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杨天池,王孟龙[1](2021)在《肝衰竭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肝衰竭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次接受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132例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09例,女23例;平均年龄(44±10)岁。根据Clavien-Dindo分级,将术后1个月内发生Ⅲb级及以上并发症的患者定义为严重并发症组(41例),发生Ⅲb级以下并发症的患者定义为非严重并发症组(9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MELD评分、术前血浆置换、冷缺血时间、边缘供体、手术方式、术中留置T管与肝衰竭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有关(χ2=4.425,5.069,5.672,4.105,6.352,6.29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MELD评分≥25分、采用经典式肝移植术、术中留置T管为肝衰竭肝移植术后患者早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202,4.510,3.047;P<0.05),而术前血浆置换为其独立保护因素(OR=0.330,P<0.05)。结论术前MELD评分≥25分、采用经典式肝移植术及术中留置T管的肝衰竭肝移植术后患者更易发生早期严重并发症,而术前进行血浆置换患者其发生率较低。
郑大喜,肖艳芳,程燕[2](2020)在《器官获取、移植相关收费价格政策回顾、操作难点及突破》文中研究指明器官移植所需费用较多,是一项经济负担沉重的治疗方式。如何合理定价与收费,一直是困扰医院价格管理实践工作的难点。在回顾国家层面、典型地区器官移植收费价格政策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器官移植收费的操作难点,包括如何指导医院准确界定器官获取和移植相关成本项目,医院器官移植服务收费和医保付费标准缺乏有效衔接。建议统一制定器官移植服务价格政策,开展器官获取和移植成本核算,做好收费和医保基金支付政策之间的衔接,合理补偿成本。
王唑[3](2020)在《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细菌感染和免疫抑制方案调整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肝脏移植(LT,Liver Transplantation)受者围手术期发生细菌感染(BIs,Bacterial Infections)的危险因素以及细菌感染对肝移植受者生存的影响。比较细菌感染与未感染受者术后生化指标有无显着差异。分析肝移植围手术期间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FK506,Tacrolimus)血药谷浓度的变化并寻找安全使用范围。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到2019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接受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肝脏移植手术的受体59人,统计(1)受者肝移植术后14天内的病原学检查结果和术后第5、7、14天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2)受者的性别,年龄,肝移植适应证,术前终末期肝病(MELD,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评分,术后呼吸支持时间,术后重症监护病房(ICU,Intensive care unit)留置时间,肠外营养时间,术后生化指标,住院天数;(3)随访受者术后1年内生存状况。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术后感染和非感染受者的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术后资料的差异,高危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表示。根据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将P<0.05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感染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结果:早期移植后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后呼吸支持时间长(OR,1.076;95%置信区间,1.013-1.144;P=0.018)和ICU留置时间长(OR,1.019;95%置信区间,1.001-1.036;P=0.038)。生存分析显示:术后感染者与未感染者,1年累计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8)。术后第5天他克莫司血药浓度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7(P<0.05,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83%),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截断值为6.85ng/ml。结论:肝移植受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鲍曼不动杆菌(AB,Acinetobacter baumannii)。为减少肝移植受者早期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应尽量减少术后呼吸支持时间和ICU留置时间,肝移植术后首次他克莫司血药谷浓度在6.85ng/ml以下,可能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
慎浩鑫[4](2019)在《2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患者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间收治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患者20例资料,统计其细菌培养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37株,其中真菌5株占13.51%,革兰阳性菌20株占54.05%,革兰阴性菌12株占32.43%;革兰阳性菌单一病原菌感染11例占55.00%,2种病原菌感染6例占30.00%,≥3种病原菌感染3例占15.00%;常见病原菌为屎肠球菌(18.92%)、鲍曼不动杆菌(16.22%)、溶血葡萄球菌(10.81%)、白假丝酵母菌(8.11%);屎肠球菌对替加环素、利奈唑烷、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性较低(较为敏感);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菌敏感;替加环素、利奈唑烷、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溶血葡萄球菌敏感;氟康唑对白假丝酵母菌敏感。结论: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主要病原菌株为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溶血葡萄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其中替加环素、利奈唑烷、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屎肠球菌敏感,替加环素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替加环素、利奈唑烷、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溶血葡萄球菌敏感,这一结果对指导临床病原学报告回报前的经验性用药,可最大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卢建军,李恒爱,熊莺,刘大钺[5](2018)在《肝移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广州市某三甲医院391例肝移植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患者肝移植术后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91例肝移植患者中,48例发生术后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28%,平均感染例次1.42次;2015、2016、2017年的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5.73%,11.76%和10.84%;不同性别、年龄患者的术后医院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患者感染例次最多的部位是下呼吸道,35例占51.47%,其次是腹腔,14例占20.59%;感染患者共分离出77株病原菌体,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9株占50.65%,革兰阳性菌21株占27.27%,真菌17株占22.08%;致病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屎肠球菌为主。结论在研究年限内,医院肝移植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逐年下降,围手术期感染综合防控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新术式的开展对于降低肝移植术后感染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唐波[6](2018)在《树鼩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CXCL12/CXCR4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树鼩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目的]首次尝试用树鼩建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为肝移植的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一种新型的,与人类基因型及免疫系统同源性更高,且更为经济实用的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在Kamada报道的“二袖套”法肝移植模型基础上加以改进,通过对总共60只树鼩进行随机分组为供体组和受体组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树鼩存活率,并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建立稳定的树鼩原位肝移植模型。[结果]定型手术成功率为90.00%(27/30),树鼩24h存活率为76.67%(23/30),3 天存活率为 60.00%(18/30),1 周存活率为 30.00%(9/30),最长存活时间为11天。3例手术失败原因为: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出血,麻醉过深,气胸死亡各1例。24h内死亡4例,其中1例因吻合口出血,1例吻合口血栓形成,2例死亡原因不明。术后存活超24h死亡23例,原因分别为急性排斥反应15例,占65.22%,其它为:胆道梗阻1例,腹腔感染2例,肝叶坏死1例,不明原因4例。[结论]1树鼩原位肝移植模型建立的难度及操作复杂性比大鼠肝移植更大,综合影响因素更多。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及娴熟的显微镜操作是影响肝原位移植模型手术成功的关键。2树鼩肝移植模型成功建立为本研究的创新点,目前未见报道,首次成功用树鼩建立了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作为一种新型动物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改良“二袖套”法在树鼩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模型稳定可靠,为今后将树鼩原位肝移植模型运用于肝移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部分树鼩淋巴细胞CXCL12/CXCR4基因表达和迁移的体外实验研究[目的]研究雷帕霉素对树鼩外周血淋巴细胞趋化因子CXCL12(SDF-1)趋化功能及其受体CXCR4表达的影响,为移植排斥体内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组:Rapacymin药物组、DMSO对照组和空白组。采用MTS细胞增殖实验,观察雷帕霉素对树鼩淋巴细胞存活及状态的影响;用细胞迁移运动实验检测雷帕霉素对人源性重组CXCL12所诱导树鼩淋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雷帕霉素对树鼩淋巴细胞CXCR4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雷帕霉素对树鼩淋巴细胞活力无显着影响,但对树鼩的淋巴细胞的迁移有抑制作用。同时雷帕霉素可下调树鼩淋巴细胞的CXCR4基因表达。[结论]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表达水平可影响淋巴细胞迁移,为树鼩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体内实验研究提供依据。第三部分树鼩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CXCL12/CXCR4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目的]在肝移植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及趋化因子受体阻止剂对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作用进行实验研究。通过表达的差异性,阐明肝移植急性排斥中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CXCL12/CXCR4)轴调控淋巴细胞迁移发挥的作用和机理等系列问题。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机制提供重要依据,同时为临床有效的治疗和控制急性排斥反应,促进移植物存活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支持。[方法]1树鼩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建立,方法同第一部分。2实验分组;(1)对照组,A组(n=25):正常树鼩作为对照;(2)排斥组,B组(n=25):树鼩同种异基因肝移植组;(3)AMD3100组,C组(n=25):树鼩同种异基因肝移植静脉注射AMD3100,1mg/kg/day;(4)雷帕霉素(Rapacymin,RAPA)抑制组,D组(n=25)。术后1、3、5、7d随机处死5只,收集血液、肝脏、脾脏标本。留下5只观察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3 实验室常规指标测定:收集各组肝移植术后1d,3d,5d,7d的血清,使用血液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P,ALT,AST,TB水平。4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CXCR4:分别在肝移植术后1d,3d,5d,7d,收集脾脏淋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流式细胞检测。5移植物组织形态及病理学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并分析CXCL12的表达情况。肝组织HE染色病理学检查,根据Banff评分系统判断排斥反应程度。6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中CXCL12(SDF-1)蛋白量。7组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析与检测各组移植肝的CXCR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 C、D组树鼩移植后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B组,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各组与 A 组比较,(P<0.05)。2树鼩肝移植术后实验室常规检查指标:对比各组树鼩肝移植术后1d,3d,5d,7d的相关指标。血清TP同时间点各组之间相比较,B、C、D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1d时,B、C、D,TP开始下降,但三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B组呈持续性下降,而C、D组术后5d、7d随着时间延长,开始恢复,呈上升趋势,C、D组5d,7d时点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D组3d后,TP上升略高于C组,但两组统计无差异(P>0.05)。B组,C组,D组术后血清TB,ALT,AST,急剧上升,与A组在1d,3d,5d,7d同期比较,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B组持续性升高,而C、D组术后5d、7d随着时间延长,肝功能开始恢复,略有上升趋势,但较平缓,C、D组5d,7d时点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而1d时,B、C、D三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外周脾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检测:术后1d、3d,B、C、D组间脾脏淋巴CXCR4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5d、7d各时间点,C、D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4移植肝脏形态学检测:采用Banff分级对移植肝脏AR的程度进行分级,A组术后各时间点,移植肝脏组织结构正常;B、C、D组1d肝小叶结构基本完好,肝细胞基本无变性、坏死,汇管区仅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未发生排斥;B组移植术后Id排斥不明确,在术后第3、5、7 d分别发生了轻度(Ⅰ级)、中度(Ⅱ级)、重度(Ⅲ级)排斥;C、D组术后3天到10天内,有少数发生了轻度AR。B组与C,D组同期比较排斥反应更为严重(P<0.05)。B组,术后3d可有明确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5免疫组化检测肝脏CXCL12表达:术后第7d B组CXCL12在肝脏细胞表达最高,C组、D组肝细胞CXCL12表达少,C组、D组与B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A组正常组织也有较少量的CXCL12表达,但与B组、C组、D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6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树鼩外周血浆中CXCL12蛋白的表达:肝移植后`d,B组,C组,D组血清CXCL12表达相互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移植术后3d,B组血清中CXCL12快速上升,与术前`d的表达水平相比较,有显着差别(P<0.05),并随时间上调。C组、D组表达水平在术后5d,7d天上升缓慢,与B组同时间点比较表达水平低(P<0.05)。CXCL12蛋白的表达变化与RAI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880。7 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检测:术后第1d各组树鼩移植肝内CXCR4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术后第3d、5d、7d各时段A组、C组、D组树鼩淋巴细胞表达CXCR4蛋白明显低于B组(P<0.05)。C组、D组术后CXCR4蛋白表达高于A组(P<0.05),而C组、D组两组之间第3d、5d、7d 比较CXCR4蛋白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1树鼩与人同源性较好,可用人的相关试剂应用在树鼩实验研究上,本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进一步证实树鼩肝移植模型可应用于肝移植的系列实验研究中,并具有物种的优越性和价值。2树鼩肝移植模型急性排斥反应研究证实,正常肝组织有CXCL12表达,急性排斥时,可与CXCR4协同发生淋巴细胞、炎性细胞迁移至移植物,引起移植肝功能不全或受损。3趋化因子受体抑制剂AMD3100可阻断CXCL12/CXCR4轴在肝移植排斥中的作用,抑制T淋巴细胞向移植物浸润,减轻急性排斥反应。4雷帕霉素可抑制CXCL12人重组蛋白诱导的树鼩淋巴细胞迁移。其相关可能的机制为:雷帕霉素可下调CXCL12的激活与表达,并影响CXCR4受体的表达,以调控CXCL12/CXCR4信号通路所介导的淋巴细胞的运动能力,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5肝移植后CXCL12/CXCR4的表达水平与急性排斥反应的程度密切相关,表达水平与排斥反应强度有关,可评估免疫排斥反应状态。6 CXCL12血清中持续高表达可较敏感地预示肝移植急性排斥发生。检测血清CXCL12表达可作为一种无创的、敏感的早期诊断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方法,为临床监测和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并且可通过CXCL12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排斥反应的严重程度和判断抗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
成富军[7](2018)在《改良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麻醉管理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和目的:为了延长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存期,在1963年,美国的Starzl教授开展了首例原位肝移植手术,但随着供体肝脏越来越短缺,许多潜在的肝移植患者在等待中死亡。1998年,德国汉诺威医学院的外科团队在体外静脉旁路及低温灌注等技术支持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肝脏病灶离体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实现了肝切除术和肝移植术的结合,该手术的开展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肝脏供体缺乏的问题。由于该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病人病理生理变化异常复杂,特别是对血流动力学和凝血系统的影响,目前国内外仅有小样本量的个案报道和研究,还缺乏更多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可行性、安全性和麻醉管理经验。自2009年起我院外科团队开展了改良(modified)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手术,相对于既往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减少了静脉-静脉体外转流相关的致命并发症和设备要求,但围术期患者病理生理变化更加复杂,麻醉管理难度大。我院开展的43例改良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为唯一最大样本量临床资料。本课题旨在对在我院改良体外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的既往病例围术期麻醉管理作一项回顾性研究,探讨术中血流动力学调控、液体管理、凝血功能调控、脏器功能保护策略等麻醉管理经验和处理措施。方法:1、收集所有自2009年到2016年在我院行改良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病例,经医院病案室网络管理系统检索得到43例患者基本资料。2、统计项目包括患者一般特征、各时间点术中监测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参数(如CVP、MPAP、PCWP、CO、SV、EF、LEDV、SVRI、EVLW、ITBV,凝血功能指标:TEG,血浆凝血试验,动脉血气分析变化,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药物的使用情况。3、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分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43例病人,平均年龄52.2岁,均采用快诱导插管全身麻醉,术中麻醉维持和一般处理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手术时间8.2±2.3h,其中无肝期时长达250±45min,出量1587±434ml,术后死亡(包括自动出院)9例,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依次为胆漏10例(23.2%)、肝功能衰竭8例(18.6%),大出血5例(11.6%),平均住院时间为26.1天。2、在平衡液体治疗方案和血管活性药物的支持下,血流动力学在病肝切除期基本保持稳定;第一次阻断下腔静脉后HR、SVR、LVP明显升高(p<0.01),CVP、PVR及CO显着降低(p<0.01),平均动脉压稍微下降(p<0.05);与开放下腔静脉前相比,开放后中心静脉压、肺毛细血管阻力及心输出量明显升高(p<0.01);第二次阻断下腔静脉与第一次相比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3、术中各时间点TEG监测值变化较复杂,长时间无肝期纤溶前期发生率高(35.5%)应予以监测和处理。病人凝血指数呈现一个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术前为3.45±0.25,第一次血管重建完成时上升到峰值,第二次血管重建完成后下降至1.22左右(p<0.05)。R时间和K时间到第一次血管重建之前保持平稳,后期各时间点显着增加(p<0.05)。α角和Ma在第二次血管重建之前一直保持稳定,到手术结束前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有显着性差异。LY-30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第一次血管重建前所有病人无纤溶状态发生,第一次血管重建期间发生3例,第二次血管重建期间和新肝再灌注期各发生4例。Fib浓度从术前的3.24±0.28 g/L缓慢降低。手术前后APTT、PT、TT无明显变化。4、血气监测方面,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浓度在过程中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严密的监护和积极干预的结果;术中Na+、K+、Ca2+浓度水平基本保持平稳,在各时间节点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pH值从手术开始时开始下降,在第二次再灌注开始时降至最低值7.26±0.03(p<0.05)。乳酸值逐步上升(p<0.05),是造成pH值波动的最主要原因。结论:随着外科技术和麻醉管理的发展,改良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手术已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用于临床上常规肝切除术无法解决的特殊部位的肝占位性病变;复杂的外科手术操作和病人病理生理改变给围术期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良好的麻醉管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我院43例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已经是最大样本量的手术报道,但仍然需要更多大样本、前瞻性、对照研究来了解围术期的变化及其机制。
颜碧莲,马倩红,梁言珍[8](2010)在《23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文中研究表明
韦素琼[9](2009)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护理》文中研究说明对22例晚期肝硬化病人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前充分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监护、加强输液和药物管理、做好引流管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感染和排斥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指出肝移植手术复杂、风险大,肝移植手术前后的护理在肝移植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病人的康复和预后。
陈玉琼,白瑞球,汤小玲[10](2008)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与护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5例肝移植手术病人的术前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移植围术期护理特点。方法采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术前对病人充分评估,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监护,各引流管的护理及感染的控制和排斥反应的观察。结果我院自2005年11月~2006年9月,共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5例,由于围手术期精心准备,术后观察治疗护理到位,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5例患者至今生存良好。结论肝移植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对术后监护包括一般护理,及时监测并发症及潜在的不利因素,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病人康复的关键。
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肝衰竭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供体情况 |
三、术式 |
1.经典式原位肝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OLT): |
2.经典式转流式原位肝移植(体外静脉转流,veno-venous bypass)[3]: |
3.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iggyback liver transplantation,PBLT)[4]: |
四、研究方法 |
五、统计学方法 |
结 果 |
一、术后早期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情况 |
二、严重并发症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 |
三、严重并发症相关因素多因素分析 |
讨 论 |
(3)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细菌感染和免疫抑制方案调整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供体特异性抗体介导的肝移植排斥反应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4)2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3 方法 |
1.3.1 术后引流液处理方法 |
1.3.2 病原菌种类的鉴定 |
1.3.3 药敏试验 |
1.3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构成比 |
2.2 常见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比较 |
3 讨论 |
(5)肝移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感染诊断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患者基本资料 |
2.2 肝移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情况 |
2.3 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 |
2.4 感染部位分布 |
2.5 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 |
2.6 不同手术方式的医院感染情况 |
3 讨论 |
(6)树鼩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CXCL12/CXCR4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树鼩原位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树鼩淋巴细胞CXCL12/CXCR4基因迁移和表达的体外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树鼩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CXCL12/CXCR4表达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改良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麻醉管理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改良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 |
2.1 材料和方法 |
2.2 数据分析 |
2.3 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改良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中凝血功能变化 |
3.1 材料和方法 |
3.2 统计方法 |
3.3 实验结果 |
3.4 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肝移植术中血液保护策略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四、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肝衰竭肝移植术后早期严重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J]. 杨天池,王孟龙.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21(03)
- [2]器官获取、移植相关收费价格政策回顾、操作难点及突破[J]. 郑大喜,肖艳芳,程燕. 中国卫生经济, 2020(12)
- [3]肝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细菌感染和免疫抑制方案调整的回顾性研究[D]. 王唑.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4]20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慎浩鑫. 抗感染药学, 2019(04)
- [5]肝移植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J]. 卢建军,李恒爱,熊莺,刘大钺.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23)
- [6]树鼩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CXCL12/CXCR4作用的实验研究[D]. 唐波. 昆明医科大学, 2018(05)
- [7]改良离体肝切除和自体肝移植术麻醉管理的回顾性研究[D]. 成富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8(03)
- [8]23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腹腔引流管的护理[J]. 颜碧莲,马倩红,梁言珍. 全科护理, 2010(12)
- [9]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围术期护理[J]. 韦素琼. 全科护理, 2009(14)
- [10]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临床观察与护理[J]. 陈玉琼,白瑞球,汤小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