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一、急性脑血管病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程璐[1](2021)在《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胃肠是脓毒症患者在炎性打击下最先受累的脏器。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Septic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SAGI)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现代医学通常使用胃动力药、微生物制剂等进行干预,效果欠佳。针灸疗法在调节胃肠功能方面疗效确切,但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是否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进而改善脓毒症病情,尚不明确。目的通过系统评价分析针刺治疗SAGI的疗效和安全性,同时筛选常用穴位、常用结局指标等,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探索常规西医联合毫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在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脓毒症严重程度,降低炎症指标的水平等方面的作用。方法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以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七大数据库,纳入常规西医联合针刺治疗SAGI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提取后将各研究中出现的结局指标进行分类和频次统计,对频次≥3的结局指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同时总结纳入研究的选穴特点和方案设计特点。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开展探索性研究。招募66名SAGI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名患者,并用信封进行分配隐藏。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观察受试者的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以及急慢性生理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chronic health status scoring system Ⅱ,APACHE 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血液炎症指标等。1 治疗方案1.1对照组以2016年《国际脓毒症指南sepsis 3.0标准》以及2012年《欧洲危重病学会对胃肠功能损伤形成的共识》为原则,依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控制感染、维持容量、胃肠减压等治疗方案。1.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毫针治疗。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配穴:实证配曲池、虚证配气海;呕吐配内关,泄泻配阴陵泉。操作:中脘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天枢直刺,缓慢深针以针尖突破腹膜1-2mm为度,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直刺0.8-1.2寸,以上诸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气海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补法30秒;曲池直刺0.5-1寸,得气后,施捻转泻法30秒;内关直刺0.5-1寸,阴陵泉直刺0.8-1.2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30秒。针刺操作后,留针20分钟。每日治疗1次,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2观察指标及评价时点2.1主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肠鸣音分级、胃残余量、胃肠耐受评分、AGI分级。每日监测,并于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2次要疗效指标及评价时点APACHE Ⅱ评分、SOFA 评分。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2.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WBC)。在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进行评价。结果研究一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系统评价1纳入文献情况共检索到随机对照研究文献243篇,最终纳入16篇,包括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篇。均为国内文献报道,样本量小且未经估算。纳入的辅助对照涉及有针刺、电针。2结果分析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增加针刺在减轻腹腔压力[MD=-0.86mmHg,95%CI(-1.22,-0.51)]、增加肠鸣音次数[MD=0.84 次,95%CI(0.47,1.20),P<0.00001]、提高综合疗效[RR=0.22,95%CI(0.15,0.28),P<0.00001]、降低 APACHE Ⅱ 评分[RR=-0.54,95%CI(-0.72,-0.36),P<0.00001]、降低 PCT 水平[MD=-0.82,95%CI(-1.49,-0.15)P=0.02]和 CRP水平[MD=-0.40,95%CI(-0.61,-0.19),P=0.0002]等方面具有优势。在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28天病死率方面疗效不显。选穴方案和设计特点:多选用足阳明胃经、任脉腧穴,主穴使用最多的是足三里(14/15),选穴原则多为近部选穴结合远部选穴(11/16)。疗程以5天(6/16)、7天(5/16)者居多。结局指标涉及37项,胃肠相关指标以腹腔压力(11/16)、肠鸣音(8/16)、胃肠功能障碍评分(5/16)、目标喂养时间(4/16)、胃残留量(3/16)、AGI分级(3/16)较多;脓毒症相关指标以APACHE Ⅱ评分(9/16)、ICU住院时间(5/16)、28天病死率(4/16)、SOFA评分(3/16)为多;炎症指标多选择CRP(7/16)、PCT(7/16)、WBC(3/16)。质量分析:疗效指标的证据等级较低,可能限制结论的准确性和外推性。研究二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本研究共纳入SAGI患者66人,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脱落2人,试验组脱落1人,最终纳入63人,其中对照组32人,试验组31人。1一般资料及基线情况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人口学资料以及既往病史、脓毒症严重程度等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2疗效指标分析2.1主要疗效指标(1)肠鸣音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的肠鸣音分级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试验组针刺后即刻的肠鸣音变化进行分析,第1天前后差异明显(P<0.05),第3天差异不明显,第7天差异显着(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肠鸣音分级较对照组低(P<0.05)。(2)胃残余量(ml)组内比较,治疗第7天,对照组的胃残余量较治疗前增多(P=0.004<0.001);试验组的胃残余量随着时间进展呈减少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两组患者的胃残余量基线水平不齐,进行组间差值比较。结果提示,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的差值在两组之间存在差异,且试验组的差值较对照组小(P<0.05)。(3)胃肠耐受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呈增高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7天与第3天对比,胃肠耐受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显着低于对照组(P<0.0001)。(4)AGI分级组内比较,对照组在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加重(P<0.05);试验组治疗第7天较治疗前减轻(P<0.0001)。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的AGI分级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2.2次要疗效指标(1)APACHE Ⅱ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随时间进展无明显变化;试验组在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所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的APACHE Ⅱ评分在各评价时点均无显着差异。(2)SOFA 评分组内比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随时间进展呈缓慢上升的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治疗第7天和第3天相比均有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两组无差异,治疗第7天,试验组较对照组的SOFA评分低(P<0.05)。3实验室指标(炎症指标)PCT: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无差异,治疗第7天较第3天下降(P<0.05);试验组随时间进展PCT水平降低,各个时点间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及第7天,试验组的PCT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CRP: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第7天和治疗前相比无差异;试验组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治疗第3天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P<0.05)。组间比较,治疗第3天,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7天,两组之间无差异。NE%: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WBC:治疗前后的变化不明显。4安全性评价本研究实施过程中,试验组的1位受试者在留针期间出现腹胀,余受试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1文献研究:目前有关SAGI的临床研究仍较少,常规西医结合针刺治疗在增加肠鸣音、减轻腹内压等胃肠相关症状上较单纯西医治疗具有一定优势,但由于诊断及结局指标的不统一导致证据质量较差、结论的可信度降低;主穴的基础上加用配穴对提高治疗SAGI的效果值得深入探讨。2临床研究:对于SAGI患者,常规西医结合毫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可显着改善胃肠相关症状,尤其在恢复肠鸣音、提高胃肠耐受性方面有一定优效性;胃肠功能的改善可能对减轻脓毒症炎性反应有一定作用。

陈美玲[2](2021)在《中医院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特征、预后分析及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发生、肾功能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方法:纳入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014年11月至2019年11月ICU中符合国际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中 AKI 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基础病、合并症、危重病评分、实验室检查数据、治疗情况以及临床转归等资料,研究影响AKI发生、肾功能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征。结果:(1)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149例患者,AKI发生率为65.10%,AKI发生的中位数时间为11天;AKI1期、2期、3期分别占16.49%、20.62%、62.89%;肾前性、肾性、肾后性病因分别占70.10%、27.84%、2.06%。(2)按照是否发生AKI分组,结果显示:AKI组患者97例(65.10%),非AKI组患者52例(34.90%),AKI组男性患者占比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合并少尿/无尿、酸中毒、休克、脓毒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比例及脏器衰竭个数高于非AKI组(P<0.05);AKI组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机械通气、替代治疗应用率高于非AKI组,中药汤剂应用率低于非AKI组(P<0.05),AKI组的SOFA评分、APACHEII评分高于非 AKI 组(P<0.05);AKI 组 WBC、CRP、PCT、K+、入院 BUN、入院 Scr、出院Scr高于非AKI组,PH低于非AKI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脏器衰竭个数(OR=1.796,P<0.05)、多巴胺的应用(OR=3.935,P<0.05)、SOFA评分(OR=1.325,P<0.05)及 APACHEII 评分(OR=1.096,P<0.05)是 AKI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脏器衰竭个数、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SOFA评分和APACHEII评分预测 AKI 发生的 AUC 分别为 0.814、0.733、0.703、0.887 和 0.830。(3)AKI患者按照肾功能是否恢复分组,结果显示:肾功能恢复组患者28例(28.87%),肾功能未恢复组患者69例(71.13%),肾功能恢复组的中药汤剂应用率高于肾功能未恢复组(P<0.05),肾功能未恢复组的SOFA评分高于肾功能恢复组(P<0.05);肾功能未恢复组GLU、出院Scr高于肾功能恢复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辨证使用中药汤剂(OR=0.192,P<0.05)在影响AKI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保护趋势。(4)按照临床转归分组,结果显示:死亡组患者106例(71.14%),生存组患者43例(28.86%),死亡组合并少尿/无尿、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AKI的比例及脏器衰竭个数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的抗生素、多巴胺、机械通气、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率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的SOFA评分、APACHEII评分高于生存组(P<0.05);死亡组CRP、GLU、出院Scr高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休克(OR=6.289,P<0.05)、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OR=5.269,P<0.05)、APACHEII评分(OR=1.107,P<0.05)是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休克、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和APACHEII评分预测ICU患者死亡的AUC分别为0.767、0.762、0.606 和 0.808。(5)在病性方面,ICU中AKI患者单纯虚证、虚实夹杂证、单纯实证分别占11.34%、58.76%、29.90%,非AKI患者单纯虚证、虚实夹杂证、单纯实证分别占13.46%、36.54%、50.00%,AKI患者虚实夹杂证居多,非AKI组实证居多(P<0.05)。在虚证证候要素方面,AKI组气虚者39例(40.21%)、血虚者9例(9.28%)、阴虚者47例(48.45%)、阳虚者23例(23.71%),其中阴虚居多,气虚次之;在实证证候要素中,火热者40例(41.24%)、血瘀者 42 例(43.30%)、痰证者 50 例(51.55%)、水停者 24 例(24.74%),其中痰证居多,血瘀次之;AKI患者阴虚、阳虚证候较非AKI患者发生率高(P<0.05)。不同肾功能预后及临床转归患者在中医证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医院ICU中AKI发生率为65.10%,男性居多,肾前性为主要病因,分期以AKI3期为主;(2)脏器衰竭个数、多巴胺的应用、SOFA评分、APACHEII评分是ICU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AKI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3)辨证使用中药汤剂在影响AKI患者的肾功能恢复方面呈现出一定的保护趋势;(4)APACHEII评分、休克、去甲肾上腺素的应用是ICU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对ICU患者的临床转归有一定的预测价值;(5)ICU中AKI患者病性以虚实夹杂证为主,虚证证候中阴虚最常见,其次为气虚,实证证候中痰证最常见,其次为血瘀,且AKI患者阳虚及阴虚证候较非AKI患者发生率高。综上,对于危重患者的治疗应注意避免可能诱发AKI的因素,特别是肾前性因素,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积极评估各脏器功能,中西医治法相结合,中医治疗AKI时应结合证候特点重视养阴益气,化痰逐瘀之法的运用,发挥中医药在改善肾功能方面的独特优势。

加倩[3](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认为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蒋暑雨[4](2020)在《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依据北京市所有医院的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得出二十四节气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为临床预测、防治疾病提供依据,并与《素问·脉解篇》相关论述对比、印证,为探索各节气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的规律提供依据。方法:据2015至2019年120个节气间同疾病急诊率的比较,得到各年各节气高于120个节气的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易发疾病,及低于平均急诊率的疾病作为此年此节气不易发疾病,再将高于平均急诊率1.5倍的易发疾病单独分出,依此找出5年内在相同节气反复出现的易发疾病作为1.5倍选择标准下年年或多数年于此节气易发的疾病,此即因此节气的气化特点所导致的高危疾病。≥1.5倍选择标准下高危疾病的具体确定方法为:针对每一种疾病,若在5年中相同的节气内作为≥1.5倍易发出现≧3次,或作为易发出现2次而另外3次都>1倍提示易发倾向,认为该疾病为该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同法得某节气每年不易发疾病。结果:1.在≥1.5倍选择标准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详见论文正文。依此可见,男女呼吸系统疾病在冬季的节气即立冬~冬至较易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肠道传染病在小满~处暑即夏秋季易发,一氧化碳中毒见于小雪~惊蛰,中暑见于小满~立秋。这些结果与常识性事实及各科教科书中所提供的疾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基本吻合,说明本研究在数据采集、统计学分析方法方面是无误的,结果是可信的,1.5倍的选择标准初步看来能满足本研究的需要。2.对照《素问·脉解篇》对立春雨水、清明谷雨、芒种夏至、立秋处暑、寒露霜降、大雪冬至六个月节气为代表的三阴三阳病的论述,本研究在1.5倍的选择标准下得到的反复易发疾病也能与之达到较高的符合度:正月立春雨水太阳病月份,易发病为呼吸系统疾病、腰臀痛等太阳经部位病症、上实下虚之瘖啡失语、狂证等;三月清明谷雨厥阴病月份,易发病为阴囊肿物、咽喉不适等厥阴肝经病症,及阳气振发而不畅之腰脊痛病症;五月芒种夏至阳明病月阳盛之阴/一阴来复、阳明闭郁,易发病为胃肠道疾病、阳盛于上而邪并于外之躁狂、心神阳气突伤之惊恐障碍、焦虑性抑郁,及阳伤水停之下肢水肿、哮喘等病症;七月立秋处暑少阴病月,阳杀于外、阴气盛于下,易发病为腰部、下腹部疾病、厌食、肝胆病、视力视觉障碍类、肺水肿喘咳、心律失常等病症;九月寒露霜降少阳病月,少阳不伸,易发病见肋软骨痛、肋间神经痛、多部位关节病、心脑血管病、高血压、肝胆疾病及消化道溃疡等;十一月大雪冬至太阴病月,脾运受抑,易发病为腹胀呕吐类消化系统、泌尿及代谢类病症等。本研究结果中,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全面、广泛,疾病种类细致,对《素问·脉解篇》的论述既有印证又有拓展,且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利于临床实用与进一步开展相关的中西医结合研究。3.上述结果证明了本研究的可信度的同时,所呈现的各个节气的易发疾病可以作为临床预测、预防、诊治疾病的有效参考,在与经典得到了相互印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经典中未论述到的节气的致病特点的缺憾,为下一步对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及对人体气化影响规律的分析,提供了较为可信、可靠的大数据依据。结论:本研究得出的各节气易于每年发作的高危疾病与事实基本吻合,且印证了《素问·脉解篇》中的相关论述,有助于指导各节气易发疾病的预测预防和诊疗、弥补经典中相关论述的不足,为进一步探索各个节气的气化特点、挖掘节气在中医学中的价值,提供了大数据依据。

金长雨[5](2019)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调查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深入分析老年呼吸衰竭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探讨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针对性地制定防控对策,减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0月确诊的208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照是否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进行分组,详细记录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EpiData 3.1对原始数据进行录入,SPSS 25.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包括性别、有无CO2潴留、有无肺间质纤维化、原发病类型、吸烟指数是否超过重度指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肝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有创机械通气、发生季节、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利尿剂应用等使用频数、百分数进行描述;计量资料包括年龄、BMI、APACHEII评分经正态性检验后使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各因素组间MODS发生率的差异使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确定老年呼衰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8例呼吸衰竭患者共有34例继发了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为16.35%(34/208),其中6例心血管功能衰竭并肝功能衰竭、4例心血管功能衰竭并肾功能衰竭、11例肝功能衰竭并肾功能衰竭、4例肝功能衰竭并肾功能衰竭并消化道系统功能衰竭、4例肝功能衰竭并脑功能衰竭、2例脑功能衰竭并凝血机制障碍、2例肝功能衰竭并胰功能衰竭、1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并脑功能衰竭,构成比分别为17.65%(6/34)、11.76%(4/34)、32.35%(11/34)、11.76%(4/34)、11.76%(4/34)、5.88%(2/34)、5.88%(2/34)、2.94%(1/34)。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对可能导致继发MODS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原发病类型分布及BMI>25kg/m2、合并高脂血症、气候剧烈变化者MODS发生率相近,进行?2检验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发生组年龄>80岁、二氧化碳潴留、肺间质纤维化、吸烟指数>400支/年、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肝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有创机械通气、APACHEII>15分、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者MODS的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组(P<0.05),利尿剂应用者MODS的发生率低于未发生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0岁、二氧化碳潴留、肺间质纤维化、吸烟指数>400支/年、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肝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有创机械通气、APACHEII>15分、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均为老年呼吸衰竭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利尿剂应用是其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3.291、14.455、5.702、11.250、5.030、5.100、4.559、3.660、7.168、2.953、7.168、4.545、3.352、0.087。结论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较多,年龄>80岁、二氧化碳潴留、肺间质纤维化、吸烟指数>400支/年、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肝炎、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有创机械通气、APACHE II>15分、代谢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均可增加其发生风险,而利尿剂应用可降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明确老年呼吸衰竭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可为临床制定相关预防策略,以减少老年呼吸衰竭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率提供参考依据。

董璐[6](2019)在《神经危重症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神经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状态、相关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者274例。入NICU后病程第1天、第4天、第7天、第15天、第28天采用急性胃肠损伤(AGI)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AGI的诊断和分级,并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既往史、合并症、血清学指标及评分量表、病情的转归。无胃肠功能障碍组为NICU停留期间从未发生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组为发生1次及1次以上胃肠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院一般资料,对可能影响胃肠功能障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究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比较脑血管病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及血清学指标是否有差异,探讨脑血管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非参数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74例NICU住院患者中,年龄1390岁,平均(57.97±19.03)岁,男性182例(66.42%),女性92例(33.58%),发生胃肠功能障碍者212例,总体发生率为77.37%。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全组NICU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肝功能不全、接受的治疗方式、机械通气、采取的营养方式、营养天数、住院时长、NICU停留时长、入院时NIHSS与GCS评分、入院时血LDH、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等13项危险因素与神经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相关(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CU停留时长、入院时GCS评分为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4.全组患者出院时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均较入院时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的基线血清前白蛋白、出院时的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均较自主进食组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基线及出院时的白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均较自主进食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81例脑血管病患者中138例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总体发生率为76.24%,其中脑出血亚组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0%,脑梗死亚组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2.3%;住院期间AGI最高等级分布情况为,0级44例、Ⅰ级101例、Ⅱ级31例、Ⅲ级3例、Ⅳ级2例,占比分别为24.31%、55.80%、17.13%、1.66%、1.10%;不同AGI分级的患者之间在卒中类型、肺部感染、心衰、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接受的治疗方式、机械通气、休克、远隔脏器功能障碍、营养方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脑出血与脑梗死两组患者在病程第4天出现胃肠功能障碍者达峰值;两组在第7天、第15天的AGI评分及住院期间最高AG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胃肠功能障碍组与无胃肠功能障碍组的脑血管病患者,在年龄、NICU停留时长、住院时长、营养天数、入院时NIHSS评分(NIHSS1)、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入院时前白蛋白的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8.对不同AGI分级的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ICU停留时长、住院时长、卒中类型、接受的治疗、合并症(肺部感染、心衰、肝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率失常、机械通气、休克、远隔脏器功能障碍)、营养方式、营养天数、入院时NIHSS评分(NIHSS1)、入院时血清学指标(血LDH、乳酸、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多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对不同AGI分级的脑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CU停留时长、肺部感染、心衰、营养方式是脑血管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10.入院与出院时NIHSS评分越高的脑血管病患者,其AGI分级也越高,且不同胃肠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患者之间NIHSS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神经危重症患者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比例较高,值得临床高度重视。2.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无合并症的发生为神经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不利于神经功能的康复。3.积极防治并发症以及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减轻发生程度。

冯强,张楠楠,田志霞,郭静,王博雅[7](2017)在《多脏器相关心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多脏器相关心脏综合征是具有心血管症状而未合并器质性病变的一类综合征。随着心脏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越来越多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系统症状的患者并无相关心脏疾病,脑、颈、胃、胆、肾等多脏器病变均可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等多种机制引起心脏相关症状,形成脑心、颈心、胃心、胆心、肾心等综合征。在临床工作中,针对病因不明的心血管症状患者,应充分考虑多脏器相关心脏综合征的发生,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症治疗,以改善预后。

任丽华[8](2014)在《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脏器功能支持方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脏器功能复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应充分考虑其并发症发病因素,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刘勇,陈小倩[9](2012)在《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脏器损伤10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脏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脏器损伤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100例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脏器损伤死亡36例(构成比为36%),并且病死率与脏器衰竭的多少有关,且成正比的关系。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

杨彦[10](2012)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9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统计分析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时间、发生类型、发生部位、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变化、预后情况。结果本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脑心综合征中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 CCS)多在脑血管事件后72小时内发生,平均发生时间为(53.264±4.28)h,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以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最高,依次分别为心律失常、假性心梗和急性心梗。丘脑、基底节、脑干、小脑、脑叶,CCS的发生率分别为69.23%、66.67%、71.42%、60.00%、33.33%,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小脑部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叶,除小脑外,均与脑叶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靠近中线者发生率高。心肌酶异常占脑心综合征者90.91%,多在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后48h内出现,2周内恢复正常。55例脑心综合征患者好转51例,而未合并脑心综合征的35例患者好转34例,结果表明未合并脑心综合征好转者高于合并脑心综合征者。结论1.在脑心综合征患者中,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高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多在72小时内发生。3.心肌酶改变多在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后48h内出现,2周内恢复正常。4.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中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小脑部位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叶,靠近中线者发生率高。

二、急性脑血管病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脑血管病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综述
    综述一 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现代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SAGI的认识
        2 流行病学研究
        3 病因及发病机制
        4 实验室指标
        5 临床疗效指标
        6 治疗进展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研究进展
        1 脓毒症的中医认识
        2 SAGI的中医认识
        3 SAGI的治疗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一 针刺对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疗效的系统评价
    1 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质量评价
        2.4 疗效评价
        2.5 不良反应
        2.6 发表偏倚
    3 讨论
        3.1 纳入研究的针刺干预特点
        3.2 结果讨论
        3.3 证据的整体完整性和适应性
        3.4 证据质量
    4 结论
        4.1 对实践的意义
        4.2 对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研究二 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临床资料
        2.3 治疗方案
        2.4 疗效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
        2.6 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完成情况
        3.2 一般资料的基线情况
        3.3 观察指标的基线情况
        3.4 临床疗效比较
        3.5 安全性评价
    4 讨论
        4.1 选题依据
        4.2 研究方案分析
        4.3 疗效指标选择
        4.4 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2)中医院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特征、预后分析及中医证候分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急性肾损伤的西医研究概况
        1. AKI的全球流行病学调查概况
        2. AKI的病因
        3. 西医对AKI病理生理机制的认识
        4. AKI的防治
        5. AKI诊断和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急性肾损伤的中医研究进展
        1. 中医有关AKI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对AKI病因病机的认识
        3. AKI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
        4. AKI的辨证论治
        5. 中药静脉制剂、中药活性成分防治AKI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诊断标准
        1.6 数据收集
        1.7 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ICU患者的资料分布特征比较及AKI发生的危险因素
        2.2 ICU不同肾功能预后AKI患者特征比较及影响肾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
        2.3 ICU不同临床转归患者特征比较及死亡的危险因素
        2.4 预测ICU患者AKI发生及临床转归的ROC曲线
        2.5 ICU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
    3. 讨论
        3.1 ICU患者的一般情况和临床特征
        3.2 ICU中AKI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
结语
    1. 结论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3)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1. 经文解读
        2. 天文历法溯源
        3. 气象数据分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前言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讨论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简历

(4)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二十四节气简介
        1 节气的由来
        2 二十四节气总体气机特点
        3 二十四节气对人体气化的影响
    文献综述一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及其现代研究
        1 《内经》中的时间医学思想
        2 中医时间医学的现代研究
        3 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研究
        1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2 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3 循环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4 神经系统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5 其他疾病发病与节气的相关性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总体设计
        2.2 具体步骤
    3 结果
        3.1 北京市急诊患者的疾病分布规律
        3.2 以男性大寒为例演示大寒节气反复易发疾病的判定——举例
        3.3 男性、女性二十四节气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3.4 2级分类下男女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个数总结
        3.5 结果总评价
        3.6 男性、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总体特点
        3.7 印证经典中的论述
        3.8 弥补经典中的不足
        3.9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研究的可信度分析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3 研究意义
    4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男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附录2 女性各节气反复易发疾病
简历

(5)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资料收集与整理
    3 自变量赋值
    4 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2 MODS发生情况
    3 各因素与老年呼吸衰竭继发MODS间的单因素分析
    4 MODS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老年呼吸衰竭继发MODS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的必要性
    2 老年呼吸衰竭继发MODS危险因素的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神经危重症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附表3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与成果

(7)多脏器相关心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脑心综合征
2 胆心综合征
3 胃心综合征
4 颈心综合征
5 肾心综合征
6 胰心综合征
7 肝心综合征
8 小结

(8)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脏器功能复常时间和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比较
    2.2 疗效比较
3 讨论

(9)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脏器损伤10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表
引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硏究成果
致谢

四、急性脑血管病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治疗脓毒症急性胃肠损伤的随机对照研究[D]. 程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中医院ICU急性肾损伤患者特征、预后分析及中医证候分布研究[D]. 陈美玲.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二十四节气对北京地区急诊病种的选择研究[D]. 蒋暑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老年呼吸衰竭患者继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危险因素的研究[D]. 金长雨.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6]神经危重症与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D]. 董璐.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多脏器相关心脏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 冯强,张楠楠,田志霞,郭静,王博雅. 医学综述, 2017(18)
  • [8]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J]. 任丽华.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09)
  • [9]急性脑血管病合并多脏器损伤100例临床分析[J]. 刘勇,陈小倩. 当代医学, 2012(35)
  • [10]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临床回顾性分析[D]. 杨彦. 郑州大学, 2012(09)

标签:;  ;  ;  ;  ;  

急性脑血管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