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后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56例

外侧后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56例

一、侧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为主治疗陈旧性肛裂256例(论文文献综述)

顾湘梅[1](2020)在《侧后方皮下内括约肌挑取切断术与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肛裂的临床对比研究》文中指出背景:肛裂是肛肠科常见病,顽固性肛裂患者可有剧烈疼痛且持续较长时间,痛苦很大并对生活与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对于肛裂患者来说,当药物保守治疗无法治愈时,手术往往是其最终的选择,目前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LIS)仍是手术根治难治性肛裂的常用的手术术式,可以通过手术解除痛苦。但LIS创面开放,术后疼痛较重,创面愈合时间较长。如何避免或减少开放性创面的缺点是LIS手术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为了减轻LIS手术导致的术后创面疼痛、创面愈合时间长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LIS手术原理的皮下潜行内括约肌切断手术,观测其治疗效果和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等,为临床改进肛裂手术术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Ⅱ、Ⅲ期肛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侧后方皮下内括约肌挑取切断术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手术方式治疗。术后详细观测并记录下两组患者手术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部疼痛情况(术毕后当日肛门疼痛持续时间;术后第1、3、7、14天肛门疼痛程度;术后首次大便时肛门部疼痛程度)、术后第一次排便时出血情况、术后创面感染情况、术后肛门形态、术后肛门功能、创面愈合时间、在院天数及术后肛裂再次发作等情况,应用SPSS26数据分.析软件对两组的观察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均全部获愈,治愈率为100%,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分别为:5.00±1.89ml和8.50±1.58ml,t=-4.836,P=0.001<0.05,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组术中出血显着减少;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第1次大便时出血情况分别为:无出血者3例、轻度出血者12例、中度出血者0例、重度出血者0例和无出血者1例、轻度出血者9例、中度出血者5例、重度出血者0例,P=0.021<0.05,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组术后第1次排便时出血显着减少;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天肛门疼痛程度分别为:Ⅰ度疼痛者0例、Ⅱ度疼痛者6例、Ⅲ度疼痛者9例、Ⅳ度疼痛者0例和Ⅰ度疼痛者0例、Ⅱ度疼痛者2例、Ⅲ度疼痛者12例、Ⅳ度疼痛者1例,P=0.073>0.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3天肛门疼痛程度分别为:Ⅰ度疼痛者0例、Ⅱ度疼痛者15例、Ⅲ度疼痛者0例、Ⅳ度疼痛者0例和Ⅰ度疼痛者0例、Ⅱ度疼痛者7例、Ⅲ度疼痛者8例、Ⅳ度疼痛者0例,P=0.001<0.05,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组术后第3天疼痛显着减轻;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7天肛门疼痛程度情况分别为:Ⅰ度疼痛者5例、Ⅱ度疼痛者10例、Ⅲ度疼痛者0例、Ⅳ度疼痛者0例和Ⅰ度疼痛者0例、Ⅱ度疼痛者12例、Ⅲ度疼痛者3例、Ⅳ度疼痛者0例,P=0.005<0.05,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组术后第7天疼痛显着减轻;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第14天肛门疼痛程度情况分别为:Ⅰ度疼痛者12例、Ⅱ度疼痛者3例、Ⅲ度疼痛者0例、Ⅳ度疼痛者0例和Ⅰ度疼痛者5例、Ⅱ度疼痛者9例、Ⅲ度疼痛者1例、Ⅳ度疼痛者0例,P=0.010<0.05,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组术后第14天疼痛显着减轻;试验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13.80±2.18天和17.27±2.37天,t=-3.573,P=0.003<0.05,两组间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组术后切口愈合周期明显缩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长分别为:19.00±8.90分钟和21.27±4.76分钟,t=-1.005,P=0.332>0.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两组手术时间大致相当;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术毕后当日肛门部疼痛延续时长分布上分别为:无疼痛者1例、轻度疼痛者6例、中度疼痛者5例、重度疼痛者3例和无疼痛者0例、轻度疼痛者5例、中度疼痛者8例、重度疼痛者2例,P=0.640>0.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创面均未感染,感染率0%,P>0.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肛门均无缺损畸形,P>0.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肛门功能评分分别为:0分的13人、1分的2人和0分的12人、1分的3人,P=0.630>0.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均无复发情况,复发率0%,P>0.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分别为8.00±2.67天和9.00±2.48天,t=-1.153,P=0.268>0.05,两组间无显着性差异。结论:侧后方皮下内括约肌挑取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较传统的LIS手术,治疗效果相同,但能减轻术后疼痛、缩短切口愈合时长,减轻手术给病人造成的损伤和痛苦。

黎仕兴[2](2018)在《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与手术技巧》文中认为目的 :观察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探讨手术技巧。方法 :将162例慢性肛裂患者分别纳入侧位组、后位组,侧位组接受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治疗,后位组接受括约肌后位切断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恢复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等。结果 :侧位组切口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后位组(P<0.05);2组患者术后37 d VAS评分均较术前下降,同时点组间比较,侧位组VAS评分均低于后位组(P<0.05)。2组患者术后7 d便血症状、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术前下降(P<0.05)。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均为1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0%,低于后位组的8.64%(P<0.05)。2组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侧位组1年复发率为4.94%,低于后位组的11.11%(P<0.05)。结论:与后位括约肌切断术相比,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疗效相当,但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恢复时间、提高安全性、降低复发率等方面优势更为明显,注重手术技巧的优化及个体化手术方案的调整,有益于该术式的进一步推广。

钟盛兰,张伟,耿润毅,梁林江[3](2018)在《探针导引改进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评价探针导引改进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在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医肛肠科入住的陈旧性肛裂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其中对照组(内括约肌切开术,63例)、治疗组(探针导引改进内括约肌切开术,65例),以两组术后创面疼痛、便血量级别、创面愈合时间、疗效为主要观察指标,并通过随访评价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术后第5 d、10 d疼痛积分高于对照组,创面疼痛缓解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日术后首日便后疼痛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便血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便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前后便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 d治疗组有效率为55.4%、显效44.6%,对照组有效率71.4%、显效率2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9)。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4.38±3.89)d,对照组为(25.16±6.89)d,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内未出现肛门失禁、肛门变形。在两年后随访中,治疗组1例复诊,对照组6例复诊,两组复诊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诊患者在局部用药后症状缓解,未复发。结论探针导引改进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疗效良好,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闫海霞[4](2016)在《肛裂切扩术行后位与侧位治疗临床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后位切扩术与侧位切扩术治疗肛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遴选某院接受并治疗的肛裂患者88例进行分组,对照组44例接受侧位切扩术治疗,实验组44例则采取后位切扩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0%,与总有效率为86.4%的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多,而切口感染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裂给予后位切扩术与侧位切扩术均有各自适应症,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来遴选手术方案。

薛云钦[5](2016)在《肛裂切扩术治疗Ⅲ期肛裂的肛管直肠压力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肛裂的治疗方法,探讨肛裂切扩术的疗效以及临床安全性,从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的角度评价肛裂切扩术解决内括约肌痉挛,以及评估肛门功能的基本情况。方法:病例随机筛选于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2015年2月~2016年1月的Ⅲ期肛裂患者,随机选取30例为研究组,并选取37例无肛门疾患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方法为肛裂切扩术,术前及愈合后均行肛管直肠压力测定,通过自身对照,有效性观察研究组基本临床症状(肛裂“三联征”、肛门疼痛、出血、便秘、腹泻等),以及伤口愈合时间,肛管直肠压力测定各项指标,Wexner评分等。所有数据结果均采用SPSS22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配采用皮尔森(Pearson)卡方验证,治疗前后计量配对资料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研究组术前术后以及正常对照组之间肛管直肠压力的各项比较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课题纳入30例Ⅲ期肛裂患者(男性10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2.33±9.59岁;随防进行3个月;病程最长为20年,最短6周,裂口发于单侧96.67%,双侧3.33%;裂口发于肛缘截石位6点90%,发于截石位7点6.67%,发于截石位12点6.67%;肛裂合并肛乳头瘤43.33%,合并前哨痔46.67%,合并皮下瘘6.67%,合并混合痔46.67%;术前有便血症状100%,疼痛100%,便秘46.67%,肛门瘙痒00%o,腹泻00%,肛门狭窄3.33%;肛裂切扩术治愈29例,好转1例(有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37.39±9.82天;术后无并发肛门失禁,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肛管直肠压力测定结果:术前平均肛管静息压70.57±14.27mmHg,术后63.73±7.52mmHg(P=0.025<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术后肛管静息压与正常对照组静息压63.65±7.04mmHg(P>0.05),无统计学差异;其余三项压力值术前术后以及正常对照均无统计学差异,虽然肛管最大收缩压术后显示109.03±13.38mmHg,对比术前以及正常对照组稍有降低,但P>0.05,显示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课题研究肛裂切扩术治疗Ⅲ期肛裂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前肛管静息压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符合内括约肌痉挛说,经过肛裂切扩术治疗,能显着降低患者肛管静息压,且术后患者静息压状态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肛管最大收缩压虽然术后稍有降低,但与正常对照组以及术前研究组并无统计学差异,肛管舒张压、直肠排便压两组也无统计学意义,没有发现肛门失禁等并发症。所以,肛裂切扩术能高效解除Ⅲ期肛裂患者临床症状以及括约肌痉挛,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或无。

党萍[6](2015)在《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与内括约肌后位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对比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寻求一种创伤小、疗程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的治疗慢性肛裂的手术方法。方法: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2013年10月~2014年10月60例慢性肛裂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0例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标号,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对照组采用内括约肌后位松解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术后当天肛门疼痛持续时间、第一次换药肛门疼痛程度、第一次排便时肛门疼痛程度)、术后排尿困难情况、术后出血情况、术后感染情况、术后肛门功能评价、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复发情况,将两组观察结果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减轻术后肛门疼痛程度、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及术后出血、缩短切口愈合时间等方面(P<0.05)优于对照组;在术后当天肛门疼痛持续时间、术后感染、术后肛门功能、住院时间及术后复发等方面(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治愈率均为100%,且均无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临床疗效满意,尤其在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优势,且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高兰华[7](2014)在《陈旧性肛裂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加内括约肌松解术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陈旧性肛裂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加内括约肌松解术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江苏省东海县中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肛裂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n=40),单纯组进行原位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联合组进行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重度疼痛发生率、手术切口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越于单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手术治疗导致严重后果发生。结论针对于陈旧性肛裂患者应用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联合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可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减低术后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精神上和身体上的痛苦,安全性较高,为陈旧性肛裂理想的治疗方法。

莫树权,谭毅[8](2013)在《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肛裂是肛肠外科常见、多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内括约肌切断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法,但是此手术方式多样,各有利弊,该文简述近年来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的研究进展。

廖明,陈杏仪,梁家基[9](2013)在《原位裂口切除加松解治疗陈旧性肛裂32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原位裂口切除松解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原位裂口内切除局部病理组织,直视下松解部分内括约肌治疗陈旧性肛裂32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临床治愈率为99.1%,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21天,术后随访15个月,效果良好;全部病例均无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结论该术式可一次性治愈,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较理想的陈旧性肛裂手术方法。

魏庆磊[10](2012)在《肛门内括约肌在肛裂手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索治疗Ⅲ期肛裂的新方法,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肛门内括约肌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的功能,又能一次性治愈Ⅲ期肛裂,减少手术对肛门组织的损伤,维持肛门的正常功能。方法:无手术禁忌症的Ⅲ期肛裂患者70例,全部来自2010年1月份至2011年1月份间东阿县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住院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病人采用肛裂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加病灶切除术的方法行手术治疗,而对照组病人则采用肛裂切除术的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对两组病人的治愈率、肛门功能、术后并发症(复发、粪便嵌塞、切口感染、疼痛、出血、排尿障碍、肛门坠胀、渗液不洁)、住院时间、刀口愈合时间方面等情况进行观察比较。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病例均切断了部分内括约肌,在治愈率、术后复发、术后粪便嵌塞、切口感染、肛门功能统计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术后并发症(疼痛、出血、排尿障碍、肛门坠胀、渗液不洁)、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肛裂侧方内括约肌部分切断加病灶切除术治疗Ⅲ期肛裂,正是顺应了外科学微创的发展趋势,以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为准则,在降低肛管静息压,改善肛门局部血液供应,松解肛管的同时,去除了肛裂的并发症,达到彻底治愈肛裂的目的,并能很好地保护肛管组织及其功能。该方法是安全有效的,便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二、侧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为主治疗陈旧性肛裂25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侧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为主治疗陈旧性肛裂256例(论文提纲范文)

(1)侧后方皮下内括约肌挑取切断术与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肛裂的临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肛裂的定义
    2. 肛裂的病因
        2.1 内括约肌痉挛学说
        2.2 感染学说
        2.3 损伤学说
        2.4 中医对肛裂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现代医学对肛裂发病机制的认识
    4. 肛裂的组织病理学
    5. 肛裂的临床症状
        5.1 疼痛
        5.2 出血
        5.3 便秘
        5.4 痰痒
        5.5 其他症状
    6. 肛裂的分类
        6.1 二期分类法
        6.2 三期分类法
        6.3 其他分类法
    7. 肛裂的诊断
        7.1 询问病史
        7.2 专科体检
    8. 肛裂的鉴别诊断
        8.1 克罗恩病
        8.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8.3 肛管结核性溃疡
        8.4 肛管上皮癌
        8.5 肛门皲裂
        8.6 肛管损伤
        8.7 梅毒性溃疡
        8.8 软性下疳
    9. 肛裂的治疗
        9.1 一般治疗
        9.2 中药内治法
        9.3 化学切割法
        9.4 手术治疗
        9.5 局部封闭法
        9.6 针灸疗法
        9.7 埋线疗法
        9.8 其他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试验病例的终止
        1.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 一般资料
        2.1 年龄
        2.2 性别
        2.3 病程
        2.4 分期
        2.5 裂口位置
    3. 治疗方法
        3.1 术前准备
        3.2 麻醉方法及体位
        3.3 手术方法
        3.4 术后处理
        3.5 随访
    4. 疗效判定标准
    5. 观察指标
        5.1 术中出血量
        5.2 手术时间
        5.3 肛门疼痛情况观察
        5.4 术后出血情况
        5.5 术后创面感染情况
        5.6 创面愈合时间
        5.7 肛门形态评分
        5.8 肛门功能评分
        5.9 术后复发
        5.10 住院时间
    6. 统计方法
    7. 观察结果
        7.1 治愈率
        7.2 创面愈合时间
        7.3 术中出血
        7.4 手术时间
        7.5 疼痛评价
        7.6 术后出血情况
        7.7 术后创面感染
        7.8 肛门形态评分
        7.9 肛门功能评分
        7.10 术后复发
        7.11 住院天数
    8. 结果分析
        8.1 一般资料分析
        8.2 相关观察指标数据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内括约肌与肛裂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1.1 相关的肌肉
        1.2 肛管后侧的供血相对不足
        1.3 内括约肌张力的产生机制
        1.4 IAS的神经支配
        1.5 内括约肌与肛裂发生发展的联系
    2. 肛裂的手术问题
        2.1 肛管扩张术
        2.2 肛裂切除术
        2.3 纵切横缝术
        2.4 推进皮瓣术
        2.5 内括约肌切开术
    3. 关于内括约肌切开术
        3.1 内括约肌的切开范围
        3.2 在何处切开内括约肌
        3.3 手术术式
        3.4 术后并发症
    4. 研究结果的意义及启示
    5. 侧后方皮下内括约肌挑取切断术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病例采集表
    附录2 英文缩略语
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与手术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手术方案
    1.3 疗效判断
2 结果
    2.1 恢复情况
    2.2 症状改善情况
    2.3 疗效及并发症
3 讨论

(3)探针导引改进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1.5.1 治疗组
        1.5.2 对照组
        1.5.3 术后处理
    1.6 评价指标
        1.6.1 疼痛程度及时间
        1.6.2
        1.6.3 便血量:
        1.6.4 创面愈合时间:
        1.6.5 疗效评价标准
        1.6.6 安全性评价指标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后疼痛
    2.2 术前术后便血量比较
    2.3 手术疗效及创面愈合时间
    2.4 随访结果
3 讨论

(4)肛裂切扩术行后位与侧位治疗临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评定标准[3]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5)肛裂切扩术治疗Ⅲ期肛裂的肛管直肠压力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肛裂病因研究
        1.1 血管病因学说
        1.2 损伤学说
        1.3 感染学说
        1.4 栉膜带学说
        1.5 内括约肌痉挛说
    2、肛裂的中西医治疗研究
        2.1 内治法
        2.2 外治法
        2.3 手术法
    3、测压在肛裂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3.1 诊断价值
        3.2 疗效判断
        3.3 肛裂治疗预后评估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诊疗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疗效判断标准
        2.5 肛门功能评估
    3 观察方法
        3.1 操作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方法
    4. 结果
    5. 讨论
        5.1 肛裂切扩术治疗Ⅲ期肛裂有效
        5.2 肛管静息压(ASRP)是重要客观指标
        5.3 肛裂切扩术的优缺点
        5.4 术中识别肛管内、外括约肌是关键
        5.5 排便困难影响肛裂患者术后愈合时间
        5.6 肛裂切扩术对肛门功能的影响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致谢

(6)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与内括约肌后位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对比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a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观察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脱落标准
        1.6 统计方法
        1.7 样本含量及分组方法
        1.8 病例资料一般情况
        1.9 治疗方法
        1.9.1 术前准备
        1.9.2 麻醉及体位
        1.9.3 消毒
        1.9.4 手术方法
        1.9.5 术中注意事项
        1.9.6 术后常规处理
        1.9.7 术后并发症处理
        1.10 观察和评价指标
        1.10.1 观察指标
        1.10.2 疗效评定标准
        1.10.3 安全性评定标准
第二部分 结果及分析
    1. 观察结果
        1.1 术后肛门疼痛情况观察结果
        1.1.1 疼痛持续时间
        1.1.2 疼痛程度
        1.2 术后排尿困难情况
        1.3 术后出血情况
        1.4 术后切口感染情况
        1.5 肛门功能评价
        1.6 切口愈合时间
        1.7 住院时间
        1.8 术后复发
    2. 疗效评价结果
    3. 安全性评价结果
    4. 结果分析
        4.1 病例基本情况分析
        4.2 术后观察数据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西医对肛裂的认识
        1.1 中医对肛裂的认识
        1.1.1 中医对肛裂病名及病机的认识
        1.1.2 中医对肛裂治疗的认识
        1.2 西医对肛裂的认识
        1.2.1 西医对肛裂病因的认识
        1.2.2 肛裂的西医非手术治疗
    2. 内括约肌松解术在慢性肛裂治疗中的应用情况
    3. 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的理论基础
    4. 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特点
    5. 慢性肛裂术后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
第四部分 结论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7)陈旧性肛裂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加内括约肌松解术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单纯组
        1.2.2 联合组
    1.3 临床疗效评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肛裂的病因和病理学特征
2 内括约肌切断术治疗肛裂机理
3 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的种类
    3.1 后正中位切断术
    3.2 侧方位切断术
        3.2.1 开放式侧位切断术
        3.2.2 闭式侧位切断术
    3.3 小针刀内括约肌切断术
    3.4 裁剪式内括约肌侧切术切断术

(9)原位裂口切除加松解治疗陈旧性肛裂32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疗效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疗效
    2.2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10)肛门内括约肌在肛裂手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问题与展望
结语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侧后位内括约肌切断术为主治疗陈旧性肛裂25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侧后方皮下内括约肌挑取切断术与侧方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肛裂的临床对比研究[D]. 顾湘梅.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2]肛门括约肌侧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效果与手术技巧[J]. 黎仕兴. 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8(04)
  • [3]探针导引改进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陈旧性肛裂的临床观察[J]. 钟盛兰,张伟,耿润毅,梁林江.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8(S1)
  • [4]肛裂切扩术行后位与侧位治疗临床比较研究[J]. 闫海霞.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6(09)
  • [5]肛裂切扩术治疗Ⅲ期肛裂的肛管直肠压力变化研究[D]. 薛云钦.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6]内括约肌侧后位钳夹松解术与内括约肌后位松解术治疗慢性肛裂的临床对比观察[D]. 党萍.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5(05)
  • [7]陈旧性肛裂改良后方外括约肌皮下部切断加内括约肌松解术的疗效观察[J]. 高兰华. 当代医学, 2014(32)
  • [8]肛裂内括约肌切断术的研究进展[J]. 莫树权,谭毅.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3(04)
  • [9]原位裂口切除加松解治疗陈旧性肛裂320例临床分析[J]. 廖明,陈杏仪,梁家基. 中国临床医生, 2013(01)
  • [10]肛门内括约肌在肛裂手术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D]. 魏庆磊. 泰山医学院, 2012(01)

标签:;  ;  ;  ;  ;  

外侧后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陈旧性肛裂25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