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一例报告

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一例报告

一、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论文文献综述)

何珂,符小艳,王圣坦[1](2021)在《超声误诊宫颈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文中认为1病例简介女,45岁。主诉:月经紊乱9个月,阴道不规则出血10 d。妇科检查:宫颈上翘,位于耻骨联合右下方,暴露困难;宫颈口呈月牙状,不能窥视;宫颈管饱胀如桶状,明显突向左侧子宫直肠陷凹。妇科超声(图1A、B)提示:宫颈肌瘤。行经腹复杂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见宫颈左前唇巨大囊性包块,大小约15 cm×15 cm×12 cm,内含胶冻样液体,形态饱满、

郭帅,姚坤,陈金华,刘华,陈涛,高文宏[2](2020)在《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病例资料60岁男性,因右颞部头皮包块进行性增大3年入院。3年前发现右颞部头皮包块,约豌豆大小,无疼痛、瘙痒,3年来无明显诱因进行性增大。入院体格检查:右颞部扪及一大小约2.5 cm×2.0 cm包块,质软,搏动感可疑,无明显压痛,活动欠佳,无瘙痒,无表皮溃烂。头颅CT示右颞部头皮皮下可见混杂密度结节影,其内可见略高密度结节(图1A)。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示右侧头部皮下可见一范围约2.5 cm×1.0 cm的混合回声,边界尚清,其内大部分为稍低回声,少部分为无回声;血流成像示右侧头部皮下混合回声内可见血流信号,探头加压时血流信号稍增多,

韩秀霞,李全香,沈小芳,王方宁,赵运立[3](2014)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总结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利用PubMed和CHKD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侵袭性血管黏(或粘)液瘤"为关键词,检索所有有关文献。选择符合检索条件的210篇参考文献,分别对AAM有关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的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82例AAM中男64例,女218例,男女之比为1:3.4。年龄183岁,平均40.38岁。AAM好发于生育期女性外阴、生殖道及盆腔软组织,男性阴囊、精索、腹股沟等处。术前不能明确诊断。肿瘤直径最小1 cm,最大60 cm。所有病例都有典型的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表明Vimentin、CD34、Desmin、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表现强阳性,而Ki-67、S-100、Actin则大多数为阴性。病程1个月至20年。术后复发时间2个月至20年。本病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结论 AAM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原因不明,病程进展缓慢,具有局部侵袭性,切除后易复发,需要长期随访。

蒋敏,马鹏程,朱骏,曾峰[4](2010)在《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预后,以免误诊误治。报告巨大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伴平滑肌瘤分化一例,通过常规HE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讨论。侵袭性血管粘液瘤比较罕见,治疗宜早期局部扩大切除,并需长期随访观察。

王鹏[5](2002)在《颅骨肿瘤142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 总结142例颅骨肿瘤病例,以提高对颅骨肿瘤的认识,从而提高颅骨肿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 方法 从发病率、年龄、性别、发生部位、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1980~2001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42例颅骨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本组142例颅骨肿瘤共有18种病理类型,平均术前确诊率为58.5%。其中骨瘤、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嗜酸性肉芽肿、颅骨转移瘤、表皮样囊肿五种病理类型占总病例数的71.8%,平均术前确诊率66.7%;而其他13种疾病仅占总病例数的28.2%,其术前确诊率仅有37.5%。 结论 虽然颅骨肿瘤发病率低,但种类繁多、表现相似,在临床工作中容易误诊势必影响治疗。颅骨肿瘤在发病率、年龄、性别、发生部位、病理学特点、影像学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有规律性可循。通过总结分析,加强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采取针对性治疗从而改善其预后。

张伟[6](2000)在《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文中研究表明

耿建丽[7](1996)在《国外皮肤病新病名》文中研究说明国外皮肤病新病名毁形性渐进性坏死性肉芽肿病[1,2]毁形性渐进性坏死性肉芽肿病(disfiguringnecrobioticgranulomatousdisease,DNG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肉芽肿性疾病。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似类脂性渐进性坏死,但病...

远羽佳[8](2021)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21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rimary angiiti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PAC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探索PACNS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等可能的新认识。方法:对于21名于2015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PACN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记录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治疗等全部资料。所有的检查结果由两名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医生和中枢组放射科医生进行判读和分析。通过对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以及治疗的分析,进一步探索PACNS可能的新认识。结果:1.PACNS以女性患者多见,青年人发病较多见,秋季为高峰季节。其起病缓慢,从发病到入院平均时间超多1个月,手术和上呼吸道感染可能是PACNS发病的诱因,前驱症状以头痛和认知功能障碍常见,无特征性临床表现,且PACNS未发现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部分患者会出现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和蛋白轻度升高。PACNS患者脑电图可能会存在异常,对于脑电图异常的轻型卒中表现的患者对PACNS的可能加以小心。2.HR-MRI作为确诊的必须标准,PACNS大中血管受累占多数,其中,前循环受累多于后循环,单侧多于双侧,大脑中动脉为受累最多的血管,且脑实质右侧受累多于左侧。受累血管在HR-MRI上的特征性表现为管壁均匀、环形增厚伴强化。3.目前临床上大多于急性期应用激素冲击治疗联合(不联合)免疫抑制治疗或免疫球蛋白治疗,缓解期应用激素治疗联合(不联合)免疫抑制治疗。但是,新兴的激素冲击治疗联合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同样有效且副作用小。此型患者大多病情可控,预后良好。结论:1.临床上,如有无明显血管危险因素的脑卒中表现的患者,若患者有前驱症状(头痛、认知障碍等)且发病隐袭,病程较长的特点,应当考虑PACNS可能。2.部分PACNS患者会存在异常脑电图,对于轻型卒中合并脑电图异常表现的患者应考虑PACNS的可能。3.血清免疫学检查为阴性且没有合理原因解释的脑血管狭窄时,经济情况允许下,及时进行脑血管HR-MRI检查,明确是否为PACNS。4.新兴的激素冲击治疗联合静注免疫球蛋白治疗可能同样有效且副作用小。

蔡佳宏[9](2020)在《多模态影像融合在中央功能区脑膜瘤术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目的:中央功能区脑膜瘤周围常伴有许多中央回流静脉,术前应用CT、MRI T1WI、Flair、MRA、MRV等多种模态的融合,构建中央功能区脑膜瘤与周围静脉的关系,为术中的肿瘤切除以及对静脉的保护提供指导。方法: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5例术前行多模态影像融合的中央功能区脑膜瘤患者,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行传统显微切除的17例病例作为对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肿瘤1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预后情况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1级切除13例(86.67%),对照组为13例(76.47%),两组患者1级切除率无显着差异(p=0.4609);研究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出现4例并发症(76.47%),有显着差异(p=0.0446);研究组术后KPS评分为98.57±3.52分,对照组术后KPS评分为89.33±18.70,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显着改善(p=0.0424)。结论: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可以准确定位中央功能区,并清晰地显示肿瘤与中央静脉关系,并结合神经电生理监测术中实时保护功能区,减少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在安全范围内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

贾茜[10](2016)在《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R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治及预后,对本病的诊疗提供帮助,减少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2001-2016年发表在CNKI、Pubmed等数据库有关RP的文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重点对国内近10年内相关的123篇文献中,记录较完整的142例患者及该例报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同时探讨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预后等一般规律。结果:RP发病率低,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可伴有多系统损害,病情易反复,首诊易误诊、漏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治疗有效,预后个体差异较大。1.病例:本次报道病例的临床表现为耳廓、肾脏受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后患者因个人原因未再用药,1月后随访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等症状,并未再规范诊治,目前该患者仍在随访中。2.文献复习:(1)性别:男性75例,女性68例,男女比例为1.10:1。(2)年龄:各年龄均可发病,最小7岁,最大82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中位发病年龄46岁,平均年龄45.05±15.36岁。(3)合并疾病:8例合并恶性肿瘤,其中5例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3例合并自身免疫病,其中7例合并骨关节炎,5例合并血管炎,2例合并寻常型银屑病,3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脂膜炎、sweet病、溃疡性结肠炎、抗磷脂综合征各1例。(4)临床表现:仅23例累及一个脏器或系统,余120例呈多系统损害。累及耳103例(72.0%),呼吸系统99例(69.2%),关节52例(36.4%),鼻、眼各49例(34.3%),皮肤1O例(7.0%),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各8例(5.6%)、6例(4.2%)、4例(2.8%),发热56例(39.2%)。(5)实验室检查:贫血72例(72/124),白细胞增多50例(50/124),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41例(41/124),淋巴细胞比率降低5例(5/124),血小板增多17例(17/124)。尿常规异常15例(15/53),肝酶异常9例(9/66),低白蛋白血症8例(8/15),高脂血症3例(3/6),甲状腺功能异常3例(3/12),高尿酸血症1例。自身抗体谱异常28例(28/114),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24例(24/61),血清C3、C3异常9例(9/45)。血沉增快112例(112/139),血清CRP升高72例(72/95)。(6)影像学检查:93例行颈胸部HRCT检查,64例有异常发现,如气道管壁增厚、狭窄、扭曲,肺野高密度影,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肋骨及周围软组织肿胀、模糊等。50例患者行气管镜检查,48例有异常发现,如黏膜水肿充血、软骨环消失、气道狭窄、管壁钙化、增厚、塌陷等。14例患者于气管镜下行局部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组织学改变可见急慢性炎症、纤维肉芽组织形成等改变。(7)病理改变:30例患者行局部皮肤和(或)软骨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共同特点为软骨正常腔隙结构破坏、嗜碱性消失,早期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后期为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晚期可见软骨被纤维组织替代。(8)治疗:142例患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中55例患者单用此方案治疗,82例在此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沙利度胺、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等,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4例联合应用生物制剂治疗。(9)预后:7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8例出现耳廓塌陷,3例听力丧失,14例视力受损,47例鞍鼻畸形,45例气道狭窄,2例声带、会厌运动受限。6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中5例死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1例意外死亡。结论:1、R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2、RP可伴发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3.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多系统损害。4.根据病情单独或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5.RP预后个体差异较大,早期正确诊断、规范治疗是控制本病进展的重要前提。

二、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误诊宫颈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简介
2 讨论

(2)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资料
2 讨论

(4)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试剂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
    2.2 病理检查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
    3.2 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
    3.3 本例特点
    3.4 鉴别诊断
    3.5 治疗及预后

(5)颅骨肿瘤142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资料和结果
五、 讨论
六、 小结
七、 参考文献
八、 致谢

(8)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21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多模态影像融合在中央功能区脑膜瘤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2 评定标准
        1.2.1 患者入选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2.3 剔除标准
        1.2.4 脱落标准
        1.2.5 手术切除程度的评定标准
        1.2.6 肿瘤复发标准
    1.3 临床表现
    1.4 仪器设备
    1.5 影像学资料
    1.6 手术方法
        1.6.1 术前干预
        1.6.2 麻醉和体位
        1.6.3 手术切口
        1.6.4 显微手术原则
    1.7 术后
    1.8 随访
    1.9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
    2.1 影像学重建结果
    2.2 手术结果及预后
        2.2.1 切除率
        2.2.2 预后情况
    2.3 病理结果
    2.4 随访结果
    2.5 典型病例
第三部分 讨论
    3.1 术前影像学检查
    3.2 术中引流静脉和皮层的保护
    3.3 肿瘤暴露与切除
    3.4 术后管理
    3.5 复发患者的放化疗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外科脑肿瘤手术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10)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病例报道
文献复习
讨论
结论
附图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四、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误诊宫颈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J]. 何珂,符小艳,王圣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07)
  • [2]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J]. 郭帅,姚坤,陈金华,刘华,陈涛,高文宏.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10)
  • [3]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分析[J]. 韩秀霞,李全香,沈小芳,王方宁,赵运立.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4(30)
  • [4]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临床病理观察[J]. 蒋敏,马鹏程,朱骏,曾峰. 甘肃科技, 2010(22)
  • [5]颅骨肿瘤142例分析[D]. 王鹏. 天津医科大学, 2002(02)
  • [6]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1例[J].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00(06)
  • [7]国外皮肤病新病名[J]. 耿建丽. 临床皮肤科杂志, 1996(03)
  • [8]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21例临床分析[D]. 远羽佳.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9]多模态影像融合在中央功能区脑膜瘤术中的应用[D]. 蔡佳宏.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10]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D]. 贾茜. 山东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头皮侵袭性血管粘液瘤一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