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earning English(论文文献综述)
朱洁[1](2021)在《小学生运用英语教育类App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相继出现,使用App进行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App,全称为Application(应用、使用),当今为人们所熟悉的App指的是安装于移动设备的应用程序。近年来,教育类App发展十分迅速,受到家长、学生、教师的持续关注,使用App学习英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追捧。本研究以小学英语教育类App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258名小学生及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两位相关的英语任课教师,以及两个小学生家庭进行访谈,探索小学生英语教育类App的使用状况。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设计,同时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对相关定义进行界定与阐述,阐明了相关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了英语教育App的发展历程和分类,并结合英语课程标准阐述了其教育价值;第三部分从当前小学生App的选择和使用两个维度出发,对所得调查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小学生App学习目前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向家长、教师及学校提出了英语教育类App的使用建议,并对App开发人员提出了改进建议;第五部分为结语,对研究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该领域值得深入研究之处。本文从App的选择与使用两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生群体的App应用现状、行为表现及学习效果。研究发现,当前小学生群体在App的选择和使用上均存在问题。一些App设计的实用性不足;家长与小学生,以及教师的App使用方式缺乏科学性。并且,小学生使用App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的频率、时长有关,同时也存在年龄、性别的差异。在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向家长提出以下建议:对基于App的学习保持科学观点,选择健康合理的App资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增加对孩子的陪伴;同时向教师及学校提出以下建议:正视App并与教学进行结合,开设App学生、家长课堂以引导学生与家长正确使用App;本文也向App开发人员提出了改进建议:App中避免出现过多的高额收费项目,杜绝不良信息,优化学习程序,完善管控体系。
赵兴兴[2](2021)在《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初一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困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具备学习能力,但综合能力长期而稳定地低于同年级学生,未达到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水平的学生。学困生问题作为教育上普遍存在的客观问题,受到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关注。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致使英语学困生群体较大,英语学困生的转化成为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教学研究的热点,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培养学困生基本英语能力,还能培养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主动获取英语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上述思考,本文结合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整合的现状以及学困生学习困难原因,运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和案例研究法探讨基于信息技术转化初一英语学困生的策略。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学困生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文提供研究依据和理论基础。其次,以初一英语学困生为研究对象,对学困生、部分家长、教师进行访谈,分析学困生成因及类型。此外,根据调查数据和结果分析,针对动机不足、方法不当、基础薄弱型学困生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转化案例研究。最后在案例转化效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信息技术选取策略,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策略、自主学习策略、家长介入以及学困生评价策略。通过转化的效果来看,信息技术手段介入转化初一英语学困生具有一定的优势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语言知识能力,而且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本研究对基于信息技术手段转化学困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对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丁琳[3](2021)在《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学科教学密不可分,成就目标定向是当前成就动机领域的热点议题,能够解释个体成就行为的潜在原因。学习产出是学习的目标和驱动力,学习成绩是衡量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在中国知网(CNKI)以“成就目标定向”、“英语成绩”为主题检索近二十年文献,筛选整理后发现:以往研究在研究对象上缺乏对高一年级学生的研究,且没有对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学生群体的区分。从研究方法上看,以问卷调查为手段的量化研究方法占主体,质性研究不足。从研究内容上看,仅有一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习成绩二者间的关系研究。基于以上三点不足,本研究将以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习成绩之间的相关性。本文以563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学生的中考英语成绩,区分学优生154人、中等生255人、学困生154人,采用混合式研究方法,将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相结合,以问卷调查法为主,以访谈法为辅。改编2003年刘惠军的四分法成就目标定向量表对高一学生进行大规模数据收集,根据问卷结果在自然情境下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了解统计数据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两种研究方法相互补充,提高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研究高一学生整体、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成就目标定向特征,比较不同学生群体间成就目标定向的异同,分析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成绩之间具有怎样的相关性。以期找到一些规律助力高一学生在接下来的高中学习生活中适时调整自己的成就目标定向,提高英语学习成绩,优化英语学习体验,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研究发现可总结为:(1)高一学生和学优生的主导成就目标定向为成绩趋近目标定向,在成就目标定向的四个维度上的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成绩趋近目标定向>掌握回避目标定向>掌握趋近目标定向>成绩回避目标定向。(2)中等生和学困生的主导成就目标定向为掌握回避目标定向。四个维度上的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掌握回避目标定向>成绩趋近目标定向>掌握趋近目标定向>成绩回避目标定向。(3)高一学生整体和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群体的成就目标定向均处于中等水平,均值最低均为成绩回避目标定向。仅学优生在成绩趋近目标定向上处于中上等水平。(4)学困生在成就目标定向四个维度上均处于最低值,均低于整体水平。(5)高一学生和学优生英语成绩与成绩趋近目标定向、掌握趋近目标定向呈中度正相关,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与掌握回避目标定向、成绩回避目标定向没有显着相关。成绩趋近目标定向对高一学生英语成绩预测力较强,掌握趋近目标定向对学优生英语成绩预测力较强。(6)中等生、学困生英语成绩与成就目标定向的四个维度均无相关性。
武晓丽[4](2021)在《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高职学生是高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心理因素是影响学生自主投入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许多职业学校的学生在上课时听不清,下课后不能独立做功课,大多数人对学习兴趣不大,缺乏学习目标,从心理学视角鼓励高职学生运用自己的积极力量来克服心理健康问题,强调教师利用积极品质和潜力投入到教学中,包括以更积极的态度对待高职学生,提高学生积极学习潜能,建立自身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增加学生生活幸福感。本研究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概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和研究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整理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此理论基础上编制了本研究问卷,定义了本文的核心概念。第三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目的,研究样本的选择,研究方法,思想和工具。介绍了研究调查表的准备过程,对调查表进行测试。第四部分是对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特征的分析。通过对自行创建的问卷调查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检验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总结了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主要特征。高职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外在学习动机更高,发现高职学生学习心理的问题描述与归因分析,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差,主要问题是缺乏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应用不当,学习自我效能低下等,结合具体的调查结果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心理资本效能,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意愿。第五部分探讨了改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策略。主要从五个层面探讨了改善高职学生主动英语学习能力的具体措施,并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提高高职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和学习动力的具体措施,促进高职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使用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并为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创造积极的学校环境。
曲晨晖[5](2021)在《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T高职院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推进和改革深化,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公共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基础课程,在提升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竞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公共英语教学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公共英语教学方面的水平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进一步进行完善。因此,本文以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导致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路径,进而为我国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本研究在绪论部分交代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还有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一章为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这部分主要阐释了高职院校和公共英语教学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支撑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二章为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主要通过对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展开调研,进一步发现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教师教学缺乏针对性、传统模式授课阻碍学生积极性、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课堂评价缺乏科学性以及教材内容和专业匹配不够的问题。第三章为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通过归纳总结认为导致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教师层面、学生层面和学校层面,并对三个层面的原因展开具体论述。第四章为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结合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主要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方面提出有针对性地解决建议。最后为结论部分,通过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进而对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在日后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其他领域进行展望。
欧阳希雅[6](2021)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高中生英语学习成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机是影响二语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它不仅是二语学习的源动力,而且也是漫长而枯燥的二语学习过程中的持续动力,是维持学习者对二语学习热情的重要情感因素。过去的五十年见证了二语习得领域中二语动机研究的蓬勃发展。从21世纪初开始,一个全新的动机理论在二语动机研究领域盛行。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由Dornyei在2005年提出,它由理想二语自我,应该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验组成。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发现,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同学习者的语言成就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过去的相关研究大多数都是以大学生为对象,关注高中生的相对较少。本项研究旨在探讨高中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他们的英语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笔者试图在本研究中解答以下研究问题。(1)高中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现状如何?男女生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请问达到何种程度?(2)高中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他们的英语学习成效之间有什么关系?(3)二语动机自我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哪个最能预测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受试者是吉安市某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的114名学生,在告知他们本次调查纯属学术研究的前提下,受试者将在15分钟内完成二语动机自我系统调查问卷。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和受试者的英语水平,笔者将对部分受试者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所有测量数据将通过SPSS 21.0进行分析,并使用描述性统计量,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来回答这三个研究问题。根据数据结果,主要发现如下:首先,学生的整体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得分相对较高,这表明高中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普遍处于中高水平。至于它的三个组成部分,受试者在理想二语自我、二语学习经验及应该二语自我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均中等偏高,其间应该二语自我的得分略低于另外两个维度。这表明大多数学生相对而言具有较强的英语学习动机,尤其是那些拥有积极的理想二语自我和成功的二语学习经验的学生。此外,从数据结果来看,男女学生在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及其三个维度上都没有显着差异。女生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及其三个维度的平均值均高于男生,但相差普遍很小。这表明,尽管存在性别差异,但是现在的男女学生都拥有相似的学习英语的动机。其次,学生的整体二语动机自我系统水平与他们的英语成绩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线性关系。更确切地说,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与他们的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验之间也存在显着正相关。这表明,整个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及其它的两个组成部分-理想二语自我和二语学习经验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第三,根据多元回归分析,只有相关系数最高的二语学习经验进入了回归模型,这表明二语学习经验是学生英语学习成效的重要预测变量。
秦安朋[7](2020)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现状研究》文中提出由于中职学生生源的特殊性,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在新型冠状肺炎流行的大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遵义地区的一些学校开展了线上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给习惯于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被动学习的中职学生带来了巨大挑战,学生必须努力从依赖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技术以各种方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中职学生是否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自主学习英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这也是本研究的主题。本研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活动理论为指导,对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英语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揭示其现状,探究现象产生的原因,为中职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提高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英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影响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英语的因素有哪些?(3)这些特点和因素是如何影响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英语的?本研究为调查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152名被调查学生的问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主要对学生和教师的访谈数据和网络课堂观察数据进行定性分析。本研究以遵义地区一所中高职贯通的学校的中职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学校的文科、理科学生中各选择2-3个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收集学生数据和教师数据。问卷在现场通过线上方式发放,使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分析数据。分析以学生问卷、教师问卷、访谈记录和在线课堂记录为依据。在初步得出学生数据的基础上,对比分析教师问卷,并结合访谈记录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中职学生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自主学习英语的主要特点有:1.中职生的自主学习英语整体表现出困惑和矛盾。2.大多数中职学生有意愿和信心利用信息资源和方法来更好地学习英语,但他们自主学习英语的意识和行为表现较弱。3.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呈现出多元化、数字化、虚拟化和动态性的特点。4.中职学生在自主英语学习中大多倾向于过程性评价,互动交流在学生的英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中职学生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大多能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归因。6.中职学生开展英语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正在改善,中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效果可以提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1.内因: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愿望和兴趣)、信心、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性别。2.外因:学校、教师、信息网络环境和其他学习参与者。这些因素影响的方式:内因是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决定性因素,外因是中职学生自主学习重要条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这些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于中职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实践活动,使之形成一个循环、动态的发展过程。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启示:首先,学校应提高对中职英语学科的重视,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其次,教师应发挥关键的引导作用:1.利用英语信息资源和信息化英语学习方式提高中职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愿望。2.保持和增强中职学生自主英语学习的信心。3.教师应增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责任意识,创设自主学习英语活动,加强与学生沟通;同时增加学习者和英语学习社区其他参与者之间的互动。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学习以满足学生的信息化、网络化的英语学习需求。5.在英语自主学习评价方面,教师应尝试使用更多的形成性评价的方法,这种评价应为基于包括电子档案袋在内的电子作品的过程性评价。
张露萍[8](2020)在《关于激发彝族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积极主动的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此,激发和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这对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来说更是显得重要。因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缺乏目标语环境,同时相对落后的经济和教育使得英语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更加不具备优势。通过对国内外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相关研究的整理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动机的分类和作用上,且对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策略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大学生身上和东部沿海地区,很少有研究涉及到西南边陲高中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情况,而对这一群体(先通本民族语言,接着学汉语,最后学英语,属于三语现象)的英语学习动机策略激发的研究更是不够突出。针对此现象,笔者提出了以下三个待探究的问题:(1)高中彝族学生英语学习主要反应出什么类型的动机?(2)高中彝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反应出什么问题,其影响因素有哪些?(3)培养和激发高中彝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是什么?带着以上三个困惑,笔者选择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6位高二年级英语教师(3位来自实验班、3位来自普通班)、4位彝族学生家长和312个彝族学生作为被试对象,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实证研究。该研究最终的结果表明,彝族地区学生的英语动机类型为外部动机强于内部动机,工具型动机比融合型动机明显,同时彝族学生表现出部分社会责任动机,但不是很强烈。而导致呈现如此这样动机类型的原因有三方面:学生本人(观念、归因、基础);学校层面(学校、教师)和家庭层面。针对这三种原因,笔者提出以下激发彝族高中生英语学习的策略:首先要转变彝族地区教师和学生的观念,让教师重新审视新课标下的英语应该怎么教,同时要让彝族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实用性,让他们觉得英语有用他们才会努力去学习英语;其次要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彝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彝族高中生内部动机,同时引导彝族学生正确归因,多找导致自己英语学习吃力的内部可控因素;再者,要加强英语教师职业培训,包括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理念、模式的更新,同时要创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最后要加强学校对英语学科的重视并强化家庭的角色,家校共同助力孩子的英语学习和成长。
王景[9](2020)在《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科技信息的飞速发展,现代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发生了根本变化。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4项要求已经成为信息社会衡量人才的基本标准,“学会学习”首当其冲。随之而来的便是用人单位也对应聘者逐步抬高门槛。对于中职生而言,仅凭一张中专学历证书就业越来越难,特别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尤为突出。因此,医学生只有在中专阶段结束后进入大学继续学习,夯实专业并且持续提升终身学习的能力来应对进入社会的挑战。中职高考班的学生有幸能有机会参加单招考试或对口高考,从而进入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是不尽如人意的,英语便是学生最感头疼的科目之一。他们没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甚至还产生厌学情绪,这和要进入更高层次学校学习的目标相矛盾。目前笔者在中职高考班担任英语教学工作,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经常处于比较懒散的状态,从日常作业和测验中也发现大部分同学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不能达到对口高考的要求。这种现状令教师为学生的前途担忧。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成都某卫校的高考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学习力理论为理论基础,查阅文献进行学习力相关理论知识的探索。通过对在校高一至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对任课教师进行访谈采集数据,发现学生英语学习力的问题并分析归因,最后提出提升中职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策略。本文共四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和研究的重难点、创新点。第二部分为问卷设计、测试问卷,确定正式问卷、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对回收的问卷、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数据分析。问卷分析主要从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性分析统计、相关性分析统计几方面展开。分别详细分析中职高考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学习力现状、学习力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剖析中职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记忆能力、语法运用能力、质疑能力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归因结合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学习的兴趣、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入手。第四部分提出提升中职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策略。在发现中职高考班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归因后,从记忆能力、语法运用能力、质疑能力和创造力以及运用语言能力方面提出学习力提升策略。本研究通过对中职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研究,希望有助于提高中职高考班英语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
严晓媛,隆滟[10](2020)在《甘肃农业大学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内外动机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对甘肃农业大学82名工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展开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法探究了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调查表明,影响工科学生学习英语动机的主要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其中,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校政策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起共同作用,但从整体上看来,内部因素对英语学习动机起决定性作用。文章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供了借鉴。
二、Learning English(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earning English(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生运用英语教育类App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一)大数据时代下的基于App的学习 |
(二)App儿童用户群体的上升趋势 |
(三)英语学习信息化的现实要求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英语教育类App |
(二)基于App的英语学习 |
五、研究设计 |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
(二)调查对象 |
(三)研究假设 |
(四)问卷设计及题目编码 |
(五)问卷发放与回收 |
六、理论基础 |
第一章 英语教育类App的发展与教育价值 |
一、英语教育App的发展历程及分类 |
(一)发展历程 |
(二)英语教育类App的分类 |
二、英语教育类App的教育价值 |
(一)有助于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 |
(二)有助于语言技能的培养 |
(三)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 |
(四)有助于学习策略的形成 |
(五)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
第二章 小学生运用英语教育类App现状调查 |
一、英语教育类App的选择 |
(一)App的选用现状 |
(二)影响App选用的因素 |
二、英语教育类App的使用 |
(一)使用频率与时长 |
(二)行为表现 |
(三)使用效果 |
三、英语教育类App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App的选择 |
(二)App的使用 |
第三章 英语教育类App使用及改进建议 |
一、对于小学生用户及家长 |
(一)选择合理、健康的App资源 |
(二)对App学习保持科学态度 |
(三)鼓励小学生多与家长、伙伴进行交流 |
(四)为孩子制定合理的App学习计划 |
(五)增加对孩子的陪伴 |
二、对于小学英语教师及学校 |
(一)对App辅助学习保持科学态度 |
(二)与教师的教学紧密结合 |
(三)开设英语教育类App学习家长课程 |
(四)开设英语教育类App学习学生课程 |
三、对于App开发者 |
(一)避免App中出现过多的高昂收费项目 |
(二)杜绝不良信息的植入 |
(三)根据不同阶段的小学生定制学习方案 |
(四)完善管控功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初一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内容框架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现状 |
1.4.1 学困生研究现状 |
1.4.2 基于信息技术学困生转化研究现状 |
1.4.3 综合评述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信息技术 |
2.1.2 学困生 |
2.1.3 英语学困生 |
2.2 理论基础概述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混合学习理论 |
2.2.3 多元智能理论 |
2.2.4 非正式学习理论 |
第三章 研究方案设计 |
3.1 调查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量表设计 |
3.2 调查实施 |
3.3 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3.4 调查结果分析 |
3.4.1 初一英语学困生的成因分析 |
3.4.2 初一英语学困生类型 |
第四章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案例分析 |
4.1 “动机不足”型学困生转化案例 |
4.1.1 学困生A前期背景调查 |
4.1.2 学困生A情况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方法选取 |
4.1.3 学困生A转化过程 |
4.1.4 学困生A转化效果分析 |
4.2 “方法不当”型学困生转化案例 |
4.2.1 学困生B前期背景调查 |
4.2.2 学困生B学情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方法选取 |
4.2.3 学困生B转化过程 |
4.2.4 学困生B转化效果分析 |
4.3 “基础薄弱”型学困生转化案例 |
4.3.1 学困生C前期背景调查 |
4.3.2 学困生C学情分析和信息技术手段方法选取 |
4.3.3 学困生C转化过程 |
4.3.4 学困生C转化效果分析 |
第五章 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一学困生转化策略 |
5.1 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1.1 “动机不足”型学困生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1.2 “方法不当”型学困生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1.3 “基础薄弱”型学困生信息技术选取策略 |
5.2 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策略 |
5.2.1 游戏化教学策略 |
5.2.2 分层教学策略 |
5.3 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策略 |
5.3.1 自学词汇策略 |
5.3.2 微课助学策略 |
5.4 基于信息技术的家长介入策略 |
5.4.1 过程监督策略 |
5.4.2 及时反馈策略 |
5.5 基于信息技术的学困生评价策略 |
5.5.1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
5.5.2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
5.5.3 多维化的评价目标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与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一英语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访谈提纲 |
致谢 |
(3)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框架 |
四、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选题依据 |
一、成就目标定向概述 |
(一)成就目标定向的定义 |
(二)成就目标定向的分类 |
(三)成就目标定向的测量 |
二、成就目标定向研究综述 |
(一)国外成就目标定向研究 |
(二)国内成就目标定向研究 |
(三)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 |
三、小结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一、动机调控策略 |
(一)动机调控策略的基本概念 |
(二)动机调控策略的分类 |
(三)影响动机调控策略的因素 |
二、自我调节学习 |
(一)自我调节学习的基本概念 |
(二)自我调节学习的循环阶段模型 |
(三)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因素 |
三、小结 |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半结构访谈提纲 |
(三)数据处理 |
四、研究基本过程 |
五、小结 |
第五章 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二、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基本特征 |
(一)高中生群体成就目标定向的特征 |
(二)学优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特征 |
(三)中等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特征 |
(四)学困生成就目标定向的特征 |
三、成就目标定向在不同学习群体中的异同 |
四、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四个维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一)高中生整体成就目标定向四个维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二)学优生成就目标定向四个维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三)中等生成就目标定向四个维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四)学困生成就目标定向四个维度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五、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研究发现 |
(一)高一学生整体样本分析结果 |
(二)学优生样本分析结果 |
(三)中等生样本分析结果 |
(四)学困生样本分析结果 |
(五)高一学生整体、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成就目标定向的同与异 |
(六)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四个维度与英语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二、研究启示 |
(一)对教师 |
(二)对学生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四、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成就目标定向量表 |
附录2 访谈提纲 |
附录 3 访谈记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背景以及目的与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目的与意义 |
二、选题现状与发展分析 |
(一)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
(二)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分析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分析 |
一、理论基础 |
(一)生态系统理论 |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三)社会影响理论 |
二、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 |
(一)高职生英语学习态度 |
(二)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资本 |
(三)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环境 |
第三章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 |
一、调查对象及目的 |
(一)调查对象 |
(二)调查目的 |
二、问卷编制 |
(一)高职生英语学习态度问卷编制 |
(二)高职生英语学习心理资本问卷编制 |
(三)高职生英语学习环境问卷编制 |
三、数据采集 |
四、数据统计分析 |
(一)信度分析 |
(二)效度分析 |
第四章 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 |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态度存在的问题 |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态度不端正 |
(二)高职生英语学习的配合程度不高 |
(三)高职生课堂学习意识不积极 |
(四)高职生英语发展学习意识薄弱 |
二、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资本存在的问题 |
(一)忽视英语心理资本意识 |
(二)英语培养课程设置形式流于模式化 |
三、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 |
(一)英语教学中缺乏有效的英语学习环境 |
(二)英语教学中缺少英语口语训练 |
第五章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教学策略 |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 |
(一)改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认知的教学策略 |
(二)改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情感的教学策略 |
(三)改善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行为的教学策略 |
二、积累丰厚的心理资本 |
(一)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教学策略 |
(二)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希望的教学策略 |
(三)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乐观的教学策略 |
(四)提升高职学生英语学习坚韧品质的教学策略 |
三、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
(一)物质角度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
(二)人力角度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
(三)制度因素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
一、调查问卷 |
二、访谈提纲 |
后记(含致谢) |
(5)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T高职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内容 |
五、创新点和研究不足 |
(一)创新点 |
(二)研究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 |
(一)高职院校 |
(二)公共英语教学 |
二、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二)人本主义理论 |
(三)动机理论 |
(四)分层教学理论 |
第二章 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
一、T高职院校简介 |
(一)历史沿革 |
(二)办学资源 |
(三)办学优势 |
二、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调研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对象 |
(三)调研问卷设计 |
(四)调研过程 |
(五)信度和效度检验 |
三、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教学缺乏针对性 |
(二)传统模式授课阻碍学生积极性 |
(三)教学活动安排不合理 |
(四)课堂评价缺乏科学性 |
(五)教材内容和专业匹配不够 |
第三章 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层面的原因 |
(一)教师自身能力不够 |
(二)教师缺乏专业培训 |
(三)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
二、学生层面的原因 |
(一)高职院校学生基础差 |
(二)学生缺乏英语学习兴趣 |
三、学校层面的原因 |
(一)学校重视度不够 |
(二)教学环境单一 |
(三)教学设施落后 |
第四章 T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路径 |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一)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 |
(二)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
(三)加强教师教学常规管理 |
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
(一)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 |
(二)明确学生主体地位 |
(三)进一步丰富教学手段 |
(四)完善多媒体设施 |
三、科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
(一)结合专业选取教材 |
(二)教学内容体现特色 |
(三)多说多练实践为主 |
四、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
(一)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
(二)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
(三)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评价体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高中生英语学习成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Purpos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A Brief Review of L2 Motivational Theory and Research |
2.2 Dornyei’s L2MSS Theory |
2.2.1 Background of L2MSS Theory |
2.2.2 Main Contents of L2MSS |
2.2.3 Characteristics of L2MSS Theory |
2.3 Empirical Studies on L2MSS Theory Abroad and At Home |
2.3.1 Empirical Studies on L2MSS Theory Abroad |
2.3.2 Empirical Studies on L2MSS Theory At Home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Participants |
3.3 Research Instruments |
3.3.1 Questionnaire |
3.3.2 Interview |
3.3.3 Results of English Final Exam |
3.4 Data Collection |
3.5 Data Analysis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4.1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Gender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L2MSS |
4.1.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ents' L2MSS |
4.1.2 The Gender Differences of Students' L2MSS |
4.2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L2MSS and English Achievements |
4.3 The Predictor for English Achievement in the L2MSS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s |
5.1 Major Findings |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 L2MSS Questionnaire |
Appendix ⅡInterview Questions |
Appendix Ⅲ Interview Samples |
Acknowledgements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7)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
摘要 |
Abstract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 |
1.2 Purpose of the Study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4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Definitions of Key Terms |
2.1.1 Definition of self-access learning |
2.1.2 Defini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
2.2 Studies Related to Self-Access Learning and IT-Based EFL |
2.2.1 Research of learner’s autonomy at home and abroad |
2.2.2 Research of IT-based learning at home and abroad |
2.3 Related Theories to Be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
2.3.1 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 |
2.3.2 Activity theory |
2.4 Summary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
3.1 Research Questions |
3.2 Research Subjects |
3.3 Research Methods |
3.4 Research Instruments |
3.4.1 Questionnaire |
3.4.2 Interview |
3.5 Data Collection |
3.5.1 Questionnaire data |
3.5.2 Interview data |
3.6 Data Treatment |
3.6.1 Processing of questionnaire Data |
3.6.2 Data treatment of interview |
3.7 Research Procedure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
4.1 Students’General In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
4.1.1 Students’general information |
4.1.2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of self-access English learning |
4.2 Factors of Affecting Students’SAEL |
4.2.1 External factors |
4.2.2 Internal facto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
4.3 Discussion |
4.3.1 Main features of students’self-access English learning based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
4.3.2 Factors that affects students’self-access English learning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are complex |
4.3.3 The way to affect students’self-access English learning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Major Findings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Study |
5.2.1 To English teachers |
5.2.2 To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
5.3 Limitations |
5.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
5.4.1 In macro-level |
5.4.2 In micro-level |
References |
Appendix1:Questionnaire for Students |
Appendix2:Questionnaire for Teachers |
Appendix3:The Interview Outline of Students |
Appendix4:The Interview Outline of Teachers |
Appendix5:Wechat-Interview Record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U campus”Online Learning |
Appendix6:English Course Standard of School A |
(8)关于激发彝族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学习动机 |
2.1.1 学习动机的定义 |
2.1.2 学习动机的分类 |
2.1.3 英语学习动机的作用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内关于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
2.2.3 已有研究尚存在的问题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问题 |
3.2 研究对象 |
3.2.1 学生 |
3.2.2 教师 |
3.2.3 家长 |
3.3 研究方法 |
3.3.1 文献法 |
3.3.2 问卷调查法 |
3.3.3 访谈法 |
3.4 研究工具 |
3.5 研究过程 |
3.6 研究数据收集 |
第4章 数据分析 |
4.1 石林一中英语教学现状 |
4.2 石林一中英语学习现状 |
4.3 彝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分析 |
4.3.1 英语学习动机的总体分析 |
4.3.2 英语学习动机的具体分析 |
4.4 影响彝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因素分析 |
4.4.1 学习者本身因素 |
4.4.2 学校层面的因素 |
4.4.3 家庭层面的因素 |
第5章 激发彝族地区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 |
5.1 转变彝族地区教师和学生的观念 |
5.1.1 转变教师的观念 |
5.1.2 转变学生的观念 |
5.2 培养英语学习兴趣,提升彝族高中生内部动机 |
5.2.1 课堂设计类型多样化 |
5.2.2 让学生把英语学习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 |
5.2.3 帮学生做好初高中衔接补上基础 |
5.3 引导彝族学生正确归因 |
5.4 加强英语教师职业培训 |
5.4.1 英语教师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
5.4.2 英语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模式 |
5.5 构建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
5.6 加强学校的重视并强化家庭的角色 |
5.6.1 加强对英语的重视 |
5.6.2 加强后援军家庭的作用 |
5.7 实验教学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的发现 |
6.2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
6.2.1 研究的局限性 |
6.2.2 研究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访谈提纲 |
致谢 |
(9)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四)文献综述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六)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一、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调查研究设计 |
(一)调查目的与对象 |
(二)研究设计 |
二、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问卷发放与回收 |
(二)英语学习力整体情况 |
(三)不同个人基本情况英语学习力的差异分析 |
(四)学习力影响因素与学习力的相关分析 |
(五)访谈结果分析 |
(六)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
三、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
(一)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存在的问题 |
(二)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存在问题的归因 |
四、提升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的策略 |
(一)加强基础训练以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
(二)灵活教法以优化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 |
(三)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以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造力 |
(四)提升第二语言习得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语言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中职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访谈提纲(教师) |
附录二 |
附录三 因子载荷系数表格 |
附录四 |
致谢 |
(10)甘肃农业大学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内外动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背景 |
二.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及方法 |
(四)数据收集 |
三.数据分析 |
(一)内部因素 |
1、个人兴趣 |
2、自身英语水平 |
3、学习时间与频率 |
(二)外部因素 |
1、学校因素 |
2、家庭因素 |
3、教师影响 |
四.解决措施 |
五.研究结果 |
四、Learning English(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生运用英语教育类App现状研究[D]. 朱洁. 大理大学, 2021(08)
- [2]基于信息技术促进初一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D]. 赵兴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3]高中生成就目标定向与英语学习成绩的相关性研究[D]. 丁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4]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研究[D]. 武晓丽.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5]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 ——以T高职院校为例[D]. 曲晨晖.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与高中生英语学习成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D]. 欧阳希雅. 江西师范大学, 2021(12)
- [7]信息技术条件下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现状研究[D]. 秦安朋.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8]关于激发彝族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以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为例[D]. 张露萍. 西南大学, 2020(06)
- [9]中职学校高考班学生英语学习力调查研究[D]. 王景. 西南大学, 2020(05)
- [10]甘肃农业大学工科学生英语学习内外动机研究[J]. 严晓媛,隆滟. 文学教育(下), 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