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镇痛法在肛肠病手术治疗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冷丽,陈茂婷,杨勇军[1](2021)在《针灸疗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尿潴留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尿液潴留于膀胱无法排出的临床症状。患者术后8h内无法排尿而使膀胱内尿量>600mL或排空膀胱困难致残余尿量>100 mL,同时伴有小腹胀满等不适,即可诊断为术后尿潴留[1]。随着祖国医学的发展,中医疗法越来越受到重视,针灸疗法可调理人体阴阳,
许永智[2](2021)在《基于“治未病”理论应用清消洗剂防治湿热下注型Ⅳ期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观察清消洗剂对湿热下注型Ⅳ期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作用,如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情况、术后排便疼痛与出血情况及其对创面愈合率的影响,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临床防治痔术后并发症的应用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术前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干预组于术前3天及术后第2天至第7天予清消洗剂熏洗,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20min/次,共外用9天;对照组予高锰酸钾溶液(1:5000)2000ml,以相同的方法进行熏洗治疗,一日2次,早晚各一次。观察、记录并分析每例样本的术前1天及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情况,术后24小时内最大疼痛强度(24h Max)评分,术后首次感到疼痛(疼痛程度≥4分)的时间点,术后排便疼痛、出血情况,创面愈合情况,通过干预组自身前后比较以及对照组和干预组之间的比较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选取的90例患者,干预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84例患者完成本研究。患者一般情况对比: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无显着性差异,具有良好的可比性。现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肛门疼痛比较情况:两组在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的肛门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的肛门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前1天与术后1天肛门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小时内最大疼痛强度评分及首次感疼痛(疼痛程度≥4分)的时间点的比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肛缘水肿比较情况:两组在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的肛缘水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术后第7天的肛缘水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排便比较情况:两组在首次、第2次、第3次术后排便肛门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次术后排便肛门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首次、第2次、第3次、第4次术后排便肛门出血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创面愈合比较情况: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第14天创面愈合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总体疗效比较情况:两组在治疗14天后的总体疗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论,对湿热下注型Ⅳ期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行清消洗剂熏洗可达到清热祛湿、消肿止痛、凉血止血的作用,较快缓解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症状,改善术后排便,早中期较明显,可缩短创面愈合周期。该方式具有安全、价廉、简便、痛苦小等优点,在防治痔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等方面取得了良好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黎凯莉[3](2021)在《安神理气止痛针法治疗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观察安神理气止痛针法试验组、口服吲哚美辛缓释胶囊对照组对治疗痔病术后疼痛之间的疗效差异,验证安神理气止痛针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痔病术后疼痛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纳入痔病术后第3天已撤除止痛泵后仍感肛门疼痛的患者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试验组选用安神理气止痛针法治疗,从术后第3天起,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5天,每次留针30min;对照组选用口服吲哚美辛缓释胶囊治疗,1日1次,每次1粒。观察指标选择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治疗前以及术后第3、4、5、6、7天治疗后的疼痛感觉进行评分。其它观察指标选择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对治疗5天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及记录住院时间来比较两组治疗对受试者住院时长的影响。结果:(1)入组基线分析:总纳入72例受试者,在治疗过程与治疗后回访中共5例脱落或剔除,最终剩下有效病例67例,其中试验组有33例,对照组有34例,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长短分布情况、VAS评分及睡眠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经统计处理(P>0.05),有可比性。(2)疼痛评分对比:经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P1<0.01,统计学有显着差异,和治疗前评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各天均能明显降低前1次的VAS评分;组间比较:统计显示,P2>0.05,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各天在减少受试者VAS评分上作用相当。(3)睡眠评分对比:经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后各天均能降低前1次的AIS评分,都能有效改善睡眠(P1<0.05);组间比较:治疗第1天,两组均能有效改善睡眠(P2>0.05),治疗效果相当,治疗第2、3、4、5天,试验组调理睡眠状况疗效更佳(P2<0.05)。(4)住院时长对比:两组治疗后,住院时间经检验有统计差异(P<0.05),试验组的住院时长明显更短。(5)有效率对比:试验组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针对痔病术后疼痛的效用相当。(6)安全性对比: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1起。结论:1.安神理气止痛针法和口服吲哚美辛缓释胶囊这两种止痛治疗手段对痔病术后疼痛均有确切显着疗效,且两种方法效果相当;2.安神理气止痛针法较口服吲哚美辛缓释胶囊来说,调理睡眠状况疗效更佳,能明显缩短受试者的住院时长,且安全性高,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加以应用。
张瑞东[4](2020)在《长强穴穴位注射亚甲蓝混合液对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综合评价长强穴穴位注射亚甲蓝混合液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尿潴留等疗效。方法将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肛肠科符合研究标准的住院患者76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患者均为3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内痔分期、外痔分型、术后外切口数、内痔结扎个数、疼痛耐受性等方面,经过统计学分析得出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前给予亚甲蓝混合液长强穴穴位注射,对照组手术结束前给予亚甲蓝混合液创面间断点状皮下注射。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静息疼痛评分,术后首次排便疼痛评分,观察术后当晚睡眠情况,术后肢体活动情况、排尿情况、肛缘水肿情况、肛门功能情况、创面愈合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组术后当晚睡眠情况较对照组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静息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同一时间点静息疼痛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术后肢体活动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术后首次排便疼痛评分、排尿情况经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两组患者后术后肛门水肿情况、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情况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安全性判定: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长强穴注射亚甲蓝混合液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镇痛疗效肯定,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创面注射。2长强穴注射对于改善术后当晚睡眠及术后活动情况具有一定意义。3和创面注射相比,可有效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穴位注射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图0幅;表16个;参107篇。
井鹏[5](2020)在《珍龙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珍龙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湿热下注型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湿热下注型患者74例,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珍龙生肌散换药组)和对照组(凡士林纱条换药组),每组患者均为37例。两组肛瘘患者均在腰椎麻醉下行低位单纯性肛瘘切开术;术后两组均行常规肛肠科换药,治疗组用珍龙生肌散均匀撒布于无菌纱条覆盖创面,对照组用凡士林纱条覆盖创面。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初始创面面积等基本信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创面疼痛积分、水肿积分,分泌物积分以及术后创面面积和愈合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1、7天的细菌培养结果;出院后嘱患者定期复查并记录愈合时间。在试验期间,如出现皮肤过敏等不良反应,需及时对症处理并详细记录。结果两组74例患者,有3位患者被剔除;最终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纳入最后统计分析当中。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初始创面面积上,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在30天内均痊愈,故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3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术后第7、14天的创面面积以及计算出的创面愈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在术后第2、7天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两组结果无差异(P>0.05)。5治疗组在术后第3、7、14天的水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术后第3、7、14天的分泌物评分上两组无差异(P>0.05)。7两组在术后第1天的细菌培养结果无差异(P>0.05),第7天治疗组的阳性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珍龙生肌散相较于凡士林纱条运用于低位单纯性肛瘘湿热下注型患者术后的换药,可以有效加速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效抑制创面疼痛、水肿及细菌增殖。图0幅;表13个;参131篇。
周昊[6](2019)在《不同手术时机联合顾氏熏洗贴敷法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比较急诊手术和择期手术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患者术后症状体征等相关指标,并验证围手术期顾氏熏洗贴敷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肛肠科诊治的嵌顿痔病例,随机分为急诊手术组(35例)和择期手术组(35例)。急诊手术组在24h内行急诊手术,择期手术组在3~7日行手术治疗。并在围手术期均采用丹卿方熏洗,消痔膏贴敷患处,每日2次。观察两组主要疗效指标为疼痛评分,和次要疗效指标包括术后水肿、出血、渗出,生活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等。并且在治疗前,手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及创面愈合后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在疼痛、出血、水肿中两组间存在差异,而在渗出、生活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无统计学差异。(1)疼痛评分:在术后第1、3、7天,急诊手术组较择期手术组疼痛更为剧烈(P<0.05),而在第14、21天,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水肿评分:在术后第1、3、7天,急诊手术组水肿较择期手术组更为明显(P<0.05),而在第14、21天无统计学差异。(3)出血评分:在术后第3天,急诊手术组较择期手术组出血更为明显(P<0.05),而在第1、7、14、21天无统计学差异。(4)在术后渗出、生活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手术组较急诊手术组在术后疼痛、出血、水肿方面效果更为显着。在嵌顿痔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中,为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可优先选取择期手术治疗。
蒋笑影[7](2019)在《性别差异对外剥内扎术后疼痛影响的时间序贯性研究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后在不同时段内疼痛的发生在性别差异中表现的不同,为针对不同性别,术后不同时间段采取差异性止痛干预措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调查研究,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肛肠科一病区的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的患者,其中男病人34例,女病人27例。向术后患者分发疼痛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基本信息包括编号、姓名、性别、年龄、民族、内痔分级、切口数量、手术完成时间等,自填信息包括疼痛序号、缓解时间、疼痛VAS视觉评分。两组患者均接受外剥内扎术、常规围手术期治疗包括术前常规准备、术后静脉滴注抗生素、止血药,聚乙二醇4000散辅助软化大便及中医干预方案包括耳穴埋豆、灸法、加减苦参汤熏洗坐浴、三仁汤辩证中药口服。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24h、48h、72h内疼痛情况,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男女两组患者在术后三天内疼痛次数、每日疼痛次数占比、每日疼痛次平均时间、每日疼痛总时间、每日次平均VAS评分,经t检验或秩和检验,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天内总体比较,男组病人在平均次VAS评分与女组病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组病人在三天内总次数和总时间上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天的变化情况上,三天内任意两天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及时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但疼痛的次数第二天>第一天>第三天。结论:性别差异在混合痔病人术后疼痛中存在影响,但影响较小。男女组病人具有相同的疼痛分布规律及疼痛程度。在术后三天的平均每次疼痛程度上,女性组得分更集中,男性组离散程度更大。从时间上来看,术后疼痛三天总体趋势向下,差异互相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在术后第二天,疼痛次数多且持续时间长,可考虑中长效止痛措施。临床在在制定外剥内扎术后止痛方案时,性别因素影响较小,但男组病人对于疼痛程度的评分离散程度更大,对于痛阈较低的男性患者,应积极的使用止痛措施。
彭其凤[8](2019)在《在微创理念下针对肛瘘手术采用超声刀进行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中采用超声刀进行治疗,以期望找到一种切实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手段。方法:本试验研究纳入第一诊断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住院患者,共计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超声刀进行肛瘘切开,内口挂橡皮筋,切口间挂济川药线引流。对照组采用普通手术刀进行肛瘘切开,内口挂橡皮筋,切口间挂济川药线引流。对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如病程长短、男女比例、年龄分布等进行可比性分析;对两组观察对象在术中、术后及术后2周、1月、3月肛门并发症情况进行记录。所有数据通过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对比两组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病程长短的差异,不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的差异,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术后尿潴留的差异,不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术后2周、1月、3月的肛门疼痛、伤口水肿的差异,不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术后2周、1月出血的差异,不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术后2周、1月肛门失禁的差异,具有意义。对比两组术后3月肛门失禁的差异,不具有意义。结论:超声刀技术应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对组织的损伤、减轻术后疼痛,临床上值得推广。
于贝贝[9](2018)在《肛肠常见疾病术后疼痛情况观察及疼痛干预》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肛肠常见疾病术后疼痛情况,归纳总结疼痛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对术后疼痛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痊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172例肛肠常见病术后患者,详细观察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填写术后疼痛情况调查问卷,针对术后疼痛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并记录。然后对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概括,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研究观察表明,172例肛肠常见病术后患者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术后初发疼痛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6h至10h,患者术后24h内疼痛达峰值的时间区间,主要集中在2224h,有80例,约占46.51%。患者术后初发疼痛的性质以裂痛、灼痛、刺痛、胀痛为主。患者术后疼痛往往呈现排便、换药时加重,当加重疼痛因素消除后,又慢慢得到缓解的规律。患者术后排尿、排便及创面水肿情况与疼痛程度间存在线性相关性,且呈正相关(P<0.05)。结论:患者术后疼痛有律可寻,换药、排便、排尿、创面水肿等都会影响或加重患者术后疼痛。这些因素既可独立影响,又会产生协同作用。及时有效的临床干预,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痛苦,为临床实现术后无痛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
袁秋霞[10](2017)在《混合痔术后注射亚甲蓝混合液镇痛的综合疗效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综合评价亚甲蓝混合液肛周局部注射在混合痔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为亚甲蓝混合液肛周局部注射镇痛,对照组30例为自控镇痛泵镇痛,对两组术后疼痛、肛缘水肿、排尿情况、肛门功能、创面愈合时间及肛门感觉等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在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患者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VAS疼痛评分经t检验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得出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计数资料c2检验两组在术后水肿的发生和水肿程度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水肿例数少于对照组,水肿程度轻于对照组;两组在术后导尿例数和尿潴留程度比较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导尿例数少数对照组,尿潴留程度轻于对照组;经t检验得出,两组间术后肛门感觉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肛门感觉上优于治疗组;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期间术后肛门功能及伤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采用亚甲蓝混合液肛周局部注射方案后,在术后疼痛、肛缘水肿、排尿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不仅具有很好的长效镇痛效果,而且积极的预防和治疗痔术后并发症,促进伤口的愈合。
二、综合镇痛法在肛肠病手术治疗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综合镇痛法在肛肠病手术治疗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疗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对术后尿潴留的认识 |
2 祖国医学对术后尿潴留的认识 |
3 针刺疗法在术后尿潴留中的运用 |
3.1 穴位针刺 |
3.2 电针 |
3.3 其他针法 |
4 灸法在肛肠病术后尿潴留中的运用 |
4.1 温灸 |
4.2热敏灸 |
4.3 雷火灸 |
4.4 麦粒灸 |
5 其他穴位疗法在术后尿潴留中的运用 |
5.1 穴位注射 |
5.2 穴位贴敷 |
5.3 耳穴疗法 |
6 讨论 |
(2)基于“治未病”理论应用清消洗剂防治湿热下注型Ⅳ期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剔除、脱落、终止标准及处理办法 |
1.6 病例分组 |
2 治疗方法 |
2.1 手术治疗 |
2.2 术后治疗 |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1 一般性观察指标 |
3.2 临床疗效观察指标 |
3.3 安全性指标 |
3.4 不良反应事件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考虑 |
6 统计学数据处理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1 患者一般情况 |
1.1 性别比较 |
1.2 年龄比较 |
1.3 病程比较 |
2 治疗后观察结果与分析 |
2.1 肛门疼痛情况比较 |
2.2 不同时段肛缘水肿情况比较 |
2.3 术后排便情况比较 |
2.4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2.5 第 14 天创面愈合率情况比较 |
2.6 总体疗效 |
3 病例剔除及脱落情况 |
4 安全性检验及不良反应 |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痔的认识 |
1.1 现代医学对痔发病机制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1.2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 |
2 中医学对痔的理论研究 |
2.1 祖国医学对痔病因病机认识 |
2.2 祖国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3 关于“治未病”理论 |
4 关于“超前平衡镇痛”理论 |
5 中药熏洗坐浴的作用机理 |
6 清消洗剂组方及药理研究 |
7 研究结果及分析 |
7.1 清消洗剂对术后肛门疼痛的影响 |
7.2 清消洗剂对术后肛缘水肿的影响 |
7.3 清消洗剂对术后排便情况的影响 |
7.4 清消洗剂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治未病”思想在痔病中的运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安神理气止痛针法治疗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样本量的估算 |
2.2 研究设计 |
3 试验方法 |
3.1 试验前期基础治疗 |
3.2 口服吲哚美辛缓释胶囊(对照组) |
3.3 安神理气止痛针法治疗(试验组) |
3.4 观察指标 |
3.5 不良事件的预防与处理 |
3.6 有效率评定 |
4 质量控制 |
5 安全性评价标准 |
6 统计分析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试验完成情况 |
2 基线期分析 |
2.1 性别比较 |
2.2 年龄比较 |
2.3 病程比较 |
2.4 手术切口数目比较 |
2.5 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
2.6 治疗前AIS评分比较 |
3 治疗结果 |
3.1 疼痛评分比较 |
3.2 睡眠评分比较 |
3.3 住院时间比较 |
3.4 有效率的比较 |
3.5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痔病术后疼痛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痔病术后疼痛的认识 |
3 针刺止痛的相关研究及作用机制 |
4 选穴依据 |
5 安神理气止痛针法的理论依据 |
6 结果分析 |
7 结论 |
8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痔病术后疼痛的中西医诊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 |
附件2:阿森斯失眠量表(AIS) |
附件3: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4)长强穴穴位注射亚甲蓝混合液对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一般临床资料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剔除标准 |
1.1.6 脱落标准和中止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病例分组 |
1.2.2 分组治疗方法 |
1.2.3 观察指标 |
1.2.4 安全性指标 |
1.3 统计方法 |
1.4 研究结果 |
1.4.1 一般资料分析 |
1.4.2 术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比较 |
1.4.3 术后首次小便情况 |
1.4.4 术后肛门水肿情况的比较 |
1.4.5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
1.4.6 安全性评价情况 |
1.5 讨论 |
1.5.1 混合痔术后镇痛意义 |
1.5.2 关于湿热下注证型的选择 |
1.5.3 穴位注射的优势 |
1.5.4 长强穴的优势 |
1.5.5 亚甲蓝混合液镇痛机制的探讨 |
1.5.6 对术后镇痛情况的分析 |
1.5.7 缓解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 |
1.5.8 术后肛门水肿情况 |
1.5.9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 |
1.5.10 术后肛门功能 |
1.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关于混合痔的研究进展 |
2.1 中医对痔的认识 |
2.1.1 中医对痔的病名的认识 |
2.1.2 痔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 |
2.1.3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认识 |
2.1.4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治疗 |
2.2 现代医学对痔的认识 |
2.2.1 现代医学对痔及病机的认识 |
2.2.2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认识 |
2.2.3 现代医学对痔手术方式的研究 |
2.2.4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疼痛的治疗 |
2.3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临床病例登记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5)珍龙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临床资料 |
1.1.1 一般临床资料 |
1.1.2 诊断标准 |
1.1.3 纳入标准 |
1.1.4 排除标准 |
1.1.5 中止和剔除标准 |
1.1.6 脱落标准 |
1.2 研究方法 |
1.2.1 药物组成 |
1.2.2 治疗方案 |
1.2.3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规范 |
1.2.4 术后换药注意事项 |
1.2.5 疗效观察指标 |
1.2.6 疗效判定指标 |
1.2.7 安全性判定 |
1.2.8 统计学方法 |
1.3 研究结果 |
1.3.1 一般资料分析 |
1.3.2 治疗后疗效分析 |
1.3.3 临床疗效判定 |
1.3.4 安全性判定 |
1.4 讨论 |
1.4.1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1.4.2 组方的理论依据 |
1.4.3 珍龙生肌散组成药物药理作用 |
1.5 小结 |
1.6 展望和不足 |
参考文献 |
结论 |
第2章 综述 关于肛瘘和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
2.1 中医对肛瘘的认识 |
2.1.1 中医对肛瘘病名的认识 |
2.1.2 中医对肛瘘病因病机的认识 |
2.1.3 中医对肛瘘术后创面修复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及治疗概况 |
2.2.1 现代医学对于肛瘘的研究现状 |
2.2.2 肛瘘术后的常见并发症 |
2.2.3 现代医学对于创面修复的认识 |
2.2.4 影响肛瘘术后创面恢复的因素 |
2.2.5 现代医学对肛瘘术后创面的治疗 |
2.3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6)不同手术时机联合顾氏熏洗贴敷法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病例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病例标准 |
1.6 脱落病例标准 |
2 试验方案 |
2.1 试验设计 |
2.2 病例数 |
2.3 分组方法 |
2.4 治疗方案 |
2.5 观察指标 |
2.6 试验的质量控制 |
2.7 数据统计与处理 |
3 试验结果 |
3.1 实际入选情况 |
3.2 基线资料 |
3.3 疗效评价 |
4 分析与讨论 |
4.1 历代痔病理论源流的论述 |
4.2 嵌顿痔的理论概述 |
4.3 嵌顿痔的规范化诊断与辨析 |
4.4 嵌顿痔治法概况的论述 |
4.5 顾氏外科对于嵌顿痔的认识与治疗 |
4.6 研究结果讨论分析 |
5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综述 嵌顿痔在国内外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2:发表学术论文 |
(7)性别差异对外剥内扎术后疼痛影响的时间序贯性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对象及标准 |
1.1.1 研究对象 |
1.1.1.1 诊断标准 |
1.1.1.2 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
1.2 方法与分析 |
1.2.1 诊疗方案 |
1.2.2 资料收集 |
2 结果 |
2.1 患者的一般情况 |
2.2 患者的时间与疼痛指标比较 |
2.2.1 性别对比 |
2.2.2 时间序贯 |
3 讨论 |
3.1 疼痛 |
3.2 术后疼痛 |
3.2.1 手术对生理结构的破坏 |
3.2.2 手术对心理状态的影响 |
3.2.3 术后疼痛的危害 |
3.2.4 术后疼痛控制目标 |
3.3 外剥内扎术后疼痛 |
3.4 性别对外剥内扎术后疼痛影响的机制 |
3.4.1 生理因素 |
3.4.2 心理因素 |
3.4.3 其他因素 |
3.5 各疼痛指标结果分析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8)在微创理念下针对肛瘘手术采用超声刀进行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的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肛瘘的分类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3.1 中医病名诊断 |
1.3.2 中医证候诊断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与脱落标准 |
1.7 退出与终止实验标准 |
1.8 注意事项 |
2 研究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麻醉方式 |
2.3 手术体位 |
2.4 手术方式 |
2.5 手术操作步骤 |
2.5.1 治疗组手术步骤 |
2.5.2 对照组手术步骤 |
2.6 超声刀应用注意事项 |
2.7 术后处理 |
3 观察指标 |
3.1 手术时间 |
3.2 术中出血 |
3.3 术后出血 |
3.4 术后疼痛 |
3.5 术后伤口水肿 |
3.6 术后尿潴留 |
3.7 术后肛门失禁 |
3.8 创面愈合时间 |
3.9 安全性评价标准 |
4 统计分析方法 |
5 结果分析 |
5.1 基本病例资料分析 |
5.2 住院天数对比分析 |
5.3 手术时间对比分析 |
5.4 术中出血量对比分析 |
5.5 术后尿潴留评分对比分析 |
5.6 术后出血评分对比分析 |
5.7 术后疼痛评分对比分析 |
5.8 术后2周肛门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 |
5.8.1 术后2 周肛门疼痛评分对比分析 |
5.8.2 术后2 周出血评分对比分析 |
5.8.3 术后2 周肛门水肿评分对比 |
5.8.4 术后2 周肛门失禁评分对比分析 |
5.9 术后1月肛门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 |
5.9.1 术后1 月肛门疼痛评分对比分析 |
5.9.2 术后1 月出血评分对比分析 |
5.9.3 术后1 月肛门水肿评分对比分析 |
5.9.4 术后1 月肛门失禁评分对比分析 |
5.10 术后3 月肛门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 |
5.10.1 术后3 月肛门疼痛评分对比分析 |
5.10.2 术后3 月出血评分对比分析 |
5.10.3 术后3 月肛门水肿评分对比分析 |
5.10.4 术后3 月肛门失禁评分对比分析 |
5.11 创面愈合时间对比分析 |
5.12 安全性评估 |
6 讨论 |
6.1 中医学对肛漏的认识 |
6.1.1 中医病因病机 |
6.1.2 中医治法 |
6.1.2.1 中医内治法 |
6.1.2.2 中医外治法 |
6.2 现代医学对肛瘘的认识 |
6.2.1 现代医学病因病理的认识 |
6.2.2 现代医学的治疗 |
6.3 济川药线介绍 |
6.4 超声刀介绍 |
6.4.1 超声刀的基本概念 |
6.4.2 超声刀的优势及在肛肠手术使用中的特点 |
6.4.2.1 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操作时间的优势 |
6.4.2.2 降低术后疼痛的优势 |
6.4.2.3 促进创面愈合、减少伤口水肿时间的优势 |
6.4.3 超声刀应用的安全性探讨 |
6.4.4 超声刀目前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情况 |
6.4.4.1 超声刀在头颅神经外科中的应用 |
6.4.4.2 超声刀在颈部外科的应用 |
6.4.4.3 超声刀在五官科中的应用 |
6.4.4.4 超声刀在胸外科应用 |
6.4.4.5 超声刀在肝胆脾胰外科中应用 |
6.4.4.6 超声刀胃肠外科应用 |
6.4.4.7 超声刀在妇科中的应用 |
6.4.4.8 超声刀在骨科的应用 |
6.4.4.9 超声刀在血管外科的应用 |
6.4.4.10 超声刀在乳腺外科的应用 |
6.4.4.11 超声刀在结直肠及肛门的手术的应用 |
6.5 本研究手术方式原因分析 |
6.6 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分析 |
6.7 提高肛瘘临床疗效的认识分析 |
6.8 “带瘘生存”的观点 |
6.9 肛瘘的预防观点 |
7 结论 |
7.1 试验研究结果 |
7.2 试验结果分析 |
8 问题与展望 |
8.1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对策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成果 |
(9)肛肠常见疾病术后疼痛情况观察及疼痛干预(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3 一般临床资料的采集 |
1.4 诊断标准 |
1.5 病例纳入标准 |
1.6 病例排除标准 |
1.7 剔除标准 |
1.8 安全性项目观察 |
1.9 观察指标 |
2 研究方法 |
2.1 统计方法 |
2.2 研究步骤 |
2.3 观察内容 |
2.4 统计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临床资料 |
3.2 观察项目 |
3.3 结论分析 |
讨论 |
1 追溯中医手术的来源 |
2 中医对疼痛的认识 |
2.1 疼痛的病因病机 |
2.2 疼痛的中医治疗 |
3 西医对疼痛的认识 |
3.1 肛肠疾病术后疼痛的病因及病理机制 |
3.2 临床常用止痛药物 |
4 临床研究结果探析 |
4.1 肛肠常见疾病术后疼痛情况的结果分析 |
4.2 术后疼痛与排尿、排便及创面水肿情况的相关性 |
4.3 术后干预结果分析 |
5 结论 |
6 临床意义及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附件 |
(10)混合痔术后注射亚甲蓝混合液镇痛的综合疗效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1.2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
1.2.1 两组患者年龄分布比较 |
1.2.2 两组患者性别分布比较 |
1.2.3 术中结扎痔核个数 |
1.2.4 术毕肛缘切口数量 |
1.3 诊断标准 |
1.3.1 西医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资料的纳入、排除、剔除、脱落、及中止标准 |
1.4.1 纳入标准 |
1.4.2 排除标准 |
1.4.3 剔除标准及脱落标准 |
1.4.4 中止标准 |
2.治疗方案 |
2.1 治疗方法 |
2.1.1 术前准备 |
2.1.2 麻醉方法 |
2.1.3 手术简要过程 |
2.1.4 术中注意事项 |
2.1.5 药品来源 |
2.1.6 治疗方案 |
2.1.7 术后处理 |
2.2 急症处理 |
2.3 研究注意事项 |
3.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疗效性指标观察时间 |
3.3 疗效评分标准 |
3.3.1 疼痛评分标准 |
3.3.2 肛门水肿评估标准 |
3.3.3 排尿障碍标准 |
3.3.4 肛门功能评分标准 |
3.3.5 伤口愈合时间评分标准 |
3.3.6 感觉异常评分标准 |
3.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4.统计方法 |
5.结果 |
5.1 观察指标结果 |
5.1.1 术后疼痛比较 |
5.1.2 术后水肿比较 |
5.1.3 术后尿潴留比较 |
5.1.4 术后肛门功能比较 |
5.1.5 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5.1.6 术后肛门感觉评分比较 |
5.2 安全性评价 |
6.讨论 |
6.1 对痔的认识 |
6.1.1 中医对痔的认识 |
6.1.2 西医对痔的认识 |
6.2 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 |
6.2.1 混合痔术后疼痛的原因 |
6.2.2 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原因 |
6.2.3 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原因 |
6.2.4 混合痔术后影响肛门功能的原因 |
6.2.5 混合痔术后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 |
6.2.6 混合痔术后便秘的原因 |
6.2.7 混合痔术后出血的原因 |
6.3 亚甲蓝混合液止痛机制 |
6.4 亚甲蓝混合液操作注意事项 |
6.5 自控镇痛法(PCA) |
6.6 观察指标结果讨论 |
6.6.1 术后疼痛 |
6.6.2 术后水肿 |
6.6.3 术后尿潴留 |
6.6.4 术后肛门功能情况 |
6.6.5 术后创面愈合情况 |
6.6.6 术后肛门感觉情况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肛肠疾病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
四、综合镇痛法在肛肠病手术治疗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疗法治疗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研究进展[J]. 冷丽,陈茂婷,杨勇军.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1(12)
- [2]基于“治未病”理论应用清消洗剂防治湿热下注型Ⅳ期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许永智.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安神理气止痛针法治疗痔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黎凯莉.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长强穴穴位注射亚甲蓝混合液对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D]. 张瑞东.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5]珍龙生肌散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临床疗效观察[D]. 井鹏.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6]不同手术时机联合顾氏熏洗贴敷法治疗嵌顿痔的临床研究[D]. 周昊.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性别差异对外剥内扎术后疼痛影响的时间序贯性研究分析[D]. 蒋笑影.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8]在微创理念下针对肛瘘手术采用超声刀进行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彭其凤.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肛肠常见疾病术后疼痛情况观察及疼痛干预[D]. 于贝贝.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混合痔术后注射亚甲蓝混合液镇痛的综合疗效评估[D]. 袁秋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