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慢性炎症综合征与血清瘦素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宋子威[1](2021)在《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中医药对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作用及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 CNKI、WanFang、VIP、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文献数据库中与中医药干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营养状况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对象为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组干预措施为中医药(包括口服中药、中药静脉制剂、中药外用、针灸、导引、食疗等),对照组为基础治疗或阳性西药,对照组不含中医药相关内容,以血白蛋白为主要结局指标,检索日期为2010年11月至2020年11月;将所有检索结果录入Endnote 20文献管理软件,经过软件自动查重及手工查重排除重复文献,剩余文献由两名独立研究者分别阅读题目及摘要,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获取剩余文献全文;由两名独立研究者分别阅读全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汇总、讨论并确认纳入文献,如有争议清第三研究者仲裁;两名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工具为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及JADAD量表,汇总、讨论质量评价结果,如有争议右第三研究者仲裁;对于质量评价中无法确定的文献,通过邮件及电话等方式联系原作,如经2次邮件问询、1次电话问询未能获得联系则放弃进一步求证;排除JADAD评分低于3分的文献,确认最终纳入文献。全程记录文献排除原因。由两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并交叉核对,提取数据包括研究基本信息(研究者及研究日期、患者人口学特征、研究设计、干预方法、干预周期)及结局指标。采用Stata14进行数据分析,通过I2检验判断研究异质性,综合meta回归及临床异质性因素进行亚组分析。若亚组内各研究间具有同质性(P≥0.1,I2≤50%),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亚组内研究具有临床同质性,但存在统计学异质性时,采用随机效应分析模型。对于连续性变量疗效指标,统计量使用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或标准化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SMD)合并统计量。各效应量均给出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统计量假设检验水准(α)为0.05。必要时采用敏感性分析来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若纳入研究数量>10个,则运用漏斗图判断发表偏倚。结果:关于中医药方法干预CKD营养状况的研究对于CKD早期研究较少,近10年研究多集中关注CKD5期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观察指标差异较大,且针对CKD营养不良的研究诊断标准不统一。最终纳入22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共纳入1718名患者,其中治疗组861人,对照组857人。最终观察的指标包括三类11项,实验室指标:Alb,PA,TF,TC,BUN,Scr,HGB;人体测量学指标:BMI,MAC,MAMC;量表:SGA与MQSGA。各个指标数据在研究间普遍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实验室指标:1)Alb:中医药干预对Alb的影响与中医证型、干预措施相较对照组无显着相关性,与综合分组相关性高。CKD5期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0.54,95%CI:[0.261.0.81],P=0.008<0.05,提示中医药相较对照组提高Alb水平效果更好;余亚组组内异质性较大,无法进行数据合并。组间异质性高,提示中医药对于CKD不同分期、不同营养状况的患者作用不同。2)PA:中医药相较对照组疗效与CKD分期、干预措施相关性较低;与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中医证型相关性较高。中医药对营养不良组、未提及营养状况组,改善PA作用均相较对照组更佳;营养不良组MD:1.27,95%CI:[0.88,1.66],P=0.008<0.05;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0.47,95%CI:[0.21,0.74],P=0.027<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营养不良组MD>未提及营养状况组MD,提示中医药对于营养不良组PA改善作用高于未提及营养状况组,但是由于后者情况不详,结论参考价值有限。CKD2-4期营养不良组,MD:1.37,95%CI:[1.013,1.727],P=0.084>0.05;CKD5 期轻中度营养不良组,MD:2.539,95%CI:[2.015,3.064],P=0.067>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正虚组MD:0.42,95%CI:[0.11,0.74],P=0.033<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虚邪实组,MD:1.34,95%CI:[0.94,1.74],P=0.097>0.05。中医药对 PA 的作用效果与中医证型相关,作用效果:无证型组>正虚邪实组>正虚组。但是由于无证型组仅有1项研究,且样本量较小,结论具有局限性。3)TF:中医药对于TF的作用程度与CKD分期、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中医证型、干预措施几项影响因素无明显相关性。4)TC:营养状况、中医证型、干预措施与CHO的合并MD相关性低,CKD分期与之相关度高。中医药对于CKD5期患者CHO的作用相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5)BUN:营养状况、中医证型与BUN的效应量相关性低。CKD分期、干预措施与之相关性较高,但是均因亚组内异质性较高,无法进行meta分析。亚组间异质性较大,提示中医药对于BUN的作用在不同CKD分期存在明显差异,但是由于CKD2-4期组仅有1项研究,结论参考价值有限。同样,不同中医药干预措施对于BUN的作用存在明显差异。6)Scr:中医药对Scr的改变与干预措施、中医证型相关度低,与CKD分期相关性高。CKD2-4 期组,MD:-0.69,95%CI:[-0.95,-0.43],P=0.035<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对CKD2-4期患者降低Scr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7)HGB:在删除2项高异质性研究后,最终共纳入1329名患者,以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MD:0.54,95%CI:[0.34,0.74],P=0.000<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医药相较于对照组能有效改善CKD各个分期、各种营养状况及各种证型CKD患者HGB水平。然而漏斗图检测提示存在发表偏倚,故研究结论受限。人体测量:指标BMI、MAC、MAMC在研究间异质性均较大,无法进行meta分析,而因涉及研究数量较少,进行亚组分析的意义较小。量表:仅有少量研究观察了量表积分,各种因素导致组间异质性较大,无法进行meta分析,而因涉及研究数量较少,进行亚组分析的意义较小。不良反应:中医药干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小,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中医药干预措施对不同CKD营养状况指标的影响不同。对不同CKD分期和营养状况综合分组的Alb影响差异较大;中医药能显着改善CKD患者PA水平,作用程度受营养状况、综合分组以及中医证型影响;中医药对不同CKD分期患者的TC疗效程度差异较大;中医药对TF、BUN、Scr的疗效无明确结论,需进一步研究观察;中医药能显着改善CKD患者HGB水平;对于人体测量学指标BMI、MAC、MAMC,量表SGA和MQSGA无明确结论。中医药干预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小,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
王涛[2](2021)在《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代谢、睡眠质量及疲劳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为期12周的有氧运动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矿物质代谢、睡眠质量及疲劳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医院的MHD患者50例,分为运动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仅接受MHD治疗,运动组在MHD基础上接受有氧运动,为期12周。有氧运动使用踏车训练机进行,每周3次,每次30至40分钟,持续12周。踏车训练机固定在透析床尾,在透析开始后10分钟,患者进入平稳状态,首先以被动运动模式进行5分钟左右的热身运动,然后在主动运动模式下进行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最后以被动运动模式再进行5分钟左右的放松运动。运动强度采用博格运动自觉量表评估,强度评分保持在11-12分,主观评判以患者稍微疲劳和微汗,但无心悸和气喘为标准。逐渐加大阻力,达到个人能耐受的中低强度后,维持至结束。若运动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时立即停止运动:胸痛、胸闷、大汗、头晕、恶心、呼吸困难、抽搐等。研究结束后,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运动前和运动后的实验室指标、睡眠质量评分及疲劳度评分,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有48例患者完成研究,运动组有2例患者中断有氧运动,1例转到其他医院行血液透析,1例上肢动静脉内瘘损坏,改为股静脉置管。两组性别、年龄、透析龄及病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12周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降低(P<0.05);运动组12周后的血磷降低(P<0.05);但是,12周之后,无论是与对照组相比,还是进行组内比较,运动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钙、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25羟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降低(P<0.05);进行组内比较,运动组12周后的PSQI评分降低(P<0.05)。(4)12周之后,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疲劳量表-14(Fatigue Scale-14,FS-14)评分降低(P<0.05);进行组内比较,运动组12周后的FS-14评分降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的有氧运动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hs-CRP、血磷、睡眠质量及疲劳度,但对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钙、PTH及25(OH)D没有明确影响。
邓雄英[3](2020)在《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和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ɑ-酮酸及百令胶囊治疗前后微炎症指标及其变化情况,并分析炎症指标与营养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同治疗方式下,患者微炎症指标的影响状况,为缓解患者微炎症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9年6月在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2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病人分为低通量透析组(A组、30例)、高通量透析组(B组、30例)、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C组、30例)、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D组、30例)。研究中使用低通量透析器材料均为:聚砜膜、品牌:威海威高、规格:F14(膜面积1.4m2),滤过系数18.0ml/(h.mm Hg);使用的高通量透析器材料均为:聚醚砜膜、品牌:成都欧赛、规格:OCI-HD150(膜面积1.5m2,超滤系数48ml/(h.mm Hg),高通量透析应用内置细菌过滤器的血液透析机。所用药物复方α-酮酸片由北京万生药业所生产,服用方法三餐中2.52g,po,tid;百令胶囊由杭州华东医药集团公司所生产,服用方法1000mg,po,tid。四组患者透析频次均为每周透析3次,4小时/次;所有患者均采用动静脉内瘘为血管通路,采用碳酸盐透析液,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流量500ml/min。常规使用普通肝素抗凝,若存在出血,则予无肝素透析。通过病历获取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资料,分别在基线期和血液净化治疗后3个月晨起抽取患者空腹上肢静脉血,测定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Fer)和白介素-6(IL-6)水平,采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全段甲状旁腺素(i PTH)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 C)水平,最后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从患者的营养指标上看,在经历3个月的治疗期后,四组患者主观营养评分分别为(5.24±1.12)、(4.31±1.19)、(3.15±1.32)、(3.15±1.25),总蛋白分别为(69.31±6.89)g/L、(70.95±5.38)g/L、(69.79±6.26)g/L、(71.64±5.87)g/L,白蛋白分别为(39.42±3.59)g/L、(40.85±3.14)g/L、(40.54±3.71)g/L、(40.91±2.92)g/L,前白蛋白分别为(509.83±113.28)mg/L、(539.16±146.79)mg/L、(535.88±140.16)mg/L、(536.67±139.42)mg/L,血红蛋白分别为(92.49±12.94)g/L、(101.74±21.32)g/L、(101.75±14.97)g/L、(102.96±14.48)g/L,P值皆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表明组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D组主观营养评分值低于其他三组,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其他三组。2)从患者的炎症指标看,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后,四组患者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分别为(25.32±18.47)mg/L、(8.95±9.73)mg/L、(11.61±8.39)mg/L、(7.46±10.54)mg/L,铁蛋白分别为(159.37±58.42)ug/L、(93.58±48.61)ug/L、(1 02.9 4±70.57)ug/L、(85.39±48.25)u g/L,白介素-6分别为(106.34±12.46)ng/L、(97.49±13.29)ng/L、(100.58±14.73)ng/L、(72.65±10.74)ng/L,p值都小于0.05,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D组的C-反应蛋白、铁蛋白和白介素-6含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这表明在降低微炎症水平方面,D组较其他三组具有更好的效果。3)从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看,在进行3个月的治疗后,四组患者的脂联素分别为(10.49±6.84)ug/ml、(20.36±26.38)ug/ml、(16.31±16.72)ug/ml和(26.97±26.49)ug/ml,总胆固醇分别为(5.02±0.47)mmol/L、(4.38±0.45)mmol/L、(4.71±1.53)mmol/L和(4.17±0.82)mmol/L,甘油三酯分别为(1.26±0.57)mmol/L、(1.37±0.44)mmol/L、(1.31±0.89)mmol/L、(1.34±0.82)mmol/L,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79±0.84)mmol/L、(1.21±0.17)mmol/L、(1.82±1.39)mmol/L、(1.20±0.32)mmol/L,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2.39±0.61)mmol/L、(2.45±0.64)mmol/L、(2.40±0.73)mmol/L、(2.52±0.29)mmol/L,p值皆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各治疗组之间的两两比较,D组与其他三组之间皆存在显着的统计学差异。D组的脂联素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均值明显要高于另外三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低于其他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对比看,D组p值亦小于0.05的临界值水平,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1)低通量透析组患者微炎症指标最高,高通量透析较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清除炎症因子的能力更强,而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指标疗效最为显着。(2)血浆脂联素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有预测作用。(3)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毒素清除、改善炎症状态以及营养不良方面较低通量透析组、高通量透析组、低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片和百令胶囊治疗组具有更好的效果。
陈红[4](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以及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透析龄大于3个月的非住院患者88例,评价透析充分性,采用透析患者量化主观整体评估(Q-SGA)方法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对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同时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等生化指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Q-SGA评估营养状况,结果显示8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营养不良61例(69.32%),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58例(65.91%),重度营养不良 3 例(3.41%)。2、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间比较发现白蛋白、血肌酐、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磷、血红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透析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氮、尿酸、视黄醇结合蛋白、血糖、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钙、转铁蛋白、每日蛋白摄入量、每日能量摄入量、年龄和性别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营养良好组与营养不良组间人体测量指标比较显示:握力、上臂肌围、上臂围和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和体重差异无显着意义(P>0.05)。4、对营养不良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年龄高(P<0.01,OR=1.07,95%CI:1.04-1.10)、低水平白蛋白(P<0.01,OR=1.15,95%CI:1.07-1.25)、低血磷(P=0.03,OR=3.55,95%CI:1.56-8.06)、透析龄长(P=0.03,OR=1.14,95%CI:1.05-1.25)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更高,KT/V≥1.2(P=0.049,OR=0.41,95%CI:0.17-0.99)、高体重指数水平(P=0.024,OR=0.18,95%CI:0.04-0.8)发生营养不良风险更低。[结论]1、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2、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较多;3、高龄、低水平白蛋白、低磷、透析龄长是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Kt/V≥1.2、高水平体质指数是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可用于监测MHD患者营养状况。
胡楠[5](2020)在《主观全面评估法、握力和骨骼肌质量指数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营养不良是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的常见并发症,是透析患者技术失败和全因死亡率的重要预测指标。目前用于评估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方法很多,主观全面评估法(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普遍的评估方法,但其量表较多、操作相对繁琐,而握力(Handgrip Strength,HGS)及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使用方便、客观有效更有利于临床推广。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CA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SGA评分、HGS及SMI,评估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比较三种评估方法的诊断价值,并分析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2018年4月起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腹透中心接受CAPD的患者,共123例。分别用SGA评分、HGS和SMI评估患者初始营养状况,并根据结果分别分组(G1、G2;H1、H2;S1、S2)。所有患者随访至2019年11月,其中部分患者资料缺失、失访,最终纳入分析的患者共67例。使用SPSS Statistic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APD患者临床指标分别与SGA评分、HGS、SMI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评估 HGS,SMI 对 CAPD 患者营养不良的诊断价值。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CAPD患者共67例,其中男性37例(55.22%),女性30例(44.78%),男女之比为1.23:1。到研究终点为止,共死亡5例(7.5%),转血液透析12例(17.9%),肾脏移植6例(8.9%),继续腹膜透析44例(65.7%)。因技术失败退出腹膜透析共17例,其原因主要包括包括:心血管意外4例(23%),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5例(29%),腹膜透析充分性差4例(23%),重症感染2例(12%),恶性肿瘤1例(6%),腹透管渗液1例(6%)。2.采用SGA评分诊断患者营养不良并分组,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8.36%。营养良好组(G1)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钾、磷、尿酸均显着高于轻至重度营养不良组(G2)患者,G2组患者年龄及腹膜透析技术失败的发生率高于G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采用HGS诊断患者营养不良并分组,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5.82%。握力正常组(H1)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钾、磷、总铁结合力均显着高于握力下降组(H2)患者,H2组患者年龄及腹膜透析技术失败发生率均高于H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采用SMI诊断患者营养不良并分组,CA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8.36%。肌量正常组(S1)患者白蛋白、尿素氮、葡萄糖、血清总胆固醇、钾、磷、总铁结合力、尿酸均显着高于肌量减少组(S2)患者,S2组患者年龄及退出腹膜透析发生率均高于S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分析显示:(1)SGA评分与年龄成正相关(P<0.05),与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尿素氮、钾、钙、磷、总铁结合力成负相关(P<0.05)。(2)男性HGS与血清白蛋白、总铁结合力成正相关(P<0.05);女性HGS与尿素氮、血红蛋白成正相关(P<0.05),与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成负相关(P<0.05)。(3)男性患者SMI与身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葡萄糖、钾、磷、总铁结合力成正相关(P<0.05),与年龄成负相关(P<0.05);女性患者SMI与尿素氮、肌酐、总铁结合力成正相关(P<0.05),与年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成负相关(P<0.05)。6.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握力下降(OR=0.766,95%CI:0.656-0.894,P=0.001),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OR=0.777,95%CI:0.659-0.917,P<0.001)是导致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7.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握力诊断营养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0.801(95%CI:0.676-0.925,P<0.05),SMI 诊断营养不良的曲线下面积为 0.816(95%CI:0.668-0.944,P<0.001),提示两者诊断营养不良价值均较高。而当两者同时用于诊断CAPD患者营养不良时,其曲线下面积为0.827(95%CI:0.700-0.954,P<0.001),提示HGS与SMI联合应用诊断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价值更高。结论:1.营养不良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2.营养不良是预测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技术失败的重要指标之一。3.握力下降,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是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4.握力和骨骼肌质量指数可用于诊断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且当两者联合使用时,诊断价值更高。
孟祥燕[6](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 HD)的营养状况,观察营养状态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关系;同时,结合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中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及光谷院区血液净化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MHD患者的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史资料、脉象、舌质、舌苔、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检测单次患者透析前空腹血液生化指标指标。由血液净化中心3名副主任医师协助进行中医证型辨证,统计出血透患者MIS(Malnutrition-Inflammation Score,MIS)分值,根据MIS分值分为营养尚可组和营养较差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了解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探讨营养不良与中医证候分布的关系,分析慢性营养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1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男性95例(54%),女性80例(46%),平均年龄(60.93±15.23)岁,平均透析龄(51.77±36.59)月。55例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状态,发病率约31%。2.17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本虚证中脾肾气虚41例(23.4%)、肝肾阴虚31例(17.7%)、脾肾阳虚17例(9.7%)、气阴两虚50例(28.6%)、阴阳俱虚36例(20.6%);所有患者中标实证分布湿浊证43例(25%)、湿热证47例(27%)、水气证16例(9%)、瘀血证69例(39%)。3.营养较差组患者55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62.00±14.83)岁,平均透析龄(62.4±39.9)月。本虚证中脾肾气虚7例(12.73%)、肝肾阴虚9例(16.36%)、脾肾阳虚8例(14.55%)、气阴两虚11例(20%)、阴阳俱虚证20例(36.36%),营养较差组本虚证以阴阳两虚为主,与营养尚可组比较在本虚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标实证分布中湿浊证12例(21.4%)、湿热证13例(23.2%)、水气证6例(10.7%)、瘀血证24例(42.9%),营养较差组标实证以瘀血证为主,与营养尚可组比较在标实证分布有统计学差异。4.单因素分析表明透析龄、心脑血管并发症、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透通道类型方面可能与血透患者进入营养较差状态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透析龄、C反应蛋白、心脑血管并发症是营养较差状态的中等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体重指数、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是营养状态的中等保护因素。血透通道类型与营养状态关系不大。【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虚最常见,标实证以瘀血证最常见。2.175例血透患者1年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31%。3.营养较差组患者本虚证分布以阴阳两虚证最常见,标实证以瘀血证最常见。4.透析月份越长、C反应蛋白水平较高、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中等危险因素,而体重指数偏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偏高、前白蛋白水平偏高是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保护因素。血透通道类型与营养状态关系不大。
李颖锦[7](2020)在《和解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随着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发病率逐年升高,患者生存时间逐渐延长,如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缓解血液透析并发症逐渐成为研究重点。营养不良是长期透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其临床表现是各种营养素的失衡,因其营养不良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住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生存质量密切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治疗营养不良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改善MHD营养不良方法有限,探索中医药对MHD营养不良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研究旨在观察中医和解法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评估益气降浊加减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MHD营养不良的中医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治法。研究目的评价益气降浊加减方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单中心、前瞻、开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2000年9月至2018年3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5例)与对照组(n=25例)。在饮食控制与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益气降浊加减方(1剂/日)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3/周;对照组单纯应用左卡尼汀注射液10ml、静脉滴注、3/周。疗程均为24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检查结果、人体测量数据及中医四诊资料,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与治疗后组间结果;比较两组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评估益气降浊加减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临床疗效评价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透析龄、原发病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均>0.05)。(2)人体测量结果比较:试验组肱三头肌皮褶厚度较治疗前有显着升高(P<0.05),其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人体测量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实验室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ALB比较均显着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ALB 比较,试验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肿瘤坏死因子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OSND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OSND评分比较,试验组OSND评分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分级比较,试验组轻中及重度组营养不良改善患者病例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5)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中医症状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对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口干、大便秘、结有明显改善,而试验组对缓解恶心症状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24周后,试验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60%,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44%,但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531,P>0.05)。安全性评价结果:(1)经24周治疗后,两组所有实验室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试验组及对照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益气降浊加减方对MHD患者营养不良状态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主要表现在:①降低TNF-α水平;②延缓Alb水平的降低;③提高OSND评分。(2)益气降浊加减方能部分改善MHD患者营养不良中医临床症状。(3)益气降浊加减方临床应用安全
杨思源[8](2020)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现状;2.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3.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与体力活动、焦虑、抑郁、自我管理和社会支持的作用关系和强度,为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和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于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便利选取天津市5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572例。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衰弱量表(FRAIL)、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IPAQ)、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血液透析自我管理量表以及社会支持量表(SSRS)为研究工具,调查57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人口学情况、衰弱、体力活动、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情况。采用SPSS21.0软件中的t检验、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衰弱水平与体力活动、焦虑抑郁、自我管理、社会支持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以衰弱得分为因变量,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资料、体力活动问卷得分、焦虑抑郁量表得分、自我管理量表总分和社会支持量表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明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状况的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文献和专业知识,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理论模型。采用Amos21.0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验证,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作用方式。结果: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的发生率为39.33%,衰弱前期的发生率为41.25%,无衰弱的发生率为19.4%。其中73.4%的患者自感疲乏,其次是62.2%的患者有5种及以上的疾病,35.7%的患者存在体重下降,33.6%的患者无法自行上楼以及22.6%的患者步行能力较差。2.比较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得分,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状态、透析龄、合并症个数、尿量、血钙、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磷、血清肌酐、C反应蛋白、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和握力得分有统计学意义;而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水平、医疗付费方式、BMI指数、透析频率、有无肾移植、有无跌倒、血管通路方式以及血钾的衰弱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不同衰弱组的体力活动、焦虑、抑郁、自我管理和社会支持得分有统计学差异。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衰弱分别与体力活动、自我管理以及社会支持均呈负相关关系(r=-0.493,-0.601,-0.478,p<0.01),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关系(r=0.476,p<0.01)。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个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握力、体力活动、焦虑抑郁、自我管理和社会支持11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共同解释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总变异的7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数据与理论模型拟合良好,(34)2/df=2.844,GFI=0.951,AGFI=0.927,RMSEA=0.057;自我管理在体力活动、焦虑抑郁和社会支持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水平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其中疲乏和患病数量占比最高。患者的年龄、合并症个数、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尿素氮、血清肌酐、握力、体力活动、焦虑抑郁、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会对衰弱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自我管理既可以单独对衰弱产生影响,又可以作为其他因素产生作用的桥梁,建议医务人员可据此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制定相应的卫生保健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并预防和治疗衰弱。
王素芹[9](2020)在《运脾强生方对CKD4-5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疗效观察及对IGF-1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运脾强生方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质能量消耗(CKD-PEW)的疗效及对血清IGF-1、ALB水平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CKD-PEW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51例CKD4-5期符合PEW诊断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CKD4期7例,5期4例,5D期16例)与对照组24例(CKD4期4例,5期5例,5D期1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优质蛋白饮食(非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为0.4-0.6g/kg·d,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1.0-1.2g/kgd)、控制血压、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等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运脾强生方,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复方α-酮酸片(开同),4片/次,每日3次,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观察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人体测量学指标、MQSGA量表及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L)、尿素氮(BUN)、肌酐(Sc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指标的变化。实验研究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选取10只雄性SD大鼠为空白组,给予正常饮食饲养,其余50只大鼠采用腺嘌吟与低蛋白饲料配成混合饲料进行喂养的方法建立CKD-PEW大鼠模型,造模时间3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开同组及运脾强生方高、低剂量组,其中模型组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药物干预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予开同、运脾强生方高、低剂量灌胃,于灌胃治疗4周观察大鼠体重,股动脉采血留取血清检测血清ALB及IGF-1,留取肝组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GF-1 mRNA的表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研究(1)两组基线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CKD分期等一般情况和中医证候积分、人体测量学指标、SGA评分、实验室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第1、2、3月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2、3月较治疗前下降,第2、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第1、2、3月均低于对照组,第2、3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纳差等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前后BMI、AC、TSF、AMC、MQSGA量表比较:①BMI:两组患者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C: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点A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升高趋势更明显,第2、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TSF: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点TSF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升高趋势更明显,第2、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④AMC: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AM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MQSGA量表: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点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4)两组治疗前后Hb、Alb、TG、CHOL比较:①Hb: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b水平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ALB: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ALB水平均较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G、CHOL: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TG、CHOL水平较治疗前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非透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UN、Scr比较:两组BUN、Scr水平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血清IGF-1水平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点IGF-1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后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升高趋势更明显(P<0.05)。实验研究(1)一般情况:空白组大鼠表现机警,饮食正常,毛发有光泽,体重正常增长。腺嘌呤与低蛋白饲料喂养3周后,模型组大鼠出现精神状态萎靡,毛发的光泽度差,伴有脱毛,进食较少,饮水较多。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UN、Scr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光镜下模型组肾间质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肾间质纤维化,表明CKD-PEW大鼠造模成功。造模第3周模型组大鼠死亡1只,造模结束后分组前死亡6只大鼠,药物干预后各组均有大鼠死亡,其中模型组死亡2只,开同组死亡3只,高剂量组死亡2只,低剂量组死亡3只。(2)给药后各组体重的变化:腺嘌呤与低蛋白饲料喂养3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与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开同组给药后各时间点均较模型组增加,但直到第4W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脾强生方高、低剂量组大鼠体重给药后各时间点均较模型组增加,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开同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用药1、2、3周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药低剂量组用药第2周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段体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血清TP、ALB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开同组、运脾强生方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同组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血清IGF-1 比较: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GF-1含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开同组、高剂量组血清IGF-1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开同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IGF-1含量高于开同组,低剂量组低于开同组(P<0.05)。(5)各组肝组织IGF-1 mRNA的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IGF-1 mRNA的表达较空白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运脾强生方高剂量组、开同组IGF-1 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脾强生方低剂量组IGF-1 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同组比较,运脾强生方高剂量组与开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低于开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中药运脾强生方能改善CKD-PEW患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纳差等症状,在升高人体测量学指标AC、TSF和降低MQSGA评分方面优于复方α-酮酸片,在升高血清ALB方面与复方α-酮酸片疗效相当。(2)运脾强生方可以改善腺嘌呤与低蛋白饲料混合饲料喂养的CKD-PEW模型大鼠的营养状况。(3)运脾强生方改善CKD-PEW的机制可能与上调肝组织IGF-1mRNA表达,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有关。
代锦锦[10](2020)在《同时期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的营养状况相关因素分析及对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腹膜透析、血液透析两种透析方式营养状况相关因素分析及对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首次确诊并规律随访的透析患者,分为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其中腹膜透析组(共74例),血液透析组(共83例),随访3年,资料收集包括一般资料、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饮食记录和分析、体测量、生化指标。随访截止时间2019年12月,记录生存、退出透析或死亡等结局。结果:3年后,157例透析患者,其中血液透析组(共83例),其中有8例转为肾移植,23例死亡,共31例(37.8%)退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组(共74例),有8例转为肾移植,12例转为血液透析,15例死亡,共35例(47.3%)退出腹膜透析。进入血液透析的平均年龄为(57.42±16.17)岁,腹膜透析的平均年龄为(56.79±16.66)岁。(1)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透析时间延长,同一时期血透患者营养状况优于腹透患者(P<0.05),且两组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生存率低于营养正常患者(腹透t=8.1,P=0.037;血透t=5.78,P=0.042)。(2)COX回归模型分析:PD组的SGA营养不良发生率、血白蛋白、甘油三酯、CRP和透析前尿素氮值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34,0.022,0.011,0.024,0.037,<0.05)。HD组的SGA营养不良发生率、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血白蛋白、CRP和BMI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25,0.012,0.037,0.030,0.040,<0.05)。结论:1.随透析时间延长,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逐渐加重,营养不良患者的生存率低于营养正常患者,并且同一时期血透患者营养状况优于腹透患者。2.高龄、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SGA、饮食蛋白摄入、ALB、CRP和体质量指数是影响血液透析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是腹膜透析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控制透析患者血压,血脂水平,钙磷代谢紊乱有利于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3.营养状态(SGA、ALB、HB)、甘油三酯、CRP、透析前尿素氮、腹膜透析充分性(Kt/V)、残存肾功能、高龄、血浆白蛋白>35g/L均是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其中SGA评分、Kt/V是影响腹透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慢性炎症综合征与血清瘦素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慢性炎症综合征与血清瘦素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国内外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研究进展 |
1.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1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流行病学特点 |
1.2 CKD不同阶段的病生理机制及营养状况特点 |
1.3 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 |
1.4 CKD营养状况的诊断 |
1.5 CKD营养状况的治疗 |
1.6 现代医学治疗手段的局限性 |
2. 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2.1 慢性肾脏病之中医观 |
2.2 营养状况之中医观 |
2.3 中医药干预营养状况的具体方法 |
2.4 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相关临床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
前言 |
一、研究材料与方法 |
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文献来源及检索策略 |
2.1 检索范围 |
2.2 检索策略 |
2.3 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 |
2.4 资料提取 |
2.5 资料分析 |
2.6 研究方案及注册信息 |
二、研究结果 |
1. 检索流程及结果 |
2. 纳入研究特征 |
2.1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2.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3. 亚组分组情况概述 |
4. 主要结局指标:白蛋白(Albumin, Alb) |
5. 次要结局指标 |
5.1 实验室指标 |
5.2 人体测量 |
5.3 量表 |
6. 不良反应 |
7. 讨论 |
7.1 原始研究评价 |
7.2 本次研究指标的选择 |
7.3 本次研究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中文检索式及检索结果 |
附录2. 英文检索式及检索结果 |
附录3. JADAD量表评分标准 |
个人简历 |
(2)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代谢、睡眠质量及疲劳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干预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3)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材料 |
1.1.1 样本含量估计 |
1.1.2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2.1 建立患者资料 |
1.2.2 主观营养评估法 |
1.2.3 血清标本采集 |
1.2.4 生化指标检测 |
1.3 医学伦理学 |
1.3.1 知情同意原则 |
1.3.2 自愿原则 |
1.3.3 患者利益第一原则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 |
2.2 各组间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分析 |
2.2.1 治疗前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2.2.2 治疗后患者营养指标比较 |
2.3 各组间炎症指标比较分析 |
2.3.1 分组治疗前炎症指标比较 |
2.3.2 分组治疗后炎症指标比较 |
2.4 各组间电解质及毒素指标的比较 |
2.4.1 治疗前后电解质指标比较分析 |
2.4.2 治疗前后各组间毒素指标比较分析 |
2.5 各组间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
2.5.1 治疗前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
2.5.2 治疗后脂联素及脂代谢指标的比较 |
2.6 血浆脂联素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高通量透析联合百令胶囊和α-酮酸片对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的作用 |
3.2 脂联素与患者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的关系 |
3.3 小结 |
4 问题与展望 |
4.1 问题 |
4.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主观全面评估法、握力和骨骼肌质量指数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生化指标检测 |
2.2 SGA评分的计算 |
2.3 握力测定 |
2.4 肌肉质量的测量 |
2.5 研究终点 |
2.6 亚分类 |
3 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 |
1 CAPD患者的一般资料 |
1.1 CAPD患者性别和年龄 |
1.2 CAPD患者原发病因构成 |
1.3 CAPD患者预后及转归 |
1.4 CAPD患者技术失败原因 |
1.5 CAPD患者死亡原因 |
1.6 CAPD患者基线资料 |
2 用三种营养评估方法诊断CAPD患者营养不良,并分别比较其基线资料 |
2.1 根据三种营养评估方法将CAPD患者进行分组 |
2.2 通过SGA评分诊断患者营养不良并分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 |
2.3 通过HGS诊断患者营养不良并分组,比较两组间基线资料 |
2.4 通过SMI诊断患者营养不良并分组,比较两组间基线 |
3 CAPD患者临床各指标与三种营养评估方法的相关分析 |
3.1 SGA评分与CAPD患者临床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
3.2 SMI与CAPD患者临床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
3.3 握力与CAPD患者临床各指标的相关分析 |
4 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 |
4.1 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4.2 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5 ROC曲线评价HGS及SMI在CAPD患者营养不良的诊断价值 |
第三部分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
1 慢性肾脏病中的代谢和调节紊乱 |
1.1 代谢性酸中毒 |
1.2 持续性炎症 |
1.3 激素失调 |
2 蛋白质和能量摄入减少 |
2.1 营养摄入不足 |
2.2 厌食症 |
2.3 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 Energy Expenditure,REE) |
3 合并症和生活方式 |
3.1 合并症 |
3.2 活动减少 |
4 透析 |
4.1 血液透析 |
4.2 腹膜透析 |
5 临床建议 |
5.1 优化营养疗法 |
5.2 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
5.3 消除炎症因素 |
5.4 减少激素变化 |
5.5 增加体育锻炼 |
6 总结 |
参考文献 |
常用缩略词 |
致谢 |
(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研究设计 |
4.透析方案 |
5.心脑血管并发症 |
6.仪器设备 |
7.统计分析 |
结果 |
1.基本情况 |
2.中医证候分布情况 |
2.1 本虚证分布情况 |
2.2 标实证分布情况 |
3.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 |
4.营养尚可组与营养较差组比较 |
4.1 中医证候比较 |
4.2 一般资料及生化指标比较 |
4.3 Logis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情况 |
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 |
2.1 年龄、性别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 |
2.2 C-反应蛋白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 |
2.3 透析龄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 |
2.4 磷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
2.5 甲状旁腺激素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
2.6 BMI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
2.7 白蛋白、前白蛋白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
3.中医学相关认识 |
3.1 中医证候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 |
3.2 中医学对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认识 |
4.营养不良的原因 |
4.1 营养摄入不足 |
4.2 血液透析中营养的丢失 |
4.3 营养转化、吸收障碍 |
5.透析中营养不良的防治 |
5.1 营养不良的中医治疗 |
5.2 营养不良的西医治疗 |
6.本次调查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论文发表情况 |
附表1 营养不良炎症评分(MIS) |
致谢 |
(7)和解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蛋白质营养消耗的西医研究进展 |
1 蛋白质能量消耗概念 |
2 MHD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 |
3 MHD患者营养不良的评价指标及方法 |
4 西医干预治疗 |
5 小结 |
综述二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蛋白质能量消耗的中医研究进展 |
1. 维持性血液透析合并蛋白质能量消耗中医病因病机 |
2. 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 |
3. 中医干预治疗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标准 |
2.6 脱落标准 |
2.7 终止标准 |
2.8 试验分组 |
2.9 治疗方法 |
2.10 主要疗效观察指标 |
2.11 安全性指标 |
2.12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2 临床疗效评价 |
3.3 安全性评价结果 |
4 讨论 |
4.1 和解法治疗MHD患者营养不良的认识 |
4.2 和解法治疗MHD营养不良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
4.3 益气降浊加减方对MHD营养不良患者中医临床症候的影响 |
4.4 益气降浊加减方对MHD营养不良患者的安全性 |
5 结论 |
6 不足及展望 |
6.1 不足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3 相关概念 |
4 理论框架 |
研究设计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3 研究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各量表信度检验 |
2 MHD患者的基本特征 |
3 MHD患者的衰弱状况 |
4 MHD患者体力活动得分情况 |
5 MHD患者负性情绪状况 |
6 MHD患者自我管理得分情况 |
7 MHD患者的社会支持得分情况 |
8 MHD患者衰弱的单因素分析 |
9 衰弱与体力活动、焦虑抑郁、自我管理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
10 MHD患者衰弱的多因素分析 |
11 衰弱与体力活动、焦虑抑郁、自我管理及社会支持的结构方程模型 |
讨论 |
1 MHD患者的一般特征分析 |
2 MHD患者衰弱的现状分析 |
3 MHD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的探讨 |
结论和建议 |
1 结论 |
2 局限性及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维持性血液透析与衰弱的相关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运脾强生方对CKD4-5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疗效观察及对IGF-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西医对慢性肾脏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研究 |
1.1 概述 |
1.2 流行病学 |
1.3 病因与发生机制 |
1.4 诊断 |
1.5 治疗进展 |
2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研究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则治法 |
2.4 辨证论治 |
2.5 复方治疗 |
2.6 单方验方 |
2.7 中成药 |
2.8 外治法 |
2.9 实验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3 治疗方法 |
3.1 常规治疗 |
3.2 运脾强生方治疗 |
3.3 复方α-酮酸片治疗 |
3.4 治疗分组 |
3.5 疗程 |
4 观察指标 |
4.1 一般资料 |
4.2 疗效性指标 |
4.3 次要指标 |
4.4 不良反应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 |
6.1 基线资料 |
6.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6.3 两组治疗前后BMI、AC、TSF、AMC、MQSGA量表比较 |
6.4 两组治疗前后Hb、ALb、TG、CHOL的比较 |
6.5 两组非透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UN、Scr水平的比较 |
6.6 两组治疗前后IGF-1水平的比较 |
6.7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
7 讨论 |
7.1 研究意义 |
7.2 中医对CKD-PEW的认识 |
7.3 运脾强生方组方特点及临床应用 |
7.4 CKD-PEW的疗效评价 |
7.5 疗效分析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及方法 |
2.1 实验动物 |
2.2 实验药物及试剂 |
2.3 主要仪器设备 |
2.4 实验方法 |
2.5 观察项目 |
2.6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治疗后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 |
3.3 各组大鼠血清TP、ALB的变化 |
3.4 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IGF-1的比较 |
3.5 治疗后各组大鼠肝组织IGF-1mRNA的表达量的比较 |
4 讨论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表2 MQSGA评分表 |
附表3 英文缩写词表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课题和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同时期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的营养状况相关因素分析及对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诊断标准及计算公式 |
2.4 统计学处理 |
3 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两组间各年度临床指标资料 |
3.3 两组内临床数据指标 |
3.4 两组内生存分析 |
4 讨论 |
4.1 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可能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 |
4.2 营养不良对透析患者的影响 |
4.3 营养不良的预防及治疗 |
4.4 透析营养状况目前研究的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 |
5 结论 |
6 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同时期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的营养状况相关因素分析 |
参考文献 |
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慢性炎症综合征与血清瘦素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与慢性肾脏病营养状况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D]. 宋子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有氧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代谢、睡眠质量及疲劳度的影响[D]. 王涛.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高通量透析联合复方α-酮酸及百令胶囊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及微炎症方面的影响[D]. 邓雄英.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陈红.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5]主观全面评估法、握力和骨骼肌质量指数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D]. 胡楠. 苏州大学, 2020(02)
- [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候与营养不良的相关性研究[D]. 孟祥燕.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和解法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李颖锦.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杨思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运脾强生方对CKD4-5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疗效观察及对IGF-1的影响[D]. 王素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10]同时期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的营养状况相关因素分析及对患者长期生存预后的影响[D]. 代锦锦.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