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犬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与病理观察的对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殷灿[1](2017)在《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应激性脑损害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烧伤是国内外常见的一种意外创伤,虽然当今精湛的医疗技术水平已大大降低了烧伤患者的死亡率,但烧伤患者还极易出现持续而强烈的应激反应,从而导致一些系统相关的应激性损害。其中大脑作为产生感觉、控制运动及完成各种高级脑功能的高级神经中枢,应激反应引起的脑损害所带来的危害尤为突出。目前,关于严重烧伤早期应激性脑损害动物模型进行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在建立烧伤早期脑损害大鼠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磁共振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并结合病理学检查,检测在不同时间点(3h、6h、12h、18h、24h、48h、72h)严重烧伤早期应激性脑损害动物模型的脑组织特征,旨在阐明烧伤早期脑损害的影像学变化规律,并跟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研究。【材料与方法】:实验选取40只SD雄性大鼠(280±31.8g)进行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不同时间点(3h、6h、12h、18h、24h、48h、72h)烧伤模型组,共8组,每组5只。在大鼠清醒状态下,建立烧伤应激模型。分别于烧伤后不同时间点使用磁共振(德国SIEMENS Skyra 3.0T超导MR扫描仪)及大鼠脑专用线圈(上海辰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行T2WI序列、DWI序列及DTI序列扫描。采用SIEMENS公司提供的Syngo.via软件,观察T2WI、DWI、DTI序列的图像,并对其进行后处理,分别测量不同时间点大鼠脑不同部位(双侧对称顶叶皮层、额叶皮层、尾状核)的T2WI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值、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及各向异性指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各组大鼠行磁共振扫描后于麻醉状态下迅速取脑组织,对相应部位行病理学检查。然后对整体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性检验证实为正态分布后,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所测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部位T2WI SI值、FA值和ADC值在不同时间点是否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对影像学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同组不同部位T2WI SI值、FA值和ADC值在双侧大脑半球间均未见统计学差异。2.不同部位ADC值:烧伤组不同部位与对照组相比,烧伤后3小时组ADC值未见统计学差异,烧伤后6小时组额顶叶皮层ADC值较对照组降低,于24小时组达最低值,48小时组及72小时组ADC值有升高趋势,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尾状核ADC值于12小时组才发现有降低趋势,之后变化趋势与额顶叶皮层相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不同部位T2WI SI值:烧伤组不同部位与对照组相比,烧伤后各部位3小时到12小时组T2WI SI值未见明显差异,18小时组及24小时组有上升趋势,并达最大值,48小时及72小时组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不同部位FA值:烧伤组不同部位与对照组相比,烧伤后各组尾状核FA值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烧伤后额顶叶皮层FA值于12小时组发现较对照组降低,24小时组达最低值,之后逐渐升高,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HE染色:正常对照组除神经元和血管周围有些间隙之外,神经细胞形态正常,分布比较均匀,数量多而排列规整,胶质细胞无明显肿胀。烧伤组后6小时组细胞轻度肿胀,血管周围间隙轻度增宽,随烧伤后时间延长,各项病变不同程度增多及加重,偶可见局灶性的神经元崩解坏死,伤后24小时细胞水肿最明显,水肿以脑组织周边部位改变为着,48小时及72小时组细胞肿胀程度相对24小时组有所减轻。【结论】:磁共振DWI、DTI及T2WI技术并结合病理学检查可以用来评估大鼠严重烧伤应激性脑损害的动态变化过程,可为临床烧伤后早期应激性脑损害的早期诊断、干预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循证支持。
张艳伟,黎海涛,胡俊,林云,侯景明,武文婧[2](2011)在《烫伤早期脑水肿家兔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结果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AQP4)在严重烫伤早期合并脑水肿家兔脑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以及与磁共振成像(MRI)信号变化的联系,探讨严重烫伤早期脑水肿水的跨膜转运特征。方法将3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及烫伤组(30只),其中烫伤组家兔均造成50%TBSAⅢ度烫伤(经病理切片证实存在脑水肿)。伤后1、2、3、4、5、6 h,烫伤组家兔(每时相点5只)行MRI颅脑检查并动态检测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烫伤组家兔取额叶、颞叶及顶叶皮质,基底节区及小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分别检测AQP4蛋白和AQP4 mRNA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家兔同上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AQP4蛋白与ADC值进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和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伤后6 h内烫伤组家兔MRI图像(T1加权像、T2加权像、扩散加权成像)未见明显改变,伤后4~6 h烫伤组家兔脑组织各部位中ADC值均明显降低(F值为0.492~2.271,P值均小于0.05)。烫伤组家兔伤后2~6 h脑组织各部位中AQP4蛋白表达趋势大体一致,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164±0.022~0.247±0.018),其中伤后3 h或4 h达高峰(0.237±0.042~0.306±0.026),F值为2.420~11.439,P值均小于0.05。AQP4蛋白在脑组织各部位的表达均与相应ADC值变化呈显着负相关,其r值为-0.489~-0.337,P<0.05或P<0.01。烫伤组家兔伤后各时相点脑组织各部位中AQP4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值为39.992~238.584,P值均小于0.05),伤后2 h达高峰,且在脑组织各部位表达趋势大体一致。结论家兔严重烫伤后早期脑水肿(伤后6 h以内)以细胞毒性脑水肿为主,AQP4可能在其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ADC值对于反映AQP4变化,进而无创、便捷评估脑水肿发展状况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张艳伟[3](2011)在《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与目的:脑水肿(brain edema)是由于脑组织中液体过多导致异常蓄积而形成的,创伤、缺氧、炎症、中毒等均可成为其发生发展的原因。临床上严重烧伤病人往往死于严重的内脏并发症,尽管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烧伤病人的内脏并发症发生率显着降低,但是脑水肿的发病率却改善不明显,有资料表明烧伤后脑水肿的生前诊断率仅为24.59%,这主要可能是由于我们对脑水肿的早期诊断还缺乏客观指标,对其发生机制研究尚不深入、细致,而烧伤本身的严重性与其它致命的并发症很大程度上掩盖了脑水肿的症状,加之临床医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使脑水肿的发生更具有隐匿性。以往的研究将严重烧伤6小时以后作为观察脑组织改变的时间段,提示严重烧伤后脑水肿包含有血管源性脑水肿(vasogenic brain edema,VBE)和细胞毒性脑水肿(cytotoxic brain edema,CBE)两者的表现特征,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改变均呈弥漫型进行性加重趋势,而6小时以内脑含水量及血脑屏障变化规律还研究甚少。研究表明常规的T1WI、T2WI扫描在6小时内并无形态学改变,那么如何才能在严重烧伤后早期(6小时内)发现脑含水量的变化呢?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这一非侵入性MRI成像序列技术,可以观察和量化组织内水分子弥散运动变化,是目前唯一能在活体内测量水分子弥散异常的方法,对脑水肿的早期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价值。近年来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Aquaporin, AQP)可能参与了跨细胞膜运输过程,尤其是在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足突上表达的水通道蛋白-4(AQP4)可使水分子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细胞,但是AQP4与严重烧伤后脑水肿的形成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实验着重探索了严重烧伤早期(6小时内)水分子在脑组织内弥散情况及AQP4的表达规律,在脑水肿发生发展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对脑水肿类型的鉴别诊断等问题。本研究以建立兔50 %Ⅲ度烧伤为模型基础,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干湿质量法、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等技术和方法,通过检测水通道蛋白-4表达水平和MRI相关参数改变,对比分析AQP4在烧伤后脑水肿形成中的表达规律及磁共振信号变化联系,证实磁共振弥散成像可无创、动态量化及评价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的可行性,提高烧伤后脑水肿早期诊断的水平,阐明AQP4的表达规律和严重烧伤脑水肿病理联系,及其与DWI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严重烧伤早期脑内水的跨膜转运特征。方法:70只体质量2.5~3.2 kg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月龄,雄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个时相点组:对照组及烧伤后1、2、3、4、5、6 h组,烧伤组兔均制成50%总烧伤面积Ⅲ度烧伤模型。每组5只兔常规行MRI T1WI、T2WI、DWI、DTI颅脑检查,对各烧伤组和对照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值进行动态观察,并用干湿重法检测其脑含水量的变化;每组另5只兔于MRI检查后,兔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30mg/kg)麻醉下取脑,分别取额叶、颞叶及顶叶皮质、小脑及基底节区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及RT-PCR法检测AQP4的表达。结果:1.烧伤后6 h内,T1WI、T2WI图像未见明显信号改变。2.与对照组相比,烧伤后4~6 h ADC值明显降低(P<0.01),同时eADC值明显增高(P<0.01),而FA值无明显改变。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脑含水量呈逐渐增高趋势,以伤后3~6 h表现最为显着。脑含水量与ADC值、eADC值的变化呈明显相关性,与FA值无明显相关性。3.在额叶、颞叶及顶叶皮质区、小脑和基底节区各部位病理结果均显示:烧伤后2小时血管周围间隙轻度增宽,而细胞稍肿胀;烧伤后3小时显示细胞明显肿胀。烧伤后6小时毛细血管充血,周围间隙增宽,细胞仍明显肿胀。4.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严重烧伤后各时相点脑组织AQP4表达呈强阳性,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尤其在伤后4h表达最强烈,伤后6h仍高于对照组水平,在各部位表达趋势大体一致。兔严重烧伤前后各时相点脑组织AQP4在额叶、颞叶及顶叶皮质,小脑和基底节区均有表达,表明AQP4的表达是弥散性进行的,并未局限于某一部位。5. RT-PCR结果显示AQP4mRNA在正常时为弱表达,烧伤后1小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烧伤后2小时达高峰,随后表达逐渐减弱,烧伤后6小时仍高于正常水平,AQP4mRNA在各部位随时间的延长表达趋势大体一致。6. AQP4表达量与ADC值的变化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1.本实验研究结果可以初步证实兔50%Ⅲ度烧伤后6 h内ADC值和eADC值均可反映水分子分布的总体趋势,尤其ADC值能准确便捷的反映其变化情况,最早在4 h可以发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表明MR弥散成像能够较好的反映严重烧伤后脑含水量的变化,对烧伤早期明确诊断脑水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在兔严重烧伤早期可见AQP4表达增高,与DWI的ADC值的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提示在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形成过程中AQP4可能起到重要作用,其发生以促进细胞毒性脑水肿形成为主,并呈弥漫性进行性发展。ADC值则可准确可靠的反映AQP4表达变化情况。
张艳伟,胡俊,黎海涛,林云,陈家飞[4](2010)在《兔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弥散成像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兔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发生、发展过程中MR弥散成像改变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35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烧伤组(烧伤后1、2、3、4、5、6 h),烧伤组兔均制成50%总烧伤面积Ⅲ度烧伤模型。常规行MRI T1WI、T2WI、DWI、DTI颅脑检查,对各烧伤组和对照组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值进行动态观察,并用干湿质量法检测其脑含水量的变化。结果烧伤后6 h内,T1WI、T2WI像未见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烧伤后46 h ADC值明显降低(P<0.01),同时eADC值明显增高(P<0.01),而FA值无明显改变。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脑含水量呈逐渐增高趋势,以伤后36 h表现最为显着。脑含水量与ADC值(r=-0.898,P<0.01)、eADC值(r=0.871,P<0.01)的变化呈明显相关性,与FA值无明显相关性(r=0.135,P=0.438)。结论 MR弥散成像能够较好的反映严重烧伤后脑含水量的变化,对烧伤早期明确诊断脑水肿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蔡黔,刘毅,张斌,张鲜英,郑荣梁[5](2007)在《高原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损伤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变化》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高原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后早期大鼠脑损伤及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方法:1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烧伤即时复苏组(n=60)、烧伤延迟复苏组(n=50)和正常对照组(高原地区正常对照组n=10和兰州地区正常对照组n=10).前两组动物被制成高原(海拔3800m)烧伤实验动物模型(TBSA30%,Ⅲ度).运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Glu)含量,采用干、湿重比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原位末端标记(TUNEL)观察脑皮质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从兰州地区急进高原后,大鼠脑组织Glu含量、脑组织含水量、脑皮质中TUNEL阳性细胞数均未发生明显改变(P>0.05);高原严重烧伤后脑组织Glu水平于伤后1h即显着降低,持续至伤后24h,于伤后72h恢复至正常水平(P<0.05);延迟复苏组脑组织Glu水平在观察时限内均低于上述两正常对照组,延迟复苏组与即时复苏组相比除在伤后12h时相点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时相点均低于即时复苏组(P<0.05).而脑组织含水量于伤后6h开始升高,于24h达高峰,于伤后7d降至正常水平;高原烧伤延复组变化趋势同高原烧伤即复组,但伤后7d仍未恢复.脑皮质TUNEL阳性细胞在伤后1h即增多,也于伤后24h达高峰,伤后7d仍高于正常水平.结论:由兰州地区急进到高原地区,并不足以导致大鼠脑组织中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及大鼠脑水肿的发生和脑皮质凋亡细胞数的增加;高原严重烧伤及延迟复苏后,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减少,同时伴有受伤大鼠迅速出现脑水肿,脑皮质凋亡细胞显着增加.
骆世芳,孙善全,汪克建[6](2007)在《严重烧伤后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大鼠严重烧伤后,在脑水肿形成过程中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的表达变化。方法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用干湿重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烧伤后不同时间段脑含水量和AQP4的表达变化。结果严重烧伤后2 h脑含水量和AQP4表达增加;烧伤后6 h达到高峰,烧伤后48 h仍高于正常;AQP4的表达与脑含水量呈显着正相关(r=0.8703,P<0.01)。结论严重烧伤后AQP4表达明显增强,提示AQP4与烧伤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
王航辉[7](2007)在《L-NAME对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MMP-9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L-NAME对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MMP-9与严重烫伤引起的血脑屏障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30% TBSAⅢ度严重烫伤大鼠模型。健康成年Sprague Dawlay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A);假烫伤组(B);烫伤组(C);烫伤+L-NAME治疗组(D)。C、D组又设严重烫伤后3、6、12、24、48 h 5个时相点,用透射电镜观察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变化;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脑组织伊文氏蓝含量;干湿重法测脑含水量;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MMP-9表达。结果:严重烫伤后大鼠脑组织伊文氏蓝含量、脑含水量明显增高, MMP-9表达升高,差别具有显着性﹙P<0.01﹚。电镜显示:烫伤后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线粒体肿胀或溶解,突触小泡减少,突触间隙增宽。脑毛细血管周围出现空泡化,内皮肿胀,基底膜厚薄不均。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治疗后,脑组织伊文氏蓝含量及脑含水量与假烫伤组比较明显下降,经L-NAME治疗后MMP-9表达恢复至正常水平,脑毛细血管、神经细胞、突触及基底膜等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严重烫伤后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与脑内MMP-9表达升高有关,提示MMP-9是严重烫伤后血脑屏障损伤的关键因素。早期应用L-NAME能明显减轻烫伤对BBB的损伤,可能与L-NAME抑制MMP-9表达有关。
冷怀明[8](2004)在《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年第26卷总目次》文中提出
胡俊,黎海涛,丁仕义,廖顺明,张恩全[9](2004)在《兔严重烫伤早期脑螺旋CT与MRI动态观察》文中提出目的 探讨血脑屏障 (bloodbrainbarrier ,BBB)早期开放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雄性大白兔 2 6只 ,按随机分段法分为烫伤前、烫伤后 1、2、3、4、5、6h 7个时相点组 ,均行螺旋CT(spiralcomputertomography ,SCT)平扫、增强扫描及MRI平扫 ,观察烫伤早期兔脑的影像学变化。并与相应时相点双侧前、颞、后叶皮质、小脑、脑干、基底节区脑实质光镜及透射电镜 (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 ,TEM)观察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 光镜观察到严重烫伤后 3~ 4h ,神经元及少突胶质细胞肿胀 ,电镜下见到部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增宽、模糊 ,BBB开放。烫伤 5~ 6h后SCT增强扫描发现脑实质有不同程度的强化 ,提示造影剂分子通过开放的BBB。烫伤后 6h内 ,MRI平扫未见异常。结论 BBB破坏先于脑水肿的发生 ,BBB损伤是脑水肿发生的重要基础。SCT增强扫描在早期显示BBB的功能变化方面 ,具有重要作用。
孙建森,黎海涛,应大君,卞修武,何保斌[10](2004)在《犬严重烧伤早期颅内压动态变化对脑水肿形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早期颅内压变化与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 2 6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 (n =6)和致伤组 (伤后 6、12、18、2 4h组 ,各组n =5 )。采用体表烧伤法将致伤组犬制成 5 0 %TBSAⅢ度创面 ,以建立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模型。对各组颅内压变化进行动态测定 ,并与电镜病理组织学和脑含水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伤后 6h组颅内压开始出现变化 ,且随时间迁延逐渐加重 ,于伤后 2 4h组达峰值。此时脑含水量增加显着 ,病理组织表现为明显的脑水肿改变。结论 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的发生发展与颅内压的变化有关
二、犬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与病理观察的对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犬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与病理观察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应激性脑损害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
英文摘要 |
中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兔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 弥散成像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 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研究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全文结论 |
致谢 |
照片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水通道蛋白-4 与脑水肿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5)高原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损伤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动物模型及分组 |
1.2.2 取材和实验 |
2 结果 |
2.1 谷氨酸浓度变化 |
2.2 脑组织含水量变化 |
2.3 细胞凋亡 |
3 讨论 |
(7)L-NAME对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MMP-9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变化 |
3.2 严重烫伤大鼠脑组织EB 含量的变化 |
3.3 严重烫伤大鼠脑含水量的变化 |
3.4 MMP-9 在严重烫伤早期脑组织中的动态表达 |
3.5 30%Ⅲ度烫伤动物模型背部皮肤HE 染色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严重烫伤早期血脑屏障损伤与血管源性脑水肿 |
4.1.1 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变化 |
4.1.2 严重烫伤早期血脑屏障通透性变化 |
4.1.3 严重烫伤引起的血管源性脑水肿 |
4.2 严重烫伤早期血脑屏障损伤与MMP-9 动态表达 |
4.3 L-NAME 对严重烫伤早期血脑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图片 |
附录B-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9)兔严重烫伤早期脑螺旋CT与MRI动态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严重烫伤模型的制备 |
1.3 SCT观察方法 |
1.4 MRI扫描方法 |
1.5 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 |
2 结果 |
2.1 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
2.2 MRI平扫结果 |
2.3 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
3 讨论 |
(10)犬严重烧伤早期颅内压动态变化对脑水肿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伤前准备和致伤方法 |
1.2 观察方法 |
1.2.1 腰椎穿刺和脑脊液压力测定 |
1.2.2 脑含水量 (brain water content, BWC) 测定 |
1.2.3 电镜观察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ICP变化 |
2.2 BWC变化 |
2.3 电镜下变化 |
3 讨论 |
四、犬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I与病理观察的对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鼠严重烧伤早期应激性脑损害磁共振成像的实验研究[D]. 殷灿. 蚌埠医学院, 2017(04)
- [2]烫伤早期脑水肿家兔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结果相关性研究[J]. 张艳伟,黎海涛,胡俊,林云,侯景明,武文婧. 中华烧伤杂志, 2011(06)
- [3]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水通道蛋白-4表达与磁共振成像的相关性研究[D]. 张艳伟. 第三军医大学, 2011(12)
- [4]兔严重烧伤早期脑水肿MR弥散成像的实验研究[J]. 张艳伟,胡俊,黎海涛,林云,陈家飞.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0(24)
- [5]高原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损伤与兴奋性氨基酸水平变化[J]. 蔡黔,刘毅,张斌,张鲜英,郑荣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7(13)
- [6]严重烧伤后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变化及意义[J]. 骆世芳,孙善全,汪克建. 中华创伤杂志, 2007(06)
- [7]L-NAME对严重烫伤早期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和MMP-9表达的影响[D]. 王航辉. 南昌大学, 2007(03)
- [8]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年第26卷总目次[J]. 冷怀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24)
- [9]兔严重烫伤早期脑螺旋CT与MRI动态观察[J]. 胡俊,黎海涛,丁仕义,廖顺明,张恩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21)
- [10]犬严重烧伤早期颅内压动态变化对脑水肿形成的影响[J]. 孙建森,黎海涛,应大君,卞修武,何保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