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软件开发中的use case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宇[1](2021)在《设计模式在外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设计模式,主要用于对重复出现的问题提供可重用的解决方案。设计模式的提出,给出了一个强大的复用机制,使得软件开发能够在软件快速发展的今天适应不断发生变化的需求。设计模式能够非常有效地解决软件设计中的各种复用问题,将软件复用从代码复用提升至经验复用和软件开发各阶段的知识复用。设计模式在解决软件质量差、开发周期长、后期修改维护困难、开发成本高等问题上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本文介绍了设计模式的基本概念,讨论了设计模式的四大要素和作用,并详细阐述了设计模式的分类方法,以及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应该遵循的七大设计原则。然后,本文通过对汽车产品的设计流程、系统用户的用例描述和系统的功能性能这几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明确了用户需求。然后,本文以设计模式相关技术为核心,设计了外观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解决汽车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存在地过多人工操作的问题,为产品设计人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外观设计平台。该外观管理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进行了总体设计,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本系统按照功能划分模块,本文阐述了各个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其中包括:外观方案分配模块、外观设计器分配模块、导航器模块、编辑纹理模块、工作室材料库模块、纹理库模块。并且,通过对系统进行软件测试,验证了其功能的正确性。最后,本文提出了设计模式在软件中的应用策略,通过分析该外观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工厂方法模式、组合模式和单例模式在系统开发中的具体应用过程,提高各功能模块的软件质量,从实践的角度证明设计模式在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优势。本文通过具体的开发实践,验证了设计模式在外观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优势,证明了设计模式的使用可以提升软件的可拓展性、可维护性和可复用性,降低系统后期的维护代价。
贾磊[2](2021)在《恶臭气体及工业废水处理工艺VR教学软件设计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工程实践在环境工程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环境工程实践教学面临着时间空间的限制、现场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积极性低下等问题。为满足学生对于环境工程构建筑物、设备、管路的学习需求,本研究将虚拟现实(VR)技术应用于环境工程实践教学,开发了废气除臭系统和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共两套VR软件,并采用多种方法对软件进行了优化设计。本研究在以往VR软件开发流程中加入虚拟现实软件性能优化理念,形成了 Cinema 4D 建模、RizomUV 处理模型 UV、Quixel Mixer 制作贴图、Unreal Engine 4开发VR软件的工作流程,提出了开发流程中的性能优化方法和规范。根据上述开发流程完成了某污水厂废气生物除臭系统VR教学软件和某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VR教学软件。废气除臭系统展示了废气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的全过程,完整呈现了双层滴滤塔内外结构,为学习生物滴滤除臭工艺提供了媒介。煤化工废水处理系统展示了煤化工废水处理过程中核心的生物处理和物化处理,为学习煤化工行业废水处理过程原理和设计要点提供支持。两套虚拟现实软件场景庞大,为优化软件运行、提升教学效果,本研究从软件逻辑、剔除方法、渲染管线三个方面入手,运用视锥体剔除、实例化模型与材质、编程逻辑调优等多种性能优化方法,实现了全部构筑物的单场景的流畅呈现,避免了由于场景分割造成的学习不连贯、系统性减弱的问题。在软件功能方面,本研究除实现全场景漫游、流程控制、设备与构筑物展示等传统交互内容外,还根据项目中的不同特点、学生学习难点设置了管路突出显示与流向展示、位置指引、场景画面控制等交互。以解决传统实习中管路认识困难、大场景中的构筑物辨识困难等问题,满足场景的自由调控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加清晰的学习指引和更加自由的学习方式。除实现以上研究内容外,本文还对基于Unreal Engine4和Premiere的全景视频制作方式、基于Niagara的复杂构筑物结构内絮体运动的约束与模拟进行探索,并将以上内容率先应用于案例视频制作与项目开发过程中,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经验与借鉴。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论文设计了调查问卷,对废气除臭VR系统在环境工程本科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该虚拟现实软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知识获取效率,有助于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祁钧杰[3](2020)在《油田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随着使用量的不断增加,石油的加工生产量也需要随之增加,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科学合理的进行规划,所以石油的开采并不是盲目进行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科学合理的执行生产计划。然而人工管理模式下,大多数都是靠生产人员的经验来进行的,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生产与需求不平衡的情况发生。为此本文从基础数据管理的角度出发,将石油加工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和科学化管理,为石油的加工和生产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所研究的内容如下:首先,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确定了系统的技术选型,系统要满足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用户的访问需要,论文选用ASP.NET架构、MVC设计模式、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对基础数据管理系统进行设计与实现的。其次,从不同的用户角度出发,对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采用用例图与实际用户进行沟通交流,最终确定了系统的需求,功能方面主要包括:数据集成管理、生产运行管理、分析监测管理、HSE管理以及系统管理等。而非功能性方面的需求也比较多,敏感数据要确保安全保障等。然后,对基础数据管理系统展开详细的设计,对系统的体系架构展开详细的设计,采用时序图的形式对相关的功能进行具体流程的设计说明,并对该系统所涉及到的相关的业务实体进行提取,建立相应的数据管理系统,为该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基础数据管理系统中所有的分析结果最终将会以信息列表或各类图形的形式进行展示,这就需要对该系统的相关功能进行编程实现。论文采用C#语言和MVC设计模式来对系统的具体功能进行编程实现。给出了核心功能的运行效果展示,并从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两个方面来对系统展开详细的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可知,系统满足了日常的数据分析需要,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通过该系统的部署试用,大大提高油田基础数据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不同来源的数据的集成,实现油田基础数据的共享,满足了日常不同业务部门的数据交换的需求,系统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王斌[4](2020)在《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石油生产大国,但是使用量也是不断增加的,对加油设备的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为记录报修越来越麻烦,往往无法第一时间进行维修养护,对加油设备的维修备件管理比较原始,因此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建立也就迫在眉睫。目前国内设备管理软件有很多,加油站管理软件也有很多,但经过考察,发现了其中很多不满足现在的需求,比如加油站地理位置管理,或者只具备单一功能。因此,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无法进行采购,只能进行定制开发。本文以加油站的设备维护需求为研究基础,采用了 Java EE平台、MVC设计模式、SQL Server数据库对加油站设备维护业务的核心模块进行了开发。首先,按照软件需求分析的规范,论述了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概述、详细的业务功能需求分析,以及非功能需求分析的过程;然后,基于需求分析展开了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体系架构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重点论述了系统的整体架构、逻辑架构、物理架构、功能架构以及设备管理模块、维修保养模块、备件仓库模块、检验巡检模块以及统计报表模块的设计过程,同时还基于功能模块展开了数据库表与实体关系的设计过程。最后,基于需求分析与设计对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核心模块进行了实现与测试,并通过测试验证了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开发方案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综上,通过系统的部署应用,使得加油中心能够对所有站点的加油设备进行统一的维护和管理,能够科学合理的对维修任务进行分配,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设备维修管理的费用,该系统的研发对于加油中心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贾婉华[5](2020)在《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在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当代社会,硕士研究生的扩招给院校的招生工作带来了机遇与考验,“研招”工作信息化中招生系统的规范性、公平性、灵活性、全面性、易用性等方面都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国内硕士招生政策、招生流程、现有系统优缺点的基础上,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研究合理地授权与校、院协同配合为起点,以研究招生工作流引擎为手段,设计并实现了具有普适性的“研招”信息化系统。依据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依托“研究生招生”工作流程、依靠BRAC授权机制,结合高校实际,综合分析招生工作中出现的多种分支流程、授权要素,论文依据工作流引擎原理与设计实践方法,深入研究与分析了研招工作流,规范地完成了2个审核阶段的工作流BPMN建模,采用Activiti予以实现。以此为基础,应用基于数据的权限控制,采用面对向象的系统分析方法,基于UML设计、实现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考生与招生资料准备、计划招生缺额统计、接收调剂学科确认、调剂生接收、复试资格审核、复试、拟录取审核等阶段性功能,具备各级审核流程可配置、审核流程容错性高、对权限管理严格且相对灵活等特点。在系统设计与实现上,采用瀑布流的开发模式,分析设计阶段使用UML语言进行建模;开发阶段采用基于Java语言的Spring系列框架:Spring MVC、Spring Boot。后端结合Mysql数据库和Mybatis来进行数据交互,前端则使用j Query函数库和Bootstrap框架来简化设计;测试阶段使用JMeter测试工具进行功能及性能测试。
费汉明[6](2020)在《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首先对软件过程的主流技术统一软件过程RUP的思想、方法、技术进行了研究学习,然后基于RUP理论制定了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并通过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进行了实践。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结合互联网大发展大应用环境下的技术背景和铁路利用互联网+提升客运服务质量的业务背景,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方向:基于统一软件过程的思想、理论、方法,制定针对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并通过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实践。二、从软件工程层面循序渐进地对软件开发的思想、方法、技术进行了学习研究。研究了软件工程及其三大要素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工具和软件过程,进而从软件过程的需求日盛和未受到足够的关注引出对目前的主流软件过程统一软件过程RUP。对统一软件过程RUP的三大核心思想、四个阶段、九个核心工作流、六条最佳实践、裁剪等特性进行了研究,从而引出RUP中的关键技术可视化软件建模。对软件建模的相关概念、技术以及可视化建模语言UML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RUP的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方法,并对软件技术过程涉及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三、以目标为导向对互联网订餐业务进行流程规划设计,层层驱动地对互联网订餐业务进行目标建模、过程建模和业务流程分析。在业务建模的基础上,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功能性需求分析,以业务流程分析结果为驱动,在活动图中找出用例,并进行用例建模。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主要从系统需求、安全需求、性能需求、网络需求、安全需求方面进行分析。四、在用例建模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建模理论,以实现用例,满足系统功能性需求为目标,进行系统对象的分析,并建立了系统对象的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五、结合铁路信息化相关要求和铁路12306售票系统的建设经验,根据需求分析,对铁路12306餐饮系统进行架构设计。确定了技术路线,然后从网络架构、安全架构、系统逻辑、数据架构等角度进行了技术架构设计,最后,结合功能性需求分析进行了功能架构设计。六、基于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已开发了铁路12306餐饮系统。通过系统上线对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了验证。
林强[7](2020)在《基于SCADE的通用联锁软件平台适配层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铁路安全控制系统是以技术手段控制列车运行方向、运行间隔、运行速度的安全关键系统。车站联锁是控制列车站内运行的铁路安全控制系统地面核心子系统。根据铁路安全控制软件行业标准EN50128,车站联锁必须具有最高安全完整性等级SIL4级。由于各个国家具有不同的技术标准,甚至不同站场都会有不同的用户需求,极高的安全性要求、多变的技术标准、多样的需求变化以及联锁内部的复杂控制逻辑对联锁软件的开发造成了极大压力。传统的开发方式使用自然语言和图形描述系统的需求和设计,使用人工进行分析、审查、测试保证系统满足功能和安全的要求,但设计中容易引入歧义和错误,开发和测试低效、修改成本高。基于模型的形式化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开发方式中的问题:采用形式化语言精确地定义系统行为,避免歧义;形式化验证方便检查系统安全性;采用基于模型的开发方式能够更清晰地描述系统,进行更早和更有效的验证;自动生成代码增加开发效率,减少人工引入错误。SCADE作为基于模型的形式化开发代表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安全控制领域的系统开发中。本项目的目标是使用SCADE工具进行通用联锁软件的研制。为了重构既有联锁软件,开发通用的、模块化的、可扩展的软件架构,将联锁软件划分为与具体的输入和输出相关的平台适配层软件和完全的联锁运算核心逻辑。本文就使用SCADE工具进行通用联锁软件平台适配层的设计和实现展开工作。本文按照SCADE软件开发流程进行平台适配层的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使用SCADE模型实现联锁软件中与具体的硬件平台和通信相关的数据处理、通信协议、通信方式、安全冗余等平台适配层逻辑;实现通用的、适应变更的联锁核心逻辑接口;搭建起方便易用的模型仿真和生成代码的集成测试环境;最后在安全计算机硬件平台上验证平台适配层的可行性,为SCADE开发联锁软件平台适配层提供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刘尧[8](2020)在《基于JAVA的网上汽车租赁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以出行方式为例,过去人们的出行方式主要是以城际公交、火车、轮船等公共交通为主,如今人们大多选择自己驾驶或者乘坐小型客车的方式出行,开车出行不仅使我们的出行更加高效快捷,免去了公共交通拥挤、缓慢、行程单一的困扰,而且也丰富了我们的驾车体验,成为越来越多出行者的首选。在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资产使用权和拥有权分离的汽车租赁业取到了良好的市场反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汽车租赁产业的发展不仅迎合了社会用车需求,而且通过租赁的方式间接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量、减轻了交通流量,对于缓解汽车尾气引发的环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到了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汽车租赁业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业务量的不断提升,传统的以人工操作为主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日益增长的汽车业务需要。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将互联网技术和汽车业务整合到一个系统平台上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以神州租车、滴滴打车、一嗨租车等为主的汽车租赁厂商背靠强大的资金链,都实现了全网的布局,业务模式也覆盖了企业长租、个人短租以及国外租车等多个方面,通过实地调查和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到目前许多中小型租车公司受困于资金和人力资源的缺失,无法支撑租车信息系统的开发,导致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营业状况日益下降,不利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本次开发的网上汽车租赁系统就是基于这种问题进行开发的,论文从该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几个方面进行描述说明。从整体角度来说,该系统可以分为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台页面是租车会员进行车辆信息查看、汽车租赁、留言评论以及事故申请、个人信息查看与修改的场所,而后台页面是管理员对汽车信息、订单信息、门店信息、事故管理信息等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管理的页面。系统中除了租车会员和管理员角色,还设定了第三方审核角色,当会员提交的事故申请被公司管理员否决后,可以申请第三方再次裁决,该角色对事故的责任方具有最高的决定权。在开发技术上,该系统采用了B/S架构模式,并且在开发之前运用MVC设计模式搭建Java的运行环境和Tomcat。本系统界面简洁,操作简便,运行整体流畅,经过一系列的测试证明本系统达到了设计目的,满足了开发的基本需求,用户体验良好。
金天琪[9](2019)在《海洋类数据交易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海洋勘测设备的改良,海洋数据量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的趋势。为实现数据实用价值,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处理并投放到市场。由于海洋类数据具有数量庞大、地域分布范围广、类型复杂、处理难度大等特征,导致了海洋类数据交易市场的短缺。因此,本文对海洋类数据交易平台进行设计与开发进行研究。基于现有的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线下结合)商务模式,平台选用前后端分离的开发模式,通过后台SSM框架整合前端自适应的轻量级Vue框架进行开发,并使用MariaDB管理数据。对平台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出四大功能模块:数据展示模块包含海洋类数据搜索和用户个性化推荐功能;数据交易模块包含购物车、订单管理和支付功能;数据定制模块为用户提供上传数据需求功能;安全管理模块包含用户的安全登录及用户管理功能。在平台功能实现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测试,最终搭建一个界面简洁、操作方便、功能齐全的海洋类数据交易平台。该平台可实现海洋类数据的线上和线下交易,满足了海洋类数据获取方式多样化,提高了供需双方的积极性。数据交易平台对客户需求响应及时,通过对交易行为和交易海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协助客户在安全且稳定的平台上获取理想的海洋类数据。
曹瑞瑞[10](2019)在《面向模块化的MOVC设计模式研究和.NET高效开发框架实现》文中提出软件开发框架的设计是软件研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软件代码的开发效率、可移植性和可维护性等几个方面指标。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框架必然有着良好的设计模式做支撑,从而可以更好地对软件系统的层次和结构进行划分。目前在Web系统的开发中,基于MVC的设计模式和三层架构的分层思想被广泛地应用。然而随着社会信息化地不断发展,软件系统地规模日益变大,传统的MVC设计模式在软件层次的划分和开发框架的搭建上并不能满足开发的需求,往往会造成代码过于臃肿,开发效率低,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能差等问题。本文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一种“模型-操作-视图-控制(Model-Operate-View-Controller,MOVC)”四层结构的设计模式,通过模块化、结构化的管理,形成MOVC模式开发框架。而后以MOVC模式为基础,构建了一套控件包装技术用来解决代码重复现象,完善软件开发框架。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MVC设计模式和三层架构在现有背景下存在的问题,研究构建MOVC设计模式,给出各模块的工作流程和构建思想,为开发框架的搭建提供可靠的支撑。(2)分析了代码的重复现象和控件技术,研究了基于MOVC设计模式的控件二次包装方法,扩展了控件的适用范围和层次,并将其作为MOVC开发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3)通过MOVC开发框架实现了多个实际项目,并在开发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代码质量性能指标上对这些项目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MOVC开发框架在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上具有良好的表现。目前,已经使用MOVC开发框架完成多款软件系统,并且上线使用正常,系统运行稳定。
二、现代软件开发中的use case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软件开发中的use case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设计模式在外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1.5 本章小结 |
2 设计模式的相关理论概述 |
2.1 设计模式的概念 |
2.2 设计模式的要素 |
2.2.1 模式的名称 |
2.2.2 模式针对的问题 |
2.2.3 解决方案 |
2.2.4 效果 |
2.3 设计模式的作用 |
2.3.1 软件需求的多样性 |
2.3.2 修改或替换系统内部算法 |
2.3.3 类和对象之间紧密藕合 |
2.3.4 方便开发人员交流沟通 |
2.4 设计模式的原则 |
2.4.1 单一职责原则 |
2.4.2 开放-关闭原则 |
2.4.3 里氏替换原则 |
2.4.4 依赖倒置原则 |
2.4.5 接口隔离原则 |
2.4.6 迪米特原则 |
2.4.7 组合/聚合复用原则 |
2.5 设计模式的分类 |
2.6 本章小结 |
3 外观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研发背景 |
3.2 业务流程分析 |
3.2.1 汽车模型建模流程分析 |
3.2.2 外观材料库搭建流程分析 |
3.2.3 可视化方案设计流程分析 |
3.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1 外观材料库管理员 |
3.3.2 可视化专家 |
3.3.3 设计工程师 |
3.3.4 厂商 |
3.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4.1 实用性分析 |
3.4.2 可靠性分析 |
3.4.3 安全性分析 |
3.4.4 容错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外观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层次结构设计 |
4.1.1 分层式系统架构 |
4.1.2 MVC模式介绍 |
4.1.3 系统各层次逻辑分析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 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
4.3.1 外观方案分配模块 |
4.3.2 外观设计器分配模块 |
4.3.3 导航器模块 |
4.3.4 编辑纹理模块 |
4.3.5 工作室资料库模块 |
4.3.6 纹理库模块 |
4.4 系统功能测试 |
4.5 本章小结 |
5 设计模式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5.1 应用策略 |
5.2 应用分析 |
5.2.1 工厂方法模式 |
5.2.2 组合模式 |
5.2.3 单例模式 |
5.3 实验对比分析 |
5.3.1 Apdex应用性能指数 |
5.3.2 性能指标对比分析 |
5.3.3 功能实现对比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恶臭气体及工业废水处理工艺VR教学软件设计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虚拟仿真软件的教学应用 |
2.2 虚拟现实的发展及基本概念 |
2.3 VR教学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
2.3.1 VR教学应用 |
2.3.2 VR教学效果 |
2.3.3 环境工程教学中虚拟仿真软件的使用 |
2.4 VR软件开发比选 |
2.4.1 三维建模软件 |
2.4.2 贴图制作软件 |
2.4.3 VR开发软件 |
2.5 实时渲染性能优化概述 |
2.5.1 虚拟现实软件的实时渲染 |
2.5.2 虚拟现实软件的硬件需求 |
2.5.3 UE4的实时渲染概述 |
2.5.4 VR中性能优化的研究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开发流程 |
3.1 对原开发流程的改进 |
3.2 新开发流程详述 |
3.2.1 C4D建模 |
3.2.2 模型优化 |
3.2.3 UV处理 |
3.2.4 贴图制作 |
3.2.5 模型的碰撞体制作 |
3.2.6 场景搭建 |
3.2.7 材质制作 |
3.2.8 光照构建 |
3.2.9 粒子制作 |
3.2.10 场景优化 |
3.2.11 软件交互设计 |
3.2.12 音效设置 |
3.2.13 打包发行 |
3.3 软件使用概述 |
3.3.1 操作说明 |
3.3.2 场景漫游 |
3.3.3 模型拾取 |
3.4 本章小节 |
第4章 废气除臭系统VR软件设计 |
4.1 项目简介 |
4.2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 |
4.3 软件功能展示 |
4.3.1 设备内部结构展示 |
4.3.2 流向展示 |
4.3.3 工况展示 |
4.4 场景权重划分 |
4.5 材质制作 |
4.5.1 母材质制作与使用 |
4.5.2 泛用材质制作与使用 |
4.5.3 管路水动画材质 |
4.5.4 液位计参数可调材质的制作 |
4.6 交互开发 |
4.6.1 三维菜单的制作 |
4.6.2 强制旋转与借助宏的主菜单更新 |
4.7 性能优化效果分析 |
4.7.1 项目优化前后主要性能参数对比 |
4.7.2 进一步的性能优化方向 |
4.8 视频录制 |
4.8.1 定序器(Sequencer)概述 |
4.8.2 视频录制中的项目更改 |
4.8.3 基于Sequencer的项目衍生视频制作 |
4.8.4 VR旁观者视角(VR Specttor) |
4.8.5 全景视频的制作 |
4.9 本章小结 |
第5章 某煤化工废水厂VR软件设计 |
5.1 项目简介 |
5.2 项目重点与难点分析 |
5.3 基于DataSmith的工作流改进 |
5.4 性能优化功能与应用 |
5.4.1 实例化静态几何体排布 |
5.4.2 距离剔除 |
5.4.3 LOD与HLOD |
5.4.4 流送虚拟纹理 |
5.5 基于Quixel Mixer的PBR材质制作 |
5.5.1 以带式污泥脱水机加药箱为例的复杂材质制作 |
5.5.2 Quixel蒙版原理简介 |
5.5.3 表面及边缘锈蚀的制作 |
5.5.4 内部污垢的制作 |
5.5.5 定制贴图方法的性能测试 |
5.6 基于Niagara的粒子效果制作 |
5.6.1 Niagara简介 |
5.6.2 三沉池絮体类圆周运动分析 |
5.6.3 基于Niagara自定义约束组件实现 |
5.6.4 自定义约束组件方法的完善 |
5.6.5 基于Niagara配合矢量场的实现方法 |
5.6.6 Niagara粒子模拟的实时性评价 |
5.7 交互内容 |
5.7.1 位置提示功能设计 |
5.7.2 管路突出展示功能的实现 |
5.7.3 后期效果的开关控制 |
5.8 本章小结 |
第6章 教学应用与反馈 |
6.1 教学设计 |
6.2 教学反馈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不足与展望 |
7.2.1 不足 |
7.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油田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概述 |
2.1 ASP.NET |
2.2 SQL Server 2012 |
2.3 MVC设计模式 |
2.4 本章小结 |
3 系统需求分析 |
3.1 整体需求概述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数据集成管理 |
3.2.2 生产运行管理 |
3.2.3 分析监测管理 |
3.2.4 HSE管理 |
3.2.5 系统管理 |
3.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3.4 可行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整体架构 |
4.1.1 整体架构设计 |
4.1.2 逻辑架构设计 |
4.1.3 物理架构设计 |
4.1.4 功能架构设计 |
4.2 系统详细设计 |
4.2.1 数据集成管理 |
4.2.2 生产运行管理 |
4.2.3 分析监测管理 |
4.2.4 HSE管理 |
4.2.5 系统管理 |
4.2.6 部分功能流程图设计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E-R图设计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实现环境 |
5.2 系统功能实现 |
5.2.1 数据集成管理 |
5.2.2 生产运行管理 |
5.2.3 分析监测管理 |
5.2.4 HSE管理 |
5.2.5 系统管理 |
5.3 系统测试 |
5.3.1 功能测试 |
5.3.2 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4)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提出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技术概述 |
2.1 JavaEE |
2.2 WVC |
2.3 SQL Server |
2.4 本章小结 |
3 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1 需求概述 |
3.2 系统功能需求 |
3.2.1 设备管理 |
3.2.2 维修保养 |
3.2.3 备件仓库 |
3.2.4 检验巡检 |
3.2.5 统计报表 |
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设计 |
4.1 系统体系架构设计 |
4.1.1 整体架构设计 |
4.1.2 逻辑架构设计 |
4.1.3 物理架构设计 |
4.1.4 功能架构设计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1 设备管理 |
4.2.2 维修保养 |
4.2.3 备件仓库 |
4.2.4 检验巡检 |
4.2.5 统计报表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E-R图设计 |
4.3.2 数据库表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实现环境 |
5.2 功能模块实现 |
5.2.1 设备管理 |
5.2.2 维修保养 |
5.2.3 备件仓库 |
5.2.4 检验巡检 |
5.2.5 统计报表 |
5.3 系统测试 |
5.3.1 测试流程 |
5.3.2 功能测试 |
5.3.3 性能测试 |
5.4 小结 |
结论 |
工作总结 |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1.4 本文的各部分结构 |
2 相关研究及技术发展现状 |
2.1 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及模式发展现状 |
2.1.1 国外硕士招生制度及模式发展现状 |
2.1.2 国内硕士招生制度及模式发展现状 |
2.2 研究生招生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硕士招生信息化理论研究 |
2.2.2 研究生招生系统研究现状 |
2.3 工作流引擎发展现状 |
2.3.1 工作流及工作流引擎 |
2.3.2 第三方工作流引擎Activiti |
2.4 其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
2.4.1 软件开发方法与模式 |
2.4.2 前端技术和框架 |
2.4.3 后端技术及框架 |
2.4.4 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 |
2.5 本章小结 |
3 研招系统工作流引擎的研究 |
3.1 工作流引擎主要技术路线 |
3.2 工作流引擎工作与实现原理 |
3.2.1 数据管理 |
3.2.2 流程解析 |
3.2.3 流程实例化及流转 |
3.3 BPMN标准 |
3.3.1 BPMN标记语言 |
3.3.2 BPMN的存储、交换和执行 |
3.4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流建模 |
3.4.1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流程 |
3.4.2 硕士研究生招生审核流程建模及存储 |
3.4.3 工作流引擎与业务系统的集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招生系统分析与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1.1 功能性需求分析 |
4.1.2 功能模块分析 |
4.1.3 非功能性需求 |
4.2 系统概要设计 |
4.2.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
4.2.2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
4.3 系统详细设计 |
4.3.1 基础信息模块 |
4.3.2 学生模块 |
4.3.3 审核模块 |
4.3.4 复试模块 |
4.3.5 系统管理模块 |
4.3.6 用户模块 |
4.4 基于数据的权限控制 |
4.5 数据库设计 |
4.5.1 逻辑设计 |
4.5.2 物理设计 |
4.5.3 数据表设计结果示例 |
4.6 前端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系统功能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2 代码文件及其含义 |
5.3 用户模块 |
5.3.1 登录 |
5.3.2 注销 |
5.4 基础信息模块 |
5.4.1 导入数据文件 |
5.4.2 设置各级负责人 |
5.4.3 录入初试国家分数线 |
5.4.4 调剂缺额管理 |
5.5 学生模块 |
5.5.1 调剂生注册 |
5.5.2 调剂生填写基础信息 |
5.5.3 查看学生详细信息 |
5.5.4 学生查看审核进度 |
5.5.5 教师查看学生列表 |
5.6 审核模块 |
5.6.1 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流引擎的实现 |
5.6.2 审核流程管理 |
5.6.3 审核学生 |
5.6.4 拟录取学生导师分配 |
5.7 复试模块 |
5.7.1 复试成绩管理 |
5.7.2 学生及教师查看复试成绩 |
5.8 系统管理模块 |
5.8.1 短信与邮件定向发送 |
5.8.2 数据备份与清除 |
5.9 本章小结 |
6 系统测试 |
6.1 测试目标与方法 |
6.1.1 测试目标 |
6.1.2 测试方法 |
6.2 功能测试实例 |
6.2.1 测试环境 |
6.2.2 测试用例设计与执行结果展示 |
6.2.3 测试结论 |
6.3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6)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序言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技术背景 |
1.1.2 业务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业务层面的研究意义 |
1.2.3 技术层面的研究意义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软件过程研究 |
2.1 软件过程概述 |
2.2 统一软件过程RUP |
2.2.1 RUP的四个阶段 |
2.2.2 RUP的三大核心思想 |
2.2.3 RUP的九个核心工作流 |
2.2.4 RUP的 4+1 架构方法 |
2.2.5 RUP的六条最佳实践 |
2.2.6 RUP的裁剪 |
2.3 软件建模综述 |
2.4 建模语言UML及其扩展 |
2.4.1 UML |
2.4.2 Eriksson-Penker业务扩展模型 |
2.5 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的软件技术过程 |
2.5.1 大型复杂互联网系统开发的关键活动 |
2.5.2 业务建模 |
2.5.3 需求分析 |
2.5.4 系统对象分析 |
2.5.5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
2.6 本章小结 |
3 系统业务建模 |
3.1 业务概述 |
3.1.1 站餐预订 |
3.1.2 车餐预订 |
3.1.3 车餐实时购买 |
3.1.4 扫码点餐 |
3.2 业务目标建模 |
3.2.1 目标模型的表示 |
3.2.2 业务目标建模示例 |
3.3 业务过程建模 |
3.3.1 过程模型的表示 |
3.3.2 业务过程建模示例 |
3.4 业务活动分析 |
3.4.1 活动图的表示 |
3.4.2 业务流程分析示例 |
3.5 本章小结 |
4 系统功能性需求分析 |
4.1 用例的表示 |
4.1.1 用例图 |
4.1.2 用例描述 |
4.2 用例获取 |
4.2.1 获取用例的方法 |
4.2.2 用例获取示例 |
4.3 用例描述 |
4.3.1 用例描述方法 |
4.3.2 用例描述示例 |
4.4 本章小结 |
5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
5.1 系统需求 |
5.1.1 可扩展性 |
5.1.2 适应性 |
5.1.3 可靠性 |
5.1.4 可用性 |
5.1.5 易用性 |
5.2 性能需求 |
5.2.1 并发需求 |
5.2.2 数据存储能力 |
5.3 网络需求 |
5.4 安全需求 |
5.4.1 系统访问控制 |
5.4.2 客户信息安全 |
5.4.3 数据通信安全 |
5.4.4 软件容错 |
5.5 本章小结 |
6 系统对象分析 |
6.1 系统对象模型的表示方法 |
6.1.1 静态模型表示-领域模型 |
6.1.2 动态模型表示-时序图 |
6.2 系统对象静态建模 |
6.2.1 静态建模方法 |
6.2.2 系统静态建模示例 |
6.3 系统对象动态建模 |
6.4 本章小结 |
7 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 |
7.1 技术路线 |
7.2 技术架构设计 |
7.2.1 网络架构 |
7.2.2 安全架构 |
7.2.3 系统逻辑 |
7.2.5 数据架构 |
7.3 功能架构设计 |
7.3.1 运营管理 |
7.3.2 商品管理 |
7.3.3 餐饮预订 |
7.3.4 订单管理 |
7.3.5 交易对账 |
7.3.6 支付结算 |
7.3.7 统计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8 系统的实现 |
8.1 系统的总体实现 |
8.1.1 系统开发架构 |
8.1.2 系统功能实现 |
8.2 系统的关键实现 |
8.2.1 订单状态迁移的实现 |
8.2.2 扫码点餐的实现 |
8.3 本章小结 |
9 总结与展望 |
9.1 系统的应用 |
9.2 本文研究总结 |
9.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基于SCADE的通用联锁软件平台适配层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情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1.3.1 本文研究内容 |
1.3.2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基于SCADE软件开发 |
2.1 SCADE软件开发流程 |
2.2 SCADE建模元素 |
2.2.1 SCADE模型基本元素 |
2.2.2 常用的建模操作符 |
2.3 SCADE模型分析和验证 |
2.3.1 静态分析 |
2.3.2 动态仿真 |
2.3.3 形式化验证 |
2.4 SCADE模型代码生成 |
2.5 本章小节 |
第3章 平台适配层需求分析 |
3.1 系统定义 |
3.2 联锁逻辑部子系统 |
3.2.1 联锁逻辑部软件 |
3.2.2 联锁逻辑部硬件 |
3.3 联锁系统数据流分析 |
3.4 平台适配层功能需求分析 |
3.4.1 系统运行调度管理功能 |
3.4.2 现场设备采集和驱动功能 |
3.4.3 人机交互功能 |
3.4.4 与外部系统通信功能 |
3.4.5 安全冗余功能 |
3.5 平台适配层非功能需求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平台适配层总体设计与概要设计 |
4.1 总体架构设计 |
4.2 概要设计思想 |
4.3 功能模块划分 |
4.4 模块子功能划分 |
4.4.1 主调度模块MAIN |
4.4.2 全电子采驱模块IOEEU |
4.4.3 控显通信模块MMI |
4.4.4 双系同步模块SYNC |
4.5 模块数据结构设计 |
4.5.1 主调度模块MAIN |
4.5.2 全电子采驱模块IOEEU |
4.5.3 控显通信模块MMI |
4.5.4 双系同步模块SYNC |
4.6 模块接口设计 |
4.6.1 主调度模块MAIN |
4.6.2 全电子采驱模块IOEEU |
4.6.3 控显通信模块MMI |
4.6.4 双系同步模块SYNC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平台适配层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详细设计方法 |
5.2 主调度模块MAIN |
5.2.1 系统软件入口I_SubMain |
5.2.2 主调度逻辑A_MainTask |
5.2.3 初始化调度InitTask |
5.2.4 正常运行调度NormalTask |
5.3 全电子采驱模块IOEEU |
5.3.1 全电子模块投入运行处理A_PlaceInService |
5.3.2 全电子模块输入任务A_InputTask |
5.3.3 全电子模块输出任务A_OutputTask |
5.3.4 全电子模块接口实现 |
5.4 控显通信模块MMI |
5.4.1 控显命令输入任务A_InputTask |
5.4.2 控显显示输出任务A_OutputTask |
5.4.3 控显通信模块接口实现 |
5.5 双系同步模块SYNC |
5.5.1 双系同步输入任务A_InputTask |
5.5.2 双系同步输出任务A_OutputTask |
5.5.3 双系同步模块接口实现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平台适配层测试 |
6.1 模型静态分析 |
6.2 模型形式化验证 |
6.3 模型动态仿真 |
6.4 集成代码测试 |
6.5 目标系统运行 |
6.6 部分系统测试用例及结果 |
6.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功能模块常量定义 |
附录2 基础模块库模型实现 |
附录3 外部系统通信模型 |
附录4 KCG代码集成批处理 |
附录5 更新VC工程Python脚本 |
附录6 目标系统文件改名生成makefile和Link文件python脚本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基于JAVA的网上汽车租赁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方法 |
1.4 论文的组织架构 |
第2章 系统开发相关技术 |
2.1 项目必备技术 |
2.2 运行环境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3 系统数据流图 |
3.4 系统性能需求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体系结构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3 系统详细设计 |
4.4 数据库设计 |
4.5 本章小节 |
第5章 系统实现 |
5.1 用户登录/注册模块实现 |
5.2 可租赁车辆查询模块实现 |
5.3 门店出车模块实现 |
5.4 车辆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5.5 订单信息管理模块实现 |
5.6 系统开发中面临的技术难点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系统测试 |
6.1 系统测试运行环境 |
6.2 单元测试 |
6.3 综合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9)海洋类数据交易平台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平台开发技术选择 |
2.1 开发模式的选择 |
2.2 开发工具 |
2.3 系统架构模式 |
2.3.1 MVVM模式 |
2.3.2 MVC模式 |
2.4 技术框架 |
2.4.1 Vue框架 |
2.4.2 SSM框架 |
2.5 其他相关技术 |
2.5.1 Dubbo |
2.5.2 Solr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系统分析 |
3.1 可行性分析 |
3.1.1 技术可行性 |
3.1.2 操作可行性 |
3.1.3 社会可行性 |
3.2 功能需求分析 |
3.2.1 用户分析 |
3.2.2 模块分析 |
3.3 非功能需求分析 |
3.3.1 质量属性 |
3.3.2 约束属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设计原则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功能架构设计 |
4.2.2 软件开发设计 |
4.3 模块详细设计 |
4.3.1 安全管理模块 |
4.3.2 数据展示模块 |
4.3.3 数据交易模块 |
4.3.4 数据定制模块 |
4.4 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
4.4.1 数据库设计概述 |
4.4.2 数据库E-R图设计 |
4.4.3 数据库表设计 |
4.5 个性化推荐算法设计 |
4.5.1 时序关联规则算法 |
4.5.2 个性化推荐算法公式 |
4.6 数据的安全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 |
5.1 关键配置的实现 |
5.1.1 Spring配置 |
5.1.2 Spring MVC配置 |
5.1.3 Mybitas配置 |
5.2 安全管理模块 |
5.2.1 注册登录功能实现 |
5.2.2 密码找回功能实现 |
5.3 数据展示模块 |
5.3.1 数据搜索功能实现 |
5.3.2 个性化推荐功能实现 |
5.4 数据交易模块 |
5.4.1 购物车功能实现 |
5.4.2 订单管理功能实现 |
5.4.3 支付功能实现 |
5.5 数据定制模块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测试 |
6.1 模块功能测试 |
6.1.1 安全管理模块测试 |
6.1.2 数据展示模块测试 |
6.1.3 数据交易模块测试 |
6.1.4 数据定制模块测试 |
6.2 性能测试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10)面向模块化的MOVC设计模式研究和.NET高效开发框架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
2.1 框架研究理论基础 |
2.1.1 MVC设计模式 |
2.1.2 三层架构 |
2.1.3 MVVM模式 |
2.1.4 设计模式 |
2.2 系统开发技术 |
2.2.1 C#语言与.Net |
2.2.2 Ext.Net控件技术 |
2.2.3 Partial View分部视图技术 |
2.2.4 ORM技术 |
2.2.5 泛型技术 |
2.3 代码度量值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MOVC模式框架的构建 |
3.1 MOVC的整体结构 |
3.2 表示层 |
3.2.1 功能描述 |
3.2.2 设计思路 |
3.2.3 类层次结构设计 |
3.3 业务逻辑层 |
3.3.1 功能描述 |
3.3.2 设计思路 |
3.3.3 类层次结构设计 |
3.4 数据访问层 |
3.4.1 功能描述 |
3.4.2 设计思路 |
3.5 MOVC模式的优点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MOVC模式的控件包装技术 |
4.1 控件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
4.2 MOVC模式下控件的设计思想 |
4.3 基于Ext.Net的控件包装过程 |
4.3.1 DataList控件的包装 |
4.3.2 DataComboBox控件的包装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MOVC模式的系统实现及性能分析 |
5.1 系统设计概述 |
5.1.1 系统概述与开发环境 |
5.1.2 功能分析及整体设计 |
5.2 用户管理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5.2.1 需求分析及数据库设计 |
5.2.2 功能实现 |
5.3 代码度量值分析 |
5.3.1 开发效率 |
5.3.2 可维护性指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四、现代软件开发中的use case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设计模式在外观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张宇. 中北大学, 2021(09)
- [2]恶臭气体及工业废水处理工艺VR教学软件设计及应用研究[D]. 贾磊.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3]油田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祁钧杰.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4]加油设备维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斌.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4)
- [5]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贾婉华.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2)
- [6]铁路12306餐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费汉明.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7]基于SCADE的通用联锁软件平台适配层设计与实现[D]. 林强.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8]基于JAVA的网上汽车租赁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尧. 长江大学, 2020(02)
- [9]海洋类数据交易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 金天琪.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10]面向模块化的MOVC设计模式研究和.NET高效开发框架实现[D]. 曹瑞瑞. 合肥工业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