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宁市白话声母系统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璇[1](2021)在《广西粤方言古精知庄章组声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邓莉[2](2021)在《语言接触视角下柳城百姓话对仫佬语语音系统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乡,地处广西中北部山区,属柳州市管辖。仫佬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文字形式。古砦乡民族结构以仫佬族、壮族、汉族为主,基本上大部分的仫佬族人都通晓汉语方言,双语兼用现象普遍存在。当地通行的汉语方言为桂南平话——百姓话与西南官话——柳州话,其中百姓话比官话更为强势。古砦乡仫佬语长期处于汉语方言百姓话的包围之中,受其影响广泛而深远。研究仫佬语与百姓话的接触问题有助于描写语言的全貌,以及理清语言的历史演变。因此,本文以语言接触为视角,基于大量的田野调查,运用民族语言学、汉语方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从语音的角度研究古砦乡仫佬语和百姓话的接触关系,以揭示当地汉语方言百姓话对仫佬语的影响。全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概述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人文、民族结构、语言使用情况;论述本文的相关研究现状及研究目的、意义,说明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方法,交代本文语料来源及发音合作人的情况。第二章音系。描写古砦乡仫佬语和百姓话的音位系统,分析两种语言的语音特点。第三章、四章、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分别从声母、韵母、声调三个层面来考察古砦乡仫佬语和百姓话的接触关系。首先,通过对比两者的音系,分析语音特点的异同;其次,以借词为切入点,逐步发现古砦乡仫佬语中百姓话借词的读音变化规律,即分析当百姓话词汇被仫佬语借入后,其声母、韵母、声调有无变化,怎样变化等;最后,基于前两节的研究,揭示古砦乡汉语方言百姓话对仫佬语语音系统的影响。第六章结语。此部分概括总结全文内容,表明文章的创新之处,反思有待改进的地方。本文研究发现:古砦乡仫佬语与百姓话长期接触,词汇的借入已拓展到语音系统层面的影响。声母方面,古砦仫佬语后腭化音声母减少,以清化鼻音、边音为声母的词汇减少;韵母方面,包括音位减少、个别元音实际发音向百姓话靠拢等;声调方面,表现为调类合并现象及相同的连读变调情况。除此之外,两者音系呈现一定的相似性,如声调调类对应整齐、塞音韵尾完全一致,这表明古砦乡仫佬语与百姓话在深远的接触过程中共同发展、变化。虽如此,仫佬语绝大多数核心词仍旧是本族词,其语音系统也依然保持着侗水语支语言的典型特点。
范凡[3](2020)在《南宁普通话语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宁普通话作为一种南宁白话和普通话之间的语言,在南宁人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很高的使用频率。同时,“南普”独特的发音也一度成为网络热点,引起了模仿和追捧。过去对于南宁普通话的研究大多在共时性研究的范畴下进行,忽略了语言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异性。因此,本文选取年龄不同的南宁人所使用的南宁普通话为调查研究目标,从传统方言角度入手,对老、青年发音人的语音情况进行客观记录,探究其与中古音的对应关系,老派和新派南宁普通话的变化发展以及与前人的研究结论进行比较。经过研究发现,老派南宁普通话舌尖前音[ts]、[tsh]、[s]发音时舌尖靠后,舌叶用力,部分知章庄组字中[t?]、[t?h]、[?]与[ts]、[tsh]、[s]自由变读;新派南宁普通话多将卷舌音发为舌叶音,知组、庄组、章组字多合用一套[t?]、[t?h]、[?];老派和新派南宁普通话中精组和见组齐齿呼撮口呼细音均多读[?]、[?h]、[?];老派中[t]、[k]、[x]、[l]、[s]、[n]等声母与开口呼[a]、[an]相拼时韵母部分带鼻音,有时变形为[?]。声调方面老派和新派南宁普通话部分阴平、阳平和上声调出现变体,曲折音发音不到位;与十五年前的研究相比,如今部分结论在老派和新派南宁普通话中已经不适用,但没有舌尖后音等特点今依然存在。
仇浩扬[4](2020)在《桂平白话语音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以桂平市区白话和桂平社步白话为研究对象,对桂平市区白话和桂平社步白话的语音系统进行了描写,并在此基础上,选取南宁白话、金田白话、江口白话为邕浔片代表点;玉林白话、麻垌白话为勾漏片代表点,并与其语音特点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对桂平市区白话的方言区划分进行讨论。本文的目的在于通过讨论桂平市区白话的方言归属,以展示出桂平地区白话的总体特征,并证明桂平市区白话与乡村土白话并不属于同一方言小片,有助于了解桂平地区白话的发展现状。本文一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桂平市的基本概况、桂平市白话研究的概况、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及材料来源。第二章描写了桂平市区白话的语音系统,并分析了桂平市区白话的语音特点。第三章描写了桂平社步白话的语音系统,并分析了桂平社步白话的语音特点。第四章将桂平市区白话、江口白话、金田白话、南宁白话、麻垌白话、社步白话、玉林白话进行整体比较,将其声韵调的共性和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其语音的异同,对桂平市区白话和社步白话的归属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认为桂平市区白话应当属于邕浔片,而桂平社步白话应当属于勾漏片,不可混为一谈。第五章为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
徐敏[5](2019)在《广西平果山心白话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右江沿岸平果县山心白话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语音、词汇、语法进行了较为详实的描写,并进行了山心白话的历时比较与共时比较分析,力图全面揭示山心白话的特点,为广西粤方言综合比较研究、语言接触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概述。介绍了平果山心的人文地理、历史沿革、语言分布概况,对广西粤方言研究现状及平果语言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同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对象、方法、意义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平果山心白话语音研究。在全面描写山心白话语音系统的基础上,将山心白话与中古音进行了纵向对比,同时与语源地江门白沙白话语音、南宁白话语音进行了横向比较,梳理出山心白话与白沙白话、南宁白话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山心白话的异读现象及差异性原因,得出山心白话语音受到了壮话和南宁白话较大影响的结论。第三章,平果山心白话词汇研究。分别从词汇构成、词形词义特点和构词理据三个方面讨论了山心白话的词汇特点。山心白话词汇最明显的特征是存在大量的壮语借词和古语词,以及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方言词。第四章,平果山心白话语法专题研究。主要探讨了山心白话的封闭性词类、动词的体貌特点以及几种常见的句式,与普通话及南宁白话语法特点各有同异。第五章,结语。对山心白话与语源地江门白沙白话、南宁白话在语音方面的一致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山心白话受南宁白话、周边壮语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相关讨论,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其迁出语源地一百多年来语音发展演变的成因,以及受到周边壮话和南宁白话影响的特点;同时对本研究的不足以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最后附录山心白话同音字表。
莫思敏[6](2019)在《横县白话语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研究横县白话的语音。横县白话属于粤语邕浔片的方言,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界目前对于横县白话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本文以本人亲自去横县进行实地调查得到的第一手语音材料为基础,主要对横县白话的语音系统进行全面描写,对横县白话的语音特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从历时的角度,将横县白话与中古音进行比较,分析横县白话的语音特点。从共时的角度,将横县白话与南宁白话、横县百合平话、横县蒙村平话进行比较,分析横县白话与其他三个方言点语音方面的异同之处。最后尝试分析了横县白话的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本文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横县的地区概况和横县方言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对本文的材料来源、符号使用和发音人情况作简要说明。第二章主要描写了横县白话的声韵调系统,并总结出声韵调配合规律表,整理出同音字汇表。第三章运用历时比较法将横县白话与中古音进行比较,并总结出横县白话的语音特点。第四章运用共时比较法,将横县白话与周边方言进行比较,通过语音方面的比较分析横县白话与周边方言的异同之处,归纳横县白话的语音特征。第五章主要对横县白话止摄三等字精组字的特殊读音和云、以母字念喉擦音[h]现象进行分析探讨。第六章为结语,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附录为横县白话词汇表。
滕祖爱[7](2018)在《南宁市与桂平市粤方言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通过对南宁市与桂平市粤方言及其与周边其他汉语方言小片的比较研究,可以得出南宁市粤方言和桂平市粤方言无论在语音还是词汇、语法上两地都保持较高的相似度,语音和词汇两方面的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77%和50.1%,是所有比较对象中相似度的最高值,可见学界把他们划为一个小片是合理的,在两个点与广州市粤方言的比较中,南宁市与广州市粤方言的相似度高于桂平市与广州市粤方言的相似度的原因在于南宁市是广西的省会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这一特殊的地理政治因素。本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主要介绍南宁市区和桂平市区两地人文地理概况及语言概况、广西粤语语言研究现状以及南宁、桂平两点语言研究现状及两地其他汉语方言语言研究概况及本文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意义、语料来源、发音人简介及本文使用符号所表示的意义的说明。第二部分,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语音系统。该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南宁市和桂平市粤方言语音系统及声韵调配合关系简表。第三部分,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语音纵向比较研究。该部分主要将南宁市和桂平市粤方言与中古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和声调系统进行语音的比较研究,从而总结出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主要语音特征。第四部分,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语音横向比较研究。该部分主要包括南宁市和桂平市粤方言之间的语音比较,南宁市、桂平市与周边4个其他方言的语音比较。文章选取广州话、钦州市区白话、玉林话、南宁亭子平话等四个点与南宁、桂平两点进行语音的计量比较研究,采用“相关系数分析”的方法,比较6个方言点的语音相似度,力图通过科学数据来揭示南宁、桂平两点与周边汉语方言之间的亲疏关系。第五部分,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的词汇比较研究。该部分将南宁、桂平两地词汇系统进行比较,运用计量统计的方法,比较两地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汇数量,以直观的数据展示两地在词汇上的相似度。第六部分,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语法比较研究。该部分描写了两地重要的语法现象,揭示两点在语法上的异同。第七部分,结语。总结概括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词汇、语法差异特点以及导致该差异的原因。第八部分,附录。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同音字汇。
李新扬[8](2018)在《邕宁白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邕宁区(原邕宁县)隶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首府南宁市东南部。邕宁白话作为本地通用方言,使用人口较多。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及语言本身的简化,邕宁白话在声、韵、调上都与早年间有了较大的差别,本文仅从声调部分对邕宁白话的单字、双音节词进行研究,通过比较新老派发音人在单字调及双字调的差异,呈现近五十年来邕宁白话声调的变迁。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该部分介绍邕宁区历史及现状,简要说明邕宁白话的声母、韵母、声调情况及其相关研究,并阐明声学实验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共6名发音人,45个单字,243组双音节声调组合,涉及33534个原始音高数据。第二部分为邕宁白话单字调声学实验研究,采用南开大学桌上语音实验软件提取音子,从调型、调层、调域、调值、时长等五方面分析邕宁白话单字声调静态状况。本实验得出的单字调格局如下:阴平(T1)55、阳平(T2)31、阴上(T3)24、阳上(T4)24、阴去(T5)33、阳去(T6)32、上阴入(T7)4、下阴入(T8)3、阳入(T9)32。从研究结果上看,邕宁白话在上声调上已不区分阴上(T3)和阳上(T4)。第三部分是邕宁白话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这部分共设计243组双音节声调组合,通过对各个调类处于前字或后字的位置所产生的调类变化,将其分类为调位性变调和非调位性变调。在81种组合中有44种发生了变化,其中35种为非调位性调节变化,9种为调位性变化,集中体现在T2阳平在双字调组合当中全变成了T6阳去。第四部分是邕宁白话新、老派对比研究。在单字调部对所有发音人进行分析,双字调部分采用抽样对比的分析方法,选取女性发音人专门研究,在单字及双字组合上发现音高的不同,从而看到较为明显的变化轨迹。
郑梅清[9](2017)在《广西平南上渡闽语语音研究》文中认为广西平南县上渡镇是一个被粤方言包围的闽南方言岛,粤语是当地的强势方言,闽语则作为弱势方言处于粤语的包围之中。上渡闽语今主要分布在雅埠和鹿凤两个行政村。上渡闽语源于福建漳州,明末清初从福建迁出。迁出至今,上渡闽语的语音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一方面既有闽语特征的保留,另一方面又出现了异于福建本土闽语的特点。论文首次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对上渡闽语的语音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对其阳声韵、入声韵和文白异读进行了专题研究,与此同时,也对上渡闽语特殊的a-韵变音现象进行了解析,重点揭示了语言接触背景下的上渡闽方言岛的语音变异情况及其特点,并试图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
李怡[10](2017)在《南宁白话古语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南宁白话的研究目前还存在着研究成果不够、考释范围有限、考证内容不全等问题,本文以广西粤语的代表方言南宁白话为研究对象,对南宁白话的古语词进行系统专门地研究。文章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对南宁白话古语词的分类考释,文章从音义两方面,对南宁白话古语词进行具体的考证,并辅以古文献例证。此部分共考释136个南宁白话古语词,其中有33个“天文”类古语词,56个“地理”类古语词,47个“时令时间”类古语词,并考察了这136个古语词在其他方言区的表现。第二部分的内容是对南宁白话古语词进行历史层次的纵向分析。第一节是对南宁白话古语词历史层次的含义和判断标准进行阐释,从历史层次的含义、文献例证的说明、词义继承的完整度和多义词情况的说明等几个方面对南宁白话历史层次进行补充说明。本文参照李新魁先生的划分标准,将南宁白话古语词的历史层次分为先秦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第二节是对以上历史层次的具体分析。第三部分的内容是对南宁白话古语词词义演变情况的说明,通过对第三章考释的古语词进行数量上和词义上的研究,可知“天文、地理、时令”类的南宁白话古语词在词义上有着很大的稳定性,大部分语词都继承保留了古义。
二、南宁市白话声母系统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宁市白话声母系统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语言接触视角下柳城百姓话对仫佬语语音系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基本情况 |
一、地理人文概况 |
二、仫佬族概况 |
三、语言使用情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现状 |
一、壮侗语与汉语接触研究 |
二、仫佬语与汉语接触研究 |
三、小结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 |
一、理论基础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语料来源 |
一、田野调查点 |
二、语料汇集 |
三、发音合作人 |
第二章 古砦乡仫佬语与百姓话的音系及特征 |
第一节 古砦乡仫佬语的音系及特征 |
一、古砦仫佬语的声韵调 |
二、古砦仫佬语的语音特点 |
第二节 古砦乡百姓话的音系及特征 |
一、古砦百姓话的声韵调 |
二、古砦百姓话的语音特点 |
三、古砦百姓话的归属 |
第三章 古砦乡仫佬语与汉语百姓话声母系统的接触 |
第一节 仫佬语和百姓话声母系统比较 |
一、大银仫佬语与古砦仫佬语声母异同 |
二、古砦仫佬语与百姓话声母异同 |
第二节 汉语借词中声母的读音变化规律 |
一、古声母为唇音的汉语借词 |
二、古声母为舌音的汉语借词 |
三、古声母为齿音的汉语借词 |
四、古声母为牙音的汉语借词 |
五、古声母为喉音的汉语借词 |
第三节 古砦乡百姓话对仫佬语声母系统的影响 |
一、声母系统的相似性 |
二、后腭化音声母减少 |
三、清化鼻音声母词减少 |
第四章 古砦乡仫佬语与汉语百姓话韵母系统的接触 |
第一节 仫佬语和百姓话韵母系统比较 |
一、大银仫佬语与古砦仫佬语韵母异同 |
二、古砦仫佬语与古砦百姓话韵母异同 |
第二节 汉语借词中韵母的读音变化规律 |
一、古韵母为阴声韵的汉语借词 |
二、古韵母为阳声韵的汉语借词 |
三、古韵母为入声韵的汉语借词 |
第三节 古砦乡汉语百姓话对仫佬语韵母系统的影响 |
一、韵母的简化 |
二、音位的同化 |
三、韵母读音的趋同 |
第五章 古砦乡仫佬语与汉语百姓话声调系统的接触 |
第一节 仫佬语和百姓话声调系统比较 |
一、调类的异同 |
二、调值的异同 |
第二节 汉语借词中声调的读音变化规律 |
一、声调为古平声的汉语借词 |
二、声调为古上声的汉语借词 |
三、声调为古去声的汉语借词 |
四、声调为古入声的汉语借词 |
第三节 古砦乡汉语百姓话对仫佬语声调系统的影响 |
一、调类对应整齐 |
二、声调合并现象 |
三、连读变调一致 |
第六章 结语 |
一、本文的结论 |
二、本文的创新之处 |
三、本文的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古砦乡仫佬语汉语借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南宁普通话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南宁普通话的界定 |
1.3 老派、新派南宁普通话的界定 |
1.4 南宁地区概况 |
1.4.1 地理人口简况 |
1.4.2 历史沿革 |
1.5 南宁地区语言应用概况 |
1.5.1 南宁方言 |
1.5.2 南宁市面通行语 |
1.6 南宁普通话研究概述 |
1.7 方言调查地及发音合作人的选择 |
1.8 本文研究方法、所用符号 |
1.8.1 研究方法 |
1.8.2 本文使用材料 |
1.8.3 本文采用的符号和术语 |
第二章 南宁普通话语音系统 |
2.1 老派南宁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 |
2.1.1 声母 |
2.1.2 韵母 |
2.1.3 声调 |
2.2 老派南宁普通话与中古音的比较 |
2.2.1 声母的比较 |
2.2.2 韵母的比较 |
2.2.3 声调的比较 |
2.3 新派南宁普通话的声韵调系统 |
2.3.1 声母 |
2.3.2 韵母 |
2.3.3 声调 |
2.4 新派南宁普通话与中古音的比较 |
2.4.1 声母的比较 |
2.4.2 韵母的比较 |
2.4.3 声调的比较 |
第三章 南宁普通话的新老派比较研究 |
3.1 声母的比较 |
3.2 韵母的比较 |
3.3 声调的比较 |
3.4 小结 |
3.4.1 声母 |
3.4.2 韵母 |
3.4.3 声调 |
3.5 新派南宁普通话中的“固化变体”现象 |
第四章 南宁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比较 |
4.1 老派南宁普通话的声韵调与标准普通话的声韵调比较 |
4.1.1 声母系统的差异 |
4.1.2 韵母系统的差异 |
4.1.3 声调系统的差异 |
4.2 新派南宁普通话的声韵调与标准普通话的声韵调比较 |
4.3 小结 |
第五章 南宁普通话的发展变化研究 |
5.1 声母的发展 |
5.2 韵母的发展 |
5.3 声调的发展 |
5.4 小结及其他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主要创新点 |
3.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附录 |
老派南宁普通话同音字汇 |
新老派南宁普通话发音不同比较表(表3-6) |
(4)桂平白话语音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桂平市地理人口、建制沿革及语言概况 |
1.1.1 地理人口 |
1.1.2 建制沿革 |
1.1.3 语言概况 |
1.2 桂平市白话研究概述 |
1.2.1 桂平市白话使用现状 |
1.2.2 桂平市白话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材料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材料来源 |
1.5 凡例说明 |
2.桂平市区白话的语音系统 |
2.1 桂平市区白话的声韵调 |
2.1.1 声母(18个,含零声母) |
2.1.2 韵母(87个,含自成音节) |
2.1.3 声调(8个) |
2.2 桂平市区白话声韵调之间的配合规律 |
2.2.1 声韵配合的基本规律 |
2.2.2 声韵调配合表 |
2.3 桂平市区白话的语音特点 |
2.3.1 声母的特点 |
2.3.2 韵母的特点 |
2.3.3 声调的特点 |
3.桂平社步白话语音系统 |
3.1 桂平社步镇概况 |
3.2 桂平社步白话声韵调 |
3.2.1 声母(18个,含零声母) |
3.2.2 韵母(85个,含自成音节) |
3.2.3 声调(12个) |
3.3 社步白话的语音特点 |
3.3.1 声母特点 |
3.3.2 韵母特点 |
3.3.3 声调特点 |
4.桂平市区白话、社步白话与其他白话的语音比较 |
4.1 全面比较 |
4.1.1 声母的共性与差异 |
4.1.2 韵母的共性与差异 |
4.1.3 声调的共性与差异 |
4.2 归属讨论 |
5.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桂平市区白话同音字汇 |
附录二 桂平社步白话同音字汇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5)广西平果山心白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平果人文地理及语言分布概况 |
一、人文地理 |
二、历史沿革 |
三、语言分布 |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
一、粤语研究综述 |
二、平果县语言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对象、意义、方法、语料来源及发音人简介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语料来源及发音人 |
五、凡例 |
第二章 平果山心白话语音研究 |
第一节 平果山心白话的语音系统 |
一、声母表 |
二、韵母表 |
三、声调表 |
四、声韵调配合关系 |
第二节 平果山心白话音系与中古音系的比较 |
一、声母比较 |
二、韵母比较 |
三、声调比较 |
四、语音特点 |
第四节 山心白话与江门白沙白话的语音比较 |
一、江门白沙白话的声韵调 |
二、山心白话与江门白话语音特点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
第五节 山心白话与南宁白话的语音比较 |
一、南宁白话的声韵调 |
二、山心白话与南宁白话语音特点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
第六节 山心白话若干语音现象讨论 |
一、异读现象 |
二、与语源地白沙白话语音差异成因分析 |
第三章 平果山心白话词汇研究 |
第一节 山心白话词汇构成特点 |
一、传承了较大规模的古语词 |
二、吸收了不少壮语借词 |
第二节 山心白话词形和词义的特点 |
一、词形特点 |
二、词义特点 |
第三节 造词理据 |
一、直接命名 |
二、曲折命名 |
第四章 平果山心白话语法专题研究 |
第一节 山心白话封闭性词类研究 |
一、代词 |
二、量词 |
三、副词 |
四、介词 |
五、助词 |
第二节 山心白话动词的体貌范畴研究 |
一、完成体 |
二、持续体 |
三、进行体 |
四、经历体 |
五、已然体 |
六、先行体 |
七、继续体 |
八、起始体 |
九、将然体 |
第三节 山心白话常见句式研究 |
一、比较句 |
二、疑问句 |
三、处置句 |
四、被动句 |
五、双宾句 |
六、存现句 |
七、判断句 |
第五章 结语 |
一、山心白话的语言特点 |
二、山心白话受周边汉语方言及少数民族语言影响的特点和规律 |
参考文献 |
附录 山心白话同音字汇 |
致谢 |
(6)横县白话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横县概况 |
1.1.1 横县地理概况和历史沿革 |
1.1.2 横县人口和语言概况 |
1.2 横县方言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 本文研究方法及材料来源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材料来源 |
1.5 使用的符号说明 |
1.6 主要合作发音人情况 |
2. 横县白话语音系统 |
2.1 横县白话的声韵调 |
2.1.1 声母 |
2.1.2 韵母 |
2.1.3 声调 |
2.2 横县白话的声韵调配合关系 |
2.2.1 声韵配合的基本规律 |
2.2.2 横县白话声韵调配合表 |
2.3 横县白话同音字表 |
3. 横县白话的历时音韵比较及语音特点 |
3.1 横县白话与中古音的比较研究 |
3.1.1 声母的比较 |
3.1.2 韵母的比较 |
3.1.3 声调的比较 |
3.2 横县白话的语音特点 |
3.2.1 声母特点 |
3.2.2 韵母特点 |
3.2.3 声调特点 |
4. 横县白话与周边方言的语音比较研究 |
4.1 声母比较 |
4.2 韵母比较 |
4.3 声调比较 |
4.4 语音比较汇总 |
4.4.1 声母比较汇总 |
4.4.2 韵母比较汇总 |
4.4.3 声调比较汇总 |
5. 横县白话的特殊语音现象 |
5.1 止摄三等精组字探讨 |
5.1.1 止摄三等精组字的历史层次及演变 |
5.1.2 止摄三等精组字韵母[h]的类型 |
5.2 云、以母字念喉擦音[h]现象探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7)南宁市与桂平市粤方言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第一节 南宁市与桂平市人文地理概况及语言概况 |
一、南宁市人文地理概况和语言概况 |
二、桂平市人文地理概况和语言概况 |
第二节 广西粤方言研究现状 |
一、广府片粤方言研究现状 |
二、邕浔片粤方言研究现状 |
三、勾漏片粤方言研究现状 |
四、钦廉片粤方言研究现状 |
第三节 南宁市与桂平市汉语方言研究现状 |
一、南宁市与桂平市粤方言研究现状 |
二、南宁市与桂平市其他汉语方言语音研究现状 |
第四节 本文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方法、语料来源及发音人简介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方法 |
四、本文语料来源及发音人简介 |
五、凡例 |
第二章 南宁市与桂平市粤方言语音系统 |
第一节 南宁市粤方言语音系统 |
一、声韵调系统 |
二、声韵配合关系简表 |
第二节 桂平市粤方言语音系统 |
一、声韵调系统 |
二、声韵配合关系简表 |
第三章 南宁市与桂平市粤方言语音与中古音的比较 |
第一节 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声母与中古声类的比较 |
一、南宁市粤方言声母与中古声类的比较 |
二、桂平市粤方言声母与中古声类的比较 |
三、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声母与古声类主要对应简表 |
四、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声母主要特征 |
第二节 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韵母与中古韵类的比较 |
一、南宁市粤方言韵母与中古韵类的比较 |
二、桂平市粤方言韵母与中古韵类的比较 |
三、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韵母与中古韵类主要对应简表 |
四、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韵母主要特征 |
第三节 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声调系统与中古调类的比较 |
一、南宁市粤方言声调与中古调类的比较 |
二、桂平市粤方言声调与中古调类的比较 |
三、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声调与中古调类主要对应简表 |
四、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声调主要特征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南宁市与桂平市粤方言及其周边汉语方言的语音比较 |
第一节 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之间的语音比较 |
一、声母的共同特征与差异 |
二、韵母的共同特征与差异 |
三、声调的共同特征与差异 |
第二节 南宁市、桂平市粤方言与周边4个汉语方言语音亲疏关系计量研究 |
一、音值相关分析 |
二、音类分混特征相关分析 |
三、音值、音类分混特征加权平均相关系数值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南宁市与桂平市粤方言词汇亲疏关系的计量研究 |
一、桂平市粤方言与南宁市粤方言词汇计量比较 |
二、南宁市粤方言与广州市粤方言词汇计量比较 |
三、桂平市粤方言与广州市粤方言词汇计量比较 |
四、南宁市、桂平市、广州市粤方言三点词汇比较结果 |
五、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南宁市和桂平市粤方言语法专题比较研究 |
第一节 南宁市粤方言和桂平市粤方言封闭性词类比较研究 |
一、代词比较 |
二、量词比较 |
三、副词比较 |
四、介词比较 |
第二节 南宁、桂平市粤方言常见体貌标记词比较研究 |
一、哂/弼 |
二、住 |
三、过 |
第三节 南宁市和桂平市粤方言特殊句式比较研究 |
一、被动句 |
二、双宾句 |
三、差比句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南宁市粤方言同音字汇 |
附录二 桂平市粤方言同音字汇 |
致谢 |
(8)邕宁白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邕宁区概况及邕宁白话相关研究 |
1.邕宁区地理概况 |
2.邕宁区历史沿革与人口来源 |
3.邕宁白话相关研究 |
(二)邕宁白话语音特点 |
1.邕宁白话声母特点 |
2.邕宁白话韵母特点 |
3.邕宁白话声调特点 |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 |
1.实验内容 |
2.实验方法 |
(四)实验说明 |
1.声调承载段 |
2.弯头降尾 |
3.调类与调值 |
4.相关术语 |
(五)实验过程 |
1.准备阶段 |
2.录音阶段 |
一 邕宁白话单字调声学实验分析 |
(一)邕宁白话单字调音高实验分析 |
1.调型分析 |
(1)阴平T1 |
(2)阳平T2 |
(3)阴上T3 |
(4)阳上T4 |
(5)阴去T5 |
(6)阳去T6 |
(7)上阴入T7 |
(8)下阴入T8 |
(9)阳入T9 |
2.调域分析 |
3.调层分析 |
(二)邕宁白话单字调音长实验分析 |
1.单字调时长均值与标准差 |
2.时长归一 |
(三)本节结论 |
二 邕宁白话双字调声学实验分析 |
(一)邕宁白话双字调音高实验分析 |
1.阴平(T1)的变调 |
2.阳平(T2)的变调 |
3.阴上(T3)的变调 |
4.阳上(T4)变调 |
5.阴去(T5)变调 |
6.阳去(T6)变调 |
7.上阴入(T7)变调 |
8.下阴入(T8)变调 |
9.阳入(T9)变调 |
(二)邕宁白话双字调变调类型分析 |
1.邕宁白话双字调调位模式分析 |
2.邕宁白话双字调调位变体 |
(三)邕宁白话双字调时长实验分析 |
三 新老派邕宁白话对比分析 |
(一)新老派邕宁白话单字调音高对比分析 |
(1)F1音高实验分析 |
(2)M1音高实验分析 |
(3)F2音高实验分析 |
(4)M2音高实验分析 |
(5)F3音高实验分析 |
(6)M3音高实验分析 |
(7)邕宁白话单字调对比分析小结 |
(二)新老派邕宁白话双字调音高对比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1: 五度值汇总(以单字划分) |
附件 2:五度值汇总(以调类汇总) |
附件 3:双字调T值表 |
(9)广西平南上渡闽语语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平南上渡的人文地理概况 |
1.2 平南上渡的语言状况及来源 |
1.3 前人的研究概况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材料来源 |
第二章 平南上渡闽语语音的共时描写 |
2.1 声母系统 |
2.2 韵母系统 |
2.3 声调系统 |
2.4 连读变调 |
2.5 训读现象 |
第三章 平南上渡闽语语音比较研究 |
3.1 与中古音对比 |
3.2 与漳州平和闽语对比 |
3.3 小结 |
第四章 上渡闽方言岛语音变异专题研究 |
4.1 上渡闽语阳声韵研究 |
4.2 上渡闽语入声研究 |
4.3 上渡闽语文白异读研究 |
4.4 上渡闽语a-韵变音现象研究 |
第五章 总结 |
5.1 本文结论 |
5.2 本文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 |
后记 |
(10)南宁白话古语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南宁白话的研究概貌及创新之处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四节 南宁白话古语词的界定 |
第二章 南宁白话古语词的考释 |
第一节 南宁白话古语词分类标准 |
第二节 南宁白话古语词分类考释 |
第三章 南宁白话古语词的历史层次 |
第一节 南宁白话古语词历史层次的含义及其判断标准 |
第二节 南宁白话古语词的历史层次 |
第四章 南宁白话古语词词义演变情况 |
第一节 词义演变的类型 |
第二节 词义演变的数量分析 |
第三节 词义演变的特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南宁市白话声母系统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粤方言古精知庄章组声母研究[D]. 陈璇. 广西大学, 2021
- [2]语言接触视角下柳城百姓话对仫佬语语音系统的影响[D]. 邓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3]南宁普通话语音研究[D]. 范凡. 广西大学, 2020(07)
- [4]桂平白话语音比较研究[D]. 仇浩扬. 广西大学, 2020(07)
- [5]广西平果山心白话研究[D]. 徐敏.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8)
- [6]横县白话语音研究[D]. 莫思敏. 广西大学, 2019(01)
- [7]南宁市与桂平市粤方言比较研究[D]. 滕祖爱.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8]邕宁白话单字调和双字调声学实验研究[D]. 李新扬. 东北师范大学, 2018(01)
- [9]广西平南上渡闽语语音研究[D]. 郑梅清. 暨南大学, 2017(02)
- [10]南宁白话古语词研究[D]. 李怡. 北方民族大学,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