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液晶投影机的设计与取材(论文文献综述)
陈立涛[1](2018)在《多媒体教室设备配置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基于对多媒体概念的阐述,对多媒体教室设备的配置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多媒体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多媒体教学策略,旨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万建军[2](2017)在《用液晶投影机做物理实验》文中研究表明物理实验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利用液晶投影机的多种功能可以研究匀速直线运动、透镜对光的作用以及光的传播等实验,这既能发挥液晶投影机的实验功能,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寓教于乐的效果。
万建军[3](2017)在《用液晶投影机做物理实验》文中认为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物品都可以用来做物理实验.利用液晶投影机幕布地升降可以研究匀速直线运动;利用液晶投影机强烈的灯光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以及光的传播;通过对PPT的设置,让液晶投影机分别射出红光、绿光、蓝光来研究光的色彩.以液晶投影机作为物理实验器材,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的热情.
张欢[4](2016)在《投影艺术介入舞台戏剧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尝试探讨投影艺术与舞台戏剧相结合所带给传统舞台戏剧的积极影响,由第二章开始,从舞台戏剧艺术和投影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概述。首先归纳戏剧的范畴,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戏剧从精神内核到表现方式的多样性尝试,寻求当前舞台戏剧的发展方向,探讨新兴舞台技术同舞台戏剧本艺术身的相互作用,所带来的新的艺术发展方向。其次对投影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梳理,比较不同类型的投影设备所具有的特点,以及应用的场合。第三章归纳总结了梳理了投影艺术的门类。以及运用在不同场合中所达到的效果。第一部分主要就近年来投影艺术的兴起与流行,依据不同的投影类型分类列举案例,分析不同的投影艺术类型以及其不同的运用场合中,投影自身同投影对象相互作用下,所能达到的多种感官效果的增强。第二部分中引入舞台戏剧,分析不同的戏剧门类具体运用投影艺术的案例,分析投影艺术对于不同类型的舞台戏剧美术之中。所能起到的辅助增强效果。第四章以投影艺术自身的特点,门类,以及运用于舞台戏剧的具体案例为基础,从理论层面,将投影艺术介入舞台戏剧根据介入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灯光投影内容对于舞台美术的视觉效果的增强。投影单纯以影像的形式在舞台中发挥作用。第二层次:投影内容同演员表演建立联系,二者产生互动,进而一定程度上改变戏剧表演的方式。第三层次:凭借投影艺术的互动性,作为表演者与观众间的媒介,增强观演互动性,形成新的观演关系。第五章从实践应用出发,首先从剧场的角度,舞台的角度,戏剧的门类三个方面对各自的特征或参数进行梳理,从而归纳舞台戏剧不同的演出环境,以及表演类型对于投影艺术的介入所产生的影响。其次基于投影艺术介入戏剧程度的不同,结合案例对三个层次中灯光投影的设计的不同侧重点及方法进行探讨。同时以此为基础,提出具有普遍性的设计流程框架。第六章着重探讨当前投影艺术运用于舞台时产生的常见问题。归纳问题类型,并尝试提出应对的方法。以求可以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如何在恰当运用数字投影艺术提升舞台戏剧的表现力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然而新型投影技术在国内外许多展示,演出活动的中的成功运用,和电视节目中的运用尝试,都为这一技术在戏剧舞台中的运用提供了可以借鉴学习的范例。并且近年来许多国内的先锋艺术家已经开始尝试在戏剧舞台中加入诸如全息投影,投影与舞台置景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示。针对这一课题不仅涉及到对于不同的投影技术的研究,还需要对戏剧理论,及舞台美术的表现方法有所了解。同时还要对舞台戏剧艺术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知。通过对新型技术与舞台戏剧艺术门类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为传统的舞台戏剧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案,也能凭借新型灯光技术带来强有力的舞台戏剧表现效果吸引更加多样的观众群体。新媒体手段带来的欣赏方式的变化,已经成为一种可见的潮流,投影艺术的渗透已经成为了舞台戏剧发展的一个趋势。同时凭借多媒体灯光影像艺术自身极强的可塑性,其与传统艺术的结合方式是极其自由的,并不会限制和消解传统的独特性。将灯光投影视作舞台工具恰当的运用,更可以凸显传统艺术的特质。
何其国[5](2013)在《应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数字微格教学训练实施方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高校扩大招生的背景下,结合学校实际,根据数字微格教学系统构成的基本原理,探讨把多媒体教室改造成微格教学训练室的可行方案与实施办法,解决了师范生微格教学技能训练设备、场所不足的问题。
邹静昭[6](2012)在《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途径,近几年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高职学校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是比较普遍的,但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有机的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高职学校的教学中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而且高职学校的课堂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局面,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甚至使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希望在本选题中,通过将信息技术与高职学校的《健康评估》课程的整合作为信息技术与护理学课程整合的切入点,进行《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双主体教学结构,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的能力,并尝试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同时通过探索信息技术与高职护理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提供信息技术与护理学课程整合的教学范例。本文在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明确了研究方向,分析了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高职学校(河北医科大学西山校区)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当前的教学现状及对课程整合的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将得出的结论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佐证;然后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指导下对信息技术与《健康评估》课程的整合进行了分析,并对《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情境和教学评价等进行了教学设计,并给出了两个教学单元的教学设计实例。最后,笔者对全文做出总结,提出了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对研究过程进行了反思,得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
杨炎超[7](2010)在《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投影机显示技术是发展历史比较短的高新技术,是信息化产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投影机是光机电一体化机器,提供光源的灯泡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会减少投影机灯泡和投影机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对投影机进行冷却。目前风冷是投影机使用的最常用的冷却方法,而水冷技术因其冷却效率高、稳定性好、噪音低、维护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实际工作,以投影机的水冷系统实现为例,对整个水冷系统的设计、监控、维护、试验等过程进行了全面阐述,同时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整个设计工作。如储水箱设计采用基于FPGA的自动加水设计,不但提高了水冷散热系统的可靠性,而且减轻了水冷散热系统的维护强度。在热交换器的设计中,采用了肋片设计,加强了散热效果。散热效果试验中,使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模块精确地测量了散热实验的数据。本论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介绍投影机的发展概况和课题研究的背景;投影机水冷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论述;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水冷装置电气设计和结构设计、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热交换器的结构设计和电气设计;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管路部分的设计;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监控装置的设计;投影机水冷系统的日常维护;投影机水冷系统的试验和结论。
蔡曙鹏,袁晓华[8](2008)在《全球化格局中的戏剧与本土文化》文中研究说明在新加坡,青年学生中的许多人认为,传统戏剧是一种僵化的艺术形式,过于缓慢和落后。这是容易理解的,由于许多人生长在一个讲英语的学校环境和国际大都会的城市中,西方文化对其表达有着深刻的影响,因而他们就与文化传统形成了一种割裂状态。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们没有机会观看这样的演出。在中国,传统戏剧的观众日益减少,这种局势已促使中国教育部提出把京剧课列入学校的课程。本文所举的例子似乎可以证实这一想法,即许多地方,传统的戏剧正在青年中间失去支持者。传统戏剧是僵化的艺术形式吗?显然不是。基于此,这篇文章回顾了目前精选的传统戏剧形式的发展状况,了解其动态和许多新的连接年轻观众与传统的可能性,审查了在创造性过程中理解和使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关键因素,并讨论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传统的戏剧所面临的挑战问题。稳定的多元文化是人类发展的推动力。文化艺术形式应该被置于全局中,在与传统规范、信仰、艺术和文化的相互关系中去理解。但是一定不能发展成文化孤立主义和文化沙文主义,也不能成为反西方的偏见。一些亚洲戏剧形式必须在本土文化的框架内发展,去贴近现代生活方式和当代社会环境,而不能破坏本土文化的根基——这正是自身特色之所在。
封燕鸣[9](2003)在《自制液晶彩投知识问答(连载二)》文中研究说明 3、清晰度又称分辨率、解像度,是用于描述投影机对图象细节的表现能力的重要指标。常用的表示方法有数种。由于液晶投影机的特点,一般用行×列的像素数来表示,比如640×480、1024×768等。第一个指标表示在液晶屏横向上有640个像素,纵向上有480个像素,乘起来就有30多万个像素数。第二个
任文涛,宋玉秋,林静,辛明金,李宝筏[10](2003)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改革实践》文中提出根据农业机械学课程的性质、作用和特点,制定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并以此为依据在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同时进行了长时间的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对农业机械学课程及相关教学环节的一系列改革,探索了专业课与科研、生产和实验室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考试考核方式,加强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方法。
二、液晶投影机的设计与取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液晶投影机的设计与取材(论文提纲范文)
(1)多媒体教室设备配置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多媒体概念 |
2 多媒体教室设备配备 |
3 多媒体教学优势 |
4 存在的问题 |
(2)用液晶投影机做物理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利用液晶投影机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
2 利用液晶投影机研究透镜 |
3 利用液晶投影机研究光的传播 |
4 利用液晶投影机研究光的色彩 |
(4)投影艺术介入舞台戏剧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舞台戏剧艺术与灯光投影技术的范畴及发展 |
2.1 舞台戏剧的范畴以及两种发展取向 |
2.1.1 戏剧的范畴与特性 |
2.1.2 当今中国舞台戏剧的发展方向 |
2.2 投影技术的类型与演变 |
2.2.1 投影技术的发展及原理 |
2.2.2 投影设备的比较 |
2.2.3 新型数字灯 |
第三章 投影艺术的运用案例 |
3.1 传统投影艺术的运用场景分析 |
3.1.1 异形投影对于建筑外观形态的装饰及塑造 |
3.1.2 全息投影在文艺舞台中的无中生有 |
3.1.3 互动投影装置在公共空间中建立的隐性交流 |
3.2 投影艺术在多种类型舞台戏剧中的运用 |
3.2.1 舞台戏剧中投影技术的运用 |
3.2.2 传统对称式戏曲舞台的户外实景探索 |
第四章 投影艺术介入舞台戏剧的三个层次 |
4.1 第一层影像画面对于舞台空间的装饰与重塑 |
4.1.1 视频图像对演出背景及空间的装饰 |
4.1.2 异形投影结合剧场环境道具形态的三维重塑 |
4.2 第二层投影内容配合演员表演产生新的演出模式 |
4.2.1 对情绪的直观表现 |
4.2.2 对电影艺术的借鉴 |
4.3 第三层通过投影技术的互动性构建新型观演关系 |
第五章 投影艺术介入于舞台戏剧的的设计应用分析 |
5.1 投影艺术对于不同演出环境的适应 |
5.1.1 剧场环境对投影技术应用的影响 |
5.1.2 舞台多样化对于投影技术的应用需求 |
5.1.3 投影艺术运用于不同舞台戏剧门类的差异比较 |
5.2 基于不同介入层次的应用设计分析 |
5.2.1 舞美规范下的影像内容设计 |
5.2.2 表演与影像的一体化设计 |
5.2.3 全新观演模式下的影像互动功能设计 |
5.3 投影艺术运用于舞台戏剧的一般设计流程 |
第六章 投影艺术运用于舞台戏剧面临的问题 |
6.1 面临的问题 |
6.1.1 多媒体设备对多样化舞台环境的适应 |
6.1.2 表演过程中多媒体效果的控制 |
6.1.3 投影设备的应用成本 |
6.2 应对方法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应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数字微格教学训练实施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一、背景 |
二、方案的设计 |
1. 数字微格教学系统 |
2. 方案的设计 |
3. 方案可行性分析 |
三、方案的实施 |
四、结束语 |
(6)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现状 |
1.2.3 研究意义 |
1.2.4 概念界定 |
1.2.5 研究方法 |
2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 |
2.1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
2.1.1 问卷的编制 |
2.1.2 关于学生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
2.1.3 关于教师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
2.2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与发展 |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
3.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 |
3.1.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
3.1.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 |
3.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变革意义 |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4 信息技术与《健康评估》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
4.1 教学目标的确定 |
4.1.1 学科目标 |
4.1.2 整合目标 |
4.2 教学内容的选择 |
4.2.1 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
4.2.2 课程内容的优化 |
4.3 教学策略设计 |
4.4 教学情境创设 |
4.5 教学资源的设计 |
4.6 教学评价的建立 |
4.6.1 评价主体多元化 |
4.6.2 评价方法多元化 |
4.6.3 健康评估课程的评价计划 |
5 信息技术整合《健康评估》课程的设计实例 |
5.1 信息技术整合《健康评估》设计方案 |
5.2 教学目标 |
5.3 以问题为基础“PBL”教学方法 |
5.4 教学环境 |
5.5 《健康评估》症状护理设计实例 |
5.5.1 腹泻 |
5.5.2 水肿 |
5.6 相关评价及结果分析 |
6 结论 |
6.1 主要成果和局限性 |
6.1.1 主要成果 |
6.1.2 局限性 |
6.2 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7)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概述 |
1.1.1 投影机的发展概况及其散热方式 |
1.1.2 水冷散热技术概述 |
1.1.3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
1.2 投影机水冷散热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内容 |
1.3.1 投影机水冷散热技术研究背景 |
1.3.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3 本文章节安排 |
2.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各个组成部分的介绍 |
2.1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工作原理 |
2.2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组成 |
3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设计 |
3.1 冷却液的参数 |
3.1.1 冷却液的选择 |
3.1.2 冷却液温度的确定 |
3.1.3 冷却液流量的确定 |
3.2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的装置设计 |
3.2.1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装置要求的各种条件 |
3.2.2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装置的结构设计 |
3.3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热交换器的设计 |
3.3.1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热交换器的使用环境及性能要求 |
3.3.2 热交换器的种类 |
3.3.3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热交换器设计 |
3.4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管路部分设计 |
3.5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监控装置设计 |
3.6.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的日常维护措施 |
4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的试验与结论 |
4.1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的气密性试验 |
4.2 投影机水冷水冷散热系统的压力实验 |
4.3 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散热效果试验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液晶投影机的设计与取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媒体教室设备配置及教学策略研究[J]. 陈立涛.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8(04)
- [2]用液晶投影机做物理实验[J]. 万建军. 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7(09)
- [3]用液晶投影机做物理实验[J]. 万建军.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17(07)
- [4]投影艺术介入舞台戏剧的应用研究[D]. 张欢. 江南大学, 2016(02)
- [5]应用多媒体教室进行数字微格教学训练实施方案[J]. 何其国.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06)
- [6]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设计[D]. 邹静昭. 河北师范大学, 2012(04)
- [7]投影机水冷散热系统设计[D]. 杨炎超.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2)
- [8]全球化格局中的戏剧与本土文化[J]. 蔡曙鹏,袁晓华. 艺术百家, 2008(06)
- [9]自制液晶彩投知识问答(连载二)[J]. 封燕鸣. 电子制作, 2003(08)
- [10]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改革实践[J]. 任文涛,宋玉秋,林静,辛明金,李宝筏. 高等农业教育, 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