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腹泻的药物选择与应用

治疗慢性腹泻的药物选择与应用

一、治疗慢性腹泻的药物选择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悦尔,张声生[1](2021)在《张声生教授“以静制动、动静结合”辨治慢性腹泻》文中研究表明慢性腹泻属于中医"久泻"范畴,其病位在肠,病变脏腑在脾,并且与肝、肾相关。张声生教授主张"以静制动、动静结合",在辨证的基础上精准用药,治疗慢性腹泻时运用动静药物,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将药物根据阴阳动静属性进行区分,以"静为主,动为辅",在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肝郁脾虚等证候中,静药可以发挥健脾益气、温阳涩肠、健脾柔肝等作用,动药多发挥化湿行气、通阳散寒、行气解郁等作用。"动静"药物的结合,实际上也是"动静"治法的结合,临床中应用广泛。深入学习、传承张声生教授"动静结合"的中医治疗思路,可以更好地理明疾病的病机及灵活掌握配伍用药,以提高临床疗效。

林煌[2](2021)在《隔盐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隔盐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试验组予隔盐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蒙脱石散疗法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收集布里斯托大便量表(Bristol)评分、中医证候疗效评分、疾病疗效评分和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用统计学软件SPSS23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受试验者为66例患者,61例完成临床试验,其中3例为对照组脱落,2例为试验组脱落。在治疗前,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ristol粪便量表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中医证效评分及疾病疗效评分,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经3个疗程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单项症状积分进行组内比较,发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所选取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慢性腹泻的单项症状;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单项症状疗效指数,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疗法在改善患者大便性状与减少排便频次方面的效果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别。3.经3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进行组内比较,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疗法的对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4.经3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评定进行组间比较,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法在治疗慢性腹泻时,均有使患者的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性状改善的效果,并改善其伴随症状和体征,且两组的疗效并无明显的差异性。5.经3个疗程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心情恶劣、行为障碍、性行为、食欲逃避和健康担忧前五个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自体意象、社会功能和关系扩展后三个维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均能有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而试验组治疗在改善患者前五个维度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隔盐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和口服蒙脱石散均能有效地改善慢性腹泻患者大便性状及排便频率的临床症状,且两者的疗效并无明显差异;隔盐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能对于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的疗效更好;两组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隔盐灸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于改善部分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更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王贝[3](2021)在《PPI在腹泻治疗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明确PPI在腹泻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进一步完善腹泻治疗方案。方法采用Rct方法,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随机将105例急性腹泻患者分为实验A组(PPIs联合常规治疗)和对照B组(常规治疗),同理将慢性腹泻患者108例分实验C组(PPIs联合常规治疗)和对照D组(常规治疗),急性腹泻随访时间分别为治疗后第3天、5天、1周,慢性腹泻随访时间为治疗后1周、2周、4周、10周、半年,分别比较两组患者腹泻症状的疗效、症状缓解情况、治愈率、住院时间、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等处理数据。结果1.(1)PPI治疗腹泻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等因素无关(P﹥0.05),无统计学意义;(2)急性腹泻实验A组平均治愈时间约比对照B组少2天,慢性腹泻实验C组平均治愈时间约比对照D组少4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加用PPI后治愈时间缩短。2.(1)急性腹泻两组治疗前3天、前5天和前7天治疗效果比较:急性腹泻治疗前3天实验A组临床总有效率89.09%显着高于对照B组72%,实验A组临床治愈率60.00%显着高于对照B组40.00%;前5天实验A组临床总有效率98.18%显着高于对照B组88%,实验A组临床治愈率98.18%显着高于对照B组7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7天实验A组、对照B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8%,临床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腹泻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临床症状评分对比:急性腹泻两组治疗前临床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临床症状评分实验A组均低于对照B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腹泻两组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B组焦虑评分高于实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慢性腹泻两组治疗前4天、1周、2周治疗疗效比较:慢性腹泻治疗前4天实验C组临床总有效率92.30%显着高于对照D组76.79%,实验C组临床治愈率38.46%显着高于对照D组28.57%;慢性腹泻治疗后1周实验C组临床总有效率96.15显着高于对照D组82.93,实验C组临床治愈率94.23%显着高于对照D组80.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前2周实验C组、对照D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4.64%,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C组临床治愈率98.08%显着高于对照D组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腹泻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2周、4周、10周随访临床症状评分对比:慢性腹泻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半年临床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8周,临床症状评评分实验C组均低于对照D组,但治疗后第4周症状评分高于第2周,第8周的症状评分明显高于第4周,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慢性腹泻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评分比较:慢性腹泻两组治疗前焦虑、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D组评分高于实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四组治疗期间在恶心、呕吐、皮疹、便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总发生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PI对急、慢性腹泻治疗均有效,可用于腹泻的临床治疗。2.PPI能缓解腹泻的症状、体征、缩短病程及提高治愈率。3.PPI对慢性腹泻近期疗效好,远期疗效与常规治疗无差异。

王沁玥[4](2021)在《低聚木糖对慢性腹泻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当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周或反复发作时即为慢性腹泻。慢性腹泻病因一般为胃肠道功能紊乱、细菌感染、炎症等。患者每日排便量和排便次数增加、粪便性质稀薄、病程迁延不愈,还会存在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临床常用药如蒙脱石散、抗生素和营养液在短期内见效快,但对胃肠功能的缓解和疗效欠佳。研究显示,益生元对一些胃肠疾病有干预作用,而低聚木糖(XOS)作为一种新兴的益生元,能够促进双歧杆菌增殖,且对于慢性腹泻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尝试探讨XOS对慢性腹泻的预防和改善作用。首先,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实验原则,将临床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安慰剂组(每天3 g麦芽糊精)、低剂量XOS组(每天3 g XOS)和高剂量XOS组(每天6g XOS),干预周期为4周。结果显示XOS干预组患者腹泻症状和脂代谢水平有改善趋势,粪便中丁酸含量提高,Blautia、Megamonas、Bifidobacterium、Romboutsia和Lachnospiraceae等菌属水平增加(P>0.05),其中Bifidobacterium增加108.76%,Bacteroides、Prevotella下降(P>0.05),说明XOS可以改变肠道菌群多样性。随后,将三组干预后患者粪菌液连续24天灌胃至三组SPF级小鼠。发现灌胃XOS干预组患者粪菌液的小鼠肠道屏障趋于稳定状态,结肠炎症显着缓解,肠道通透性相关指标D-乳酸(D-LA)水平显着降低(P<0.01),紧密连接蛋白ZO-1(P<0.05)和Occludin含量上升,乙酸和丁酸含量上升趋势较明显(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Bifidobacterium、Lactobacillus、Alloprevotella、Ruminococcus和Lachnospiraceae_UCG-001有增加趋势(P>0.05),Prevotellaceae-UCG-001的丰度显着性增加(P<0.05),Bacteroides、Parabacteroides和Akkermansia的含量下降(P>0.05),KEGG差异通路主要集中在代谢通路,说明XOS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来调节某些代谢通路。最后,为探究XOS对慢性腹泻的预防作用,开展了XOS预防番泻叶联合CRS诱导慢性腹泻模型的动物实验。经过XOS预防灌胃的小鼠在慢性腹泻造模处理后腹泻指数显着性下降(P<0.05),肠道推进水平方面显着下降(P<0.05),炎症因子水平、结肠长度和病理切片结果均有所改善,肠道通透性相关指标D-LA水平显着下降(P<0.05),免疫组化与细胞因子测量结果结果共同表征紧密连接改善。短链脂肪酸水平有上升趋势(P>0.05),肠道菌群多样性增加,Bifidobacterium、Alloprevotella、Blautia、Lachnospiraceae_Uncultured、Ruminococcus和Prevotellaceae_unclassified有增加趋势(P>0.05),Bacteroides(P<0.05)、Parabacteroides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P>0.05)等菌属减少。KEGG差异通路集中在代谢通路,通过LEf Se分析得出差异代谢通路为辅因子维生素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综上结果表明XOS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屏障稳态,降低炎症水平,对慢性腹泻症状有较好的改善和预防作用。人体摄入XOS的量为3 g/天时,效果相对更好。

陈惠姣[5](2021)在《百会压灸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百会压灸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的症状改善、临床疗效以及复发情况,为该法的临床推广应用提供证据。方法:将符合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诊断标准的60例受试者随机分成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入组后予百会压灸结合针刺天枢、肓俞、阴陵泉、三阴交、太溪(均为双侧),隔日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持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入组后予蒙脱石散(思密达),3g/袋,每日3次,每次1袋,口服。2周为1个疗程,共持续治疗2个疗程。两组患者均严格遵照医嘱按照疗程进行治疗,并于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2周时分别填写1次腹泻中医症状积分量表,并做统计分析比较,得出最终结论。结果:1.本实验纳入60例患者,最终60例完成实验,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2.临床疗效方面: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百会压灸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疗效较蒙脱石散好。3.中医症状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结束时对比每日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胀、纳呆食少、神疲乏力情况,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而治疗结束时对比两组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的情况,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在治疗每日大便次数、大便形态、腹痛、腹胀、纳呆食少、神疲乏力方面,两组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别;在改善形寒肢冷、腰膝酸软方面,治疗组方法优于对照组。4.复发情况方面:分别将两组治疗结束时与治疗结束2周时每位患者的中医症状总积分进行比较,治疗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对照组在治疗结束2周时疗效有所下降,治疗组的疗效较对照组的更加持久,治疗组可有效预防腹泻再次复发。结论:百会压灸结合针刺能够改善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患者的中医症状、可有效预防腹泻再次复发、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王静[6](2021)在《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黄帝内经》“甘生脾”理论,我院儿科在临床上使用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常获得满意效果。为探索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现选用“苦寒泻下法”建立脾虚泄泻幼鼠模型,通过与正常幼鼠进行比较,观察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和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运用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进行干预,分析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免疫功能的影响,以期为小建中汤治疗脾虚泄泻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48只幼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12只(A组),造模组36只。模拟大黄苦寒泻下法建立脾虚泄泻模型,随后将造模成功的幼鼠随机分为3组,脾虚泄泻组(B组)、小建中汤高剂量组(C组)、小建中汤低剂量组(D组),每组12只。在干预期,正常组及脾虚泄泻组予以灌胃生理盐水,小建中汤组予以灌胃小建中汤药液,周期为10天。观察幼鼠的精神、皮毛、饮食、体重、活动度及大便性状。治疗后取幼鼠盲肠进行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与丰富度变化,取幼鼠小肠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进行SIg A检测。结果:1、本研究成功的复制了脾虚泄泻幼鼠模型,发现脾虚泄泻组幼鼠与正常组相比,胸腺指数、脾腺指数、肠粘膜组织SIg A的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小建中汤干预后,与脾虚泄泻组相比,小建中汤高、低剂量组幼鼠的一般情况改善,体重及胸腺指数均显着增加(P<0.05)。小建中汤高剂量组能有效改善脾指数(P<0.05),但低剂量组无意义(P>0.05)。小建中汤高、低剂量均可提升的肠粘膜SIg A水平(P<0.05),而高剂量的上调作用优于低剂量组(P<0.05)。2、16S r DNA高通量测序结果:(1)肠道菌群的组成:四组幼鼠的盲肠菌群结构,在门水平上以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占例最大,为优势菌群。(2)组间差异物种的比较:与正常幼鼠相比,在门水平上,脾虚泄泻幼鼠拟杆菌门、变形菌门、芽单胞菌门水平明显减少(P<0.05),放线菌门比例减少,但不显着(P>0.05);Epsilonbacteraeota、柔壁菌门比例明显增加(P<0.05)。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理研菌属、拟普雷沃菌属水平显着降低(P<0.05),螺杆菌属水平明显上升(P<0.05),大肠埃希菌数量也有所增加,但不显着(P>0.05)。与脾虚泄泻组相比,小建中汤可以促使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的生长(P<0.05),而抑制Epsilonbacter aeota、柔壁菌门增长(P<0.05)。小建中汤高剂量促进芽单胞菌门细菌生长的作用优于低剂量组(P<0.05)。在属水平上,小建中汤可以促进拟杆菌属、理研菌属、拟普雷沃菌属的生长(P<0.05),而抑制螺杆菌属、大肠埃希菌属的生长(P<0.05),小建中高剂量促进拟普雷沃菌属生长的作用优于比小建中汤低剂量(P<0.05)。与正常组相比,在门水平及属水平上,小建中汤均可以促使失调的菌群恢复趋于正常水平。且小建中汤可以促使酸杆菌门细菌显着增长,高出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1、采用生大黄水煎液灌胃,可以成功建立脾虚泄泻幼鼠模型。脾虚泄泻幼鼠肠粘膜分泌的SIg A水平下降,肠道菌群结构与组成发生改变,菌群多样性下降。2、小建中汤能改善脾虚泄泻幼鼠的脾虚证候,促使体重增长,使萎缩的胸腺、脾脏增长,提高肠粘膜SIg A的分泌水平。3、小建中汤能够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致病菌的增殖,使紊乱的菌群结构恢复趋于正常水平,同时提高肠粘膜免疫功能可能是治疗脾虚泄泻的机制之一。小建中汤仲景原方剂量(高剂量)在改善脾虚泄泻幼鼠肠粘膜免疫方面作用优于现代教材推荐剂量(低剂量),小建中汤仲景原方剂量对芽单胞菌门、拟普雷沃菌属的调节作用优于现代教材推荐剂量。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7](2020)在《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文中研究说明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8](2020)在《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文中研究说明

李娅玲[9](2020)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因胆囊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因胆囊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治疗,且符合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即中药治疗组)、对照组(即西药治疗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手术方式、病情轻重、病程等基线水平均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予以饮食指导、情志疏导、生活方式调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煎剂口服,主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情况以及粪便脂肪球计数情况,并制定相关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腹泻复发情况。结果:1.因各种原因,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各自剔除2例,脱落3例,两组最终有效病例各为32例。2.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有效率96.88%,对照组有效率9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组间比较,两组在大便性状、大便频率、腹胀、胁肋胀痛、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情志、情志与腹泻关系、嗳气、食欲、精神、体力、舌脉方面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睡眠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在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嗳气(P>0.05)外,其余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病情分级方面,治疗后,病情轻度的观察组有31例,对照组19例,病情中度的观察组1例,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体重指数方面,胆囊切除术后,两组BMI值较术前均有所下降,治疗后BMI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BMI仍低于术前水平。6.在大便脂肪球计数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大便脂肪球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大便脂肪球计数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复发率方面,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3人,对照组复发10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在改善肝郁脾虚型PCD患者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均能改善PCD患者BMI值,安全性均较好,两者均能有效降低大便脂肪球计数,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且前者复发率更低。本研究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予以验证。

徐珊[10](2020)在《温运脾阳法治疗儿童脾虚泻的临床与代谢组学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导师基于50载临床实践提出的温运脾阳法为主治疗儿童脾虚泻的学术观点的理论渊源;探讨儿童脾虚泻的发病特点和合并因素,挖掘导师治疗儿童脾虚泻的用药规律及评估临床疗效;分析儿童脾虚泻尿液和粪便的代谢轮廓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温运颗粒干预儿童脾虚泻产生的尿液和粪便代谢谱变化,为进一步阐述其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通过对中医儿科温阳法和运脾法的理论基础、生理病理基础溯源和各家学说、发展源流的梳理,完成温阳法和运脾法的溯源;通过对儿童脾虚泻的辨治理论基础和辨证治疗研究现状的整理,总结温运脾阳法为主治疗儿童脾虚泻的理论内涵;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3种数据挖掘技术方法对脾虚泻门诊病例和处方进行归纳总结,挖掘出脾虚泻的发病特点和其它因素、导师治疗脾虚泻的核心方药及加减方药。本研究第二部分采集导师门诊的脾虚泻儿童尿液样本30例,另收集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HPLC-MS)技术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尿液样本,同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库比对鉴定潜在的差异性代谢物;分析脾虚泻儿童尿液差异性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及有效方药温运颗粒对其干预后涉及的代谢通路。本研究第三部分采集导师门诊的脾虚泻儿童粪便样本,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行检测,同时对数据进行PCA和OPLS-DA等多元统计分析,通过数据库比对鉴定潜在的差异性代谢物;分析脾虚泻儿童粪便差异性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及有效方药温运颗粒对其干预后涉及的代谢通路。本研究第四部分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检验差异性代谢物对脾虚泻的诊断能力及对温运颗粒作用靶标的预测。结果:本研究第一部分第一节对中医儿科温阳法和运脾法溯源,认为温阳法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而建立,儿科各家在病因认识与保健、辨证施治方面多有发挥;运脾之法是基于脾的功能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从历代医家对脾虚泻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辨证治疗的认识来看,温阳法和运脾法治疗儿童脾虚泻同根于历代医家理论认识与实践。第二节研究结果认为儿童脾虚泻从病程来看大多属于现代医学的迁延性、慢性腹泻范畴;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男孩多于女孩;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有,以夏秋冬三季为多;脾虚泻儿童母乳喂养比例较低;感染因素、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抗菌药物的使用、变态反应性疾病作为儿童脾虚泻的合并因素或既往因素间接提示儿童脾虚泻与肠道菌群可能存在关联。通过数据挖掘总结出导师治疗儿童脾虚泻的核心方:即在理中丸基础上化裁而得,命名为温运颗粒,药物组成有苍术、茯苓、炮姜、煨益智仁、炒麦芽、砂仁,体现温运脾阳之治疗大法,且温运颗粒疗效确切。本研究第二部分结果显示脾虚泻患儿与正常儿童之间的尿液差异性代谢产物共87个,其中UHPLC-MS正离子模式下33个,负离子模式下30个,GC-MS模式下24个。共涉及氨酰tRNA生物合成、D-谷氨酰胺与D-谷氨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精氨酸生物合成、丁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牛磺酸和低钙氨酸代谢共11条相关代谢通路的紊乱;脾虚泻儿童治疗前后的尿液差异性代谢物共涉及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柠檬酸循环(TCA循环)共3条代谢通路。本研究第三部分结果显示脾虚泻患儿与正常儿童之间的粪便差异性代谢产物共26个,涉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嘧啶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氮代谢,苯丙氨酸代谢共9条相关代谢通路的紊乱,同时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经温运颗粒治疗后粪便中的丁酸、异丁酸、异戊酸的含量增高。脾虚泻儿童治疗前后的粪便差异性代谢物涉及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通路以及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2条代谢通路;同时温运颗粒能显着提高脾虚泻儿童肠道内丁酸、异丁酸、异戊酸水平。本研究第四部分结果显示尿液中的顺乌头酸、粪便中的谷氨酰胺和胍基乙酸这3种差异性代谢物能较好地区分脾虚泻患儿与健康儿童以及温运颗粒治疗前后的代谢差异。结论:温运脾阳法为主治疗儿童脾虚泻这一学术观点根于理论、立于实践,具有临床推广价值。脾虚泻引起了儿童机体的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以及肠道菌群代谢紊乱,推测肠黏膜的损伤和修复障碍、肠道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失调可能是导致脾虚泻的重要发病机制。温运颗粒可能通过调节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代谢改善肠黏膜代谢能量供给、促进黏膜修复以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肠道内环境而发挥止泻功效。尿液中的顺乌头酸、粪便中的谷氨酰胺和胍基乙酸这3种差异性代谢物可能有助于脾虚泻的诊断及温运颗粒的作用靶标推测。本文研究分析了脾虚泻儿童尿液、粪便差异性代谢物,建立了基于尿液、粪便潜在生物标志物表达差异的特征谱库,基于代谢组学揭示了温运颗粒治疗小儿脾虚泻的科学内涵。

二、治疗慢性腹泻的药物选择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治疗慢性腹泻的药物选择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张声生教授“以静制动、动静结合”辨治慢性腹泻(论文提纲范文)

1 治法用药当辨阴阳动静
2 治疗慢性腹泻当以“静为主,动为辅”
3 “动静结合”在慢性腹泻常见证候中的应用
    3.1 脾虚湿盛证——静以健脾益气,动以化湿行气
    3.2 脾肾阳虚证——静以温阳涩肠,动以通阳散寒
    3.3 肝郁脾虚证——静以健脾柔肝,动以行气解郁
4 病案举隅
5 总结

(2)隔盐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研究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止、脱落标准
        2.7 剔除、中止、脱落病例的处理
        2.8 伦理学要求
    3 研究方案
        3.1 受试验者纳入
        3.2 研究设计
        3.3 治疗方案
        3.4 安全指标
        3.5 疗效评定
    4 统计学处理
研究结果
    1 实验入组及病例完成情况
    2 一般资料
    3 临床疗效分析
        3.1 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疗效评价比较
        3.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3 两组患者疾病疗效评定比较
        3.4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标准(IBS-QOL)
    4 安全性评价
分析讨论
    1 中医学对慢性腹泻的认识
        1.1 病名的起源
        1.2 病因与病机
        1.3 治疗方法
    2 西医学对慢性腹泻的认识
        2.1 慢性腹泻的病因与病机
        2.2 西医治疗
    3 试验组选择依据立题依据
        3.1 艾灸疗法
        3.2 艾灸疗法的材料
        3.3 神阙穴与隔盐灸
        3.4 穴位注射疗法
    4 蒙脱石散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应用
    5 结果分析
        5.1 一般资料分析
        5.2 单项症状积分分析
        5.3 中医证候评分分析
        5.4 疾病疗效评定分析
        5.5 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5.6 安全性分析
    6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观察病例脱落或剔除原因记录表
附录 C 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病例登记表
附录 D 随机分组
附录 E 不良事件记录表
附录 F 中医证候积分观察表
附录 G
文献综述 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PPI在腹泻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1 急慢性腹泻
        1.1 腹泻概述与诊断思路
        1.2 腹泻病理生理机制
        1.3 急慢性腹泻的致病病因
        1.4 急性感染性腹泻发病特点和流行趋势
        1.5 功能性腹泻与肠易激综合症腹泻型
        1.6 腹泻治疗进展
    2 质子泵抑制剂
        2.1 PPI药理特点
        2.2 PPI的研究进展
        2.3 PPI药物种类及特点
        2.4 PPI的不良反应
        2.5 PPI的临床应用
1.材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退出标准
2.实验方法
    2.1 一般资料收集
    2.2 分组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项目和症状评分
        2.4.1 治疗效果评分
        2.4.2 腹泻临床症状评分
        2.4.3 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比较
        2.4.4 不良反应比较
        2.4.5 质量控制
    2.5 统计学分析
3.结果
    3.1 四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
    3.2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3 急性腹泻两组治疗3天、5天和7天治疗效果比较
    3.4 急性腹泻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天和第7天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3.5 急性腹泻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评分比较
    3.6 慢性腹泻两组治疗4天、1周、2周治疗疗效比较
    3.7 慢性腹泻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1周、2周和4周、8周随访临床症状评分对比
    3.8 慢性腹泻焦虑、抑郁评分量表评分比较
    3.9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4 讨论
    4.1 PPI联合常规疗法疗效更好
    4.2 应用PPI可更好的缓解腹泻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4.3 慢性腹泻的随访
    4.4 慢性腹泻远期疗效不佳的原因
    4.5 功能性腹泻与肠易激综合症腹泻型
    4.6 PPI治疗腹泻实验的优缺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低聚木糖对慢性腹泻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1 绪论
    1.1 慢性腹泻概述
        1.1.1 慢性腹泻的分类和病因
        1.1.2 慢性腹泻的形成机制
        1.1.3 慢性腹泻的缓解与治疗
    1.2 益生元与慢性腹泻
        1.2.1 益生元简介
        1.2.2 益生元缓解慢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1.2.3 益生元低聚木糖的生理功能与应用
    1.3 益生元缓解慢性腹泻的机制研究
        1.3.1 肠道菌群与代谢
        1.3.2 益生元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
        1.3.3 益生元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1.3.4 益生元对肠道屏障稳态的调节作用
    1.4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设备
        2.1.1 主要试剂
        2.1.2 实验动物及饲料
        2.1.3 主要设备
    2.2 临床研究方法
        2.2.1 伦理审查
        2.2.2 研究对象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研究对象剔除
        2.2.6 研究对象脱落
        2.2.7 问卷调查评分
        2.2.8 临床实施流程
        2.2.9 临床分组情况
        2.2.10 XOS的来源、包装、规格
        2.2.11 生物样品收集与处理
        2.2.12 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检测
    2.3 粪菌移植小鼠研究方法
        2.3.1 粪菌液灌胃小鼠
        2.3.2 组织样本及粪便的收集
        2.3.3 结肠炎症细胞因子测定
        2.3.4 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检测
    2.4 番泻叶联合CRS诱导的慢性腹泻模型小鼠研究方法
        2.4.1 番泻叶灌胃煎剂的制备
        2.4.2 不同剂量XOS溶液的制备
        2.4.3 番泻叶联合CRS诱导的慢性腹泻小鼠模型建立
        2.4.4 腹泻指数的测定
        2.4.5 小鼠体重的测定
        2.4.6 组织样本及粪便的收集
        2.4.7 肠道推进率的测定
        2.4.8 结肠炎症细胞因子的测定
        2.4.9 结肠组织病理切片及HE染色
        2.4.10 免疫组化
        2.4.11 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2.5.1 粪便中DNA的提取、扩增、建库及测序
        2.5.2 KEGG功能注释
        2.5.3 多样性分析
        2.5.4 LEfSe分析
        2.5.5 肠道菌群、短链脂肪酸与其他指标的关联
    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XOS对慢性腹泻患者干预作用的探究
        3.1.1 XOS对慢性腹泻患者腹泻症状的影响
        3.1.2 XOS对慢性腹泻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1.3 XOS对慢性腹泻患者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3.1.4 XOS对慢性腹泻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3.2 粪菌移植小鼠结果探究
        3.2.1 炎症因子水平分析
        3.2.2 肠道屏障功能分析
        3.2.3 短链脂肪酸分析
        3.2.4 肠道菌群分析
    3.3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的作用探究
        3.3.1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腹泻症状的影响
        3.3.2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肠道推进水平的影响
        3.3.3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结肠组织炎症的影响
        3.3.4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结肠切片病理情况的影响
        3.3.5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肠道通透性的影响
        3.3.6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盲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3.3.7 XOS对慢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主要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5)百会压灸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腹泻的研究
    2 中医学对慢性腹泻的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案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处理
        2.5 数据处理
    3 一般情况比较
    4 研究结果
    5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立题依据
    2 百会压灸疗法的选用依据
    3 针刺选穴依据
    4 临床结果分析
    5 关于复发情况的分析
    6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针灸治疗慢性腹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科研经历

(6)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小儿脾虚泄泻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及处理
    1.6 中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两组剔除、脱落及终止情况比较
    3.2 基线指标比较
    3.3 临床疗效比较
    3.4 安全性指标比较
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2 胆囊的生理病理
        2.1 胆囊的生理
        2.2 胆囊的病理
    3 胆囊切除的现状
        3.1 胆囊切除的指征
        3.2 胆囊切除的手术方式
        3.3 胆囊切除后的并发症
    4 PCD诊疗现状
    5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6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立方依据
        6.1 导师治疗PCD(肝郁脾虚型)的经验总结
        6.2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的方义解析
        6.3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治疗PCD有关的药理研究
    7 不足与展望
        7.1 不足
        7.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
    附录3 Bristol粪便评分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温运脾阳法治疗儿童脾虚泻的临床与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温运脾阳法为主治疗儿童脾虚泻学术内涵探讨
    第一节 温阳学派与运脾学说溯源
        1 温阳学派溯源
        1.1 温阳法理论来源
        1.2 小儿阳气与五脏的关系
        1.3 儿科温阳学说各家观点
        2 运脾学说溯源
        2.1 运脾法理论基础
        2.2 运脾法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2.3 儿科运脾学说的发展源流
        3 小儿脾虚泻的辨治理论基础
        3.1 脾虚泻的病因病机
        3.2 脾虚泻的治则治法
        4 小儿脾虚泻的辨证治疗研究现状
        4.1 治则
        4.2 治法
    第二节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导师治疗脾虚泻的临床经验
        1 脾虚泻发病特点及导师用药规律研究
        1.1 概述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结果
        2 导师治疗脾虚泻的疗效分析
        3 导师治疗脾虚泻的理论观点与临床经验总结
        3.1 病机—脾阳不振为要
        3.2 治法—温运脾阳为主
        3.3 主方—温运颗粒加减
        4 讨论
        5 总结
第二部分 温运颗粒干预前后脾虚泻尿液代谢特征
    1 引言
    2 临床资料及样本收集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2.6 病例分组
        2.7 样本采集方法
        2.8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2.9 临床资料统计结果
    3 UHPLC-MS尿液代谢研究
        3.1 试验仪器和试剂
        3.2 尿液样本处理
        3.3 色谱和质谱分析条件
        3.4 质量轴校准及方法学验证
        3.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3.6 结果
    4 GC-MS尿液代谢研究
        4.1 仪器和试剂
        4.2 尿液样本处理
        4.3 色谱和质谱分析条件
        4.4 质量轴校准及方法学验证
        4.5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4.6 结果
    5 温运颗粒干预前脾虚泻尿液代谢通路分析
        5.1 碳水化合物代谢
        5.2 氨基酸代谢
        5.3 谷胱甘肽代谢
        5.4 肠道菌群相关
    6 温运颗粒干预脾虚泻涉及的尿液代谢通路分析
    7 结论
第三部分 温运颗粒干预前后脾虚泻粪便代谢特征
    1 引言
    2 GC-MS粪便代谢研究
        2.1 试验仪器和试剂
        2.2 粪便普筛样本前处理
        2.3 粪便普筛色谱与质谱分析条件
        2.4 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样本前处理
        2.5 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色谱和质谱分析条件
        2.6 质控标准
        2.7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2.8 粪便普筛结果
        2.9 粪便短链脂肪酸检测结果
    3 总结
第四部分 脾虚泻的诊断模型及温运颗粒作用靶标预测
第五部分 结语
    1 结论
    2 本研究创新之处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治疗慢性腹泻的药物选择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张声生教授“以静制动、动静结合”辨治慢性腹泻[J]. 朱悦尔,张声生. 世界中医药, 2021(24)
  • [2]隔盐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临床疗效观察[D]. 林煌.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PPI在腹泻治疗中的作用[D]. 王贝. 西安医学院, 2021
  • [4]低聚木糖对慢性腹泻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D]. 王沁玥. 江南大学, 2021(01)
  • [5]百会压灸结合针刺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D]. 陈惠姣.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小建中汤对脾虚泄泻幼鼠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D]. 王静.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7]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11)
  • [8]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消化系统疾病基层诊疗指南编写专家组.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11)
  • [9]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D]. 李娅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10]温运脾阳法治疗儿童脾虚泻的临床与代谢组学研究[D]. 徐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治疗慢性腹泻的药物选择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