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为何派出宙斯盾(论文文献综述)
黄钊,宋德星[1](2020)在《安全战略转型下日本导弹防御计划的二元取向与地区影响》文中提出在安全战略转型背景下,日本的导弹防御计划显现出自助与同盟协助二元取向。随着国际权势向"印太"转移过程中日本重振军力的诉求愈发强烈,自助取向下的日本一方面进行积极防御层面的系统构建,另一方面极力谋求进攻型手段来实现攻防兼备的战略设计,终极目标是获取"拒止"与"报复"兼备的战略威慑力,进而从根源上慑止核导威胁。随着日美导弹防御系统的对接,同盟协助为取向的战略需求令日本嵌入美国主导的全球导弹防御布局,日本相应获得美国助力,防御能力大幅提升。这种二元并存的战略取向,促使日本导弹防御装备实力的提升和攻防转换速率的加快,增加了日本以"行使集体自卫权"名义追随美国干涉地区事务的可能性,也让日本联美牵制中国的意图愈益显露。在日美联合紧迫施压下,中国塑造地区安全环境的实践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左天泽[2](2018)在《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研究 ——基于盟友可信性的视角》文中指出延伸核威慑由延伸威慑和核威慑两个概念结合而成。由于威慑关系中的行为体由两方增加为三方,同时又有核武器因素的影响,所以延伸核威慑展现了许多不同于一般威慑的特点。通过逻辑推论和历史经验考察发现,所有延伸核威慑中的威慑方和被保护方都是盟友关系。两者构成的同盟可以视为是一种“绝对同盟”。像所有威慑关系一样,延伸核威慑成功的关键在于可信性的达成。但延伸核威慑的成功必须同时实现“对手可信性”和“盟友可信性”。其中,盟友可信性是威慑方关注的焦点,也更加重要。由于同盟困境的影响和核武器的禁忌,盟友可信性的实现往往更为困难。在延伸核威慑背景下,威慑方传达可信性的方式有了许多新的变化,除了像中央威慑关系中直接向对手展示力量和决心外,威慑方还可以利用同盟框架和盟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加强与盟友的合作和交流对可信性加以提升。美国从冷战时期开始就在东北亚地区实行了延伸核威慑政策。由于与日韩同盟关系的建立,特别是美国在东北亚的核武器前沿部署,使得美国在冷战初期就形成了对日韩事实上的核保护关系。但这一关系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走向明确和公开。在这一过程中日韩对可信性的担忧和呼吁起了很大作用。冷战时期美国的延伸核威慑实施也面临诸多挑战,从日本方面来看,主要是日本民众的反核情绪对美国构成了诸多掣肘;从韩国方面看,则受朝鲜的行为变化和美国战略调整影响更大。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东北亚的延伸核威慑政策得以延续,但安全环境已发生重大改变。由于冷战后中国国力的迅速增强和朝鲜核导能力提升,日本和韩国对美国延伸核威慑的需求不断上升,可信性也开始再度面临挑战。对于中国因素,日韩两国主要是出于对权力结构发生改变和未来战略竞争可能加剧的担心。而朝鲜威胁对于日韩来说则更为迫切和现实。日韩两国在威胁认知上展现了较大的差异性:日本将中国因素视为主要威胁,而韩国则更多的关注朝鲜,对中国因素并不敏感。综合来看,中国和朝鲜因素对美国在东北亚延伸核威慑的可信性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日韩由于安全忧虑增加而对美国延伸核威慑产生了更大的可信性需求,另一方面,日韩则担心,由于中国和朝鲜军事能力的增强,美国出于自保的目的可能会在冲突发生时抛弃自己。此外,美国核能力和核态势上的弱化趋势也引发了日韩对美国使用核武器能力和意愿的担心。为加强延伸核威慑的可信性,美国采取了多方面的措施。首先是单方面的加强安全保证承诺,建立与盟友间的对话与沟通机制,增加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投入。其次是联合盟友提升威慑态势,包括制定共同的作战方案、增强联合演习针对性和频率以及加深军事合作等。再次,是提出了一整套的核力量大规模更新计划,提升威慑能力。最后,是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发挥拒止性威慑的作用,减轻盟友的“被抛弃”忧虑。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从根本上看是服务于美国的战略利益的,是为了确保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绝对优势地位。具体来说,通过延伸核威慑,美国试图在东北亚实现三点战略目标:一是要借助延伸核威慑的政治象征意义提升同盟整体关系的信度;二是以延伸核威慑换取盟友放弃发展自己独立的核武器;三是利用延伸核威慑配合对华对朝中央威慑的实施。但美国延伸核威慑政策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许多矛盾和困境,包括如何避免被盟友“牵连”、如何处理盟友间的矛盾、如何提升合作制度化水平和如何面对导弹防御系统的诸多缺陷等。从未来看,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很可能会得以延续甚至在某些条件会得到加强。因为东北亚乃至东亚地区仍在经历着权力格局的快速转换,中国的快速崛起和朝鲜半岛问题都不是短时间会消除的变量,日本韩国仍然有对核威慑的迫切需求,而美国也有继续提供延伸核威慑的强烈动机。但美国在延伸核威慑中真正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仍然较小,延伸核威慑仍将主要作为一种同盟关系的政治象征和维持手段而发挥作用。
安雨康[3](2018)在《论导弹防御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冷战后,美国对导弹防御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将其纳入延伸威慑,使之成为联盟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导弹防御融入美国亚太同盟体系的过程,归纳盟国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的定位与作用,以及亚太盟国参与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不同路径与模式。本文认为,美盟国面对的外部导弹威胁、导弹防御的威慑和防御功能的实现、导弹防御对延伸威慑可信性的影响,是影响其对导弹防御部署态度的主要因素。导弹防御是美国强化其同盟体系的一种强制性外交手段。美国借助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既向盟国提供保护,又借此管控盟国,遏制其离心倾向。其管控盟国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恶化地区安全困境,在地区国家间制造新矛盾,从而为维系联盟提供新动力。二是利用导弹防御技术密集的特性,以导弹防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攻防兼备的军事优势驱使越来越多的地区国家参与该系统,使之成为美国亚太同盟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认为,美国的亚太盟国在选择是否与美国进行导弹防御合作,以及决定介入程度时,有不同考虑,并形成三种不同模式。日本有着最严重的导弹不安全感,将导弹防御转化为正常国家化的驱动力,体现为“追随模式”。韩国认识到参与导弹防御要付出高额成本,但为了安全利益并确保延伸威慑可信,既接受萨德部署又强化进攻性装备,体现为“对冲模式”。澳大利亚以朝鲜洲际弹道导弹威胁为借口,强化对南太平洋防空监控能力,应对所谓中国威胁,体现为“投机模式”。
Major[4](2017)在《值得警惕的动态 “萨德”危机中的日本反导系统构建新举措》文中提出目前,美国不顾中俄反对强行在韩国部署"萨德"造成东北亚局势趋于紧张,这一盟国间武器系统的部署行为引起诸多国家高度关注。可偏偏在这个敏感时期,唯恐天下不乱的日本人又跳出来兴风作浪,以不断增加的"朝鲜导弹威胁"为借口,在反导系统的部署上大作文章——引进陆上"宙斯盾"的消息被反复炒作。考虑到当前,
江新凤[5](2017)在《周边风起云涌,日本趁机频频出招儿》文中指出近期,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加剧。美国国务卿蒂勒森3月曾表示,奥巴马时期的"战略忍耐"政策已经结束,美国将把包括军事解决在内的方案置于"桌上",甚至不排除对朝鲜进行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日本政府4月14日紧急召开了国家安全保障会议,要求自卫队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并讨论动用自卫队舰机撤回在韩国的日
方有培,童栎,汪立萍,赵霜,蒋长菊[6](2015)在《美海基“宙斯盾”技术发展分析》文中指出美国海基"宙斯盾"系统近年来多次进行反导拦截试验,不断试验、验证、演绎、整合导弹防御拦截新技术。"宙斯盾"系统已经从BMD3.0发展到现在的BMD5.1以及后继型BMD6.0x。讨论海基"宙斯盾"系统防御拦截技术的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胡良孟,刘鸣[7](2012)在《韩国发展大洋海军态势评估》文中提出近年来,韩国在"自主国防"思想的指导下,加大了海军现代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朝"大洋海军"的发展目标迈进。2010年,天安舰沉没事件及延坪岛炮击事件发生后,韩国国内对"大洋海军"的质疑加大,李明博政府有意不再提"大洋海军"的远期发展目标,而加大以应对朝鲜挑衅为主的近海海上力量建设,同时加强韩美同盟,与美国举行了一系列的海上军事演习,加剧了东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韩国海军发展态势再次引起世人的关注。从韩国海军发展的长远目标来看,韩国不会放弃"大洋海军"建设的长远目标。
文虎[8](2009)在《曝光驻日美军导弹防御体系》文中研究指明经过多年经营,日本列岛目前已成为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枢纽和关节点。美国除在这里部署先进的反导型"宙斯盾"舰和"爱国者"PAC-3防空导弹外,其弹道导弹预警侦察机和监测船也是东亚地区的常客,而美军在日本的地面预警和情报处理能力也代表了美军在反导系统建设领域的最高水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驻日美军导弹防御体系的神秘面纱。
小飞猪[9](2009)在《海空主宰 航母预警指挥控制系统介绍》文中研究说明众所周知,航空母舰素以"海上的浮动机场"闻名,意指航空母舰的主要作战能力来源于其搭载的各种舰载机。二战以来,航母已经成为各海军强国水面编队的核心,而现代海战从很大程度来讲也就是舰载机的对决。不过"海上的浮动机场"这个说法似乎并不全面,现代作战飞机还需要外部指挥控制系统的支援。现代战场纵横广阔,各种目标众多,而再先进的战斗机其传感器的探测范围也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在作战
郝珺石[10](2008)在《视觉盛宴——军迷眼中的韩国国际观舰式》文中认为2008年10月5日,韩国2008年国际观舰式在其第一大港口城市登山拉开帐幕。观舰式是韩国武装部队建立60周年纪念活动的一部分,重头戏在10月7日的国际海上阅舰仪式,包括英国、英国、中国、俄罗斯和日本在内的12个国家派出了50多艘军舰和30架飞机,共1万名士兵参加了观舰式。此外,观舰式期间还举行了韩国海军与别国海军联合进行的反恐演习、海空联合火力演习。各国军舰也向韩国民众开放,来访的各国海军士兵在釜山进行了军乐表演,并上街游行。一时间,韩国釜山成了国际海军界的焦点所在。
二、日本为何派出宙斯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为何派出宙斯盾(论文提纲范文)
(1)安全战略转型下日本导弹防御计划的二元取向与地区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自助取向下日本导弹防御的路径选择 |
(一)首先巩固多维战域上的拦截体系 |
(二)中期谋划军事解禁后的攻势防御 |
(三)长远寻求独立完整的战略威慑力 |
二、同盟协助取向下日美导弹防御的对接逻辑 |
(一)日本嵌入美国导弹防御战略布局 |
(二)美国帮助日本导弹防御态势升级 |
(三)日美防御力量对接中的互构效应 |
三、日本导弹防御计划的地区影响 |
(一)扩充军备规模冲击战略稳定 |
(二)扩大运用范围加剧对抗风险 |
(三)联美牵制中国制造安全隐患 |
四、结语 |
(2)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研究 ——基于盟友可信性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内容与论文架构 |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分析框架 |
1.1 从威慑到延伸核威慑 |
1.1.1 威慑的概念与特征 |
1.1.2 威慑的分类与延伸核威慑概念的提出 |
1.1.3 同盟与延伸核威慑 |
1.2 延伸核威慑与盟友可信性 |
1.2.1 盟友可信性的提出 |
1.2.2 盟友可信性的实现难题 |
1.3 延伸核威慑中的盟友可信性传达 |
1.3.1 军事力量 |
1.3.2 意志决心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冷战时期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 |
2.1 美国在日本的延伸核威慑政策 |
2.1.1 日本无核原则的形成与对美核威慑依赖 |
2.1.2 美国对日本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形成与确立 |
2.1.3 美国在日本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实施与挑战 |
2.2 美国在韩国的延伸核威慑政策 |
2.2.1 朝鲜战争与美国的核武器使用企图 |
2.2.2 美韩同盟的建立与美国在韩国的核武器部署 |
2.2.3 可信性挑战与美国在韩国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公开提出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冷战后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的可信性挑战 |
3.1 中国因素及日韩的可信性担忧 |
3.1.1 中国军力的迅速发展 |
3.1.2 日韩对华威胁认知与可信性担忧 |
3.2 朝鲜因素及日韩的可信性担忧 |
3.2.1 朝鲜的军事力量 |
3.2.2 日韩对朝威胁认知与可信性担忧 |
3.3 美国核态势的改变与日韩可信性担忧 |
3.3.1 核威慑在美国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有下降趋势 |
3.3.2 美国核武器使用门槛的提升 |
3.3.3 美国核武器数量下降和质量老化 |
3.3.4 美国核武器种类的调整和变化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美国加强东北亚延伸核威慑可信性的举措 |
4.1 加强对东北亚盟友的承诺和投入 |
4.1.1 对韩日进行口头和书面安全保证承诺 |
4.1.2 建立专门的延伸威慑对话与磋商机制 |
4.1.3 加大战略投入和前沿军事存在 |
4.2 联合盟友共同加强威慑态势 |
4.2.1 制定共同作战方案 |
4.2.2 加强军事合作和整合 |
4.2.3 提升演习针对性 |
4.3 提高自身核武能力,保持威慑可信性 |
4.3.1 增加经费投入 |
4.3.2 更新战略核武力量 |
4.3.3 发展战术核武器 |
4.4 建立导弹防御系统 |
4.4.1 美国单边加强导弹防御系统建设 |
4.4.2 帮助盟友提升导弹防御能力 |
4.4.3 推进地区反导合作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评析 |
5.1 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动因 |
5.1.1 维持同盟信度 |
5.1.2 防止盟友核扩散 |
5.1.3 配合美国中央威慑 |
5.2 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的困境与挑战 |
5.2.1 美国对“被牵连”的担忧 |
5.2.2 同盟内部矛盾的掣肘 |
5.2.3 同盟合作制度化的不足 |
5.2.4 导弹防御系统的缺陷 |
5.2.5 安全困境的激化 |
5.3 特朗普政府与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的未来发展 |
5.3.1 特朗普政府的对外战略调整 |
5.3.2 特朗普政府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走向 |
本章小结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3)论导弹防御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一、导弹防御研究综述 |
二、相关联盟理论研究综述 |
第二节 理论框架和基本思路 |
一、理论框架 |
二、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第一章 导弹防御与美国军事联盟关系的建构 |
第一节 冷战时期导弹防御与军事联盟关系的建构 |
一、导弹防御与威慑战略 |
二、导弹防御与美苏战略稳定 |
三、导弹防御与延伸威慑 |
小结 |
第二节 冷战后军事联盟和导弹防御关系的演变 |
一、导弹防御在核战略中的演变 |
二、导弹防御的地缘和技术因素的演变 |
三、盟国对导弹防御态度的演变 |
四、新世纪后导弹防御与延伸威慑关系的建构 |
小结 |
第二章 美国导弹防御的总体构想和亚太布局 |
第一节 美国导弹防御的总体构想与地缘布局 |
一、美国导弹防御的主要路径 |
二、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技术难题及解决方案 |
第二节 亚太导弹防御的战略构想和地缘布局 |
一、亚太导弹防御的战略构想 |
二、亚太导弹防御的地缘布局 |
小结 |
第三章 亚太盟国对美国导弹防御的回应模式 |
第一节 追随模式:日美在导弹防御上的实质性联合指挥 |
一、追随模式的主要特点 |
二、追随模式的动因及对美日同盟的影响 |
第二节 对冲模式:韩国参与美国导弹防御的犹豫和波折 |
一、对冲模式的主要特点 |
二、对冲模式的动因及对美韩同盟的影响 |
第三节 投机模式:澳大利亚对美国导弹防御的支持 |
一、投机模式的主要特点 |
二、投机模式的动因及对美澳同盟的影响 |
结语 |
一、主要结论 |
二、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5)周边风起云涌,日本趁机频频出招儿(论文提纲范文)
向修宪发起冲刺, 加快政治军事大国化步伐 |
为美军舰护航, 开始履行集体自卫权 |
拟部署陆基“宙斯盾”系统, 构建多层反导体系 |
(6)美海基“宙斯盾”技术发展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宙斯盾”系统特点及作战过程 |
1.1 “宙斯盾”系统的特点 |
1.2 “宙斯盾”系统作战过程 |
2 不断进行技术升级的“宙斯盾”系统 |
1)“宙斯盾”BMD3.0系统 |
2)“宙斯盾”BMD3.0E系统 |
3)“宙斯盾”BMD3.6系统 |
4)“宙斯盾”BMD3.6.1系统 |
5)“宙斯盾”BMD4.0系统 |
1“宙斯盾”BMD4.0.1系统 |
2“宙斯盾“BMD4.0.2系统 |
6)“宙斯盾”BMD5.0系统 |
7)“宙斯盾”BMD5.0CU系统 |
8)“宙斯盾”BMD5.1系统 |
9)“宙斯盾”发展型BMD6.0x系统 |
3 “宙斯盾”近期试验概况 |
1)2013年试验 |
2)2014年试验 |
3)2015年试验 |
4 技术能力分析 |
1)彰显“协同交战”(CEC)能力 |
2)追求一体化防空反导能力 |
3)追求系统快速反应能力 |
5 “宙斯盾”系统的脆弱性 |
1)“败走麦城” |
2)系统脆弱性分析 |
6 结束语 |
(7)韩国发展大洋海军态势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一韩国海军概况 |
1.第1舰队司令部 |
2.第2舰队司令部 |
3.第3舰队司令部 |
4.作战司令部直属战团及部队 |
二韩国扩大海上实力与发展大洋海军的动因分析 |
(一)是“自主国防”的必由之路 |
(二)是保护海上贸易交通线畅通和海洋专属经济区及争议领土、海域的需要 |
(三)是应对朝鲜半岛局势变化和朝鲜海上威胁的需要 |
(四)是抗衡日、中等周边国家不断加强海军建设的需要 |
(五)是应对全球潜在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需要 |
三韩国发展大洋海军的主要措施 |
(一)调整军事指挥体系,提高部队的指挥和运行效率 |
(二)加强机动战团建设,提高海军机动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 |
(三)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新型舰船及装备的研发与引进 |
(四)创立“西北岛屿防御司令部”,提高应对朝鲜挑战的能力 |
(五)积极推进济州岛海军基地建设,确保韩国南方海上交通线安全 |
(六)立足实战,加强韩美海上军事演习和独立演习 |
(七)重视潜艇战,拟创立韩国“潜艇司令部” |
(八)立足“大洋海军”,加强人力培养 |
四积极参与维和及打击海盗行动,提高韩国海军的国际影响力和远洋作战能力 |
(一)成立海外派兵常设部队,提高派兵效率 |
(二)组建韩国海军青海部队,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行动 |
(三)加强了与美、中、日等国的海军合作交流 |
五韩国海军主要海上力量及其发展 |
六浅析天安舰、延坪岛事件对韩国大洋海军建设的影响 |
七结论 |
四、日本为何派出宙斯盾(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全战略转型下日本导弹防御计划的二元取向与地区影响[J]. 黄钊,宋德星.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20(06)
- [2]美国东北亚延伸核威慑政策研究 ——基于盟友可信性的视角[D]. 左天泽.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2)
- [3]论导弹防御对美国亚太军事同盟的影响[D]. 安雨康. 国际关系学院, 2018(11)
- [4]值得警惕的动态 “萨德”危机中的日本反导系统构建新举措[J]. Major. 坦克装甲车辆, 2017(16)
- [5]周边风起云涌,日本趁机频频出招儿[J]. 江新凤. 世界知识, 2017(11)
- [6]美海基“宙斯盾”技术发展分析[J]. 方有培,童栎,汪立萍,赵霜,蒋长菊. 航天电子对抗, 2015(05)
- [7]韩国发展大洋海军态势评估[J]. 胡良孟,刘鸣. 韩国研究论丛, 2012(01)
- [8]曝光驻日美军导弹防御体系[J]. 文虎. 环球军事, 2009(16)
- [9]海空主宰 航母预警指挥控制系统介绍[J]. 小飞猪. 航空档案, 2009(07)
- [10]视觉盛宴——军迷眼中的韩国国际观舰式[J]. 郝珺石. 现代舰船, 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