挥发物的成分及含量 |
3.4 优势访花昆虫对紫花苜蓿花挥发物的行为学反应 |
第四章 讨论与分析 |
4.1 紫花苜蓿访花昆虫种类及其优势访花昆虫 |
4.2 紫花苜蓿花挥发物对优势访花昆虫的作用 |
4.3 优势访花昆虫访花行为与紫花苜蓿花挥发物的关系 |
第五章 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3)内蒙古阿尔山地区蝴蝶群落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区和方法 |
1.1 研究地区概况 |
1.2 研究方法 |
1.3 数据分析方法 |
1.3.1多样性分析采用以下参数 |
2 结果和分析 |
2.1 阿尔山地区蝶类群落组成 |
2.2 阿尔山地区蝶类群落特征 |
2.3 不同生境蝶类群落多样性 |
2.4 不同生境蝶类分布的相似性 |
2.5 阿尔山地区蝴蝶群落动态分析 |
3 讨论 |
(4)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引言 |
1.1 生物多样性 |
1.1.1 生物多样性 |
1.1.2 蝶类多样性 |
1.2 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1 国外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2 国内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2.3 内蒙古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
1.3 蝶类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
1.3.1 旅游价值 |
1.3.2 药用价值 |
1.3.3 科研价值 |
1.4 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
1.4.1 地理位置 |
1.4.2 地貌 |
1.4.3 土壤 |
1.4.4 植被 |
1.4.5 气候 |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2.1 调查工具 |
2.1.1 采集、观测工具 |
2.1.2 标本制作、保存工具 |
2.2 调查时间 |
2.3 样线选取 |
2.4 采样方法 |
2.5 标本的制作与鉴定 |
2.6 数据分析方法 |
2.6.1 区系分析 |
2.6.2 分类系统 |
2.6.3 多样性分析 |
2.6.4 相似性分析 |
2.6.5 种-多度曲线 |
2.6.6 相关性分析 |
2.6.7 人为干扰程度的划分 |
2.6.8 优势种的划分 |
三 结果与分析 |
3.1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蝶类群落物种组成 |
一 凤蝶科Papilionidae |
二 粉蝶科Pieridae |
三 蛱蝶科Nymphalidae |
四 灰蝶科Lycaenidae |
五 弄蝶科Hesperiidae |
3.2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分析 |
3.2.1 保护区蝶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的分布情况 |
3.2.2 保护区蝶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的分布情况 |
3.2.3 保护区蝶类在内蒙古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分布情况 |
3.3 保护区蝶类科级阶元的分布情况及多样性特征 |
3.3.1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科蝶类的属、种特征 |
3.3.2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科蝶类的群落特征 |
3.4 生境类型对蝶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3.4.1 不同生境蝶类群落多样性特征 |
3.4.2 不同生境蝶类群落组成及数量特征 |
3.5 各生境间蝶类群落的相似性 |
3.6 蝶类群落种-多度曲线分析 |
3.7 季节变化对蝶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
3.8 气候因素对蝶类群落的影响 |
四 讨论 |
4.1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蝶类区系及数量特征 |
4.2 人为干扰对蝶类多样性的影响 |
4.3 寄主植物对蝶类物种分布的影响 |
4.4 气候因素对蝶类多样性的影响 |
五 结论 |
附表1.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蝶类群落物种分布情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
部分蝶类生境照 |
部分蝶类标本照 |
(5)芒蛱蝶西藏一个新纪录及川藏地区黄缘蛱蝶的历史记录(论文提纲范文)
1 芒蛱蝶Euripus nyctelius (Doubleday, 1845) |
2 川藏地区黄缘蛱蝶 Nymphalis antiopa的历史记录 |
(6)清澜港红树林蛾类昆虫群落多样性及DNA条形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红树林昆虫研究现状 |
1.2 蛾类生物多样性研究动态 |
1.3 DNA条形码在昆虫学上的应用 |
1.4 清澜港红树林概况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调查方法 |
2.2.2 为害程度划分标准 |
2.2.3 标本制作 |
2.2.4 物种鉴定 |
2.2.5 物种丰富度估计 |
2.2.6 群落多样性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清澜港红树林害虫发生情况 |
3.1.1 海桑果实的新害虫 |
3.1.2 红树林主要害虫种类 |
3.2 清澜港红树林灯诱蛾类群落结构 |
3.2.1 清澜港红树林蛾类名录 |
3.2.2 红树林灯诱蛾类群落科级阶元组成 |
3.3 红树林蛾类群落时间动态 |
3.3.1 蛾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时间动态分析 |
3.3.2 各科物种数量的时间动态 |
3.3.3 红树林灯下蛾类群落多样性时间动态分析 |
3.4 清澜港红树林蛾类DNA条形码 |
3.4.1 PCR扩增目的基因 |
3.4.2 DNA条形码鉴定结果 |
3.4.3 遗传距离分析 |
3.4.4 分子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创新与不足 |
6.1 创新 |
6.2 不足 |
7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7)华南植物园迁地植物害虫多样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植物园与植物迁地保护概述 |
1.1.1 植物园的建立与意义 |
1.1.2 植物迁地保护的意义 |
1.2 国内外植物园植物迁地保护现状 |
1.2.1 国外植物园植物迁地保护现状 |
1.2.2 国内植物园植物迁地保护现状 |
1.3 植物园害虫研究现状 |
1.4 我国保护区及森林鳞翅目多样性研究现状 |
1.5 华南植物园自然概况 |
1.5.1 地理位置 |
1.5.2 气候条件 |
1.5.3 土壤地貌 |
1.5.4 植被资源 |
1.5.5 鸟类资源 |
1.6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方法 |
2.2 标本处理 |
2.3 标本鉴定 |
2.4 昆虫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华南植物园害虫种类 |
3.2 害虫种类多样性分析 |
3.2.1 属种优势度 |
3.2.2 害虫丰富度指数 |
3.2.3 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 |
3.3 鳞翅目害虫多样性分析 |
3.4 近年发生较严重的害虫 |
3.4.1 埃及吹绵蚧Icerya aegyptiaca Douglas(1890) |
3.4.2 橙带蓝尺蛾Milionia basalis pryeri Druce(1888) |
3.4.3 鸭脚木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alstonium Yang et Li (1983) |
3.4.4 棕翅长喙象Xenysmoderes longirostris Hustache (1920) |
3.4.5 黄褐球须刺蛾Scopelodes testacea Butler(1886) |
3.4.6 樟翠尺蛾Thalassodes quadraria Guenee(1857) |
3.4.7 白斑修虎蛾Sarbanissa albifascia Walker(1865)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附图 蛾类幼虫生态照 |
附录 华南植物园害虫名录 |
(8)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原始林濒危蝶种多样性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概况 |
2 研究方法 |
2.1 采样方法 |
2.2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蝶类种类组成及个体数量 |
3.2 濒危蝶类多样性指数 |
4 讨论与结论 |
4.1 濒危蝶类种群结构的特点 |
4.2 濒危蝶类分布规律的差异 |
4.3 濒危蝶类寄主植物分布具有区域性 |
(9)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昆虫多样性及活动节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自然环境概况 |
1.1 地理位置 |
1.2 地质地貌 |
1.3 气候 |
1.4 水文 |
1.5 植被 |
2 调查方法 |
2.1 季节的划分 |
2.2 样地和样方 |
2.3 调查工具 |
2.4 调查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昆虫的种类组成 |
3.2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不同生境昆虫群落结构 |
3.2.1 稀树草坪(A)不同季节昆虫群落结构 |
3.2.2 稀树草坪(B)昆虫群落结构 |
3.2.3 农田不同季节昆虫群落结构 |
3.3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昆虫日活动节律 |
3.3.1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不同季节昆虫日活动节律 |
3.3.2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春季昆虫日活动节律 |
3.3.3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夏季昆虫日活动节律 |
3.3.4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秋季昆虫日活动节律 |
3.4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昆虫类群落结构指数 |
3.4.1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不同季节昆虫群落结构指数 |
3.4.2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不同季节和生境昆虫种数及群落结构指数 |
4 分析与讨论 |
4.1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昆虫的种类组成 |
4.2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不同生境昆虫群落结构 |
4.3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不同季节昆虫日活动节律 |
4.4 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不同季节昆虫群落结构指数 |
4.5 讨论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10)中国眼蝶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鳞翅目:蛱蝶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分类及区系研究概况 |
1.1.1 国外研究概况 |
1.1.2 国内研究概况 |
1.2 系统发育研究概况 |
1.2.1 眼蝶亚科高级阶元系统发育研究 |
1.3 目前存在问题与本研究目的 |
1.3.1 当前存在的问题 |
1.3.2 本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材料 |
2.2 研究方法 |
第三章 形态及分类特征 |
3.1 成虫形态特征概述 |
3.2 成虫分类特征及术语 |
第四章 分类 |
4.1 暮眼蝶族Melanitini |
4.1.1 暮眼蝶属Melanitis Fabricius,1807 |
(1) 黄带暮眼蝶Melanitis zitenius(Herbst,1796) |
(2) 稻暮眼蝶Melanitis leda(Linnaeus,1758) |
(3) 睇暮眼蝶Melanitis phedima(Cramer,1780) |
4.2 锯眼蝶族Elymniini |
4.2.1 锯眼蝶属Elymnias Hubner,1818 |
(4) 闪紫锯眼蝶Elymnias malelas(Hewitson,1865) |
(5) 翠袖锯眼蝶Elymnias hypermnestra(Linnaeus,1763) |
(6) 龙女锯眼蝶Elymnias nesaea(Linnaeus,1764) |
(7) 素裳锯眼蝶Elymnias vasudeva Moore,1857 |
4.3 帻眼蝶族Zetherini |
4.3.1 凤眼蝶属Neorina Westwood,1850 |
(8) 凤眼蝶Neorina patria Leech,1891 |
(9) 指名凤眼蝶Neorina hilda Westwood,1850 |
4.3.2 黑眼蝶属Ethope Moore,1866 |
(10) 黑眼蝶Ethope henrici(Holland,1887) |
(11) 白襟黑眼蝶Ethope noirei(Janet,1896) |
4.3.3 粉眼蝶属Callarge Leech,1892 |
(12) 箭纹粉眼蝶Callarge sagitta(Leech,1890) |
4.3.4 斑眼蝶属Penthema Westwood,1848 |
(13) 白斑眼蝶Penthema adelma(Felder,1862) |
4.4 眼蝶族Satyrini |
4.4.1 眉眼蝶亚族Mycalsina |
4.4.1.1 眉眼蝶属Mycalesis Huibner,1818 |
(14) 君主眉眼蝶Mycalesis anaxias Hewitson,1862 |
(15) 褐眉眼蝶Mycalesis unica Leech,1892 |
(16) 拟稻眉眼蝶Mycalesis francisca(Stoll,1780) |
(17) 稻眉眼蝶Mycalesis gotama Moore,1857 |
(18) 僧袈眉眼蝶Mycalesis sangaica Butler,1877 |
(19) 平顶眉眼蝶Mycalesis panthaka Fruhstorfer,1909 |
(20) 大理石眉眼蝶Mycalesis mamerta(Stoll,1780) |
(21) 中介眉眼蝶Mycalesis intermedia(Moore,1892) |
(22) 裴斯眉眼蝶Mycalesisperseus(Fabricius,1775) |
(23) 小眉眼蝶Mycalesis mineus(Linnaeus,1758) |
4.4.2 帕眼蝶亚族Parargina |
4.4.2.1 多眼蝶属Kirinia Moore,1893 |
(24) 多眼蝶Kirinia epaminondas(Satudinger,1887) |
4.4.2.2 链眼蝶属Lopinga Moore,1893 |
(25) 黄环链眼蝶Lopinga achine(Scopoli,1763) |
4.4.2.3 毛眼蝶属Lasiommata Westwood,1841 |
(26) 黄翅毛眼蝶Lasiommata eversmanni(Eversmann,1847) |
(27) 斗毛眼蝶Lasiommata deidamia(Eversmann,1851) |
(28) 小毛眼蝶Lasiommata minuscula(Oberthur,1923) |
4.4.2.4 藏眼蝶属Tatinga Moore,1893 |
(29) 藏眼蝶Tatinga tibetana(Oberthur,1876) |
4.4.2.5 带眼蝶属Chonala Moore,1893 |
(30) 带眼蝶Chonala episcopalis(Oberthur,1885) |
(31) 棕带眼蝶Chonala praeusta(Leech,1890) |
(32) 马森带眼蝶Chonala masoni(Elwes,1882) |
4.4.3 黛眼蝶亚族Lethina |
4.4.3.1 豹眼蝶属Nosea Koiwaya,1993 |
(33) 豹眼蝶Nosea hainanensis Koiwaya,1993 |
4.4.3.2 岳眼蝶属Orinoma Gray,1846 |
(34) 岳眼蝶Orinoma damaris Gray,1846 |
4.4.3.3 丽眼蝶属Mandarinia Leech,1892 |
(35) 蓝斑丽眼蝶Mandarinia regalis(Leech,1889) |
(36) 斜斑丽眼蝶Mandarinia uemurai Sugiyama,1993 |
4.4.3.4 网眼蝶属Rhaphicera Butler,1867 |
(37) 网眼蝶Rhaphicera dumicola(Oberthur,1876) |
(38) 黄网眼蝶Rhaphicera satricus(Doubleday,1849) |
4.4.3.5 荫眼蝶属Neope Moore,1866 |
(39) 帕德拉荫眼蝶Neope bhadra(Moore,1857) |
(40) 乳色荫眼蝶Neope lacticolora Fruhstorfer,1908 |
(41) 阿芒荫眼蝶Neope armandii(Oberthur,1879) |
(42) 蒙链荫眼蝶Neope muirheadii(Felder,1862) |
(43) 丝链荫眼蝶Neope yama(Moore,1857) |
(44) 德祥荫眼蝶Neope dejeani Oberthur,1894 |
(45) 奥荫眼蝶Neope oberthueri Leech,1891 |
(46) 黑斑荫眼蝶Neope pulahoides(Moore,1892) |
(47) 黄斑荫眼蝶Neope pulaha(Moore,1857) |
(48) 布莱荫眼蝶Neope bremeri(Felder,1862) |
4.4.3.6 黛眼蝶属Lethe Hubner,1819 |
(49) 银线黛眼蝶Lethe argentata(Leech,1891) |
(50) 云南黛眼蝶Lethe yunnana D'Abrera,1990 |
(51) 白条黛眼蝶Lethe albolineata(Poujade,1884) |
(52) 黛眼蝶Lethe dura(Marshall,1882) |
(53) 长纹黛眼蝶Lethe europa(Fabricius,1775) |
(54) 波纹黛眼蝶Lethe rohria(Fabricius,1787) |
(55) 曲纹黛眼蝶Lethe chandica(Moore,1857) |
(56) 棕褐黛眼蝶Lethe christophi(Leech,1891) |
(57) 淡色黛眼蝶(新种)Lethe tingedensis Zhang & Zhai sp.nov. |
(58) 黑带黛眼蝶Lethe nigrifascia Leech,1890 |
(59) 彩斑黛眼蝶Lethe procne Leech,1891 |
(60) 明带黛眼蝶Lethe helle(Leech,1891) |
(61) 普里黛眼蝶Lethe privigna Leech,1892 |
(62) 连纹黛眼蝶Lethe syrcis(Hewitson,1863) |
(63) 深山黛眼蝶Lethe insana(Kollar,1844) |
(64) 白带黛眼蝶Lethe confusa Aurivillius,1898 |
(65) 文娣黛眼蝶Lethe vindhya(Felder,1859) |
(66) 康定黛眼蝶Lethe sicelides Grose-Smith,1893 |
(67) 小圈黛眼蝶Lethe ocellata Poujade,1885 |
(68) 罗丹黛眼蝶Lethe laodamia Leech,1891 |
(69) 苔娜黛眼蝶Lethe diana(Butler,1866) |
(70) 玉带黛眼蝶Lethe verma(Kollar,1844) |
(71) 宽带黛眼蝶Lethe helena Leech,1891 |
(72) 蟠纹黛眼蝶Lethe labyrinthea Leech,1890 |
(73) 门左黛眼蝶Lethe manzorum(Poujade,1884) |
(74) 珠连黛眼蝶Lethe monilfera Oberthur,1923 |
(75) 孪斑黛眼蝶Lethe gemina Leech,1891 |
(76) 直带黛眼蝶Lethe lanaris Butler,1877 |
(77) 八目黛眼蝶Lethe oculatissima(Poujade,1885) |
(78) 蛇神黛眼蝶Lethe satyrina Butler,1871 |
(79) 比目黛眼蝶Lethe proxima Leech,1892 |
(80) 重瞳黛眼蝶Lethe trimacula Leech,1890 |
4.4.3.7 宁眼蝶属Ninguta Moore,1892 |
(81) 宁眼蝶Ninguta schrenkii(Menetries,1858) |
4.4.4 慧眼蝶亚族Hypocystina |
4.4.4.1 奥眼蝶属Orsotriaena Wallengren,1858 |
(82) 奥眼蝶Orsotriaena medus(Fabricius,1775) |
4.4.4.2 绮斑眼蝶属Zipaetis Hewitson,1863 |
(83) 绮斑眼蝶Zipaetis scylax Hewitson,1863 |
4.4.5 珍眼蝶亚族Coenonymphina |
4.4.5.1 蟾眼蝶属Triphysa Zeller,1850 |
(84) 蟾眼蝶Triphysa phryne(Pallas,1771) |
(85) 银脉蟾眼蝶Triphysa albovenosa Erschoff,1885 |
4.4.5.2 阿勒眼蝶属Arethusana de Lesse,1951 |
(86) 阿勒眼蝶Arethusana arethusa(Deniset & Schiffermuller,1775) |
4.4.5.3 珍眼蝶属Coenonympha Hubner,1819 |
(87) 潘非珍眼蝶Coenonympha pamphilus(Linnaeus,1758) |
(88) 油庆珍眼蝶Coenonympha glycerion(Borkhausen,1788) |
(89) 英雄珍眼蝶Coenonympha hero(Linnaeus,1758) |
(90) 牧女珍眼蝶Coenonympha amaryllis(Stoll,1782) |
(91) 爱珍眼蝶Coenonympha oedippus(Fabricius,1787) |
(92) 新疆珍眼蝶Coenonympha xinjiangensis Chou & Huang,1994 |
(93) 狄泰珍眼蝶Coenonympha tydeus Leech,1892 |
(94) 绿斑珍眼蝶Coenonympha sunbecca(Eversmann,1843) |
(95) 西门珍眼蝶Coenonympha semenovi Alpheraky,1887 |
4.4.5.4 华眼蝶属Sinonympha Lee,1974 |
(96) 华眼蝶Sinonympha amoena Lee,1974 |
4.4.6 眼蝶亚族Satyrina |
4.4.6.1 拟酒眼蝶属Paroeneis Moore,1893 |
(97) 拟酒眼蝶Paroeneis pumilus(Felder & Felder,1867) |
(98) 古北拟酒眼蝶Paroeneis palearcticus(Staudinger,1889) |
(99) 锡金拟酒眼蝶Paroeneis sikkimensis(Staudinger,1889) |
4.4.6.2 林眼蝶属Aulocera Butler,1867 |
(100) 喜马林眼蝶Aulocera brahminoides(Moore,1901) |
(101) 小型林眼蝶Aulocera sybillina Oberthur,1890 |
(102) 楔纹林眼蝶Aulocera swaha Kollar,1844 |
(103) 罗哈林眼蝶Aulocera loha Doherty,1886 |
(104) 细眉林眼蝶Aulocera merlina Oberthur,1890 |
(105) 大型林眼蝶Aulocera padma Kollar,1844 |
(106) 四射林眼蝶Aulocera magica Oberthur,1886 |
(107) 棒纹林眼蝶Aulocera lativitta Leech,1892 |
4.4.6.3 蛇眼蝶属Minois Hubner,1819 |
(108) 蛇眼蝶Minois dryas(Scopoli,1763) |
(109) 金色蛇眼蝶Minois aurata Oberthur,1909 |
(110) 异点蛇眼蝶Minois paupera Alpheraky,1888 |
(111) 周氏蛇眼蝶(新种)Minois choui Zhang & Zhai sp.nov |
4.4.6.4 眼蝶属Satyrus Latreille,1810 |
(112) 玄裳眼蝶Satyrus ferula(Fabricius,1793) |
4.4.6.5 酒眼蝶属Oene Hubner,1819 |
(113) 酒眼蝶Oeneis urda(Eversmann,1847) |
(114) 素红酒眼蝶Oeneis sculda Eversmann,1851 |
(115) 娜娜酒眼蝶Oeneis nanna Menetries,1859 |
(116) 菩萨酒眼蝶Oeneis buddha Grum-Grshmailo,1891 |
(117) 黄裙酒眼蝶Oeneis magna Graeser,1888 |
4.4.6.6 山眼蝶属Paralasa Moore,1893 |
(118) 山眼蝶Paralasa batanga Goltz,1939 |
(119) 耳环山眼蝶Paralasa herse(Grum-Grshimailo,1891) |
4.4.6.7 贝眼蝶属Boeberia Prout,1901 |
(120) 贝眼蝶Boeberiaparmenio(Bober,1809) |
4.4.6.8 寿眼蝶属Pseudochazara de Lesse,1951 |
(121) 寿眼蝶Pseudochazara hippolyte(Esper,1784) |
4.4.6.9 岩眼蝶属Chazara Moore,1893 |
(122) 八字岩眼蝶Chazara briseis(Linnaeus,1764) |
4.4.6.10 仁眼蝶属Hipparchia Fabricius,1807 |
(123) 仁眼蝶Hipparchia autonoe(Esper,1783) |
4.4.7 白眼蝶亚族Melanargiina |
4.4.7.1 白眼蝶属Melanargia Meigen,1828 |
(124) 山地白眼蝶Melanargia montana Leech,1890 |
(125) 曼丽白眼蝶Melanargia meridionalis Felder,1862 |
(126) 黑纱白眼蝶Melanargia lugens Honrath,1888 |
(127) 俄罗斯白眼蝶Melanargia russiae Esper,1783 |
(128) 华西白眼蝶Melanargia leda Leech,1891 |
(129) 白眼蝶Melanargia halimede(Menetries,1859) |
(130) 甘藏白眼蝶Melanargia ganymedes Ruhl,1895 |
(131) 华北白眼蝶Melanargia epimede Staudinger,1887 |
(132) 亚洲白眼蝶Melanargia asiatiea Oberthur & Houlbert,1922 |
4.4.8 绢眼蝶亚族Davidinina |
4.4.8.1 绢眼蝶属Davidina Oberthur,1879 |
(133) 绢眼蝶Davidina armandi Oberthur,1879 |
4.4.9 红眼蝶亚族Erebiina |
4.4.9.1 红眼蝶属Erebia Dalman,1816 |
(134) 点红眼蝶Erebia edda Menetries,1859 |
(135) 云带红眼蝶Erebia cyclopius(Eversmann,1844) |
(136) 乌红眼蝶Erebia nikitini Mori & Cho,1938 |
(137) 波翅红眼蝶Erebia ligea(Linnaeus,1758) |
(138) 佳红眼蝶Erebia callias Edwards,1871 |
(139) 暗红眼蝶Erebia neriene(Bober,1809) |
(140) 勇红眼蝶Erebia alcmena Grum-Grshimailo,1891 |
(141) 波纹红眼蝶Erebia pandrose(Borkhausen,1788) |
(142) 阿红眼蝶Erebia atramentaria Bang-Haas,1927 |
(143) 白衬袷红眼蝶Erebia kalmuka Alpheraky,1881 |
(144) 酡红眼蝶Erebia theano(Tauscher,1806) |
(145) 图兰红眼蝶Erebia turanica Erschoff,1877 |
(146) 西宝红眼蝶Erebia sibo(Alpheraky,1881) |
(147) 肯红眼蝶Erebia kindermanni Staudinger,1881 |
4.4.10 莽眼蝶亚族Maniolina |
4.4.10.1 阿芬眼蝶属Aphantopus Wallengren,1853 |
(148) 大斑阿芬眼蝶Aphantopus arvensis(Oberthur,1876) |
(149) 阿芬眼蝶Aphantopus hyperanthus(Linnaeus,1758) |
4.4.11 古眼蝶亚族Palaeonymphina |
4.4.11.1 矍眼蝶属Ypthima Hubner,1818 |
(150) 黎桑矍眼蝶Ypthima lisandra(Cramer,1780) |
(151) 矍眼蝶Ypthima baldus(Fabricius,1775) |
(152) 卓矍眼蝶Ypthima zodia Butler,1871 |
(153) 幽矍眼蝶Ypthima conjuncta Leech,1891 |
(154) 连斑矍眼蝶Ypthima sakra Moore,1857 |
(155) 融斑矍眼蝶Ypthima nikaea Moore,1875 |
(156) 大波矍眼蝶Ypthima tappana(Matsumura,1909) |
(157) 小矍眼蝶Ypthima nareda(Kollar,1844) |
(158) 东亚矍眼蝶Ypthima motschulskyi(Bremer & Grey,1853) |
(159) 乱云矍眼蝶Ypthima megalomma Butler,1874 |
(160) 重光矍眼蝶Ypthima dromon Oberthur,1891 |
(161) 虹矍眼蝶Ypthima iris Leech,1891 |
(162) 密纹矍眼蝶Ypthima multistriata Butler,1883 |
4.4.11.2 古眼蝶属Palaeonympha Butler,1871 |
(163) 古眼蝶Palaeonympha opalina Butler,1871 |
4.4.11.3 云眼蝶属Hyponephele Muschamp,1915 |
(164) 云眼蝶Hyponephele lycaon Rottemburg,1775 |
(165) 居间云眼蝶Hyponephele interposita(Erschoff,1874) |
(166) 西北云眼蝶Hyponephele nordoccidentaris Chou & Yuan,2001 |
(167) 西方云眼蝶Hyponephele dysdora(Lederer,1869) |
(168) 赖黄云眼蝶Hyponephele laeta(Staudinger,1886) |
(169) 劳彼云眼蝶Hyponephele naubidensis(Erschoff,1874) |
4.4.11.4 艳眼蝶属Callerebia Butler,1867 |
(170) 混同艳眼蝶Callerebia confusa Watkins,1925 |
(171) 大艳眼蝶Callerebia suroia Tytler,1914 |
(172) 多斑艳眼蝶Callerebia polyphemus Oberthur,1877 |
4.4.11.5 舜眼蝶属Loxerebia Watkins,1925 |
(173) 横波舜眼蝶Loxerebia delavyi(Oberthur,1891) |
(174) 草原舜眼蝶Loxerebia pratorum(Oberthur,1886) |
(175) 杜利舜眼蝶Loxerebia dorhertyi Evans,1923 |
(176) 白瞳舜眼蝶Loxerebia saxicola(Oberthur,1876) |
(177) 白点舜眼蝶Loxerebia albipuncta Leech,1890 |
(178) 罗克舜眼蝶Loxerebia loczyi Frivaldzky,1886 |
(179) 黑舜眼蝶Loxerebia martyr Watkins,1927 |
(180) 林区舜眼蝶Loxerebia sylvicola(Oberthur,1886) |
(181) 十目舜眼蝶Loxerebia carola Oberthur,1893 |
(182) 多泪舜眼蝶Loxerebia bocki Oberthur,1893 |
4.4.11.6 明眸眼蝶属Argestina Riley,1922 |
(183) 苹色明眸眼蝶Argestina pomena Evans,1915 |
4.5 玳眼蝶族Ragadiini |
4.5.1 玳眼蝶属Ragadia Westwood,1862 |
(184) 玳眼蝶Ragadia crisilda Hewitson,1851 |
4.5.2 颠眼蝶属Acropolis Hemming,1934 |
(185) 颠眼蝶Acropolis thalia(Leech,1891) |
4.6 珥眼蝶族Eritini |
4.6.1 穹眼蝶属Coelites Westwood,1850 |
(186) 蓝穹眼蝶Coelites nothis Westwood,1850 |
第五章 地理分布 |
5.1 中国眼蝶亚科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
5.2 眼蝶亚科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分布 |
5.2.1 种的分布 |
5.2.2 属的分布 |
5.2.3 总结与分析 |
第六章 系统发育 |
6.1 系统发育分析方法 |
6.1.1 分析软件 |
6.1.2 分析参数 |
6.1.3 外群选取 |
6.1.4 特征选取及极性判断 |
6.2 系统发育分析 |
6.2.1 特征数据矩阵 |
6.2.2 结果 |
6.2.3 结果分析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中国眼蝶亚科名录 |
附录2 学名索引 |
附录3 中文名索引 |
附录4 成虫外部形态图版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长白山区黄缘蛱蝶研究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D]. 李少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2]紫花苜蓿花挥发物对其优势访花昆虫的影响研究[D]. 袁轲.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2)
- [3]内蒙古阿尔山地区蝴蝶群落多样性[J]. 邸晓晨,单良陈玉,王松,马方舟,张斌.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2)
- [4]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研究[D]. 洪雪萌. 内蒙古大学, 2019(09)
- [5]芒蛱蝶西藏一个新纪录及川藏地区黄缘蛱蝶的历史记录[J]. 许永强,王正阳,益西多吉,卜海涛,达娃. 环境昆虫学报, 2019(03)
- [6]清澜港红树林蛾类昆虫群落多样性及DNA条形码研究[D]. 肖贝文. 海南大学, 2019
- [7]华南植物园迁地植物害虫多样性分析[D]. 杜志坚.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7(05)
- [8]大亮子河国家森林公园原始林濒危蝶种多样性调查与分析[J]. 王魁源,解琦,王一桐,伊焕峰,孙小英,吕冬云,罗志文.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4)
- [9]呼和浩特市东部地区昆虫多样性及活动节律的研究[D]. 额尔敦毕力格. 内蒙古大学, 2014(10)
- [10]中国眼蝶亚科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鳞翅目:蛱蝶科)[D]. 翟卿.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