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铁路基床泥浆病施工及治理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浅谈山区铁路基床泥浆病施工及治理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一、浅谈山区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施工整治的安全和质量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舜[1](2021)在《高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发生机理及其导致的轮轨动力响应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内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与投入使用,翻浆冒泥也开始频繁发生在无砟轨道上。目前国内外关于翻浆冒泥的理论和试验研究主要在有砟轨道方面,针对无砟轨道翻浆冒泥的发生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了高速铁路翻浆冒泥产生的机理,以及路基退化引起的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变形和受力特性和车辆的动力响应,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相应的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分析采集浊液的浊度发现,当双层填料交界处的水力梯度达到一定水平时,砂土中的细颗粒将不断流向级配碎石层。砂土中的细颗粒进入级配碎石第四层后,级配碎石各层内部水头随加载曲线波动,对细颗粒产生“泵吸”作用,细颗粒在级配碎石内部发生交换,细颗粒逐渐迁移到级配碎石表面,最终导致翻浆冒泥的发生;(2)级配碎石回弹模量随荷载幅值的增大而衰减,阻尼比随荷载幅值的增大而增大;级配碎石的永久应变和弹性应变随应力幅度的增加而增加,提出了级配碎石逐级加载永久变形预测公式;(3)建立了实现板下不均匀沉降的高速列车-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行性;板底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后,轨道结构的端部与路基表面的接触关系受不均匀沉降波长、幅值和动荷载的共同影响;在列车荷载的作用下,路基压应力可高达1 MPa,且仅有波长2m和4m波长对应的不均匀沉降满足混凝土疲劳强度的要求;对于中国列车服役状态标准,沉降为6 m/100 mm、8m/10 mm、10m/10~15 mm、15 m/20~30 mm、20 m/25~40 mm的工况会造成轨道退化,而6 m/15~40 mm、8 m/15~40 mm、10 m/20~40 mm、15 m/35~40 mm的工况威胁列车安全运行。

尹一平[2](2020)在《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变形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过渡段是影响高速铁路快速平稳运行的关键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受客观条件限制或考虑到经济因素,往往不能选用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在填筑体中铺设土工格栅,能够改善填筑体力学性能,增强填筑体的强度及稳定性。因此,采用A组填料加铺土工格栅代替级配碎石来填筑过渡段,是一种可行性很高的工程措施。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对既有线过渡段病害特征及病害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对不同填料压实度、不同含水状态、不同加筋类型的高速铁路过渡段工作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果和结论:(1)既有线过渡段,经过长时间运营后,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过渡段填筑时,受到桥台或涵洞的限制,作业面狭小,不利于大型碾压机械作业,填料压实度不足,列车开通运营后,过渡段在列车荷载和自重荷载作用下压密下沉;在多雨季节,路基面雨水来不及排出,渗入到过渡段中,减小了填料土颗粒间相互作用,过渡段强度和稳定性降低;在冬季含水率较高时,过渡段还会发生冻胀变形;列车动力作用会促进桥台等刚性构筑物和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最终影响列车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2)过渡段的沉降和填料压实度的大小呈负相关,随着填料压实度的增大,过渡段的沉降变形逐渐减小。填料压实度为0.95时,路桥差异沉降为2.16cm;填料压实度为0.93时,路桥差异沉降为2.28cm,相对压实度为0.95时增大6%;填料压实度为0.90时,路桥差异沉降为2.43cm,相对压实度为0.95时增大13%。(3)含水状态对过渡段的沉降变形具有显着影响。过渡段的竖向变形和水平变形均随着含水率增大而显着增大。浸水状态下相比潮湿状态下时,填料压实度为0.95、0.93、0.90的过渡段路桥差异沉降分别增大了75%、80%、87%,过渡段与一般路基连接处的沉降变形分别增大了95%、96%、99%,过渡段不平顺性变大;过渡段坡脚最大水平位移分别增大了116%、118%、119%。(4)加筋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过渡段的沉降变形。与其他两种加筋长度相比,在过渡段长度范围内纵向等长度铺设土工格栅控制过渡段变形的效果更为显着;在过渡段长度范围内纵向等长度铺设土工格栅,加筋效果随着加筋层间距的减小而显着增加。在过渡段中铺设土工格栅,可以有效控制路桥过渡段的变形,加筋效果随着加筋层间距的减小而增大。(5)采用A组填料填筑并铺设土工格栅的过渡段,其沉降变形比级配碎石填筑过渡段明显减小,加筋过渡段能够较好的解决路基与桥台(或其他横向结构物)之间的平顺过渡问题。

高俊杰[3](2020)在《土工合成材料在铁路路基养护修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路基在我国铁路干线铁路中占有比例很大,其建设时间跨度长,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差异大,而且受铁路不间断运营影响,铁路路基发生病害后,在治理方案选择上往往对材料的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铁路路基养护维修中,土工合成材料被广泛的应用。土工合成材料不仅能满足多种工程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有效利用材料资源,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成本以达到更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实践中土工合成发展迅速,种类繁多,价格差异大,应用方式不断创新,因此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养护维修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论文从铁路路基养护维修的实践出发,以现场为依托,结合现有的工程理论对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养护维修中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具体问题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土工合成在路基养护维修应用的工作机理和所发挥的作用。论文在对目前国内外土工合成材料的产品种类、性能、力学指标等广泛的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土工合成材料在铁路路基养护维修中的应用研究情况,并发现了一些有待解决的新问题。总结了路基养护维修要点,增加完善了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排水养护维修、路基基床养护维修、浸水路堤养护维修中的应用场合和方式、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相关机理分析计算方法、并提出了施工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养护维修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

吴丁丁[4](2020)在《提速条件下旋喷桩控制既有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早期修筑的铁路路基设计标准较低,随着列车速度不断提高,导致既有路基沉降病害日益严重,随之相应的路基补强措施大量涌现。其中,高压旋喷桩法施工工艺简单,并且不影响线路正常运营,在实际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但旋喷桩加固路基的机理和规律尚不成熟完善,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控制路基沉降的规律,并探索其设计与改良方案。本文以兰新铁路西段路基沉降治理工程为依托,结合地质调查和试验监测资料,利用数值方法主要展开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建立试验段路基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先对原始路基沉降规律进行了计算分析,进而分别计算分析了提速条件下侧限框架箍、框架锚索和高压旋喷桩控制路基沉降的效果,给予了相应的选型建议。研究发现,路基加固前其沉降均随列车提速而基本均呈线性增加,但增加速率大小不一,旋喷桩在加固既有路基方面有显着优势。(2)在不同提速条件下,对斜向旋喷桩各加固参数,包括竖向倾角、桩长、桩径、桩间距和不同布置形式等,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了详细的敏感性分析,共计建立近100个几何模型、进行400余次工况计算。研究发现,为提高加固效率斜向旋喷桩长度不宜超过10m,最优竖向倾角与列车提速大小有关,当列车提速至小于约140km/h时,其最优竖向倾角为80°左右,而当列车提速至约160km/h或更高时,其最优倾角为70°左右,桩体布置由细密至粗疏变化时,路基沉降变化呈先减小后增大,在控制桩体置换体积一定的条件下,研究得到了最优桩径、桩间距等设计参数。(3)为消除道砟下部三角形软弱路基,采用水平旋喷桩加固路基本体,在不同提速条件下,对水平旋喷桩各加固参数,包括桩长、桩径、桩间距和不同布置形式等,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了详细的敏感性分析,共计建立80余个几何模型、进行300余次工况计算,结合具体施工环节分析水平旋喷桩的局限性。研究发现,为提高加固效率水平旋喷桩长度不宜超过6m,当桩直径小于0.2m或桩间距大于2m后,加固效果不明显,布置排数不宜超过2排,加固矮路堤应注意防治浆液从路基顶部渗出。(4)针对斜向和水平旋喷桩各自优缺点,探索了斜向和水平旋喷桩相结合的组合旋喷桩措施,并结合水平旋喷桩施工的局限性,加入水平钢管对组合旋喷桩作进一步的优化分析,共计建立60余个几何模型、进行近300次工况计算。研究发现,组合旋喷桩可有效减小斜向旋喷桩加固下的三角盲区面积,突破水平旋喷桩加固路基本体的限制,最优组合设计方案基本是斜向与水平旋喷桩最优设计方案的结合,对于矮路堤可加入水平钢管改良,其加固效率提高了80%左右,不过改良后坡脚隆起幅度略微增大,最大幅度在0.5mm左右。

段炼[5](2020)在《沉泥井与渗吸排水管在铁路线路翻浆冒泥病害整治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铁路运输的快速化、密集化、重载化,工务设备的负担日益加重。铁路线路出现翻浆冒泥后,线路变化快,几何尺寸不易保持,严重破坏轨道结构,直接危及行车安全,给行车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针对铁路线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采用定向导水的方法,对翻浆冒泥地段的排水系统进行局部再造,通过采用渗吸排水管与沉泥井相组合的方法,将道床与路基土层结合处的饱和水有组织地快速导出路基面,有效预防基床翻浆的发生。

郑浩[6](2019)在《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交通建设已经成为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注重相应的问题,才能够避免安全的隐患。我国领土面积庞大,很多地区都是山区和丘陵,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建设公路,高填方路堤是常见的路基构建形式之一。高填方路堤与常规的路堤有很大的差别,首先,高填方路堤的高度大,稳定性强;其次,高填方路堤所需要的土石方量较大,这样就对设计要求和施工要求较高;再者,路基在完工之后,其自身的沉降量就比较大,所以对施工之后的沉降要求应该达到施工标准,避免高填方路堤施工中出现过大的沉降而产生病害,从而造成铁路运行受阻,所以对高填方路堤病害进行研究对铁路工程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计算能够指导后期施工达到施工应用的标准,为工程施工提供依据,并且铁路高填方路堤病害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行业规范提供借鉴。针对高填方路堤的研究,我国研究人员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针对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的研究还较少,不能够满足铁路病害防治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本文以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为研究方向,其具体研究内容为下:首先,收集了现有的文献,结合高填方路基的定义及类型,分析常见高填方路基的破坏形式、病害形成的机理与诱因,确定路堤病害防治原则及整治加固技术。其次,基于定银线某××段工程地质、气象水文等情况,结合现场观测数据,发现该段铁路高填方路堤存在的主要病害为路基裂缝、路基不均匀沉降、边坡溜塌和路堤出现沿着地基滑动。分析路基沉降的原因有主要有地形地貌、路基结构和地下水。最后,结合定银线某××段现场病害整治工程,从病害产生的机理出发,针对路基填筑材料问题,路基本体加固采用钢管桩和旋喷桩加固的措施同时为防止坡脚拱起,采用在不稳定侧采用护坡堆载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土体的压缩变形或减少土体侧向位移引起的路基沉降,增加路基结构性能。基于路堤沉降监测和侧向位移监测分析,发现施工完成初期,由于路基填料加固和水位变化较小,会造成监测数据变化浮动较大,后期则变化较小,防治措施可保持良好的路基结构状态。

宋宏芳[7](2020)在《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防冻胀基床结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深季节冻土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迅猛,而季节性的冻胀是制约线路工程建设的主要技术障碍,经济合理的防冻胀基床结构研究对于高速铁路在深季节冻土区可持续发展、保证高速列车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铁路总公司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4G003-F)、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81、51208320)为依托,采用现场监测、室内试验、数值仿真等研究手段,结合理论分析方法,总结了深季节冻土区路基冻胀变形的演化规律和有效的冻胀防控措施;展开了保温强化层材料和基床表层抗冻胀填料工程性能的室内试验;利用有限元验证了不同结构形式的保温效果;计算了防冻胀路基结构的层间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路基服役寿命和结构层厚度的计算方法,提出了优化的防冻胀路基结构形式。研究成果可为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防冻胀基床结构的选型提供技术参考。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基于哈齐高铁建设周期内路基断面的地温和变形监测数据分析,将哈齐高铁路基冻胀变形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初始冻胀阶段、快速冻胀阶段、冻胀稳定阶段、最大冻胀阶段、融沉回落阶段。(2)基于掺加纤维的泡沫混凝土材料的物理特性、力学参数和工程性能等室内试验的测试数据,得到玄武岩纤维泡沫混凝土既能满足高铁路基结构层的强度要求,又具有更为优良的保温性能,是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保温强化层的优选材料。(3)基于级配碎石掺水泥填料的强度、冻胀变形和抗冻融耐久性的室内试验数据,分析表明:将去除粒径0.25 mm以下颗粒并掺加3%~5%水泥的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作为深季节性冻土区高铁路基基床表层的抗冻胀填料,能够形成兼顾强度和抗冻胀性的基床表层。(4)基于哈齐高铁路基断面参数和现场监测数据,建立了路基结构轨下基础的热力耦合仿真分析模型,在验证模型可靠的基础上计算防冻胀基床的保温效果,得到纤维泡沫混凝土保温强化层的铺设可将路基的冻结深度减小39%~50%;基床表层水泥稳定碎石的填筑将路基的冻胀变形减小16%~42%。因此,纤维泡沫混凝土保温强化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床表层具有良好的防冻胀特性。(5)建立了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结构的热力耦合模型,在计算结构层间受力的基础上讨论填料的适用性和服役性。控制路基变形和层间受力相协调,确定了基床表层、基床底层、基床以下路堤的刚度分别为220 MPa/m、160 MPa/m、120 MPa/m;水泥稳定碎石基床表层作为决定路基服役寿命的关键,厚度取为60 cm,配合10cm厚的保温强化层,可确保冻结深度的2/3发生在基床表层范围内,满足路基主体工程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图82幅,表64个,参考文献198篇。

刘孟适[8](2019)在《粗粒土填料渗流孔隙特征与高铁无砟轨道级配碎石基床翻浆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以级配碎石和A、B组填料为代表的粗粒土是高速铁路路基的主要填筑材料,其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保证了线路运营期间路基上部基床具有足够的承载和抗变形能力。鉴于粗粒土粒径组成广泛、粒间孔隙尺寸较大、土体透水性较强以及土中粗、细颗粒之间约束状态相对复杂等问题,开展渗流作用下填料的孔隙特征分析和无砟轨道级配碎石强化基床表层翻浆病害研究,对优化我国铁路路基结构设计、提高工程建设质量、降低运营维护成本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查阅和总结现有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围绕路基粗粒土填料的渗流孔隙特征、渗透稳定性、渗透系数测试中的边壁渗漏,以及降雨入渗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级配碎石强化基床表层翻浆的形成条件和判定方法等问题,进行室内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针对土体结构为骨架密实但具体渗透破坏类型不明确的过渡型粗粒土填料,通过开展室内渗透变形试验,分析土中渗流路径特征,以建立准确判定土体渗透破坏类型的方法;基于渗透仪刚性边壁与土颗粒间孔隙组成特征,提出避免边壁效应影响的粗粒土渗透系数室内测试修正方法和试验处理手段;根据室内翻浆模拟试验和基床降雨入渗排水分析,阐明无砟轨道基床翻浆的形成条件和机理,在此基础上研究基床翻浆的判别方法,对现行基床入渗排水设计进行优化。具体内容包括:(1)过渡型粗粒土填料渗透变形试验及破坏类型判别方法研究工程中细料含量介于25%~35%的骨架密实型粗粒土填料通常表现出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但渗流下呈现管涌或流土的过渡型破坏特征难以准确判别。通过开展室内渗透变形试验,研究了过渡型粗粒土填料渗透破坏类型随密实度的变化规律;针对现有毛细管模型未考虑或仅考虑定值弯曲率的不足,从建立渗透性等效的毛细管模型出发,基于Kozeny-Carman公式和实测渗透系数K,引入了同时反映土中颗粒比表面积S0和渗流弯曲率T影响的当量比表面积S’0,根据孔隙率n和S’0等价建立了孔隙直径为De的“等效渗透”均匀毛细管模型,通过对比De与特征粒径d3的大小提出了判别过渡型粗粒土填料渗透破坏类型的“等效渗透-平均孔径法”。研究表明,过渡型粗粒土填料渗透破坏类型由土体密实度决定,在密实度较小时为管涌破坏,密实度增大影响管涌颗粒流失的连续性,并最终发生流土破坏;密实度的提高不仅会减小土中孔隙体积,还会引起渗流弯曲率增大,受S’0影响的De能体现实际渗流弯曲率与土体渗透性的联系,也能反映弯曲率对土体渗透稳定性的作用,所提方法对过渡型粗粒土填料渗透破坏类型的判别结果与试验现象相符。(2)粗粒土填料渗透试验边壁效应机理及其处理方法研究室内常水头渗透试验是粗粒土填料渗透系数的常用测试方法,渗透仪的边壁效应是影响渗透系数测试精度的重要因素。基于边壁与土颗粒间孔隙Vb的组成特征,根据Vb与构成Vb的颗粒关联体积Vs之比所定义的试样边界孔隙比eb,研究了边壁效应的产生机理;基于等直径圆平面堆积原理,构建了边界孔隙比的平面几何计算模型,通过对比试样边界区eb和核心区土体孔隙比e,借助孔隙比与渗透系数的经验关系,建立了一种在不增加试验量的情况下就可合理修正粗粒土渗透系数测试值的“孔隙尺寸效应”法;同时,以eb和e相等为依据,提出了一种确定粗粒土渗透试验边壁处理层最优厚度的“等效孔隙比”法,并探讨了渗透仪直径与边壁效应的关系。研究表明,边壁多余孔隙引起eb的增大是导致边壁渗漏的根本原因;随着边壁替代颗粒堆积单元中颗粒数量和位置的不同,边壁颗粒呈现两颗粒、三颗粒锐角和三颗粒钝角3类典型的平面堆积模式,由此对应的eb计算结果依次增大;渗透系数修正值和边壁处理层最优厚度主要由试样级配、密实程度、颗粒密度、边壁颗粒堆积模式以及渗透仪直径等因素决定,当渗透仪直径超过8倍最大粒径后边壁效应对渗透试验测试结果影响不再显着。(3)无砟轨道级配碎石强化基床表层翻浆模拟试验及形成机理分析无砟轨道级配碎石强化基床表层翻浆是近年来多雨地区高速铁路出现的一种新的路基病害现象。通过开展“竖向足尺-平面单元”的室内填土动态模型试验,对无砟轨道基床翻浆进行了定量化的全过程模拟,确定了翻浆的形成过程以及基本条件,分析了影响翻浆病害严重程度的主要因素。试验表明,轨道结构底座(或支承层)与路基面之间出现离缝、离缝长时间积水和列车动荷载作用是形成无砟轨道基床翻浆的3个基本要素;列车通过时离缝体积压缩、离缝内积水受压形成的瞬时动水压在消散过程中冲刷携出路基面颗粒是导致翻浆产生的根本原因;离缝高度和级配碎石细粒含量的增加会加剧翻浆严重程度,使发生翻浆所需荷载作用次数提前以及颗粒携出量增多。(4)单元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翻浆判别准则及基床入渗排水措施控制分析针对由地表雨水入渗引发的单元板式无砟轨道基床翻浆病害,基于Mein-Larsson降雨入渗地表积水理论,推导了路基面积水临界雨强Ic的表达式;通过定义翻浆区域内底座裂隙渗水流量与翻浆面积之比为路基面等效降雨强度Ie,以Ie>Ic确定的路基面离缝积水持续时间td为条件,建立了适用于单元板式无砟轨道基床翻浆判别的“雨强-积水”法;针对现行无砟轨道基床排水措施,以满足线路当地降雨气候环境为原则,提出了防止路基翻浆的基床入渗排水优化设计建议措施。研究表明,无砟轨道路基面积水临界雨强Ic由级配碎石的渗透系数控制,td主要受线路所在地降雨强度、底座渗水裂隙尺寸和级配碎石渗透性影响,期间承受的列车荷载作用次数决定了翻浆的形成;离缝区雨水从进入到排出基床共经历入渗和排水两个过程,基床结构应满足路基面等效降雨量<入渗区入渗量<排水区排水量的控制要求,以达到减小td持续时间的目的。

李岩[9](2019)在《季节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纤维—固化填料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认为当今,货运重载化是世界各铁路大国的重要发展方向。重载列车运行对路基作用具有轴重大、频次高、持时长的荷载特点,致使路基病害多且根治难度大。填料的优劣性是影响路基填筑质量与运行状态、抗冻性能、服役性能之关键,而高等级填料如A组与B组填料又因成本高而不可能广泛应用。重载铁路路基填筑广泛采用性能差且冻胀敏感性大的C组与D组填料。采用有效的改良措施,进行季节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C组与D组填料填筑加固与冻害防控,确保路基正常运行且避免或减轻冻害,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路基工程问题。鉴于此,本文依托巴准重载铁路建设工程,分别针对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填料、天然填料(目的在于比较显示改良填料的良好性能),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冻融循环下静三轴试验、冻融循环下动三轴试验、8-字形试件拉伸试验,考虑不同影响因素与改良参数,系统研究这两种填料的静强度、抗拉强度、变形特性、动永久变形特性、填筑沉降特性与影响规律。论文工作与成果、认识,有助于评判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措施用于重载铁路路基填筑的适用性与有效性,也为预防季节冻土区路基病害提供研究与试验依据。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配制填料且依据现场路基填筑工艺,填筑物模试验的路基模型,通过静载荷试验,研究不同填料模型的应力分布规律、沉降变形特性。结果表明:(1)改良填料模型与天然填料模型,路基中应力沿深度衰减速度前者较后者快;(2)静载越大,纤维对荷载扩散作用越强(利于轴重作用力在路基中消散,避免或减轻路基病害);(3)较高静载下,改良填料模型的沉降表现为沉降速率因荷载增大而降低;(4)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措施具备控制与减小路基沉降、使路基面保持最小沉降的潜力。(2)基于静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不同冻融循环下改良填料与天然填料的强度特性、应力-应变特性、改良效应变化规律。据此,选择初始弹性模量、极限主应力差作为模型参数,验证天然填料应变硬化破坏特征对双曲线模型的适用性;选择初始弹性模量、残余强度作为模型参数,验证Prevost应变软化模型对改良填料的适用性;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与改良参数对填料静力模型参数的影响,建立填料的静强度模型关于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经验公式。此外,研究表明,两种填料的破坏强度、初始剪切模量、残余强度均随冻融次数增加呈指数形式衰减,但是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填料的强度、抗冻性显着优于天然填料。(3)由于路堤边坡表层或浅层存在张应力作用、路基竖向沉降机制下侧向变形也存在张应力作用、路基冻胀变形本质更是张应力作用,因而有必要研究张应力作用下填料性能。鉴于此,利用改进的8-字形模具,考虑冻融循环影响,分别针对改良填料、天然填料进行直接拉伸试验,进而围绕不同影响因素与改良参数变化,研究改良填料与天然填料的拉伸曲线特征、抗拉强度演变。结果表明:(1)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措施,使填料破坏模式由脆性破坏转为柔性破坏,并且显着增强填料的峰值抗拉强度、残余抗拉强度与填筑层的抗拉刚度;(2)改良填料的峰值抗拉强度,随纤维掺量与含水率改变而呈单峰形式变化,随干密度、纤维长度、固化剂掺入比增大而呈非线性增长趋势;(3)拉拔中纤维渐进性破坏特征,可以刻画为纤维与土界面剪应力-应变三参数模型;(4)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措施,使不同冻融次数下填料的抗拉强度增大约1.9倍,并且显着提升填料在拉伸特性方面的抗冻性能。(4)为了考察纤维-固化剂联合改良填料与天然填料的动力稳定性能且比较前者的优势,针对等幅循环荷载长期往复作用(轨道交通荷载特点)且考虑冻融循环影响,进行填料动三轴试验,着重研究填料的动强度、临界动应力、累积塑性应变-振动次数之间关系随不同影响因素变化的演变规律。基于试验结果,采用数值拟合方法提取不同影响因素下的临界动应力,据此建立两种填料关于多因素变化的临界动应力模型,进而通过分析动强度关于静强度的归一化特性,提出归一化动强度力学模型。此外,结果表明,尽管冻融循环3次、9次,改良措施也使填料达到破坏所需的动应力强度分别提升约1.9倍、2.4倍,有效提高了填料在动力稳定性方面的抗冻性能。

张栋[10](2019)在《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应力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我国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应力分析主要采用Boussinesq理论计算方法,对荷载分担作用系数研究不足,没有系统总结过25t40t轴重作用下路基内应力分布的情况。《重载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5-2017)采用强度控制准则制定了重载路基基床结构相关标准,但仍有优化扩展的空间。通过对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应力分析及设计方法的研究,系统总结梳理路基内应力分布状态,提出适用于重载铁路路基结构设计方法的优化建议,对提升我国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设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国内外资料调研、室内试验、实尺模型试验、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和理论分析等手段,研究不同参数对路基内应力分布规律影响,对重载铁路路基基床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我国《重载铁路设计规范》路基基床设计标准较他国严格。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具有各自成熟的标准体系,大多采用强度控制准则设计,普遍强化基床表层,填料类型规定基本一致,压实度方面我国规范要求较严格,检验指标较多,但国外对CBR的要求较我国严格。2、系统总结了路基内应力分布与车辆参数、轨道结构参数、基床参数的关系。有限元仿真计算与Odemark当量理论及Boussinesq理论计算结果差别小于5%,基本符合实测的无量纲应力衰减曲线;车辆轴重等参数对路基内应力影响较大,25t轴重与40t轴重路基面应力相差43.9kPa,涨幅基本成线性关系;轨道结构状态变化对路基内应力分布影响较大,40t轴重条件下可造成路基面应力幅值最大66.8kPa的增加,路基面应力极限值是常遇值的1.29倍;道床软化到小于基床表层模量的状态对路基面应力增大影响明显,路基面应力增加9kPa;基床模量变化对路基内应力分布影响不明显。3、从基床破坏模式展开讨论,深入分析了基于强度控制和应变控制的基床设计方法。建议重载铁路路基基床表层采用强度控制准则,基床总厚度即基床底层厚度采用应变控制方法确定,35t40t重载铁路路基基床表层0.8m,底层厚度视填料性能而定,平均设计2.7m,最低设计0.7m。4、提出了高强改良土路基结构和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结构,进行了实尺模型试验验证。高强改良土路基结构采用0.3m级配碎石0.5m高强改良土充当基床表层。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结构基床表层采用0.7m厚级配碎石,0.2m两布一膜砂垫层,基床底层2.6m泡沫轻质土。实尺模型试验表明,路基内应力分布规律与仿真分析基本一致,动变形和累积塑性变形均较小,整体结构形式合理。

二、浅谈山区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施工整治的安全和质量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山区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施工整治的安全和质量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发生机理及其导致的轮轨动力响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基翻浆冒泥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1.2.2 翻浆冒泥诱发的轨面不平顺及动力响应
        1.2.3 无砟轨道检测技术及修复技术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第二章 高速铁路路基翻浆冒泥试验研究
    2.1 试验材料基本特性
        2.1.1 粒径分布
        2.1.2 渗透性能
        2.1.3 最大干密度
    2.2 传感器类型及布置方式
    2.3 试验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路基翻浆冒泥试验结果分析
    3.1 翻浆冒泥参数
    3.2 动力响应
    3.3 剪切波速与体积含水率
    3.4 永久变形与永久变形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翻浆冒泥引起的高铁路基不均匀沉降模型
    4.1 有限元软件简介
    4.2 路基不均匀沉降模型
    4.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计算参数的选取
        4.3.1 CRTS 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模型
        4.3.2 动力学三维有限元模型
        4.3.3 数值模型可行性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列车-轨道-路基系统在路基不均匀沉降下响应
    5.1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几何形态影响
        5.1.1 自重荷载和列车荷载下的典型不均匀沉降的轨道结构变形
        5.1.2 沉降类型对轨道几何形态的影响
    5.2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无砟轨道附加应力的影响
        5.2.1 沉降类型对混凝土底座附加应力和疲劳强度的影响
        5.2.2 沉降类型对路基压应力的影响
    5.3 高速铁路的轨道退化、乘坐舒适性和列车安全性标准
        5.3.1 垂向轮轨相互作用力
        5.3.2 车体振动加速度
        5.3.3 铁路服役状态评估指标
    5.4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车体的动力影响
        5.4.1 与垂向轮轨作用力相关的指标
        5.4.2 与轮重减载率相关的指标
        5.4.3 与车体加速度有关的指标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变形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过渡段研究现状
        1.2.2 土工格栅加筋土结构研究现状
        1.2.3 填料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既有线铁路路基过渡段病害调查分析
    2.1 干武线部分过渡段病害调查分析
        2.1.1 自然地理条件
        2.1.2 过渡段病害特征分析及病害原因分析
    2.2 兰渝线部分过渡段病害调查分析
        2.2.1 自然地理条件
        2.2.2 过渡段病害特征及病害原因分析
    2.3 某高速铁路过渡段沉降调查分析
        2.3.1 K2073+450-K2073+750沉降情况
        2.3.2 K2077+050-K2077+300沉降情况
        2.3.3 小结
    2.4 本章小结
3 高速铁路过渡段工作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3.1 数值分析模型建立与计算参数
        3.1.1 工程概况
        3.1.2 数值计算模型
        3.1.3 分析荷载
        3.1.4 计算工况
        3.1.5 材料参数
    3.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2.1 填料压实度对过渡段沉降变形的影响
        3.2.2 含水状态对过渡段沉降变形的影响
        3.2.3 加筋措施控制过渡段沉降变形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3.2.4 土工格栅加筋过渡段与级配碎石过渡段工作特性对比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4.1 主要结论
    4.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土工合成材料在铁路路基养护修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我国铁路路基养护维修现状
        1.2.1 我国铁路路基养护维修组织管理
        1.2.2 我国铁路基养护修理工作制度
        1.2.3 我国铁路路基养护维修和大修
    1.3 土工合成材料概况和应用现状
        1.3.1 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
        1.3.2 土工合成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指标
        1.3.3 土工合成材料的功能应用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排水养护修理中的应用
    2.1 路基排水设施的养护修理
        2.1.1 路基排水设施养护单元划分管理
        2.1.2 排水设施的养护维修
    2.2 在路基排水养护修理中的应用场合和方式
    2.3 土工合成材料反滤机理
    2.4 反滤材料设计准则
        2.4.1 保土准则
        2.4.2 透水准则
        2.4.3 防淤堵准则
    2.5 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
        2.5.1 反滤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
        2.5.2 排水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
    2.6 施工要点
    2.7 本章小结
3 土工合成材料在路基基床养护修理中的应用
    3.1 基床养护修理
        3.1.1 基床在养护维修中常见病害
        3.1.2 基床病害产生的机理
        3.1.3 基床病害日常养护维系中常用的预防及修理方法
    3.2 应用的场合和方式
    3.3 土工格室高度设计
    3.4 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
    3.5 施工要点
    3.6 本章小结
4 加筋土工程在路基养护修理的应用
    4.1 浸水路堤的养护修理
        4.1.1 浸水路堤的病害类型及产生原因
        4.1.2 养护要点
        4.1.3 浸水路堤病害的防治
    4.2 路基养护维修中加筋土工程的应用场合和方式
    4.3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机理
    4.4 浸水路堤稳定性检算
    4.5 土工合成材料的选用
    4.6 施工要点
        4.6.1 加筋土路堤施工要点
        4.6.2 加筋土挡土墙施工要点
    4.7 本章结论
5 土工合成材料在坡面防护设备养护修理中的应用
    5.1 路基坡面的养护修理
        5.1.1 路基坡面在养护维修中常见病害
        5.1.2 路基坡面设备的养护
    5.2 土工合成材料在坡面防护中的应用方式和场合
    5.3 土工网(垫)植被护坡设计
    5.4 土工合成材料石笼和沉枕设计
    5.5 土工膜袋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提速条件下旋喷桩控制既有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路基加固措施研究
        1.2.2 旋喷桩加固既有路基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提速条件下路基沉降计算
    2.1 工程概况
    2.2 路基沉降计算方法简介
    2.3 建立数值仿真模型
    2.4 原始路基沉降规律计算分析
        2.4.1 竖向应力特点
        2.4.2 竖向沉降特点
        2.4.3 不同速度下沉降变化规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提速条件下路基加固措施选型分析
    3.1 路基加固效果计算
        3.1.1 侧限框架箍
        3.1.2 预应力框架锚索
        3.1.3 斜向旋喷桩
        3.1.4 水平旋喷桩
    3.2 对比分析及选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斜向旋喷桩控制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
    4.1 斜向旋喷桩加固参数敏感性分析
        4.1.1 竖向倾角影响规律
        4.1.2 桩长影响规律
        4.1.3 桩径影响规律
        4.1.4 桩间距影响规律
    4.2 斜向旋喷桩布置形式对比分析
        4.2.1 相对与相错
        4.2.2 固定置换率的桩型设计
    4.3 多排斜向旋喷桩加固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平旋喷桩控制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
    5.1 水平旋喷桩加固参数敏感性分析
        5.1.1 桩长影响规律
        5.1.2 桩径影响规律
        5.1.3 桩间距影响规律
    5.2 多排水平旋喷桩加固效果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组合旋喷桩控制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
    6.1 组合方案设计参数敏感性分析
        6.1.1 斜向旋喷桩设计参数
        6.1.2 水平旋喷桩设计参数
        6.1.3 组合设计参数取值建议
    6.2 组合旋喷桩加固效果对比分析
        6.2.1 自身加固特点
        6.2.2 加固效果对比
    6.3 增设水平钢管改良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实践

(5)沉泥井与渗吸排水管在铁路线路翻浆冒泥病害整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沉泥井与渗吸排水管组合处治基本原理
    1.1 沉泥井与渗吸排水管的概念
    1.2 沉泥井与渗吸排水管整治翻浆基本原理
    1.3 沉泥井与渗吸排水管的功能
    1.4 适用范围
2 沉泥井与渗吸排水管的施工方法
    2.1 施工步骤
    2.2 施工要点
3 现场整治案例
    3.1 病害基本情况
    3.2 处理措施
    3.3 整治前后效果对比
4 结束语

(6)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研究现状
        1.5.2 高填方路堤沉降预测研究现状
        1.5.3 高填方路堤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1.5.4 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研究现状
2 高填方路堤病害及防治原则分析
    2.1 常用高填方路堤分类
        2.1.1 填土路堤
        2.1.2 填石路堤
        2.1.3 轻质材料路堤
        2.1.4 工业废渣路堤
    2.2 高填方路堤的破坏形式
        2.2.1 路基裂缝
        2.2.2 路基沉陷
        2.2.3 路基边坡失稳
    2.3 高填方路堤病害形成的机理与诱因
        2.3.1 高填方路堤病害产生的机理
        2.3.2 高填方路堤病害形成的诱因
    2.4 高填方路堤病害防治原则
        2.4.1 预防为主的原则
        2.4.2 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
        2.4.3 综合治理原则
        2.4.4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
    2.5 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加固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定银线某××高填方路堤病害类型调查研究
    3.1 太中银铁路定银线概况
        3.1.1 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
        3.1.2 气象水文
        3.1.3 地形地貌
        3.1.4 地层岩性
        3.1.5 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3.2 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分析
    3.3 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定银线某××路基病害整治加固思路及措施
    4.1 高填方路堤整治加固思路
    4.2 高填方路堤病害整治加固技术措施
        4.2.1 路基加固措施
        4.2.2 路基防、排水措施
    4.3 路堤监控量测与数据分析
        4.3.1 路堤监控量测
        4.3.2 路堤监控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防冻胀基床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土的冻融循环和冻胀融沉特性
        1.2.2 防冻胀路基结构研究
        1.2.3 保温强化层材料研究
        1.2.4 基床表层抗冻胀填料研究
        1.2.5 路基结构设计理论研究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深季节冻土区高铁路基冻胀特征及防冻胀措施研究
    2.1 东北地区季节冻害及特征分析
        2.1.1 哈尔滨局辖区季节冻害
        2.1.2 沈阳局辖区季节冻害
    2.2 哈齐高铁路基冻胀变形特征分析
        2.2.1 哈齐高铁沿线地质环境及路基概况
        2.2.2 筏板结构路基温度及冻胀变形
        2.2.3 过渡段路基温度及冻胀变形
        2.2.4 防冻胀试验段路基冻胀变形
    2.3 哈大高铁路基冻胀特征及防冻胀措施分析
        2.3.1 沿线地质环境特点
        2.3.2 冻胀变形特征及变形量统计
        2.3.3 不同路基结构防冻胀设计及效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保温强化层材料的工程特性研究
    3.1 试验材料及过程控制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样
        3.1.3 试验设备及过程控制
    3.2 试验结果分析
        3.2.1 聚丙烯纤维泡沫混凝土
        3.2.2 玄武岩纤维泡沫混凝土
        3.2.3 结果比选
    3.3 本章小结
4 基床表层抗冻胀填料的工程特性研究
    4.1 试验材料及方案设计
    4.2 试验过程控制
        4.2.1 强度特性试验
        4.2.2 冻胀特性试验
        4.2.3 冻融耐久性试验
    4.3 强度特性研究
        4.3.1 试样组
        4.3.2 试验结果
    4.4 冻胀变形研究
        4.4.1 试样组
        4.4.2 冻深和变形特征分析
        4.4.3 冻胀率分析
    4.5 冻融耐久性研究
        4.5.1 试样组
        4.5.2 试验结果
        4.5.3 冻融循环后强度推测
    4.6 本章小结
5 防冻胀基床结构保温特性研究
    5.1 计算理论
        5.1.1 温度场基本方程
        5.1.2 应力和变形基本方程
        5.1.3 耦合联系方程
    5.2 模型计算参数的选取
        5.2.1 热物理参数
        5.2.2 力学参数
    5.3 轨下基础热力耦合计算
        5.3.1 模型计算方案
        5.3.2 模型建立及验证
        5.3.3 防冻胀基床结构型式及抗冻胀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防冻胀路基结构层刚度匹配和服役寿命计算
    6.1 路基结构层间受力计算
        6.1.1 多层弹性层状体系静力计算理论
        6.1.2 计算方案
        6.1.3 模型建立及验证
        6.1.4 列车荷载作用下结构层间力学特性计算
    6.2 路基层间刚度匹配的计算
        6.2.1 路基刚度
        6.2.2 基床以下路堤部分刚度影响分析
        6.2.3 基床底层刚度影响分析
        6.2.4 基床表层刚度影响分析
        6.2.5 保温强化层刚度影响分析
    6.3 防冻胀基床结构服役寿命和结构层厚度的计算
        6.3.1 计算方法及关键问题的解决
        6.3.2 防冻胀基床结构服役寿命的计算
        6.3.3 防冻胀基床结构层合理厚度的计算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粗粒土填料渗流孔隙特征与高铁无砟轨道级配碎石基床翻浆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世界铁路发展历史
        1.1.2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粗粒土渗透破坏类型判别研究现状
        1.2.2 粗粒土渗透系数测定的边壁效应研究现状
        1.2.3 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与研究框架
        1.3.1 论文主要工作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过渡型粗粒土填料渗透变形试验及破坏类型判别方法研究
    2.1 过渡型粗粒土渗透变形试验
        2.1.1 试验土料物理性质
        2.1.2 试验设计
        2.1.3 试验现象及结果
    2.2 过渡型粗粒土填料渗透破坏类型判别方法
        2.2.1 Kozeny-Carman公式
        2.2.2 毛细管模型建立
        2.2.3 “等效渗透-平均孔径”法
        2.2.4 方法验证
    2.3 过渡型粗粒土孔隙率与渗流弯曲率关系讨论
    2.4 高速铁路级配碎石渗透稳定性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粗粒土填料渗透试验边壁效应机理及其处理方法研究
    3.1 粗粒土渗透仪边壁孔隙特征分析
    3.2 边界孔隙比计算方法
        3.2.1 等直径圆平面堆积形式
        3.2.2 边界孔隙比平面几何计算模型
    3.3 渗透仪边壁效应处理方法
        3.3.1 渗透系数修正的“孔隙尺寸效应”法
        3.3.2 边壁处理层最优厚度估算的“等效孔隙比”法
        3.3.3 计算实例
    3.4 径径比与边壁效应关系探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无砟轨道级配碎石强化基床表层翻浆模拟试验及形成机理分析
    4.1 翻浆病害原因初步分析
    4.2 无砟轨道级配碎石基床翻浆模型试验
        4.2.1 试验土料
        4.2.2 试验装置
        4.2.3 试验操作
        4.2.4 试验现象及数据
        4.2.5 试验结论
    4.3 无砟轨道基床翻浆形成机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单元板式无砟轨道路基翻浆判别准则及基床入渗排水措施控制分析
    5.1 无砟轨道路基面积水临界降雨强度分析
        5.1.1 Green-Ampt积水入渗模型
        5.1.2 基于Mein-Larsson模型的路基面积水临界雨强
    5.2 单元板式无砟轨道基床翻浆判别方法
        5.2.1 暴雨强度公式的编制
        5.2.2 路基面等效降雨强度分析
        5.2.3 基床翻浆判定的“雨强-积水”法
    5.3 级配碎石渗透系数与细粒含量关系试验
        5.3.1 试验设计
        5.3.2 试验结果
    5.4 无砟轨道基床入渗排水优化设计方法
        5.4.1 级配碎石入渗特性优化设计
        5.4.2 现行无砟轨道基床排水能力检算
        5.4.3 “透水式路肩”基床排水优化设计
    5.5 方法算例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9)季节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纤维—固化填料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重载铁路概况与路基病害
        1.2.1 国外重载铁路发展概况
        1.2.2 我国重载铁路发展概况
        1.2.3 我国重载铁路路基结构
        1.2.4 重载铁路路基病害
        1.2.5 重载铁路路基病害治理
    1.3 纤维改良土的研究现状
        1.3.1 纤维改良土技术
        1.3.2 纤维改良土补强机理
        1.3.3 纤维改良土研究进展
        1.3.4 进一步研究方向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改良填料增强路基性能模型试验
    2.1 引言
    2.2 试验方案
        2.2.1 填筑材料
        2.2.2 改良材料
        2.2.3 模型制备
    2.3 试验结果分析
        2.3.1 荷载传递规律
        2.3.2 沉降变形特征
        2.3.3 沉降变形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冻融循环下路基填料静力特性
    3.1 引言
    3.2 试验方案
        3.2.1 试验仪器与性能
        3.2.2 试验材料与试件制备
        3.2.3 试验条件与工况
    3.3 天然填料静力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3.1 压实度影响
        3.3.2 围压影响
        3.3.3 含水率影响
        3.3.4 冻融循环影响
        3.3.5 破坏强度力学模型
    3.4 改良填料静力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3.4.1 围压影响
        3.4.2 纤维长度影响
        3.4.3 纤维掺量影响
        3.4.4 固化剂掺量影响
        3.4.5 冻融循环影响
        3.4.6 破坏强度力学模型
    3.5 天然填料与改良填料的静力模型
        3.5.1 天然填料模型与参数特性
        3.5.2 改良填料模型与参数特性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冻融循环下路基填料抗拉特性
    4.1 引言
    4.2 试验方案
        4.2.1 试验材料与试件制备
        4.2.2 试验拉伸模具
    4.3 填料抗拉特性
        4.3.1 拉伸曲线特征
        4.3.2 抗拉强度
    4.4 纤维-填料界面力学分析
        4.4.1 纤维-土界面三参数模型
        4.4.2 纤维-土界面拉拔模型解析
        4.4.3 基于拉拔试验的模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冻融循环下路基填料动力特性
    5.1 引言
    5.2 试验方案
        5.2.1 试验仪器和性能
        5.2.2 试验材料和试件制备
        5.2.3 冻融循环与加载方案
        5.2.4 试验工况
    5.3 天然填料累积塑性变形特性
        5.3.1 压实度影响
        5.3.2 含水率影响
        5.3.3 围压影响
        5.3.4 冻融循环影响
    5.4 改良填料累积塑性变形特性
        5.4.1 纤维长度影响
        5.4.2 纤维掺量影响
        5.4.3 固化剂掺量影响
        5.4.4 冻融循环影响
    5.5 临界动应力及其影响因素
        5.5.1 天然填料临界动应力
        5.5.2 改良填料临界动应力
    5.6 归一化动强度
        5.6.1 天然填料归一化动强度模型
        5.6.2 改良填料归一化动强度模型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应力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国内外基床结构方法及设计标准对比分析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重载铁路路基基床结构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2.1 路基基床结构有限元应力分析模型及参数
    2.2 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2.3 轴重对路基内应力影响
    2.4 轨道参数对路基内应力影响
    2.5 基床参数对路基内应力影响
    2.6 小结
3 重载铁路路基基床设计方法研究
    3.1 基床破坏模式研究
    3.2 路基内应力计算方法比较
    3.3 35~40吨轴重重载铁路路基基床设计方法探讨
    3.4 小结
4 高强改良土基床结构及泡沫轻质土路桥过渡段研究
    4.1 高强改良土路基结构研究及实尺模型试验
    4.2 泡沫轻质土过渡段结构研究及实尺模型试验
    4.3 小结
5 结论和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浅谈山区铁路基床翻浆冒泥病害施工整治的安全和质量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铁路基床翻浆冒泥发生机理及其导致的轮轨动力响应研究[D]. 刘舜. 山东大学, 2021(12)
  • [2]季节性冻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基过渡段变形控制技术研究[D]. 尹一平.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土工合成材料在铁路路基养护修理中的应用研究[D]. 高俊杰.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提速条件下旋喷桩控制既有路基沉降的设计参数研究[D]. 吴丁丁.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沉泥井与渗吸排水管在铁路线路翻浆冒泥病害整治中的应用[J]. 段炼. 建筑技术开发, 2020(09)
  • [6]太中银铁路定银线高填方路堤病害调查及整治加固技术研究[D]. 郑浩.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7]深季节冻土区高速铁路路基防冻胀基床结构研究[D]. 宋宏芳.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8]粗粒土填料渗流孔隙特征与高铁无砟轨道级配碎石基床翻浆机理研究[D]. 刘孟适.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6)
  • [9]季节冻土区重载铁路路基纤维—固化填料力学性能研究[D]. 李岩.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10]重载铁路路基基床应力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 张栋.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9(08)

标签:;  ;  ;  ;  ;  

浅谈山区铁路基床泥浆病施工及治理的安全与质量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