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气养阴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林远茂[1](2021)在《基于CiteSpace和数据挖掘的炙甘草汤当代医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梳理炙甘草汤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学术趋势和研究热点,并且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对临床研究所报道的现代医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炙甘草汤临床应用规律,以期提高其临床运用的针对性。方法:第一部分:为炙甘草汤相关研究的论文报道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梳理其研究历程和趋势,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检索时间建库至2020年10月31日,使用文献计量学和Cite Space软件对文献发表年份、发表机构、论文作者、发表期刊及论文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第二部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现代临床所报道的医案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总结研究医案资料中的病、症、舌、脉、药等信息,研究患者年龄、发病季节、发病区域等相关因素与炙甘草汤使用的相互作用。结果:1.文献计量分析,共纳入炙甘草汤相关文献2489篇。该领域研究的文献数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山东中医药大学(57篇)和其附属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9篇)发文最为活跃;以陈奇(19篇)、陈兰英(14篇)、毕明(14篇)等为代表的作者团体在该领域发文最为活跃。从关键词共现分析来看,聚类分析中经方、病毒性心肌炎和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聚类模块的规模较大,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2.数据挖掘共纳入524例炙甘草汤医案,分析发现,后世医家临床运用炙甘草汤治疗的疾病以心悸、胸痹、眩晕、喘证、不寐居多;所涉主症以“心悸”、“乏力”、“胸闷”为主;主要脉象为“结代脉”;常见舌象为“淡舌”、“红舌”;原方用药药量与原文记载比例基本一致,常用加药加味药以补益药、安神药、活血化淤药为主,如:党参、黄芪、丹参、酸枣仁、五味子等;加药常用要对有(1)珍珠母、茯神、龙齿、板蓝根;(2)知母、柴胡、枳壳;(3)砂仁、枳实、檀香、葛根、龙眼肉;(4)黄精、山茱萸、桑寄生;(5)三七、甘松、黄连、柏子仁;(6)郁金、苦参、远志;(7)薤白、瓜蒌、半夏。结论:1.炙甘草汤相关文献逐年增多,该领域研究热点为“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甘草酸单铵盐”。2.炙甘草汤现代治疗疾病的种类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基础上拓展,所治疾病主症和脉象仍以心悸、胸闷和结代脉为主。舌象以淡舌居多。3.后世运用炙甘草汤,原方药味多为炙甘草、麦门冬、桂枝、阿胶、麻仁、人参、大枣;生地黄偶有熟地替用或同用;生姜偶有干姜或炮姜替换。药味之间的用量比例与《伤寒论》原文无明显差异。4.炙甘草汤加味药以补益药、安神药、活血化淤药、清热药、收涩药为主,多取其健脾补肺、益气宁心、安神除烦之效,以党参、黄芪、五味子、丹参、酸枣仁居多。5.炙甘草汤化裁常用中药组有:珍珠母-茯神-龙齿-板蓝根;知母-柴胡-枳壳;砂仁-枳实-檀香-葛根-龙眼肉;黄精-山茱萸-桑寄生。6.地域对炙甘草汤原方用量有一定的影响,东北地区用量较大。7.年龄与炙甘草、生地黄、大枣、麻仁的用量呈现出正增长。8.冬季炙甘草汤全方用量均值较其他季节增大。
谭雨晴[2](2021)在《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类复合性心肌病,以左室、右室或双心室腔扩大和收缩功能障碍等为特征,是心肌病的常见类型,为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近年来,DCM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死亡人数持续增加。DCM属疑难病和危重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临床治疗以防止心肌损害,对症治疗,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中医古籍中并没有DCM这一病名,可将其归属于“心胀”、“心痹”、“心悸”、“喘证”、“心水”、“饮证”等范畴,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DCM确切有效,但仍存在辨证分型不规范、证治规律模糊不清、临床研究循证依据较低、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研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干预D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同时分析DCM常见证型,总结李军教授治疗DCM的临床经验;基于差异表达miRNA谱初步探索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阳虚血瘀型DCM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及经验分析:收集广安门医院住院系统(HIS系统)在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心内科住院的所有DCM诊断资料,根据纳排标准进行筛选,分析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患者指标及症状改善情况,评价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干预DC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纳入研究的DCM证候特点,分析本地区住院患者证型分布情况,并总结李军教授中药治疗DCM的经验。临床机制初步探讨:招募DCM阳虚血瘀证患者,予温阳益气活血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治疗前后DCM患者外周血中差异表达miRNA,通过靶基因的预测,对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DCM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今后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奠定一些基础。研究结果1、回顾性分析: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72例DCM患者。(1)基础资料:72例患者中,有男性49人,女性23人,年龄分布于19-84岁,平均为60.33±14.33岁,61-70岁这一年龄段最多,占35.6%,平均病程为40.33周,平均住院时间为14.54±6.4天。所有的患者均有心力衰竭的表现,有56位(77.78%)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既往治疗仍以药物治疗为主,56位心律失常患者中,有6位(10.71%)接受了心脏起搏治疗。(2)临床资料:胸闷、喘憋、气短、心慌为患者入院主要症状,其中胸闷59例(81.94%),喘憋44例(61.11%)居于前2位,20位(27.78%)患者表示感冒是导致其病情加重的主要原因,此外,正虚不固、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失宜都可致病。(3)疗效分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有效调节患者心率和血压(P<0.05),提升患者心功能(P<0.05),改善 LAD、LVEDd、LVEF、FS、RVD 值(P<0.05),调节HDL-C、LDL-C、CRP、BNP、cTnI、CK-MB 的水平(P<0.05),减轻患者症状,同时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4)证候分析:DCM临证分型主要可以分为阳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痰瘀互结证、阳虚水泛证四个证型,尤以气阴两虚证和阳虚血瘀证居多。(5)用药分析:临证用药灵活配伍,不拘泥于一方一药,疗效显着。成药运用广泛,心脑血管类药中成药多达20种,口服中成药主要以益气温阳、养阴通络、活血化瘀为主要功效,针剂主要以活血化瘀、回阳救逆、益气固脱为主。西药常规运用的有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及正性肌力药等,具有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力衰竭、调节心率、改善症状等作用。2、经验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气血、阴虚、阳虚多见,标实以血瘀、痰湿、寒凝、热毒等居多。心系疾病病位主在心,但与其他四脏相互生克制化,休戚相关,五脏之病均能相互影响而发病,调其他四脏以调心。阳虚血瘀证属于DCM常见证型,运用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3、临床机制初步探讨温阳益气活血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LVEDd、提高LVEF及FS,改善患者心功能,缩小LVEDd。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DCM阳虚血瘀证患者用药前后血样进行分析,发现差异表达miRNA有19个,其中9个miRNA显着上调,10个miRNA显着下调。可预测到靶基因的miRNA有7个,分别为:novel718mature、hsa-miR-1249-5p、hsa-miR-3620-5p、novel372mature、novel995mature、hsa-miR-323a-5p、novel412mature。GO功能结果提示,生物学过程中转录,DNA模板、转录调控,DNA模板、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调控等可能与DCM关系密切;细胞组分主要涉及细胞核、细胞质、质膜、细胞外泌体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ATP结合、RNA结合、DNA结合等。KEGG富集分析结果可知,相关miRNA调控通路主要包括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肥厚型心肌病(HCM)、扩张型心肌病(DCM)、NF-κB信号通路等。研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DCM可以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症状。阳虚血瘀证是DCM临证常见证型,温阳益气活血法是治疗的主要治法。温阳益气活血方可明显改善DCM患者心功能,干预前后差异表达的miRNA共有19个,初步提示温阳益气活血方治疗DCM的作用机制可能与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Hippo信号通路、扩张型心肌病(DCM)、NF-κB信号通路等相关,可为今后进行大样本量的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并奠定一些基础。
张晓囡[3](2020)在《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证据与效应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的临床特征,评价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气养阴方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潜在机制,从自噬-凋亡角度探讨益气养阴方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效应机制。方法1、纳入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采集患者的相关信息,运用频数、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特征和证候特点。2、检索知网、万方、CBM、Pub 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8月,纳入生脉散类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生脉散类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疗效。3、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生脉散类方核心药物红参和麦冬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构建“药物靶标-疾病靶标”网络筛选核心靶点,采用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探究红参-麦冬防治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潜在机制。4、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诱导心脏毒性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 R-30a agomir组、益气养阴低剂量组、益气养阴高剂量组,药物干预2周后,运用心脏超声评价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ELISA检测血清CK、LDH、c Tn T、NT-pro BNP、s ST2、GDF-15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自噬小体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C3-Ⅱ/LC3-Ⅰ、p62、Bax、Bcl-2、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RT-q PCR检测mi R-30a、Beclin 1m RNA表达情况。结果1、共纳入104例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核心症状为心悸(96.15%)、乏力(76.92%)、面色淡白(74.04%)、气短(45.19%);舌脉以舌淡(61.54%)、舌淡胖(36.54%)、苔白(44.23%)、苔少(41.35%)、脉弦(27.88%)、脉弱(25.00%)为主;常见中医症状可聚为6类,辨证为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气阴两虚证、心血亏虚证、脾虚湿困证、胆郁痰扰证。2、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23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1143例、治疗组1188例,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心律失常[RR=0.40,95%CI(0.31,0.51),P<0.01]、ST-T段异常[RR=0.46,95%CI(0.37,0.58),P<0.01]、QRS低电压[RR=0.44,95%CI(0.27,0.69),P<0.01]、QT间期延长[RR=0.43,95%CI(0.26,0.70),P<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减小LVEDD[MD=-0.79,95%CI(-0.93,-0.65),P<0.01]、LVESD[MD=-0.58,95%CI(-0.82,-0.35),P<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在降低CK([SMD=-0.79,95%CI(-1.05,-0.53),P<0.01]、[SMD=-0.62,95%CI(-0.98,-0.26),P<0.01])、CK-MB([SMD=-1.81,95%CI(-3.38,-0.24),P<0.05]、[SMD=-2.04,95%CI(-2.48,-1.61),P<0.01])、LDH([SMD=-2.80,95%CI(-4.77,-0.84),P<0.01]、[SMD=-0.48,95%CI(-0.84,-0.13),P<0.01])、α-HBDH([SMD=-1.05,95%CI(-1.42,-0.68),P<0.01]、[SMD=-1.23,95%CI(-1.57,-0.89),P<0.01])方面优于对照组;在改善LVEF([SMD=0.26,95%CI(-0.09,0.61),P>0.05]、[SMD=-0.48,95%CI(-1.94,0.98),P>0.05])和AST[MD=-2.13,95%CI(-5.18,0.91),P>0.05]方面与对照组疗效相当;在治疗BNP[MD=19.71,95%CI(2.56,36.87),P<0.01]、c Tn T[MD=8.0,95%CI(6.95,9.05),P<0.01]方面劣于对照组。GRADE分级显示为中、低级别或极低级别证据。3、共收集红参8个化合物成分、156个靶点基因,麦冬17个成分、929个靶点,162个心肌损伤靶点基因;通过“药物靶标-疾病靶标”的网络挖掘出146个核心靶点蛋白基因,GO功能富集发现红参-麦冬可以调控RNA转录、基因表达、细胞凋亡及蛋白代谢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红参-麦冬通过病毒致癌通路、核糖体通路、肿瘤转录调控通路、细胞循环通路、MAPK信号通路、Notch通路、PI3K-Akt通路、细胞凋亡及癌症micro RNAs等通路干预心肌损伤。4、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MI、LVMI显着增加(P<0.01),LVEDD、LVESD增加(P<0.01)、LVEF、LVFS降低(P<0.01),CK、LDH、c Tn T、NT-pro BNP、s ST2、GDF-15水平升高(P<0.01),心肌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表达增加(P<0.01),自噬体数量增多、心肌细胞凋亡,LC3-Ⅱ/LC3-Ⅰ、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p62、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5),心肌mi R-30a表达水平降低(P<0.01),Beclin 1 m 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mi R-30a agomir组、益气养阴方组HMI、LVMI降低(P<0.01 or P<0.05),LVEF、LVFS升高(P<0.01 or P<0.05)、LVEDD、LVESD减小(P<0.01 or P<0.05),CK、LDH、c Tn T、NT-pro BNP、s ST2、GDF-15水平下降(P<0.01 or P<0.05),心肌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表达减少(P<0.01 or P<0.05),自噬体数量减少,细胞凋亡减轻,LC3-Ⅱ/LC3-Ⅰ、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P<0.01 or P<0.05),p62、Bcl-2蛋白表达增加(P<0.01 or P<0.05),心肌mi R-30a表达水平增加(P<0.01),Beclin 1 m 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1、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以心悸、乏力、面色淡白、气短为核心症状,证候分型以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气阴两虚证、心血亏虚证、脾虚湿困证、胆郁痰扰证为主。2、益气养阴法代表方剂——生脉散类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疗效肯定,可以降低CK、CK-MB、LDH、α-HBDH水平,改善心律失常、ST-T段异常、QRS低电压、QT间期延长,减小LVEDD、LVESD。3、生脉散类方核心药物——红参-麦冬,具有多种成分、通过多靶点、调控多通路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4、红参-麦冬现代制剂——参麦注射液可减轻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心肌过度自噬和细胞凋亡相关。
王国锋[4](2019)在《舒心方干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临床研究通过观察舒心方对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干预作用,探讨舒心方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以冀舒心方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将68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2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冠心病的常规西药治疗联合心理疏导),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则加服舒心方,疗程3个月。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三个量表来评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相关条目的分数,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组内和组间临床疗效、焦虑及抑郁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两组进行组间比较,SAS、SD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进行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SAS、SDS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较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后两组焦虑、抑郁症状和中医证候较前有明显改善。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项临床研究提示了舒心方干预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后,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及中医证候,可以显着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说明了舒心方治疗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劳慧敏[5](2017)在《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养心活血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养心活血解毒方对心肌JAK/STAT信号通路的干预疗效,探讨养心活血解毒方发挥作用的可能存在的机制,找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新靶点。方法:健康SPF级BALB/c小鼠常规饲料喂养1周后,腹腔注射柯萨奇B3病毒建立病毒性心肌炎模型。选取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利巴韦林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另设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给予中药养心活血解毒方,利巴韦林组给予利巴韦林颗粒。灌胃14天后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生存情况、体重变化,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检测小鼠血清心肌酶谱水平,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L-6、IL-10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FAS、FASL在心肌中的表达,Western Blot观察JAK2、STAT3蛋白在心肌中的蛋白含量。结果:1.小鼠一般情况:养心活血解毒方高、中剂量可明显改善小鼠生活质量,各中药组死亡率较低,中药各组小鼠体重减少不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2.小鼠心肌酶的变化: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CK-MB均降低(P<0.05),其中以中药中剂量组CK-MB降低明显(P<0.05),中药低、高剂量组与利巴韦林组CK-MB水平相当(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LDH均降低(P<0.05),其中中药中、高剂量组降低最为明显(P<0.05),中药中、高剂量组之间比较无差异。3.心肌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改变:模型对照组心肌受损较重,心肌细胞出现灶性病变,部份心肌纤维断裂溶解,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出现片状变性、坏死,炎症细胞灶状分布在坏死心肌的周围。利巴韦林组心肌病变程度较模型组轻,中药中高剂量组心肌病变较轻。4.ELISA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IL-6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均可降低IL-6水平,中药中剂量组降低显着(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IL-10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药各组均可升高IL-10水平,中药高、中剂量组升高显着,优于中药低剂量组(P<0.05)。5.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FAS、FASL阳性表达: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FAS阳性表达降低最为明显(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中药中、高剂量组FASL阳性表达降低最为明显(P<0.05),与利巴韦林组表达相当(P>0.05)。6.Western Blot检测心肌JAK2、STAT3蛋白: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JAK2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JAK2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中药高、中剂量组、利巴韦林组下降最为显着(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STAT3蛋白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STAT3蛋白含量显着下降(P<0.05),中药高剂量组下降最为显着(P<0.05)。结论:1.养心活血解毒方可以提高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促进模型小鼠体重的增长,减轻心肌损伤。2.养心活血解毒方可以减轻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病理改变,降低血清心肌酶谱水平,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血清中IL-6的水平,升高血清中IL-10的水平,可抑制炎症,对心肌起到保护作用。3.养心活血解毒方可以降低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降低心肌组织中JAK2、STAT3蛋白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
刘洪坤[6](2016)在《基于临床证据的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用药规律、关键配伍及核心治法,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1)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等中文数据库中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并对纳入研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2)提取系统评价中筛选出的有效研究中的有效处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数据分析;(3)总结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用药组方规律与核心治法。结果:(1)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343项,涉及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中药复方285首,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药复方74首;(2)Meta-分析显示:3项研究所选处方在临床有效率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为无效治疗,其余340项研究中的359首方剂对病毒性心肌炎有效;(3)对有效处方中的药物进行数据分析,成人处方在(支持度50%,置信度0.85)时提取5味核心药组,小儿处方在(支持度35%,置信度0.8)时提取2味核心药组;(4)分别对纳入的治疗成人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180味和104味药物进行功能分类和药性总结;(5)利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治疗成人和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复方分别得到8个和6个备选新方药组。结论:(1)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着,具有毒副作用小、效果稳定性高的特点;(2)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补阴药、清热凉血药、清热燥湿药、收涩药、解表药、补血药等9类药物为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功能类别药物(82.14%);补气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解毒药、补阴药、收涩药、清热燥湿药、补血药、清热凉血药等8类药物为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功能类别药物(约80%);(3)黄芪-麦冬-丹参-五味子-炙甘草为关联度最高的治疗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常用核心药组,丹参、姜半夏、石菖蒲为关联度最高的备选新方的核心药物;丹参-五味子为关联度最高的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常用核心药组,瓜蒌、桂枝为关联度最高的备选新方的核心药物;(4)临床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宁心安神为其主要治法,根据兼证适当配伍养血、燥湿、收涩、解表、安神、渗湿、化痰、开窍等药物,即可组成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有效临床复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7](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指明
卢健棋,李苏依[8](2013)在《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步提高,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祖国医学认为心血管疾病多属心悸、怔忡、胸痹、真心痛、喘证、水肿、眩晕、头痛等范畴,病位在心、血管,病机与血瘀密切相关,故活血化瘀是治疗心血管病的基本治法。临床常根据阴阳气血的偏颇而灵变为
邢国辉[9](2013)在《心肌康方案干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及心肌酶学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采用对照、随机研究,临床观察心肌康方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急性期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及动态心电图的影响,评价心肌康方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疗效,从而为形成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系统、规范的诊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自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共157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8年全国心肌病心肌炎专题小组提出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通过多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76例,试验组81例。两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悸、胸闷等症状。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辅酶Q10片10mg、3次/日口服,维生素C片0.2g、3次/日口服,疗程30天;试验组根据中医辨证结果给予相应的中医心肌康方案治疗,疗程30天;同时给予两组基础治疗措施:包括充分休息、减少活动、易消化饮食、多进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的食物,静脉应用极化液(10%氯化钾15ml及胰岛素8U加入到10%葡萄糖500ml)、肌苷(400mg),每日一次,疗程14天。观察患者心电图(包括常规及动态心电图)、心肌酶学变化。结果:(1)两组心电图疗效分析,治疗前两组心电图出现ST段改变的患者,试验组41例,对照组32例,治疗后试验组有效率为82.50%,对照组59.38%,两组心电图ST段疗效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分析,治疗前动态心电图正常率,试验组为9.10%,对照组为9.5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为59.72%,对照组为51.5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两组均能改善患者动态心电图,两组疗效无差异。(3)通过对早搏次数的观察,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数值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未能减少早搏次数,多数认为与样本量少有关。(4)心肌损伤标记物疗效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因心肌细胞的损害,生化检查可有心肌损伤标记物的升高,其心肌标记物的升高一般持续7-14天左右可自行恢复,这可能与病毒性心肌炎疾病本身特点有关,由于该研究观察病程较短(30天),多数患者心肌酶已恢复正常。(5)两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试验组痊愈15例,显效30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41%;对照组痊愈9例,显效15例,有效3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1.16%,两组综合总有效率及等级疗效比较,试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临床研究显示心肌康方案可明显改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病理改变。(2)对过早搏动的研究,由于样本量较小,各指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3)心肌康方案对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干预,由于观察时间性及疾病本身特点,两组分析无统计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4)心肌康方案对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试验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
詹鸿越[10](2012)在《从近30年相关文献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治》文中认为目的:本课题通过收集30年来有关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和用药的临床研究文献,期待从中发现并总结出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证型和用药规律,并尝试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治,为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方法:本课题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出近30年有关中医、中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期刊文献。以[“病毒性心肌炎”AND(“中医”0R“中西医”)]为检索规则,对1981年1月至2011年1月的全部文献进行模糊检索,检得文献889篇,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共有261篇文献被纳入研究。按照设定标准进行数据收集及规范化,形成Excel数据仓库,使用SPSS12.0及Weka3.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挖掘。结果:所纳入的261篇文献,共有349条证型记录,涉及药物共160种,18大类,36小类,出现频次达3394次,证素11类。证型规律表现虚实夹杂证占大部分,其中以“气阴两虚,痰瘀热毒”、“邪毒内扰,气血阴阳亏虚,瘀血内阻”为主要代表。气虚、阴虚、热、毒及瘀为疾病的五大证素。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安神、解表、收涩及理气等功效的药物为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具体药物包括甘草、麦冬、黄芪、丹参、五味子、生地黄、当归、人参、酸枣仁、党参、苦参、桂枝、金银花、连翘、太子参、川芎、板蓝根、茯苓及黄连等。通过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挖掘,清热药、活血药、安神药、收涩药及补虚药常组成一方,联合使用,五味子、丹参、甘草、黄芪、麦冬、金银花及板蓝根等常被选为组方药物。结论:近30年来的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的文献中并未在中医诊断与疗效上达成明确共识或形成统一标准。但从这些文献中仍可发现无论是有关病因上还是病机上的论述,都有其相似性。基本上均强调毒邪致病为关键病因,而发病则与机体的状态关系密切;毒、虚、痰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贯穿疾病的始末;疾病证候多属虚实夹杂,治疗上以补虚、活血化瘀及清热解毒立法,辅以安神、行气,并强调个体化辨证施治。
二、益气养阴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气养阴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CiteSpace和数据挖掘的炙甘草汤当代医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基于CITESPACE的炙甘草汤文献计量学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数据来源 |
1.2 数据整理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年分布情况 |
2.2 机构分布情况 |
2.3 作者分布情况 |
2.4 期刊分布情况 |
2.5 关键词分析 |
3 讨论 |
第二章 基于数据挖掘的炙甘草汤当代医案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资料收集标准 |
1.3 资料整理规范 |
1.4 统计分析方法 |
2 研究结果 |
2.1 一般资料统计 |
2.2 主治疾病统计 |
2.3 主症和舌脉象统计 |
2.4 炙甘草汤原方的用药统计 |
2.5 炙甘草汤的加味药物和合方统计 |
2.6 关联规则分析 |
2.7 聚类分析 |
2.8 复杂网络分析 |
2.9 炙甘草汤药量相关的其他因素统计 |
第三章 讨论 |
1 炙甘草汤原文的方证研究 |
1.1 炙甘草汤原文条文解析 |
1.2 炙甘草汤原方解析 |
1.3 炙甘草汤原方证治小结 |
1.4 炙甘草汤类方鉴别 |
2 炙甘草汤医案数据挖掘结果讨论 |
2.1 炙甘草汤治疗疾病的统计结果分析 |
2.2 炙甘草汤所治主症与舌脉象的统计结果分析 |
2.3 炙甘草汤原方用药统计结果分析 |
2.4 炙甘草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结果分析 |
2.5 炙甘草汤合方统计结果分析 |
2.6 炙甘草汤关联结果分析 |
2.7 炙甘草汤药量相关的其他因素统计分析 |
3 意义与创新 |
4 不足与展望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炙甘草汤治疗心系疾病的药理研究及临床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扩张型心肌病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内容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对象 |
3 诊断标准 |
4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5 研究方案 |
6 统计及分析方法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1 基本资料分析 |
2 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
3 患者证候分析 |
4 用药情况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第二部分 李军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用药经验 |
第一节 病因病机 |
第二节 辨证分型 |
第三节 验案举隅 |
第三部分 基于高通量测序初步探索温阳益气活血方干预DCM的miRNA表达差异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试剂与仪器 |
3 血样采集 |
4 外周血总RNA的提取 |
5 总RNA质量检测 |
6 miRNA高通量测序数据预处理 |
7 新miRNA预测 |
8 miRNA差异分析、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
第二节 结果与分析 |
1 临床结果分析 |
2 RNA质量评估分析 |
3 测序数据预处理 |
4 新miRNA的预测 |
5 miRNA差异分析 |
6 差异miRNA靶基因预测及靶基因功能分析 |
第三节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证据与效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系统评价 |
1 资料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小结 |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益气养阴方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机制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第四部分 益气养阴方调控自噬-凋亡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效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靶向自噬-凋亡治疗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舒心方干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词汇缩略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及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临床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 |
3.1 观察指标 |
3.2 疗效指标 |
4.统计分析 |
5.结果 |
5.1 病例选择与入组 |
5.2 一般资料比较 |
5.3 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焦虑评分比较 |
5.4 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抑郁评分比较 |
5.5 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5.6 两组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有效率比较 |
5.7 安全评价 |
6.讨论与分析 |
6.1 西医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认识 |
6.2 中医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认识 |
6.3 舒心方治疗气血瘀滞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机理 |
6.4 结语、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病例观察表 |
SAS(焦虑自评量表) |
SDS(抑郁自评量表) |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 |
附录二 文献综述 |
综述1 双心疾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2 浅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三 医学伦理 |
(5)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养心活血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一、古代医家对病毒性心肌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
(一) 病名追溯 |
(二) 病因病机认识 |
二、现代医家对病毒性心肌炎病机治法的认识 |
(一)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及中医病因 |
(二) 病机研究 |
(三) 病毒性心肌炎治疗方法 |
三、现代医家对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的认识 |
(一) 病毒对心肌的直接损伤 |
(二) 免疫机制介导的心肌损伤 |
(三) 心肌纤维化 |
四、心肌组织JAK/STAT通路研究进展 |
(一) JAK/STAT信号通路的组成 |
(二) JAK/STAT信号通路的活化与调控 |
(三) 心肌JAK/STAT信号通路的生理生理学意义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实验一 养心活血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二、结果 |
(一) 小鼠一般情况 |
(二) 生存情况 |
(三) 体重变化 |
(四) 对小鼠血清CK-MB水平的影响 |
(五) 对小鼠血清LDH水平的影响 |
(六) 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的病理变化 |
实验二 养心活血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JAK/STAT通路的干预效应 |
一、实验材料与方法 |
(一) 实验材料 |
(二) 实验方法 |
二、结果 |
(一) 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6、IL-10的含量 |
(二) 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FAS、FASL蛋白阳性表达 |
(三) 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JAK2、STAT3蛋白的表达 |
讨论 |
一、病机讨论 |
(一) 气阴两虚 |
(二) 热毒 |
(三) 瘀血 |
二、组方配伍及方药分析 |
(一) 组方依据及方解分析 |
(二) 中药溯源及现代药理分析 |
三、疗效及机理分析 |
(一) 各对小鼠一般情况、生存情况、体重变化的影响 |
(二) 调节心肌酶谱水平 |
(三) 对心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四) 对小鼠血清IL-6、IL-10含量的影响 |
(五) 对小鼠心肌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 |
(六) 对小鼠心肌组织JAK2、STAT3蛋白的影响 |
结语 |
创新性和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致谢 |
查新报告 |
发表论文 |
(6)基于临床证据的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西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概况 |
一、西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概况 |
(一)发病机制 |
(二)治疗方法 |
二、中医药学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概况 |
(一)古代相关认识 |
(二)现代研究述要 |
第二部分 基于系统评价方法的有效方剂筛选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纳入标准 |
(二)文献排除标准 |
(三)文献检索 |
(四)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
(五)统计分析 |
二、结果 |
(一)文献检索结果 |
(二)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三)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四)风险偏倚比例图 |
(五)有效性分析结果 |
第三部分 基于关联规则与复杂熵聚类的组方用药分析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处方筛选 |
(二)处方录入与核对 |
(三)数据分析 |
二、结果 |
(一)基本信息统计 |
(二)基于关联规则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三)提炼备选新处方 |
第四部分 讨论 |
一、有效复方筛选及数据挖掘方法的探讨 |
(一) 临床有效复方的筛选 |
(二)数据挖掘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
二、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
(一)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
(二)中药复方有效性分析 |
三、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
(一)常用药物、核心药组与组方结构 |
(二)主要治法与共识形成的依据 |
(三)备选新方的优化与判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论文着作 |
(8)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冠心病 |
1.1 稳定型心绞痛 |
1.2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 |
2 病毒性心肌炎 |
3 心律失常 |
4 慢性心力衰竭 |
5 小结 |
(9)心肌康方案干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及心肌酶学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 病例入选标准 |
4 研究病例的终止 |
5 治疗方案与对照方案 |
6 观察指标 |
7 疗效 |
8 统计和分析方法 |
结果 |
1 一般情况分析 |
2 两组心电图 S-T 段治疗前后比较 |
3 两组动态心电图疗效比较 |
4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过早搏动次数比较 |
5 两组心肌损伤标记物治疗前后比较 |
6 两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比较 |
7 安全性评价 |
理论探讨 |
1 中医对病毒性心肌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当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
3 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4 心肌康方案药物组成、方义分析及现代药理学研究 |
5 临床疗效指标的选择 |
6 结果分析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用药前筛查表 |
2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病例观察表 |
3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10)从近30年相关文献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第一节 现代医学研究概况 |
一、病因 |
二、病理生理 |
三、辅助诊断 |
四、治疗 |
第二节 中医学研究概况 |
一、分期论治 |
二、脏腑辨证 |
三、分型论治 |
四、中药针剂 |
第三节 小结 |
第二章 文献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及方法 |
一、研究目的 |
二、资料来源 |
三、文献纳入标准 |
四、文献排除标准 |
五、数据的收集及规范化 |
六、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研究结果 |
一、总体证型分布统计 |
二、总体用药规律统计 |
三、总体证素规律统计 |
四、聚类分析结果 |
五、关联规则挖掘用药规律 |
第三节 分析与讨论 |
一、毒邪是疾病发病的关键,机体状态影响发病 |
二、毒邪与正气相争,痰瘀贯穿整个疾病过程,三者相互胶结 |
三、气血阴阳亏虚,痰热瘀毒是疾病的基本证型 |
四、补虚、化瘀、清热解毒法为主要的治法 |
五、用药的探讨 |
第四节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益气养阴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CiteSpace和数据挖掘的炙甘草汤当代医案研究[D]. 林远茂.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温阳益气活血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回顾性分析及miRNA调控机制初探[D]. 谭雨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益气养阴法干预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临床证据与效应机制研究[D]. 张晓囡.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
- [4]舒心方干预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国锋.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基于JAK/STAT信号通路探讨养心活血解毒方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D]. 劳慧敏.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8)
- [6]基于临床证据的中药复方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组方用药规律研究[D]. 刘洪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6(03)
- [7]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 [8]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 卢健棋,李苏依. 广西中医药, 2013(04)
- [9]心肌康方案干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及心肌酶学临床疗效观察[D]. 邢国辉. 河南中医学院, 2013(06)
- [10]从近30年相关文献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治[D]. 詹鸿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