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整信贷结构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唐袁[1](2019)在《A分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仍处于经济发展增速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不断优化,新旧动力转换升级,但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少问题日益凸显,资源过度消耗、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阻碍了经济健康发展。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在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不断向好的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从客户结构、信贷资金集中度、风险管理等方面促进银行业的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本文以国有银行下辖一级分行,即广西A分行为研究样本,分五部分论述了与A分行信贷结构相关的情况。文章前两个部分在梳理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信贷结构相关的理论框架,为下文分析信贷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运用实证分析法对该省分行信贷规模的总量、行业分布、客户构成、期限结构、地域分布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国家经济结构发展路径和信贷结构优化的理论知识,系统的分析A分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该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从配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巩固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普惠金融、优先发展消费信贷和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个方面提出优化信贷结构的策略,并探讨了具体措施,提高经营效益,优化资源配置。
赵康[2](2016)在《天津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贷业务一直是天津银行的主要业务,营业收入中净利息收入占比近88.6%,天津银行的信贷结构和信贷质量对其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天津银行的信贷结构优化问题。本文从公司客户贷款、个人客户贷款、票据贴现业务三个方面来分析天津银行的信贷结构现状,其中从产品类型、期限结构、客户规模、行业分布等来分析公司客户信贷结构现状,从产品类型和个贷规模来分析个人客户信贷结构现状。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方法,选取了国内首家在港上市的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重庆银行,以及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中业绩佼佼者——北京银行作为比较研究对象。进一步地研究分析发现,天津银行的信贷结构存在以下问题:公司客户占比过高、信贷投向行业集中度高、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信贷资产质量堪忧、票据业务风险凸显、优质信贷板块减少。主要原因是既有外部经济因素,比如宏观经济周期下行,受所辐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限制,也包含天津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比如经营策略,对个人客户的营销不足,自身的信贷管理水平有限,优质信贷资源稀缺。本研究建议天津银行建立一个包含优化目标、理念和思路的信贷结构优化模型,具体对策有:努力营销个人客户、合理布局投向行业、提高短期贷款比重、改进信贷管理、加强风险控制、规范票据业务流程、强化内部审计。
周胜强[3](2013)在《我国信贷政策研究 ——基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文中认为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以来,世界各国不约而同地将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应对危机、走出困境,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手段和途径。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总量矛盾已基本解决的情况下,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能否尽快促进和实现结构的调整升级,成为保持国民经济长期增长的关键。关于金融促进结构调整,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以资本市场促进结构调整的间接调控的“道路”。而处在经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迫切、市场机制还很不完善、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的经济条件下,并没有把促进结构调整的职能完全交给市场,通过制定实施信贷政策,对银行信贷投放进行了引导和干预,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但是在理论研究上,西方经济金融理论、中央银行教科书中没有关于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阐述,而国内的研究没有摆脱货币政策框架下研究结构调整问题的理论束缚,对不完全市场条件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的内涵、作用、机制、目标、工具等关键问题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信贷政策理论体系。论文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尝试研究建立不完全市场条件下、基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理论体系,并对我国信贷政策的再实践提出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建议。论文第2、3章,介绍了有关理论基础及其与信贷政策的关系,并从实践层面,对一些国家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进行了考察,总结分析了国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第4、第5章系统研究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条件下的信贷政策的有关理论问题,对于信贷政策是什么、为什么需要信贷政策、其作用、政策制定主体、传导机制、政策目标、与其他政策的关系、以及政策工具及使用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从五个方面建立了信贷市场不完全条件下的、基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理论体系,这是目前学术研究很少涉及的。首先,从货币政策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信贷政策相矛盾的角度出发,分析提出了“信贷政策独立于货币政策”的观点,并重新对信贷政策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学术研究的争议,探讨了信贷政策存在的必要性问题,分析提出了信贷政策的作用是调整银行投放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机制缺失和促进银行机构防范信贷风险、政策制定实施的主体是中央银行等观点。其次,从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信贷市场运行机制入手,以信贷配给理论为基础,运用模型分析了信贷政策影响银行信贷投放、信贷投放影响产业结构的信贷政策传导机制。通过对三个命题的证明,说明信贷政策可以通过影响银行贷款的成本、收入与风险来引导银行的信贷投放。第三,根据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的有关理论,分析提出了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包括促进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支柱产业优化升级、支持基础产业发展、限制特定行业发展等四个方面,并建立了衡量信贷政策目标实现的标准。第四,进一步分析了信贷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关系,探讨了制定信贷政策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和信贷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第五,在研究分析了信贷政策工具及其种类,总结提出了信贷政策工具使用的原则,对各个工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归纳,并运用模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工具在信贷政策传导中的作用。从第6章开始转入到对我国实践的分析。第6章回顾、分析了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银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和问题。第7章对信贷政策在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四省区市的实施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建立了三个含有虚拟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运用HP滤波法,分别对信贷政策与信贷结构、信贷政策与地区贷款总量、信贷结构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表明,我国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存在的积极影响。第8章基于论文所建立的信贷政策理论体系,针对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信贷政策的制度安排,制定实施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的信贷政策、提高信贷政策执行的有效性等三个方面,对完善我国信贷政策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论文研究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不仅是对现有学术研究的突破和创新,而且这些观点及其论述共同形成了信贷市场不完全条件下的、基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理论体系,这更是现有研究所没有涉及到的,从而为我国制定实施信贷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持,所提出的部分政策建议也就具有了参考的价值。
吴嘉梁[4](2012)在《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中小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以S银行浦东分行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商业银行是国家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一国金融体系的效率,而在我国,相比较几大国有银行,数量众多的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信贷结构方面有其特殊的特征,经过长期不断发展尤其是2009年信贷宽松政策之后,我国中小银行的信贷结构呈现出行业集中度高、贷款期限长等方面的缺陷,若不采取有效的调整措施,将影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通过S银行浦东分行信贷结构的实证分析,分析在目前的宏观经济条件下,在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体系的要求下,我国中小银行应该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及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调整策略和方法,使得自身信贷结构持续调整优化,从而保持银行发展的潜力和动力。首先,文章介绍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信贷结构调整的相关理论。其次,文章以S银行浦东分行为实证分析目标,通过经营数据,分析了其近年来的信贷结构状况及相关成因。随后,文章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分类情况,区分了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介绍了中小商业银行的信贷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其信贷结构的缺陷及结构调整的必要性。最后,文章基于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由S银行浦东分行的信贷结构优化方案出发,总结出中小银行进行信贷结构调整的相应策略及措施,并指出了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这对中小银行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高小琼[5](2011)在《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开创全省金融工作新局面》文中研究指明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临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1年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我们要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切实把握好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不断增强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深刻理解宏观审慎管理的背景和实质,切实把握好金融机构信贷合理、适度、平衡投放的节奏,不断增强金融机构自我约束的能力和水平,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要深刻理解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和权力,始终牢记金融服务经济发展的社会责任,切实把握好加强金融管理与改善金融服务的关系,不断增强履行中央银行职责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努力提升基层人民银行工作水平。工作中要重点把握和处理好四个关系,明确任务,不断推动全省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
刘贵生[6](2010)在《解放思想 发挥优势 高效履职 争创一流 为开创全辖人民银行工作新局面而不懈努力》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1月19日)一、坚定信心,知难而进,2009年全辖各项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全国上下积极
王瑾[7](2009)在《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升》文中指出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高速增长,为商业银行搞好信贷结构调整、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提供了良好契机。信贷结构调整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信贷结构调整的认识、信贷结构调整是商业银行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信贷结构调整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和应注意的问题、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余欣,史克剑[8](2009)在《满怀信心 迎接挑战——金融界部分代表、委员为积极落实国家“促内需保增长”方针建言献策》文中认为每年"两会",都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一连串清晰厚重的足迹。而对于去年历经波折的中国来说,今年"两会"更具有不一样的意义。"挑战、信心"成为今年两会最热的流行语。3月8日,金融时报社也邀请了部分代表、委员参加"坚定信心,迎接挑战"座谈会,共话经济金融改革与发展大计。这是一场普通的座谈会,是每年"两会"期间金融时报社都会举办的活动。这又是一场特殊的座谈会,因为是在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一次畅所欲言。金融业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如何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何落实促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方针,如何为民生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代表、委员用最朴素、最实在、最真诚的语言,用自身的实践和体会,用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道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任建军[9](2005)在《湖南省工商银行信贷进入与退出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加强信贷有效进入和退出问题的研究,是适应宏观经济环境剧烈变化和体制改革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湖南省工商银行顺应企业、区域、行业和产业生命周期,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客观需要,更是银行经营管理和金融改革的内在需要以及应对入世后外资银行的竞争需要,研究信贷进入与退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界定了商业银行信贷进入与退出的涵义,借鉴经济学相关理论,构建了商业银行信贷进退理论,提出了信贷进退的7个基本原则和信贷进退的4个判断准则。其次全面实事求是、多角度地分析了湖南省工商银行信贷进退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从理论层面构建了商业银行信贷进入策略体系,提出了信贷进入的4个总体原则和信贷进入的行业、产业、区域、客户、信贷品种、期限目标,创造性提出了优质信贷市场及优质客户的定量和定性判别标准体系。四是构建了商业银行信贷退出策略体系,该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构建了信贷退出的判断标准,针对不同类型的退出企业提出了信贷退出的具体原则、信贷退出的时机等。最后本文认为,信贷市场进入与退出既受银行内部保障机制的制约,也有赖于外部经营环境的进一步的改善,它是一项涉及中国投融资体制、财税金融体制和商业银行运行体制的深层问题。 本文结论是湖南省工商银行乃至中国商业银行要处理好信贷进入与退出的辩证关系。按照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信贷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从增量到存量,从局部到整体,系统地推进信贷结构的调整。既要大力开拓收益率高、发展前景好、优质高效的信贷市场,又要主动退出无效或低效的信贷市场,从根本上走出边投放边沉淀的困境。
杜春霞[10](2004)在《产业整合与创新中的信贷结构调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调整信贷结构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调整信贷结构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A分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对既有研究的评述 |
1.4 研究思路、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二章 信贷结构优化的基本理论 |
2.1 信贷结构的定义 |
2.2 信贷结构优化的内涵 |
2.3 信贷结构基础理论 |
2.3.1 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2 信贷配给理论 |
2.3.3 贷款组合理论 |
2.3.4 小结 |
2.4 信贷结构优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
2.4.1 适应宏观经济发展形式 |
2.4.2 提升信贷资源的价值创造 |
2.4.3 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三章 A分行信贷结构现状分析 |
3.1 广西经济情况及A分行情况介绍 |
3.1.1 广西经济情况介绍 |
3.1.2 A分行情况介绍 |
3.2 A分行信贷结构分析 |
3.2.1 信贷投放总量分析 |
3.2.2 信贷投放行业结构分析 |
3.2.3 信贷投放客户结构分析 |
3.2.4 信贷投放期限结构分析 |
3.2.5 信贷投放区域结构分析 |
第四章 A分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 |
4.1.1 贷款集中度偏高 |
4.1.2 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偏低 |
4.1.3 消费贷款占比较低 |
4.1.4 科技创新领域投入较少 |
4.2 信贷结构成因分析 |
4.2.1 宏观层面原因 |
4.2.2 微观层面原因 |
第五章 A分行信贷结构优化策略与措施 |
5.1 信贷经营的环境分析 |
5.1.1 国际环境分析 |
5.1.2 国内环境分析 |
5.2 信贷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思路 |
5.2.1 信贷结构优化的目标 |
5.2.2 信贷结构优化的思路 |
5.3 信贷结构优化的策略 |
5.3.1 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 |
5.3.2 巩固基础设施领域优势 |
5.3.3 拓广拓深普惠金融业务 |
5.3.4 坚持消费信贷优先发展 |
5.3.5 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
5.4 信贷结构优化具体措施 |
5.4.1 完善信贷管理制度 |
5.4.2 加强风险管理和贷后管理 |
5.4.3 运用大数据支撑金融科技创新 |
5.4.4 加强信贷人才队伍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天津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框架 |
1.4 本文主要贡献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信贷结构的相关概念 |
2.1.2 信贷结构的相关理论 |
2.2 国内外信贷结构优化文献综述 |
2.2.1 信贷结构优化的必要性研究 |
2.2.2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
2.2.3 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的应用研究 |
2.3 相关研究述评 |
第三章 天津银行信贷结构现状分析 |
3.1 天津银行简介 |
3.2 天津银行公司客户贷款描述性统计 |
3.2.1 天津银行公司客户贷款产品类型结构 |
3.2.2 天津银行公司客户贷款期限结构 |
3.2.3 天津银行公司客户贷款客户规模结构 |
3.2.4 天津银行公司客户贷款行业分布结构 |
3.3 天津银行个人客户贷款描述性统计 |
3.3.1 天津银行个人贷款的产品类型结构 |
3.3.2 天津银行个人贷款的规模结构 |
3.4 天津银行票据贴现业务描述性统计 |
第四章 天津银行信贷结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天津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 |
4.1.1 公司客户贷款占比过高 |
4.1.2 信贷投向行业集中度高 |
4.1.3 贷款期限结构不合理 |
4.1.4 信贷资产质量堪忧 |
4.1.5 票据业务风险凸显 |
4.1.6 优质信贷板块减少 |
4.2 天津银行信贷结构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外部宏观经济环境 |
4.2.2 自身经营管理水平 |
4.2.3 其他影响因素 |
第五章 天津银行信贷结构优化方案 |
5.1 信贷结构优化目标 |
5.2 信贷结构优化理念 |
5.3 信贷结构优化思路 |
5.4 信贷结构优化具体对策 |
5.4.1 努力营销个人客户 |
5.4.2 合理布局投向行业 |
5.4.3 提高短期贷款比重 |
5.4.4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
5.4.5 规范票据业务流程 |
5.4.6 强化内部审计机制 |
第六章 结论、不足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信贷政策研究 ——基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信贷政策定义的文献综述 |
1.2.2 国内外对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献综述 |
1.2.3 对信贷政策研究文献的评述 |
1.3 概念界定和前提假设 |
1.3.1 信贷政策与信贷投放、信贷结构 |
1.3.2 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调整 |
1.3.3 产业与产业政策 |
1.3.4 前提假设 |
1.4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框架及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方法 |
1.5 创新与不足 |
1.5.1 创新之处 |
1.5.2 论文的不足 |
第2章 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 |
2.1 关于政府干预经济金融的理论 |
2.1.1 金融约束论 |
2.1.2 市场失灵理论 |
2.1.3 赫希曼的不平衡发展理论 |
2.2 关于结构主义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产业政策的理论 |
2.2.1 结构主义的经济增长理论 |
2.2.2 关于产业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理论 |
2.2.3 产业政策理论 |
2.3 关于不完全条件下信贷市场运行机制的理论 |
2.3.1 信贷配给理论 |
2.3.2 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信贷配给的研究 |
2.4 关于银行信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 |
2.4.1 金融中介功能的理论 |
2.4.2 金融发展理论与加尔比斯两部门模型 |
2.4.3 银行信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与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国外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与启示 |
3.1 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实践 |
3.1.1 美国的实践 |
3.1.2 德国的实践 |
3.1.3 英国、法国、加拿大的实践 |
3.2 日本、韩国的实践 |
3.2.1 日本的实践 |
3.2.2 韩国的实践 |
3.3 印度及其他亚洲国家的实践 |
3.3.1 印度的实践 |
3.3.2 亚洲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实践 |
3.4 国外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比较与启示 |
3.4.1 政府参与型的信贷政策模式 |
3.4.2 政府干预型的信贷政策模式 |
3.4.3 国外经验的启示, |
第4章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体系 |
4.1 独立于货币政策的信贷政策定义、作用及其主体 |
4.1.1 对信贷政策的重新定义 |
4.1.2 信贷政策存在必要性 |
4.1.3 信贷政策的作用 |
4.1.4 制定信贷政策的主体 |
4.2 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信贷政策传导机制 |
4.2.1 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机制 |
4.2.2 信贷政策影响信贷投放的模型分析 |
4.2.3 信贷投放变化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模型分析 |
4.3 信贷政策的目标及其衡量标准 |
4.3.1 信贷政策的具体目标 |
4.3.2 信贷政策目标实现的衡量标准 |
4.4 信贷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的关系 |
4.4.1 信贷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 |
4.4.2 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 |
4.4.3 政策间的协调配合 |
4.5 信贷政策的制定原则与发挥作用的环境 |
4.5.1 制定信贷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
4.5.2 信贷政策发挥作用的环境 |
第5章 信贷政策传导中的政策工具 |
5.1 信贷政策工具及其使用原则 |
5.1.1 信贷政策工具的定义和分类 |
5.1.2 信贷政策工具选择与使用的原则 |
5.2 信贷政策工具及其特点 |
5.2.1 价格型信贷政策工具 |
5.2.2 数量型信贷政策工具 |
5.2.3 混合型信贷政策工具 |
5.2.4 引导型信贷政策工具 |
5.3 信贷政策工具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分析 |
5.3.1 模型的基本设定 |
5.3.2 价格型工具对信贷投放的影响 |
5.3.3 数量型工具对信贷投放的影响 |
5.3.4 其它类型工具对信贷投放的影响 |
第6章 我国信贷政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及其问题 |
6.1 我国信贷政策实践的历史回顾 |
6.1.1 1949年—1983年 |
6.1.2 1984年—1997年 |
6.1.3 1998年至今 |
6.2 当前我国信贷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6.2.1 信贷政策认识上存在的问题 |
6.2.2 信贷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 |
6.2.3 信贷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7章 我国信贷政策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7.1 研究方法与研究数据 |
7.1.1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 |
7.1.2 研究数据 |
7.2 信贷政策对信贷增长影响的统计分析 |
7.2.1 房地产信贷政策对信贷增长的影响 |
7.2.2 农业信贷政策对信贷增长的影响 |
7.2.3 制造业信贷政策对信贷增长的影响 |
7.3 我国信贷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
7.3.1 信贷政策对信贷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
7.3.2 信贷政策对地区总贷款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
7.3.3 信贷结构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系数影响的实证分析 |
7.3.4 实证结论及其政策含义 |
第8章 完善我国信贷政策的建议 |
8.1 完善信贷政策的顶层制度安排 |
8.1.1 明确信贷政策在经济金融政策体系中的地位 |
8.1.2 明确信贷政策制定的主体 |
8.1.3 建立信贷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机制 |
8.1.4 健全与信贷政策相适应的金融统计制度 |
8.2 制定和实施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的信贷政策 |
8.2.1 明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目标 |
8.2.2 推进薄弱环节信贷政策法制化建设 |
8.2.3 制定技术改造贷款管理办法 |
8.3 提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政策执行力 |
8.3.1 综合运用多种信贷政策工具 |
8.3.2 健全完善信贷政策效果的评估和风险提示制度 |
8.3.3 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 |
8.3.4 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中小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以S银行浦东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问题的提出和主要内容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的方法 |
1.5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二章 风险管理理论及信贷结构调整理论 |
2.1 风险管理理论综述 |
2.2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
2.3 信贷结构调整理论 |
第三章 S银行浦东分行信贷结构分析 |
3.1 S银行浦东分行概况 |
3.2 S银行浦东分行现行信贷管理体系 |
3.3 S银行浦东分行信贷结构分析 |
第四章 我国中小银行信贷结构情况 |
4.1 中小银行划定标准 |
4.2 中小银行的信贷结构特征 |
4.3 中小银行的信贷结构特征的缺陷及成因 |
4.4 中小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
第五章 中小银行信贷结构调整战略 |
5.1 S银行浦东分行信贷结构调整的SWOT分析 |
5.2 S银行浦东分行信贷结构优化方案 |
5.3 中小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动因 |
5.4 中小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措施 |
5.5 信贷结构调整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相关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开创全省金融工作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刻理解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 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 |
(一) 要处理好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 |
(二) 要处理好促进信贷合理增长与调整结构的关系 |
(三) 要处理好推动金融改革发展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关系 |
(四) 要处理好加强金融管理与改善金融服务的关系 |
二、明确任务, 不断推动全省金融工作再上新台阶 |
(一) 按照稳健货币政策的要求, 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
(二) 坚持“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 引导和促进信贷结构优化 |
(三) 组织开展“‘三农’发展金融支持年”活动, 推动民生金融和县域经济发展 |
(四) 继续完善投融资体制, 促进我省金融市场发展 |
(五)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促进全省金融业可持续发展 |
(六) 加强宏观审慎管理, 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水平 |
(七) 加快征信体系建设, 不断改善我省金融生态环境 |
(八) 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 依法履行反洗钱监管职责 |
(九) 稳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切实维护外汇市场正常秩序 |
(7)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信贷结构调整的认识 |
二、信贷结构调整是商业银行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 |
1. 加强结构调整是建设现代商业银行的客观要求。 |
2. 加强结构调整是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 |
3. 不断提高对宏观经济政策的把握能力和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增强结构调整的主动性。 |
三、信贷结构调整中要处理好的关系和应注意的问题 |
1. 信贷结构调整必须坚持银行价值最大化目标。 |
2. 信贷结构调整必须遵循“三性”原则。 |
3. 信贷结构调整应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方向的调整。 |
4. 信贷结构调整应是商业银行发挥比较优势的调整。 |
5. 信贷结构调整要符合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 |
6. 信贷结构调整既要发挥增量调整的导向作用, 更要发挥存量调整的基础作用。 |
四、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内容 |
1. 行业结构调整。建立起“依托支柱行业、发展成长性行业、优化传统性行业、退出限制性行业”的行业发展体系。 |
支柱行业。 |
成长性行业。 |
传统性行业。 |
限制性行业。 |
2. 客户结构调整。 |
重点客户。 |
巩固类客户。 |
维持类客户。 |
退出类客户。 |
3. 产品结构调整。 |
(8)满怀信心 迎接挑战——金融界部分代表、委员为积极落实国家“促内需保增长”方针建言献策(论文提纲范文)
积极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郭庆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 |
计承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行长) : |
高小琼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行长) : |
李怀珍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银监局局长) : |
马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 : |
刘卫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分行行长) : |
支持基础建设关注民生问题 |
周振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行长) : |
蒋超良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 |
刘克崮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开发银行顾问) : |
王明权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 : |
闫冰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 : |
江连海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证监局局长) : |
金融危机引发的思索 |
张静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行长) : |
孙工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 : |
杨小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长) : |
周逢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 : |
梅兴保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 |
阎庆民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银监局局长) : |
谢渡扬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监事长) : |
王为强 (全国政协委员) : |
马蔚华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 : |
金融体系需不断完善 |
杨子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行长) : |
唐双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 : |
刘贵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 : |
许海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甘肃省分行行长) : |
赵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安徽省分行行长) : |
黄良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行长) : |
吴跃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息中心主任) : |
赵宇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 : |
金融支农众望所归 |
郑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 : |
盛松成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行长) : |
王华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信联社理事长) : |
保险意识有待加强 |
李明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 : |
杨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总裁) : |
吴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总裁) : |
任建国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保监局局长) : |
马明哲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平安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 |
(9)湖南省工商银行信贷进入与退出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2.2 选题意义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信贷进入与退出的基本理论 |
2.1 信贷进入与退出的基本涵义 |
2.2 信贷进入与退出的理论背景 |
2.3 信贷进入与退出的基本原则 |
2.4 信贷进入与退出的相关问题 |
2.4.1 信贷进入与退出的影响因素 |
2.4.2 信贷进入与退出的判断准则 |
2.4.3 信贷进入与退出的难点 |
2.4.4 信贷进入与退出的必要性 |
第3章 湖南省工商银行信贷进退分析 |
3.1 湖南省工商银行概况 |
3.2 湖南省工商银行信贷进入与信贷退出现状分析 |
3.2.1 湖南省工商银行与省内其它商业银行信贷进入比较分析 |
3.2.2 湖南省工商银行信贷进退现状分析 |
3.3 信贷进入与信贷退出的差异化表现 |
3.4 信贷进入与信贷退出问题的提出 |
3.4.1 信贷进入与信贷退出存在的问题 |
3.4.2 信贷进入与信贷退出需注意的问题 |
3.5 信贷进入与退出的市场环境、机遇和障碍 |
3.5.1 信贷市场的环境分析 |
3.5.2 信贷进入与退出的机遇 |
3.5.3 信贷进入与退出战略的障碍 |
第4章 湖南省工商银行信贷进入策略 |
4.1 信贷进入的总体准则 |
4.2 信贷进入的主要目标 |
4.3 优质信贷市场及优质客户的判别标准 |
4.3.1 优质信贷市场的判别误区及标准探讨 |
4.3.2 优质客户的判别方法及选择标准 |
4.4 信贷进入策略的理论分析 |
4.5 信贷进入策略的实践分析 |
4.6 信贷进入策略的具体措施分析 |
第5章 湖南省工商银行信贷退出策略 |
5.1 信贷退出的判别标准 |
5.1.1 有关制定信贷退出判断标准的影响因素 |
5.1.2 信贷退出判断标准体系 |
5.2 信贷退出的基本原则 |
5.2.1 信贷退出的一般原则 |
5.2.2 信贷退出的具体原则 |
5.3 信贷退出的时机选择 |
5.4 信贷退出形式的理论分析 |
5.5 信贷退出策略的理论分析 |
5.5 信贷退出思路与退出路径分析 |
5.5.1 信贷退出思路 |
5.5.2 信贷退出的具体路径 |
5.6 信贷退出机制的构建 |
第6章 湖南省工商银行信贷进退统筹策略 |
6.1 思想观念的统一 |
6.2 银行内部保障机制的健全 |
6.3 银企产权制度的改革 |
6.4 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信贷交易市场化 |
6.5 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承担课题目录)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论文获奖目录) |
四、调整信贷结构要处理好四个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A分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D]. 唐袁. 广西大学, 2019(12)
- [2]天津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研究[D]. 赵康. 西北大学, 2016(05)
- [3]我国信贷政策研究 ——基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践[D]. 周胜强. 天津财经大学, 2013(07)
- [4]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中小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策略研究 ——以S银行浦东分行为例[D]. 吴嘉梁.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4)
- [5]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 开创全省金融工作新局面[J]. 高小琼. 金融与经济, 2011(02)
- [6]解放思想 发挥优势 高效履职 争创一流 为开创全辖人民银行工作新局面而不懈努力[J]. 刘贵生. 西部金融, 2010(02)
- [7]以信贷结构调整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升[J]. 王瑾. 经济师, 2009(08)
- [8]满怀信心 迎接挑战——金融界部分代表、委员为积极落实国家“促内需保增长”方针建言献策[J]. 余欣,史克剑. 中国金融家, 2009(03)
- [9]湖南省工商银行信贷进入与退出策略研究[D]. 任建军. 湖南大学, 2005(07)
- [10]产业整合与创新中的信贷结构调整[J]. 杜春霞. 西部论丛,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