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亟待开拓的能源新领域(论文文献综述)
李静茹[1](2021)在《中石化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文中提出
詹宝军[2](2019)在《A成品油销售企业合资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5年1月中缅油气管道全线贯通,2017年8月云南省第一家炼化企业建成投运,这对国家调整优化能源布局、保障能源战略安全、缓解西南地区能源紧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重大且深远的影响,同时对云南省成品油市场带来了大的影响。此外,近年来国家成品油零售领域开放力度逐渐加大,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第三种出行方式的渐成规模,可替代能源的不断兴起,企业规模扩张及运营成本的不断增加,这些都给云南省A成品油销售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立足于A成品油销售企业目前发展规模、质量、当前企业发展战略,结合宏观微观发展环境、自身优劣势等,借鉴成品油销售企业中外合资成功案例,并利用战略管理理论和战略分析工具,研究提出了A成品油销售企业基于FDI的合资战略组合措施,包括调整优化组织结构,采取规模化发展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及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策略等,以期对A成品油销售企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朱妍[3](2019)在《充分式含风电配网弱同步条件下电流差动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新兴能源正逐步渗透入大电网,给大电网的稳定运行带来许多挑战。风电分散式接入配电网使得传统的配网继电保护方案出现诸多不适,本文在配电网弱同步通信条件下,提出新型充分式电流差动保护方案,能有效平衡保护的经济性和高效性。研究了配网弱同步条件下充分式保护原理的核心思想。充分式保护针对配电网电气量信息缺失及通信条件落后的“弱同步条件”,充分利用有限信息最大程度提取充分式故障特征,构成故障判定条件进行故障判断。充分式保护的核心在于不要求故障特征是故障判断的充要条件,牺牲部分罕见故障的灵敏性和速动性,换取对绝大多数常见故障高效灵敏的判断以及提高整个配网保护策略的经济性。充分式保护包含充分性、自适应性、优选性和离散反时限性等主要特征。分析了含风电配网故障电流的充分式特征。以双馈风电机组为代表,分析其基本运行原理和结构特点;结合低电压控制方式,分析双馈风电机组故障暂态电流幅值和谐波频率特征:即绝大多数情况下线路两端电流幅值不等、谐波中含有与转差相关的频率分量及丰富的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这些电流特性可构成故障判断的充分式特征。针对充分式故障特征提出了充分式差动保护判据。利用充分式电流幅值故障信息,构造充分式电流幅值差动保护判据。利用故障电流一定范围内特定谐波成分的幅值大小相对于基频的比例构成衡量线路两端电流频谱差异的频谱指标,提出含频谱指标的比幅式电流差动保护判据和含频谱指标虚拟角的新型差动保护判据,弥补了基础电流比幅判据在许多特殊故障情况下无法识别的不足,具有更好的灵敏性和可靠性。提出充分式综合保护方案的框架构成和基本含义,综合保护方案能够实现故障判别能力的互补,扩大了所能覆盖的故障合集的大小。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含风电配网的模型,设计仿真算例对充分式保护判据的动作特性进行仿真验证,包括保护的可靠性和灵敏性验证,以及耐过渡电阻能力和抗同步误差能力验证。仿真结果充分验证了前文的理论分析,验证了本文保护方案的合理性。
徐群杰,李娜娜,唐琳琳,邢敏[4](2018)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探究》文中认为汽车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使新能源在汽车技术上的运用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对于技术原理的了解和运用是汽车行业接下来的工作重心,对于能源的节约以及合理利用不仅是汽车行业也是所有行业和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必须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汽车行业的能源消耗问题已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运用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能够有效地缓解目前的能源消耗的问题,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的学习和掌握非常重要,本文就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原理进行介绍的同时阐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所存在的优缺点,旨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一些指导意义。
李强[5](2017)在《我国高能耗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及绩效评价研究 ——以有色金属企业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经济增长所引发的其与环境与资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企业的绿色发展势必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新的发展途径,从微观角度讲,实施绿色营销模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明智之举。从宏观层面来看,为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观,我国高能耗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亟待改善,研究其绿色营销模式和绩效评价无论在理论还是现实意义上都很有必要。文章在前人所理解的绿色营销内涵的基础上,针对有色金属企业的现状及问题,结合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盈利水平、发展力、运营水平、风控水平、能源消耗、污染控制、环境管理、产品相关、公益相关、就业相关十个方面,净资产收益率、专利数量、员工平均薪酬等二十四个层面建立评价体系。文章依照指标特征,为客观评价绿色营销,选择基于熵权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有色金属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模型。选取铜陵有色、江西铜业、云南铜业三家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评价结果。最后,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有色企业绿色营销绩效的策略。
左明[6](2014)在《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问题,也是目前国际学术界争相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实施二氧化碳减排,发展低碳经济也已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低碳经济”是一个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助于减缓气候变暖的进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碳关税也因其保护环境的征收名义和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而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推崇,但实际上碳关税对改善气候的作用大小还有待于考究。从本质上看,西方征收“碳关税”一旦成为现实,不仅会使西方国家在短期内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也会使其在节能环保的“低碳经济”时代保持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占据领导地位,遏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腾飞。国际贸易的发展结构也将因为碳关税的实施而发生深层次的变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出口国势必受到较大冲击,因为碳关税的标的物是耗能水平较高的贸易产品,体现为进出口的税收限制,这和中国的出口产品耗能水平较高的现实恰好应对。在阅读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定量与定性的研究方法,并结合整体分析方法全面的分析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然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首先,归纳总结出碳关税的概念特征及理论基础,理清碳关税的作用机理,进而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然后,对中国目前的贸易状况和商品结构进行介绍,并运用投入产出法对出口商品的含碳量进行侧算,在此基础上分析碳关税实施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目前中国出口市场以第二产业为主,高碳、高耗能产品是出口市场的主力,碳关税的征收短期内会引起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出口量下降等问题,但长远看有利于中国优化出口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最后,根据碳关税对中国的影响结果分析,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国际上我们可以扩大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碳规则制定、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等方式维护自身利益,国内方面,政府应该大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促进高碳技术升级低碳技术创新、开发新能源、创建碳税制度、完善碳交易市场,在规避碳关税的同时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继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蔡飞[7](2013)在《京郊农村地区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潜力与项目推广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第四位能源资源,在能源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质能源资源丰富,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一直以农林生物质能源开发为主,主要致力于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用能,是农村发展长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生物质能源产业领域也已经迈出了新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的各种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诸多企业单位和研究机构正在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根据我国“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到2015年,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达到4.78亿吨标准煤,其中生物质能利用量5000万吨标准煤。近年来,改革农村传统用能方式,利用现代创新技术开发清洁能源,进行农村生活用能替代,在很多地区得到重视。另外,农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最薄弱的地区,生物质能资源主要来源于农业和林业,开发利用生物质能资源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带动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村人口就业具有重要的作用。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发展有利于农林业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有利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林业的建立,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这为北京地区在农业生物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发展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资源保障渠道。现代农林生物质能源开发作为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用能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已经迈出了新的发展步伐。在固体燃料生产技术和燃烧设备方面,通过国内科技攻关和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引进,研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各种机型,使得大力发展该产业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成熟。在国家相关能源环境法律和政策的促进下,京郊农村地区也全面开展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建设,尤其在大兴区和延庆县项目实践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纵观过去二十多年,我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历史,仍然在技术设备、产业发展和政策引导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京郊农村地区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深度剖析,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研究:揭示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项目开发和产业形成的基本规律,对京郊农村地区的农林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和供应系统进行研究,评价项目开发的综合效益,进行项目开发模式和市场推广模式的设计研究,并基于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资源分布条件,进行京郊各区县的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布局和开发优先度研究,最后综合以上方面的研究结果,对京郊农林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进行了政策促进研究。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发展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的技术、经济、资源和市场等基础条件,同时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依据。(2)京郊农村地区生物质资源丰富,成为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重要资源基础,文中通过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得出京郊十区县农业生物质资源量约202万吨,林业生物质资源量约117.5万吨,区县间资源分布不均。(3)文中对农林生物质能源资源的收集模式、组织管理模式和收购模式展开研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原料供应体系;同时对原料生产流程进行作业分解,进行风险事件分析和风险要素罗列,提出了主要应对方案和措施。(4)从文中项目效益评估的结果来看,项目具有较强的经济可行性;从资源循环利用的角度,项目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生物质固体燃料的使用将大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净化空气环境。(5)京郊生物质固体燃料的潜在市场需求是非常可观的,然而现阶段,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不仅取决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还受到生产能力及供应规模的限制;目标市场的选择和推广模式的设计随着产业的不同发展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6)生物质固体燃料生产和使用的社会环境效益符合CDM机制的理念,项目实践也适用于CDM的准则框架,因此在该类项目中引入CDM机制,为其提供了新的筹融资方式和技术引入模式。(7)文中对京郊地区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的区域布局进行指标体系构建和优先选择分析,基于已有数据资料,利用熵权法对京郊的10个区县进行遴选,结果表明,顺义区、房山区、大兴区和昌平区4个区域更适合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发展。(8)我国农林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及京郊地区发展现状,需从资源、生产、技术、投资及消费等方面对已有政策进行细化完善,添加缺少的具体规定。
贾希凌,周天林[8](2012)在《晚近中国信托业监管政策评析(2009-2012)》文中提出中国信托业自2007年信托新两规颁布以来,成功实现转型,其作为主营信托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功能定位已初步确立。本文拟通过梳理晚近信托监管政策的走向,剖析监管政策的理念,并对业内比较关心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展望政策趋势,提出优化建议,以利信托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结合银监会对信托公司净资本要求、投资者要求、银信合作、房地产信托、信政合作等领域的监管政策,分析了以下监管理念:强力迫使信托公司提升自主管理能力、澄清"刚性兑付"、"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慎重对待"影子银行"、审慎监管;并针对资金池信托问题、资产收益权信托、投资性和融资性信托的界定、基础设施投资信托中的政府信用风险等目前实务界和监管层存在困惑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未来信托监管应该是竞争性监管与协调性监管并举。
郭猛,张近情,王洪波[9](2010)在《华北油田产业结构向多元转变》文中研究指明本报讯(记者郭猛、张近情 通讯员王洪波)日前,华北油田公司下属的河北华港燃气公司与中石油运输公司就江苏如东LNG项目车载外销运输业务签署合作协议。据介绍,河北华港燃气公司作为该项目的二级批发商,享有销售管理权。今后,双方将在销售过程中的公路配送及后勤保障服务等?
何祚庥[10](2010)在《中国会不会走向“半个”工业化——对我国“减排”问题的若干战略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文章对"到2020年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量是44亿吨标准煤"的预测值提出了质疑。为满足2020年能源需求,同时又要实现单位GDP减排40%—45%CO2的硬约束,必须采取超强措施大力发展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提出了各项具体建议。
二、亟待开拓的能源新领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亟待开拓的能源新领域(论文提纲范文)
(2)A成品油销售企业合资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1.3.3 石化行业中外合资实践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思路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概念 |
2.1 战略管理理论 |
2.1.1 企业战略 |
2.1.2 企业战略管理 |
2.2 战略管理工具 |
2.2.1 PEST分析 |
2.2.2 波特五力分析 |
2.2.3 SWOT分析 |
2.3 合资理论 |
2.3.1 交易费用理论 |
2.3.2 资源依赖理论 |
2.3.3 资源基础理论 |
第三章A成品油销售企业现状 |
3.1 A成品油销售企业发展历史沿革 |
3.1.1 第一阶段:改制重组时期(1999-2003) |
3.1.2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时期(2004-2008) |
3.1.3 第三阶段:稳健发展时期(2009-2018) |
3.2 A成品油销售企业生产经营现状 |
3.2.1 组织机构设置 |
3.2.2 业务管控模式 |
3.2.3 业务发展现状 |
3.2.4 当前发展规划 |
3.2.5 经营效益分析 |
第四章 内外部环境分析及结论 |
4.1 PEST分析 |
4.1.1 政治与法律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波特五力分析 |
4.2.1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
4.2.2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
4.2.3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分析 |
4.2.4 替代品的威胁分析 |
4.2.5 同业竞争者的威胁分析 |
4.3 A成品油销售企业SWOT分析 |
4.3.1 优势 |
4.3.2 劣势 |
4.3.3 机遇 |
4.3.4 威胁 |
4.4 分析小结 |
4.4.1 网络发展受限,市场份额难以提升 |
4.4.2 主营业务相对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
4.4.3 营管理成本过高,盈利能力难以维持 |
4.4.4 客户服务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不突出 |
第五章 A成品油销售企业合资战略 |
5.1 合资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5.1.1 SA公司概况 |
5.1.2 SA公司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
5.1.3 双方利益诉求的一致性与合资的互补性 |
5.2 合资战略的目标及重点内容 |
5.2.1 合资战略的目标 |
5.2.2 合资战略的主要内容 |
5.3 合资战略的保障措施 |
5.3.1 积极争取加快合资进程 |
5.3.2 积极协调地方政府给予优惠政策 |
5.3.3 积极争取“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运作模式 |
5.3.4 争取成品油资源遵循市场化定价机制 |
5.3.5 保留核心队伍,维护员工队伍正常权益 |
5.3.6 力争将与运输公司的合作纳入合资条件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局限性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充分式含风电配网弱同步条件下电流差动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全球风电行业高速发展 |
1.1.2 含风电配网面临的挑战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含风电配网继电保护研究难点 |
1.2.2 风机故障电流特性的研究现状 |
1.2.3 含风电配网保护方案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二章 弱同步条件下充分式保护的基本原理 |
2.1 引言 |
2.2 配网弱同步条件的技术支撑和特点 |
2.2.1 配电网常见的通信网络技术 |
2.2.2 配电网弱同步条件的含义 |
2.3 充分式保护原理的基本含义 |
2.3.1 充分式故障特征的定义 |
2.3.2 充分式保护思想的核心 |
2.3.3 充分式保护原理的主要特征 |
2.4 充分式电流差动保护的可行性 |
2.4.1 故障电流基本信息的获取 |
2.4.2 充分式保护判据的获取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含风电配网故障电流特性分析 |
3.1 引言 |
3.2 风力发电机组的基本运行机理 |
3.2.1 双馈风电机组的组成结构 |
3.2.2 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模型 |
3.3 风电引入配网对故障电流谐波频率特性的影响 |
3.3.1 风机定转子频率分量的耦合关系 |
3.3.2 投入撬棒保护后的电流谐波频率特性 |
3.3.3 变换器控制下的电流谐波频率特性 |
3.4 含风电配网故障电流幅值特征分析 |
3.4.1 含风电配网的故障电流充分式幅值特征 |
3.4.2 低电压穿越控制方式对电流幅值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计及风电故障电流特性的充分式差动保护方案研究 |
4.1 引言 |
4.2 基于电流幅值充分式故障特征的差动保护方案 |
4.2.1 带制动量的幅值差动保护判据 |
4.2.2 不对称故障序电流比幅判据 |
4.3 计及电流谐波频率特征的新型电流幅值差动保护方案 |
4.3.1 衡量线路两端电流谐波频率差异——频谱指标 |
4.3.2 含频谱指标的电流比幅式差动保护判据 |
4.3.3 含频谱指标虚拟角的新型差动保护判据 |
4.4 新型保护判据性能的影响因素和综合保护方案分析 |
4.4.1 影响新型保护判据性能的因素 |
4.4.2 充分式综合保护方案的优势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仿真验证与分析 |
5.1 引言 |
5.2 含双馈风电机组的配电网仿真模型 |
5.3 含风电配网故障电流幅值和谐波频率特性仿真分析 |
5.3.1 含风电配网故障电流幅值特征验证 |
5.3.2 含风电配网故障电流谐波频率特征验证 |
5.4 计及电流谐波频率特征的新型电流幅值差动保护判据动作特性分析 |
5.4.1 充分式电流比幅式差动保护判据性能分析 |
5.4.2 新型保护判据的区内故障灵敏性分析 |
5.4.3 新型保护判据的抗同步误差能力分析 |
5.4.4 新型保护判据的区外故障安全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4)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能源汽车的种类 |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技术原理 |
(一) 纯电动汽车的技术原理 |
(二) 混合动力汽车的技术原理 |
(三) 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原理 |
三、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 |
(一) 纯电动汽车的优缺点 |
(二)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缺点 |
(三) 燃料电池汽车的优缺点 |
四、结语 |
(5)我国高能耗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及绩效评价研究 ——以有色金属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简要评析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框架 |
三、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 |
第二章 绿色营销概述 |
第一节 绿色营销及其相关概念 |
一、绿色营销的概念 |
二、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
三、绿色营销策略 |
第二节 企业绿色营销体系 |
一、绿色营销战略规划 |
二、绿色管理 |
三、绿色服务 |
第三章 有色金属企业绿色营销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有色金属企业绿色营销现状 |
一、绿色营销总体概况 |
二、有色金属企业开始发展循环经济 |
三、有色金属企业陆续加大环保投入 |
第二节 有色金属企业绿色营销面临的问题 |
一、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较小 |
二、企业绿色营销理念不足 |
三、消费者绿色观念缺失 |
第三节 有色金属企业绿色营销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企业和消费者过度关注短期经济效益 |
二、企业缺乏进行绿色营销的内在动力 |
三、企业进行绿色营销有诸多不确定性 |
第四章 有色金属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构建有色金属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体系 |
一、一级指标 |
二、二级指标 |
三、三级指标 |
第二节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数并构建上市公司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三节 有色金属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
一、三家有色金属上市企业简介 |
二、有色金属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指标原始数据 |
三、三家有色金属企业绿色营销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及得分 |
四、结果分析 |
第五章 提升绿色营销绩效策策略 |
第一节 经济绩效 |
一、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创新驱动 |
二、绿色产品合理定价 |
三、加快布局绿色渠道 |
四、建立绿色促销方式 |
五、发展循环经济 |
第二节 社会绩效 |
一、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
三、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 |
第三节 生态绩效 |
一、加大环保投入 |
二、构建科学环境管理体系 |
三、建立绿色动态联盟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碳关税概述及其相关理论 |
2.1 碳关税概述 |
2.1.1 碳关税的含义 |
2.1.2 碳关税产生的原因 |
2.1.3 碳关税的特征 |
2.1.4 碳关税实施的合理性分析 |
2.2 碳关税的相关理论 |
2.2.1 比较优势理论 |
2.2.2 庇古税理论 |
2.2.3 科斯定理 |
2.3 本章小结 |
3 中国出口贸易与出口产品碳排放现状 |
3.1 中国出口贸易概况及出口商品格局 |
3.2 中国出口产品碳排放的国际比较 |
3.3 中国出口产品隐含碳实证——基于投入产出法 |
3.3.1 模型引入 |
3.3.2 数据来源处理 |
3.3.3 分析方法与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4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
4.1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
4.1.1 推动服务业发展 |
4.1.2 有助于低碳产业链的形成 |
4.1.3 促进高碳产业技术改革 |
4.2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
4.2.1 增加高碳企业产品出口的成本 |
4.2.2 引起制造业出口额下降 |
4.2.3 改变出口商品和贸易方式结构 |
4.2.4 增加贸易摩擦恶化出口环境 |
4.3 本章小结 |
5 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模型分析 |
5.1 研究方法的确定 |
5.1.1 模型的选用 |
5.1.2 CGE模型的选用 |
5.2 案例与模型的构建 |
5.2.1 模型假设及模块结构 |
5.2.2 数据来源 |
5.2.3 数据来源分析指标及部门选取 |
5.3 模型实证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中国出口贸易应对碳关税影响的策略 |
6.1 国际层面的应对策略 |
6.1.1 提升国际谈判与合作交流能力 |
6.1.2 积极参与国际对碳关税的立法问题 |
6.1.3 自愿承担合理的碳减排义务 |
6.1.4 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
6.2 国内层面的应对策略 |
6.2.1 调整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 |
6.2.2 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
6.2.3 加强减排技术和低碳技术研发 |
6.2.4 建立碳排放交易机制 |
6.2.5 扩大内需降低外贸依存度 |
6.2.6 构建并推进国内碳税制度 |
6.2.7 完善中国贸易预警壁垒机制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京郊农村地区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潜力与项目推广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相关问题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
2.1.1 生物质能源供需研究 |
2.1.2 生物质能源开发经济性研究 |
2.1.3 生物质能源环境效应评价研究 |
2.1.4 生物质能源政策研究 |
2.2 农林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问题研究 |
2.2.1. 农林生物质固体燃料加工技术研究状况 |
2.2.2 农林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发展研究 |
2.2.3 农林生物质固体燃料标准体系研究 |
2.3 文献研究综述 |
3 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与利用现状 |
3.1 现代生物质能源产业兴起 |
3.1.1 生物质能源概述 |
3.1.2 现代生物质能源的兴起 |
3.1.3 生物质固体燃料 |
3.2 国外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现状与趋势 |
3.2.1 全球生物质固体燃料总体情况与前景 |
3.2.2 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现状 |
3.3 我国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与利用状况 |
3.3.1 我国生物质固体燃料总体现状与发展趋势 |
3.3.2 生物质固体燃料生产技术现状 |
3.3.3 生物质固体燃料燃烧设备现状 |
3.3.4 京郊农村地区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 |
3.3.5 我国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现存问题 |
3.4 小结 |
4. 京郊农林生物质资源潜力评估 |
4.1 京郊地区农林生物质资源基础 |
4.1.1 森林资源与能源化利用 |
4.1.2 农业秸秆与能源化利用 |
4.2 京郊地区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评估 |
4.2.1 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类型 |
4.2.2 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评估 |
4.3 京郊地区农业秸秆资源可利用潜力评估 |
4.3.1 农业种植而积分析 |
4.3.2 农业种植结构与产量分析 |
4.3.3 京郊地区农业秸秆资源量估算 |
4.4. 农林生物质资源利用的阶段性特点 |
4.5 小结 |
5. 生物质固体燃料原料供应体系构建与系统风险防范 |
5.1 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原料供应体系 |
5.1.1 原料供应技术路线 |
5.1.2 原料供应组织管理模式 |
5.1.3 京郊原料供应模式实践分析 |
5.2 原料供应系统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 |
5.2.1 原料供应系统风险识别与分析 |
5.2.2 原料供应系统的风险防范措施 |
5.3 小结 |
6 京郊农村地区推广生物质固体燃料的效益评估 |
6.1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项目经济效益的经济可行性评估 |
6.1.1 经济可行性评估的前提 |
6.1.2 经济可行性评估的依据 |
6.1.3 经济可行性评估的内容 |
6.1.4 经济可行性评估的结论 |
6.2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社会与生态效益评估 |
6.2.1 社会效益评估 |
6.2.2 生态效益评估 |
6.3 小结 |
7 京郊农林生物质固体燃料市场推广模式研究 |
7.1 京郊农村地区生活用能情况分析 |
7.1.1 北京地区农村生活能源状况 |
7.1.2 京郊区县农村能源消费状况 |
7.1.3. 京郊农户用能模式调查 |
7.2 生物质固体燃料市场选择 |
7.3 京郊农林生物质固体燃料的市场推广 |
7.3.1 市场细分 |
7.3.2 目标市场选择 |
7.3.3 市场定位 |
7.3.4 产品策略 |
7.3.5 价格策略 |
7.3.6 渠道策略 |
7.3.7 促销策略 |
7.4 小结 |
8 生物质固体燃料CDM项目开发模式 |
8.1 CDM机制与生物质能源项目的结合 |
8.1.1 CDM机制的提出与内容要点 |
8.1.2 生物质能源项目与CDM机制的结合途径 |
8.1.3 促进生物质能源项目与CDM结合的意义 |
8.2 京郊供热系统生物质燃料替代CDM项目模式 |
8.2.1 季节性供热系统生物质燃料替代项目概述 |
8.2.2 生物质燃料替代项目与CDM机制的结合 |
8.3 京郊农林生物质替代燃料CDM项目实施模式 |
8.3.1 项目技术路线 |
8.3.2 适合本项目的CDM方法学 |
8.3.3 项目实施流程 |
8.3.4 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 |
8.4 本章小结 |
9 京郊农林生物质固体燃料区域选择研究 |
9.1 区域选择因素分析 |
9.2 京郊地区资源状况分析 |
9.2.1 劳动力资源状况 |
9.2.2 土地资源状况 |
9.3 京郊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
9.4 京郊地区交通运输能力状况分析 |
9.5 京郊地区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
9.5.1 京郊地区能源消费基本状况分析 |
9.5.2 北京地区原煤利用状况分析 |
9.5.3 京郊地区用电状况分析 |
9.6 京郊地区环境基本状况分析 |
9.7 京郊地区生物质固体燃料区域选择研究 |
9.7.1 京郊地区生物质固体燃料区域选择指标体系的构建 |
9.7.2 数据收集与整理 |
9.7.3 数据的处理过程及结论 |
9.8 小结 |
10 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发展的促进政策研究 |
10.1 国外促进生物质能发展的政策经验 |
10.1.1 国外生物质能源政策现状 |
10.1.2 国外生物质能源政策经验 |
10.2 国内促进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政策现状 |
10.3 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利益相关者策略选择行为分析 |
10.4 京郊农林生物质固体燃料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
11 结论与讨论 |
11.1 研究结论 |
11.2 研究创新点 |
11.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8)晚近中国信托业监管政策评析(2009-2012)(论文提纲范文)
一、晚近信托监管政策的梳理(2009-2012) |
(一)晚近信托监管政策的脉络 |
(二)晚近信托监管政策的逐年扫描 |
二、晚近信托监管政策的基本理念评析 |
(一)强力迫使信托公司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
(二)澄清“刚性兑付”误区 |
(三)实施“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
(四)慎重对待“影子银行” |
(五)审慎监管 |
三、有关信托监管政策的若干具体问题及分析 |
(一)关于资金池信托问题 |
(二)资产收益权信托 |
(三)投资性和融资性信托的界定 |
(四)基础设施投资信托中的政府信用风险问题 |
四、不是结语的结语 |
(10)中国会不会走向“半个”工业化——对我国“减排”问题的若干战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一个宏伟的“减排”的目标 |
2 一个更为艰巨的任务 |
3 怎样通过“超强”节能减排 |
4 我国应采取怎样的“超强”减排行动 |
5 我国将怎样弥补达4亿—10亿吨碳 |
6 一个亟待开拓的领域———大规模利用废热供热、太阳能供热和太阳能 |
7 没有结论的结论 |
四、亟待开拓的能源新领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石化的国际化战略分析[D]. 李静茹. 昆明理工大学, 2021
- [2]A成品油销售企业合资战略研究[D]. 詹宝军.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3]充分式含风电配网弱同步条件下电流差动保护研究[D]. 朱妍. 东南大学, 2019(06)
- [4]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技术原理和优缺点探究[J]. 徐群杰,李娜娜,唐琳琳,邢敏. 科技风, 2018(06)
- [5]我国高能耗企业的绿色营销策略及绩效评价研究 ——以有色金属企业为例[D]. 李强.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2017(01)
- [6]碳关税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 左明.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4(05)
- [7]京郊农村地区生物质固体燃料开发潜力与项目推广模式研究[D]. 蔡飞. 北京林业大学, 2013(06)
- [8]晚近中国信托业监管政策评析(2009-2012)[A]. 贾希凌,周天林. 金融法学家(第四辑), 2012
- [9]华北油田产业结构向多元转变[N]. 郭猛,张近情,王洪波. 河北日报, 2010
- [10]中国会不会走向“半个”工业化——对我国“减排”问题的若干战略思考[J]. 何祚庥.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