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定量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浅谈定量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一、浅谈定量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论文文献综述)

叶雯[1](2021)在《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中职学生操作技能过程化考核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转型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培养的生产、服务、技术与管理等一线工作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学生群体,如何客观准确地考核其操作技能水平是中等职业学校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现有的操作技能考核方式虽易于组织,对学生具有较好的激励作用,但却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操作过程。因此,本文基于多源信息融合技术,借鉴专家新手范式的实验理念,通过实验获取不同操作技能水平的中职学生在进行技能操作时的眼动数据、鼠标行为数据和脑电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操作技能水平的中职学生的下列指标存在显着差异。操作技能水平低的中职学生注视点密度更大,注视平均时间更长,注视时间比例更低,注视时间标准差更大,最大注视时间更大,每秒注视点数量更少;扫视平均时间更长,扫视时间标准差更小,扫视距离标准差更小,最大扫视时间更小;眨眼间隔时间标准差更大,眨眼频率更高,眨眼平均持续时间更长,眨眼最大持续时间更长,眨眼频率更高,眨眼平均间隔时间更小;平均鼠标留置时间更长,眼动与鼠标平均距离更大,每秒鼠标留置点数量更少,每秒右键点击次数更少,每秒左键点击次数更少,平均鼠标留置时间更长,鼠标平均滑跃长度更小,总体鼠标移动速度更小。操作水平低的学生在进行技能操作时Eeg Power Alpha2波相对能量值更低。对比不同操作技能水平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时的指标差异,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在得到指标分析的结论之后,下一步就是挑选出各类指标中相关性最好的指标,这些指标会作为中职学生操作技能水平评估模型的输入指标,模型输出操作技能水平等级。为了得到最优的评估模型,利用Kernel Na?ve Bayes、Linear SVM和Fine KNN等机器学习算法分别建立了中职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分类模型,三种模型处理测试数据的表现为,Fine KNN模型准确率最高并且用时最短。

教育部[2](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3](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林璐[4](2020)在《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视野下的中英教材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文化教育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信息激增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我们学会去伪存真,批判性思维则是我们在这一环境下的思想利器,让我们能够做到独立思考,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因此立足于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视野下,本研究通过核心概念界定建立教材的批判性思维内容的分析框架,运用内容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英两套化学教材,我国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一、高二的四本教材和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化学教材IGCSE Chemistry(第四版)一本化学教材进行了比较研究,借此试图为化学教材在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的编写提供些许建议。本研究从批判性思维内容角度出发,分别对两套教材编写所依据的课程标准、教材体系结构、教材目录及教材主题内容进行质性分析,对教材中的评价类栏目、实验活动类和教材呈现(插图)三个方面依据批判性思维教材编码标准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探讨了两套教材批判性思维内容体现的特点和差异,得出两套教材在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内容上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意见。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英国的课程标准中在主题“实验”中提出关乎批判性思维发展的高阶的学习水平,并且即使在第一层次的实验技能的训练方面,也强调了对实验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这样的强调,同样鼓励了批判性思维中所强调的“自我调整”(元认知)的技能训练;(2)英国IGCSE教材整体结构上,由于设置了习题参考答案和词汇搜索表,更有利于学生“自我评价”技能的发展;(3)英国IGCSE化学教材在目录上设置批判性思维相关的章节较多,而上科版则在章节名上的描述体现批判性思维的特点。(4)在评价类、实验活动类和插图上,IGCSE教材从批判性思维技能上体现的总数明显多于上科版,两套教材在“阐明”、“推理”、“解释”技能分布较多,其中“阐明”最多。而在“评估”、“自我调整”上无论从数量和教材分布范围上都很少。插图中,IGCSE在图注利用上对促进批判性思维训练上做得更好。最后,通过本文对中英两套教材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对国内教材在批判性思维内容编写上的一些建议,比如(1)增加教材图片及提高图注质量,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训练;(2)增设章导入主题内容;(3)增设教材对关键词的定义解释内容;(4)增加促进批判性思维训练的章节同时,对于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希望在将来的研究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李肖婧[5](2019)在《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创新产业的出现,工程活动的复杂性、规模性和不确定性均处于前所未有的状态,作为工程师培养核心环节之一的“工程体验”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工程体验”的本质在于通过个体与客观工程环境的互动促进个体的反思,加强个体对工程专业实践的认知,形成工程专业实践所必需的技能和态度。美国等部分发达国家本科工程教育界已率先做出改革以增强“工程体验”的地位。相较而言,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尚未形成该项意识,现行的工程实践教育体系一味重视对显性的理论知识的检验和初步应用,却弱化对隐性的专业实践技能与态度的培养,现状亟待改变。基于此,探讨“本科工程教育应如何开展‘工程体验’以培养符合21世纪工程发展需求的未来工程师”成为亟需学科探讨和解决的复杂问题。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对该问题给予系统性考量,亦未深入应用有效理论以指导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针对上述现实问题与理论诉求,本研究以“如何构建并运行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简称体验模式),从而强化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地位与实施效果,进而培养出符合21世纪工程发展所需的未来工程师?”为核心研究问题,并由此展开4个环环相扣的子研究:(1)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识别;(2)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维度识别;(3)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4)我国情境下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运行对策。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指导,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方法指导,通过充分的文献阅读、案例分析、专家访谈、同行专家研讨,结合问卷调查等方法,借助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形成如下四项结论:(1)全面解析21世纪工程背景下“工程体验”的概念内涵,提出“工程体验”的本质,并指出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范围界定标准为:是否涉及亲身经历、是否涉及理论知识应用或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是否帮助学生认识工程专业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体验”的广义范畴和核心范畴。21世纪工程背景下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趋势是:一方面朝着系统性组织各类工程体验活动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聚焦于工程体验活动本身的完整性、综合性、创新性和多样性,重视那些属于工程体验核心范畴的体验活动。(2)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指导,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方法指导,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包括三大子系统(目标子系统、过程子系统、支撑子系统)、六项维度(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学习评价、师资队伍、支撑环境)、三组关系(模式构成维度间结构关系、体验模式与整体工程教育间的相互联系、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关系)。(3)通过文献识别、案例补充、同行专家研讨、实证检验,最终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所包含的36个构成要素,以构成要素特征命名体验模式的六大构成维度——聚焦工程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综合集成的课程体系、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多元严谨的学习评价、经验导向的师资队伍、全面协同的支撑环境,并验证通过六大构成维度与工程体验成效间的正相关关系。(4)综合体验模式的构成要素、构成维度以及结构关系,构建形成完整的体验模式,并运用隐性知识观和体验式学习观,深入本科工程教育的具体情境,探析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内在特征:中介性、交互性、协同性。本研究旨在通过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构建以指导我国本科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与优化,具体理论贡献包括:(1)以隐性知识观、体验式学习观为理论视角,以教育模式构建方法、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为指导方法,提出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分析框架;(2)基于文献、案例和实证检验,识别体验模式的构成要素与构成维度;(3)构建完整的工程体验教育模式并深入挖掘体验模式的内在特征。除上述理论贡献外,本研究进一步联系实际,深入我国本科工程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面向政府、产业、社会机构、工科院校等工程教育改革的参与主体,从(1)知行结合,强化工程体验作用;(2)顶层设计,重塑工程体验课程;(3)多管齐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4)合理评聘,优化师资队伍质量;(5)内外联动,规范校企合作过程;(6)全面整合,打造教学创新环境等六方面提出了确保体验模式运行的对策建议。

陈晓姣[6](2019)在《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课程特点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基于专业特色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完善教学评价模式、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等4个方面对分析化学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

陈程[7](2019)在《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现状的探查》文中研究指明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外界事物或人进行感知和描述,从而获得直接经验的感知活动。实验观察是观察共同体依据观察目的,采取恰当的观察规则和工具,对对象进行观察和表征观察结果的活动过程。化学实验观察作为化学实验活动实施阶段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化学实验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对于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但资料显示,化学教育领域有关实验观察内涵和要素的研究不够深入,有关中学生化学实验观察现状探查的研究也不够系统,这势必会影响实验观察能力培养策略的针对性。为此,笔者进一步理清了实验观察的内涵和特征,建构了实验观察的要素和结构,分析了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化学实验观察的内容和要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查的指标体系,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行为观察、访谈等多种形式,对初中生实验观察现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初中生对化学实验观察目的的认识缺乏一定的广度和深度;(2)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中对象的选择具有强烈的倾向性;(3)初中生已掌握了 一定的化学实验观察规则;(4)众多因素,如学生的观察动机、观察能力、观察品质、学习风格以及实验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等影响着实验观察过程。基于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笔者提出了优化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过程的教学建议:(1)观察目的显性化;(2)观察内容结构化;(3)观察方法系统化。

吴娟[8](2020)在《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的任务。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和职教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调研发现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还存在教师欠缺科研知识、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教师科研素养整体不高,这俨然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此,应在“教育兴国、科研兴教”的引领下,进一步提升中职教师科研素养。本研究选择S省3所具有代表性的中职学校教师作为调查对象,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访谈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影响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在具体内容上,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关于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和国内关于中职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次,本研究根据已有教师科研素养调查研究问卷和调研学校的具体情况自编了调查问卷,并对预测试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然后,本研究对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现状与原因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调查问卷整体情况,调查问卷各个维度相关性分析,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中职学校教师科研意识、科研知识、科研能力、科研道德和教师科研的条件保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等内容,随后呈现了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现状的调查结果。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中职学校教师可以从形成问题意识、掌握科研方法和注重学习实践等方面来提升自身的科研素养;学校管理和地方教育管理可以为中职学校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提供科研培训、完善科研评价和搭建科研平台等保障。

薛宇敬阳[9](2019)在《我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研究》文中认为通用航空是民用航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独特作用。然而,现阶段我国通用航空安全生产形式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通用航空飞行事故的发生是多种因素或其组合的结果,从事故中学习是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缺少对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的全面分析,不利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实现对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的有效控制。基于此,为了全面分析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实现对通用航空飞行事故的有效预防,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比较研究、统计分析、案例分析、Bootstrap自抽样、卡方检验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所能获取的1995-2015年我国发生的69起通用航空飞行事故样本的宏观规律。对比分析了 6种事故致因模型,确定选用24Model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在24Model现有分类基础上,结合通用航空飞行实践,提出了基于24Model的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类分析方法(24Model for general aviation,24Model-GA)。运用所构建的24Model-GA,全面分析了上述69起事故中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间接原因,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安全文化缺欠,外部因素缺欠,初步形成了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数据库。基于69起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析结果,以有效控制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为目的,运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分析了 24Model-GA中相邻原因子类之间的关联关系,明确了事故预防的控制重点,尝试提出了适用于通用航空运营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时间特征、事故等级、事故飞行阶段、事故发生地域及其所属民航地区管理局、驾驶员年龄、事故机型、作业类型及其内在发展和演变规律的角度得到了通用航空飞行事故的宏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事故发生月份主要集中在6月和7月,1天内事故主要集中在9:00-10:00和15:00-16:00时段;明确了现阶段,通航重大飞行事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一般等级的飞行事故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的规律;明确了巡航/作业阶段是事故高发的飞行阶段;明确了四川省和黑龙江省是我国通航事故高发省份;明确了西南地区管理局辖区内发生的事故总数最高,占事故起数的20%;得到了事故驾驶员的平均年龄为43.7岁,其中45-65岁的驾驶员占总人数的50%的结果;明确了排名前三的事故机型分别是运5,米-8,罗宾逊R44Π;得到了航空喷洒(撒)和商用驾驶员执照培训是事故发生频次最高的两种作业类型,进一步得到了这两类事故发生起数随时间的演变规律。上述研究结论为从宏观角度预防通用航空飞行事故提供了参考。(2)改进了 24Model,构建了基于24Model的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类分析方法(24Model for general aviation,24Model-GA),给出 了基于 24Model-GA 的事故原因分析过程和步骤。构建的24Model-GA包含6类原因模块,46个原因子类,并给出了 46个原因子类的定义。确定的事故原因分析过程包括:以通用航空运营单位为事故分析的组织范围;确定了以组织内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间接原因、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安全文化缺欠,以及组织外部因素缺欠为事故原因的分析范围;确定了以航空器失事的那一刻为事故分析的终点,向前回溯的事故原因分析路径,明确了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不包括应急救援过程。提出了事故原因分析的3个步骤,分别是:直接提取事故报告中的显着信息;运用Why-Because法和因果充分性标准(Causal sufficiency criterion)合理推断不显着信息,并形成事故原因详细目录;将详细目录按照24Model-GA归类。(3)利用24Model-GA及其给出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间接原因,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安全文化缺欠,外部因素缺欠的定义,得到了 69起通用航空飞行事故的不安全动作,不安全物态,间接原因,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安全文化缺欠,外部因素缺欠共计1431个,统计得到了按照24Model-GA归类的各原因子类的规律性结果。详细结果如下所示:①识别出250个不安全动作及34种表现形式。明确了需要通用航空运营单位重点控制的11种高频不安全动作及其定义,分别是:飞行前准备不佳(24次)、操作技术不佳(20次)、机组资源管理不佳(15次)、注意力分配不当(15次)、未有效监督飞行前准备情况(14次)、未及时采取措施(13次)、违规和违法组织和实施作业(12次)、不合理的人员安排(11次)、违反飞行计划(10次)、未组织培训(10次)、未对作业过程实施有效监控(10次)。对不安全动作作用路径研究,得到了飞行人员的不安全动作主要导致产生事故和其他不安全动作,机务人员的不安全动作主要导致产生不安全物态,培训负责人的不安全动作主要导致产生间接原因,作业负责人的不安全动作主要导致产生安全管理体系缺欠,高层管理人员的不安全动作主要导致产生安全文化缺欠。强调了上述人员应实现对不安全动作的自我控制。得到了按照24Model-GA归类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其中53.6%的不安全动作属于违章操作,进一步得到控制飞行前准备不佳,注意力分配不当,违规和违法组织和实施作业,违反飞行计划,可以避免43.3%的违章操作。将不安全动作按照作业类型归类,明确了航空喷洒(撒)作业,商用驾驶员执照培训作业,航空护林作业,航空探矿作业,飞行试验作业中需要重点控制的高频不安全动作数量及其表现形式,分别是:6种,4种,4种,2种,4种。②识别出52个不安全物态及其20种表现形式。明确了通用航空运营单位需要重点控制的2种高频不安全物态,分别是:发动机故障(8次)和与风有关的原因(8次)。将不安全物态按照24Model-GA归类,得到了 55.8%的不安全物态属于物理环境,44.2%的不安全物态属于技术环境。进一步明确了物理环境的7种表现形式,技术环境的13种表现形式。明确了通用航空运营单位在飞行前做好飞行计划,如了解作业区气象特点,地形走向,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等,可以有效控制55.8%的不安全物态。③识别出282个间接原因,得到了 89.7%的间接原因由安全意识不高,安全心理不利和安全知识不足组成。进一步分析得到了 13条安全意识,16条安全心理状态,13条安全知识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此外,还总结得到了与事故相关的安全生理不利5条,安全习惯不佳4条。④识别出202个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得到了 74.3%的安全管理体系缺欠是“安全管理程序缺欠”,进一步分析得到了安全管理程序缺欠中52.0%是“系统程序缺欠”,32.7%是“操作程序缺欠”,15.3%是“培训项目缺欠”,分析得到了 7条高频系统程序缺欠内容,7条高频操作程序缺欠内容,和1条高频培训项目缺欠内容。明确了通用航空运营单位有效贯彻和实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可以减少11.9%的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得到了 86.7%的“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缺欠”源于运营单位人员“职责分配缺欠”,进一步分析得到了 2条高频职责分配缺欠内容。得到了 76.9%的“资源管理缺欠”源于运营单位未能提供确保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进一步明确了 2条高频设备设施缺欠内容。⑤识别出597个安全文化缺欠。进一步按照24Model-GA中的21个安全文化原因子类归类,得到了通用航空运营单位需要重点建设的10个安全文化内容,如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安全培训需求,安全的重要度,安全主要决定于安全意识等。⑥识别出48个外部因素缺欠,进一步按照24Model-GA中的4类原因子类归类,得到了“局方监管缺欠”和“通航活动相关单位缺欠”导致64.6%的外部因素缺欠,分析掌握了 14条局方监管缺欠和其中的1条高频缺欠,14条通航活动相关单位缺欠和其中的1条高频缺欠。分析得到了存在“设计制造缺欠”的8种机型及其缺欠部位,如Y12机型螺旋桨易发生自动顺桨的设计缺欠等。分析掌握了 7条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缺欠”内容。(4)运用Bootstrap自抽样法,估计了稳定存在于更大事故样本(N>69)中的27个原因子类及其发生概率,如违章操作等。运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方法,得到了24Model-GA中存在的21对两两显着关联的相邻原因子类,及对其相邻原因子类的发生具有较强预测效果的4个原因子类。明确了 6条完整的事故原因作用路径,及路径上的7个原因子类。综合卡方检验结果,得到了通用航空运营单位需要重点和优先解决的9个关键原因子类,如安全心理不利等。建立了供局方和通用航空运营单位日常事故预防工作参考使用的关键要素自查表。

卢新生,张海瑞,李娜,李榕,孙万军[10](2018)在《民族高校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分析化学实验是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内容进行实践的重要环节。本文以STSE为教育理念,以"精密度和准确度"作为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内容设计核心的依据,建立了"以精密度和准确度"为核心概念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的实验内容。即:基础训练实验项目——综合实验项目——设计研究实验项目和分析化学实验基本知识模块、实验基本技能操作模块、定量实验项目模块和综合设计实验模块的四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

二、浅谈定量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定量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中职学生操作技能过程化考核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中职学生操作技能考核的有效性越来越重要
        (二)中职学生操作技能考核形式召唤过程性考核
        (三)生理信息的融合分析促进智慧学习的深度发展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眼动技术的研究现状
        (二)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三)眼动和脑电结合的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教育实验法
    五、各章内容安排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思路
    一、概念界定
        (一)多源信息融合
        (二)技能
        (三)操作技能
    二、理论基础
        (一)信息加工理论
        (二)直接假说和眼脑一致假说
        (三)专家——新手范式
    三、研究思路与路线
        (一)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第三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介绍
    一、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二、实验设计
        (一)实验方案
        (二)实验对象
        (三)实验材料
        (四)实验工具
        (五)实验流程
    三、数据介绍
        (一)眼动数据基本概述
        (二)脑电数据基本概述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一、专家评委对被试的操作技能水平考核情况
    二、眼动数据和鼠标行为数据的处理
    三、眼动数据和鼠标行为数据的分析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四、脑电数据处理
    五、脑电数据的分析
        (一)e Sense“专注度”指数、e Sense“放松度”指数的分析
        (二)脑电波相对能量值分析
    六、本章小结
第五章 操作技能评估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一、机器学习算法介绍
        (一)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简介
        (二)支持向量机算法简介
        (三)近邻算法简介
    二、建模的流程
        (一)数据规整
        (二)交叉验证法参数设置
        (三)训练模型
    三、模型验证与对比
    四、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文章创新性与贡献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Ⅰ 中职学生操作技能考核状况调查(教师版)
附件Ⅱ 中职学生操作技能考核状况调查(学生版)
附件Ⅲ 被试的专家评委考核和最终的操作水平等级情况
附件Ⅳ 符合正态分布的眼动和鼠标行为数据
附件Ⅴ 符合正态分布的眼动和鼠标行为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附件Ⅵ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眼动和鼠标数据的非参数检验结果
附件Ⅶ 脑电波的相对能量值的非参数两独立样本检验结果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4)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视野下的中英教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1.1.2 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1.1.3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2.1.2 批判性思维的构成
    2.2 研究综述
        2.2.1 批判性思维的课程设置
        2.2.2 化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2.2.3 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研究
        2.2.4 批判性思维的教材研究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的设计思路
    3.2 研究的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工具
    3.3 研究的过程
第4章 中英教材的质性分析
    4.1 中英化学教材的课程标准比较
    4.2 两套教材的体系结构分析
        4.2.1 两套化学教材的结构分析
        4.2.2 两套化学教材的目录分析
    4.3 两套教材的主题分析
        4.3.1 信息拓展的主题分析
        4.3.2 导入类信息的主题分析
        4.3.3 习题的主题分析
        4.3.4 实验的主题分析
        4.3.5 教材设计的主题分析
第5章 中英教材的量化分析
    5.1 两套化学教材在评价类栏目的分析
    5.2 两套化学教材在实验活动类栏目的分析
    5.3 两套化学教材在插图上的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中英两套化学教材批判性思维内容的比较结论
        6.1.1 IGCSE批判性思维内容的总结
        6.1.2 上科版批判性思维内容的总结
        6.1.3 IGCSE和上科版化学教材批判性思维的比较结论
    6.2 建议及启示
        6.2.1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
        6.2.2 教材可充分利用插图来促进批判性思维技能的发展
        6.2.3 增设每章学习前的知识要点列举和习题答案
        6.2.4 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离不开实际教学环节的落实
    6.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5)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注释表
1 绪论
    1.1 现实背景
        1.1.1 21世纪工程发展和工程师培养的迫切需求
        1.1.2 国外本科工程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1.1.3 我国本科工程实践教育改革与优化的内在驱动
    1.2 理论背景
    1.3 问题提出
        1.3.1 研究问题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框架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4.3 章节安排
    1.5 可能的创新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工程体验的概念内涵综述
        2.1.1 体验的概念与工程体验的本质
        2.1.2 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工程体验的实施阶段
        2.1.3 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范围界定
        2.1.4 21世纪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开展趋势
        2.1.5 本节述评
    2.2 本科工程教育开展工程体验的研究现状综述
        2.2.1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可视化分析
        2.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主要研究焦点
        2.2.3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主要理论视角
        2.2.4 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2.2.5 本节述评
    2.3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2.3.1 体验开展的内在驱动:隐性知识观
        2.3.2 体验的具体作用过程:体验式学习观
        2.3.3 工程教育的系统研究方式与教育模式构建方法
        2.3.4 本节述评
    2.4 本章小结
3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初始构成要素识别
    3.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初始构成要素
        3.1.1 培养目标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2 课程体系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3 教学方法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4 学习评价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5 师资队伍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1.6 支撑环境维度的初始构成要素
    3.2 本科工程教育中工程体验的成效指标
    3.3 本章小结
4 本科工程教育开展工程体验的多案例分析
    4.1 案例研究方法概述
        4.1.1 案例研究目的
        4.1.2 案例选择与描述
        4.1.3 案例数据收集与分析
    4.2 伦敦大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的“交叉整合型”体验
        4.2.1 背景简介
        4.2.2 教育愿景
        4.2.3 教育过程
        4.2.4 支撑条件
        4.2.5 个案小结
    4.3 奥尔堡大学工程科学学院的“问题导向型”体验
        4.3.1 背景简介
        4.3.2 教育愿景
        4.3.3 教育过程
        4.3.4 支撑条件
        4.3.5 个案小结
    4.4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院的“基于设计周期型”体验
        4.4.1 背景简介
        4.4.2 教育愿景
        4.4.3 教育过程
        4.4.4 支撑条件
        4.4.5 个案小结
    4.5 欧林工学院的“深度融合型”体验
        4.5.1 背景简介
        4.5.2 教育愿景
        4.5.3 教育过程
        4.5.4 支撑条件
        4.5.5 个案小结
    4.6 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的“四维设计型”体验
        4.6.1 背景简介
        4.6.2 教育愿景
        4.6.3 教育过程
        4.6.4 支撑条件
        4.6.5 个案小结
    4.7 案例中本科工程教育工程体验开展的相关经验
        4.7.1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案例研究
        4.7.2 案例研究结果与讨论
    4.8 本章小结
5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实证研究
    5.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成要素框架及研究假设
        5.1.1 构成要素框架
        5.1.2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5.2.1 问卷设计与变量测量
        5.2.2 数据收集
        5.2.3 统计方法
    5.3 描述性统计
        5.3.1 样本基本信息
        5.3.2 模式要素的描述性统计
    5.4 信度与效度检验
        5.4.1 信度分析
        5.4.2 效度分析
    5.5 回归分析
        5.5.1 多元线性回归基本问题检验
        5.5.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构建
    6.1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
        6.1.1 聚焦工程技能和态度的培养目标
        6.1.2 综合集成的课程体系
        6.1.3 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
        6.1.4 多元严谨的学习评价
        6.1.5 经验导向的师资队伍
        6.1.6 全面协同的支撑环境
        6.1.7 模式构建的三组结构关系
        6.1.8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整体构建
    6.2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内在特征
        6.2.1 内在特征一:中介性
        6.2.2 内在特征二:交互性
        6.2.3 内在特征三:协同性
    6.3 本章小结
7 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的运行对策
    7.1 我国工程教育发展的特殊情境
    7.2 对策一:知行结合,强化工程体验作用
    7.3 对策二:顶层设计,重塑工程体验课程
    7.4 对策三:多管齐下,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7.5 对策四:合理评聘,优化师资队伍质量
    7.6 对策五:内外联动,规范校企合作过程
    7.7 对策六:全面整合,打造教学创新环境
    7.8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国外案例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3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教师版)
附录4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学生版)
附录5 :国内研究型大学调研访谈提纲(研究者版)
附录6 :国内调研访谈记录(摘要)
作者简介

(6)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理念未及时更新
    1.2 教学缺乏针对性
    1.3 教学评价不够完善
    1.4 教学资源利用率不高
2 教学改革探索
    2.1 基于专业特色设置课程
    2.2 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2.3 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2.4 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7)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现状的探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课题的提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 化学实验观察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1.2 初中化学实验观察实践中存在众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1.1.3 有关实验观察的研究满足不了教学的需求
        1.1.3.1 有关实验观察研究取得的成果
        1.1.3.2 有关实验观察研究存在的不足
    1.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创新之处
        1.2.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2.2 课题研究的思路
        1.2.3 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2 课题基本问题的理论分析
    2.1 化学实验观察的内涵特征
        2.1.1 从化学实验构成要素的视角分析
        2.1.2 从观察本质的视角分析
    2.2 化学实验观察要素和结构分析
        2.2.1 化学实验观察的构成要素
        2.2.1.1 化学实验观察的目的
        2.2.1.2 化学实验观察的对象
        2.2.1.3 化学实验观察的规则
        2.2.1.4 化学实验观察的共同体
        2.2.1.5 化学实验观察的结果
        2.2.2 化学实验观察的结构
    2.3 初中化学实验观察的内容和目标
        2.3.1 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分析
        2.3.2 从教材的角度分析
    2.4 课题研究的支撑理论
        2.4.1 Bandura的观察学习理论
        2.4.2 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2.4.3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4.4 脑认知科学
3 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探查
    3.1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1 研究的设计
        3.1.1.1 探查的总体思路
        3.1.1.2 探查的操作性工具设计
        3.1.2 研究的实施
    3.2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3.2.1 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现状
        3.2.1.1 实验观察目的的认识缺乏一定广度和深度
        3.2.1.2 实验观察对象的选择具有强烈的倾向性
        3.2.1.3 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规则
        3.2.2 影响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的因素
        3.2.2.1 学生因素的影响
        3.2.2.2 教学因素的影响
        3.2.2.3 实验方式的影响
4 优化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过程的教学建议
    4.1 实验观察目的显性化
    4.2 实验观察内容结构化
    4.3 实验观察方法系统化
5 总结与反思
    5.1 研究得到的结论
    5.2 研究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附录2 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现状及影响因素探查的个案研究
致谢

(8)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中职教师成长的需要
        1.1.2 中职学校发展的需求
        1.1.3 相关教育研究的缺乏
        1.1.4 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1.1.5 个人研究兴趣的指引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分析法
        1.3.2 调查法
        1.3.3 统计分析法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创新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1.5.2 终身教育理论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中职学校教师
        2.1.2 教师科研素养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
        2.2.2 关于中职教师科研素养的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2.3.1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价值
        2.3.2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对策
3 调查设计与调查过程
    3.1 调查设计
        3.1.1 调查目的和工具
        3.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3.1.3 访谈设计
    3.2 调查过程
        3.2.1 收集数据
        3.2.2 整理分析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4.1 调查样本总体情况概述
        4.1.1 取样基本情况
        4.1.2 样本基本情况
    4.2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现状及原因分析
        4.2.1 调查问卷整体情况
        4.2.2 调查问卷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4.2.3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4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意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4.2.5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知识现状及原因分析
        4.2.6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4.2.7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道德现状及原因分析
        4.2.8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的条件保障现状及原因分析
    4.3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现状调查结论
5 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提升的对策
    5.1 教师层面
        5.1.1 形成问题意识,正视科研价值
        5.1.2 储备科研知识,掌握科研方法
        5.1.3 注重学习实践,提升科研能力
        5.1.4 转变科研动机,加强科研道德
    5.2 学校管理层面
        5.2.1 保障时间经费等需求
        5.2.2 建立奖励与管控制度
        5.2.3 给予专业的科研培训
        5.2.4 完善科研的评价制度
    5.3 地方教育管理层面
        5.3.1 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与研究
        5.3.2 搭建科研平台,制定科研评价体系
6 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9)我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航空事故原因研究综述
        1.2.2 研究现状评述及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2 事故样本来源及其宏观规律研究
    2.1 事故样本来源
    2.2 事故样本宏观规律研究结果
        2.2.1 基于时间规律的统计结果
        2.2.2 基于事故等级的统计结果
        2.2.3 基于事故飞行阶段的统计结果
        2.2.4 基于事故发生地域的统计结果
        2.2.5 基于事故发生地所属民航地区管理局的统计结果
        2.2.6 基于事故驾驶员年龄的统计结果
        2.2.7 基于事故机型的统计结果
        2.2.8 基于事故作业类型的统计结果
        2.2.9 航空喷洒(撒)作业事故演变规律的统计结果
        2.2.10 商用驾驶员执照培训作业事故演变规律的统计结果
    2.3 本章小结
3 事故致因模型的确定
    3.1 事故致因模型综述
        3.1.1 多米诺骨牌模型
        3.1.2 SHEL模型
        3.1.3 Reason模型和人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
        3.1.4 基元事件分析方法
        3.1.5 Rasmussen的风险管理模型和AcciMap
        3.1.6 事故致因“2-4”模型
    3.2 事故致因模型的比较研究
        3.2.1 事故致因模型的组成成分比较
        3.2.2 事故致因模型的系统性比较
        3.2.3 讨论
    3.3 本章小结
4 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类分析方法的构建
    4.1 基于24Model的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类分析方法的构建
        4.1.1 不安全动作定义及其分类
        4.1.2 不安全物态定义及其分类
        4.1.3 间接原因定义及其分类
        4.1.4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定义及其分类
        4.1.5 安全文化缺欠定义及其分类
        4.1.6 外部因素缺欠定义及其分类
        4.1.7 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分类分析方法的确定
    4.2 事故原因分析过程
        4.2.1 事故原因分析的相关要素的确定
        4.2.2 事故原因分析路径的确定
        4.2.3 事故原因分析步骤的确定
    4.3 案例分析
        4.3.1 事故发生过程概述
        4.3.2 事故原因分析过程及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不安全动作统计研究
    5.1 不安全动作的统计分析结果
        5.1.1 不安全动作统计列表
        5.1.2 不安全动作作用路径的统计结果
        5.1.3 基于24Model-GA分类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
    5.2 基于事故作业类型的不安全动作统计结果
        5.2.1 航空喷洒(撒)作业的不安全动作及其控制措施
        5.2.2 商用驾驶员执照培训作业的不安全动作及其控制措施
        5.2.3 航空护林作业的不安全动作及其控制措施
        5.2.4 航空探矿作业的不安全动作及其控制措施
        5.2.5 飞行试验作业的不安全动作及其控制措施
    5.3 本章小结
6. 不安全动作之外的五类原因统计研究
    6.1 不安全物态的统计分析结果
        6.1.1 与发动机故障相关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2 与风有关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3 与气象能见条件相关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4 光线原因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5 与风和地形相关的综合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6 与地形相关的综合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7 与GPS故障相关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8 操作性能降低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1.9 自动驾驶仪故障的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2 间接原测的统计分析结果
        6.2.1 安全意识不高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2.2 安全心理不利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2.3 安全知识不足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2.4 安全生理不利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2.5 安全习惯不佳统计结果及其预防措施
    6.3 安全管理体系缺欠的统计分析结果
        6.3.1 安全管理程序缺欠统计结果
        6.3.2 安全方针缺欠统计结果
        6.3.3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缺欠统计结果
        6.3.4 资源管理缺欠统计结果
    6.4 安全文化缺欠的统计分析结果
    6.5 外部因素缺欠的统计分析结果
        6.5.1 局方监管缺欠统计结果
        6.5.2 通航活动相关单位缺欠统计结果
        6.5.3 设计制造缺欠统计结果
        6.5.4 法律法规缺欠统计结果
    6.6 通用航空飞行事故高频原因汇总结果
    6.7 本章小结
7 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关联性研究及预防措施建议
    7.1 基本分析原理概述
    7.2 基于卡方检验的数据分析结果
        7.2.1 数据处理
        7.2.2 基于Bootstrap自抽样的稳定事故原因分析结果
        7.2.3 24Model-GA中相邻原因子类关联强度分析结果
        7.2.4 讨论
    7.3 对策建议措施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10)民族高校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构建“一理念一中心三层次四模块”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1.1 以STSE为教学体构建的教育理念
    1.2 以“精密度和准确度”为核心概念对分析化学实验内容进行构建
    1.3 构建了三层次四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
2 模块化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实施的意义及效果

四、浅谈定量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中职学生操作技能过程化考核研究[D]. 叶雯. 河北师范大学, 2021
  •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3]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4]促进批判性思维发展视野下的中英教材比较研究[D]. 林璐.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5]工程体验教育模式研究[D]. 李肖婧. 浙江大学, 2019(02)
  • [6]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陈晓姣.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20)
  • [7]初中生化学实验观察现状的探查[D]. 陈程. 扬州大学, 2019(02)
  • [8]中职学校教师科研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吴娟.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9]我国通用航空飞行事故原因研究[D]. 薛宇敬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9(09)
  • [10]民族高校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J]. 卢新生,张海瑞,李娜,李榕,孙万军. 广州化工, 2018(04)

标签:;  ;  ;  ;  ;  

浅谈定量分析化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