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汾河二库常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田育功,吴金灶,向前[1](2022)在《中国碾压混凝土超长超级芯样统计与分析》文中认为本文通过中国碾压混凝土超长超级芯样统计与分析,表明芯样长度的不断增加实质反映了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时表明层间结合质量是影响碾压混凝土获得超长超级芯样长度的关键因素所在。影响层间结合质量的因素很多,但浆砂比PV值、掺和料掺量、石粉含量、VC值、凝结时间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层间结合质量、防渗性能和超长超级芯样的获得。现代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经朝着可振可碾的方向发展,为碾压混凝土超级芯样获得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进一步加深了对现代碾压混凝土坝核心技术"层间结合、温控防裂"含义的更深理解。
刘武[2](2019)在《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进度管理的研究》文中提出碾压混凝土筑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种使用干硬性混凝土,采用近似土石坝铺筑方式,用强力振动碾进行压实的混凝土筑坝技术。相对混凝土坝柱状浇筑法具有节约水泥、施工方便、造价低等优点。至20世纪末,世界上已建在建碾压混凝土坝约209座,其中中国43座、日本36座、美国29座。21世纪初,中国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正式开工建设,是世界上首座200m级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高世界第一,大坝混凝土方量世界第一,大坝混凝土580万立方米(其中碾压混凝土385万立方米),项目设计技术、施工技术及项目管理都是探索性的,施工进度管理实践也是探索性的。特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建造施工过程往往跨10年左右,其总体进度计划编制需运用滚动计划与控制方法,远粗近细,滚动编制,动态管理。国内特大型水电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编制方式主要有横道图、网络计划技术。P3(Primavera Project Planner)是一种融合了关键路线法CPM(Critical Path Method)及计划评审技术法PERT(Program Evalu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等网络计划技术的专业进度管理软件。根据总体进度计划及各层级分解计划编制与控制需要,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土建及金结安装主体工程工作分解结构W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可逐层级依序分解为:主体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单元工程。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总体进度计划编制,结合关键线路法CPM及计划评审技术(PERT)等网络计划技术思路,大致分四步两次循环优化(分→总→再分→再总…),形成总体进度P3横道网络图。根据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标段总体进度计划控制需要,承包商建立了严密的总体进度计划控制体系。即按时间分解成年度、季度、月度进度计划,按项目分解成单项进度计划、专项进度计划,并按照滚动计划方法进行动态管理,最后落实到周调度执行计划的总体进度计划控制体系。本文对承包商7年的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施工进度管理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实际操作性探索工作进行了理论分析:(1)分目的、分对象综合运用好P3网络计划技术、横道图技术、CAD技术、GIS可视化动态仿真技术。(2)施工技术方案创新、施工管理创新达到了优化网络计划逻辑关系、缩短关键线路关键作业时间、现场持续高效作业等效果。(3)用系统工程理论思路,提前分析预测总施工进度各阶段所需人、设备、材料等施工资源数量,对大型成套施工设备等施工资源采用内部模拟市场化运作高效配置。(4)项目组织机构分阶段重构,以适应项目前期、高峰期、尾工期各阶段进度管理重心动态变化的需要。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之所以能建造好中国国内特大型水电项目,是因为既有传承也有创新,既大胆引进借鉴国外优秀管理手段与理念,运用好了先进的网络计划技术平台与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也运用好了中国央企能集中资源办大事,发挥集团化作战的体制优势。
朱兆聪[3](2019)在《寒冷地区中小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控防裂措施研究》文中提出近几十年来碾压混凝土坝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该坝型因具有施工速度快,水化热低等优点,而被坝工界极力推广。工程实践表明,碾压混凝土坝与常态混凝土坝一样都避免不了温度裂缝问题。坝体裂缝产生之后对其抗渗性、耐久性、完整性都有所降低,会给坝体安全性带来较大的损害,严重的会出现溃坝情况,给下游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研究发现导致碾压混凝土坝开裂原因有混凝土自重、温度应力、收缩徐变、混凝土干缩、外界约束等,其中温度应力与收缩徐变是混凝土开裂的主要因素,合理控制混凝土温度应力对防止坝体开裂至关重要。因此,正确分析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对坝体温控防裂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对温控防裂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特大型工程上,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由于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受投资条件限制及自身温度应力特点,一些大型坝的温控措施不太适用于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事实上,以数量占优的中小型坝裂缝问题远超一些大型坝,特别是处在寒冷区域的中小型坝,不利的外界气候条件增加了温控防裂难度。本文在分析寒冷区域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场分布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用于该地区中小型项目的温控防裂组合措施。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仿真分析,利用生死单元技术模拟混凝土分层浇筑施工过程,混凝土温度场计算时主要考虑绝热温升、外界温度、库水温度、浇筑温度的变化及其它温控措施。混凝土应力场计算时首先利用ANSYS的UPFs功能构建混凝土徐变方程,然后使用自定义版ANSYS对应力场长历时仿真计算,计算时主要考虑了温度荷载、混凝土徐变、外掺MgO、水压力、混凝土自重等因素。具体结合寒冷地区某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实例,对浇筑层表面流水、混凝土外掺MgO和坝体表面保温三方面温控防裂措施展开分析。根据本文仿真结果,得到以下几个结论:浇筑层表面流水可以降低混凝土最高水化热2.3℃左右,有利于降低层间结合面处的温度应力值;外掺MgO可以有效改善基础强约束区及下游面的温度应力状态;表面保温对防止坝体开裂效果明显,但应合理选择保温开始时间。整个计算考虑施工过程多种因素对温度应力的影响,提出几点经济合理的温控防裂建议,为寒冷地区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提供参考。
孙启冀[4](2014)在《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研究》文中提出由于建设速度快和造价相对低廉的原因,碾压混凝土坝筑坝技术问世不久便受到世界各地坝工界的青睐。大部分已建和在建的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行期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裂缝,裂缝会降低坝体的完整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对大坝的安全度和寿命极为不利,在工程中备受关注。寒冷干旱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漫长,年气温变化幅度很大。不设纵缝,薄层通仓浇筑,冬季长间歇式的施工方法,与一般地区的混凝土坝有较大差别,使在寒冷干旱地区修建的碾压混凝土坝具有独特的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同时也更增加了温控防裂的难度,因此使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温控与防裂成为个新课题,有必要深入研究。围绕着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场、温度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和温控与防裂措施,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在研究和总结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与温度应力场求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利用ANSYS平台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一个相对较为完整成熟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场与应力场全过程仿真分析计算程序。并结合具有较好代表性的新疆北部山区某碾压混凝土高坝工程,研究了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和运行期全过程的温度场和温度徐变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2.对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裂缝进行了统计分类,并对30#、31#坝段坝基薄层浇筑块的横河向裂缝进行了成因的仿真分析,裂缝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固结灌浆长间歇期间,发生寒潮时仓面保温不利造成的。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现场监督,对确定的温控措施必须坚决执行,在寒潮来临时加强仓面的保温工作,以防止气温骤降导致表面裂缝的产生3.对碾压混凝土防裂的特点和温度控制的标准进行了分析,并从混凝土原材料和结构设计方面提出了坝体防裂的工程措施,同时对国内外多个不同气候条件下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实际的温控防裂措施和裂缝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总结。并且在研究讨论对碾压混凝土抗冻、抗渗及抗裂性能要求和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实用配合比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现场施工的相关要求,并对比总结了新疆北部某RCCD的筑坝工艺,对今后类似新建工程有较大的实际指导意义。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5](2012)在《湖南江垭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江垭大坝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在国内外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规范可寻的前提下,先后攻克了碾压混凝土作高坝防渗体、高坝大体积温度应力控制、高剪应力区提高施工层面抗剪强度等技术疑难问题,并采用先进施工工艺筑坝,获得了世界银行组织的中、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大坝在正常高水位运行期间渗漏量小,坝体应力变形均在允许范围之内。经查询,江垭大狈为当时世界已建最高的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向更高的领域发展作出了贡献,使我国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王改先[6](2009)在《某电站拱坝碾压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及性能的试验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针对某水电站工程碾压混凝土拱坝,根据混凝土的种类及使用部位的不同,通过对原材料优选,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和性能试验研究,确定出各种材料的最优组合,从而降低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减少胶凝材料用量,降低水化热温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和耐久性能,并符合经济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的混凝土原材料和优化的混凝土配合比。研究表明:科学地进行碾压混凝土基本配合条件的确定和配合比参数的选择即确定碾压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是碾压混凝土现场试验和确定施工配合比的基础,更是碾压混凝土质量保证的前提。我国碾压混凝土在配合比设计上已经形成少水泥用量、高粉煤灰掺量的特点,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沈崇刚[7](2005)在《中国碾压混凝土坝的发展成就与前景》文中指出本文概括了中国碾压混凝土坝16年来设计、科研、施工工艺的进展与成就。大量的技术改进成果使中国碾压混凝土坝在规模、速度与质量等方面都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而且有一些技术已在国外引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在目前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任务下,碾压混凝土坝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更多的应用。
高福平[8](2004)在《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文中认为碾压混凝土作坝目前属于高新技术 ,该技术的关键是材料配合 ,即通过VC值 (混凝土工作度 ,类似普通混凝土塌落度 )动态控制、碾压层厚度、气温湿度控制、碾压层间歇控制、碾压层次接合、覆盖养护、钻孔取心实验等一系列工序的有序配合 ,而使坝体达到国家规范质量标准。
焦阳太,高福平[9](2003)在《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文中提出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大坝在山西省为首例,工程施工中,建设者通过借鉴学习和摸索实践,较成功地解决了北方地区干早、少雨、多风、昼夜温差大等特殊气候条件下的碾压混凝土技术难题,在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上积累了一些可具操作性的经验。
王成山[10](2003)在《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研究与温控防裂技术》文中提出碾压混凝土坝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坝型。许多已建工程不同程度存在裂缝,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裂缝尤为严重。裂缝降低了混凝土坝的完整性、抗渗性和耐久性,降低了大坝的安全度。研究表明,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是导致坝体裂缝的主要荷载作用,其他荷载作用所引起的应力与温度应力相比相对较小,温度应力起着控制作用。因此,施工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的研究对预防裂缝、保证工程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坝体材料及结构型式对裂缝也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严寒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年内气温变化幅度大;碾压混凝土坝采取通仓浇筑、不分纵缝以及越冬长间歇式的施工方法,使其具有独特的温度应力时空分布规律,更增加了碾压混凝土坝温控与防裂难度。使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与温控防裂制成为一个新课题。 围绕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的温度应力和温控防裂,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研究: (1)结合两座碾压混凝土坝工程实例,研究了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及温度徐变应力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大坝上下游面水平裂缝的成因、影响裂缝的主要因素。考虑了乞今最为全面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包括模拟坝体的实际升程过程,考虑了新老混凝土接触面上的初始温度不连续,逐日的气温变化,混凝土的入仓温度,水化热温升,边界保温,水库蓄水过程,浇筑间歇以及洒水养生等因素;应力场的计算考虑了混凝土的自重,静水压力,温度应力,常态混凝土与碾压混凝土不同的自生体积变形,混凝土的弹性模量随龄期的变化以及徐变的作用。 (2)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了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热学参数反馈分析模型。根据碾压混凝土坝坝体温度观测资料,对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热学参数进行反演,结果表明此法适用于解决这类复杂非线性问题,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反演结果满足工程需要。采用带动量因子的自适应学习率BP算法训练网络,收敛性好。采用weight Decay method训练网络,起到修剪网络结构的作用,促使权向小的方向变化。总体上使网络的复杂性与实际系统的复杂性相吻合,避免了过学习现象,且输出稳定性好。采用神经网络进行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热学参数反馈分析是可行的,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热学参数的反馈分析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3)本文从结构方面进行了碾压混凝土坝防裂措施的研究。在结构措施方面,针对严寒地区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越冬层面的上、下游面附近及溢流坝堰面反弧段表面有明显的局部应力集中象现,在已采取一定的表面保温防护的条件下,拉应力仍然超过混凝土容许拉应力,开裂难以避免,进而提出设置碾压混凝土坝表面预留缝结构措施并对该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包括预留缝的扩展稳定和坝体沿预留缝的稳定性,以避免大坝在无措施部位开裂,解决大坝越冬层面水平施工缝的开裂问题。采用涂缝模型模拟坝体预留缝,对裂缝尖端建立能量破坏准则。将软化损伤引入到断裂力学模型中,更精确的描述了裂缝尖端附近混凝土的本构行为。在应变软化模型中引入断裂力学裂缝带模型,克服了应变软化数学计算时对网格强烈敏感的困难。研究结果与测缝计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证明预留缝开度符合规律。该项措施为解决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高坝越冬水平层面开裂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4)本文从材料方面进行了碾压混凝土坝防裂措施的研究。在材料措施方面,深入研究高碾压混凝土坝基础约束区采用外掺Mgo措施,利用其微膨胀性能补偿坝体降温过程中产生的温度应力,以防止大坝纵向裂缝的发生。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对不同Mgo含量的胶材净浆的压蒸试验,确定了Mgo的合理掺量;通过对混凝土外掺Mgo微膨胀碾压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试验研究及对大坝基础温度应力补偿作用的研究,证明了外掺Mgo微膨胀碾压混凝土对大坝基础混凝土温度应力的补偿作用及其效果。
二、汾河二库常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汾河二库常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2)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进度管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碾压混凝土大坝现状分析 |
1.2.1 国外已建碾压混凝土大坝现状 |
1.2.2 国内已建碾压混凝土大坝现状 |
1.3 国内外进度管理实践与理论现状 |
1.3.1 国外进度管理的实践探索 |
1.3.2 国内水电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实践探索 |
1.3.3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度管理的研究 |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4.1 论文主要内容 |
1.4.2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大型水电项目施工进度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探讨 |
2.1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 |
2.1.1 里程碑计划 |
2.1.2 横道图(甘特图) |
2.1.3 网络计划 |
2.1.4 形象进度 |
2.1.5 工期优化 |
2.2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 |
2.2.1 进度偏差分析 |
2.2.2 进度动态调整 |
2.3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管理常用方法 |
2.3.1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计划 |
2.3.2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控制 |
2.3.3 大型水电工程进度管理软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项目基本情况 |
3.1 工程概况 |
3.1.1 枢纽布置 |
3.1.2 大坝建筑物布置 |
3.1.3 坝体材料分区 |
3.2 合同项目及主要工程量 |
3.2.1 工程项目和工作内容 |
3.2.2 主要工程量 |
3.3 施工导流、施工特点、施工关键线路及难点 |
3.3.1 施工导流 |
3.3.2 施工特点 |
3.3.3 施工关键线路及难点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度计划编制的研究 |
4.1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的编制依据 |
4.1.1 合同控制性工期 |
4.1.2 合同交面时间 |
4.1.3 导流渡汛方案 |
4.1.4 业主提供的主要条件 |
4.1.5 主要施工方案 |
4.2 总体施工程序、网络计划图及关键线路 |
4.2.1 总体施工程序 |
4.2.2 网络计划图及关键线路 |
4.3 施工总体进度计划的编制 |
4.3.1 工作分解结构(Work Breakdown Structure) |
4.3.2 工程总体进度计划P3 横道网络图 |
4.4 龙滩大坝各工程项目具体进度计划的工期分析 |
4.4.1 施工准备工程 |
4.4.2 混凝土系统建设工程 |
4.4.3 上下游土石围堰工程 |
4.4.4 上下游碾压混凝土围堰工程 |
4.4.5 大坝基坑开挖支护和坝基处理工程 |
4.4.6 大坝主体工程 |
4.4.7 导流工程及其他项目工程 |
4.5 总进度计划的主要项目施工强度及资源计划分析 |
4.5.1 总进度计划主要项目年、季施工强度分析 |
4.5.2 土石方明挖月强度分析及资源计划分析 |
4.5.3 左岸进水口大坝碾压、常态混凝土月强度及资源计划分析 |
4.5.4 右岸大坝碾压、常态砼月强度及资源计划分析 |
4.6 碾压混凝土项目工期分析 |
4.6.1 单元工程划分 |
4.6.2 单元工程工序工期分析 |
4.6.3 碾压混凝土项目工期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进度控制的研究 |
5.1 进度计划控制 |
5.1.1 进度计划控制体系 |
5.1.2 进度计划控制流程 |
5.1.3 滚动计划与控制方法 |
5.2 进度控制施工管理组织体系 |
5.3 施工资源 |
5.3.1 系统工程理论,高效配置施工资源 |
5.3.2 本工程分年度所需主要施工资源 |
5.4 进度控制信息管理 |
5.5 进度偏差分析 |
5.5.1 进度偏差分析主要方法 |
5.5.2 用生产调度周计划,分阶段动态进行偏差分析 |
5.6 进度动态调整 |
5.6.1 改变后续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
5.6.2 缩短关键线路持续时间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提前下闸蓄水进度调整、总进度管理效果分析 |
6.1 提前下闸蓄水进度调整 |
6.1.1 进度调整计划编制 |
6.1.2 提前下闸蓄水进度计划控制 |
6.2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总体进度管理效果 |
6.2.1 总体满足合同目标及业主提前下闸蓄水、提前发电要求 |
6.2.2 各阶段合同工期节点工程照片 |
6.2.3 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进度管理的基本经验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B(附录图4-1~附录图4-13) |
(3)寒冷地区中小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控防裂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碾压混凝土坝温控特点与裂缝问题 |
1.1.2 中小型碾压混凝土坝温控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研究现状 |
1.2.2 寒冷地区温控防裂特点 |
1.2.3 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措施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混凝土温度场基本理论 |
2.1 混凝土热传导基本理论 |
2.1.1 热传导方程 |
2.1.2 温度场的几个概念 |
2.1.3 热传导边值条件 |
2.2 温度场有限元理论 |
2.2.1 稳定温度场的有限单元法 |
2.2.2 非稳定温度场有限单元法 |
2.3 水泥水化热与混凝土绝热温升 |
2.3.1 水泥水化热 |
2.3.2 混凝土绝热温升 |
2.4 本章小结 |
3 混凝土徐变应力基本理论 |
3.1 混凝土温度应力类型 |
3.2 混凝土的变形 |
3.3 混凝土徐变理论 |
3.3.1 混凝土徐变特征描述 |
3.3.2 混凝土徐变计算方法 |
3.3.3 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场有限元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ANSYS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二次开发 |
4.1 ANSYS简介 |
4.2 ANSYS热—结构耦合分析 |
4.2.1 ANSYS热分析 |
4.2.2 ANSYS热耦合分析 |
4.2.3 ANSYS热应力分析步骤 |
4.3 ANSYS二次开发过程 |
4.3.1 APDL程序化语言设计 |
4.3.2 用户可编程特性(UPFs) |
4.3.3 UPFs用户子程序 |
4.4 仿真分析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4.5 程序设计流程图 |
4.6 本章小结 |
5 寒冷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温控措施研究 |
5.1 工程概况 |
5.2 基本资料 |
5.2.1 气温和水温 |
5.2.2 材料的热力学参数 |
5.2.3 碾压混凝土温度应力控制标准 |
5.3 计算模型及温控方案 |
5.4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碾压混凝土坝发展历史 |
1.2.2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控制研究进展 |
1.2.3 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的特点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目标 |
1.3.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本文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2章 基于ANSYS平台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计算程序开发研究 |
2.1 基本理论及计算方法 |
2.1.1 温度场计算理论 |
2.1.2 温度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
2.1.3 徐变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
2.1.4 有限元法概述 |
2.1.5 ANSYS有限元软件简介 |
2.2 仿真计算程序的编制 |
2.2.1 前处理 |
2.2.2 混凝土浇筑过程模拟 |
2.2.3 混凝土水化热和水管冷却的处理 |
2.2.4 弹模增长和徐变模型的处理 |
2.2.5 程序所需的数据文件 |
2.2.6 仿真计算的主要步骤 |
2.3 程序验证算例 |
2.3.1 水化热模型的验证 |
2.3.2 冷却水管模型的验证 |
2.3.3 无限大混凝土板的散热 |
2.3.4 小结 |
2.4 混凝土浇筑模拟 |
2.4.1 相关概念 |
2.4.2 问题的描述 |
2.4.3 模型的建立及计算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及温度应力场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3.1 引言 |
3.2 新疆北部山区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工程温度应力仿真分析 |
3.2.1 工程概况 |
3.2.2 基本资料 |
3.2.3 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案 |
3.2.4 温度场结果与分析 |
3.2.5 应力场结果与分析 |
3.3 结论 |
第4章 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裂缝成因分析 |
4.1 裂缝情况概述 |
4.2 30#、31#坝段基础区裂缝成因仿真计算 |
4.2.1 裂缝概况 |
4.2.2 计算模型及参数 |
4.2.3 计算边界条件 |
4.2.4 计算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措施研究 |
5.1 碾压混凝土坝防裂特点 |
5.2 碾压混凝土坝温控标准 |
5.3 碾压混凝土坝防裂措施 |
5.3.1 材料及配合比方面 |
5.3.2 坝体结构设计方面 |
5.3.3 几个实际工程的温控防裂措施 |
5.4 裂缝处理措施研究 |
5.4.1 裂缝处理方法 |
5.4.2 施工方法与步骤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防裂施工工艺研究 |
6.1 设计方面对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的要求 |
6.1.1 配合比设计方面 |
6.1.2 抗渗、抗冻、抗裂的要求 |
6.2 寒冷干旱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特点和要求 |
6.2.1 施工特点 |
6.2.2 碾压试验 |
6.2.3 混凝土入仓 |
6.2.4 碾压混凝土的卸料、平仓及碾压 |
6.2.5 现场VC值和密实度控制 |
6.2.6 人工骨料的弃料利用 |
6.2.7 主要工序用时长短的控制 |
6.2.8 雨季和高温季节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
6.2.9 碾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 |
6.2.10 质量缺陷的处理 |
6.3 新疆北部RCCD施工方法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某电站拱坝碾压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及性能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碾压混凝土坝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
1.1.1 碾压混凝土坝的发展概况 |
1.1.2 碾压混凝土坝的特点 |
1.1.3 碾压混凝土坝的发展趋势及新成果 |
1.2 碾压混凝土的材料组成与选择 |
1.2.1 水泥 |
1.2.2 骨料 |
1.2.3 掺合料 |
1.2.4 外加剂 |
1.3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方法与现状 |
1.3.1 配合比设计要点 |
1.3.2 配合比设计方法 |
1.3.3 国内外工程碾压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
1.4.1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4.2 本文研究的内容 |
2 工程概况 |
2.1 工程水文、地质 |
2.2 工程设计及碾压混凝土技术要求 |
3 试验材料 |
3.1 水泥 |
3.2 粉煤灰 |
3.3 骨料试验 |
3.4 拌和用水 |
3.5 外加剂 |
4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试验 |
4.1 混凝土配制强度 |
4.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及性能研究 |
4.2.1 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
4.2.2 变态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
4.2.3 常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4.3 掺钢纤维混凝土对比试验 |
4.4 垫层砂浆和过渡层砂浆 |
5 配合比优化试验 |
5.1 最佳级配比例选择试验 |
5.2 砂率选择 |
5.3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 |
5.4 推荐配合比 |
5.4.1 采用"豹盾"P.032.5水泥、"珞电"粉煤灰、北京科宁空港外加剂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外加剂的推荐配合比 |
5.4.2 备用材料推荐配合比 |
5.4.3 掺增密剂混凝土的推荐配合比 |
5.5 小结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读研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8)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
2 碾压混凝土材料及配合比 |
3 碾压混凝土VC值动态控制 |
4 碾压混凝土斜层碾压施工技术 |
4.1 斜坡铺筑施工方法 |
4.2 斜坡铺筑技术的优点 |
4.2.1 充分保证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质量 |
4.2.2 提高常态混凝土和碾压混凝土结合部位的质量 |
4.2.3 工期缩短、节约资金 |
5 碾压混凝土温控及保温措施 |
6 结束语 |
(10)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研究与温控防裂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工程背景及意义 |
1.2 碾压混凝土坝及其温度控制的研究进展 |
1.2.1 碾压混凝土坝的发展历史 |
1.2.2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控制研究 |
1.2.3 碾压混凝土坝的温控设计标准 |
1.2.4 碾压混凝土坝的防裂措施 |
1.2.5 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温控与防裂特点 |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及温度徐变应力时空分布规律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基本理论 |
2.2.1 导热方程 |
2.2.2 边界条件 |
2.2.3 不稳定温度场的显式解法 |
2.2.4 应力计算 |
2.2.4.1 应力增量计算 |
2.2.4.2 徐变应变计算 |
2.3 观音阁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及越冬面水平裂缝原因分析 |
2.3.1 工程概况 |
2.3.2 基本资料 |
2.3.3 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案 |
2.3.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2.3.5 观音阁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越冬面水平裂缝原因分析 |
2.4 白石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仿真分析 |
2.4.1 工程概况 |
2.4.2 基本资料 |
2.4.3 计算方法与计算方案 |
2.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
2.5 本章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热学参数反馈分析方法 |
3.1 前言 |
3.2 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模型 |
3.2.1 BP网络的数学模型 |
3.2.2 对BP网络算法目标函数的改进 |
3.2.3 BP网络学习算法 |
3.2.4 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在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热学参数反分析中的应用 |
3.3 工程应用 |
3.3.1 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场参数仿真分析有限元模型 |
3.3.2 热学参数的确定及温度测点的选择 |
3.3.3 神经网络训练 |
3.3.4 训练效果分析 |
3.3.5 网络泛化能力的检验 |
3.3.6 大坝混凝土热学参数识别 |
3.4 本章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预留缝的研究与应用 |
4.1 前言 |
4.2 考虑裂缝扩展的温度应力有限元仿真分析基本理论 |
4.2.1 不稳定温度场解法及温度应力计算方法 |
4.2.2 坝体预留缝的模拟 |
4.2.3 坝体预留缝扩展的分析方法 |
4.3 碾压混凝土坝预留缝的分析研究工程实例 |
4.3.1 研究目的 |
4.3.2 典型坝段的选择及有限元离散模型 |
4.3.3 第一阶段温度应力分析 |
4.3.4 第二阶段温度应力分析 |
4.4 测缝计观测结果及预留缝效果分析 |
4.5 本章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碾压混凝土坝外掺MgO微膨胀混凝土的研究 |
5.1 前言 |
5.1.1 常规MgO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研究进展 |
5.1.2 碾压MgO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研究进展 |
5.2 外掺MgO几个具体问题 |
5.2.1 选材 |
5.2.2 MgO安定掺量的确定 |
5.2.3 现场检验 |
5.3 大坝混凝土外掺MgO水泥压蒸试验及MgO掺加量的确定 |
5.4 外掺MgO微膨胀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试验研究 |
5.4.1 试验方法 |
5.4.2 原材料与混凝土配比 |
5.5 采用碾压MgO微膨胀混凝土补偿大坝温度应力的研究 |
5.5.1 研究方法 |
5.5.2 结果分析 |
5.6 本章主要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研究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创新点摘要 |
致谢 |
四、汾河二库常态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碾压混凝土超长超级芯样统计与分析[A]. 田育功,吴金灶,向前. 水库大坝和水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新进展, 2022
- [2]龙滩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进度管理的研究[D]. 刘武. 湖南大学, 2019(02)
- [3]寒冷地区中小型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控防裂措施研究[D]. 朱兆聪.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2)
- [4]寒冷干旱地区高碾压混凝土坝温控防裂研究[D]. 孙启冀. 新疆农业大学, 2014(07)
- [5]湖南江垭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A].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2011年度全国优秀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获奖项目技术文集, 2012
- [6]某电站拱坝碾压混凝土最优配合比及性能的试验研究[D]. 王改先.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7]中国碾压混凝土坝的发展成就与前景[A]. 沈崇刚. 纪念贵州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选集, 2005
- [8]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J]. 高福平. 电力学报, 2004(03)
- [9]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A]. 焦阳太,高福平.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2003年度学术年会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论文汇编, 2003
- [10]严寒地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温度应力研究与温控防裂技术[D]. 王成山. 大连理工大学,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