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配电网可靠性优化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鑫,袁佳慧,陈哲,马一鸣,董鹤楠,苑舜,杨俊友[1](2022)在《智慧城市车-站-网一体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综述及展望》文中认为随着城市绿色化交通发展,优化调控集群电动汽车(EVs)参与配电网需求响应已成为一种趋势,并逐渐形成了智慧城市车-站-网一体化运行架构。在该背景下,该文结合负荷需求时空分布预测、"站-网"协同布局与管理、"站-车"有序引导策略、"车-网"互动响应四个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评述车-站-网一体化运行现状及进展。首先,解析EV充电需求规律,归纳充电负荷与交通负荷预测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其次,从"站-网"协同层面综述充电设施网络布局及V2G技术相关研究;再次,探讨交通-电力耦合网络模型下EV有序引导所涉及路径规划及定价机制问题;然后,围绕EV可调度能力评估、配电网可靠性及经济性等方面探讨"车-网"互动响应技术,并介绍相关应用示范;最后,总结车-站-网一体化运行架构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做出展望。
万俊杰,单鸿涛[2](2021)在《基于WOA优化LSTM神经网络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文中指出为了提高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鲸鱼优化算法(WOA)优化LSTM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首先对配电网可靠性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通过利用WOA对LSTM模型的隐藏层神经元数量、学习率和迭代次数进行寻优得到最优参数,建立WOA-LSTM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模型,最终得到模型的输出。同时与传统的Monte Carlo法、深度信念网络(DBN)模型和LSTM模型作对比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WOA优化的LSTM模型在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面明显要优于其他模型。
郭浩明,陈英华,姜英涵,廖孟柯,刘文霞,葛艳琴[3](2021)在《考虑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的配电网多维设备动态优化配置》文中研究表明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不确定性的配电网多维设备动态优化配置方法。首先,基于最小路法构建了考虑DG不确定性及多维设备耦合影响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从网架结构设备、配电自动化设备及带电作业设备3个维度形成了优化配置方案集;然后,从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 LCC)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单位改造变量的成本及分摊模型;以可靠性为约束、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基于网格搜索搭建了面向可靠性提升的多维设备动态优化配置方法;最后,以某区域配电网为例,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卫志农,裴蕾,陈胜,赵景涛,傅强[4](2021)在《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运行与安全分析研究综述》文中研究说明高比例间歇式清洁能源的接入实现了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和碳排放的减少,但其出力的不确定性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挑战。同时,高效调度泛在灵活性资源可以促进风光资源的消纳,实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鉴于此,对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运行与安全分析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潮流模型及运行约束,包括非线性模型、线性化模型和凸松弛模型;其次阐述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调度研究,包括随机优化方法、两阶段/多阶段随机优化模型和灵活性运行;接着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进行了N-1安全分析和可靠性评估,构建了安全域模型;最后展望了未来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安全分析与优化调度可研究的方向。
覃瀚莹[5](2021)在《面向可开放容量提升的配电网主动重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配电系统是连接电网和用户的重要纽带,对于满足居民用电需求,保障企业正常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配网的规模逐渐壮大,各类用户对电能供应的可靠性要求逐步提高。同时,负荷快速增长,报装需求日益增加,供电企业面临的调整网络运行方式、提高配网供电能力、保障系统运行安全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研究配电网尤其是主动配电网的优化重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广义Benders分解算法为研究工具,就配网运行中的网络重构和可开放容量计算两个实际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期为配网的理论研究与实际运行提供有益的参考。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考虑供电可靠性的配网重构问题,提出了基于广义Benders分解的计算策略,实现了满足交流潮流和网络安全约束的拓扑重构优化,有效提高了配网运行的可靠性。首先,在传统配网重构的基础上,引入了供电可靠性的基本概念,然后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将其转化为电压、潮流、容量等运行约束,从而形成了约束完备、结果可靠的配电网重构模型。针对该模型,利用分解-协调的思想将原问题进行拆分和迭代计算。其中,拆分的主问题用于确定开关状态,子问题则从潮流平衡、电压安全和其他运行约束的角度进行解的有效性检验,检验的结果通过可行割反馈到主问题。主-子问题之间交叉迭代,直至收敛到最优解。2、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开放容量计算问题,提出了基于广义Benders分解的优化算法和加速计算策略,解决了传统评估模型中网络运行约束无法考虑、计算结果过于乐观等问题。将分布式电源、交流潮流以及网络安全约束引入到配电网供电能力计算中,然后结合凸优化技术,通过引入辅助变量和松弛不等式约束对原问题中的复杂运行条件进行了等价线性表示,建立了考虑网络运行安全的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模型。针对该模型含有非线性约束和整数变量而难以求解的问题,本文采用分解策略实现了原问题的等价解耦计算,并提出了分步加速策略提高了问题的计算效率。基本思想是利用复杂变量和简单变量分开处理的原则,将原问题进行等价划分,分别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进一步利用迭代的历史信息对寻优过程的步进策略进行细致调节,以提高搜索的速度。本文建立的最大供电能力评估模型以网络重构技术为核心,综合考虑分布式电源以及各类运行约束,通过优化开关在N-1故障前后的组合策略,在保障配网运行可靠性的同时有效提高了系统的供电潜力,有益于延缓电网建设投资、保障系统运行安全。3、基于上述模型和方法,本课题采用标准算例和实际配电系统进行了多场景分析和比较。算例结果验证了本课题提出的网络重构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配网的供电可靠性,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所提出的可开放容量计算方法有助于挖掘配网的供电潜力,有效延缓系统建设投资,改善网络运行方式。
张璐,余顺江,王辰,唐巍,张筱慧[6](2022)在《计及VSC运行方式与故障恢复优化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文中认为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在故障后可通过调整VSC控制方式、网络重构等多种方式进行恢复,但现有可靠性评估方法并未充分考虑这些恢复方式对可靠性的影响,进而导致评估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基于传统故障模式后果分析法建立故障模式后果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表,根据故障信息查询该表确定故障隔离后网络拓扑;然后依照不同故障情况下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source converter,VSC)控制策略,调整VSC的控制方式;最后,通过计及网络重构和孤岛运行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模型,求解故障下系统中负荷的停电时间和停电次数。在此基础上,与序贯蒙特卡洛法相结合对交直流混合配电网进行可靠性评估。通过算例与现有评估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充分考虑了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多样的故障恢复方式对可靠性的影响,可以准确评估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的可靠性。
孙迎利[7](2021)在《统一潮流控制器应用于有源配电网的优化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布式发电作为集中式能源发电的有效补充,凭借低污染、高能效等优势在能源转型背景下迅速发展。但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随机性增加了配电网运行的不确定性,给有源配电网运行安全、调控技术等带来诸多挑战。为保证供电可靠性,同时提高用户用电品质,电力电子技术被逐步应用至有源配电网调控领域中。统一潮流控制器是一种新型电力电子补偿装置,其应用于有源配电网面临适用性挑战。因此,本文开展了统一潮流控制器在有源配电网中的规划优化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1)针对统一潮流控制器应用于有源配电网,提出一种考虑多类型分布式电源及负荷不确定性的统一潮流控制器优化规划方法。首先,运用场景分析法对分布式电源及负荷运行状态进行了划分。其次,从电压偏差和网络损耗两方面构建统一潮流控制器优化规划模型,采用NSGA-Ⅱ对模型解进行了寻优计算。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统一潮流控制器优化配置模型能有效克服分布式电源功率及负荷的随机分布特性,同时优化方案表明所提规划模型能够有效提升有源配电网电能质量和经济性。(2)考虑有源配电网中地理位置接近的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存在一定相关性,提出一种计及源荷相关性的统一潮流控制器多目标规划方法。在涵盖不确定性变量(风速、光照强度和负荷)随机分布特性的基础上,考虑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运用拉丁超立方抽样和Cholesky分解对随机变量相关性进行量化处理,建立了优化模型并利用NSGA-Ⅱ算法进行了求解。将所述方法应用于不同规模节点系统中,对不同相关强度下的统一潮流控制器规划方案进行了定量分析,求解结果能够提供多组统一潮流控制器规划方案以供决策选择,所得的配置方案均能取得较好的优化效果。
史海燕[8](2021)在《主动配电网中“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以分布式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随之配电网中的负荷资源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储能系统也逐渐获得了青睐,这些资源的加入使单一的传统配电网逐渐向双向复杂的主动配电网转变,促进了能源消纳,加速了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与此同时,清洁能源自身的随机性也给配电系统造成电压波动、网损等方面的影响,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新的难题。为了尽可能降低这些影响,实现效益最大化,综合考虑分布式发电、柔性负荷以及储能系统参与优化调度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调度经济性及建立绿色电网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对主动配电网的核心理念、关键技术、潮流方式以及主要调度任务了解的基础上,针对分布式电源供电特性、储能系统响应策略及需求侧资源响应类型分别建立模型,研究了“源-荷-储”协同互动日前实时两阶段优化调度策略。其次,考虑分布式电源出力约束、储能响应约束、供电可靠性约束等约束条件,建立了主动配电网优化调度双层模型,上层体现配电网的经济性与稳定性以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下层体现供电可靠性以负荷变化量最优为目标,在随机权重粒子群算法的基础上结合遗传算法的交叉变异等功能,提出了遗传随机权重粒子群算法对双层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选择IEEE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模型的合理性与算法的有效性。分别对“源-储”“源-荷”“源-荷-储”三个场景进行优化调度研究,结果表明,“源-荷-储”三者协同响应下优化效果最好,更能充分发挥各类资源的主动性,便于消纳。但是储能系统的频繁循环充放电,加速了寿命损耗,增加了调度成本,因此,为了提高储能系统调度经济性,研究了双储能运行策略,两组储能互为备用,在保证储能出力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大幅度降低循环充放电次数,延长寿命,减少运行成本,提高电力系统调度经济性。
郭浩明[9](2021)在《考虑LCC的配电网多阶段设备资产联合优化配置方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对于电力可靠性的需求逐渐提高,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于配电网的投资以期利用多种方式提升配电网可靠性,但电网各部门缺乏细致衔接,盲目从规划、运行、维护等多个角度进行可靠性提升投资,无法做到联合配置,存在部分资产浪费。因此,如何平衡不同可靠性提升措施的投资、科学优化资源配置,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针对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措施的联合优化配置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建立了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措施成本模型。分析了配电网设备的成本构成,考虑实际配电网规划和运行中成本核算方式,针对配电网可靠性提升过程中常用的网架结构改造、配电自动化改造及带电作业三种方式分别建立对应的精细化配电网改造成本模型。其次,本文利用故障后果分析法建立了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措施优化配置的可靠性评估模型。将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孤岛运行能力量化为概率模型,同时考虑到网架拓扑结构,建立元件故障修复时间及计划停电时间的计算模型,并根据配电自动化及带电作业影响建立故障动作时间计算模型。而后,本文提出了配电网多阶段设备资产联合优化配置方法,以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以阶段可靠性需求为约束,综合优化网架结构改造、配电自动化改造及带电作业的配置方案。同时,提出了基于网格化搜索的动态优化模型求解方法。最后,本文采用某区域配电网算例对优化配置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然后,比较了多阶段联合优化与单阶段联合优化、非联合优化策略的差异,证明了多阶段联合优化配置模型的有效性。同时,计算了DG接入对配电网可靠性提升措施配置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配电网多阶段设备资产联合优化配置方法能够有效避免配电网过度投资及盲目投资问题。
徐鹏程[10](2021)在《含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和风/光/储微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文中研究指明大量电动汽车和风/光/储微网接入配电网会影响其可靠性。风电和光伏出力具有随机性,电动汽车作为充电负荷受时空因素的影响也具有随机性,这些都会给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带来影响。若电动汽车在配电网中无序充电,与常规负荷集聚可能造成峰上加峰;相较与无序充电,V2G技术可避免电动汽车无序充电对配电网产生的消极影响,V2G在配电网负荷低谷期进行充电,在负荷高峰期选择放电。对于含电动汽车和风/光/储微网的配电网,协调好电动汽车和风/光/储微网之间的关系,不仅经济环保,还可大大提高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精细的电动汽车负荷模型可以更加准确评估电动汽车负荷对配电网的可靠性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出行链的方法模拟电动汽车的时空充电负荷,首先采用出行链的方法描述电动汽车行驶特征量,然后通过高斯马尔科夫模拟电动汽车行驶状态;在此基础上以峰谷分时电价为背景,确定含功率约束的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策略,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法模拟得到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负荷曲线,构建电动汽车负荷和风/光/储微网的平衡运行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评估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和风/光/储微网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基于IEEE-RBTS Bus6系统,仿真分析电动汽车接入数量、接入位置以及风/光/储微网不同容量配比对配电网的可靠性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确定的有序充放电策略可以起到良好的削峰填谷作用;对仿真结果分析可得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相较于有序充电和无序充电接入配电网中负荷点年故障停电时间降低,总供电不足期望值降低,从而整体提高了配电网的可靠性;表明当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后,相比无序充电、有序充电模式合理的有序充放电策略可有效提高配电网的运行可靠性。(2)通过评估电动汽车采取有序充放电模式接入微网的位置以及接入数量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当电动汽车数量一定时,接入位置距离微网越近,可靠性越低。当接入同一位置,随着数量的增加,可靠性也随之下降;表明电动汽车合理的接入位置以及接入数量可改善配电网的可靠性。(3)当分析含电动汽车的配电网中风/光/储微网容量不同时,对配电网可靠性影响进行分析,得出增加储能容量可以有效平滑高峰期的负荷波动,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表明储能的容量大小可直接影响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二、配电网可靠性优化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配电网可靠性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智慧城市车-站-网一体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综述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负荷需求时空分布预测 |
1.1 EV充电需求规律解析 |
1.1.1 计及EV类别的影响因素分析 |
1.1.2 出行规律及用户心理分析 |
1.2 EV充电负荷预测 |
1.2.1 基于模型驱动的充电需求预测方法 |
1.2.2 基于数据驱动的充电需求预测方法 |
1.2.3 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的充电需求预测方法 |
1.3 交通负荷预测 |
2“站-网”协同布局与管理 |
2.1 充电设施网络布局优化 |
2.2 V2G技术 |
3“站-车”有序引导策略 |
3.1 交通-电力耦合网络建模 |
3.2 基于主动路径规划引导EV参与调控 |
3.3 基于定价机制激励EV参与调控 |
4“车-网”互动响应技术 |
4.1 EV可调度能力评估与优化 |
4.1.1 充电站可调度能力评估 |
4.1.2 换电站可调度能力评估 |
4.1.3 EV可调度能力优化 |
4.2 考虑配电网可靠性的互动响应技术 |
4.2.1 电压调节 |
4.2.2 配电网频率调节 |
4.2.3 配电网潮流优化 |
4.3 配电网经济优化调度 |
4.3.1 削峰填谷 |
4.3.2 促进新能源消纳 |
4.4“车-网”互动平台示范与应用 |
5 展望 |
5.1 用户行为画像在EV充电预测中的应用 |
5.2 电网最优潮流约束下多类型充电设施网络布局优化 |
5.3 多网融合下配电网多时间尺度稳定性评估方法 |
5.4 多网融合充电服务综合评估 |
5.5 信息物理系统中云边协同架构的研究应用 |
6 结论 |
(2)基于WOA优化LSTM神经网络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鲸鱼优化算法 |
2 WOA-LSTM模型 |
2.1 LSTM预测模型 |
2.2 WOA-LSTM建模步骤 |
3 模型验证 |
3.1 评价指标和仿真结果 |
3.2 模型性能对比 |
4 结束语 |
(3)考虑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的配电网多维设备动态优化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可靠性提升设备的动态优化配置模型 |
1.1 基于可靠性约束的多维设备优化配置模型 |
1.1.1 设备配置方案集 |
1.1.2 目标函数 |
1.1.3 转移方程 |
1.1.4 约束条件 |
(1)可靠性约束 |
(2)决策变量约束 |
1.2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设备配置成本 |
1.2.1 馈线设备配置成本 |
1.2.2 配电自动化改造成本 |
1.2.3 带电作业成本 |
1.3 多维设备提升配电网可靠性效益评估 |
1.3.1 可靠性效益指标及评估方法 |
1.3.2 元件故障修复时间及平均计划停电时间计算 |
1.3.3 故障处置动作时间 |
2 基于网格化搜索的动态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
3 仿真及结果分析 |
3.1 成本及可靠性数据 |
3.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4 结论 |
(4)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运行与安全分析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建模 |
1.1 交流配电网潮流模型及运行约束 |
1.2 直流配电网潮流模型及运行约束 |
1.3 VSC潮流模型及运行约束 |
1.4 线性化模型 |
1.5 半定松弛模型 |
1.6 二阶锥松弛模型 |
2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调度 |
2.1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随机优化方法 |
2.2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两阶段随机优化模型 |
2.3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多阶段随机优化模型 |
2.4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灵活性运行 |
3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安全分析 |
3.1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N-1安全分析 |
3.2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可靠性分析 |
3.3 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安全域构建 |
4 结论 |
(5)面向可开放容量提升的配电网主动重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配电网网络重构研究现状 |
1.2.2 可开放容量计算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广义Benders分解算法 |
2.1 引言 |
2.2 Benders分解算法 |
2.3 广义Benders分解算法 |
2.4 算法流程 |
2.5 算例测试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考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网络重构技术研究 |
3.1 引言 |
3.2 配电网网络重构 |
3.2.1 基本概念 |
3.2.2 主要作用 |
3.3 配电网供电可靠性评价指标体系 |
3.3.1 供电可靠性 |
3.3.2 实时状态评价 |
3.3.3 历史结果评价 |
3.4 考虑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网络重构模型 |
3.4.1 基本思路 |
3.4.2 目标函数 |
3.4.3 约束条件 |
3.5 求解配网重构的广义Benders分解算法 |
3.5.1 主问题 |
3.5.2 子问题 |
3.5.3 可行割 |
3.5.4 算法流程 |
3.6 算例测试及分析 |
3.6.1 33 节点系统 |
3.6.2 69 节点系统 |
3.6.3 实际配电系统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可开放容量计算 |
4.1 引言 |
4.2 基于多级电网的电网考核点N-1 电网安全校验技术 |
4.3 可开放容量计算概况 |
4.3.1 基本概念 |
4.3.2 主要内容 |
4.3.3 计算方法 |
4.4 供电能力计算模型 |
4.4.1 目标函数 |
4.4.2 约束条件 |
4.5 分层加速求解策略 |
4.5.1 基本思路 |
4.5.2 主问题模型 |
4.5.3 子问题模型 |
4.5.4 可行割 |
4.5.5 优化加速策略 |
4.6 算例测试及分析 |
4.6.1 70 节点系统 |
4.6.2 实际配电系统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与创新点 |
5.2 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7)统一潮流控制器应用于有源配电网的优化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
1.2.1 配电网传统运行控制与优化技术研究现状 |
1.2.2 配电网电力电子调控技术研究现状 |
1.3 有源配电网运行优化研究现状 |
1.3.1 DG与调控设备间协调优化研究现状 |
1.3.2 有源配电网重构研究现状 |
1.4 统一潮流控制器研究现状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2 考虑源荷不确定性的统一潮流控制器规划优化研究 |
2.1 统一潮流控制器稳态数学模型 |
2.2 考虑不确定性的DG出力及负荷概率模型 |
2.2.1 风机出力不确定性模型 |
2.2.2 光伏出力不确定性模型 |
2.2.3 负荷不确定性模型 |
2.3 统一潮流控制器应用于有源配电网的优化规划模型建立 |
2.3.1 目标函数 |
2.3.2 约束条件 |
2.4 统一潮流控制器优化规划模型求解 |
2.5 算例分析 |
2.5.1 算例及参数设置 |
2.5.2 DG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处理 |
2.5.3 统一潮流控制器应用于有源配电网降损性能研究 |
2.5.4 满足改善电压质量和降损需求的统一潮流控制器配置方案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3 计及随机变量相关性的统一潮流控制器规划方案研究 |
3.1 随机变量相关性建模 |
3.2 计及随机变量相关性的统一潮流控制器多目标规划模型 |
3.2.1 目标函数 |
3.2.2 约束条件 |
3.2.3 多目标规划模型求解流程 |
3.3 算例分析 |
3.3.1 算例及参数设置 |
3.3.2 统一潮流控制器运行方案及系统优化结果 |
3.3.3 运行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结论与展望 |
4.1 结论 |
4.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主动配电网中“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主动配电网研究现状 |
1.2.2 电力系统调度研究现状 |
1.2.3 主动配电网多源协同优化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主动配电网的基本架构 |
2.1 引言 |
2.2 主动配电网的核心理念 |
2.3 主动配电网的关键技术 |
2.3.1 主动配电网综合规划技术 |
2.3.2 信息通信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 |
2.3.3 高级量测体系 |
2.3.4 主动配电网的能量管理架构 |
2.4 主动配电网中的潮流计算 |
2.5 主动配电网主要调度任务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主动配电网中“源-荷-储”优化调度模型及影响分析 |
3.1 引言 |
3.2 分布式发电系统特性 |
3.2.1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 |
3.2.2 分布式风力发电系统 |
3.3 储能系统响应模型 |
3.3.1 储能系统响应模型建立 |
3.3.2 双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
3.4 柔性负荷响应模型 |
3.4.1 负荷聚合商参与需求侧响应控制策略 |
3.4.2 负荷聚合商响应模型 |
3.5 需求侧响应 |
3.6 “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影响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主动配电网“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与算例 |
4.1 引言 |
4.2 调度控制策略 |
4.3 双层优化模型 |
4.3.1 上层目标函数 |
4.3.2 下层目标函数 |
4.3.3 约束条件 |
4.4 模型求解 |
4.4.1 寻优算法的比较与分析 |
4.4.2 基于遗传算法的随机权重粒子群优化算法(GA-RWPSO) |
4.4.3 双层模型求解 |
4.5 算例分析 |
4.5.1 算例模型 |
4.5.2 不同场景下的优化调度结果 |
4.5.3 考虑双储能运行策略的调度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9)考虑LCC的配电网多阶段设备资产联合优化配置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全寿命周期理论现状 |
1.2.2 配电网优化配置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配电网资产配置成本模型 |
2.1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基础 |
2.1.1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
2.1.2 资金的时间价值 |
2.1.3 相关数据来源 |
2.2 精细化配电网改造成本模型 |
2.2.1 网架结构改造成本建模 |
2.2.2 配电自动化改造成本建模 |
2.2.3 带电作业成本建模 |
2.3 统计实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配电网设备资产优化配置的可靠性评估模型 |
3.1 可靠性评估理论基础 |
3.1.1 可靠性评估指标 |
3.1.2 可靠性评估方法 |
3.1.3 可靠性评估原则 |
3.2 多维设备耦合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
3.2.1 DG孤岛运行能力 |
3.2.2 元件故障修复时间及平均计划停电时间 |
3.2.3 故障处置动作时间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多阶段设备资产联合优化配置方法 |
4.1 配电网优化配置算法 |
4.1.1 数学规划方法 |
4.1.2 启发式算法 |
4.1.3 搜索算法 |
4.2 可靠性提升设备的动态优化配置模型 |
4.2.1 配置方案集 |
4.2.2 目标函数 |
4.2.3 转移方程 |
4.2.4 约束条件 |
4.3 基于网格化搜索的动态优化模型求解方法 |
4.4 算例分析 |
4.4.1 成本及可靠性数据 |
4.4.2 计算结果及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10)含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和风/光/储微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风/光系统可靠性模型 |
1.2.2 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可靠性模型 |
1.2.3 含电动汽车充放电和风/光/储微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
2.1 配电网元件可靠性评估模型 |
2.2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 |
2.2.1 解析法 |
2.2.2 模拟法 |
2.3 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 |
2.3.1 配电网元件可靠性参数 |
2.3.2 配电网负荷可靠性指标 |
2.3.3 配电网系统可靠性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风/光/储电源和负荷可靠性评估模型 |
3.1 风/光/储电源模型 |
3.1.1 风力发电 |
3.1.2 光伏发电 |
3.1.3 储能 |
3.2 电动汽车负荷模型与配电网常规负荷模型 |
3.2.1 电动汽车无序充电负荷模型 |
3.2.2 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负荷模型 |
3.2.3 配电网常规负荷可靠性评估模型 |
3.3 风/光/储电源并网方式 |
3.3.1 风/光/储电源接入方式 |
3.3.2 风/光/储电源并网方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含电动汽车充放电和风/光/储微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 |
4.1 评估方法 |
4.2 算例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配电网可靠性优化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智慧城市车-站-网一体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综述及展望[J]. 王海鑫,袁佳慧,陈哲,马一鸣,董鹤楠,苑舜,杨俊友. 电工技术学报, 2022
- [2]基于WOA优化LSTM神经网络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J]. 万俊杰,单鸿涛.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1(10)
- [3]考虑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的配电网多维设备动态优化配置[J]. 郭浩明,陈英华,姜英涵,廖孟柯,刘文霞,葛艳琴. 可再生能源, 2021(09)
- [4]高比例新能源交直流混合配电网优化运行与安全分析研究综述[J]. 卫志农,裴蕾,陈胜,赵景涛,傅强.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1(09)
- [5]面向可开放容量提升的配电网主动重构策略研究[D]. 覃瀚莹. 广西大学, 2021(12)
- [6]计及VSC运行方式与故障恢复优化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可靠性评估[J]. 张璐,余顺江,王辰,唐巍,张筱慧. 电网技术, 2022(01)
- [7]统一潮流控制器应用于有源配电网的优化规划研究[D]. 孙迎利.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8]主动配电网中“源-荷-储”协同优化调度研究[D]. 史海燕. 兰州理工大学, 2021(01)
- [9]考虑LCC的配电网多阶段设备资产联合优化配置方法[D]. 郭浩明.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10]含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和风/光/储微网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D]. 徐鹏程.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