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伤痛宁口服液对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陈章美[1](2021)在《中华跌打丸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采用斑马鱼尾鳍骨折与兔桡骨骨折两种动物模型评价研究中华跌打丸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中华跌打丸增加临床新适应症及二次开发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采用顿性棱刀挤压斑马鱼尾鳍建立骨折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阳性药对照组(接骨七厘片2 mg/尾),中华跌打丸低、中、高剂量组(0.22、0.67和2 mg/尾),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7天后,经茜素红染色,评价药物促进骨折愈合作用;采用转基因中性粒细胞荧光斑马鱼构建骨折模型,给药24h,采集其局部中性粒细胞荧光强度,评价药物对斑马鱼骨折后的抗炎作用;采用转基因血管荧光斑马鱼构建骨折模型,给药24h,测量斑马鱼血管面积,评价药物促进斑马鱼骨折部位的血管再生作用;采用地塞米松建立斑马鱼软骨损伤模型,给药72h,采集斑马鱼颅面软骨荧光强度,评价药物对斑马鱼软骨损伤保护作用;通过Q-PCR检测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斑马鱼TNF-α、IL-1β、BMP-2和BMP-7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药物抗炎,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机制。2.中华跌打丸对兔桡骨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将72只兔编号后制作桡骨中下三分之一处骨折模型。造模后将72只兔子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华跌打丸高、低剂量组,每组18只。其中阳性组给予接骨七厘片0.16g/kg/d,高剂量组给予中华跌打丸2.60g/kg/d,低剂量组给予中华跌打丸0.65g/kg/d。术后第2、4、6周,每组取6只兔检测相关指标:(1)X线片检测各组骨折愈合情况;(2)耳缘静脉取血检测血清钙磷、PINP、bALP的表达;(3)处死后取左右桡骨,万能材料试验机检测骨折桡骨的抗折强度;HE染色观察骨折局部修复的微观情况;Micro-CT观察骨折愈合中骨痂内部微观变化的情况;通过三维构图分析骨折恢复情况。结果:1.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骨折愈合的作用及机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华跌打丸高浓度组骨折愈合促进作用为20.8%(P<0.05);低、中和高浓度组炎症消退作用分别为44.6%、50.6%和52.6%(P<0.05),且伴随TNF-α和IL-1β基因的表达有不同程度下调(P<0.01&P<0.05);中、高浓度组促血管形成作用分别为22.9%和54.0%(P<0.05&P<0.01);中华跌打丸通过上调BMP-2和BMP-7基因的表达起到软骨修复作用,高浓度组软骨损伤修复作用为42.0%(P<0.05)。2.中华跌打丸对兔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及机制:(1)X线片检查:与模型组比较,术后第2周,各给药组骨折断端有骨痂生成,骨缺口明显变小,术后第4周时,骨缺口进一步变小,甚至消失。术后第6周,骨缺口将近消失。(2)骨痂生物力学测定:术后第2、4周,中华跌打丸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术后第6周中华跌打丸高剂量组骨折部位抗折能力明显高于与模型组(P<0.05)。(3)病理HE切片检测:术后第2周,阳性组与中华跌打丸组骨痂主要为纤维性软骨,骨小梁较多,而模型组的骨小梁相对较少。术后第4周,模型组的骨痂开始转变为骨性骨痂,其阳性组与中华跌打丸组的骨痂开始形成板状骨。术后第6周,模型组才开始有板状骨形成。(4)血清生化指标:术后第2、4周血清钙磷均无显着性差异,而PINP与bALP在数值上有上升趋势,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6周,阳性组与中华跌打丸高剂量组血清中钙磷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PINP含量在数值上高于模型组,但无显着性差异,而阳性组与中华跌打丸高剂量组bALP含量显着高于模型组(P<0.05)。(5)Micro-CT检测:术后第2周,与模型组相比,中华跌打丸高剂量组兔桡骨骨折处BMD、TV值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6周,与模型组相比,中华跌打丸高剂量组BMD值明显增加(P<0.05),TV值明显降低(P<0.05),BV/TV、Tb.Sp、Tb.Th、SMI值无明显差异。显微三维构图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术后第2周,中华跌打丸高、低剂量组兔子桡骨骨折处有更多的骨性组织通过断端且厚度较厚;术后第4周,中华跌打丸高低剂量组新生成的骨痂孔隙与骨痂体积明显减少;术后第6周,中华跌打丸高低剂量组的骨痂体积将近消失且重塑板状骨明显,而模型组骨痂体积变小且开始重塑为板状骨。结论:1.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斑马鱼有促进骨折愈合、抗炎、促血管及软骨损伤修复作用,抗炎作用可能与下调TNF-α和IL-1β的表达相关,软骨修复作用可能与上调BMP-2和BMP-7基因的表达相关。2.中华跌打丸能够促进兔子桡骨骨折愈合,可能通过升高血清钙、磷含量、促进PINP、bALP的表达而发挥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作用。
张磊[2](2020)在《慈莲胶囊的质量控制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慈莲胶囊的质量标准。探究该方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对方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方中芍药苷和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MTT法检测慈莲胶囊醇提物(3.2、1.6、0.8、0.4、0.2 mg/m L)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活性的作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法(q RT-PCR)检测调控因子Caspase-3和Caspase-8基因表达。结果对慈莲胶囊方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药材建立了薄层定性鉴别方法,通过实验表明,方中四味药材在薄层色谱板上呈现出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且无阴性干扰,该方法具有重复性好、简洁方便、快速可靠、价格低廉及专属性强等优点,可作为慈莲胶囊质量控制中定性鉴别的一种方法。对方中白芍和青皮采用HPLC进行质量控制研究,得到了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的实验结果。质量在0.4904μg-1.716μg进样范围内,芍药苷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7%,RSD为1.53%;质量在0.1183μg-5.9125μg进样范围内,橙皮苷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06%,RSD为1.59%。体外研究结果表明:慈莲胶囊药物组对比于正常组,药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具有显着抑制作用(P<0.05),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药物浓度为3.2 mg/m L,作用48 h后,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抑制作用的效果最强,存活率为(38.44±3.58)%。乳腺癌MDA-MB-231细胞给药24 h后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量分别为(1.76±0.16)%和(1.77±0.11)%,对比于正常组,随着慈莲胶囊作用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浓度的提升,Caspase-3和Caspase-8的表达值也随之升高(P<0.05)。结论慈莲胶囊方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薄层色谱定性鉴别特征强,方中白芍和青皮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单且重现性好,二者鉴别方法可对慈莲胶囊检测进行质量控制;慈莲胶囊作用于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显着的增殖抑制与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与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量的升高有关。
彭博[3](2020)在《补阳还五汤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后炎症反应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测定血清中某些炎症因子的含量,比较患肢肿胀及疼痛的变化趋势,探究补阳还五汤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后早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七科住院治疗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气虚血瘀型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补阳还五汤组)各35例。对照组予夹板固定患肢,外敷本院伤科黄水、口服去伤片、三七化瘀口服液,并辅以中频脉冲、红外线照射等基础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日一剂,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治疗一周。于治疗第1、3、7日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NF-a、IL-6、CRP的浓度,观测患肢与健侧的周径差,对比其差异及疼痛变化趋势。结果:本实验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任一项的病例共70例,由始至终无患者脱落或剔除。两组受试对象于研究开展前进行比较,性别、年龄、骨折Neer分型、受伤部位四个基线水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就VAS疼痛评分而言,两组受试对象的创伤后难受水平在治疗第1天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第3天、第7天的难受水平各异,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象的IL-6含量在第1天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第3天、第7天两组对象的IL-6含量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受试对象的肢体周径差、TNF-a及CRP血清含量在治疗第1天、第3天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但在治疗第7天的水平各异,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改善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气虚血瘀型的早期炎症反应,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TNF-a、IL-6及CRP含量,减轻患肢肿胀与疼痛,控制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缩短临床治疗周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王光辉[4](2019)在《当归活血液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运用当归活血液方案对胫腓骨骨折早期软组织消肿疗效进行观察,以验证当归活血液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的确切性和理论的科学性,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03月到2019年3月我院骨四科收治的60例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七叶皂苷钠片消肿,1次2片,1天2次;治疗组予以口服当归活血液,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50ml。所有患者都给予相同基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天,每日10小时测量胫腓骨骨折部位周长,并计算每日患者周长差。观察患肢疼痛情况打分。结果:(1)试验期间,治疗组皮肤过敏2例,对照组自动出院1例。(2)入院后两天以内两组治疗对患肢肿胀的治疗没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第3、5、7天对患肢的肿胀程度有显着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3天内两组治疗对患者疼痛的治疗没有显着的差异。两组药物在用药后5、7天对患者疼痛的治疗有显着差异,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本次临床试验,观察当归活血液对胫腓骨骨折早期消肿作用比较:如P<0.05,则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当归活血液对于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及患者疼痛均有积极意义。
陈元荣[5](2019)在《踝动静支具的设计及在踝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踝动静支具的设计及在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踝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01月~2018年0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科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和而不符合排除标准的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踝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阶段的患者72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分配方法按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踝关节动静支具”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康复”支具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均按中医三期辨证施治给予本院制剂伤科黄水、白药膏、舒筋洗外用及中药、三七化瘀口服液、去伤片、生骨片等药物内服,并循序渐进地指导适时功能锻炼。并于治疗前评估两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并于佩戴支具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及“踝后足评分系统量表(AOFAS)”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并随访观察佩戴支具后产生皮肤压疮、过敏等并发症情况。另外分治疗效果总体满意度和支具佩戴满意度进行调查,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选项进行选择,以收集患者对支具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或者建议,记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各观察指标和并发症之间的差异,从而评估“踝动静支具”在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踝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最终,试验组1例患者因不愿意配合佩戴支具和随访而导致脱落,对照组1例患者因康复过程中,再次跌伤致其他部位骨折;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伤口并发症,而无法正常进行康复治疗,导致脱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共69例随访成功,分别为35、34例患者,具体结果如下:1.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间的比较,均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试验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跖屈活动度比较,经独立样本f检验,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1.770,P=0.081>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t=-10.188,P=0.000<0.01)。试验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0.726,P=0.469>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t=-3.138,P=0.003<0.01)。3.试验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5,P=0.156>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t=-2.752,P=0.008<0.01);4.试验前,两组患者“踝后足评分系统量表(AOF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0,P=0.072>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踝后足评分系统量表(AOFAS)”评分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t=3.796,P=0.000<0.01);5.并发症情况方面,试验组出现3例弹簧挂钩划破皮肤情况,1例术区伤口愈合迟缓,2例踝关节僵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1%;对照组出现5例踝关节僵硬,主要表现为背伸功能障碍,2例踝关节持续肿胀,3例小腿肌肉萎缩乏力,1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满意度方面,在患者治疗效果总体满意度和支具佩戴满意度评定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满意率为91.4%,对照组治疗效果满意率为76.5%;支具佩戴实验组满意率为88.6%,对照组满意率为82.4%。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1),支具佩戴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结论:1.踝动静支具与传统康复治疗在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踝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中均有疗效;2.踝动静支具在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踝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短期康复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康复治疗,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更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能更有效的降低踝关节僵硬、遗留肿胀、肌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病程、促进踝关节早日恢复功能、减轻相应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李帮国[6](2018)在《跌打促愈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跌打促愈颗粒与接骨七厘胶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验证该药物在消肿止痛、促进骨折愈合、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方面的的治疗作用,从而推广该药物的使用。 方法:自2017.01-2018.01共收集合适病例64例,依照患者入院顺序对应编号,利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后期均脱落2例。所有患者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均由同一实验团队施行,分别口服跌打促愈颗粒、接骨七厘胶囊治疗,连用4周。复位后定期复查,从疼痛VAS评分、肿胀指数评分、骨痂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四个方面评价两组药物疗效。结果:1、减轻疼痛方面第2、4、6天两组VA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复位前、第14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2、肿胀消退方面第2、4、6两组两组肿胀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复位前、第14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3、骨痂生长方面第3、6、9周两组骨痂评分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4、关节功能方面第6周两组关节功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腕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第9周两组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跌打促愈颗粒早期消肿止痛优于接骨七厘胶囊,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在骨痂生长方面作用与接骨七厘胶囊相似。由于该药物价格较低、制作方便、疗效显着,临床可推广使用。
童凯[7](2017)在《活血散干预大鼠骨折模型早期骨愈合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大鼠急性新鲜股骨骨折损伤模型的建立,运用南京市中医院院内制剂活血散软膏作为外敷治疗骨折药物,通过不同时间段测定用药前后大鼠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的变化,同时观察组织病理学和X线扫描成像的改变,探讨活血散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为临床中药外治方法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中药药理实验学实验方法,造模前一天,大鼠左侧臀部及大腿后侧用8%硫化钠脱毛剂脱毛。用20%的乌拉坦溶液按体重(5ml/kg)行腹腔注射将大鼠浅麻醉,大鼠反抗能力减弱即为麻醉显效;大鼠呈仰卧位,固定左侧大腿呈外展内旋的姿势,将造模支架固定于此并调节铁碇,将在大腿中部用钝骨刀加压,助手提起500g的砝码至30cm处,让砝码沿导引杆以自由落体的方式与钢板撞击,力传导至钝骨刀片上,撞击股骨中段造成骨折。造模后立即拍摄患肢正位X线片,了解骨折类型及移位程度;要求骨折类型为横断或短斜型,显示造模成功。打击粉碎性骨折及皮肤破损的大鼠予以剔除。选取造模成功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两大组:A组对照组18只,外涂凡士林/羊毛脂2:1混合膏5g加特殊夹板固定,根据取材时间再随机分成a,b,c3组(给药后第10,20,30d);B组实验组18只,与骨折处外涂活血散软膏5g加特殊夹板固定,根据取材时间再随机分成a,b,c3组(给药后第10,20,30d)。造模成功1小时后实施相关治疗处理。在用药后的第10天、20天、30天,各组任取大鼠6只,麻醉后采集股动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血浆粘度及血生化测定,取血结束后采用牵拉使颈椎脱臼的方法快速处死大鼠,然后解剖分离骨折段股骨,取股骨全长标本进行X线扫描成像、骨痂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结果]活血散膏组在对骨折模型大鼠血浆粘度、血浆粘度、血清ALP、Ca、P含量的影响,以及骨折模型大鼠骨痂组织形态学、骨折模型大鼠股骨X线片的影响均优于模型组。活血散在治疗20、30天时,可以显着改善骨折模型大鼠的血液流变学,降低全血ls-l、5s-l、30s-1的切变率,可以显着降低骨折模型大鼠的血浆粘度,可以显着升高骨折模型大鼠血清ALP、Ca、P含量。在不同时间节点上活血散组的骨折断端病理切片均可见软骨性骨痂、小梁状骨的产生明显优于对照组,X线片上显示的骨痂生长影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散局部外用对大鼠骨折模型早期骨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血循环和促进成骨代谢相关。
童凯,尹宏,卞勇[8](2017)在《活血散干预大鼠骨折模型早期骨愈合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活血散对大鼠骨折模型早期骨愈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8只。采用闭合骨折模型造模,自由落体钝器打击大鼠股骨中段,剔除粉碎性骨折和软组织破损。造模成功后,实验组骨折处外用活血散,分别在10、20、30d的时间窗,任取大鼠6只,麻醉后采集股动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含量的检测。再将大鼠脱颈处死后,收集不同时间窗大鼠骨折段标本,做组织病理学检测和X线扫描成像。结果实验组在20、30d时,可显着降低骨折模型大鼠全血1s-1、5s-1、30s-1的切变率和血浆黏度;血清ALP、Ca、P含量升高;软骨性骨痂、小梁状骨的产生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散局部外用对大鼠骨折模型早期骨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血循环和促进成骨代谢相关。
郑毅[9](2016)在《“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骨折是临床上多发疾病和常见疾病,主要包括骨小梁中断和皮质骨断裂,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是骨折治疗中比较棘手的问题,骨折愈合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组织学、生物学、内分泌学、生物力学修复过程。骨折愈合影响因素众多,包括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医源性因素、骨生长因子、微量元素、生物力学因素。据不完全统计,大概有5%-10%的骨折患者会因为各种原因发生不愈合、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因此如何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周期、恢复骨的正常功能和结构一直是医学界研究的焦点和热点。虽然说加快骨折愈合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有一些治疗办法的效果并不显着,祖国医学治疗骨折折历史悠久,历经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其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毒副作用低、成本低廉等特点一直被医生和患者所认可。本课题在祖国医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接骨丹”对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研究,希望能对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提供进一步的试验依据。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年龄10-12个月,体重2.5±0.25Kg,身长约25-30cm,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生命体征平稳,饮食正常,无传染病,动物喂养于标准动物房,适应性喂养1周开始实验。用显微外科骨刀在股骨颈中部凿断,形成股骨颈骨折,克氏针固定,术后8天拆线,以生命体征稳定、正常进食、无感染、内固定无明显移位、脱落为造模成功。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A组为对照组,只做复位固定;B组为实验组,在复位固定基础上采用中药方剂“接骨丹”治疗。术后4、8、12w拍摄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和进行核素骨显像检查,双髋关节正位取X线片,以99mTc-亚甲基二磷酸(99mTc-MDP)为示踪剂,SPECT及配套系统骨同位素显像;双侧股骨头的血液灌注的情况以头干比的比值(股骨头和同侧股骨干的99mTc-MDP浓集值相比)比较;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钙和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ELISA实验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生物力学试验检测骨痂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Westemblot法检测骨骼中胶原蛋白含量,运用图象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X线结果观察:术后4周股骨颈骨折线模糊不清楚,实验组骨痂逐步形成,对照组有骨膜反应,骨痂阴影密度实验组比对照组高;术后8周骨实验组骨折线基本消失,有外骨痂桥接骨折断端,面积逐渐缩小,髓腔未完全再通,对照组可见骨痂形成,髓腔未通,骨痂生长面积和骨痂阴影密度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术后12周骨折基本愈合,实验组骨痂生长速度比较快,骨折线完全消失,髓腔完全再通;对照组可见到比较模糊的骨折线,有明显骨痂形成,面积缩小,髓腔未通。实验组骨折愈合质量评分第4周、8周、12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认定实验组较对照组骨折愈合较快。2.骨折部位灰度值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折部位灰度值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1)。3.骨同位素显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股骨头处核素浓集明显,头干比值比较大,4W、8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W、8W、12W头干比值随时间推移出现下降势。4.血液流变学测定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压积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接骨丹对生化指标影响:血清钙离子浓度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离子浓度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磷离子浓度随时间推移逐渐上升,8周趋于稳定,4W、8W、12周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磷乘积比较4W、8W、12周钙磷乘积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4W、8W、12周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6.接骨丹对骨生长因子影响:4W、8W、12W实验组BMP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W、8W实验组I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TGF-β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PD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4W、8W实验组b FG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12W两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7.接骨丹对生物力学影响:最大载荷、挠度、刚度12W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接骨丹对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Ⅰ型胶原蛋白4W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8W实验组与对照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较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W两组无表达。结论1.接骨丹能明显改善骨折端微循环,增加局部血供,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使局部血液循环尽早恢复,同时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性质,使血液浓粘、凝集的程度减轻,加快血肿内瘀血的吸收,改善血液流变状态,增加局部肢体血流量,以促进骨折愈合。2.接骨丹能够升高血钙和血磷,使钙磷乘积高峰显着升高,促进钙盐沉积,提高骨折愈合中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增强体内成骨活动,促进骨折愈合。3.接骨丹可以调节外周血中骨生长因子的合成、分泌,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的表达,通过影响骨生长因子促进骨折愈合。4.接骨丹能够提升骨痂最大载荷、挠度和刚度,促进骨生物力学性能的恢复,生物力学性能的增强可能与骨骼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增加有关。
陈俭波[10](2012)在《万伤合剂对小鼠胫骨缺损模型愈合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万伤合剂促进小鼠胫骨缺损愈合的体外、体内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万伤合剂浓缩液对IL-1β-luciferase(白介素1-β-荧光素酶)转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表达的影响;大鼠含药血清对原代培养成骨细胞活性及上清的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建立胫骨缺损模型,以micro CT(显微CT)动态研究胫骨缺损模型自然愈合过程;胫骨缺损模型小鼠分别给予万伤合剂、OPG(成骨生长肽)、万伤合剂加OGP、水,给药后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离子钙、无机磷等生化指标;检测造模第10天,第20天血清必须氨基酸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法与免疫印迹法检测胫骨缺损修复处VEGF(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同时检测了万伤合剂浓缩液内碱性磷酸酶、钙、磷及氨基酸浓度。结果:体外实验:万伤合剂组巨噬细胞的荧光值表达显着高于LPS(脂多糖)组(p<0.05)。大鼠含药血清对培养的成骨细胞的细胞活性无提高作用,而10%浓度单日连续给药的大鼠含药血清的碱性磷酸酶浓度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体内实验:在胫骨缺损的自然修复过程中,micro CT检查发现其骨矿物质含量、骨密度、三维校准骨小梁厚度均随时间逐渐增高趋势,三维校准骨小梁分离度随时间逐渐降低,骨小梁数目术后一直低于术前,且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无明显差异,骨体积分数逐渐增高,骨表面积与体积比值于术后先升高后降低。对胫骨缺损小鼠模型研究发现给药组小鼠碱性磷酸酶表达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p<0.001)。而血清钙离子测定:万伤合剂组、OGP组的血钙水平较为稳定显着低于对照组,万伤合剂加OGP组术后血清钙离子浓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血清无机磷测定发现用药组血清无机磷显着低于对照组。血清氨基酸测定:用药组小鼠第20天血清精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脯氨酸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而第10天,上述指标无此变化。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发现骨组织在用药后VEGF表达显着上调。结论:体外实验发现:万伤合剂可以通过上调IL—1β的表达起到促成骨、促矿化的作用;未发现大鼠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增殖有明显影响,但单日连续给药的大鼠血清可以有效促进成骨细胞上清碱性磷酸酶表达。体内实验发现:micro CT可以反映胫骨骨缺损模型的动态修复过程。万伤合剂能抑制骨折修复过程的溶骨反应,促进成骨反应,加快骨修复;可以提高促骨损伤修复所需的氨基酸含量,从而达到加快骨折愈合的效果。万伤合剂促进骨修复的过程与促进VEGF表达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增加骨缺损修复区域内的血管增生来实现。本研究为万伤合剂促进骨折修复提供了直接而客观的证据。
二、伤痛宁口服液对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伤痛宁口服液对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华跌打丸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中华跌打丸促进斑马鱼尾鳍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 |
第一节 中华跌打丸促进斑马鱼尾鳍骨折愈合作用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设备 |
1.3 药品与试剂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第二节 中华跌打丸促进斑马鱼尾鳍骨折愈合作用机制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仪器 |
1.3 药品与试剂 |
2 方法 |
2.1 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斑马鱼抗炎作用 |
2.1.1 最大耐受浓度(MTC)的确定 |
2.1.2 抗炎作用 |
2.2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促血管作用 |
2.2.1 MTC的确定 |
2.2.2 促血管作用 |
2.3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软骨损伤修复作用 |
2.3.1 MTC的确定 |
2.3.2 软骨损伤修复作用 |
2.4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骨折愈合机制 |
2.5 统计学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斑马鱼抗炎作用 |
3.2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促血管作用 |
3.3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软骨损伤修复作用 |
3.4 中华跌打丸对斑马鱼骨折愈合机制 |
4 讨论 |
第二章 中华跌打丸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 |
第一节 中华跌打丸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作用 |
1 材料 |
1.1 试剂 |
1.2 仪器 |
1.3 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饲养与造模 |
2.2 分组给药 |
2.3 一般观察 |
2.4 不同时间点X线片影像学指标检测 |
2.5 不同时间点骨痂生物力学检测 |
2.6 不同时间点骨痂的病理组织学检测 |
2.7 统计学处理 |
3 实验结果 |
3.1 一般观察结果 |
3.2 不同时间点兔子体重变化结果 |
3.3 X线检测不同时间点的骨折愈合结果 |
3.4 不同时间骨折骨痂生物力学检测结果 |
3.5 不同时间点骨痂的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第二节 中华跌打丸促进兔桡骨骨折愈合作用机制 |
1 材料 |
1.1 试剂 |
1.2 仪器 |
1.3 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动物饲养与造模 |
2.2 分组给药 |
2.3 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愈合所必需钙和磷影响 |
2.4 中华跌打丸对不同时间点骨形成蛋白影响 |
2.5 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愈合中骨痂内部微观变化的影响 |
3 结果 |
3.1 中华跌打丸对骨折愈合所必需钙和磷影响结果 |
3.2 中华跌打丸对不同时间点骨形成蛋白影响结果 |
3.3 不同时间点各组兔子桡骨骨折处的Micro-CT检测结果 |
4 讨论 |
5 小结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中药促骨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影响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慈莲胶囊的质量控制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慈莲胶囊处方及其药材理化性质 |
1 处方 |
1.1 方解 |
2 方中各药材理化性质 |
第二章 慈莲胶囊中柴胡、青皮、白芍和山豆根的定性鉴别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 试剂与试药 |
3 主要试液配制 |
4 实验方法及结果 |
5 讨论 |
第三章 慈莲胶囊含量测定的方法研究 |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2 试剂与试药 |
3 主要试液配制 |
4 实验方法及结果 |
5 讨论 |
第四章 慈莲胶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1.1 慈莲胶囊样品 |
1.2 实验细胞株 |
1.3 实验仪器 |
2 常用试剂及耗材 |
3 主要试剂的配置及保存 |
4 实验方法 |
4.1 药品制备 |
4.2 配置含药培养基 |
4.3 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培养 |
4.4 乳腺癌MDA-MB-231细胞悬液制备 |
4.5 MTT法检测慈莲胶囊粗浸膏抑制乳腺癌MDA-MB-231 细胞活性作用 |
4.6 荧光定量qRT-PCR检测Caspase-3和Caspase-8通路及凋亡基因表达 |
4.7 统计学处理 |
5 实验结果 |
5.1 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影响 |
5.2 Caspase-3和Caspase-8 表达的影响 |
6 讨论 |
全文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治疗乳腺增生药物的剂型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3)补阳还五汤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后炎症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节 文献分析与回顾。 |
1.1 西医对炎症的认识 |
1.1.1 常见炎症指标 |
1.2 骨折损伤后的机体炎症反应 |
1.3 西医对炎症的治疗 |
1.4 祖国医学对炎症的认识 |
1.4.1 病因病机 |
1.4.2 辩证分型 |
1.5 中医对炎症反应的治疗 |
1.5.1 外敷法 |
1.5.2 药物内服 |
1.5.3 联合治疗 |
1.5.4 其他方法 |
第二节 临床研究 |
2.1 研究资料 |
2.1.1 疾病诊断标准 |
2.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2.1.3 纳入标准 |
2.1.4 排除标准 |
2.1.5 终止临床试验标准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病例分组 |
2.4 试验药品 |
2.5 处理方法 |
2.6 观察指标 |
2.6.1 炎症指标 |
2.6.2 疼痛程度评分 |
2.6.3 肿胀的观察 |
2.7 统计方法及数据处理 |
2.8 安全指标 |
2.9 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比较 |
2.9.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
2.9.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
2.9.3 两组患者受伤部位比较 |
2.9.4 两组患者肱骨近端骨折Neer分型比较 |
2.10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 |
2.10.1 两组患者患肢疼痛比较 |
2.10.2 两组患者患肢肿胀比较 |
2.11 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比较 |
2.11.1 两组患者TNF-α比较 |
2.11.2 两组患者IL-6比较 |
2.11.3 两组患者CRP比较 |
第三节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当归活血液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实验方案 |
2.1 实验分组 |
2.2 药物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判定 |
3.统计学处理 |
4.技术路线图 |
5.结果与分析 |
5.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
5.2 .治疗结果分析 |
6.安全性分析 |
第二部分 讨论 |
1.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2.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3.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4.该治疗目前的前景及今后工作的设想 |
5.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5)踝动静支具的设计及在踝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踝部骨折的认识和功能康复的研究概况 |
一、现代医学对踝部骨折的认识 |
二、现代医学对踝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研究 |
第二节 踝部骨折诊治和功能康复的中医学研究概况 |
一、中医学对踝部骨折诊治 |
二、中医学对踝部骨折功能康复的研究 |
第三节 小结与展望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一、受试者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病例脱落及终止标准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样本量估算 |
二、样本收集 |
三、病例分组 |
四、试验方法 |
五、观察指标 |
第四节 统计学方法 |
第五节 结果分析 |
一、一般资料比较 |
二、疗效指标比较 |
讨论 |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基础 |
第二节 两种治疗方案与踝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 |
第三节 基础治疗与早期功能锻炼 |
第四节 本研究结果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6)跌打促愈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方案 |
1.病例选择和分组 |
1.1 病例来源 |
1.2 桡骨远端骨折诊断标准 |
1.3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制定气滞血瘀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1.4 桡骨远端骨折AO分型 |
1.5 病例纳入标准 |
1.6 病例排除标准 |
1.7 剔除病例标准 |
1.8 实验分组 |
1.9 签署同意书(见附录 C) |
2.治疗方法 |
2.1 常规治疗 |
2.2 实验组治疗 |
2.3 对照组治疗 |
2.4 疗程规定及复查时间 |
3.观察指标 |
3.1 一般情况 |
3.2 疼痛评分 |
3.3 肿胀指数 |
3.4 X线骨痂评分 |
3.5 腕关节功能情况 |
3.6 安全性监测 |
4.统计学处理 |
实验结果 |
1.实验前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可比性分析 |
2.临床疗效分析 |
3.两组不同阶段治疗疗效对比图 |
4.两组安全性监测结果 |
讨论 |
1.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并发症 |
1.1 治疗方法 |
1.2 并发症 |
2.中药对骨折愈合的研究 |
3.跌打促愈颗粒组方依据 |
4.跌打促愈颗粒现代药理研究 |
5.跌打促愈颗粒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评价 |
6.不足之处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活血散干预大鼠骨折模型早期骨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骨折的中西医基础研究现状 |
1.1 定义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1.3 现代医学病理变化 |
1.4 中药外治法的传统认识 |
2. 骨折的中医药外治法实验研究目前状况 |
2.1 中药外治对治疗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循环变化的实验研究 |
2.2 中药外治对骨折生长因子的调控实验研究 |
2.3 中药外敷对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及生物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 |
2.4 中药外治对骨折胶原的合成及钙盐沉积的实验研究 |
2.5 中药外治对骨折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实验研究 |
2.6 小结 |
3. 活血散处方来源与方解 |
3.1 活血散处方与功能主治 |
3.2 方解 |
3.3 现代药理研究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1. 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检测指标 |
3. 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活血散对骨折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4.2 活血散对骨折模型大鼠血浆粘度的影响 |
4.3 活血散对骨折模型大鼠血清ALP、Ca、P含量的影响 |
4.4 活血散对骨折模型大鼠骨痂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4.5 活血散对骨折模型大鼠股骨X线片的影响 |
第三部分 讨论 |
3.1 结果讨论 |
3.2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附录 |
(8)活血散干预大鼠骨折模型早期骨愈合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1.1 实验药品 |
1.1.2 实验动物 |
1.1.3 实验仪器 |
1.1.4 实验条件 |
1.2 实验方法 |
1.2.1 造模 |
1.2.2 分组 |
1.2.3 实验观察 |
1.3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活血散对骨折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血浆黏度的影响 |
2.2 活血散对骨折模型大鼠血清ALP、Ca、P含量的影响 |
2.3 活血散对骨折模型大鼠骨痂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2.4 活血散对骨折模型大鼠股骨X线片的影响 |
3 讨论 |
(9)“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实验一 接骨丹”对骨折模型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二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血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三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骨生长因子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实验四 “接骨丹”在促进骨折愈合中对生物力学及Ⅰ型胶原蛋白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结论与讨论 |
1 骨折愈合过程 |
2 骨折愈合影响因素 |
3 促进骨折愈合的方法 |
4 骨折愈合中医病因病机 |
5 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机制 |
6 接骨丹文献研究 |
7 本课题创新点 |
8 问题与展望 |
9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万伤合剂对小鼠胫骨缺损模型愈合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体外实验研究 |
第一节 万伤合剂对IL-1β-1uciferase转基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β表达的影响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1.3 讨论 |
第二节 万伤合剂对小鼠成骨细胞增殖及碱性磷酸酶表达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二章 体内实验研究 |
第一节 micro-CT研究无药物干预小鼠胫骨骨缺损模型自然修复动态过程 |
1.1 材料与方法 |
1.2 结果 |
第二节 万伤合剂对小鼠胫骨骨缺损模型治疗作用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 |
2.3 讨论 |
第三节 血液生化学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节 血清氨基酸成分分析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 |
4.3 讨论 |
第五节 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 |
5.1 材料与方法 |
5.2 结果 |
5.3 讨论 |
第三章 总讨论、结论与展望 |
第一节 朱氏伤科骨折用药特色 |
第二节 万伤合剂组成与方义分析 |
第三节 相关药性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四节 对本研究中几项实验结果的再讨论 |
第五节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参考文献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四、伤痛宁口服液对骨折愈合作用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跌打丸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章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2]慈莲胶囊的质量控制及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张磊.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4)
- [3]补阳还五汤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后炎症反应的影响[D]. 彭博.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4]当归活血液在治疗胫腓骨骨折早期肿胀的临床研究[D]. 王光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踝动静支具的设计及在踝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研究[D]. 陈元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6]跌打促愈颗粒治疗气滞血瘀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D]. 李帮国.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活血散干预大鼠骨折模型早期骨愈合的实验研究[D]. 童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8]活血散干预大鼠骨折模型早期骨愈合的实验研究[J]. 童凯,尹宏,卞勇. 贵州医药, 2017(04)
- [9]“接骨丹”对兔骨折愈合过程的促进作用效应实验研究[D]. 郑毅.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08)
- [10]万伤合剂对小鼠胫骨缺损模型愈合影响的研究[D]. 陈俭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