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 Switch”是系统集成商的全新设计

“Board + Switch”是系统集成商的全新设计

一、“板卡+交换机”是系统集成商的新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章丹[1](2018)在《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兴起和科技革命的萌芽,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再也无法依赖特定技术称霸市场。同时,企业也无法仅仅依靠自身技术、知识的积累实现高层次的创新。技术搜寻作为获取企业内外部技术知识的手段,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大量技术,为企业创新提供丰富的技术支持,更能为企业带来多样化的技术,为企业实现高质量的创新提供保障。企业资源是有限的,面对各种类型的技术,需要合理分配资源,平衡不同来源、类型的技术搜寻行为,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然而,有关技术搜寻的研究尚未形成完整体系,技术搜寻如何影响和作用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机制尚不明确,无法为企业制定合理的技术搜寻策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理论支持。企业作为国家创新主体,亟待需要构建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效途径,本文正是基于此重要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在对开放式创新、创新搜寻、知识管理、能力观和自主创新等相关理论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如何影响自主创新能力”这一基本研究命题,探究了超前技术搜寻、新兴科学技术搜寻、新兴经验技术搜寻和成熟技术搜寻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探讨了四种技术搜寻行为与自主创新能力间的倒“U”型曲线关系,并深入剖析了超前技术搜寻、新兴科学技术搜寻、新兴经验技术搜寻和成熟技术搜寻影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作用机制。具体而言,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文献综述和理论发展:回顾技术搜寻、知识管理、和自主创新能力等相关理论,并展开文献述评,找出其中的理论不足。辨析技术搜寻、知识融合、知识创造和自主创新能力等关键概念及其类型划分,并对已有关于技术搜寻、知识创造过程和自主创新能力三者关系的研究进行探讨,为后续论述提供理论基础。(2)探索性案例研究:本文选取6个案例企业,通过案例内研究和案例间对比研究,推导出技术搜寻、知识创造过程和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14个命题,为后续理论模型的提出提供初步构想。(3)企业技术搜寻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研究的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在探索性案例提出的14个初步构想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对企业技术搜寻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分析,分别提出企业技术搜寻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概念模型、技术搜寻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概念模型。接着,本研究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层次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等方法,对201份有效问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进一步明晰了技术搜寻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以及环境动荡性的调节作用,技术搜寻和自主创新能力两者间的倒“U”型关系,技术搜寻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作用机制。基于上述理论、案例和实证相结合的分析论证过程,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企业超前技术搜寻行为对高级自主创新能力、中级自主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但过度搜寻超前技术会带来负面影响。(2)企业的新兴科学技术搜寻行为有利于提高其高级自主创新能力、中级自主创新能力和基本自主创新能力,并且这一影响是通过知识创造过程间接产生。具体而言,新兴科学技术搜寻通过正向作用于知识融合和知识创造,进而影响其高级/中级/基本自主创新能力。(3)企业新兴经验技术搜寻行为对中级自主创新能力和基本创新能力有直接影响,同时通过知识创造过程产生间接影响。具体而言,新兴经验技术搜寻对企业中级自主创新能力和基本自主创新能力有显着促进作用,新兴经验技术还通过正向影响知识融合,进而正向影响知识创造,最终对中级自主创新能力和基本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正向影响。(4)环境动态性对超前技术搜寻行为与高级/中级自主创新能力、新兴科学技术搜寻与中级/基本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新兴经验技术搜寻与中级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有调节作用。在环境变化缓慢的情况下,上述影响更明显;随着环境变化程度变大,超前技术搜寻对高级/中级自主创新能力,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对中级/基本自主创新能力,以及新兴经验技术搜寻对中级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减弱。以上结论有助于深入理清企业技术搜寻与三个层级自主创新能力间的复杂关系,并对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化和拓展:(1)本文从技术搜寻视角,探究了其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作用,是对创新理论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还在研究中对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层级划分,细化解读了不同技术搜寻对不同层次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并探究了环境动态性对技术搜寻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间关系的调节作用。(2)本文结合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探究了技术搜寻与企业三个层次自主创新能力的倒“U”型关系,是对搜寻平衡理论的进一步发展。(3)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案例研究结合实证分析探讨了技术搜寻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打开了技术搜寻与自主创新能力的“黑箱”,是对周天明(2016)关于技术搜寻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相关研究的丰富与完善。(4)本文进一步辨析了知识创造过程的构成要素,指出知识创造过程由知识融合和知识创造构成,并对知识融合和知识创造进行了概念明晰和测度量表设计,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本文还对知识创造过程两个要素对企业不同层级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知识融合对知识创造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知识管理相关理论。

梁飞龙[2](2017)在《广西电视台夜间专播系统》文中指出针对电视台在深夜时段播出人员精神松懈困倦,值班人数少,管理困难和节目变动少等特点,广西电视台播控技术人员设计和实现了"广西电视台夜间专播系统"。该系统利用专门检测软件跟踪在播系统的播出单,将午夜至凌晨时段的素材转码后合并成单个大文件素材,加载到大容量的固态播出板卡上。在省却传统播出系统诸多环节的情况下,让午夜至凌晨时段实现高度稳定安全的播出。从而达到节省人力,增强播出系统安全性的目的。

郝艳军[3](2017)在《基于Zynq的DCS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DCS控制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控制器,所有的控制算法和控制逻辑都是在控制器中设计和实现的,控制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DCS控制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等综合性能。设计接口丰富、高性能的DCS控制器对提高分散控制系统和其它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DCS系统的发展历史和当前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调研分析了DCS控制系统在自动控制中的应用情况以及DCS控制器的设计架构。通过对比不同架构的DCS控制系统在可扩展性通讯接口、运算速度、硬件成本等方面的优缺点,结合对多款CPU芯片的调研结果,本文提出了基于Zynq芯片的DCS控制器设计架构。首先,基于双核ARM与FPGA于一体的Zynq芯片作为DCS控制器的CPU,完成控制器的总体设计方案。其次,使用Zynq的ARM实现CPU的最小系统,通过Zynq的FPGA实现RS485、以太网、LVDS、对时电路等通讯接口。Zynq中的ARM和FPGA采用AXI总线通信,通信速率快,数据吞吐力高,而且功耗低,占用空间少,特别是无需额外的外设扩展芯片就能增加RS485和以太网的数量。最后,完成了控制器的全部硬件设计。本课题研究的DCS控制器,在国内某知名电力企业中进行了严格的实验。实验表明DCS控制器功能和性能满足产品应用需求,而且运算速度快,通讯接口丰富,可配置性强,硬件成本低,该控制器可以应用在对系统性能要求较高的应用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詹璐华[4](2016)在《HK公司战略变革背景下的组织结构诊断与再设计》文中研究说明HK公司由A研究所中层管理者发起,并以某项专利技术研发产品,作为公司主营产品,公司成功运作并将产品推向市场盈利,但随着公司不断壮大,由原国企带来的管理模式已不适用于该新型企业。HK公司随着规模不断扩大,其业务形态也逐步从传统产品销售模式转换成将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推向市场,而早期的组织结构仅满足早期的产品销售模式。在人员较少的团队情况下,可以及时响应市场,但随着公司人员快速扩张后,原有的组织结构已无法再满足市场需求,常常出现研发团队与市场、销售脱节,研发出的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销售由于对市场的操作模式仍拘泥于早期产品销售,对于推广公司系统解决方案却无从着手,生产出的产品质量问题严重,给企业的品牌造成不良影响。长此以往,虽然HK公司拥有较强的企业人力、财力、技术实力等优势因素,但由于组织结构之间的脱节,HK也在艰难中前进,摸索第二次发展的新管理结构。本论文分析HK公司所面临的企业战略变革问题,以及组织设计的问题,结合战略管理以及组织设计相关理论知识,诊断HK公司在战略变革下的组织结构问题,在新的战略模式下,重新设计HK组织结构,使之适应目前行业环境发展。

张爱新[5](2016)在《A公司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电主控DCS(数字化控制系统)被称为核电站的“神经中枢”,是核电站重大关键性成套设备之一。从截至2014年已经完成的国内外核电主控DCS工程项目来看,其主控DCS项目的项目风险控制相对薄弱、延误了项目进度、增加了项目成本。本文以A公司大型仪控项目管理体系,采用项目管理协会(PMI)的项目管理体系作为理论依据,对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对A公司项目风险管理组织资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用于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的风险管理体系。本文基于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的特殊行业背景和项目执行环境;在进行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控制的研究过程中将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与公司风险管理研究相结合、将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与项目总包方风险管理研究相结合、将项目风险管理研究与项目管理组织资产研究相结合。通过对核电主控DCS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为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管理体系设计了风险分级控制原则、风险分层识别原则;建立了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的风险管理工作责任制,创新提出了职能部门责任制;提出了核电主控DCS项目主要风险的应对策略及应对措施,明确了实行项目风险的动态管理。通过对A公司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对福清核电三期主控DCS供货项目、巴基斯坦K2K3主控DCS供货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与A公司风险控制体系相结合的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形成了相关管理制度和文件模板,补充完善了公司的项目风险管理组织资产。创新了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的风险管理过程和风险管理方法,形成了适用于A公司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的项目风险管理文件模板。通过对A公司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提升了A公司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应对能力,提升了A公司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的管理水平。

王江涛,娄江,喻小红[6](2015)在《通过改善可维修性提高信号系统运营表现》文中指出设计信号系统时,系统集成商重点关注系统功能实现及安全性,对于设备的可维修性考虑相对较少,导致可维修性不足,直接影响信号系统的运营表现。对于发送设备的可维修性,首先要识别关键的运营设备,并结合运营实际案例,从系统设计、维修管理、备品备件及维修工具管理,以及人员技能要求与培训等四方面,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以提高信号系统的运营表现。

张晶[7](2014)在《网络存储技术在网络化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电视节目制作向高清化转型,重复播出的大码率电视剧素材和宣传片占据了播出服务器宝贵的存储空间,因此,如何在节目媒资系统及视频服务器间建立成本相对较低并且易于管理的二级存储系统是目前网络化电视播出系统中急需要研究并解决的。在上一代标清电视播出系统中,我们使用光纤交换机为核心构建了播出网络。该系统运行中存在与以太网及其他异构系统兼容性较差的问题,造成播出平台内的存储系统无法和平台外的服务器实现数据共享,存储的节目素材无法被其他播控平台再利用。本文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出一套能够克服上述缺点,并且符合网络化高清电视播控平台需求的网络存储系统。在网络化电视播出新系统的总体设计方面,主要采用了千兆以太网络和分级存储的方式。根据这一系统应用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预估了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的磁盘容量和网络带宽要求。考虑到播出平台将采用全硬盘的无带化播出方式,新系统中同时取消了灌录系统和自动控制网络。迁移系统在标清电视播出系统中承担了存储系统元数据以及节目内容采集的任务,存在任务多且业务流程不合理的问题。在新的网络化电视播控平台中,去除了灌录系统,添加了迁移策略服务器和编单工作站,对元数据和节目素材进行统一的管理。同时,对迁移系统的业务流程作了重新设计,添加了节目素材回迁功能,并优化了节目单接口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在存储硬件设备方面,一、采用磁盘柜取代了分散式的存储服务器,将所有磁盘集中至2个磁盘柜中,每个磁盘柜配置一块热备盘,同时配置两个存储控制器。二、采用大容量光纤磁盘取代了原先的SCSI磁盘。三、添加两台文件服务器和磁盘整列连接,采用集群文件系统管理,通过网络文件系统和视频服务器以及媒资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四、取消了光纤交换机,直接以存储控制器连接文件服务器和磁盘阵列,消除了总线或交换机方式造成的延迟。五、取消了元数据服务器,以文件服务器代替元数据服务器,元数据和节目数据共享数据通道,进一步精简了硬件结构。在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本文还设计了两个测试方案,对建成后二级存储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以确保新系统符合设计要求。最后,我们实现了二级存储系统的数据共享以及节目素材自媒资系统经由二级存储系统至播出视频服务器的自动迁移,简化了二级存储系统架构,使播出系统更具开放性和灵活性。所设计的网络播出系统已应用于新视觉高清电视播出系统中,该系统自2012年12月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稳定,播出质量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认可。

易晋[8](2012)在《基于IEC61850的开平110kV骑龙站自动化系统设计》文中指出当前电力系统中,对变电站自动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方便变电站中各种IED的管理以及设备间的互联,就需要一种通用的通信方式来实现。IEC61850提出了一种公共的通信标准,通过对设备的一系列规范化,使其形成一个规范的输出,实现系统的无缝连接。本文第一章、第二章主要介绍了IEC61850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意义及内容,详细阐述和分析了IEC61850标准的建模过程。并从IEC61850标准本身入手,详细分析了IEC61850标准的各项要求在数字化变电站具体的实现方法,包括变电站分层构架体系、远动通信方式、设备要求等,如由于现实条件无法实现则分析了无法实现的原因并提出了替代方法。同时也对该标准在变电站运用中的缺陷和局限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本文第三章以开平110kV骑龙站数字化变电站的搭建为实例,先对变电站的总体系统结构进行了规划,接着对网络拓扑的分层设计、各间隔的分布及联系提出了一系列设计方案并付诸实施。本文第四章及第五章则主要展示了110kV骑龙变电站的搭建及调试时的一些实验数据和工程样本,以及数字化变电站投产运行之后的日常维护管理手段。

蒋合领[9](2010)在《基于软交换的中小型呼叫中心平台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服务质量成为企业竞争胜出的重要条件。呼叫中心作为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在提高服务质量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普通板卡式构成的呼叫中心由于其业务的单一化已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新的业务多样化的呼叫中心来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它的成熟为新一代呼叫中心建立提供了技术基础。基于软交换的呼叫中心可在不增加任何专用设备的情况下,实现业务多样化,节省投资,并可实现语音、视频、短信、邮件多种方式接入,方便消费者通过多种方式享受到服务。软交换中基于智能分组的路由技术可以实现分布式呼叫中心,即坐席人员可以在任何一个有网络的地方通过员工的员工号和密码接入平台,为消费者服务。本文首先讨论了软交换的基本概念和呼叫中心的发展情况,并对现有的呼叫中心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国内呼叫中心的坐席数,市场投资额及行业分布。开发与维护的高费用使得呼叫中心在企业的普及率还很低,企业的服务质量不能使人满意,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软交换及相关协议进行了探讨分析,包括软交换、UML技术、SCXML技术、H.323协议等,设计了一套基于软交换、面向企业的中小型呼叫中心平台。主要工作包括:一、SCXML解释器的设计开发。SCXML的开发使呼叫中心快速的部署实施,使呼叫中心流程控制方便,使数据、逻辑表示、流控制三者分离;二、基于XML的TTS拼读的实现,词库的添加维护变得十分容易,缩短查询词的时间拼读并能够按照人们的朗读习惯进行朗读。自主开发的用于呼叫中心TTS系统与成品的TTS系统相比较,价格低,占用服务器资源少,对于坐席数较少的呼叫中心朗读效果较好;三、电话网关的接入。系统采用东进D081A4P板卡解决电话网关的接入问题,该板卡可实现模拟电话及支持H.323协议的设备接入,实现了在任何地点只要有电话或支持H.323协议的设备,均可接入设计的呼叫中心平台。新设计的呼叫中心平台在拥有的坐席数量方面要少于其它大公司开发的大型呼叫中心,但可以动态部署、易于维护、价格相对较低,并可实现分布式坐席及web呼叫,降低了公司对呼叫中心的投资及日常维护,适合于五十坐席的企业使用,实现在低投入的情况下增强企业的服务能力。

尹倩[10](2009)在《基于软交换呼叫中心的ACD模块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传统的呼叫中心主要针对电话用户进行服务,随着实际生活中语音网从传统单一向开放、互连的一体化网络的转变,传统呼叫中心已不能满足日益多样化的用户需要。本文使用软交换关键技术,讨论了H.323协议对系统呼叫控制功能的支持,设计了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呼叫中心系统,并完成了ACD (Automatic Call Distribution,自动呼叫分配)模块的设计和实现。首先,文章分析了传统呼叫中心的系统结构,针对传统呼叫中心的不足,根据软交换网络的分层结构,分析和设计了基于软交换的下一代呼叫中心系统平台架构,以及系统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主要负责实现其中的ACD模块。其次,完成了ACD模块的设计和实现。设计的系统将呼叫控制功能从传统的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使ACD模块与网守协同进行数据交换和路由控制等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根本意义上实现了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最后分别从模块、系统整体以及理论验证三个方面进行了测试。

二、“板卡+交换机”是系统集成商的新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板卡+交换机”是系统集成商的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R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问题提出
        1.2.1 我国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和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2 现有研究不足
        1.2.3 本研究主要问题和内容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1.3.1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
        1.3.2 知识融合
        1.3.3 知识创造
        1.3.4 自主创新能力
    1.4 研究框架和章节安排
        1.4.1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1.4.2 研究框架与章节安排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2 文献综述与概念拓展
    2.1 企业技术搜寻相关研究综述
        2.1.1 企业搜寻理论的起源及相关概念梳理
        2.1.2 企业技术搜寻的概念
        2.1.3 企业技术搜寻的划分
        2.1.4 企业技术搜寻的效应
        2.1.5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2.2 企业知识创造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2.1 知识创造的过程
        2.2.2 知识融合的概念
        2.2.3 知识创造的概念
        2.2.4 现有研究的评价与启示
    2.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研究
        2.3.1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概念
        2.3.2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层次划分
        2.3.3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的影响因素
        2.3.4 现有研究的评价与启示
    2.4 技术搜寻-知识创造过程-自主创新能力三者关系相关研究
        2.4.1 企业技术搜寻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相关研究
        2.4.2 企业技术搜寻与知识创造过程关系相关研究
        2.4.3 知识创造过程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相关研究
        2.4.4 现有研究的不足与对本研究的启示
    2.5 本章小结
3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理论背景与研究预设
    3.2 研究设计与方法
        3.2.1 方法选择
        3.2.2 案例选择
        3.2.3 变量测度
        3.2.4 数据收集
        3.2.5 数据分析方法
    3.3 案例内分析与主要发现
        3.3.1 技术搜寻行为
        3.3.2 知识创造过程
        3.3.3 自主创新能力
    3.4 案例对比分析与命题提出
        3.4.1 技术搜寻行为与知识创造过程
        3.4.2 知识创造过程与自主创新能力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
    4.1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4.1.1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4.1.2 企业过度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负面影响
        4.1.3 环境动态性对技术搜寻与自主创新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
        4.1.4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的概念模型
    4.2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
        4.2.1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与知识创造过程
        4.2.2 知识创造过程与自主创新能力构建
        4.2.3 知识融合与知识创造的关系
        4.2.4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概念模型
    4.3 控制变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研究方法论
    5.1 问卷设计
        5.1.1 问卷设计流程
        5.1.2 问卷的基本内容
    5.2 变量的测度
        5.2.1 自变量的测度
        5.2.2 中介变量的测度
        5.2.3 因变量的测度
        5.2.4 调节变量的测度
        5.2.5 控制变量的测度
    5.3 问卷的小样本测试
        5.3.1 小样本测试方法
        5.3.2 小样本的数据分析
    5.4 大样本的数据收集
        5.4.1 调查对象的确定
        5.4.2 样本量的确定
        5.4.3 问卷发放与回收
    5.5 大样本数据描述整理和描述性统计
    5.6 主要的实证分析方法
    5.7 本章小结
6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实证分析
    6.1 效度和信度检验
        6.1.1 技术搜寻行为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6.1.2 知识融合和知识创造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6.1.3 自主创新能力的效度和信度分析
    6.2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6.2.1 路径分析
        6.2.2 倒“U”型检验
        6.2.3 调节作用检验
    6.3 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6.3.1 初步数据分析
        6.3.2 初始模型构建
        6.3.3 模型初步拟合
        6.3.4 模型修正与确定
        6.3.5 SEM模型分析小结
    6.4 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6.4.1 超前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6.4.2 新兴科学技术搜寻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6.4.3 新兴经验技术搜寻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6.4.4 成熟技术搜寻对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机制分析
        6.4.5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本研究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7.2.1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
        7.2.2 本研究对创新管理实践的启示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企业技术搜寻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的调查问卷
附录2 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和状态分布性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Zynq的DCS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DCS系统的发展历程
    1.3 国内外DCS现状和发展趋势
    1.4 研究意义
    1.5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DCS系统各部分功能及关键技术实现
    2.1 DCS控制系统构成
    2.2 DCS系统各部分功能
        2.2.1 DCS系统工程师站功能
        2.2.2 DCS系统操作员站功能
        2.2.3 DCS系统控制器功能
        2.2.4 DCS系统IO板卡功能
    2.3 DCS控制器关键技术实现
        2.3.1 DCS系统冗余功能
        2.3.2 DCS系统故障检测和主备切换功能
        2.3.3 DCS系统主备同步功能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DCS控制器总体方案设计
    3.1 功能设计
    3.2 设计方法
    3.3 硬件总体设计
    3.4 软件总体设计
        3.4.1 ARM部分的软件设计
        3.4.2 FPGA部分的软件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DCS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4.1 控制器硬件总体结构
    4.2 控制器硬件详细设计
        4.2.1 CPU芯片选择
        4.2.2 CPU板详细设计
        4.2.3 电源设计
        4.2.4 时钟电路设计
        4.2.5 看门狗和复位电路
        4.2.6 DDR3电路
        4.2.7 其它存储接口电路
        4.2.8 WIFI模块电路设计
        4.2.9 JTAG和调试口电路设计
        4.2.10 CPU的PCB图和实物
    4.3 接口板详细设计
        4.3.1 热插拔电路
        4.3.2 以太网电路
        4.3.3 RS485通信电路
        4.3.4 对时电路
        4.3.5 LVDS电路
        4.3.6 工作指示灯
        4.3.7 接口板的PCB和实物图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器测试与验证
    5.1 测试方法
    5.2 测试结果
    5.3 测试结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HK公司战略变革背景下的组织结构诊断与再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框架
        1.3.1 主要研究框架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二章 文献回顾及理论基础
    2.1 战略变革与组织结构设计的关系理论研究
        2.1.1 企业战略对组织结构产生的影响
        2.1.2 战略变革的界定以及对组织结构影响
    2.2 组织结构再设计相关理论
        2.2.1 组织结构再设计的含义
        2.2.2 组织结构再设计的流程
        2.2.3 基于信息处理观的组织设计
    2.3 组织设计模型、方法
    2.4 组织结构发展趋势
        2.4.1 组织结构扁平化
        2.4.2 组织结构网络化
        2.4.3 组织结构的弹性化
        2.4.4 新互联网时代下组织结构变化趋势
    2.5 企业集团组织结构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K公司组织体系现状与诊断
    3.1 HK公司及其组织体系的形成背景
    3.2 战略变革背景及新战略
    3.3 HK公司战略变革对组织结构影响
    3.4 HK公司组织结构诊断
        3.4.1 组织体系及业务现状
        3.4.2 组织结构诊断方法
        3.4.3 组织结构目前存在的问题
    3.5 HK公司组织结构再设计方向或思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HK公司组织体系设计过程及方案
    4.1 组织体系设计原则
    4.2 HK公司组织结构的设计步骤
    4.3 HK公司组织结构设计方案
        4.3.1 集团总架构优化调整方案
        4.3.2 组织结构中功能和业务流程优化方案
        4.3.3 新组织结构优劣势分析及优化内容
        4.3.4 部门职能优化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K公司组织结构变革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5.1 组织变革方案的实施计划
        5.1.1 编制组织结构图
        5.1.2 编制岗位说明书
        5.1.3 梳理与编制业务流程
    5.2 HK公司组织结构再设计效果评价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领导维度问卷调查
    附录2 结构维度问卷调查

(5)A公司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
    1.3 本文的思路及方法
第2章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2.1 风险管理综述
    2.2 风险管理工具
第3章 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概述及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1 A公司简介
    3.2 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概况及特点
    3.3 项目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4 导致项目风险管理问题的原因及改进需求分析
第4章 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管理方案设计
    4.1 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管理总体思路
    4.2 项目风险识别方案改进
    4.3 项目风险评估方案改进
    4.4 项目风险应对及控制方案改进
    4.5 项目风险监控方案改进
第5章 某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5.1 某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的风险管理规划
    5.2 某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的风险识别
    5.3 某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的风险评估
    5.4 某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的风险应对
    5.5 某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监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6)通过改善可维修性提高信号系统运营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可维修性及其对运营影响
    1.1 可维修性
    1.2 可维修性对运营表现的影响
2 改善可维修性的措施
    2.1 识别关键运营设备
    2.2 改善设计
        2.2.1 改善设计要求
        2.2.2 改善设计案例
        2.2.2. 1 UPS蓄电池箱体设计改善
        2.2.2. 2 无源应答器故障报警设计改善
        2.2.2. 3 速度传感器故障
    2.3 维修管理
        2.3.1 识别故障无报警设备
        2.3.2 完善应急措施
        2.3.2. 1 现场准备好应急设备
        2.3.2. 2 增加标示标志, 缩短故障处理时间
    2.4 备品备件及维修工具管理
    2.5 人员技能要求与培训
        2.5.1 关键技能要求
        2.5.2 完善培训机制
3 结语

(7)网络存储技术在网络化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电视播出系统概述
    1.2 网络存储技术简介
        1.2.1 RAID
        1.2.2 网络附加存储(Net Attached Storage)
        1.2.3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1.2.4 NAS和SAN的比较
        1.2.5 集群NAS架构
        1.2.6 网络存储性能评价指标
    1.3 SITV媒体资产系统
        1.3.1 媒资系统概述
        1.3.2 中心存储系统简介
    1.4 本人的工作
        1.4.1 电视播出网络的设计
        1.4.2 网络存储系统的需求分析以及选型
        1.4.3 节目素材自动迁移流程的设计
    1.5 主要研究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网络化电视播出系统中网络存储系统的需求分析
    2.1 设计目的
    2.2 总体目标
    2.3 系统调研
    2.4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技术要求
    2.5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需求分析
        2.5.1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硬件设备
        2.5.2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应用软件
        2.5.3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的磁盘容量估计
        2.5.4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的带宽估算
        2.5.5 高清节目素材压缩格式
        2.5.6 高清节目素材存储方式
    2.6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可行性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化电视播出系统中网络存储系统的设计方案
    3.1 高清电视播出系统网络设计
    3.2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设计
        3.2.1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总体设计
        3.2.2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硬件结构
        3.2.3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数据传输方式
    3.3 节目素材管理及迁移系统
        3.3.1 总体设计
        3.3.2 迁移系统
        3.3.3 编单工作站
        3.3.4 Web服务器
        3.3.5 播控工作站
    3.4 视频服务器系统
    3.5 网络安全系统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网络化电视播出系统中网络存储系统的实现
    4.1 工作站
        4.1.1 工作站简介
        4.1.2 应急流程
    4.2 服务器
        4.2.1 服务器简介
        4.2.2 应急流程
    4.3 数据库
        4.3.1 数据库简介
        4.3.2 应急流程
    4.4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
        4.4.1 EMC Celerra NS-480
        4.4.2 系统实现
        4.4.3 应急流程
    4.5 新视觉高清二级存储系统性能测试
        4.5.1 X-Blade服务器测试
        4.5.2 磁盘阵列测试
        4.5.3 总结分析
    4.6 视频服务器系统实现
    4.7 网络接入规范
        4.7.1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设备接入准则
        4.7.2 服务器工作站设备接入准则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8)基于IEC61850的开平110kV骑龙站自动化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概念
        1.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1.1.3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IEC61850标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IEC61850标准的提出和制定
        1.2.2 IEC61850标准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IEC61850标准解析
    2.1 IEC61850简介
        2.1.1 IEC61850标准的应用范围
    2.2 IEC61850标准的层次
        2.2.1 IEC61850标准的内容
        2.2.2 IEC61850标准层次的主要特点
        2.2.3 IEC61850标准中的关键术语
        2.2.4 基于 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内通信系统框架模型
        2.2.5 IED统一硬件平台设计
        2.2.6 IED软件系统设计
    2.3 IEC61850标准的服务
        2.3.1 MMS服务
        2.3.2 GOOSE服务
        2.3.3 SMV服务
    2.4 模型文件
        2.4.1 ICD模型文件信息和工程实施
        2.4.2 SSD模型文件信息和工程实施
        2.4.3 SCD模型文件信息和工程实施
        2.4.4 CID模型文件信息和工程实施
    2.5 IEC61850标准尚未解决的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开平110kV骑龙变电站的设计与搭建
    3.1 110kV骑龙站的设计思路
        3.1.1 总体设计
        3.1.2 主变间隔设计方案
        3.1.3 110kV出线间隔设计方案
        3.1.4 10kV间隔设计方案
        3.1.5 母线保护设计方案
    3.2 110kV骑龙站系统结构
        3.2.1 系统结构
        3.2.2 网络结构
    3.3 110kV骑龙站配置文件
        3.3.1 配置工具
        3.3.2 配置文件
        3.3.3 配置流程
        3.3.4 声明文件
    3.4 110kV骑龙站模型、建模及扩展
        3.4.1 建模的原则
        3.4.2 模型扩展原则
        3.4.3 设备建模
        3.4.4 逻辑节点的建模
        3.4.5 网关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110kV骑龙站调试的相关数据
    4.1 与常规变电站调试的相同处
    4.2 与常规变电站调试的不同处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110kV骑龙站的日常维护运行
    5.1 数字化变电站日常运行规范化的必要性
    5.2 维护管理界面
    5.3 运行管理
        5.3.1 巡视要求
        5.3.2 操作要求
    5.4 维护管理
        5.4.1 缺陷管理
        5.4.2 备品备件及测试设备管理
        5.4.3 预试定检管理
    5.5 技术资料管理
        5.5.1 设备台帐
        5.5.2 技术资料
    5.6 标识管理
    5.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9)基于软交换的中小型呼叫中心平台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1.1 国外发展现状
        1.1.2 国内发展现状
    1.2 国内呼叫中心发展趋势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技术基础
    2.1 UML
    2.2 软交换与H.323 协议
        2.2.1 软交换网络总体网络架构
        2.2.2 H.323 协议
    2.3 XML 概述
    2.4 SCXML 相关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呼叫中心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
    3.1 呼叫中心系统结构分析
    3.2 用例图
    3.3 活动图
    3.4 类图
        3.4.1 类图的生成
        3.4.2 基类代码生成
    3.5 序列图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交换呼叫中心系统实现
    4.1 SCXML 流程设计
        4.1.1 解释器执行流程图
        4.1.2 SCXML 解释器核心程序
        4.1.3 SCXML 服务器工作过程
    4.2 基于XML 的TTS 设置
        4.2.1 设计流程
        4.2.2 真人语音库和XML 文件设计
        4.2.3 拼读程序的实现
    4.3 网关程序实现
        4.3.1 IP 网关程序
        4.3.2 PSTN 公众电话网的网关程序
        4.3.3 网关程序实现
    4.4 IVR 程序的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
    5.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10)基于软交换呼叫中心的ACD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软交换与呼叫中心
    2.1 软交换技术
    2.2 呼叫中心技术
        2.2.1 呼叫中心
        2.2.2 呼叫中心的功能和应用
        2.2.3 呼叫中心的主要技术模块
    2.3 传统呼叫中心的解决方案
        2.3.1 基于传统交换机的ACD自动话务分配解决方案
        2.3.2 基于工控机和语音卡的呼叫中心解决方案
    2.4 呼叫中心引入软交换技术的必然性
        2.4.1 传统呼叫中心存在的问题
        2.4.2 软交换与呼叫中心结合的必然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交换呼叫中心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3.1 技术原理分析
        3.1.1 软交换原理
        3.1.2 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3.2 软交换的协议
        3.2.1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3.2.2 H.323协议
        3.2.3 其他协议分析
    3.3 系统结构的分析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CD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4.1 ACD模块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
    4.2 ACD模块设计思想
    4.3 评价指标
    4.4 ACD模块的详细设计
        4.4.1 结构设计
        4.4.2 与其他模块的通信
        4.4.3 消息处理
    4.5 路由分配算法的设计
        4.5.1 网络路由算法
        4.5.2 Last Service路由算法
        4.5.3 黑名单算法
        4.5.4 VIP排队算法
        4.5.5 CallIn路由算法
        4.5.6 智能路由算法
        4.5.7 接通率差值的路由算法
    4.6 ACD模块的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性能测试
    5.1 ACD模块路由性能测试与分析
    5.2 系统呼叫接通率测试与分析
    5.3 根据评价指标测试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板卡+交换机”是系统集成商的新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企业技术搜寻行为对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机制研究[D]. 章丹. 浙江理工大学, 2018(06)
  • [2]广西电视台夜间专播系统[A]. 梁飞龙. 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学术论文篇), 2017
  • [3]基于Zynq的DCS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D]. 郝艳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04)
  • [4]HK公司战略变革背景下的组织结构诊断与再设计[D]. 詹璐华.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4)
  • [5]A公司核电主控DCS供货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张爱新.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6]通过改善可维修性提高信号系统运营表现[J]. 王江涛,娄江,喻小红.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5(S2)
  • [7]网络存储技术在网络化电视播出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张晶.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3)
  • [8]基于IEC61850的开平110kV骑龙站自动化系统设计[D]. 易晋. 华南理工大学, 2012(01)
  • [9]基于软交换的中小型呼叫中心平台研究与实现[D]. 蒋合领. 贵州财经学院, 2010(04)
  • [10]基于软交换呼叫中心的ACD模块设计与实现[D]. 尹倩.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Board + Switch”是系统集成商的全新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