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9上海高考化学计算题的评析(论文文献综述)
邹英娜[1](2021)在《学科能力视野下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习题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新旧必修一二教材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高水平能力的人才,由此我国对人才的培养不只停留于知识层面,更注重发展人才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化学学科提出要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而化学教材是化学学习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化学学科能力。化学教材习题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深刻探析新旧人教版教材习题的编制特点,有必要弄清楚新人教版教材习题是否能够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厘清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中蕴含的化学学科能力。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及综述的基础上,界定了化学学科能力,化学教材习题;以学习迁移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依托,选取新版(2019)与旧版(2004)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1和2)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习题的数量、题型、栏目的宏观视角对比分析了新旧人教版教材习题;其次选用王磊教授领衔的教育团队提出的3*3化学学科能力评价指标作为微观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比分析了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的习题,厘清了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中蕴含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从宏观视角来看,关于数量的对比,新教材习题在数量上有所减少,新教材习题数量为406道,旧教材为444道;关于题型的对比,两者在题型上无明显差别,都是以传统习题为主,探究、实践题为辅;关于栏目的对比,新教材简化了正文的栏目种类,且对栏目名称的功能进行了更直观的定位,还在课后增设了“实验活动”栏目。(2)从化学学科能力视角来看,(1)关于一级能力要素的对比,新旧教材习题都具有合适的能力梯度,且新教材在整体上比旧教材更重视应用实践能力的考查;(2)关于二级能力要素的对比,有三点不同:第一,新教材习题整体侧重于考查B1分析解释能力,而旧教材则侧重于考查A1辨识记忆能力。第二,在学习理解能力维度,新教材同时侧重于A1辨识记忆和A2概括关联能力的考查,而旧教材只侧重A1辨识记忆能力的考查。第三,旧教材对于A1~A3的考查形成了明显的能力梯度,新教材习题对于A1~A3的考查未形成明显的能力梯度。(3)关于不同栏目体现的二级能力要素的对比,新教材习题系统非常灵活,不同栏目有着不同的功能,却又相辅相成,能全方位地调动起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由此对教师提出相关建议:妙用情境,一题多变,变式练习助力学生学习进阶;巧用栏目,激活课堂,优化组合促进学生发散思考;重视实验,发挥特色,魅力化学推动学生素养形成。由于时间和研究者精力、能力的局限,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基于化学学科能力视野对比其他版本化学教科书习题的相关研究有待日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李如意[2](2021)在《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统计分析 ——以近五年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多次强调了物理图像和图形的应用价值,而且教育部考试中心多次在《中国考试》中提出高考物理试题要通过文字、图形、表格等方式呈现试题,加大试题信息的广度和容量,因此本研究通过文本分析法和统计比较法,对近五年共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中的物理图类试题进行了筛选和统计,并对试题的数量、分值和内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另外,针对物理图类试题教学的现状对15位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高中物理教师进行了深入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和前期内容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启示。本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物理图类试题进行了概念界定,并根据图形特征将其分为:实物效果图形题、实验装置图形题、函数曲线图像题,情境示意图形题和电路示意图形题。从物理图类试题的数量、分值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物理图类试题总量保持稳定,综合型图类试题数量递增,图类试题的分值占比均超过60%,天津卷最高的结论。从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角度进行分析,应用SOLO分类理论对典型物理图类试题进行分析,为之后的内容分析提供了分析的框架和范例,得到了高考物理图类试题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广,所考查的SOLO层次水平多集中于多点结构水平(M)和关联结构水平(R)两个层次水平的结论。针对高中物理图类试题教学现状进行了教师访谈,分析得到教学现状:1、学生心理研究相对不深,关于对学生解题困难的问题分析,多数教师归因于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或习题训练不足,对学生解题困难的归因把握不是很深入;2、习题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多数被访教师持有习题训练是较好的教学策略这一观点;3、习题教学深入反思不足,学生出现了解题困难现象,教师归因时往往关注学生的因素,很少反思自身因素。根据数据分析和访谈结果提出了四条教学策略:1、注重审题,获取有效信息;2、原型引入,提升识图效率;3、借助图形,建构分析模型;4、重视图像,聚焦生成应用。
魏依华[3](2021)在《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构建》文中认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信息化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尤其是疫情期间,教学与网络紧密相连,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通过线上教学、线上考试,我们可以感受到大数据给教学带来的便利,而且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打破资源壁垒,使学生学到更丰富的东西。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同时,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试题的价值与功能,考试不仅仅是测量和选拔学生,它是具有导向性的,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学生。因此,将试题的价值挖掘出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基于大数据的支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对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构建,通过试题属性标注表征试题的价值。本研究首先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研究,分析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构建的可行性。随后,研究者加入到样本中学的研究团队中,跟随教学专家以及该校优秀的一线教师开展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研究。研究历程分为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属性维度的确定、补充丰富属性维度操作性定义并检验、属性维度及操作性定义的确定三个阶段,最后得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最后,选用一次化学考试题进行应用并分析其可行性。在经过研究团队不断地修正和改进之后,最终确定本研究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由知识点、能力、化学题型、难易程度四个属性维度共同构成。“知识点”涵盖148个高中化学知识点,并且为了标注的方便和更有条理,本研究将所有知识点按照“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七个主题进行划分。“能力”包括识记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题型”针对非选择题部分,从高考题型中总结得出,共分为化工流程、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综合、有机化学基础综合、化学实验五种题型。“难易程度”包括“易、中、难”三个等级,由经验教师根据试题及学生情况判断得出。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应用可以为学生提供个人试题库,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查漏补缺。同时也帮助教师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提供合理的教学策略。透过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中属性的标注还可以分析试卷整体的合理性。并且构建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可以根据需要更新和调整,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
何蓉蓉[4](2020)在《初中化学中考试题分析 ——基于江苏省中考试题》文中认为《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全面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协同推进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评价方式、考试命题等各环节的改革”。《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也强调命题的重要性。因此,研究能评价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状态的中考试题,是当下课程改革和评价模式改革的迫切要求。江苏省近几年的中考化学试题正在逐年改进,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笔者也发现现有试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为此,本文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及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江苏省近五年的中考化学试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考化学试题的改革提供素材。论文的第一章,笔者从现实需求和文献综述的视角对选题的缘由进行了阐述,并确定了研究的内容与意义、方法与思路。论文的第二章,笔者界定了试题、中考化学试题等概念;对试题的五大构成要素即立意、情境、设问、答案及评分标准等的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论文的第三章,笔者依据国家及地区指导性文件对中考试题的要求、国外试题命制的经验、SOLO分类评价理论及ECD评价理论,建构了中考化学试题评价模型,本课题将从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试题的情境、试题的设问、试题的答案与评分标准方面对试题进行评价。论文的第四章,笔者从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试题的情境、试题的设问、试题的答案与评分标准等方面对江苏省近五年的中考化学试题进行评价,得出了以下结论:大部分地区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较好;试题情境性逐年增强,来源多样,但也存在科学性错误、陌生度过大、情境无效等问题;试题设问与情境的深度关联逐年增加,但设问的思维容量整体较小;试题答案表达形式多样,但开放度小。论文的第五章,笔者提出了江苏省中考化学试题命制建议:试题立意和内容要聚焦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加强试题情境与设问的一致性、提高试题答案的开放度和评分标准的灵活性。
蔡清[5](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云南省高中化学合格性考试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评价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五个维度,并新增了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等板块。2019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提出教育评价应该考查的内容为学生的必备知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核心价值四个方面。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逐渐成为推进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以布鲁姆分类理论、SOLO理论及教育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山东省20172019年的3套高中化学合格考试卷和云南省20152019年5套高中化学学考试卷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献法对国内有关学业水平考试发展及试题评析的文章进行梳理,初步了解试点省市新课改及合格性考卷命制的现状。随后采用内容分析、统计及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两版课标中合格性考试考查内容和能力要求进行对比,并从试卷结构、必备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等维度,对两版课标下的山东省合格性考题及云南省学考试题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山东省合格性考题发展趋势和云南省化学学考现状,获得未来云南省合格性考题的命题启示,为研制新的云南省合格性考试标准和合格性考试工作开展及教学提供建议。论文结合以上分析基于核心素养命制了一套合格性考试样卷,并借助SPSS软件对试卷的信度、效度、区分度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云南省未来合格性考试应优化试题类型,调整试卷结构,并紧扣课程标准基于核心素养结合真实情境命制试题,发展学生终身素养。
郑莉[6](2020)在《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材课后习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鲁科版“金属与非金属”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7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教材编写应依据化学课程标准,要以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为评价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化学新教材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的功能,以及不同版本新教材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促进素养化评价研究的发展。本论文从课后习题入手,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对比研究人教版和鲁科版两版新教材的素养分布特征。本论文通过“构建工具——分析编码——总结讨论”三部分对上述问题进行解释。第一部分:构建工具。本论文共构建试题评价体系和试题分析模型两个研究工具。先从新课标对五个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中提取素养要素,再从要素的角度对新课标的附录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进行归类,并列举每个要素四级水平的区分点。最后,结合“金属与非金属”主题的知识内容修订每个要素水平1和水平2的评价指标,并听取专家的意见,从而构建适用于“金属与非金属”主题的试题评价体系。而试题分析模型的构建需要将提取的素养要素与新课标中的四条命题原则进行结合,再理清与“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的关系。第二部分:分析编码。先确定编码原则,再邀请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和笔者一起采用新建的试题评价体系和试题分析模型对课后习题编码,对编码不一致的习题进行讨论,最终确定一致的编码结果。第三部分:总结讨论。为进一步量化比较,分别从素养类型和素养水平两个维度统计两版新教材在《金属与非金属》主题中课后习题的素养分布频率并作图,得出以下结论:1.素养类型上:(1)两版新教材考查的五个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比重分布趋势一致;(2)人教版比鲁科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素养1和素养2,而鲁科版比人教版更重视培养学生的素养3、素养4和素养5;(3)人教版对素养3和素养4的要素考查广度与鲁科版一致,但对素养1、素养2和素养5的要素考查广度均优于鲁科版,因此人教版较鲁科版涉及的知识范围更广,更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2.素养水平上:(1)人教版对五个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考查均偏向于水平1,而鲁科版对素养3和素养4的水平考查则偏向于水平2;(2)两版新教材在水平1中均偏向于考查素养1和素养4,在水平2中均偏向于考查素养4;(3)鲁科版考查的素养2和素养5的水平深度均低于人教版,但对素养1、素养3、素养4考查的水平深度均高于人教版,因此鲁科版对学生的水平能力要求更高。
周爱平[7](2020)在《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中核心素养测评模型的建构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中共中央、教育部等就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提出了很多意见和要求,为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政策导向。考试命题对学校教育教学具有重要引导作用,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教育评价导向的关键环节,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研究提出构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核心素养测评模型,对深化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促进提高育人水平,无疑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经典测量理论、项目反应理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以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基础,本研究构建了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中核心素养测评模型。测评模型以“立德树人、促进公平、引导教学”为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考试目的,以“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以“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研究者对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测量水平进行划分,确定核心素养测评思路,设计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命审题的工作流程。本研究运用测评模型,对2019年桂林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及桂林市2019届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进行分析,分析试题的设计质量、是否符合核心素养立意的要求、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情况,并以三个学校为代表探索核心素养测评模型项目功能差异。测评模型的应用结果表明:这两套试题都积极落实“立德树人”的育人根本任务,以初中化学“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及必备知识”作为考查内容,体现基础性与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充分体现学科特质与育人价值,突出对必备知识的考查,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运用多种情境作为考查载体,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考查渗透于试题中。但也都存在考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不均衡、学科关键能力不均衡、考查要求相对单一、试题情境简单等不足。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参加考试的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差别较大。通过数据分析,还对试题质量作出评价,对命题提出建议。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中核心素养测评模型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能为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等命题、初中化学教学与评价提供参考,对发展初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有促进作用。受研究者的理论水平等因素影响,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建构的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中核心素养测评模型各要素偏理论性,与初中化学课程联系不够紧密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方佳丽[8](2020)在《高中化学情境题的编制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学习评价对于锻炼高中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习题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深受关注,化学情境题具有普通化学题所不具备的突出功能,主要集中在信息处理、学习迁移与运用等方面的检验,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各省的高考化学卷中,情境题的比例越来越大,化学教学对情境题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化学情境题的编制与使用却受到了比较大的限制,高中教师在对化学情境的选择与使用、编制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情境式习题时往往手足无措,即使编制出了包含化学情境的题目也往往是无意义的化学情境题。在此,“无意义的化学情境题”指代在删去情境素材后仍然不影响解题的题目。本研究在提炼了化学情境题的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明确了该类题目的定义;通过文本分析等方法对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和高考化学卷中该类题目的应用情况进行适当的统计与分析,对该类题目的价值进行了肯定;通过文献阅读和专家咨询等方式自主设计出一套适合化学教师使用的高中化学情境题的编制程序,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实证检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该编制程序具有真实意义,化学情境式习题对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锻炼与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共分为五部分,首先是“绪论”部分,“绪论”陈述了问题的缘起,阐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成果情况,同时指出了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在此基础上理清研究思路,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首先根据文献资料等信息确定几个核心概念的具体含义与特点;再根据化学情境题的特征,总结出它的突出功能所在;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出“高中化学情境题编制”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为该类题目的应用现状与分析,利用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化学情境题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含“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历年高考化学中类似的应用”两部分。第四部分是“高中化学情境题编制程序与应用”,在参考大量考试命题与习题命制的基础上,采访考试专家,整合各方素材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化学情境题编制程序,并以此为依据自主设计出一套适用于学习过化学必修课程学生的习题卷,经过小范围测试和信效度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效果良好,由此证实本研究所提出的“高中化学情境题的编制程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帮助。第五部分是“研究总结”,总结了化学情境题的功能所在,设计了一套有现实意义的化学情境题的编制程序,最后对本研究所涉及的全部内容与过程进行反思,并提出展望。本研究发现化学情境题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发挥着化学非情境题所不具备的功能,无论是对提高学生的信息阅读与处理的能力,还是对化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的帮助等等。从调查结果中不难发现:高中化学情境题受到了广大教师和高考命题者的青睐。高中化学教师都十分愿意将此类题目应用到教学中,检验并锻炼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针对化学情境素材不足、情境处理方式不合理等困难导致编制化学情境题失败,本研究所提出的编制程序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与建议。依据该编制程序所设计出的化学情境题质量合格,在教学过程中反馈良好。习题卷的编排与使用证明“化学情境题的编制程序”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具备可操作性。在编制过程中发现,化学情境题的编制对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
刘校星[9](2019)在《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高考数列问题解题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列作为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是高中数学内容的重要部分,也是今后大学微积分中极限概念的初始入口。一般在高考考查中,除了数列基础运算,还综合了其它不等式、几何、高等数学思想等知识点。本文选取了全国主要高考卷:浙江卷、北京卷、上海卷、江苏卷、山东卷以及全国卷,对近三年的高考数列试题进行分析,发现数列真题在高考中的命题形式多样,根据联结知识点的不同,可划分为数列简单计算题和证明题、“数列+不等式”、“数列+几何”、“数列+新定义”“数列+应用”、“数列+高等数学思想”七类,结合波利亚解题法,针对每一类数列试题探索解题步骤、设计解题流程图,发现解题策略具有针对性、广泛性、导向性、灵活性的特性。波利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其解题法独树一帜。本研究依据波利亚解题四大步骤,分别从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四方面,对高考数列题提出四条解题策略:(1)性质推理,定义审题。借助函数判断简单数列类型、研读题干识别新定义数列类型、联想特殊数列确定复杂数列类型;(2)发散思维,转化问题。以数代形化简几何题、建立数列模型化简应用题、运用函数思想求证数列不等式题、逆向思维证明数列命题;(3)掌握技巧,化难为简。“知三求二”、“推而广之”、“裂项求和”;(4)结果验证,过程反思。赋值检验、查漏补缺和举一反三。提出的四步解题策略,希望能对学生解题和备考提供帮助。
蒋霜霜[10](2019)在《基于“素养为本”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研究 ——以近三年浙江卷为例》文中指出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中提出研究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这些都是推进课程改革以及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其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一问题的深入回答。2014年是我国深化改革的元年,不仅课程领域进行了改革,考试招生领域也在实行改革。同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全面启动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意见提出要实行多元录取机制,如推行高考统考、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考试录取机制。2014年,浙江省和上海市作为考试试点率先实行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从2014年秋入学的学生开始实施,2015年10月浙江省开展了改革后的第一次学业水平测试,到2017年,浙江已经圆满完成了第一轮的试点改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不仅促进了教育评价理念的改革,还为教育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的确立提供了重要依据。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要在教学、考试、评价各个环节切实落实,其中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考试和评价是促使学生核心素养平稳落地的关键。本文拟通过以2017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对浙江省近三年的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进行文本研究,探查其命题是否符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理念,以期待为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为教育评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该部分全面阐述了本文选题的缘由以及研究的意义。通过系统收集相关权威着作、论文文献,对国内外学业评价、学业质量发展等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阐述,从而明确本文的研究主题以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为理论基础。该部分主要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以及文中所使用到或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三、四、五三个部分是本文的研究主体内容,在第三部分通过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细化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各个维度的内涵并将浙江省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中的知识主题与各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一一对应。基于SOLO分类评价理论建构化学核心素养的四个水平,由此建立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评析框架,并基于试题评析框架对近三年浙江省的6套化学试题进行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对第三部分分析的文本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试题中考查的必备化学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试题情境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并对其进行纵向的分析比较。第五部分是运用SEC—致性分析模式对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分析,第六部分主要是本文研究的结论、展望以及反思。本文通过对浙江省近三年6套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重视必备知识。通过对浙江省6套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6套试题非常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研究发现6套试题中所考查的必备化学知识几乎相同,这些表明浙江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注重对经典内容的考查传承。考查基本知识和技能,保证试题的基础性。第二:凸显核心价值。浙江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常常设置与生活、环境、社会、科技等相关的问题情境。将化学知识融入到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认识到化学对社会生活、保护环境等所做出的贡献,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意识有着很大的贡献,对于立德树人、引导教学具有很大的意义。第三:强化关键能力。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常常将情境与知识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工业流程图、推断框图等形式综合考查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综合利用化学知识的能力。第四:一致性待提高。通过将6份学业水平考试试题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定量研究得出6套试卷的波特一致性系数的数值比较接近,但最高值也没有超过0.6。所以其考试命题应该紧密结合课程标准进行命题,提高其一致性,这样也能保障命题的信效度、试题命题的稳定性,更加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总的来说,浙江省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与传承,强化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试题的命制凸显核心价值考查,关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但是试题与课程标准总的一致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99上海高考化学计算题的评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99上海高考化学计算题的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1)学科能力视野下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习题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新旧必修一二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
1.1.2 课程改革对化学教材习题的新要求 |
1.1.3 化学教材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现状 |
1.2.1 学科能力的研究概况 |
1.2.2 化学教科书的比较研究概况 |
1.2.3 化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 |
1.2.4 化学学科能力与习题相结合的研究 |
1.2.5 小结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内容分析法 |
1.5 研究思路及流程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化学学科能力 |
2.1.2 化学教材习题 |
2.2 理论基础 |
2.2.1 学习迁移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 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的宏观比较分析 |
3.1 习题题量的比较 |
3.1.1 习题的题量统计 |
3.1.2 习题题量的数据分析 |
3.2 习题题型的比较 |
3.3 习题栏目的比较 |
4 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中体现的化学学科能力状况分析 |
4.1 基于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培养的习题评价 |
4.1.1 化学学科能力构成及其表现的理论模型 |
4.1.2 基于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培养的习题评价方法 |
4.1.3 评分者信度检验 |
4.1.4 化学教科书习题中体现的化学学科能力案例分析 |
4.2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中体现的化学学科能力 |
4.2.1 新教材习题中学科能力分布统计结果 |
4.2.2 新教材习题体现的一级能力要素分析 |
4.2.3 新教材习题体现的二级能力要素分析 |
4.3 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中体现的化学学科能力 |
4.3.1 旧教材习题中学科能力分布统计结果 |
4.3.2 旧教材习题体现的一级能力要素分析 |
4.3.3 旧教材习题体现的二级能力要素分析 |
4.4 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中体现的化学学科能力 |
4.4.1 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体现的一级能力要素 |
4.4.2 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体现的二级能力要素 |
4.4.3 小结 |
5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习题教学建议 |
5.1 妙用情境,一题多变,变式练习助力学生学习进阶 |
5.2 巧用栏目,激活课堂,优化组合促进学生发散思考 |
5.3 重视实验,发挥特色,魅力化学推动学生素养形成 |
6 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1.1 宏观比较的结论 |
6.1.2 微观比较的结论 |
6.2 反思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统计分析 ——以近五年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1.1 课标重视 |
1.1.2 高考常见 |
1.1.3 实践需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理论研究 |
2.1 物理图类试题的概念和分类 |
2.1.1 概念界定 |
2.1.2 分类 |
2.2 理论基础 |
2.2.1 SOLO分类评价理论 |
2.2.2 图形表征与问题解决理论 |
3 近五年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分布统计 |
3.1 试题样本筛选 |
3.1.1 确定题目编码规则 |
3.1.2 制定筛选标准 |
3.1.3 实施筛选 |
3.2 高考物理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1 2016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2 2017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3 2018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4 2019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2.5 2020 年单一型图类试题分布统计 |
3.3 高考物理综合型图类题分布统计 |
4 近五年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数据分析 |
4.1 数量分析 |
4.1.1 数量统计 |
4.1.2 数量变化 |
4.2 分值分析 |
4.2.1 分值统计 |
4.2.2 分值变化 |
5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分析 |
5.1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分析框架 |
5.1.1 制定目的 |
5.1.2 分析依据 |
5.1.3 分析思路 |
5.2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范例分析 |
5.2.1 范例遴选 |
5.2.2 实物效果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3 实验装置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4 函数曲线图像题的范例分析 |
5.2.5 情境示意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6 电路示意图形题的范例分析 |
5.2.7 综合型图类试题的范例分析 |
5.3 整体内容分析 |
5.3.1 内容统计 |
5.3.2 内容变化 |
6 高中物理图类试题教学现状研究 |
6.1 访谈过程设计 |
6.1.1 访谈目的 |
6.1.2 访谈对象 |
6.1.3 访谈过程 |
6.2 访谈结果分析及总结 |
6.2.1 访谈结果呈现及分析 |
6.2.2 图类试题教学现状总结 |
7 高中物理图类试题的教学策略 |
7.1 注重审题,获取有效信息 |
7.1.1 汇总显性信息,完成图文转换 |
7.1.2 理解隐性信息,突破思维障碍 |
7.2 原型引入,提升识图效率 |
7.2.1 以实物实例为原型引入,排除学生信息盲区 |
7.2.2 以实验装置为原型引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
7.3 借助图形,建构分析模型 |
7.3.1 借助图形,探寻几何关系 |
7.3.2 借助图形,直观动态变化 |
7.4 重视图像,聚焦生成应用 |
7.4.1 重视实验数据处理,经历图像生成 |
7.4.2 合理应用图像信息,准确提取信息 |
8 结论、不足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1.1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数据分析结果 |
8.1.2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内容分析结果 |
8.1.3 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教学现状与教学策略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8.2.1 研究不足 |
8.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考物理知识清单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信息化的总趋势 |
1.1.2 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大数据在教育中应用的研究现状 |
1.2.2 试题属性标注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4.1 研究的对象 |
1.4.2 研究的内容 |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思路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大数据 |
2.1.2 试题属性 |
2.1.3 试题属性标注 |
2.2 理论基础 |
2.2.1 SOLO分类理论 |
2.2.2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2.2.3 发展性评价理论 |
3 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构建的理性分析 |
3.1 试题的内涵、功能与价值 |
3.1.1 考试的功能 |
3.1.2 试题的价值 |
3.1.3 化学试题的学科价值 |
3.2 化学试题属性标注内容的经验思考 |
3.2.1 试题标注内容 |
3.2.2 属性粒度 |
3.2.3 标注的方法 |
4 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行动研究的工作历程 |
4.1 行动研究计划概述 |
4.2 第一阶段:初步确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属性维度 |
4.2.1 行动研究计划 |
4.2.2 行动研究过程 |
4.2.3 初步确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属性维度研究阶段小结 |
4.3 第二阶段: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具体内容的补充与检验 |
4.3.1 行动研究计划 |
4.3.2 行动研究过程 |
4.3.3 补充与检验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小结 |
4.4 第三阶段: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确定 |
4.4.1 行动研究计划 |
4.4.2 行动研究过程 |
4.4.3 确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构建小结 |
4.5 三个阶段行动研究工作总结 |
5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构建 |
5.1 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构建原则 |
5.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构建与修正 |
5.2.1 知识框架的梳理与修正 |
5.2.2 能力素养的构建与确定 |
5.2.3 化学题型的确定 |
5.2.4 难易程度的确定 |
5.2.5 解题方法的确定 |
5.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确立 |
5.3.1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
5.3.2 属性维度与层级在标注中的辨识 |
6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应用与分析 |
6.1 以“2021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为例进行分析 |
6.1.1 试题标注结果 |
6.1.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应用后的思考 |
6.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应用总结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对应的考试大纲必备知识组块 |
附录2 高中化学必备知识 |
附录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
附录4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与水平指标 |
附录5 “2021 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考试卷 |
后记 |
(4)初中化学中考试题分析 ——基于江苏省中考试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1.1.1 化学中考试题改革对初中化学课程实施具有引领作用 |
1.1.2 化学中考试题的命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
1.2 课题研究内容及思路 |
1.2.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2.2 课题研究的思路 |
1.3 研究综述 |
1.3.1 研究概况 |
1.3.2 研究成果 |
第二章 课题基本问题的阐释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试题 |
2.1.2 中考化学试题 |
2.2 中考化学试题的构成要素分析 |
2.2.1 立意 |
2.2.2 情境 |
2.2.3 设问 |
2.2.4 答案及评分标准 |
第三章 中考化学试题评价模型的建构 |
3.1 建构评价模型的依据 |
3.1.1 《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椎》中的相关要求 |
3.1.2 国外试题命制的经验 |
3.1.3 有关评价的理论 |
3.2 中考化学试题评价模型的建构 |
3.2.1 评价模型中各维度指标的确定 |
3.2.2 中考化学试题评价模型 |
第四章 江苏省化学中考试题评析 |
4.1 试题一致性分析 |
4.1.1 研究方法 |
4.1.2 研究结果 |
4.2 试题情境分析 |
4.2.1 试题情境总体分析 |
4.2.2 试题情境存在的问题 |
4.3 试题设问分析 |
4.3.1 试题设问关联性和一致性分析 |
4.3.2 试题设问思维容量和设问方式分析 |
4.4 试题答案的分析 |
4.4.1 答案形式的分析 |
4.4.2 答案开放度的分析 |
第五章 江苏省化学中考试题命制建议 |
5.1 试题立意和内容要聚焦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 |
5.1.1 在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演绎出立意素养的评价目标 |
5.1.2 在分析学生素养行为表现的基础上选择试题内容 |
5.2 加强试题情境与设问的一致性 |
5.2.1 提升试题情境设计质量 |
5.2.2 关注试题情境与设问的一致性 |
5.3 提高试题答案的开放度和评分标准的灵活性 |
5.3.1 提高试题答案的开放度 |
5.3.2 增加试题评分标准的灵活性 |
第六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致谢 |
(5)基于核心素养的云南省高中化学合格性考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 |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要求 |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学业水平考试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四节 研究对象及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学业水平考试 |
二、核心素养 |
三、学业质量标准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 |
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三、SOLO分类理论 |
四、教育评价理论 |
第三章 两版课标下高中化学学业合格性考试对比 |
第一节 两版课标下化学学业合格性考试内容比较分析 |
一、两版课标在知识内容上的比较 |
二、两版课标在认知能力上的比较 |
第二节 两版课标下山东省高中化学学业合格性考题对比分析 |
一、试卷结构对比 |
二、必备知识考查对比 |
三、学科能力考查对比 |
四、素养各维度水平考查对比 |
五、讨论与总结 |
第四章 2015-2019年云南省化学学业水平考题分析 |
第一节 题型结构分析 |
第二节 试题内容分析 |
一、基于学科素养试题评析框架的构建 |
二、基于学科素养试题评析框架标准的划分 |
三、基于学科素养评析框架试题案例分析 |
四、基于学科素养评析框架试题分析统计 |
第三节 云南省近五年学考试题的知识内容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
一、内容标准的目标水平分析 |
二、试题的编码与分析 |
三、试题知识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第四节 2003版化学课标下云南省学业水平考题的特点 |
第五章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业合格性考试建议及实践 |
第一节 学业合格性考试建议 |
一、教育行政层面 |
二、考试命题层面 |
三、教育教学层面 |
第二节 学业合格性考试样题及分析 |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命题实践 |
二、基于SPSS的试卷质量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重视必备知识、调整试卷结构 |
二、紧扣课程标准、发展核心素养 |
三、强化关键能力、试题难度分层 |
四、结合真实情境、丰富试题类型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两版课标下合格性考试各主题内容对比 |
附录B 化学学科素养框架 |
附录C 云南省学考试题三维要素分析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材课后习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鲁科版“金属与非金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研究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课程所承载的使命 |
1.1.2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教材所承担的义务 |
1.1.3 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手段:习题所肩负的责任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创新性 |
第2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教材 |
2.1.2 课后习题 |
2.1.3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 理论基础 |
2.2.1 多元智能理论 |
2.2.2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第3章 研究综述 |
3.1 国外研究现状 |
3.1.1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3.1.2 课后习题研究现状 |
3.1.3 学业评价研究现状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3.2.1 文献基本信息 |
3.2.2 期刊作者分析 |
3.2.3 期刊内容分析 |
第4章 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新教材课后习题比较工具研究 |
4.1 研究材料的分析 |
4.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和水平分析 |
4.2.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要素和水平分析 |
4.2.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要素和水平分析 |
4.2.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要素和水平分析 |
4.2.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要素与水平分析 |
4.2.5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要素和水平分析 |
4.3 构建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评价体系 |
4.3.1 编制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评价体系表 |
4.3.2 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
4.4 构建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试题分析模型 |
第5章 化学核心素养视角下新教材课后习题的编码设计 |
5.1 编码原则 |
5.1.1 习题重新编号 |
5.1.2 习题水平确定 |
5.1.3 习题多重编码 |
5.2 编码过程 |
5.3 案例分析 |
第6章 两版新教材中课后习题的化学核心素养分布比较 |
6.1 两版新教材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分布比较 |
6.1.1 两版新教材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类型分布比较 |
6.1.2 两版新教材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分布比较 |
6.2 两版新教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要素分布比较 |
6.2.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要素类型分布比较 |
6.2.2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要素水平分布比较 |
6.3 两版新教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素养要素分布比较 |
6.3.1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要素类型分布比较 |
6.3.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要素水平分布比较 |
6.4 两版新教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要素分布比较 |
6.4.1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要素类型分布比较 |
6.4.2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要素水平分布比较 |
6.5 两版新教材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要素分布比较 |
6.5.1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要素类型分布比较 |
6.5.2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要素水平分布比较 |
6.6 两版新教材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素养要素分布比较 |
6.6.1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要素类型分布比较 |
6.6.2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要素水平分布比较 |
6.7 两版新教材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结果 |
6.7.1 两版新教材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类型的比较结果 |
6.7.2 两版新教材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的比较结果 |
第7章 研究总结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 |
7.3 研究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人教版“金属与非金属”主题课后习题编码结果 |
附录2:鲁科版“金属与非金属”主题课后习题编码结果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中核心素养测评模型的建构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政策导向 |
1.1.2 学科需求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1.2.2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 |
1.2.3 素养测评的研究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 选题的意义 |
1.5 研究的创新点 |
2 研究思路 |
2.1 研究过程 |
2.2 研究目标 |
2.3 研究内容 |
2.4 研究对象 |
2.5 研究方法 |
3 构建初中化学学业水平素养测评模型 |
3.1 理论基础 |
3.1.1 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
3.1.2 经典测量理论 |
3.1.3 项目反应理论 |
3.1.4 高考“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 |
3.2 模型的建构 |
3.2.1 模型的核心 |
3.2.1.1 核心的内涵 |
3.2.1.2 核心各要素的联系 |
3.2.2 模型的考查维度 |
3.2.2.1 考查的内容 |
3.2.2.2 考查内容各要素的联系 |
3.2.2.3 考查的要求 |
3.2.2.4 考查要求的内涵 |
3.2.2.5 考查载体 |
4 素养测评实施的基本程序 |
4.1 确定核心素养表现水平 |
4.2 确定核心素养测评思路 |
4.3 设计命审题的工作流程 |
5 素养测评模型的实践应用 |
5.1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分析 |
5.1.1 各核心素养及水平试题统计与分析 |
5.1.2 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 |
5.1.3 典型试题分析 |
5.2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训练化学试卷的质量评价 |
5.2.1 试题结构 |
5.2.2 考试成绩数据的总体分析 |
5.2.2.1 考试结果的主要描述性统计量 |
5.2.2.2 总分分布人数统计 |
5.2.2.3 试题难度、区分度结构 |
5.2.2.4 信度分析 |
5.2.2.5 因子分析 |
5.2.3 试题分析 |
5.2.3.1 典型试题分析 |
5.2.3.2 各核心素养适应性测试统计与分析 |
5.2.4 模型项目功能差异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
附录Ⅱ |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高中化学情境题的编制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缘起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法 |
1.5.2 内容分析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1.5.4 专家咨询法 |
1.5.5 实证研究法 |
2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情境 |
2.1.2 化学情境 |
2.1.3 化学情境题 |
2.1.4 化学非情境题 |
2.2 化学情境题的功能 |
2.2.1 认知功能 |
2.2.2 情感功能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先行组织者理论 |
2.3.2 学习迁移理论 |
2.3.3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3 高中化学情境题的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工具 |
3.2.1 问卷的设计与检验 |
3.2.2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3 研究结果 |
3.3.1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3.3.2 访谈结果与分析 |
3.4 高考化学情境题的应用分析 |
3.4.1 调查目的 |
3.4.2 结果与分析 |
4 高中化学情境题的编制程序 |
4.1 设计框架 |
4.2 具体实施步骤 |
4.2.1 测验目的的确定 |
4.2.2 化学情境的选择 |
4.2.3 化学情境的习题化 |
4.2.4 化学问题的合理设置 |
4.2.5 习题的完整呈现 |
5 高中化学情境题的应用 |
5.1 部分自编题的设计与分析 |
5.1.1 单项选择题的设计与分析 |
5.1.2 工艺流程题的设计与分析 |
5.2 自编题的整体测量与分析 |
5.2.1 命题双向细目表 |
5.2.2 习题的测试与回收 |
5.3 应用与测试情况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1.1 化学情境题的功能 |
6.1.2 化学情境题的编制程序 |
6.2 研究反思与展望 |
6.2.1 研究反思 |
6.2.2 研究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化学情境题编制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自编高中化学情境题卷设计 |
致谢 |
(9)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高考数列问题解题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of Thesis |
论文摘要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理论基础 |
2.1 波利亚解题理论 |
2.2 数列内容概述 |
2.2.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对数列的要求 |
2.2.2 高考考试大纲对数列内容的要求 |
2.3 数学解题策略概述 |
3 高考数列试题研究 |
3.1 试题分布 |
3.2 试题类型 |
3.3 试题考查内容 |
3.3.1 数列基础知识 |
3.3.2 基本思想方法 |
3.3.3 基本能力 |
4 高考数列试题解题分析 |
4.1 数列简单题解题分析 |
4.1.1 数列简单计算题解题分析 |
4.1.2 数列简单证明题解题分析 |
4.2 数列综合题解题分析 |
4.2.1 “数列+不等式”试题解题分析 |
4.2.2 “数列+几何”试题解题分析 |
4.2.3 “数列+新定义”试题解题分析 |
4.2.4 “数列+应用”试题解题分析 |
4.2.5 “数列+高等数学思想”试题解题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高考数列试题解题策略 |
5.1 性质推理,定义审题 |
5.1.1 借助函数判断简单数列类型 |
5.1.2 研读题干识别新定义数列类型 |
5.1.3 联想特殊数列确定复杂数列类型 |
5.2 发散思维,转化问题 |
5.2.1 以数代形化简几何题 |
5.2.2 建立数列模型化简应用题 |
5.2.3 运用函数思想求证数列不等式题 |
5.2.4 逆向思维证明数列命题 |
5.3 掌握技巧,化难为简 |
5.3.1 “知三求二” |
5.3.2 “推而广之” |
5.3.3 “裂项求和” |
5.4 结果验证,过程反思 |
5.4.1 赋值检验 |
5.4.2 查漏补缺 |
5.4.3 举一反三 |
6 研究总结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素养为本”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研究 ——以近三年浙江卷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和意义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相关研究 |
1.2.1.1 国外学业质量标准研制 |
1.2.1.2 国外学业质量标准模式 |
1.2.1.3 国外学业成就评价项目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2.1 学业水平考试发展研究 |
1.2.2.2 学业水平考试相关研究 |
1.2.2.3 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
1.2.2.4 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研究 |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学业水平考试 |
2.1.2 学业成就评价 |
2.2 理论基础 |
2.2.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2.2.2 SOLO分类评价理论 |
2.2.3 SEC一致性分析理论 |
3 构建基于“素养为本”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评价框架 |
3.1 化学核心素养与学考考纲必备知识组块对应 |
3.2 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试题评析框架建构 |
3.2.1 基于“素养为本”试题评析框架的建构 |
3.2.2 基于“素养为本”的试题分析评价指标 |
3.3 基于“素养为本”试题评析框架试题分析案例 |
4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分析维度的统计分析 |
4.1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的基本情况分析 |
4.1.1 试卷结构分析 |
4.1.2 试卷题型分析 |
4.1.3 信息呈现方式 |
4.2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考查的维度统计分析 |
4.2.1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设计的问题情境 |
4.2.2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考查的必备知识 |
4.2.3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考查的核心素养 |
4.2.4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题考查的学业水平 |
5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 |
5.1 研究样本的分析与编码 |
5.1.1 构建化学学业水平试题编码框架 |
5.1.2 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编码 |
5.1.3 对6套高中学业水平试题的编码 |
5.2 一致性系数计算与比较 |
5.2.1 波特一致性系数的计算 |
5.2.2 一致性总体情况的分析 |
6 研究结论及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基于框架分析2016年4月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 |
附录2 基于框架分析2016年10月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 |
附录3 基于框架分析2017年4月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 |
附录4 基于框架分析2017年11月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 |
附录5 基于框架分析2018年4月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 |
附录6 浙江省2018年6月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试卷 |
致谢 |
四、'99上海高考化学计算题的评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学科能力视野下高中化学教科书中习题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新旧必修一二教材为例[D]. 邹英娜.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2]高考物理图类试题的统计分析 ——以近五年35套高考物理试卷为例[D]. 李如意.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化学试题属性标注体系的构建[D]. 魏依华. 河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初中化学中考试题分析 ——基于江苏省中考试题[D]. 何蓉蓉. 扬州大学, 2020(02)
- [5]基于核心素养的云南省高中化学合格性考试研究[D]. 蔡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教材课后习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版和鲁科版“金属与非金属”为例[D]. 郑莉.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7]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中核心素养测评模型的建构与实施[D]. 周爱平.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1)
- [8]高中化学情境题的编制与应用研究[D]. 方佳丽.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波利亚解题理论的高考数列问题解题策略研究[D]. 刘校星. 宁波大学, 2019(06)
- [10]基于“素养为本”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试题研究 ——以近三年浙江卷为例[D]. 蒋霜霜.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