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

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

一、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光亚[1](2021)在《脂联素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及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近年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国家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居民的生活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快餐、油脂等高脂高热量饮食摄入量较前明显增加。高脂高热量饮食的危害也逐渐显现。高脂高热量饮食摄入量增加,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等发病有关。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这些代谢性疾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基础之一。调查显示,中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威胁,已经成为危害全球的公共健康问题。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与高脂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有关,肥胖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但是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十分明确。高脂饮食导致的胰岛素抵抗以及异位脂质沉积是重要的病理变化,也是研究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途径的较好的模型。我们课题组在前期的基础研究中已经成功建立了高脂饮食喂养诱导出的胰岛素抵抗以及异位脂质沉积的小鼠的动物模型,并对脂肪因子、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细胞凋亡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进行过一些研究,特别是脂肪因子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脂肪组织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它分泌大量的生物活性分子,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其分泌最丰富的脂肪因子之一,能够发挥改善组织的胰岛素敏感性、调节糖脂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保护等多种有益作用。尽管在脂联素与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的研究不少,但在脂联素干预方面研究还不多。本研究首先对代谢综合征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进行分析,了解血浆脂联素以及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并通过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了解脂联素干预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胰岛素抵抗和肝脏、骨骼肌脂质沉积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脂联素在改善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等方面的作用机制,为寻找代谢性疾病新的治疗靶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第二部分血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第三部分脂联素干预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小鼠异位脂质沉积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第四部分脂联素干预对胰岛素抵抗小鼠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第一部分血浆脂联素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目的:比较代谢综合征人群血浆APN水平及基因多态性的变化,进一步探讨APN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河北省汉族志愿者,年龄25-65岁之间。符合受试者标准256例,按照是否存在MS分为两组:MS组(n=142)符合以下三项或全部四项:1)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腰围女性≥85cm。2)高血糖:空腹血糖≥6.1mmol/L,或糖负荷后2h血糖≥7.8mmol/L和(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经治疗者。3)高血压:血压≥130/85mm Hg及(或)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4)空腹甘油三脂(Triglyceride,TG)≥1.7mmol/L。5)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C)<1.04mmol/L。健康人群(n=114)作为对照组。测定2组中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血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C)、TG、HDL-C、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的变化,检测APN rs121917815基因多态性。结果:1.MS组的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MS组的血浆APN水平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114例受试者的rs121917815基因型分布为:CC基因型41(35.96.2%),CT基因型36(32.45%),TT基因型37(32.45%);MS组142例受试者的APNrs121917815基因型分布为:CC基因型68(47.89%),CT基因型42(29.58%),TT基因型32(22.53%);与对照组相比,MS组的CC基因型基因频率显着增加,具有统计学差异(p=0.025)。M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相对风险分析结果为:OR=1.64,95%CI=(1.05-2.30),提示CC基因型可能增加MS的患病风险。对照组APNrs121917815的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1.76%和48.24%;MS组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2.68%和37.32%。卡方检验结果提示,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差异,APNrs121917815的C等位基因的频率MS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对照组与MS组相比较,相对风险分析结果为:OR=1.71,95%CI=(1.03-2.98),提示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MS的风险可能增加。小结:1.血浆APN水平与代谢综合症密切相关,血浆APN水平在代谢综合症患者中明显下降。2.APN基因多态性位点rs121917815与MS相关,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增加MS的患病风险。第二部分血脂联素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人群血浆APN水平的变化,进一步探讨APN与2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住院患者,年龄在25-65岁。其中单纯2型糖尿病组(T2DM组)34例,合并大血管病变(Macrovascular disease,MVD)组34例,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合并MVD组包括有心脑血管病变和下肢动脉病变(急性期除外)。同期从体检中心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知情同意后,空腹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留取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浆脂联素水平。结果:1.三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P>0.05),T2DM组和MVD组与对照组比较,BMI、FBG、TC、TG、FINS均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MVD组、T2MD组的血浆AP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VD组低于T2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组、T2MD组的PAI-1的水平高于对照组,MVD组高于T2M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如表2所示,T2DM组的血浆APN水平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甘油三酯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ISI正相关(P<0.05)。MVD组APN水平与BMI和SBP以及FBG,FINS和TG水平呈负相关(P<0.05)。T2DM组、MVD组中,APN的血浆水平均与PAI-1的血浆水平呈负相关(P<0.05)。4.血浆APN水平和其它参数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血浆脂联素水平作为因变量,而其他参数被指定为自变量。在MVD组的回归方程中,自变量有BMI和SBP以及TG、PAI-1。T2DM组,BMI,TG和PAI-1与血浆APN水平独立相关。MVD组BMI,FCP,PAI-1和FBG与血浆APN水平独立相关。小结:1.血浆脂联素水平、PAI-1水平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而PAI-1增高。2.血浆脂联素水平、PAI-1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血浆脂联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中进一步下降,而PAI-1进一步升高。第三部分脂联素干预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小鼠异位脂质沉积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目的:探讨脂联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小鼠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血脂、炎症因子以及肝脏、骨骼肌脂质沉积的影响。方法: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10只和高脂组(HFD)2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饮食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小鼠期间,记录每周体重及摄食量。8周后行腹腔注射糖耐量实验(IPGTT),评估胰岛素抵抗模型是否建立,将HFD组小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脂联素干预组(HFD+APN),脂联素干预组给予腹腔注射外源性重组脂联素,每天15μg/kg,共6周。CON和HFD组给予相应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共6周。干预6周后,再次行IPGTT试验,检测0 min、15 min、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值并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采集血清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LSA)测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脂联素(adiponectin,APN)、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Quantitative insulin sensitivity check index,QUICKI)。留取肝脏组织标本进行H&E染色和骨骼肌组织进行油红染色,观察肝脏、骨骼肌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及脂质含量。结果:1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建立。高脂饮食干预第8周后,HFD组较CON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HFD组小鼠平均每日摄食量较CON组明显增加(P<0.05)。8周末行IPGTT试验,HFD组较CON组小鼠在0 min、15min、30 min、60 min、120 min血糖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CON组相比,HFD组葡萄糖曲线下面积显着增加(P<0.05),提示成功建立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模型。2脂联素干预6周各组小鼠体重摄食量及胰岛素抵抗参数的变化。HFD组小鼠体重较CON组显着增加(P<0.05),HFD+APN组小鼠体重在脂联素干预4周后有下降趋势,但较HFD组无明显统计学意义,HFD组小鼠每日摄食量较CON组显着增加(P<0.05),HFD+APN组小鼠每日摄食量较HFD组无差异。于6周末行IPGTT实验,HFD组较CON组小鼠血糖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HFD+APN组较HFD组相比小鼠血糖水平均下降(P<0.05)。与CON组相比,HFD组的AUC曲线下面积显着增加(P<0.05),与HFD组相比,HFD+APN组的AUC曲线下面积显着下降(P<0.05)。与CON组相比,HFD组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HFD+APN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HFD组明显降低(P<0.05)。HFD组QUICKI值较APN组明显降低(P<0.05),脂联素干预后,QUICKI值显着升高(P<0.05)。3各组小鼠血脂水平比较。HFD组TG、TC、LDL-C、HDL-C水平显着高于CON组(P<0.05),HFD+APN组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HFD组(P<0.05),HDL-C水平未有明显变化。4脂联素对各组小鼠模型炎症标志物的影响。HFD组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CON组(P<0.05),HFD+APN组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TNF-α、IL-6明显低于HFD组(P<0.05)。HFD组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APN水平明显低于CON组(P<0.05),HFD+APN组小鼠血清和肝脏组织APN明显高于HFD组(P<0.05)。5各组小鼠肝脏,骨骼肌组织形态学比较5.1肝脏H&E染色CON组可见肝组织结构清晰完整,肝细胞胞浆均匀红染,脂滴空泡较少,未见明显脂肪变性;HFD组肝组织结构紊乱模糊,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脂滴将细胞核挤于细胞边缘,呈明显的脂肪变性;与HFD组相比,HFD+APN组肝组织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脂滴空泡明显减少。5.2骨骼肌油红染色CON组小鼠骨骼肌细胞质内无脂滴,HFD组小鼠骨骼肌细胞内可见脂滴较多,核位于肌膜下方,糖原颗粒蓄积,HFD+APN组脂滴较HFD组减少。小结:1.高脂饮食可以诱导小鼠体重增加伴随脂质异常,骨骼肌、肝脏脂质沉积,炎症反应形成胰岛素抵抗。2.脂联素干预可改变高脂饮食小鼠肝脏、骨骼肌脂质沉积,降低炎症反应,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第四部分脂联素干预对胰岛素抵抗小鼠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目的:研究APN对胰岛素抵抗小鼠IRS/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探究脂联素在改善高脂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第三部分方法对动物进行分组及标本采集。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脏、骨骼肌、肾周脂肪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2、p-IRSTyr1/2、PI3K、p-PI3K,Akt及p-Akt的表达,以及脂联素信号通路Adipo R1、AMPK及其磷酸化的蛋白水平。结果:1.脂联素干预后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指标的表达三组间,高脂饮食的小鼠与CON组相比小鼠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IRS1/2、p-IRSTyr1/2、PI3K、p-PI3K,Akt及p-Akt水平降低(P<0.05),脂联素干预6周后HFD+APN组,IRS1/2、p-IRSTyr1/2、PI3K、p-PI3K,Akt及p-Akt水平较HFD组显着增加(P<0.05)。2.脂联素干预后Adipo R1/AMPK蛋白的表达三组间,高脂饮食的小鼠与CON组相比小鼠肝脏,骨骼肌,脂肪组织Adipo R1、p-AMPK水平显着降低(P<0.05),脂联素干预6周HFD+APN组,Adipo R1、p-AMPK水平较HFD组显着增加(P<0.05)。小结:1.脂联素通过上调高脂饮食小鼠肝脏、骨骼肌、肾周脂肪组织IRS1/2、PI3K、Akt表达水平,调控IRS-1/PI3K/Akt通路,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及糖代谢紊乱。2.脂联素能够上调脂联素受体及p-AMPK,加强脂肪酸的氧化过程,从而改善肝脏、骨骼肌、肾周脂肪组织的脂质沉积。结论:1.血浆脂联素水平减低与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有关。2.脂联素干预可改变高脂饮食小鼠肝脏、骨骼肌脂质沉积,降低炎症反应,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脂紊乱。3.脂联素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骨骼肌、肾周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干预的机制是上调了这些组织胰岛素信号通路IRS1/2、PI3K、Akt的表达水平,并且同时上调了Adipo R1/AMPK通路,加强了脂肪酸的氧化过程。

李梦[2](2021)在《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136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105例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并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就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同型半胱氨酸、LDL-c为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脂联素(OR=0.86;95%CI=0.762,0.97;P=0.014)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血浆脂联素水平在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组以及病例组中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例组患者中,颈动脉是否有易损斑块,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数量以及梗死灶责任血管的狭窄程度对血浆脂联素水平有显着影响,颈动脉有易损斑块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无易损斑块组,单支动脉狭窄组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多支动脉狭窄组,颅内责任血管中度狭窄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重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梗死灶责任血管狭窄率呈负相关(r=-0.587,p<0.001);在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入院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309,p<0.001);梗死体积<5ml组血浆脂联素水平高于梗死体积≥5m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梗死体积呈负向相关(r=-0.307,p<0.001);对首发梗死和再发梗死的血浆脂联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再发梗死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首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三个月m RS评分与入院时血浆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301,p<0.001)。结论:脂联素是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保护因素,低水平的脂联素会增加患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风险;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血浆脂联素水平可作为判断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以及短期预后的指标。

徐智滔[3](2020)在《血清网膜素水平和女性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冠心病目前仍旧为全球威胁人类心血管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兼具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对于围绝经期的女性群体,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复杂的波动,较易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和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从而冠心病发病的风险随之上升。许多临床研究显示,冠心病在女性群体的发病率逐渐年轻化,但现在目前针对冠心病在女性人群中发生发展特点的研究仍然比较缺乏,并且在新型预测因子方面的研究并不充足。除了己被充分研究的多种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高脂血症、家族史等,本研究还试图将注意力放在了更深层次的其它方面的生理生化机制上。脂肪因子(adipokine)是一类脂肪组织分泌的多肽类内分泌因子,极广泛、深刻地涉入人体内血管新生、代谢反应、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当中,并在近期,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了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研究中的热点。脂肪因子的靶细胞在胰腺β细胞、肝脏、内皮细胞、骨骼肌均有分布,在胰岛素抵抗中发挥特殊作用。其调控能量代谢的机制可能是由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介导的,通过促进脂肪酸氧化、增大血糖摄取,抑制耗能的合成反应,例如蛋白质的合成与脂质的合成;还能抑制下游TNF-α诱导的COX-2活化,以至于进一步激活内皮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NO),阻断JNK信号通路后还可以发挥抗炎症活性。基于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差异,脂肪因子可以大致分为两类:胰岛素促敏因子(insulin-sensitizing factors)和胰岛素抵抗诱导因子(insulin-resistance-inducing factors)。从来源上讲,脂肪因子可以分成器官及器官周围脂肪组织来源的、白脂肪组织和脂质细胞来源的,以及单纯白脂肪组织来源的。网膜素作为一种新型脂肪因子,正式是从小肠潘氏细胞分离出来的,故当时命名为小肠凝集素-1(intelectin-1)。在各国许多关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研究中,网膜素的血清水平与病程严重程度成负相关,且与胰岛素促敏因子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成明显正相关。如今国内外部分研究指出脂联素的低水平状态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国内仅有的网膜素研究多集中于女性多囊卵巢综合征和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肥胖等内分泌疾病,且目前尚缺乏针对血浆网膜素循环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冠心病女性患者的血清之中网膜素和脂联素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网膜素水平对于评估病变程度的预测价值和潜在治疗意义。目的本研究通过比对冠心病三支病变女性患者、冠心病非三支病变女性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网膜素、脂联素血清水平变化。来探索这两个因子在糖尿病和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和潜在的治疗作用。资料与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之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 angiograghy,CAG)诊断的冠心病女性患者133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年龄、性别匹配的,经过CAG证实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且心电图无缺血改变的96例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是否诊断冠心病和冠心病类型将患者分为以下3组:三支病变冠心病组60例,非三支病变冠心病组73例,健康对照组96例。冠心病诊断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或者左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中,至少有1支管腔直径狭窄≥50%。三支病变指前降支、左旋支和右冠脉或其主要分支同时存在狭窄≥50%。详细地记录收集入选对象的人口学数据和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是否有长期服药史。并测定网膜素、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冠脉狭窄程度,记录Gensini评分。比较各组间网膜素、脂联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Gensini评分等指标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检验;二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不符合方差齐性检验的计量资料采用Dunnett T3检验;计量资料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回归分析;绘制ROC曲线评估影响因素在疾病诊断中作用。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于郑大一附院行CAG的女性229人,其中三支病变者60人,非三支病变者73人,非冠心病者96人。1三支病变组的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罹患率最高,非冠心病组的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罹患率则低于三支病变组和非三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与非三支病变组均有冠脉闭塞,其中单支闭塞者个数在两组人群中分别为17、14。三支病变组还有双支闭塞者4个,以及1个三支闭塞者。(均P<0.05)2三支病变组的网膜素、脂联素水平均最低。三支病变组跟非三支病变组LDL-C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但二者均分别高于非冠心病组。非冠心病组的HDL-C水平低于三支病变组和非三支病变组,后两个人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支病变组和非三支病变组的HbA1c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分别高于非冠心病组。(均P<0.05)3研究人群总体的网膜素(47.34±10.38)和脂联素(4.14±1.37)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123)三支病变组的网膜素(39.57±7.17)水平与Gensini score(51.45±33.01)呈线性负相关(R2=0.532)。三支病变组的脂联素(3.58±1.30)水平与 Gensini score(51.45±33.01)呈曲线负相关(R2=0.412)。(均 P<0.05)4将网膜素截断值定在39.82ng/mL时,诊断糖尿病的敏感度80.2%,特异度为52.8%。将网膜素截断值定在39.69ng/mL时,判断三支病变的敏感度为78.1%,特异度为 51.3%。(均 P<0.05)结论网膜素和脂联素在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中与Gensini均有相关关系,且脂联素水平本身对网膜素水平有影响,LDL的作用与既往研究一致。高血压与糖尿病则继续保持经典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身份。虽然冠脉病变程度可被多种因素影响,但在未来网膜素仍有可能成为冠脉三支病变的预测以及评估指标。

牛亚楠[4](2019)在《2型糖尿病合并甲减患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子的相关性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冠心病相关因子的联系,进一步探讨脂联素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7月~2018年10月西华县人民医院院临床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符合条件的240例并依照患者合并疾病的不同分为三组进行研究,分别是:单纯2型糖尿病80例作为B组,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无冠心病者80例作为C组,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冠心病者80例作为D组,并对三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80例作为A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并通过RT-PCR检测血液CRP和TNF-α的m RNA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A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1),D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其他三组(P<0.05)。治疗后,B、C、D三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均得到改善,呈现上升趋势,B、C、D三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B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最高,显着高于其他组(P<0.01),D组分别与B、C组患者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C、D三组相比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仍高于A组(P<0.05);治疗前,与A组相比,B、C、D三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B组相比,C、D两组组患者两因子水平明显降升高(P<0.05);治疗前,与A、B相比,C、D两组的TS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P<0.01),而FT3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D组与C组比两因子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CRP和TNF-α水平有所下降,两两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仍低于A组水平,治疗后D组FT3指标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5),D组患者TSH指标显着高于A组和B组(P<0.05),A组和B组TSH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FT4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A组患者空腹血糖指标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5),其他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后,四组患者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前,C、D组患者甘油三脂水平高于A组(P<0.05),治疗后四组之间的甘油三酯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前A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指标显着高于其他三组(P<0.01),B组、C组和D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之间的HDL无明显差异(P>0.05);在m RNA分子水平表达水平上,治疗前,A组CPR和TNF-α表达显着低于其他三组(P<0.05),C组和D组与B组比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表达水平均有所改善,B、C、D三组的CRP和TNF-α的表达均有所降低,各组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血清脂联素与TC、TG、LDL、CRP、TNF-α和HOMA-IR呈现负相关,与HDL、FT3呈正相关结论:1.随着2型糖尿病病程的发展,合并甲减时,脂联素的水平下降明显,而且在合并甲减基础上有冠心病的情况下脂联素下降更为明显;2.脂联素的水平与LDL、TG、FBG、胰岛素抵抗、TSH以及冠心病危险因子CRP和TNF-α呈负相关,与HDL、FT3呈正相关;3.脂联素可作为冠心病的保护因素,监测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刘璐[5](2019)在《上调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拮抗肥胖及其对心脏损伤的新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可减少人类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和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的脂肪形成。我们旨在探讨通过抑制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上调EET水平,能否影响白色和褐色脂肪的形成及上调线粒体和产热基因的表达,从而达到改善脂肪细胞功能的目的。同时,因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HO-1)可抑制氧化应激对EET的降解,从而进一步加强EET的作用,故而我们旨在通过本研究验证EETs和HO-1是否可以协同作用,进一步促进白色脂肪的褐变过程,最终达到拮抗肥胖的效果。方法:细胞实验中,我们取人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hMSC)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分别给予细胞11,12-EET和14,15-EET(1μM)以及sEH抑制剂(AUDA)(1μM)处理以上调细胞内EET水平,观察其脂肪细胞大小和脂滴面积;另外,我们给予脂肪细胞携带sEH的siRNA基因的左旋病毒转染细胞以敲除(knock out,KO)sEH基因,上调细胞内EET水平,观察其脂肪细胞大小和脂滴面积。动物实验中,选取12周龄雄性sEH基因敲除小鼠16只,小鼠均正常饮食自由饮水,饲以高脂饮食。将所有小鼠分成3组(n=8):1)对照组;2)sEH-KO雄性小鼠;3)sEH-KO+CoPP雄性小鼠。给予小鼠钴原卟啉IX(CoPP)腹腔注射(3mg/kg,每周一次),共计8周,收集脂肪组织行检测。使用RT-PCR测量细胞和组织中的HO-1、NOV、TNF-α、Mfn1、Mfn2、COX-1、Fis1 和 UCP1 基因表达,应用蛋白免疫法测定HO-1水平,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量EET和DHET水平,液体闪烁计数器以测定脂肪组织O2-含量。结果:体外研究中,抑制hMSC衍生的脂肪细胞内sEH以提高EET的水平,无论是外源性抑制sEH水平还是内源性敲除sEH基因的脂肪细胞,其小而健康的褐色脂肪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细胞体积明显缩小,细胞内脂滴含量显着降低(p<0.05)。在体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敲除sEH上调EET的水平可减轻肥胖小鼠体重(29.37±2.46 vs.35.73±3.17,p<0.05),其脂肪细胞体积减小,炎性脂肪因子NOV(1.51±0.22vs.1.14±0.21,p<0.05)、TNFα(1.53±0.21 vs.1.12±0.19,p<0.05)降低。敲除sEH基因后小鼠体内的线粒体因子Mfn1(1.54±0.23 vs.0.79±0.17,p<0.05)、COX1(20.07±7.31 vs.3.82±0.79,p<0.05)上调,且产热基因 UCP1(1.63±0.12 vs.0,81±0.13,p<0.05)和脂联素(2.48±0.37vs.1.42±0.21,p<0.05)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显示其线粒体功能的改善效果。敲除sEH的小鼠体内EETs异构体5,6,7,9,11,12和14,15-EET以及EET/DHETES比率明显增加(p<0.05)。进一步给予CoPP上调HO的基因表达后,小鼠体内超氧化物的含量成倍降低(86.42±13.38 vs.174.43±54.71,p<0.05),而其小鼠体内EETs水平成倍增加(p<0.05),表明抗氧化剂HO-1可保护EETs免受氧化应激因子(R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降解,与EET协同作用以拮抗肥胖的发生和发展。结论:敲除sEH可增加EET水平,并提高线粒体和产热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白色脂肪的褐变。HO-1的上调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EET的降解,进一步提高EET的水平。因此,上调EET和HO-1可以有效拮抗肥胖。

宋凡[6](2019)在《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弹性与脂肪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可以引起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增加和动脉弹性降低。此外,OSAHS与脂肪细胞因子如chemerin、脂联素、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apelin也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在OSAHS患者中脂肪细胞因子与CIMT和动脉弹性的关系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在OSAHS患者中,chemerin、脂联素、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apelin等脂肪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弹性的关系。方法:95例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受试者,根据睡眠呼吸紊乱指数(AHI)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2例,OSAHS组63例。所有的受试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多导睡眠监测并且留取血清样本,用ELISA法检测血清chemerin、脂联素、SFRP5和apelin水平。结果:OSAHS患者CIMT明显比对照组高;OSAHS患者动脉硬度的指标扩张系数(DC)、顺应性系数(CC)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着差异。OSAHS患者的血清SFRP5与对照组相比,水平明显较低。而两组的脂联素、chemerin和apelin均没有明显差异。相关分析示血清chemerin水平唯一与BMI呈正相关;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年龄、男性百分比和甘油三脂成负相关;血清SFRP5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和AHI成负相关;血清apelin唯一与CT90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与CIMT和动脉硬度均独立相关,最低血氧饱和度与CC成正相关,与硬度系数α、β成负相关,AHI与DC独立负相关,而血清chemerin、脂联素、SFRP5、apelin水平与CIMT和动脉硬度无独立相关。结论:OSAHS可导致颈动脉中层厚度及血管硬度增加,从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年龄、最低血氧饱和度及AHI是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弹性主要影响因素。OSAHS患者的血清chemerin、脂联素、SFRP5、apelin水平与CIMT和动脉硬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李晓玲[7](2019)在《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轮廓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超重/肥胖及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血糖受试者不同的代谢轮廓,探讨肥胖对糖尿病发病机制及糖尿病引发冠心病的机制。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阜外医院门诊或住院治疗及体检的受试者共140例,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其中40例合并有冠心病;正常体重的糖尿病患者34例;糖耐量正常(NGT)受试者32例。代谢组学研究采用液相-质谱联合分析法(LC-MS),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进行分析,分别比较不同体重的糖尿病患者及是否合并有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轮廓的差异。结果:1.临床指标显示,糖尿病较正常血糖人群有更多的代谢指标异常,合并更多的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2.糖尿病患者与糖耐量正常人群相比,代谢轮廓明显不同,且超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体重糖尿病和糖耐量正常人群相比,代谢轮廓均有不同。3.合并冠心病与未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代谢轮廓显着不同。结论:与糖耐量正常的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代谢轮廓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分析显示,肥胖与非肥胖糖尿病,及有无合并冠心病的代谢轮廓均明显不同。目的:观察短期应用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对于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在阜外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90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患者(体质指数(BMI)≥25kg/m2)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常规治疗组30例,GLP-1RA组6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接受口服降糖药或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GLP-1R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利拉鲁肽0.6mg-1.2mg皮下注射,1次/日,治疗3个月。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腰围(Wc)、体脂含量、平均动脉压(M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2.评估不同治疗方法对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功能(HOMA-β及C肽曲线下面积)的影响。3.比较GLP-1RA组及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及其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4.采用Framingham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初发及再发心血管风险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比较显示,GLP-1RA组治疗后的体重、BMI、Wc、体脂含量、内脏脂肪含量及MBP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显着大于常规治疗组(体重变化:-5.9±3.7vs-0.9±1.8kg;BMI 变化:-1.9±1.0vs-0.2±0.9kg/m2;Wc 变化:-6.9±4.8vs-0.0±1.7cm;体脂含量变化:-3.0±2.4vs-0.6±0.8%;内脏脂肪含量变化:-2.6±2.5 vs-0.6±0.8%;MBP 变化:-11.0±9.5 vs-4.9±9.6 mmHg,P值均<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均显着下降(P值均<0.01),但下降幅度组间比较未达统计学差异(-2.3±1.7vs-1.7±1.2%,P=0.14)。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的变化:与治疗前相比,GLP-1RA组 HOMA-IR 明显下降(5.32±4.46vs4.80±3.02mmol/L*uU/ml,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后 HOMA-IR 无明显变化(4.26±3.39 vs5.75±4.72 mmol/L*uU/ml,P>0.05)。两组治疗前后均HOMA-β无明显变化(P>0.05),病程<10年患者治疗后C肽曲线下面积明显上升(8.45±3.85vs9.05±3.51ng/ml,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与治疗前相比,GLP-1RA组瘦素及FGF21明显下降,脂联素明显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前后脂联素变化与基线BMI、基线脂联素、治疗前后BMI变化及GLP-1RA治疗均相关(P分别=0.05,0.01,0.04及0.03);治疗前后瘦素的变化与基线瘦素、基线BMI、治疗前后身体脂肪含量变化及GLP-RA治疗相关(P分别=0.0008,0.0056,0.0019及0.0033);治疗前后FGF21的变化与基线FGF21、基线空腹C肽及GLP-RA治疗相关(P分别=0.0001,0.1184及0.0025)。4.两组患者治疗心血管风险变化:与治疗前相比,GLP-1RA组男性及女性治疗后FRS及10年内初发心血管事件风险明显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风险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1.GLP-1RA显着改善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包括减轻体重、体脂含量,降低血糖、血压及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等。2.GLP-1RA通过改善患者的脂肪因子:降低瘦素,升高脂联素,及降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水平,改善患者脂代谢紊乱。3.GLP-1RA通过改善心血管相关的代谢指标,降低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

郝艳霞[8](2019)在《糖耐量减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二甲双胍干预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糖耐量减低是糖尿病前期阶段,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重要疾病过程,采取有效的应对方法能够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本次研究选取糖耐量减低伴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脂联素水平,及二甲双胍干预后的改变情况,旨在掌握临床病情发展的相关机制,为糖耐量减低早期干预及脂联素及其类似物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选取单纯IGT患者53例为IGT对照组,其中男性31例,女性22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53.1±1.4)岁;选取IGT合并高脂血症患者54例为病例组,其中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为4263岁,平均年龄为53.0±1.2岁。采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血压、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等指标。体重测定一律脱去外衣和鞋帽,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均以患者右侧肱动脉测定血压,腰臀比值(WHR)=腰围(cm)/臀围(cm)。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查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脂联素,口服150ml 50%葡萄糖和100ml水后于120分钟抽血测C肽,血脂、血糖。同时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各个系统的全面体格检查以明确其它并发症情况。选择糖耐量减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口服二甲双胍0.5g,日3次。6个月后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查血糖、血脂、胰岛素、C肽、脂联素等,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前后IGT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糖脂代谢指标及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0.0软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检验标准P<0.05。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脂联素水平降低,发生IGT合并高脂血症的危险性升高(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后,脂联素水平降低是IGT合并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3)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患者血糖、血脂、胰岛素、脂联素、TC、TG、HDL-C及BMI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食疗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T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二甲双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图0表16参133

左智[9](2017)在《脂联素对于血管紧张素Ⅱ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内皮功能失调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急性血栓事件的重要始动因素。血管紧张素Ⅱ作为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最主要的效应因子,通过一系列细胞信号通路介导内皮动能失调,进一步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脂联素是一种已被证实具有胰岛素增敏作用、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的脂肪细胞来源的细胞因子。越来越多的证据证实其在延缓心血管疾病的进展中扮演着有益的角色。本课题拟探讨脂联素对于血管紧张素Ⅱ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目的:1.探讨脂联素是否能改善血管紧张素Ⅱ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2.探索脂联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1.脂联素改善血管紧张素Ⅱ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先后以血管紧张素Ⅱ和脂联素对细胞进行干预,按照血管紧张素Ⅱ和脂联素的浓度分为7个组,分别测定各组的活性氧及4-羟壬烯醛水平,探讨脂联素是否能缓解血管紧张素Ⅱ损伤带来的氧化应激压力。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水平,探讨脂联素是否能改善细胞活性。分别通过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标记法(TUNEL)、4’,6-联脒-2-苯基吲哚染色、测定天冬氨酸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以及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水平,来探讨脂联素是否能控制内皮细胞由血管紧张素Ⅱ引起的细胞凋亡。2.脂联素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机制:分别下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脂联素受体1和脂联素受体2的表达:根据GeneBank提供的人脂联素受体1和脂联素受体2的序列,设计合成siRNA,用siRNA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Western Blot蛋白定量方法检测脂联素受体的表达被抑制。分别将脂联素受体被沉默后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5个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水平,探讨脂联素通过哪个受体发挥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通过Western Blot蛋白定量方法检测凝集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水平。接着分别下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APPL1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表达:根据GeneBank提供的人APPL1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序列,设计合成siRNA,用siRNA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通过Western Blot蛋白定量方法检测脂联素受体的表达被抑制。将APPL1被沉默后的人脐静脉细胞分为5个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水平,通过Western Blot蛋白定量方法检测凝集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的表达水平,探讨脂联素保护内皮细胞是否与APPL1表达相关。将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被沉默后的人脐静脉细胞分为5个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测定各组乳酸脱氢酶水平,通过Western Blot蛋白定量方法检测凝集素样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的表达水平,探讨脂联素保护内皮细胞是否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表达相关。按照血管紧张素Ⅱ和脂联素的浓度分为5个组,通过Western Blot蛋白定量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水平,探讨脂联素保护内皮细胞与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Bcl-2/Bax比率的关系。结果:1.脂联素能显着改善血管紧张素Ⅱ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a)脂联素缓解血管紧张素Ⅱ损伤带来的氧化应激压力,显着降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内活性氧的水平(5.89×103±5.30×102 vs 2.83×103±2.88×102,p<0.001);显着降低4-羟壬烯醛水平(1.22×103±1.06×102 vs 5.53×102±55.9,p<0.001)。b)脂联素改善被血管紧张素Ⅱ损伤降低的内皮细胞活性(1.74×10-1±4.40×10-2 vs3.91×10-1±6.00×10-2,p<0.001),显着降低乳酸脱氢酶水平(67.9±9.93%vs 21.3±4.00%,p<0.001)。c)脂联素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损伤促进的内皮细胞凋亡,TUNEL法测定凋亡内皮细胞比率明显下降(61.00±8.67%vs 22.00±2.19%,p<0.001);显着降低Caspase-3水平(2.65×10-1±3.46×10-2 vs 1.11×10-1±1.54×10-2,p<0.001)、PARP水平(5.14×10-1±7.66×10-2 vs 1.47×10-1±2.68×10-2,p<0.001)以及LOX-1水平(3.65×10-1±3.81×10-2 vs 1.23×10-1±1.39×10-2,p<0.01)。2.脂联素通过脂联素受体1—APPL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LOX-1信号通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损伤促进的内皮细胞凋亡a)下调内皮细胞中的脂联素受体1促进了内皮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内皮细胞相比,转染siRNA后脂联素受体1的表达显着减少(2.86±0.40vs 1.07±0.15,p<0.01)。采用RNA干扰法抑制脂联素受体1的表达后,与对照组内皮细胞相比,脂联素干预组乳酸脱氢酶以及LOX-1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脂联素受体1被干涉后可阻断脂联素的抗凋亡作用。b)下调内皮细胞中的脂联素受体2不影响脂联素的抗凋亡效果。与对照组内皮细胞相比,转染siRNA后脂联素受体2的表达显着减少(1.38±0.15vs 0.45±0.09,p<0.01)。采用RNA干扰法抑制脂联素受体2的表达后,与对照组内皮细胞相比,脂联素干预组乳酸脱氢酶水平仍显着降低(66.0±10.10%vs 31.4±6.09%,p<0.001)。提示即使脂联素受体2被干涉也并不影响脂联素的抗凋亡作用。c)下调内皮细胞中的APPL1促进了内皮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内皮细胞相比,转染siRNA后APPL1的表达显着减少(7.09×10-1±1.21×10-2 vs 1.83×10-1±3.82×10-2,p<0.01)。采用RNA干扰法抑制APPL1的表达后,与对照组内皮细胞相比,脂联素干预组乳酸脱氢酶以及LOX-1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APPL1被干涉后可阻断脂联素的抗凋亡作用。d)下调内皮细胞中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促进了内皮细胞凋亡与对照组内皮细胞相比,转染siRNA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表达显着减少(7.98×10-1±1.12×10-2 vs 2.06×10-1±6.82×10-2,p<0.01)。采用RNA干扰法抑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的表达后,与对照组内皮细胞相比,脂联素干预组乳酸脱氢酶以及LOX-1水平无明显差异。提示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被干涉后可阻断脂联素的抗凋亡作用。e)脂联素通过脂联素受体1—APPL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LOX-1信号通路,进一步调节了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水平,从而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损伤促进的内皮细胞凋亡。脂联素提高了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表达水平(5.93×10-1±1.11×10-1 vs 1.26±1.52×10-1,p<0.01)。脂联素降低了Bax/Bcl2的比值(6.73×10-1±8.20×10-1 vs 2.59×10-1±3.16×10-2,p<0.01)。结论:1.脂联素能缓解血管紧张素Ⅱ损伤带来的氧化应激压力,改善被血管紧张素Ⅱ损伤降低的内皮细胞活性,抑制血管紧张素Ⅱ损伤促进的内皮细胞凋亡,从而显着改善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2.脂联素改善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是通过脂联素受体1—APPL1—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LOX-1信号通路,进一步调节了细胞凋亡抑制蛋白1、凋亡调控基因Bcl-2、Bax表达水平从而实现的。

田士军[10](2013)在《脂联素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研究现状》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糖尿病患病率与日俱增,其心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致残和致死原因,约7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故对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研究成为重中之重。心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并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而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脂肪细胞因子。因此,脂联素的结构及其在糖尿病心血管病变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就脂

二、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论文提纲范文)

(1)脂联素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及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血浆 APN 水平及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血 APN 水平与 2 型糖尿病的相关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脂联素干预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小鼠异位脂质沉积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脂联素干预对胰岛素抵抗小鼠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脂联素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临床资料收集与分组
        2.2.2 标本收集及脂联素水平检测
        2.2.3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临床资料分析
    3.2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的比较
    3.3 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3.4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3.4.1 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组及病例组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对比分析
        3.4.2 从不同角度分析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关系
        3.4.3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梗死灶责任血管狭窄率的相关性分析
    3.5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关系
        3.5.1 病例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3.5.2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3.5.3 血浆脂联素水平与m RS评分的相关研究
4 讨论
5 结论
本研究的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血清网膜素水平和女性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究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关于脂肪因子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的相关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2型糖尿病合并甲减患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子的相关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脂联素与多种疾病关系研究进展
    1.1 引言
    1.2 脂联素的分子结构
    1.3 脂联素受体
    1.4 脂联素的生物学功能
        1.4.1 脂联素与胰岛β细胞
        1.4.2 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
        1.4.3 脂联素与炎性因子
        1.4.4 脂联素与血脂代谢之间的关系
    1.5 脂联素与糖尿病
    1.6 脂联素与心血管疾病
    1.7 脂联素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疾病
    1.8 脂联素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1.9 展望
第2章 前言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材料
        3.1.1 研究对象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1.4 相关试剂的配制
    3.2 诊断标准与排除标准
        3.2.1 各组的纳入标准
        3.2.2 各组的排除标准
    3.3 观察指标
    3.4 检测方法
        3.4.1 各组治疗方法
        3.4.2 一般生化指标的测定
        3.4.3 血清脂联素的测定
        3.4.4 血清胰岛素、C反应蛋白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
        3.4.5 RT-PCR法检测血细胞中CRP、TNF-αmRNA的表达
    3.5 统计学处理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2 治疗前后脂联素(APN)的变化及其与疾病史、年龄、性别和BMI的相关性
    4.3 各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水平变化及治疗前各组APN与血脂血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4 各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比较及其与APN的相关性分析
    4.5 各组TSH、FT3和FT4水平及APN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6 各组血清CRP和TNF-α水平以及其与APN的相关性分析
    4.7 RT-PCR检测血液中CRP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的比较
第5章 讨论
    5.1 分组情况讨论
    5.2 治疗前后APN分泌情况讨论
    5.3 治疗前后各组血脂血糖结果分析及其与APN相关性讨论
    5.4 各组的胰岛素抵抗以及其与APN的相关性讨论
    5.5 各组TSH、T3、T4变化情况以及其与APN的相关性讨论
    5.6 血清学水平CRP和TNF-α的表达情况及其与APN相关性的讨论
    5.7 mRNA分子水平CRP和TNF-α的表达情况分析
    5.8 综合分析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上调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拮抗肥胖及其对心脏损伤的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上调环氧二十碳三烯酸促进白色脂肪的褐变从而拮抗肥胖
    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提高内源性EET水平拮抗肥胖对心脏损伤新机制
    摘要
    ABSTRACT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6)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弹性与脂肪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绪论
第一部分 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弹性与脂肪细胞因子的变化
    1.1 前言
    1.2 仪器设备及试剂
        1.2.1 主要仪器设备
        1.2.2 主要试剂
    1.3 研究对象
    1.4 实验方法及观察指标
        1.4.1 人体测量及生化代谢指标
        1.4.2 计算公式
        1.4.3 多导睡眠监测
        1.4.4 颈动脉超声检查
        1.4.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测脂肪细胞因子浓度
    1.5 统计分析
    1.6 结果
        1.6.1 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
        1.6.2 OSAHS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参数的比较
        1.6.3 OSAHS组与对照组脂肪细胞因子的比较
    1.7 讨论
    1.8 小结
第二部分 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弹性与脂肪细胞因子的关系
    2.1 前言
    2.2 仪器设备及试剂
        2.2.1 主要仪器设备
        2.2.2 主要试剂
    2.3 研究对象
    2.4 实验方法及观察指标
        2.4.1 人体测量及生化代谢指标
        2.4.2 计算公式
        2.4.3 多导睡眠监测
        2.4.4 颈动脉超声检查
        2.4.5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测脂肪细胞因子浓度
    2.5 统计分析
    2.6 结果
        2.6.1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弹性与基本体征、血脂、睡眠参数和脂肪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2.6.2 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因素
        2.6.3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弹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2.7 讨论
    2.8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附录
    知情同意书
    伦理审查批件

(7)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轮廓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名词及缩写
第一部分 超重/肥胖及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的代谢轮廓分析
    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二. 方法与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代谢控制的影响
    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二. 方法与结果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8)糖耐量减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二甲双胍干预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糖耐量减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
        1.1.2 二甲双胍干预试验
    1.2 统计学方法
    1.3 结果
        1.3.1 糖耐量减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分析
        1.3.2 二甲双胍疗效
    1.4 讨论
        1.4.1 二甲双胍对IGT合并高脂血症的干预作用
        1.4.2 脂联素与IGT合并高脂血症及二甲双胍的干预效果
    1.5 研究不足及展望
    1.6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述 脂联素研究新进展
    2.1 脂联素介绍
    2.2 脂联素研究新进展
        2.2.1 脂联素与动脉粥样硬化
        2.2.2 脂联素与高血压、肥胖
        2.2.3 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
        2.2.4 脂联素与2 型糖尿病大血管、微血管病变
        2.2.5 脂联素与认知障碍
    2.3 不同干扰因素对脂联素的影响
        2.3.1 二甲双胍对脂联素的影响
        2.3.2 阿卡波糖对脂联素的影响
        2.3.3 运动对脂联素的影响
        2.3.4 其它因素对脂联素的影响
    2.4 总结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9)脂联素对于血管紧张素Ⅱ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变量、缩略词等本论文专用术语的注释表
前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综述一:脂联素对于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RNA干扰技术在心血管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及动脉粥样硬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脂联素与代谢性疾病的相关性及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D]. 王光亚.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2]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D]. 李梦.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3]血清网膜素水平和女性冠心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 徐智滔. 郑州大学, 2020(02)
  • [4]2型糖尿病合并甲减患者脂联素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子的相关性探讨[D]. 牛亚楠. 河南科技大学, 2019(06)
  • [5]上调环氧二十碳三烯酸拮抗肥胖及其对心脏损伤的新机制[D]. 刘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2)
  • [6]OSAH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弹性与脂肪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D]. 宋凡.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超重/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轮廓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对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D]. 李晓玲.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8]糖耐量减低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二甲双胍干预的效果分析[D]. 郝艳霞.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9]脂联素对于血管紧张素Ⅱ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左智. 东南大学, 2017(01)
  • [10]脂联素与糖尿病心血管病变的研究现状[J]. 田士军. 中国综合临床, 2013(08)

标签:;  ;  ;  ;  ;  

脂联素和胰岛素抵抗和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