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对苎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超声波对苎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一、超声波对苎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葛化博,吕秀君,万明,白蒙,冯杰,夏建明[1](2021)在《天然植物基染料提升色牢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指出为推动天然植物基染料的产业发展,针对植物基染料染色牢度的研究现状,采用文献分析法从改性前处理、染料提取工艺优化、染色工艺优化、固色后整理以及几种方法的组合使用等5个方面,结合使用后色牢度等级的提升情况,分析了多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应用研究现状,并对未来天然植物基染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在染色过程中添加媒染剂是最常用来提升染色牢度的方法,其比改性前处理和固色后整理的方法适用范围更广,比染色工艺优化的方法更简便,媒染剂可使耐摩擦色牢度和耐皂洗色牢度等提升1~2级。天然植物基染料及其染色是符合未来环保、健康的消费趋势,既要加强天然染料、媒染剂的研究开发,也要从市场推广、品牌建立、校企合作等多方面着手。

胡靖媛,王春红,才英杰,左恒峰[2](2021)在《植物染料及其在麻织物染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与合成染料相比,植物染料在生物可降解、无毒害、无过敏等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植物染料研究重新进入人们视野。上色及色牢度是植物染料染色麻织物的研究难点,为了提高植物染料染色性能,分析了影响植物染料染色麻织物的因素,并详细总结研究成就。

李梦珍[3](2018)在《苎麻纤维的柔软性能改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苎麻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湿透气性和天然抗菌性,但大分子链排列紧密有序,结晶度高,导致其模量大、延展性小、柔软性差,纺纱时不易弯曲抱合,纱线毛羽多,穿着刺痒。为改善苎麻纤维的柔软性能,提高其应用价值,本文采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对纤维进行溶胀降晶处理,研究NMP处理对纤维柔软性能和强伸性能的影响,以开发柔软性能较好的苎麻面料。首先,利用NMP处理苎麻纤维,探究NMP质量分数、处理时间和温度对纤维柔软性能和强伸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红外光谱仪表征纤维的结晶度和化学基团。结果表明:随着NMP质量分数或时间增加,断裂回转数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温度升高,断裂回转数先增加后趋于稳定;随着NMP质量分数、时间和温度增加,纤维的断裂强度均呈降低趋势,而断裂伸长率均呈增加趋势。单因素优化工艺为:NMP质量分数15%,时间60 min,温度80℃。此时,处理后纤维的结晶度降低了12.67%,化学基团保持不变。然后,为优化苎麻纤维柔软处理工艺,在单因素研究基础上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 Design组合试验,建立了因素与响应值的有效回归方程。经响应面法分析及优化得到的优化工艺为:NMP质量分数12.5%,处理时间69 min,温度79℃。此条件下,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回归方程准确可靠。与处理前相比,经响应面较优工艺处理后,纤维柔软性和延展性分别增加了67.27%和38.60%,强度降低了41.66%。相比单因素优化工艺,试剂用量降低16.67%。最后,为提升NMP试剂的利用效率,同时保证柔软处理效果,采用NaOH与NMP相结合对苎麻纤维进行处理,研究NaOH和NMP质量分数对纤维柔软性能和强伸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处理前后纤维表观形貌的变化。结果表明:随NaOH质量分数和NMP质量分数增加,断裂回转数和断裂伸长率均呈增加趋势,而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均呈降低趋势;溶胀时,纤维表面由于残胶被去除而变得光滑,之后由于剧烈溶胀,纤维劈裂且表面变粗糙。NaOH-NMP组合的较优工艺为:NaOH质量分数6%,NMP质量分数10%。此时苎麻纤维的断裂回转数、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和初始模量分别为467次、5.20cN·dtex-1、3.89%和139.13cN·dtex-1,相比处理前断裂回转数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增加了67.99%和36.49%,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分别降低了49.27%和51.89%。相比单因素优化工艺和响应面优化工艺,经组合优化工艺处理后的纤维柔软效果较好,试剂用量进一步降低。

李文军[4](2017)在《苎麻纤维/聚丙烯车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改性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汽车轻量化已经成为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研究表明,汽车轻量化材料是实现汽车轻量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研发满足轻量化、环保、可回收和可重复利用等要求的绿色复合材料必将成为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绿色复合材料”,具有价格低廉、质量轻、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可再生、可降解、环境友好以及不危害人体健康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汽车轻量化材料,在汽车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促进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本文分别采用活性硅醇-氨基硅油,氨基硅油微乳液和高锰酸钾水溶液对天然苎麻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制备了性能优异的车用天然纤维绿色复合材料。同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探讨了天然纤维表面改性的微观机理,能够为今后天然纤维的表面改性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研究首次针对天然苎麻纤维体系,研究开发了一种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天然苎麻纤维无氟表面疏水改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氟疏水改性后,天然苎麻纤维表面形成了一个具有化学键结合,且表面能较低的粗糙微纳结构表面,从而提高了苎麻纤维的疏水耐污性、耐热性能。改性后,苎麻纤维表面接触角从0°提高到147.2°;苎麻纤维失重5%时的温度由97.3℃提高到322.6℃,失重10%时的温度由316.7℃提高到328.5℃。(2)基于高固含量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研制出了一种高性能改性苎麻纤维/聚丙烯车用绿色复合材料。对比研究表明:氨基硅油改性后复合材料的耐热性、纤维与聚合物基体的相容性以及力学性能等均得到显着改善。氨基硅油改性后,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耐热性得到显着改善,从而避免了复合材料在成型加工过程中的热氧化。同时,改性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最大分别增加了 15.89%、7.04%和36.58%。(3)应用分子动力学理论方法,构建了氨基硅油改性前后天然纤维的表面模型。创新性地从原子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了氨基硅油改性天然纤维的微观机理。微观机理为:氨基硅油分子中的氨基能够与天然纤维表面的羟基发生相互作用,形成-O-H---N和-N-H---O两种氢键,使氨基硅油分子紧密地吸附在天然纤维的表面,并在纤维表面发生分子取向。其中,氨基硅油分子链中含有氨基的部分均不同程度地向纤维表面靠近,并与其发生相互作用,而分子链中的烷基基团则翻转向上,即趋向于朝真空层的方向,天然纤维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此外,氨基硅油分子中的氨基含量会对氨基硅油膜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产生影响。分子中氨基含量增加,氨基硅油的内聚能密度增加,自由体积孔隙减小,孔隙之间的距离增大,自由体积分数降低。氨基硅油自由体积的减小可以有效阻碍水分子在纤维表面的扩散,从而能够降低纤维的吸水率,并最终改善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4)通过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仿真研究,揭示了高锰酸钾水溶液改性对苎麻纤维以及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高锰酸钾水溶液改性后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显着改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冲击强度最大分别增加了 27.80%、15.71%和38.64%。同时,通过分析实验测试结果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可知,高锰酸钾水溶液改性能够使天然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得到改善的原因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首先,KMnO4表面改性后苎麻纤维表面明显变粗糙,从而增加了纤维与聚丙烯基体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使苎麻纤维与聚丙烯基体界面之间的机械锁结强度增强。其次,KMnO4改性后天然纤维中纤维素分子的自由体积孔隙变小,自由体积分数降低了 9.69%。纤维素自由体积的变化有利于降低天然纤维的吸水率。最后,KMnO4改性后聚丙烯分子与纤维表面之间的弱范德华力得到增强,从而提高了天然纤维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界面粘合强度,并最终改善了天然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本文系统研究了天然苎麻纤维的改性方法与改性机理,并研制出了性能优异、环境友好、生产成本低的天然纤维增强聚丙烯绿色复合材料,从而能够为今后车用天然纤维复合材料的生产和成功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良好的技术支撑。

赵勇[5](2016)在《剪切增稠、改性苎麻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复合材料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但随着石油等化石资源的减少和人类的环保意识的增强,新型的可降解环境友好型复合材料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广泛应用在汽车上,由过去应用在汽车内饰方面渐渐发展应用于汽车外部部件,并且已经开始尝试应用在汽车结构承载件,这就对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如拉伸、弯曲、冲击等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本课题对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力学相关性能进行研究,为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在汽车领域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本课题基于前期研究基础上,以苎麻织物为增强体、聚乳酸为树脂基体,对苎麻织物表面采用碱处理、硅烷偶联剂(KH550)处理、交变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等不同方式的改性处理;制备与优化剪切增稠液-苎麻织物复合工艺,并对剪切增稠液-苎麻复合织物进行测试表征;并在平面与厚度方向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厚度增强体复合形式设计;优化模压成型工艺制备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进行基本力学性能测试和抗冲击性能测试。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混合制得的剪切增稠液谱图中没有新的特征吸收峰出现,制备的剪切增稠液是一个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稳定体系。苎麻织物与剪切增稠液复合后,苎麻纤维被纳米二氧化硅均匀包覆,苎麻织物表面被大量的二氧化硅颗粒附着、填充。随着剪切增稠液浓度增加,剪切增稠-苎麻复合织物增重率、厚度均增加,厚度增加效果不明显,复合织物透气率降低。(2)苎麻织物经过剪切增稠液浸渍处理后,随着浓度增加,复合织物的交织阻力增加,二者之间呈较好的正相关。与原样相比,复合织物断裂强力增大,断裂伸长减小,并且断裂强力随浸渍处理浓度增大而增大。低速拉伸下断裂强力增速缓慢,高速拉伸下增加效果明显。剪切增稠抗快速拉伸变形效果明显,浸渍处理浓度大,填充的二氧化硅颗粒更多,效果更加明显。(3)利用正交试验法,选用L9(34)正交表,采用极差分析法,以力学性能为评价指标,并结合复合材料表面、截面形貌分析,经验证后确定模压工艺参数为模压温度170℃,模压压力为7MPa,模压时间为40min。在模具中添加垫片后,复合材料试样表观得到较高程度的改善。根据复合材料制备要求选择合适厚度不锈钢垫片较为关键。(4)拉伸与弯曲性能方面,不同处理方式统一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经过浓度为5wt%碱+5wt%KH550交变处理后制得的复合材料拉伸与弯曲性能最优,并且拉伸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5)抗冲击性能方面:对单一因素处理下,碱处理的浓度为5%时;KH550浓度为5%时;压强设定为30Pa,功率设定为120W,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为4min时,制备的复合材料冲击性能分别最优。多因素交变处理下,当浓度为5wt%碱+5wt%KH550时,复合材料冲击韧性分别提高了54.4KJ.m-2。与单一因素处理苎麻织物相比,交变处理后复合材料冲击韧性提高明显。经过剪切增稠浸渍复合处理后,制得的复合材料冲击韧性较原样有明显提高,并且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随着剪切增稠液浓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6)厚度方向上,随着苎麻织物增强体层数增加,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逐渐增大;不同铺层角度的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大小顺序为H2>H5>H1>H4>H3。角度30°对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提高效果较为明显。(7)二维铺层式复合材料吸能机理主要分为三个过程:首先是锤头接触面复合材料以纤维增强体剪切破坏为主,随着摆锤锤头逐层穿透,中间部分纤维增强体主要破坏形式为剪切破坏,次要破坏形式为拉伸断裂,锤头接触背面以纤维增强体的拉伸断裂破坏为主。

吉婉丽[6](2016)在《超声波茶染料提取及在苎麻染色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天然茶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对茶染料提取和染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茶染料提取的优化工艺为:超声波频率40 k Hz,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0 min。茶叶提取液对苎麻直接染色的优化工艺为:超声波频率35 k Hz,染色温度60℃,染色时间50 min,促染剂20 g/L。应用超声波染色可以提高织物的上染率,改善匀染性,缩短染色时间。

刘帆[7](2016)在《液氨染色的固色方法和液氨洗涤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液氨染色是以液氨代替水介质进行染色的一种技术,液氨和染料的回收循环利用不会产生水染色时的诸多污染问题。但是液氨染色存在竭染率和固色率低的问题,通过对纤维进行阳离子化改性可以有效提高竭染率和固色率。为了提高液氨染色的固色率,本课题以室温晾干、100℃烘干和汽蒸三种方式除氨固色,对五种不同结构的活性染料液氨染色固色率进行研究。同时针对染色物存在大量浮色的问题,通过改变液氨浸泡时间,研究染色物浸泡液氨洗除浮色的可行性,对液氨染色物和水染色物进行液氨洗涤和水洗后固色率对比研究。此外,课题还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前或染色后液氨处理,或染色前后均进行液氨浸泡处理,研究不同液氨处理方式对直接大红4BS和活性蓝19不同液氨处理时间、不同染料浓度的染色物各项色牢度的影响,包括:耐摩擦牢度、耐水洗牢度和耐日晒牢度。实验表明:染色物经水洗和液氨洗涤后,三种固色方式中,烘干能够取得较好的固色率,汽蒸方式会造成染色物上较多染料水解,降低耐湿摩擦牢度和耐水洗牢度,阳离子改性会对染色物的耐湿摩擦牢度造成一定影响。液氨洗涤可以有效洗除染色物的浮色,但是容易将水解染料带入纤维内部形成二次上染。液氨处理时间长短和方式的不同并不会对各浓度活性蓝19棉染色物各项色牢度产生明显影响;不同阶段液氨处理棉织物,直接大红4BS干摩擦色牢度降低,湿摩擦、耐水洗和耐日晒色牢度均有所提升,并在30 s左右取得较高的各项色牢度,而且棉织物染色后再液氨处理能够取得更好地各项色牢度;除耐日晒色牢度,提高染料浓度会降低各项色牢度。

裴家凤,付成款,柯贵珍[8](2015)在《超声波对黄连染苎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天然植物黄连既是着名的中草药,也是常用黄色植物染料。通过超声波对黄连植物染料进行萃取并对苎麻机织物进行染色,比较了超声波法与常规法萃取染液的萃取率、染色情况及织物色牢度,探讨两种方法染色中染料浓度、染色时间、温度及不同染色介质对麻织物k/s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法可提高黄连染料的萃取率,并赋予苎麻织物较好的上染效果,提高染色牢度。所得到的染色最佳工艺条件为染液浓度X1,染色温度为70℃,染色时间为40min。

李莺[9](2015)在《常压等离子体改性苎麻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天然植物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由于成本低、成型快、轻质高强、抗冲击、耐酸碱及可回收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我国天然纤维尤其是麻类纤维资源丰富,其中苎麻产量世界第一,如能将其开发为高附加值的增强纤维很有意义。但是苎麻纤维亲水性的表面与热塑性树脂基体疏水性的表面极性差别大,两者之间相容性差使得其界面粘结性能差,负载不能有效地通过界面传递,造成复合材料整体性能下降。目前常使用的界面改性方法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处理效率低、能源消耗高、对纤维损伤大,且废弃物的处理污染环境,不符合当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对环境友好、可操作性强、处理效率高且对纤维损伤小的等离子体技术在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研究中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如能将等离子体技术运用于植物纤维的表面改性,提高植物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极有发展前景。但是,大部分等离子体处理都是在低气压的条件下进行,而抽真空系统成本高,处理不连续,加上抽真空处理对于一些含液体的样品难以实施,使得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而国际上正积极研究不需要真空系统的常压等离子体技术,目前主要有两种: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和常压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本课题采用常压APPJ和DBD设备,以苎麻纤维和苎麻织物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常压等离子体技术对苎麻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等离子体处理参数对改性效果的交互作用;等离子体对苎麻纤维改性的时效性;等离子体对苎麻织物的改性以及对苎麻织物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围绕该主题,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如下:(1)采用常压DBD等离子体对苎麻纤维表面进行改性,选用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热塑性树脂基体。分别采用扫描电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纤维动态接触角分析(DCAA)以及单纤维拉伸强度测试等考察了等离子体处理对苎麻纤维表面形貌、表面化学成分、表面亲水性能的改变以及对苎麻纤维强度的影响,采用单纤维抽拔测试来检测苎麻纤维与PBS树脂的界面剪切强度(IFSS)。研究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后,苎麻纤维表面变得粗糙并出现了许多明显的颗粒、微坑和凸起,增加了纤维表面与PBS的机械锁合作用。纤维表面碳元素含量以及C-C基团含量明显提高,纤维接触角也明显提高,苎麻与PBS树脂间的IFSS值增幅最高约46%,苎麻纤维的拉伸强度没有出现显着性减小。同时发现等离子体处理电压对苎麻纤维的表面改性有显着性影响:当处理电压低于一定阈值时,等离子体对苎麻纤维几乎起不到改性效果;而处理电压过高时,则会破坏改性效果,因此应合理选择等离子体处理参数。(2)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参数对材料表面改性效果通常有显着性影响,而等离子体各处理参数对改性效果的影响不是独立的,参数间往往有交互作用。为了研究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参数对苎麻纤维表面改性效果的综合影响,设计改进了一种新型的常压DBD等离子体设备对苎麻纤维表面进行改性,使用中心复合设计(CCD)响应面法(RSM)对等离子体处理参数进行设计,在单因素实验研究基础上,选定3个影响较大的因素(处理电流、处理时间、乙醇气体流速)作3因素5水平实验来考察处理参数对等离子体改性苎麻纤维的协同作用,共有15组实验处理参数。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XPS、 DCAA考察了苎麻纤维表面形貌、表面化学成分及表面亲水性能的变化;由单纤维抽拔测试获得苎麻纤维与聚丙烯树脂基体间的IFSS值;由四极杆质谱分析仪来测试等离子反应室内的气体成分。研究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参数间存在交互作用,在处理电流(10mA),处理时间(5min)及乙醇流速(8sccm)的等离子体处理参数下,苎麻与聚丙烯间的IFSS增幅值为最高约为50%,而且流速是对改性效果影响最显着的因素。由质谱分析发现,乙基基团浓度较高的组,其相应的DCAA值和IFSS值也大多比较高,说明乙基的浓度与等离子体对苎麻纤维的改性效果紧密相关。此外,本实验中在原有的气体通道外另增加了一个通道,这种对传统等离子体设备的改良方法可以控制和按需调节处理气体成分比,对提高等离子体处理效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很有帮助。(3)常压等离子对材料表面改性的主要问题是等离子体的时效性,即改性后的材料表面状态会慢慢回复到未改性水平。由于改性后的材料在等待应用过程中还可能会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时效性研究成为了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改性研究领域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了进一步研究常压等离子体对苎麻纤维的表面改性效果是否存在时效性,使用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设备对苎麻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并在150天内每隔一定时间分别对纤维进行测定,采用SEM、XPS、纤维接触角测试等分析技术考察苎麻纤维的表面形貌、表面化学成分及表面亲水性能的变化;采用单纤维抽拔测试对苎麻纤维及聚丙烯树脂间的IFSS值进行测定;并采用SEM对单纤维抽拔测试后的苎麻纤维表面脱粘区域形貌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150天内,苎麻纤维表面化学成分中碳氧元素及各基团的含量较为稳定,而表面亲水性、苎麻/聚丙烯的IFSS值以及苎麻纤维脱粘形貌未见明显变化,即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将亲水性的苎麻表面改性为疏水性后,其表面未见明显的亲水性回复,因此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可被用作一种改性效果较为稳定和持久的材料表面改性方法。(4)使用常压DBD等离子体对苎麻织物表面进行改性,使用热压法制备苎麻织物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板,以研究常压等离子体改性前后苎麻织物表面性能以及其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和力学性能的改善。采用SEM、XPS、表面接触角测试来分别考察苎麻织物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及表面亲水性能的变化;并采用SEM来观察经层间剪切强度(ILSS)测试后的织物表面脱粘区域形貌;采用ILSS测试、弯曲强度测试和拉伸强度测试来分别检测等离子体改性前后的复合材料剪切性能、弯曲性能和拉伸性能。通过SEM分析发现,经常压等离子体改性后,苎麻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加,改性后的苎麻织物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破坏模式由粘合破坏转变为了内聚破坏,剪切破坏区域纤维表面粘附了大量聚丙烯树脂,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的结合性能改善,是较为理想的界面破坏模式。通过XPS和接触角测试表明,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后苎麻织物表面的碳元素比例大幅度上升,氧碳元素比例降低,苎麻织物表面接触角明显增加,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在苎麻织物表面引入了疏水性基团。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表明,改性后苎麻织物增强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都有显着提高,提高幅度最高分别为39%,28%和20%。

王玲[10](2013)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苎麻脱胶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苎麻织物的脱胶前处理是染整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前处理的优劣关系着后道加工产品的质量。传统的麻织物前处理工艺中化学药品使用多,污染严重。因而,研发高效、节能环保型苎麻织物前处理方法及工艺,对提高染色纺织品质量,实现纺织印染企业的节能减排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LTP)技术在苎麻前处理中的应用。通过对比常规脱胶方法与低温等离子体联合脱胶方法,根据处理后苎麻织物的各项性能,如白度、失重率、毛效、织物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等指标,优化出最佳的处理工艺及条件,探索出一条高效、环保绿色的麻脱胶新工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WAX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分析(TG/DTG)等测试手段,探讨了低温等离子体对苎麻纤维表面形态、结构及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织物的表面润湿性及染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对苎麻纤维预处理最佳条件为处理压力40Pa,放电功率为250W,处理时间为2min。低温等离子体对纤维表面胶质有刻蚀去除效果,而且对纤维的化学结构及结晶结构产生一定程度影响。LTP预处理后再经温和化学脱胶就可以达到较好的脱胶效果,这种温和化学条件的工艺流程由常规脱胶的一煮一练缩短为一煮法,NaOH的用量由常规脱胶的8g/L降为4g/L;处理时间及处理温度也稍有下降。这种LTP联合脱胶处理后苎麻织物失重率可达8.5%,白度达到74%,毛效达到14cm,对织物强力损伤较小。LTP联合脱胶后织物的润湿性能及染色性也相应提高。LTP联合脱胶方法与常规脱胶方法相比,前者更绿色环保,节能经济,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前处理工艺。

二、超声波对苎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声波对苎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天然植物基染料提升色牢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改性前处理
    1.1 纤维改性
        1.1.1 阳离子改性
        1.1.2 蛋白质改性
    1.2 染料改性
2 染料提取工艺优化
3 染色工艺优化
    3.1 染色工艺优化
    3.2 优选媒染方法
        3.2.1 媒染方法
        3.2.2 预媒染
        3.2.3 同媒染
        3.2.4 后媒染
    3.3 优选媒染剂
        3.3.1 金属媒染剂
        3.3.2 天然媒染剂
        3.3.3 稀土媒染剂
        3.3.4 复配媒染剂
4 固色后整理
5 组合使用
6 技术应用与展望
    6.1 天然植物基染料的大规模推广应用
    6.2 天然植物基染料的技术创新发展
    6.3 天然植物基染料推动产业发展
7 结束语

(2)植物染料及其在麻织物染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染料来源及提取方法
    1.1 植物染料来源
    1.2 植物染料提取方法
2 织物纤维改性
    2.1 化学改性
    2.2 物理改性
    2.3 生物改性
3 媒染剂
    3.1 金属媒染剂
    3.2 天然媒染剂
4 问题与展望

(3)苎麻纤维的柔软性能改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苎麻纤维概述
    1.3 苎麻纤维的结构
    1.4 苎麻纤维的性能
    1.5 苎麻纤维处理的研究进展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苎麻纤维的处理及测试表征
    2.1 主要试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设备
    2.3 NMP对苎麻纤维的处理
    2.4 苎麻纤维的测试及表征
第三章 NMP处理苎麻纤维的影响因素研究
    3.1 NMP质量分数对苎麻纤维性能的影响
    3.2 处理时间对苎麻纤维性能的影响
    3.3 处理温度对苎麻纤维性能的影响
    3.4 处理前后苎麻纤维的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MP处理苎麻纤维工艺的响应面优化研究
    4.1 响应面优化步骤
    4.2 BBD试验方案及结果
    4.3 回归模型的选择
    4.4 回归方程的建立与检验
    4.5 交互作用分析
    4.6 工艺参数的寻优及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aOH-NMP处理对苎麻纤维性能的影响研究
    5.1 NaOH对苎麻纤维的预处理
    5.2 结果及分析
    5.3 不同优化工艺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本文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结论
    6.2 本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4)苎麻纤维/聚丙烯车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改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天然纤维的结构及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1.2.1 天然纤维的结构与性能
        1.2.2 天然纤维的表面改性
        1.2.3 天然纤维改性机理研究
    1.3 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3.1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树脂基体
        1.3.2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工艺
        1.3.3 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苎麻纤维无氟疏水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无氟疏水改性苎麻纤维
        2.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2.2.2 活性硅醇的制备
        2.2.3 苎麻纤维无氟疏水改性
    2.3 苎麻纤维无氟疏水改性研究方法
        2.3.1 活性硅醇/四氢呋喃溶液成分测试
        2.3.2 傅里叶红外光谱测试
        2.3.3 苎麻纤维晶体结构研究方法
        2.3.4 苎麻纤维热稳定性研究方法
        2.3.5 苎麻纤维接触角测试
        2.3.6 苎麻纤维表面形貌
    2.4 苎麻纤维无氟疏水改性效果分析研究
        2.4.1 活性硅醇脱水缩聚产物分析研究
        2.4.2 苎麻纤维表面红外光谱研究
        2.4.3 苎麻纤维晶体结构研究
        2.4.4 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热稳定性
        2.4.5 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表面微观结构
        2.4.6 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疏水性
        2.4.7 活性硅醇-氨基硅油复合改性机理探讨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苎麻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3.3 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苎麻纤维研究
        3.3.1 氨基硅油微乳液的制备
        3.3.2 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苎麻纤维
    3.4 苎麻纤维/聚丙烯车用绿色复合材料的制备
    3.5 苎麻纤维及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分析方法
        3.5.1 苎麻纤维表面亲/疏水性测试方法
        3.5.2 苎麻纤维吸水率测试方法
        3.5.3 苎麻纤维表面微观形貌分析方法
        3.5.4 苎麻纤维表面微观分子构造研究方法
        3.5.5 复合材料热稳定性测试方法
        3.5.6 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分析方法
        3.5.7 复合材料拉伸强度测试方法
        3.5.8 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测试方法
        3.5.9 复合材料缺口冲击强度测试方法
    3.6 氨基硅油微乳液改性效果分析研究
        3.6.1 改性前后苎麻纤维表面微观分子构造的变化
        3.6.2 改性前后苎麻纤维亲/疏水性的变化
        3.6.3 苎麻纤维表面形貌分析
    3.7 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3.7.1 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3.7.2 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断面形貌分析
        3.7.3 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氨基硅油对天然纤维微观改性机理研究
    4.1 引言
    4.2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4.2.1 分子动力学计算的基本步骤
        4.2.2 分子力场
        4.2.3 周期性边界条件
        4.2.4 截断半径
        4.2.5 时间步长
        4.2.6 系综原理
    4.3 分子动力学模型构建及模拟计算
        4.3.1 氨基硅油表面改性分子动力学模拟
        4.3.2 氨基硅油微观性质计算
        4.3.3 天然纤维表面接触角分子动力学模拟
    4.4 分子动力学模拟力场选择
    4.5 氨基硅油改性天然纤维的微观机理分析与研究
        4.5.1 分子动力学模拟体系平衡的判断
        4.5.2 氨基硅油分子/纤维界面的微观结构研究
        4.5.3 氨基硅油分子结构对硅油/纤维界面结合能的影响
        4.5.4 氨基含量对氨基硅油内聚能密度的影响
        4.5.5 氨基含量对氨基硅油自由体积的影响
        4.5.6 氨基硅油改性前后纤维表面亲/疏水性的变化
        4.5.7 氨基硅油改性天然纤维的微观机理探讨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锰酸钾改性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改性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高锰酸钾改性苎麻纤维/聚丙烯车用绿色复合材料的制备
        5.2.1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5.2.2 高锰酸钾水溶性改性苎麻纤维
        5.2.3 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5.3 复合材料性能测试分析方法
        5.3.1 苎麻纤维亲水性测试
        5.3.2 苎麻纤维表面微观形貌分析方法
        5.3.3 苎麻纤维表面红外光谱表征
        5.3.4 苎麻纤维晶体结构分析方法
        5.3.5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5.4 高锰酸钾改性天然纤维微观机理研究方法
        5.4.1 天然纤维改性前后表面模型构建
        5.4.2 天然纤维改性前后纤维素分子自由体积计算模型构建
        5.4.3 天然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分子模型的构建
    5.5 高锰酸钾改性天然纤维微观机理仿真研究
        5.5.1 改性前后纤维中纤维素分子自由体积计算
        5.5.2 改性前后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性能计算
    5.6 高锰酸钾水溶液改性复合材料性能及微观作用机理研究
        5.6.1 苎麻纤维红外光谱分析
        5.6.2 高锰酸钾改性前后苎麻纤维亲/疏水性的变化
        5.6.3 苎麻纤维晶体结构分析
        5.6.4 苎麻纤维表面形貌分析
        5.6.5 苎麻纤维/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5.6.6 天然纤维中纤维素分子自由体积分析
        5.6.7 高锰酸钾改性对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的影响
        5.6.8 复合材料径向分布函数分析
        5.6.9 改性前后复合材料组分间结合能分析
        5.6.10 高锰酸钾改性机理探讨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5)剪切增稠、改性苎麻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1.2.2 剪切增稠液的研究进展
        1.2.3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研究进展
        1.2.4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研究进展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3.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苎麻改性及其剪切增稠液制备与工艺优化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 苎麻织物表面改性处理
        2.2.1 碱处理
        2.2.2 硅烷偶联剂处理
        2.2.3 交变处理
        2.2.4 等离子体处理
    2.3 剪切增稠液制备与复合工艺
        2.3.1 剪切增稠液制备工艺
        2.3.2 剪切增稠液-织物复合工艺
    2.4 剪切增稠液对苎麻织物基本性能的影响
        2.4.1 剪切增稠液稳定性表征
        2.4.2 剪切增稠液-苎麻织物的形貌测试与分析
        2.4.3 剪切增稠液-苎麻织物能谱测试与分析
        2.4.4 剪切增稠液-苎麻织物的重量、厚度测试与分析
        2.4.5 剪切增稠液-苎麻织物的交织阻力测试与分析
        2.4.6 剪切增稠液-苎麻织物的透气性测试与分析
        2.4.7 剪切增稠液-苎麻织物的拉伸性能测试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成型工艺
    3.1 模压成型工艺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3.1.1 模压成型工艺原理
        3.1.2 模压影响因素分析
    3.2 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
        3.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2 实验方案设计
        3.2.3 复合材料的制备
    3.3 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3.3.1 复合材料局部表面观察与分析
        3.3.2 复合材料截面结构特征分析
        3.3.3 复合材料基本力学性能分析
        3.3.4 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确定
    3.4 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优化
        3.4.1 添加不同厚度垫片
        3.4.2 添加垫片优化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
    4.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1.1 实验原料
        4.1.2 实验仪器
    4.2 复合材料拉伸与弯曲性能测试
        4.2.1 拉伸测试原理及方法
        4.2.2 弯曲测试原理及方法
    4.3 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4.3.1 苎麻增强体改性对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4.3.2 剪切增稠液对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4.3.3 不同处理方式下拉伸性能分析
    4.4 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弯曲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4.4.1 苎麻增强体改性对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4.4.2 剪切增稠液对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4.4.3 不同处理方式下弯曲性能分析
    4.5 复合材料表观形貌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研究
    5.1 实验原料与实验仪器
    5.2 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测试
    5.3 苎麻增强体改性对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5.3.1 碱处理
        5.3.2 硅烷偶联剂处理
        5.3.3 交变处理
        5.3.4 等离子体处理
    5.4 剪切增稠液对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5.5 厚度方向增强体含量对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5.5.1 复合形式设计与试样制备
        5.5.2 复合材料冲击测试与性能分析
    5.6 角度方向对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影响
        5.6.1 铺层角度设计与试样制备
        5.6.2 复合材料冲击测试与性能分析
    5.7 苎麻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机理分析与研究
        5.7.1 复合材料破坏机理
        5.7.2 复合材料抗冲击机理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6)超声波茶染料提取及在苎麻染色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
    1.1 材料与仪器
    1.2 天然茶色素染料的提取
    1.3 染色方法
    1.4 测试
2 结果与讨论
    2.1 茶色素染料提取工艺优化
        2.1.1 超声波频率
        2.1.2 提取温度
        2.1.3 提取时间
    2.2 超声波提取与常规提取的对比
    2.3 茶色素染色工艺优化
        2.3.1 超声波频率
        2.3.2 染色温度
        2.3.3 染色时间
        2.3.4 促染剂用量
    2.4 超声波处理对染色牢度的影响
3 结论

(7)液氨染色的固色方法和液氨洗涤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活性染料
        1.2.1 活性染料的上染
        1.2.2 活性染料的固色
        1.2.3 色牢度
    1.3 改性苎麻
        1.3.1 改性原理
        1.3.2 碱法改性
        1.3.3 液氨改性
        1.3.4 阳离子化改性
    1.4 无水/节水染色研究进展
        1.4.1 液氨染色
        1.4.2 液氨整理
        1.4.3 超临界CO_2染色
        1.4.4 气流染色
        1.4.5 有机溶剂染色
    1.5 水洗研究进展
    1.6 本课题研究内容
2 活性染料液氨染色后除氨固色方法研究
    2.1 实验仪器
    2.2 实验药品及材料
    2.3 实验方法
        2.3.1 阳离子改性
        2.3.2 液氨染色和除氨固色
        2.3.3 皂洗
        2.3.4 测试
    2.4 结果与讨论
        2.4.1 染料标准工作曲线
        2.4.2 竭染率
        2.4.3 不同除氨方式对固色率的影响
        2.4.4 不同除氨固色方式对色牢度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活性染料染色后液氨洗除浮色探究
    3.1 实验仪器
    3.2 实验药品及材料
    3.3 实验方法
        3.3.1 阳离子改性
        3.3.2 水浸染处方及工艺
        3.3.3 液氨染色
        3.3.4 皂洗和氨洗
        3.3.5 测试
    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1 液氨洗涤时间对液氨染色物固色率影响
        3.4.2 水染色物水洗和液氨洗涤效果对比
        3.4.3 液氨染色物水洗和液氨洗涤效果对比
    3.5 本章小结
4 液氨处理对色牢度的影响研究
    4.1 实验仪器
    4.2 实验药品及材料
    4.3 实验方法
        4.3.1 染色处方及工艺
        4.3.2 液氨处理
        4.3.3 皂洗
        4.3.4 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液氨处理对直接染料染色色牢度的影响
        4.4.2 液氨处理对活性染料染色色牢度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超声波对黄连染苎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前言
2实验
    2.1实验材料及仪器
        2.1.1实验材料
        2.1.2实验试剂及药品
        2.1.3实验仪器
    2.2实验内容及方法
        2.2.1黄连染液的提取
        2.2.2织物的预处理
        2.2.3染色工艺
    2.3染色效果实验
        2.3.1浓度影响实验
        2.3.2温度和时间影响实验
    2.4测试方法
        2.4.1染色效果测试
        2.4.2染色牢度测试
3结果与讨论
    3.1超声波与常规萃取染液的萃取率
    3.2染色效果实验
        3.2.1浓度的影响
        3.2.2时间及温度的影响
    3.3超声波对染色牢度的影响
4结论

(9)常压等离子体改性苎麻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等离子体基本概念
        1.1.1 等离子体定义
        1.1.2 等离子体产生
        1.1.3 等离子体分类
        1.1.4 等离子体的放电形式
        1.1.5 影响等离子体改性效果的处理参数
        1.1.6 常压等离子体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1.2 苎麻增强复合材料
        1.2.1 苎麻简介
        1.2.2 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介及应用现状
    1.3 复合材料的界面
        1.3.1 复合材料界面的定义与作用
        1.3.2 界面作用力理论
        1.3.3 麻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改性方法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对苎麻纤维表面性能的影响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试样准备和等离子体处理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2.2.4 原子力显微镜测试(AFM)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
        2.2.6 纤维接触角测试
        2.2.7 单纤维抽拔测试
        2.2.8 单纤维拉伸强度测试
        2.2.9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纤维表面宏观形貌分析
        2.3.2 纤维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2.3.3 纤维表面化学成分分析
        2.3.4 纤维接触角分析
        2.3.5 界面剪切强度分析(IFSS)
        2.3.6 单纤维拉伸强度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响应面法研究常压等离子体处理参数对苎麻纤维改性效果的影响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试样准备和等离子体处理
        3.2.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3.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
        3.2.5 纤维接触角测试
        3.2.6 单纤维抽拔测试
        3.2.7 气体成分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纤维表面形貌分析
        3.3.2 纤维表面化学成分分析
        3.3.3 纤维接触角分析
        3.3.4 界面剪切强度分析(IFSS)
        3.3.5 气体成分分析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常压等离子体对苎麻纤维改性效果的时效性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准备
        4.2.2 试样准备和等离子体处理
        4.2.3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4.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XPS)
        4.2.5 纤维接触角测试
        4.2.6 单纤维抽拔测试
        4.2.7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和讨论
        4.3.1 纤维表面形貌分析
        4.3.2 纤维表面化学成分分析
        4.3.3 纤维接触角分析
        4.3.4 界面剪切强度分析(IFSS)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常压等离子体改性苎麻织物增强聚丙烯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准备
        5.2.2 等离子体处理
        5.2.3 复合材料制备
        5.2.4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5.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5.2.6 接触角测试
        5.2.7 力学性能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表面形貌分析
        5.3.2 表面化学成分分析
        5.3.3 接触角分析
        5.3.4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10)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苎麻脱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纺织品前处理概述
    1.2 国内外印染前处理技术进展
    1.3 苎麻织物前处理概述
        1.3.1 苎麻纤维的化学组成及形态结构
        1.3.2 苎麻纤维的性能特点
        1.3.3 苎麻纤维的功能特性
        1.3.4 苎麻脱胶方法概述
    1.4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
        1.4.1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
        1.4.2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聚合物材料表面改性领域的应用
        1.4.3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
    1.5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苎麻脱胶机理
    2.1 苎麻织物化学脱胶机理
    2.2 苎麻织物生物脱胶机理
    2.3 低温等离子体联合脱胶机理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低温等离子体对苎麻织物的预处理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材料及化学品
        3.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1.3 等离子处理装置
        3.1.4 实验方法
        3.1.5 测试及分析
    3.2 结果与讨论
        3.2.1 LTP 处理压力对织物各指标的影响
        3.2.2 LTP 处理放电功率对织物各项指标影响
        3.2.3 LTP 处理放电时间对织物各项指标影响
        3.2.4 LTP 处理不同气氛对织物各项指标影响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低温等离子体联合脱胶工艺研究
    4.1 低温等离子体联合化学脱胶工艺研究
        4.1.1 实验材料及药品
        4.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1.3 实验方法
        4.1.4 测试及分析
        4.1.5 结果与讨论
    4.2 低温等离子体联合生物脱胶工艺研究
        4.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4.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2.4 测试及分析
        4.2.5 结果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低温等离子体对苎麻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5.1.3 实验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5.2.1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纤维表面形态的影响
        5.2.2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纤维大分子链的影响
        5.2.3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苎麻织物纤维表面化学成分的影响
        5.2.4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纤维聚集态结构的影响
        5.2.5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纤维耐热性能的影响
        5.2.6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织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5.2.7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织物染色性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
硕士期间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超声波对苎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然植物基染料提升色牢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葛化博,吕秀君,万明,白蒙,冯杰,夏建明. 毛纺科技, 2021(11)
  • [2]植物染料及其在麻织物染色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胡靖媛,王春红,才英杰,左恒峰. 印染助剂, 2021(10)
  • [3]苎麻纤维的柔软性能改良研究[D]. 李梦珍. 东华大学, 2018(01)
  • [4]苎麻纤维/聚丙烯车用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改性机理研究[D]. 李文军. 湖南大学, 2017(06)
  • [5]剪切增稠、改性苎麻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D]. 赵勇. 浙江理工大学, 2016(07)
  • [6]超声波茶染料提取及在苎麻染色中的应用[J]. 吉婉丽. 印染助剂, 2016(10)
  • [7]液氨染色的固色方法和液氨洗涤性能研究[D]. 刘帆. 武汉纺织大学, 2016(02)
  • [8]超声波对黄连染苎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J]. 裴家凤,付成款,柯贵珍.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5(06)
  • [9]常压等离子体改性苎麻增强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D]. 李莺. 东华大学, 2015(07)
  • [10]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在苎麻脱胶中的应用[D]. 王玲. 苏州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超声波对苎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