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干磨研究

玉米干磨研究

一、玉米干法碾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Paula Alvito,Jonathan Barcelo,Johan De Meester,Elias Rito,Michele Suman[1](2021)在《消减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真菌毒素:来自欧洲和东南亚的经验分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世界范围内,由真菌毒素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达数十亿美元,给人类和动物带来安全风险。粮食中真菌毒素的预防可以通过食品加工过程中进行真菌毒素的消减处理。在过去几十年里,虽然发表的科技论文中报道了大量真菌毒素防控措施,但实际生产往往需要更容易实施的、简单易行的建议和指导方针。欧洲和东南亚在真菌毒素处理到数据分析、风险评估到污染防控、差异分析到流通途径等方面可以做到相互协作,互相补充。欧洲和东南亚政府及相关行业必须在综合考虑地域、农业系统和不同国家消费者偏好的背景下,寻求平衡食品安全和地区贸易二者关系,协同管控食品供应链。以谷物为例,加工过程包括初级加工(谷物清理和碾磨操作)和二次加工(如烘焙过程中的发酵和烘烤),欧洲尤其关注烘焙食品安全性及全麦面包生产工艺对呕吐毒素的影响。结合农业、咖啡工业和科学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及亚洲咖啡生产者的具体情况,重点关注东南亚地区咖啡中赭曲霉毒素A污染问题。在农场环境中减少真菌毒素的措施给咖啡农民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包括在规范种植农场模式下咖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社会经济效益和个人行为模式的相关影响因素。随着世界变得更加全球化,食品和饲料供应链也变得日趋复杂,因此,需要制定更全面的策略来确保食品供给及品质安全。

刘玉兰,郑婷婷,王月华,安骏,王戬东[2](2021)在《不同来源和不同方法提取玉米胚的品质对比》文中研究指明从不同玉米深加工企业采集不同提胚工艺生产的玉米胚样品,同时在实验室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提取玉米胚,对玉米胚的主要组分含量、真菌毒素含量、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中油脂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对比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方法提取玉米胚的品质。结果显示:从玉米淀粉厂所采集玉米胚的纯胚率(60.29%~88.92%)高于从玉米酒精厂所采集玉米胚(42.29%~57.25%),通过风选和筛分可将玉米胚的纯胚率提高至84.11%~97.85%。半干法玉米胚含水量(9.09%~14.48%)高于湿法玉米胚(3.51%~5.51%),粗脂肪含量(23.63%~26.94%)明显低于湿法玉米胚(53.42%~54.77%),粗蛋白含量(13.75%~18.46%)高于湿法玉米胚(10.10%~12.35%),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湿法玉米胚。不同玉米胚毛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甾醇含量无明显差别,但干法玉米胚毛油中维生素E含量更高。半干法玉米胚中挥发性风味成分(38~46种)明显多于湿法玉米胚(11~36种),感官呈青草味和甜香味,颜色浅且有色泽,湿法玉米胚有哈喇味和刺激味,色泽偏黄且较为暗淡,但湿法玉米胚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更低。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半干法提取的玉米胚适合做为食用玉米胚的产品开发。

吴立根,王岸娜,申瑞凌,屈凌波[3](2020)在《藜麦碾磨加工与营养分布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藜麦因其独特营养特性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欢迎,但是食用前的去皂处理造成了藜麦营养损失和资源浪费,如何在加工中保留更多的藜麦营养成分引发研究人员的关注。该文介绍国内外关于藜麦籽粒的形态结构与营养成分,藜麦米加工及碾磨方式对藜麦米营养成分影响的进展,旨在为藜麦精深加工和精准营养供给的研究提供支撑。

郑婷婷[4](2020)在《玉米胚品质及其真菌毒素控制研究》文中认为玉米胚是玉米深加工的副产物,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膳食纤维及其他营养成分,是生产食用玉米油和饲用玉米粕的原料,但玉米胚极易感染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和呕吐毒素(Daoxynivaleno,DON)等真菌毒素,对玉米胚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和饲用安全造成隐患。为提升玉米胚的安全品质和营养品质,促进玉米胚和玉米油加工业向高值化方向发展,研究提胚方法、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品质的影响以及玉米胚中真菌毒素消减和脱除方法非常必要。1.不同提胚工艺和不同来源玉米胚的综合品质比较。从不同玉米深加工企业采集不同提胚工艺生产的玉米胚样品,同时在实验室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提取玉米胚,对玉米胚的主要组分含量、真菌毒素含量、挥发性风味成分及其中油脂品质进行检测分析,对比研究不同来源和不同方法提取玉米胚的品质。结果显示:从玉米淀粉厂所采集玉米胚的纯胚率(60.29%~88.92%)高于从玉米酒精厂所采集玉米胚(42.29%~57.25%),通过风选和筛分可将玉米胚的纯胚率提高至84.11%~97.85%。半干法玉米胚水分含量(9.09%~14.48%)高于湿法玉米胚(3.51%~5.51%),粗脂肪含量(23.63%-26.94%)明显低于湿法玉米胚(53.42%-54.77%),粗蛋白含量(13.75%-18.46%)高于湿法玉米胚(10.10%-12.35%),总氨基酸含量和必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湿法玉米胚。不同玉米胚毛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甾醇含量无明显差别,但干法玉米胚毛油中维生素E含量更高。半干法玉米胚中挥发性风味成分(38~46种)明显多于湿法玉米胚(11~36种),感官呈青草味和甜香味,色泽浅,湿法玉米胚有哈喇味和刺激味,色泽偏黄且较为暗淡,但湿法玉米胚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更低。以优质玉米为原料采用半干法提取的玉米胚适合做为食用玉米胚产品的开发。2.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综合品质影响的研究。以半干法玉米胚为原料,调节水分至9%的安全水分,设定不同温度(25℃、45℃)、不同相对湿度(45%、75%)、真空或非真空条件进行玉米胚储存试验,在56天储存期间定期取样检测玉米胚主要组分含量和AFB1、ZEN、DON含量等,对比研究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综合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在25℃、75%相对湿度的储存条件下,玉米胚品质变化最为明显,经56天储存,玉米胚中粗脂肪含量从26.94%下降至23.51%,酸价从8.39 mg/g上升至58.88mg/g,过氧化值从1.17 mmol/kg上升至2.15 mmol/kg,AFB1和DON含量分别从初始的12.45、396.14μg/kg上升至17.33、541.32μg/kg,ZEN从初始的127.21μg/kg降低至82.06μg/kg,感官可见玉米胚样品有明显霉变。相同温度条件(25℃),随相对湿度升高(45%、75%),3种真菌毒素含量升幅均增大,经56天储存,AFB1、ZEN、DON含量分别为14.25、64.05、428.48μg/kg(45%相对湿度)及17.33、82.06、541.32μg/kg(75%相对湿度);相同湿度条件(45%),随温度升高(25℃、40℃),AFB1、ZEN、DON含量升幅增大,但与高湿度(75%相对湿度)条件相比,总体升幅较小。25℃、45%相对湿度条件下,真空和非真空储存条件对3种真菌毒素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大。3.不同处理方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消除效果的对比研究。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消除可以同时兼顾玉米油和玉米粕安全品质的提升,为此试验采用挤压膨化法、微波法、湿热蒸胚法、淡碱蒸胚法、臭氧水调质法和臭氧熏蒸法等6种方法对玉米胚进行真菌毒素消除处理和效果对比,以期筛选出更有效的脱毒方法并随后对其进行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挤压膨化法、微波处理法对ZEN的最高消除率分别为36.01%和36.86%,对AFB1和DON的消除效果有限;湿润蒸胚法对3种真菌毒素的消除基本没有效果(消除率最高仅为2.63%);而淡碱蒸胚法对3种真菌毒素均有较高消除率,分别达到52.21%、33.76%、61.12%;臭氧水调质法对AFB1、ZEN、DON最高消除率分别为29.28%、75.56%、91.91%,但处理时间12 h,处理后样品的风味较差;臭氧熏蒸法对AFB1、ZEN、DON消除率可分别达69.49%、70.21%、75.50%。对比分析,淡碱蒸胚法和臭氧熏蒸法可明显降低玉米胚中AFB1、ZEN、DON含量,且方法较为简单、处理时间短,对玉米胚的感官品质影响较小,可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以提高其脱毒效果。4.淡碱蒸胚法消除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条件优化研究。利用湿热和碱性条件对真菌毒素的破坏作用,以不同浓度的Na OH溶液调节玉米胚水分达到14%的适宜蒸胚水分,用115℃过热蒸汽蒸胚30 min,对蒸胚前后玉米胚及所制取玉米毛油中AFB1、ZEN、DON含量进行检测,研究淡碱蒸胚条件(主要为碱液浓度)对真菌毒素消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液质量分数为5.29%时,淡碱蒸胚对ZEN和DON的降解消除效果最好,ZEN含量从697.41μg/kg降至246.25μg/kg(消除率64.69%),DON含量由2417.07μg/kg降至1520.63μg/kg(消除率66.78%),所制取玉米毛油中ZEN含量从150.76μg/kg减少至140.02μg/kg,DON含量从150.76μg/kg降低至108.47μg/kg;碱液质量分数为6.55%时,淡碱蒸胚对AFB1的降解消除效果最好,AFB1含量从7.91μg/kg降至0.77μg/kg(消除率90.30%),所制取玉米毛油中AFB1含量从2.1076μg/kg减少至0.513μg/kg。随碱液质量分数的增大,淡碱蒸胚所得玉米胚及其毛油的色泽有所加深,毛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明显降低。采用淡碱蒸胚不仅能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进行有效消除,大幅降低玉米胚及其毛油中真菌毒素含量,同时也能降低玉米粕中真菌毒素含量,实现玉米油食用安全和玉米粕饲用安全的同步提升。5.臭氧熏蒸法消除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条件优化研究。固定臭氧浓度为150 mg/L,探究玉米胚水分含量和臭氧熏蒸时间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消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胚水分含量为20%、熏蒸时间为80 min时,AFB1有最优消除效果,消除率为72.27%;玉米胚水分含量为10%、熏蒸时间50 min时,ZEN消除率达68.88%;玉米胚水分含量为15%、熏蒸60 min时,DON消除率可达82.86%。适当提高玉米胚水分含量(20%范围内)对提升3种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有利。3种真菌毒素的消除率与处理时间呈正相关,熏蒸时间达60 min时,3种真菌毒素均可获得较好的消除效果。综合3种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采用玉米胚水分含量15%、熏蒸时间60 min的优化条件,AFB1、ZEN、DON的消除率分别达到66.61%、69.44%、90.96%。随玉米胚水分含量增加和臭氧熏蒸时间延长,玉米胚毛油的色泽变浅,酸价和过氧化值升高,但总体升幅不大。

耿栋辉[5](2020)在《鲜湿米粉营养及食用品质调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酵鲜湿米粉具有独特的风味和爽滑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传统自然发酵存在用时长、易带来有害微生物污染、产品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除了安全品质,消费者对于米粉营养品质的要求亦越来越高,运用糙米直接加工米粉可以获得良好的营养品质,但目前的技术手段加工的糙米米粉食用品质不佳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针对我国传统米粉加工中安全和营养品质有待提升的产业瓶颈问题,本研究采用植物乳杆菌及其发酵米浆回添发酵工艺加工鲜湿米粉提升其安全品质,采用轻度碾磨联合纤维素酶处理糙米原料后加工糙米米粉提升其营养品质。结果显示,纯菌发酵米浆中优势细菌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有害微生物克洛诺菌属(Cronobacter)被显着抑制。纯菌发酵可将时间由自然发酵的54 h缩短至18 h,发酵速率提高了3倍。纯菌发酵与自然发酵米粉质构和蒸煮特性无显着差异。纯菌发酵米粉的挥发性成分类别及比例与自然发酵米粉相近,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二者具有相似的风味。以上结果表明,纯菌发酵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有害微生物的污染,米粉产品的风味和口感可与自然发酵米粉相媲美。为进一步缩短发酵时间、提升加工效率,将纯菌发酵后的酵头回添用于米粉加工。结果显示,纯菌酵头回添可将发酵时间进一步缩短至10 h。纯菌酵头发酵米浆的游离氨基酸和乳酸浓度高于自然发酵。纯菌酵头发酵米粉与自然发酵米粉具有相似的质构、蒸煮特性和感官品质,且其挥发性成分中醛类的相对含量高于自然发酵米粉,具有更好的风味。因此,纯菌酵头回添发酵在保持米粉的食用品质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鲜湿米粉的风味。为进一步提升米粉的营养品质,采用轻度碾磨联合纤维素酶处理糙米后加工糙米米粉。结果显示,用处理后的糙米制作的鲜湿米粉中保留了糙米大部分的营养物质,膳食纤维、总酚、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生育酚的含量较精米米粉分别提高了54.7%、11.4%、16.4%、54.1%和6.52倍。该米粉与精米米粉具有相似的微观结构、质构特性和蒸煮品质,同时还具有更低的血糖生成指数(GI)。以上结果表明,轻度碾磨联合纤维素酶处理在保留糙米大部分营养成分的基础上,提高了糙米米粉的食用品质。综上所述,植物乳杆菌及其酵头发酵可在保持自然发酵米粉食用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了发酵效率和产品质量安全,轻度碾磨联合纤维素酶处理糙米后加工糙米米粉进一步改善了米粉的营养品质。本研究中的新型加工技术实现了米粉营养与美味的协调统一,可为我国传统鲜湿米粉的科学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王晓梦[6](2020)在《水磨糯米粉浸泡工序节水降污工艺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磨糯米粉的生产工艺中,浸泡作为其中重要工序,浸泡过程中需要全面清除糯米原料中的杂质、糠尘等附着物,得到充分吸水的洁净糯米,以保证最终成品粉的卫生指标符合要求,这使得该工序的耗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巨大,并且随着糯米原料存放时间的延长,会进一步加剧浸洗的成本,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以及加重加工企业的污水处理的负担。本文对在不同温度下储藏180d的糯米进行研究,每间隔30d取样,分析糯米储藏条件与浸泡工序中浸出物相对应的变化规律,探究糯米表层变化的机理,最终研究解决浸泡工序节水降污的具体方法与措施,所得的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不同储藏环境下的糯米吸水率进行测定,糯米储藏过程中温度越高,储藏时间越久,糯米吸水率越高,综合来看,浸泡温度为25℃时,将浸泡时间控制在6h属于理想浸泡效果。由此对不同储藏温度下储藏不同时间的糯米进行浸泡,测定其浸出物含量,结果表明:糯米储藏过程温度越高,储藏时间越久,糯米总浸出物含量、可溶性浸出物含量和不可溶性浸出物含量越多,对比来看,可溶性成分总是高于不可溶性成分,且在高温下储藏的糯米在浸泡环节的浸出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上升的幅度更大。探究糯米表层变化的机理就能较好地解释浸出物含量变化的成因,本文从糯米本身入手,测定糯米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在不同储藏温度下的理化指标和霉菌总数以及微观结构进行测定,分析发现,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蛋白质含量整体下降,脂肪酸值明显上升,还原糖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霉菌总数呈上升趋势。在高温下储藏的糯米,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更明显,蛋白质含量下降更多,脂肪酸值急剧上升且在后期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还原糖含量在储藏90d达到最大值,霉菌总数含量增长最多,储藏温度是影响糯米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微观结构的测定结果表明糯米表面附着微粒,横断面胚乳细胞呈明显辐射状特征,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大米表面微粒分布和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微粒聚集向外突起,有高低起伏,横断面胚乳细胞多面体片状结构和棱台结构变得模糊,辐射状排列趋势不清晰甚至消失。通过分析发现各指标之间有极大的相关性,储藏时间与浸出量、霉菌总数、脂肪酸值、蛋白质含量呈极显着相关。总的来说,糯米表面粉化层增多是由于微生物以糯米为营养基质,对糯米内外物质进行消化吸收利用,并且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使糯米表层出现明显变化。为了更好的应对糯米表层的变化,本文利用干法处理的手段,在浸泡工序前对不同储藏时期的糯米进行预处理,陈化糯米原料经精米抛光机干法抛光处理后,先去除米粒表面的粉化层,然后再进行浸泡工序,可显着降低浸泡后总浸出物、不溶性浸出物、可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方案可行。抛光机碾磨掉的少量粉化层,其主要组成为淀粉和蛋白质,过去的生产工艺中大都分散在浸泡水中,造成水污染,通过干法加工并回收,可以变废为宝,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寇梦茹[7](2020)在《全谷物糙米固体饮料的制备及储藏性质的研究》文中提出稻米作为世界一半人口的主粮,对稻米及其相关制品的研究与开发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糙米是稻米经砻谷机处理脱壳后的颖果,糙米与精白米相比具有更丰富的营养成分。目前糙米及糙米制品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由于糙米种皮中含有的蜡脂及高含量纤维造成口感差的问题;二是糙米皮层中大量的脂肪及脂肪酶等多种酶的存在使其极易发生氧化酸败,造成相关食品的货架期短、不易保藏。针对这两个问题本研究通过超微细化及过热蒸汽钝酶处理进行解决;由于全谷物糙米固体饮料需熟化处理才能达到较好的口感,为简化工艺节约能量,同时最大程度的保留营养物质,本研究对糙米采用过热蒸汽熟化-钝酶一体化处理工艺,在熟化糙米的同时对皮层部分关于脂肪氧化相关酶类进行钝酶处理,以糊化度、脂肪酶及营养成分作为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处理工艺,对熟化糙米进行粉碎工艺优化、配方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制备全谷物糙米固体饮料,并对产品储藏期间理化性质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以糊化度、感官评价、脂肪酶活性为指标确定过热蒸汽熟化-钝酶糙米的时间与温度,结果表明:过热蒸汽在140℃处理4min的条件下,糙米初始含水量低于38.02%时,糊化度随着初始含水量的增加而上升,初始含水量达到38.02%后,含水量增加糊化度上升无显着性,因此,在之后研究中采用初始水分含量为38%左右的糙米;糙米糊化度低于85%时,感官评分随着糊化度的增加而上升,糊化度大于85%时,糊化度增加其感官评分的变化无显着性,因此以糙米糊化度为85%作为糙米熟化标准;在过热蒸汽140℃处理16 min、160℃处理12 min、180℃处理12 min、200℃处理8 min后延长处理时间糙米脂肪酶活性不再发生显着变化,为最佳钝酶点,此时糙米糊化度均达到85%以上;脂肪酶活性分别为 7.22±0.91mg/g、6.57±0.56 mg/g、5.41±0.67 mg/g、4.42±0.62 mg/g。(2)过热蒸汽熟化-钝酶一体化工艺参数确定:以最佳钝酶点样品140-16(SS)、160-12(SS)、180-12(SS)、200-8(SS)与原料糙米对比进行营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蛋白质、脂肪、总淀粉与总膳食纤维含量无显着性变化;多酚、黄酮、酚酸含量、体外抗氧化能力140-16(SS)样品略有上升,其余三组有一定程度的降低;γ-谷维素含量无显着变化,表明在过热蒸汽高温较长时间处理条件下并不会对γ-谷维素进行破坏,过热蒸汽的无氧特性可以更有效地保留糙米中的γ-谷维素。因此,选择初始含水量为38%的糙米在过热蒸汽140℃处理16 min进行熟化-钝酶一体化处理。(3)粉碎工艺优化:随着冲击磨粉粹频率的增加,粒径逐渐减小,糙米粉吸水性指数、水溶性指数、悬浮稳定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分别在粉粹粒径为21.2μm、31.5 μm、21.2μm时达到最高值;结块率随粒径减小而上升;感官评定“色泽”、“气味”、“口感”、“状态”评分最高时,样品粒径分别为21.2μm、18.1 μm、21.2 μm、21.2 μm;根据糙米粉理化及感官综合评定结果选定最佳粉碎频率为40 Hz,此时粒径D[4,3]为21.2 μm。(4)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糙米、燕麦、黄豆、白砂糖添加量对糙米固体饮料感官评分的影响,发现各因素影响大小为黄豆>糙米>白砂糖>燕麦,以85℃左右、100 mL热开水的冲泡,每份最终优化得到最佳配方为黄豆2 g、糙米4 g、燕麦3 g、白砂糖2 g。(5)按最优配方配制固体饮料,未经过热蒸汽处理组和140-16(SS)组在25℃储藏21周,结果表明:140-16(SS)组的脂肪酸、过氧化值与羰基值均显着低于未处理组,为未处理组的35.23%、49.20%、57.64%。

张驰[8](2020)在《发芽青稞熟粉的功能特性及其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青稞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地方资源谷物,富含γ-氨基丁酸(GABA)、β-葡聚糖等保健功能成分,但由于纤维含量高,不易碾磨,用到面制品、烘焙产品中往往带来口感粗糙、组织松散的问题,加工性能差,添加量有限,严重制约了青稞加工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本文针对青稞精深加工应用的关键共性问题,从原料到产品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发芽和不同熟化方式对青稞籽粒营养特性、结构功能及粉料特性的影响,探索特征营养成分高保留率的青稞原料熟化方法,并以烘焙类糕点为熟粉应用切入点,选择粤式杏仁饼作为低水分产品的代表、戚风蛋糕为高水分产品的代表,系统研究了青稞粉应用过程中的粉料特性和品质变化规律,优化其烘焙方式,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突破青稞原料应用的瓶颈问题,丰富青稞加工产品品种,实现加工过程的节能降耗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1)针对传统高温炒制对青稞功能成分破坏较大的问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混联酶法等手段,探讨了发芽和不同熟化方式对青稞特征功能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发芽过程中GABA含量接近线性增加,β-葡聚糖含量逐渐下降,抗性淀粉含量先增后减。在兼顾营养成分、出粉率及发芽周期的前提下,确定青稞籽粒萌发24 h再进行后续熟化。此状态的籽粒经炒制、热烘、微波等不同熟化处理,抗性淀粉含量前期皆有不同程度增加。但是随着处理温度(100?C→140?C)或功率密度(1.5 W/g→2.5 W/g)的增加,GABA损失率有所增大。高压的蒸制熟化则有助于发芽籽粒中β-葡聚糖富集。(2)采用X-射线衍射仪、黏度分析仪、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熟化方式对发芽青稞籽粒性状结构及粉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碾磨条件下,籽粒熟化后制备的粉料与生粉料相比,膨胀度、抗性淀粉含量增加,而粉料粒径及吸水指数、持油性、溶解度降低,且糊化黏度及结晶度也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经发芽再熟化所制备的青稞熟粉,GABA富集率在9.71~34.90%。其中,炒制熟化,120?C,39.7 min下的β-葡聚糖保留率最高(73.96%)、相对结晶度(3.20%)最低;热烘熟化,100?C,83.5 min下获得最高的粉料相对结晶度(20.33%)、γ-氨基丁酸富集率(34.90%)和醇类香气含量(5.03%);微波熟化,与其他熟化方式比较,籽粒孔隙明显,所制粉料黏度峰型最为平缓,β-葡聚糖含量普遍较低,中位粒径、a*值、b*值、峰值时间、抗性淀粉、碘蓝值、膨胀度等较高。(3)在高水分烘焙产品中的应用:针对青稞粉高含量(50g/100 g粉料)戚风蛋糕在传统热风烘焙条件下难以膨发,组织粗糙等问题,分别探讨了粉料组成、面糊特性和烘焙工艺等对青稞戚风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青稞粉代替50%小麦粉,会改变面糊的特性及焙烤过程中气孔结构的形成。所用粉料的支链淀粉/总淀粉比例与相应面糊的流动指数呈极强正相关(r=0.892),蛋糕的气孔表面积占有率与粉料的吸热焓及面糊的气泡增长率呈正相关(r=0.678,0.769),而与面糊的稠度系数和流动指数呈负相关(r=-0.941,-0.628)。通过微波(800 W)预处理20 s可使青稞面糊快速膨发达至体积最大点,紧接着热风烘烤35 min使之熟化,获得的蛋糕组织细腻、气孔稠密度高且分布均匀,既有利于改善单纯热风烘烤(170?C,50 min)蛋糕的比容、粗糙感及内部粘稠性,又能优化单纯微波熟化(800 W,95 s)蛋糕的外观、色泽、质地、口感、气孔均匀性及空泡壁孔隙分布均匀性。(4)在低水分烘焙产品中的应用:针对青稞粉高含量(≥40%)熟粉类糕饼成型性较差,糕饼外形容易缺损掉渣,口感粗糙等问题,重点探讨了青稞粉筛分细度对粤式杏仁饼粉料(绿豆粉,<125μm)及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稞粉筛分得越细,蛋白质、膳食纤维及灰分含量越低,淀粉含量及膨胀能力越高,热稳定性越差,显微结构越趋于典型淀粉颗粒,吸水指数(40~80%复配比)越低,产品成型性越优(0~40%复配比)。随青稞粉占比减少,<125μm青稞粉体系压缩性和持油性下降,当180~280μm、125~180μm、<125μm的青稞粉分别以<20%、≤20%、≤80%的比例与绿豆粉复配时,所制产品的质地及口感与传统粤式杏仁饼接近,且膳食纤维、β-葡聚糖和GABA含量明显提高。

张挽挽[9](2020)在《富硒糙米加工过程中硒含量的变化》文中提出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本文主要对硒含量的测定方法、硒形态分析方法及富硒糙米加工过程硒含量的变化展开探讨。通过相关实验论证,建立适用于富硒糙米硒含量测定的原子荧光光谱法和硒形态分析的液相-原子荧光联用法;分析碾米过程中硒含量的变化,确立高硒保留率的精米样品;对糙米湿磨的单因素条件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通过正交实验验证,最终确定富硒糙米的湿磨工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硒含量测定的检测条件进行优化:以10%的盐酸为载流,15g/L硼氢化钠溶液做还原剂时,仪器性能最好;前处理条件:消解液赶酸至剩余1ml左右时,测定结果最好,预还原时仅需将三角瓶置于180℃的电热板加热20s,即可完成价态的还原;经优化后,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633%,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可达95.34%。对硒形态分析时的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确定载液为15%的盐酸,还原剂为15g/L硼氢化钾溶液,消化液为0.15%的KI溶液,按此条件对五种硒形态系列标准溶液进行测定,硒形态标准曲线的线性良好(r2>0.997),准确性及精密性均符合方法学要求。(2)对不同碾减率米样做大米加工精度判别实验(染色法),确定了碾减率12.3%、15.28%、16.4%、17.1%的米样分别为四级米、三级米、二级米、一级米,与市售精米(恩施“十月获”珍硒米)做食味品质对比,结果发现,碾减率为16.4%的米样硒含量保留较好且食味品质符合要求。通过分析富硒糙米中硒含量的变化,证明硒在糙米中不是均匀分布的,硒含量大小顺序为:米糠>糙米>精米;对于糙米复杂的皮层而言,糙米皮层的硒含量分布并不是从外向内逐层递减的,糙米的最外表层硒含量最高,糊粉层次之,硒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性非常显着。(3)将富硒糙米湿磨中的浸泡时间、浸泡温度、料液比和湿磨时间作为单因素,验证其对富硒糙米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时间比浸泡温度对硒含量的影响大。最高浸泡温度的硒损失率均不足10%;浸泡时间对硒的损失率最高可达30%;料液比也会影响硒含量,料液比1:4时,硒损失率最小;湿磨时间通过影响糙米粉的粒径间接影响硒含量,湿磨12min时,硒含量趋于稳定状态;湿磨工艺的优化条件为:浸泡时间5h,料液比1:4,湿磨时间12min。本研究建立了适用于富硒糙米测定与硒形态分析的检测方法,同时对富硒糙米在碾磨和湿磨中硒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适度碾磨的判定程度及富硒糙米湿磨工艺,为高硒保留率富硒产品的开发奠定基础。

邓桂方[10](2020)在《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改进设计与制造》文中认为水麻皮粉作为天然的粘结剂,近年来应用越来越广泛,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不但国内畅销,而且远销国外。云南省以水麻皮为主要原料的生产企业共有三十多家,年产量最高500吨。然而,从水麻皮原料到加工成粉末成品销售,加工环节约占成本的20%—40%。目前市面上用来加工水麻皮粉末的设备,大部分是通用型粉碎机械,在使用效果上不够理想。论文以云南某水麻皮粉末生产企业所使用的粉碎设备——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为研究对象,针对该设备在粉碎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噪音、温度、断轴、润滑、轴承失效、粉碎效果等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从粉碎作业的核心部件粉碎腔的结构和设计入手,采用改变空间布局、循环水冷降温、增大轴径、添加储油杯、更换轴承类型以及变更零件材料等方法,设计出整体改进方案,并用CAD/CAE技术对该方案进行改进设计和数据分析。采用UG NX12.0软件对粉碎腔各零部件进行三维设计建模和虚拟装配,随后对粉碎腔部件进行运动仿真分析,观察其运动规律,跟踪零件运动轨迹,验证该机构运动设计的合理性;并利用仿真结果,输出连杆的位移、速度、时间历程曲线图和受力变化情况。应用UG高级仿真模块,对长轴和短轴进行有限元分析,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的云图,观察其受力和变形,得出两轴符合设计要求、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以作为设计参考的结论。以典型零件粉碎锤的加工流程为例,分析加工工艺,编写并优化数控程序,阐述加工过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各零件的加工,最后进行组装和安装调试,强调装配难点,确保设计和装配效果。实验数据和结果表明:改进优化后的粉碎机,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效提升,达到改进设计的预期目标,粉碎机实际使用效果和仿真分析结果相符,说明改进实践方案可行有效。

二、玉米干法碾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玉米干法碾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消减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真菌毒素:来自欧洲和东南亚的经验分享(论文提纲范文)

1 比较食品加工效果并确定可用于其影响的分析工具
2 与加工相关真菌毒素的毒理学评估
    2.1 受监管和未受监管的真菌毒素
    2.2 真菌毒素的风险评估和基于健康的指导值
3 寻求监管框架的协同增效
4 OTA对东南亚咖啡生产的影响
5 欧洲谷物生产商:减少镰刀菌毒素的消减程序
6 东南亚地区消减真菌毒素方面的观点和存在的差距
    6.1 监管因素
    6.2 环境因素
    6.3 经济因素
7 结论和展望

(2)不同来源和不同方法提取玉米胚的品质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实验室提取玉米胚
        1.3.2 工厂采集玉米粗胚的分离提纯
        1.3.3 玉米胚中油脂的提取
        1.3.4 玉米胚中真菌毒素含量的测定
        1.3.5 玉米胚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检测[13,14]
        1.3.6 玉米胚色值的测定
        1.3.7 玉米胚其他指标的测定
        1.3.8 玉米毛油相关指标测定
        1.3.9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对玉米粗胚的分离提纯
    2.2 不同玉米胚的综合品质比较
        2.2.1 不同玉米胚的主要组分含量
        2.2.2 不同方法提取玉米胚的氨基酸组成
        2.2.3 不同玉米胚的色泽比较
    2.3 不同玉米胚毛油的品质比较
        2.3.1 不同玉米胚毛油的质量指标
        2.3.2 不同玉米胚毛油的脂肪酸组成
    2.4 不同玉米胚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比较
    2.5 不同玉米胚中真菌毒素含量的比较
3 结论

(3)藜麦碾磨加工与营养分布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藜麦的形态结构与营养组成
    1.1 藜麦籽粒的形态结构
    1.2 藜麦籽粒的营养组成
2 藜麦米的加工与营养
3 碾磨方式与藜麦组分营养
    3.1 一次性碾磨与藜麦组分营养
    3.2 逐层碾磨与藜麦组分营养
4 展望

(4)玉米胚品质及其真菌毒素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玉米提胚方法及玉米胚品质
        1.2.1 玉米胚提取工艺和方法
        1.2.2 不同工艺提取玉米胚的品质比较
    1.3 玉米胚储存及品质变化
        1.3.1 玉米及玉米胚储存品质
        1.3.2 储存条件对玉米胚品质的影响
    1.4 玉米胚中的真菌毒素
        1.4.1 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种类及危害
        1.4.2 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污染情况
        1.4.3 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限量及检测方法
    1.5 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脱除
        1.5.1 机械脱除法
        1.5.2 物理脱除法
        1.5.3 化学脱除法
        1.5.4 生物学法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不同提胚工艺和不同来源玉米胚的综合品质比较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及试剂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玉米胚的分离提纯效果
        2.3.2 不同玉米胚的品质比较
        2.3.3 不同玉米胚的毛油品质比较
        2.3.4 不同玉米胚中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比较
        2.3.5 不同玉米胚中真菌毒素含量的比较
    2.4 小结
3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综合品质影响的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3.2.2 试验仪器
        3.2.3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水分的影响
        3.3.2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中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3.3.3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酸价的影响
        3.3.4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过氧化值的影响
        3.3.5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甾醇含量的影响
        3.3.6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VE含量的影响
        3.3.7 不同储存条件对玉米胚真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3.3.8 相关性分析
    3.4 小结
4 不同处理方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消除效果的对比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4.2.2 试验仪器
        4.2.3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挤压膨化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
        4.3.2 微波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
        4.3.3 湿润蒸胚法和淡碱蒸胚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
        4.3.4 臭氧水调质法和臭氧熏蒸法对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消除效果
    4.4 小结
5 淡碱蒸胚法消除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条件优化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5.2.2 试验仪器
        5.2.3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碱液浓度对玉米胚及其毛油中AFB1消除效果的影响
        5.3.2 碱液浓度对玉米胚及其毛油中ZEN消除效果的影响
        5.3.3 碱液浓度对玉米胚及其毛油中DON消除效果的影响
        5.3.4 淡碱蒸胚对玉米胚感官品质和玉米毛油质量的影响
    5.4 小结
6 臭氧熏蒸法消除玉米胚中真菌毒素的条件优化研究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实验材料及试剂
        6.2.2 试验仪器
        6.2.3 试验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臭氧熏蒸条件对玉米胚中AFB1消除效果的影响
        6.3.2 臭氧熏蒸条件对玉米胚中ZEN消除效果的影响
        6.3.3 臭氧熏蒸条件对玉米胚中DON消除效果的影响
        6.3.4 臭氧熏蒸条件对玉米胚毛油质量的影响
    6.4 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5)鲜湿米粉营养及食用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鲜湿米粉概述
        1.1.1 发酵米粉
        1.1.2 糙米米粉
    1.2 加工工艺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1.2.1 发酵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1.2.2 碾磨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1.2.3 酶处理对鲜湿米粉品质的影响
    1.3 米粉品质调控研究进展
        1.3.1 米粉的质构特性
        1.3.2 米粉的营养品质
        1.3.3 米粉的风味
    1.4 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1.4.1 立题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纯菌发酵对发酵液菌群结构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发酵和粉碎方式
        2.3.2 发酵米浆pH值测定
        2.3.3 发酵米浆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2.3.4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讨论
        2.4.1 发酵米浆的pH值变化
        2.4.2 OTU聚类分析
        2.4.3 稀释性曲线
        2.4.4 Alpha多样性指数
        2.4.5 Beta多样性分析
        2.4.6 物种组成分析
        2.4.7 群落相关性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纯菌发酵对米粉食用品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及仪器
        3.2.1 实验材料
        3.2.2 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发酵和粉碎方式
        3.3.2 基本组分测定
        3.3.3 米粉制备
        3.3.4 质构及蒸煮特性测定
        3.3.5 SPME/GC-MS挥发性成分测定
        3.3.6 电子鼻挥发性风味测定
        3.3.7 感官品质测定
        3.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纯菌发酵对大米粉基本组分的影响
        3.4.2 大米粉基本组分与细菌群落组成的相关性分析
        3.4.3 纯菌发酵对米粉质构及蒸煮特性的影响
        3.4.4 纯菌发酵对米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3.4.5 米粉挥发性成分与细菌群落组成的相关性分析
        3.4.6 纯菌发酵对米粉挥发性风味的影响
        3.4.7 纯菌发酵对米粉感官品质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纯菌酵头回添发酵对米粉食用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及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发酵和粉碎方式
        4.3.2 发酵米浆pH值测定
        4.3.3 游离氨基酸测定
        4.3.4 乳酸测定
        4.3.5 基本组分测定
        4.3.6 糊化特性测定
        4.3.7 米粉制备
        4.3.8 质构及蒸煮特性测定
        4.3.9 感官品质测定
        4.3.10 SPME/GC-MS挥发性成分测定
        4.3.11 电子鼻挥发性风味测定
        4.3.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纯菌酵头回添发酵对发酵速率的影响
        4.4.2 纯菌酵头回添发酵对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4.4.3 纯菌酵头回添发酵对乳酸含量的影响
        4.4.4 纯菌酵头回添发酵对大米粉基本组分的影响
        4.4.5 纯菌酵头回添发酵对大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4.4.6 纯菌酵头回添发酵对米粉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4.4.7 纯菌酵头回添发酵对米粉风味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轻碾联合酶解对糙米米粉食用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及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碾磨和酶解方式
        5.3.2 米粉制备
        5.3.3 基本组分测定
        5.3.4 糊化特性测定
        5.3.5 质构及蒸煮特性测定
        5.3.6 形态和微观结构测定
        5.3.7 体外消化特性测定
        5.3.8 总酚含量测定
        5.3.9 矿物元素含量测定
        5.3.10 维生素含量测定
        5.3.11 数据统计与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轻碾联合酶解对大米粉基本组分的影响
        5.4.2 轻碾联合酶解对大米粉糊化特性的影响
        5.4.3 轻碾联合酶解对米粉质构及蒸煮特性的影响
        5.4.4 轻碾联合酶解对米粉形态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5.4.5 轻碾联合酶解对米粉体外消化特性及总酚含量的影响
        5.4.6 轻碾联合酶解对大米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
        5.4.7 轻碾联合酶解对米粉维生素含量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水磨糯米粉浸泡工序节水降污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稻谷概述
        1.1.1 稻谷籽粒的形态与结构
        1.1.2 稻谷籽粒的化学组成
    1.2 糯米概述
        1.2.1 糯米的营养成分和药用价值
        1.2.2 糯米及糯米粉的应用
        1.2.3 糯米粉的加工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大米储藏品质变化的研究现状
        1.3.2 大米微观结构的研究现状
        1.3.3 糯米粉加工工艺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糯米浸泡过程对水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原料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内容与方法
        2.3.1 模拟储藏方法
        2.3.2 浸泡方法
        2.3.3 吸水率的测定
        2.3.4 浸泡液中总浸出物含量的测定
        2.3.5 浸泡液中不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
        2.3.6 浸泡液中可溶性浸出物含量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糯米吸水率的测定结果
        2.4.2 浸泡过程对浸泡液中总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2.4.3 不同储藏温度条件下糯米对浸泡液中总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2.4.4 原料储藏温度对浸泡液中可溶性浸出物和不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陈化糯米浸泡过程中浸出物增加成因的探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原料
        3.2.2 主要试剂
        3.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内容与方法
        3.3.1 糯米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3.3.2 糯米脂肪酸值的测定
        3.3.3 糯米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3.3.4 糯米中霉菌总数的测定
        3.3.5 微观结构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糯米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3.4.2 糯米脂肪酸值的变化
        3.4.3 糯米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3.4.4 糯米中霉菌总数的变化
        3.4.5 糯米籽粒微观结构观测
        3.4.6 浸出物增加的成因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水磨糯米粉浸泡工序的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原料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国内糯米粉生产企业常用典型生产工艺分析与改进
        4.3.1 企业生产典型工艺流程
        4.3.2 生产工艺流程改进方案
    4.4 验证结果与分析
        4.4.1 原料糯米浸泡前处理
        4.4.2 浸出物含量的测定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点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全谷物糙米固体饮料的制备及储藏性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全谷物概述
        1.1.1 全谷物及全谷物食品定义
        1.1.2 糙米结构与营养成分
        1.1.3 糙米食品研究现状
    1.2 粉碎技术
        1.2.1 湿法粉碎
        1.2.2 半干法粉碎
        1.2.3 干法粉碎
    1.3 稳定化技术
        1.3.1 红外处理
        1.3.2 微波处理
        1.3.3 过热蒸汽处理
    1.4 谷物固体饮料研究现状
    1.5 课题来源
    1.6 选题意义
    1.7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7.1 研究内容
        1.7.2 创新点
第2章 过热蒸汽熟化-钝酶一体化工艺优化
    2.1 前言
    2.2 材料与试剂
    2.3 仪器与设备
    2.4 实验方法
        2.4.1 过热蒸汽处理和样品制备
        2.4.2 糊化度的测定
        2.4.3 脂肪酶活性的测定
        2.4.4 基础成分测定
        2.4.5 γ-谷维素含量的测定
        2.4.6 多酚及体外抗氧化性的测定
    2.5 结果与讨论
        2.5.1 初始含水量对糙米糊化度的影响
        2.5.2 糊化度对糙米粉感官评分的影响
        2.5.3 过热蒸汽处理温度及时间对糙米糊化度的影响
        2.5.4 过热蒸汽处理对糙米脂肪酶活性的影响
        2.5.5 过热蒸汽处理对糙米营养成分的影响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糙米粉碎工艺优化
    3.1 前言
    3.2 材料与试剂
    3.3 仪器与设备
    3.4 实验方法
        3.4.1 粒径的测定
        3.4.2 吸水性指数及水溶性指数
        3.4.3 悬浮稳定性
        3.4.4 结块率测定
        3.4.5 粒径对糙米粉感官品质评价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粉粹频率对糙米粉粒径的影响
        3.5.2 粒径对糙米粉冲泡性的影响
        3.5.3 粒径对糙米粉吸水性指数及水溶性指数的影响
        3.5.4 粒径对糙米粉悬浮稳定性及结块率的影响
        3.5.5 粒径对糙米粉感官品质评价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糙米固体饮料配方优化及储藏性质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试剂
    4.3 仪器与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配方单因素实验
        4.4.2 配方正交实验
        4.4.3 储藏实验
    4.5 结果与讨论
        4.5.1 配方单因素实验结果
        4.5.2 配方正交实验结果
        4.5.3 储藏性质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发芽青稞熟粉的功能特性及其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青稞及其加工概况
        1.1.1 原料分布及其特性
        1.1.2 青稞加工概况
    1.2 粮谷物发芽工艺及其研究概况
        1.2.1 发芽机理及其加工用途
        1.2.2 发芽的工艺研究
    1.3 熟粉料加工工艺及其研究概况
        1.3.1 熟粉料加工概况
        1.3.2 熟化加工工艺
        1.3.3 熟粉料功能特性
    1.4 高纤维植物性粉料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
        1.4.1 高水分烘焙食品
        1.4.2 低水分烘焙食品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路线
第二章 发芽与熟化处理对青稞籽粒营养特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4 数据处理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发芽时间对籽粒成分及物理形态的影响
        2.3.2 熟化处理对发芽籽粒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2.3.3 熟化处理对发芽籽粒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2.3.4 熟化处理对发芽籽粒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熟化方式对发芽青稞粉料特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4 数据处理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熟化方式对籽粒外观及粉料色泽的影响
        3.3.2 熟化方式对籽粒结构及制粉粒度的影响
        3.3.3 熟化方式对粉料碘蓝值、吸水指数及持油性的影响
        3.3.4 熟化方式对粉料溶解度、膨胀度及糊化特性的影响
        3.3.5 熟化方式对粉料结晶度的影响
        3.3.6 熟化方式对粉料营养特性的影响
        3.3.7 熟化方式对粉料香气成分的影响
        3.3.8 主成分分析(PCA)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熟化青稞粉在戚风蛋糕中的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4 数据处理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不同植物性粉料的成分及热力学差异
        4.3.2 青稞粉的添加对蛋糕面糊特性的影响
        4.3.3 青稞粉的添加对蛋糕产品特性的影响
        4.3.4 不同植物性粉料组成的相关性分析
        4.3.5 微波预膨发对蛋糕含水率及比容的影响
        4.3.6 不同烘烤工艺对产品宏观特性的影响
        4.3.7 不同烘烤工艺对产品微观特性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熟化青稞粉在粤式杏仁饼中的应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2.4 数据处理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不同筛分细度粉料的成分、粒度分布及色泽特性
        5.3.2 不同筛分细度粉料的糊化粘度特性
        5.3.3 不同筛分细度粉料的中远红外吸收
        5.3.4 不同筛分细度粉料的颗粒形貌特征
        5.3.5 复配比例对粉料吸水指数和持油性的影响
        5.3.6 复配比例对粉料压缩特性的影响
        5.3.7 复配比例对粉料流动特性的影响
        5.3.8 复配比例对杏仁饼质构特性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5.3.9 不同粉料组合对青稞杏仁饼营养特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9)富硒糙米加工过程中硒含量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硒
        1.1.1 硒的历史背景
        1.1.2 硒的存在形式
        1.1.3 我国硒的基本情况
    1.2 硒对生物的影响
        1.2.1 硒在生物体内的代谢
        1.2.2 硒的生理功能
        1.2.3 硒缺乏对健康的影响
        1.2.4 硒的安全摄入量和推荐摄入量
    1.3 硒检测分析研究现状
        1.3.1 硒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1.3.2 硒形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1.4 富硒产品加工过程中硒损失情况的相关研究
        1.4.1 碾磨对富硒食品硒含量的影响
        1.4.2 加热对富硒食品硒含量的影响
    1.5 立题的目的与意义
        1.5.1 建立硒含量检测与硒形态分析的方法
        1.5.2 探讨富硒糙米在加工过程中硒含量的变化
    1.6 主要研究内容
        1.6.1 硒测定方法的研究
        1.6.2 富硒糙米碾磨工艺的研究
        1.6.3 富硒糙米湿磨工艺的研究
2 富硒糙米硒检测方法的研究
    2.1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原子荧光法检测总硒
        2.2.2 原子荧光形态分析法测定硒形态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总硒测定条件的选择
        2.3.2 前处理及还原条件的选择及优化
        2.3.3 硒形态测定条件的选择
        2.3.4 结论
3 富硒糙米在碾米过程中硒含量的变化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内容与方法
        3.3.1 不同加工精度富硒精米的制备流程
        3.3.2 食味品质的比较
        3.3.3 样品硒含量的测定
        3.3.4 样品蛋白质的测定
        3.3.5 糙米籽粒中的硒分布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碾减率的计算和加工精度的判定
        3.4.2 米样与市售精米的食味品质对比
        3.4.3 硒在稻米籽粒中的分布
        3.4.4 富硒糙米碾米过程中硒含量变化
        3.4.5 富硒糙米皮层的硒含量分布特征
        3.4.6 富硒糙米蛋白质含量与硒含量的相关性
    3.5 本章小结
4 富硒糙米在湿磨过程中硒含量的变化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
    4.3 实验内容与方法
        4.3.1 湿磨制备糙米粉工艺流程
        4.3.2 糙米粉硒含量测定
        4.3.3 富硒糙米湿磨的工艺优化
    4.4 结果与分析
        4.4.1 浸泡时间与浸泡温度对硒含量的影响
        4.4.2 料液比对硒含量的影响
        4.4.3 湿磨时间对硒含量的影响
        4.4.4 正交实验优化湿磨糙米粉工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改进设计与制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水麻皮简介
        1.2.1 水麻皮树的特性
        1.2.2 水麻皮粉的用途
        1.2.3 水麻皮粉加工难点
    1.3 国内外粉碎机的发展史和现状
        1.3.1 粉碎加工理论
        1.3.2 粉碎机的概况
        1.3.3 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的理论研究情况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结构性能分析和存在问题
    2.1 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的机械结构
        2.1.1 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的组成与功能分析
        2.1.2 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
    2.2 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存在问题分析
        2.2.1 工作噪音问题
        2.2.2 粉碎腔温度问题
        2.2.3 轴承失效问题
        2.2.4 长短轴断裂问题
        2.2.5 润滑的问题
        2.2.6 粉碎效果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的改进设计方案
    3.1 降低工作噪音设计
        3.1.1 重组粉碎腔布局
        3.1.2 外部隔音举措
    3.2 粉碎腔降温设计
    3.3 减少轴承失效设计
    3.4 长轴和短轴改进设计
        3.4.1 轴径尺寸考虑
        3.4.2 轴材料的选用
    3.5 润滑系统改进设计
        3.5.1 润滑方法考虑
        3.5.2 润滑油路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AD/CAE技术的改进过程
    4.1 粉碎腔部件设计建模
        4.1.1 重力转动块和粉碎锤设计建模
        4.1.2 上隔板与底板设计建模
        4.1.3 长轴和短轴设计建模
        4.1.4 储油杯与端盖设计建模
        4.1.5 其它零件设计建模
    4.2 粉碎腔部件虚拟装配
        4.2.1 装配方法及要求
        4.2.2 虚拟装配过程
        4.2.3 制作装配爆炸图
    4.3 粉碎腔机械运动仿真分析
        4.3.1 机械运动仿真的概念
        4.3.2 运动仿真的基本步骤
        4.3.3 运动仿真的结果输出
    4.4 长轴和短轴的有限元分析
        4.4.1 有限元分析理论
        4.4.2 有限元分析过程
        4.4.3 有限元分析结果输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改进制造
    5.1 典型零件粉碎锤加工流程
        5.1.1 粉碎锤加工工艺分析
        5.1.2 粉碎锤数控程序编制
        5.1.3 粉碎锤加工制造过程
    5.2 粉碎机安装调试与实验分析
        5.5.1 粉碎腔部件组装
        5.5.2 粉碎机现场总装
        5.5.3 粉碎机改进效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B 粉碎锤螺旋齿加工宏程序

四、玉米干法碾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消减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真菌毒素:来自欧洲和东南亚的经验分享[J]. Paula Alvito,Jonathan Barcelo,Johan De Meester,Elias Rito,Michele Suman. 粮油食品科技, 2021(06)
  • [2]不同来源和不同方法提取玉米胚的品质对比[J]. 刘玉兰,郑婷婷,王月华,安骏,王戬东. 中国粮油学报, 2021(04)
  • [3]藜麦碾磨加工与营养分布研究进展[J]. 吴立根,王岸娜,申瑞凌,屈凌波.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0(16)
  • [4]玉米胚品质及其真菌毒素控制研究[D]. 郑婷婷. 河南工业大学, 2020(02)
  • [5]鲜湿米粉营养及食用品质调控技术研究[D]. 耿栋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6]水磨糯米粉浸泡工序节水降污工艺的研究[D]. 王晓梦.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7]全谷物糙米固体饮料的制备及储藏性质的研究[D]. 寇梦茹. 南昌大学, 2020
  • [8]发芽青稞熟粉的功能特性及其在烘焙食品中的应用研究[D]. 张驰.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富硒糙米加工过程中硒含量的变化[D]. 张挽挽.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10]水麻皮粉碎加工立式木粉机改进设计与制造[D]. 邓桂方.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玉米干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