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商务的先锋——在线拍卖(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1](2020)在《线上线下整合下W集团物流模式选择》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4G甚至5G技术以及智能终端的全面铺开。网络零售业的蓬勃发展,除了传统PC电商持续带来的挑战外,移动购物、跨境电商的迅速蓬勃的发展,使得传统零售企业的处境更为尴尬,为其生存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想要寻得生存和发展尤为艰难,一方面,两种方式的竞争是在所难免的,会产生明显的互相影响,并且传统零售企业对网络零售这一新事物了解较少;另一方面又担心时代的发展使顾客产生大面积的流失,对企业的正常销售业务造成影响,最终被时代淘汰。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传统实体零售企业也逐渐开始主动需求转型之路,积极寻求复合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的变革之道。虽然目前面临的压力仍然很大,不过,有远见有实力的零售企业最终肯定会拥抱互联网时代的浪潮,实现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的融合。因此,本文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物流整合策略的关键因素分析以及策略研究是十分具有意义的。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逐渐趋于多样化、个性化,合理高效的物流模式是零售企业服务顾客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物流模式的合理选择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能够最大程度实现企业运营成本的控制,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同时也能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以W集团为对象,主要对零售企业发展过程中物流模式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研究不仅仅能给W集团线上和下渠道的整合提供理论指导,提出该公司的物流模式选择与优化改进措施。也能服务于其他有类似需求的企业。
张赫茨[2](2018)在《新产品预发布在C2C拍卖市场上的“自噬”效应机制的实证研究 ——以iPhone预发布为例》文中提出新产品预发布是企业在新产品研发甚至计划过程中,向外界目标群体发送和传播关于新产品有关信息的过程,是企业在新产品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企业的市场地位、经济效益以及消费者信任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而“自噬效应”则是企业在新产品推出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影响,即新产品在推出以后,自身企业在市场中的原有产品在价格或销量上受到削弱的现象。有关于新产品上市后的自噬效应已经有很多研究者进行过研究论证,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已经十分丰富。然而,在新产品预发布阶段,但是对于新产品预发布信息所引起的自噬效应仍然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因此,本文通过C2C市场平台上的数据来源,重点关注一款革新性新产品的预发布是怎样对前代产品以及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该研究以第一代iPhone的预发布作为研究对象,来验证iPhone是否对苹果的iPod产生自噬效应,实证研究采用eBay平台上的四种产品的从2006年12月10日到2007年8月20日的拍卖数据,包含(新产品iPhone的预发布时间2007年1月9日和上市时间2007年6月29日),本研究使用双重差分模型作为主要分析方法,来检验新产品预发布的自噬效应,同时通过该实证方法再次验证了新产品上市的自噬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新产品的预发布的确会侵蚀同公司的现有产品,对自噬效应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且新产品对不同版本的现有产品影响不同,上市越晚的现有产品受到的影响越大。研究结论为自噬效应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补充,同时对于企业新产品的研发有重要的管理实践意义。
贾应丽[3](2018)在《中国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在家庭收入中的支出比重不断增加,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正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迈进。然而,伴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各地旅游业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和谐的问题,特别是旅游企业不诚信、不文明经营的事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就如何构建中国旅游企业商务信用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旅游企业商务信用监管提供借鉴。商务信用是商贸活动中的基础性环节,对其信用的评估是个历史久远的话题,也是一个系统的概念。结合旅游企业的特点研究商务信用,需要考虑其内涵、理论基础、评估指标、模型等方面的既有研究基础。从研究的本体出发,论文就商务信用核心内涵界定、商务信用评估理论、商务信用评估模型与方法、旅游企业商务信用数据特点、大数据背景下信联网理论应用于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的逻辑等方面进行综述。综述发现,旅游企业经营中的信用问题,是我国旅游行业总体信用缺失的重要原因。我国旅游企业商务信用数据特点突出,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商务信用评估。基于大数据的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体系为解决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旅游企业商务信用体系是目前国家旅游监管的潮流和趋势。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快速发展与应用背景下,旅游企业商务信用的构建需要分别建设旅游企业商务信用征信系统、评估体系和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旅游企业商务信用征信体系主要是面对旅游企业商务信用信息的大数据采集和预处理,其中商务信用信息来源多维化,分别是旅游企业的政府监管信息、旅游企业的交易信息、旅游企业的行为信息。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体系主要探讨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的流程,商务信用评估模型选择的通用逻辑。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据根据数据特征及场景设置设计,除了使用传统财务指标外,还需要考虑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挖掘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以形成商务信用评估体系。商务信用评估模型和方法种类丰富,究其根源,都是从传统的信用评估方法中发展起来的。传统信用评估方法是目前商务信用评估采用的主流方法,在互联网商务日益发展的新时期,数据可得性的限制被互联网有关技术逐渐打破,商务信用的评估需要创新方法。基于信联网的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的特点是,其信息来自于众多媒体,通过信联网技术检索的数据进入信联网数据库,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进入信联网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系统,所以需要基于数据来源、指标体系和应用情景,研究基于大数据和信联网的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模型。旅游企业信用评估体系的建立和评估模型的设计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应用,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和模型的稳健性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本研究采用引入部分实验数据和调研数据的方式,对评估体系的安全性和评估模型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并进行优化设计。在实证检验操作中使用专家确定权重的方法,通过设置网络评价人数指标以及财务数据指标的权重的惩罚项进行指标的敏感性分析,以增加模型的适应性和严谨性。检验发现,模型能够较好地完成对样本企业商务信用的综合评估;大平台、多元化、机制灵活、企业人员能力强的样本企业排名靠前,而小平台、业务结构单一、机制不灵活的样本企业排名相对靠后;网络评价人数指标会对评估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获得更加详实而准确的该类数据能够对评估产生较大的帮助;财务指标权重的降低会对评估结果产生影响。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体系的管理提升可以从建立中国旅游企业商务信用平台着手,重点建设中国旅游企业商务信用数据库、商务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商务信用监管系统以及对商务信用的金融衍生应用。旅游企业商务信用平台的建设可以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商务信用数据库建设需要考虑到信用数据的获取、分析和数据库的形成;旅游企业商务信用信息共享系统的建设需要企业、政府机构的协同;旅游企业商务信用监管需要依据国务院联合惩戒政策,制定具体的多部门联动措施;旅游企业商务信用的衍生应用需要结合信联网理论和技术,探索实现信用资产的评估和流通,如旅游资产的证券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等。中国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体系的建设既是信联网理论在典型行业的应用,也是大数据发展背景下,旅游企业商务信用实践的创新尝试,具有完善商务信用理论应用的价值,也具有指导旅游企业诚信化发展的价值。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应用,商务信用体系建设政策的落实,需要对信联网应用于区域和国家旅游企业的试点进行更加落地的研究。
杨力[4](2017)在《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湖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一直享有“鱼米之乡”的世界美誉。湖南省每年的粮食产量占据全国第7位,每年的稻谷产量占据全国第1位,另外还有苎麻产量占据全国第1的位置,每年的茶叶产量也占据全国第2位的位置,农产品中柑桔的产量占据全国第3名的位置。可以看出,湖南省农产品的产量非常丰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广泛的被人民所用,使得营销方式多样化,促进了农产品市场效益。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是现代农业的一个重大突破,农业电子商务结合传统的生产、管理、销售以及现代信息化运作模式,实现农业农村与信息化产业的完美结合,实现农业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成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根基,特别是对于提升湖南省农产品外销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的办法,对当前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的具体发展现状展开充分地调查,并且提出了发展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所需要的必备条件以及基本要素。针对当前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具体的发展问题实施深度剖析,且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对策。进一步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以促进湖南省农业的发展,不单单需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更需要在软件和硬件上多下功夫,借助这一平台为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创造更加良好的信息服务条件。针对当前湖南省使用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以及发展模式进行分析以及比较,探讨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物流配送模式,还有农民网购模式以及电子商务支付模式等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针对其中存在的局限性进行探讨。目前,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糊主要采用的是信息中介模式、第三方电子交易市场模式以及虚拟社区模式,还有电子采购模式,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模式都适应当前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需要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需要运用电子商务平台为农业电子商务提供更加优质的信息服务。并且提出当前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不能选择某一种单一的发展模式,而应该结合湖南农业发展实际,借鉴国内外较为成功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充分构建起具有“湖南特色”的新型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孙军锋[5](2017)在《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经济呈现市场化程度逐渐提升的发展趋势。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市场中仍存在着许多不规范、不诚信、不文明等现象,尤其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失信行为频发。商务信用的缺失,尤其是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更加严重。尽管中小企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尽管我国在社会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社会信用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不协调的矛盾仍然没有得以根本解决。不完全契约理论认为,即使是完全竞争,市场交易主体间的契约也是不完整的。相比较于传统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更为广泛和更为便捷等特点,可以借助于信息流的优势将商务模式进行改进,在一定程度能够消释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提升市场效率。然而,在基于互联网虚拟性电子商务环境中,市场交易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更容易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盛行。因此,如何释放交易双方足够的信息已成为规避电子商务活动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关键。信息不对称下的合约必然是不完整的,要促使交易各方释放更多信息,就需要有人来获得合约的剩余控制权。因此,合约剩余控制权由谁掌握就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研究表明,在政府通过市场监管来降低合约剩余同时,还可以利用第三方平台的信用评价机制来调节合约剩余。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会化网络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大数据时代,社会数据正在呈几何级数增长,中小企业在其商务活动过程中正在产生着大量动态与静态数据。大数据丰富了信用数据的数据源,极大拓展了数据源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实现交易各方信息的充分释放,大幅提高了授信效率和信用评价的全面性、完善度等。云计算通过分布式计算赋予用户超大规模的计算能力,并且计算能力可以流通,使之用取更加方便。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信用评估将会呈现出新特点,具体可概括为评价动态化、信息互联化、数据集成化、计算云端化和信用资产化。作为影响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信用也将会成为互联网背景下社会行动所应遵循的最基本法则,未来社会也必将实现商务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形成信用网络结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财经大学张云起教授结合前期研究提出了信联网概念。信联网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对电子商务平台的交易信息、政府商务信用监管信息和公共网络平台的大数据挖掘信息进行信息融合和数据分析,建立特定的信用评估模型,运用云计算技术形成的商务信用评估体系,并通过信用资产运营而建立的商务信用网。作为第三方平台的信联网旨在应用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构建诚信的商务环境和解决因信息释放不充分而产生的商务诚信缺失的固有难题。“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已成为中小企业运营模式的主要选择,电子商务领域也将成为支持基于大数据的中小企业商务信用评估的最佳体现。因此,本文以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为基础,以B2C卖方企业为评估对象开展研究,探讨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与应用的相关问题,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升商务信用水平和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围绕信联网商务信用的理论基础、内涵、技术架构和评估体系等四个方面对信联网商务信用进行论述,为本文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二,通过对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思路的分析,结合信联网商务信用的技术架构指出,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的数据来源有三大类,即政府监管部门公信数据、电商平台交易数据和用户网络行为轨迹数据。在对三类数据来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信联值”这一商务信用的度量指标和吴氏三维信用理论,以B2C卖方企业为评估对象提出了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逻辑架构。第三,通过对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流程和现有信用度量方法的分析,文章指出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适用于信联网商务信用的评估。按照所提出的改进思想,在指标赋权方面采用群决策AHP法确定主观权重和熵权法确定客观权重,并将主客观权重集成为指标的综合权重。最终,结合指标权重确定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实施步骤构建了信联网商务信用GAEF评估模型。第四,在践约指标体系和GAEF模型构建的基础上,选取“亲亲宝贝商城”上的20家B2C卖方企业为研究案例样本,对该20家企业的商务信用——践约信联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五,从信联网商务体系应用的角度,着重分析了信联网商务信用的实现路径。在此基础上,并分别讨论了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服务对象与内容、应用保障和应用价值等问题,最后对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应用前景进行概括分析。简言之,本文在系统阐述和完善信联网商务信用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小企业的商务信用评估及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应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论文的主要贡献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四点:第一,完善了信联网商务信用的理论体系。本文从信联网商务信用的理论基础、信内涵、技术架构和评估体系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完善了信联网商务信用理论。信联网商务信用管理体系的框架概括为:三个数据库、一套商务信用评估体系和多个商务信用应用端,即“3+1+N”。信联网技术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数据来源多重化、指标体系客观化、数据处理动态化、信用评估智能化和信用额度资本化。第二,基于“信联值”和吴氏三维信用理论构建了商务信用评估的指标体系。在对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数据来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信联值”这一商务信用的度量指标和吴氏三维信用理论,以B2C卖方企业为评估对象提出了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逻辑架构图。“信联值”是本文提出的用以度量商务信用水平的一个创新性概念。依据“信联值”及其构成有开创性提出了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的合规指标、践约指标和舆情指标等三类指标体系。第三,构建了信联网商务信用GAEF评估模型。本文通过对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流程和现有信用度量方法的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GAEF模型。该模型是对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一种改进,即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赋权,不仅要考虑到了专家的意见,还考虑到了指标数据所隐含的客观性信息,与传统的赋权方法相比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第四,提出了商务信用资产流通模式。传统的信用只是一种等级符号,而在信联网技术下,通过信用评价可以使得信用由等级向资产转变。本文拟在信用评价基础上,探索商务信用资产管理和发展的具体模式。初步设想是通过构建以“商务信用评估与服务”+“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库”+“电商线上线下诚信服务”为商务模式的信用平台,为企业进行商务信用评估服务,形成企业的信用资产,并在商务信用平台上进行流通。这种模式将为我国商务信用的流通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陈洋[6](2016)在《基于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研究》文中指出移动支付是移动互联网经济取得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保障。近几年来,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手机的日益普及,我国的移动支付发展迅速,尤其是在移动支付企业大力的补贴和推动下,已经具有了良好的用户基础。但从实际应用角度来看,一方面,不少用户还是只将移动支付视为传统互联网支付的延伸,作为一种支付方式的补充,偶尔或者在特定情境下使用;另一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采纳移动支付后,开始逐渐减少了对互联网支付的使用,形成了支付渠道的转移。当前,学者们对于移动支付用户行为的研究基本聚焦于采纳前阶段,对于移动支付采纳后阶段的行为研究较为匮乏,而移动支付的商业价值依赖于更多用户的参与和用户更多的使用。因此,深刻洞察互联网支付用户向移动支付渠道的转移,沉淀用户并增加用户对移动支付黏性应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移动支付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更是一种服务创新,本研究将从用户的行为决策过程,基于移动支付的服务价值,运用人口迁移中的PPM(Push-Pull-Mooring,推-拉-锚定)理论框架,从一个动态的视角探讨互联网支付用户向移动支付渠道转移行为的关键因素和作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应渠道转移行为预测研究,以期为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和相关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首先,通过对移动网络信息服务价值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分析移动支付应用的典型案例—支付宝钱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关键事件技术,通过对访谈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类、归纳,提取了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维度和主要内涵。其中从用户对移动支付服务价值感知收益角度,包含了七个维度:时间价值、空间价值、货币价值、经济价值、情感价值、社交价值、功能价值;从用户对移动支付服务价值感知付出角度,包含了三个维度:学习成本、风险成本和心理成本。其次,根据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维度和内涵,同时借鉴移动网络信息服务价值研究相关文献成果,遵循量表开发和设计的原则,通过问卷前测、正式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对移动支付服务价值各变量及结构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从实证角度检验了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十个维度及其内涵,确认了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维度划分与测度的有效性。然后,根据前文所提出的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维度,运用PPM理论框架,从服务转移的视角,构建了互联网支付用户向移动支付渠道转移行为模型并提出相关假设,进而采用基于PLS的结构方程建模方法检验了移动支付服务的各个价值维度对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时间价值差异和空间价值差异,显着的构成PPM模型中推力效应,驱使互联网支付用户向移动支付渠道转移;货币价值差异、功能价值差异、社交价值差异和情感价值差异显着的构成了PPM模型中的拉力效应,积极影响着互联网支付用户的渠道转移。经济价值差异不构成拉力效应,对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不产生显着影响;风险成本和心理成本显着的构成PPM模型中的锚定效应,负面影响了互联网支付用户的渠道转移。学习成本则不构成锚定效应,不影响互联网支付用户的渠道转移行为;锚定效应在推力效应和用户渠道转移意愿之间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但对拉力效应和渠道转移意愿之间的调节关系不显着;互联网支付用户的渠道转移意愿显着的影响其渠道转移行为。最后,本文采用了有序多方法策略构建了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预测模型。即根据前文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实证分析的结果,将统计意义上可靠且具有显着性的变量作为输入,通过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互联网支付用户的渠道转移行为,进一步拓展并丰富了现有研究。预测用户的行为和理解用户的行为与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是不同的主题,对于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的预测研究,不仅有助于辨识出在涉及行为预测时的重要变量,并为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的测量提供一个新的思路,也有助于移动支付相关企业识别出不同类型的用户,根据不同的目标群体制定针对性的推广策略,为实现精准营销提供决策支持。此外,本研究综合运用结构方程建模和神经网络分析的方法,不仅提高了预测的质量,也为今后信息系统领域中用户行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宋达佑[7](2016)在《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重要地位。“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2015年两会上提出“互联网+”的概念,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发展的新形态,说明了电子商务已经与实体经济进行了深度融合,进入规模性发展时期,将会对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持续的产生影响,成为中国发展新的驱动力。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网民在网民中的占比依旧保持上升趋势。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的业务模式,已经对当前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引发了各行各业对资源进一步的整合。与此同时电子商务在扩大农产品市场交易范围,降低成本,提供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等方面的优势与日俱增。农业、农村、农民如何更好地享受电子商务带来的红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村电子商务的实施有助于农产品供求信息的实时沟通,实现全球全天候网上交易;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尤其是特色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方便农户足不出户买卖商品;更有利于双向物流集成、降低供应链的成本,快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之间商品流通,带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本文以农村电子商务为主题,对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对其发展的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阐述表明,政府、企业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为了确保农村电子的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基于层次化、多元化的原则,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本文首先在分析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调查研究,针对性的提出我国目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和研究的侧重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调查研究,在前人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农村的实际调查,分析总结出阻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各种现实原因,并进行理论分析;总结出优化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可以采取的对策,得出需要政府支持,企业借力,农村全员参入的多样化发展的方式,以点带面,全面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既在政府层面上,统筹安排,对资源进行整合,大力引进相关人才,积极完善有关的法律与法规;在企业层面上,积极投入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之中,尤其是严重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售后服务、物流等问题;并采取各种具体的方式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好处的宣传,让农民对农村电子商务的优点有一个更高层面的认识,使得主动参入农村电子商务的农民越来越多,确保参入企业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农民层面上,以信息化技术水平与营销能力提高为前提,采取先进带后进的方式,树立典范,以点带面;努力促进电子商务融入农村经济发展中,强化品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确保农村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快速发展。
郭亚楠[8](2016)在《艺术金融视域下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立足于艺术金融视角,对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做系统的专题研究,通过对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中艺术金融存在形态的归纳与案例分析,重点探讨艺术金融介入后对艺术品市场各个环节产生的效果与影响,试图呈现出艺术金融介入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本文之所以选择以艺术金融的介入作为切入点来分析艺术品市场,是因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经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随着经济的增长与人们文化自觉意识的觉醒,艺术品投资越来越成为现代人资产配置的一个选项,艺术金融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个需求,并形成一个不可抗拒的浪潮,其强大的吸附作用,将艺术品市场的各个要素都凝聚到一个资本的范畴,使艺术品市场从市场形态到交易手段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在这样一个秩序重组的过程中,艺术金融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是笔者想要探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笔者通过梳理从传统艺术品市场到当代艺术品市场交易模式的演变过程,引出艺术金融介入后的新型交易模式;第二章,通过呈现艺术金融的几种存在形态与典型案例,笔者发现艺术金融对艺术品交易的介入是全方位的,并发挥着融合各市场要素的作用;第三章则分别从三个视角进行切入,即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旨在分析艺术金融的介入对这几个市场要素产生的效果与影响,笔者认为在新的资本环境下,这三者势必受到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参与心态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第四章,笔者从宏观角度讨论艺术金融与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关系以及未来趋势,并得出一个结论:艺术金融并不是单纯概念意义上的“艺术+金融”,而是一种聚合手段,艺术品市场中的各个环节都无法切断这种内在的衔接,从更深层次来说,艺术金融是当下艺术品市场发展进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艺术金融是一个跨学科的开放式命题,其中涉及多个学科的范畴,本文以美术学和艺术市场学为理论主体,辅以艺术文化经济学,艺术品投资学,艺术管理学,金融学等学科理论,运用文献研究、个案研究与田野考察法对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中的金融资本介入现象进行了有效的梳理与分析。根据对艺术金融视域下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现状的研究,笔者认为,艺术金融的出现是艺术品市场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结果,艺术不会因为金融资本的介入而脱离自身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相反,艺术金融的发展会加快中国艺术品市场制度的成熟与完善,从而吸引更多大众群体关注艺术文化产业并共享艺术市场繁荣带来的成果。
黄炜哲[9](2016)在《湖南信网天下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迅速,规模越来越大。许多企业纷纷涉足电子商务领域,但是,由于我国消费者受到“免费”观念的影响,许多电子商务企业至今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不利于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此,重点关注典型电子商务企业的盈利模式研究,对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湖南信网天下有限公司为例,运用了规范分析与经验研究、比较分析与SWOT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信网天下电子商务盈利模式。首先,本文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相关研究动态,其次,结合对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相关理论的分析总结,详细论述了当前我国各类别电子商务模式及其盈利模式;接着,深入研究信网天下传媒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湘信韶山中小企业O2O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行机制、盈利模式,分析总结湘信韶山中小企业O2O电子商务平台盈利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对其盈利模式提出改进建议。最后,本文认为,充分发挥自身媒体优势、以B2C+O2O为主的湘信韶山中小企业O2O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在未来电子商务领域大放异彩
董佳[10](2014)在《山东LT花卉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建设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卉消费已经逐渐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广阔的市场前景之下是日益激烈的产业竞争,花卉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已不再是简单的产品与服务的竞争,而是信息化条件下商务模式和产业链的竞争。电子商务用户范围广、营运成本低、无时空限制等交易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花卉企业的青睐,然而,我国花卉企业还多属中小企业,发展花卉行业的电子商务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社会配套体系不健全、无成型的模式可供借鉴等一系列的难题。山东LT花卉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档花卉种苗、成品研发经营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享受花卉产业繁荣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销售渠道拓展、物流运输等挑战。受企业自身条件制约,目前LT花卉有限公司的电子商务建设还仅仅局限在建设网站、发布销售供应信息的初级阶段。论文分析对比了国内外典型花卉企业的多种电子商务模式,提出LT花卉有限公司应采取分裂式发展模式,分阶段实施三种竞争战略推进电子商务建设,并结合公司实际,对公司电子商务平台、物流、联盟等核心要素进行了重新设计,对建设中的风险提出了对应的配套保障措施。论文期望通过项目实际运作,逐步探索出电子商务与传统花卉产业的结合点,从而对其他花卉企业乃至整个花卉行业产生示范价值和带动作用。
二、电子商务的先锋——在线拍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商务的先锋——在线拍卖(论文提纲范文)
(1)线上线下整合下W集团物流模式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棚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选题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
2.1 互联网电商零售相关理论 |
2.1.1 互联网电商零售的分类 |
2.1.2 电子零售商业模式与营销策略选择 |
2.1.3 互联网电商对传统零售企业的的影响 |
2.1.4 企业在物流模式选择决策时的参考因素 |
2.2 现有互联网电商物流模式介绍与比较 |
2.2.1 自营物流模式 |
2.2.2 供应商物流模式 |
2.2.3 共同物流模式 |
2.2.4 互用物流模式 |
2.2.5 第三方物流模式 |
2.2.6 物流成本概述 |
2.2.7 物流成本构成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2.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2.4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W集团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
3.1 W集团简介及发展现状 |
3.2 W集团运营线上线下物流运营现状分析 |
3.3 W集团线上线下整合下物流模式的主要问题 |
3.4 物流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确定 |
3.4.1 集团战略发展目标因素 |
3.4.2 集团规模以及发展趋势因素 |
3.4.3 集团产品特点因素 |
3.4.4 集团业务特点因素 |
3.4.5 业务成本特点因素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W集团线上线下整合物流模式优化策略 |
4.1 树立现代化精细物流管理理念 |
4.2 O2O业务、门店售卖业务协同多仓多配物流模式 |
4.3 B2C电商,线上全球精选业务自营物流中心集中配送 |
4.4 C2B拼团业务采用前置微型仓的物流配送模式 |
4.5 物流管理系统优化措施 |
4.6 购物体验的融合 |
4.7 本章小节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导师简介 |
附件 |
(2)新产品预发布在C2C拍卖市场上的“自噬”效应机制的实证研究 ——以iPhone预发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理论背景 |
1.1.2 现实背景 |
1.2 研究问题和研究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创新点 |
2 文献综述 |
2.1 新产品(new product) |
2.2 革命性新产品(revolutionary product) |
2.3 新产品预发布(new product preannouncement) |
2.3.1 新产品预发布概念界定 |
2.3.2 新产品预发布的对象和目的 |
2.3.3 新产品预发布适用条件 |
2.3.4 新产品预发布策略的三种类型 |
2.4 EBAY和C2C在线拍卖市场平台 |
2.4.1 C2C在线拍卖市场平台 |
2.4.2 eBay平台 |
2.5 自随效应(Cannibalization Effect) |
2.5.1 自噬效应的概念 |
2.5.2 自噬效应的相关理论模型 |
2.5.3 自噬效应的相关实证研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2 准实验法 |
3.3 实证模型 |
4 实证分析 |
4.1 IPHONE的预发布与上市数据描述性统计 |
4.2 新产品预发布对现有产品其他测量维度的影响 |
4.3 新产品预发布和上市对本公司产品的自噬效应 |
4.4 本公司产品和竞争对手产品间的自噬效应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结果讨论 |
5.2 研究结论 |
5.3 研究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中国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旅游业高速发展 |
1.1.2 旅游业面临消费升级 |
1.1.3 旅游企业的游客体验 |
1.1.4 旅游商务信用体系建设 |
1.1.5 大数据推动旅游业信用监管提升 |
1.1.6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数据的特点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创新点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信用与商务信用 |
2.1.2 商务信用评估 |
2.1.3 大数据与信联网 |
2.1.4 旅游业与旅游企业 |
2.2 商务信用理论回顾 |
2.2.1 商务信用理论回顾 |
2.2.2 商务信用的理论流派 |
2.3 商务信用评估体系的研究综述 |
2.3.1 商务信用评估的要素 |
2.3.2 商务信用评估的指标 |
2.3.3 商务信用评估的标准 |
2.3.4 商务信用评估的等级 |
2.3.5 商务信用评估的应用 |
2.3.6 商务信用评估模型 |
2.4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研究综述 |
2.4.1 旅游企业相关研究回顾 |
2.4.2 旅游企业评价研究 |
2.4.3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 |
2.5 文献评述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体系的构建 |
3.1 商务信用理论分析与评估体系架构 |
3.1.1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理论研究 |
3.1.2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体系架构 |
3.2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征信系统 |
3.2.1 政府监管信用信息数据库 |
3.2.2 旅游企业交易信用信息数据库 |
3.2.3 旅游企业行为信用信息数据库 |
3.3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流程及模型选择 |
3.3.1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流程 |
3.3.2 商务信用评估模型的选择 |
3.4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指标体系 |
3.4.1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指标选择的原则 |
3.4.2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指标选择的思路 |
3.4.3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指标的选择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方法 |
4.1 传统方法 |
4.1.1 信用评分法 |
4.1.2 传统专家判断法 |
4.1.3 综合评判法 |
4.1.4 多元判别分析法 |
4.1.5 结构方程法 |
4.1.6 溢出指数计算法 |
4.1.7 非参数方法 |
4.2 大数据技术方法 |
4.2.1 支持向量机(SVM)模型 |
4.2.2 神经网络模型 |
4.2.3 Agent计算实验模型 |
4.3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方法改进与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模型的检验 |
5.1 模型构建 |
5.2 数据来源与说明 |
5.2.1 样本选择 |
5.2.2 指标说明 |
5.2.3 指标处理 |
5.2.4 大类权重设计与逻辑 |
5.2.5 公司基本图景打分类细分指标说明 |
5.2.6 指标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
5.3 实证检验结果 |
5.3.1 确定的指标权重评价结果 |
5.3.2 加入惩罚项的敏感性分析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中国旅游企业商务信用管理提升 |
6.1 商务信用平台建设 |
6.1.1 平台总体架构 |
6.1.2 平台关键技术 |
6.2 商务信用数据库建设 |
6.2.1 数据获取 |
6.2.2 数据处理 |
6.2.3 数据库建设 |
6.3 商务信用信息共享系统 |
6.3.1 旅游信用发布体系 |
6.3.2 旅游信用查询体系 |
6.3.3 旅游市场信息全媒体交互中心 |
6.4 旅游信用监管体系 |
6.5 旅游信用的衍生应用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 |
7.1 研究总结 |
7.2 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4)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创新性 |
第二章 农业电子商务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电子商务 |
2.1.2 农业电子商务 |
2.1.3 农业互联网+ |
2.2 理论综述 |
2.2.1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2.2.2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安全保障体系 |
2.2.3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物流体系建设 |
2.3 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必备要素 |
2.3.1 平台 |
2.3.2 物流 |
2.3.3 支付 |
2.3.4 流程控制 |
2.3.5 基础保障 |
第三章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
3.1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3.1.1 电子商务发展效益不断显现 |
3.1.2 电子商务行业集中度较高 |
3.1.3 电子商务企业地域性较强 |
3.1.4 电子商务企业普遍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
3.1.5 电子商务企业的信息化应用较为普及 |
3.2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的挑战 |
3.2.1 产品选择问题 |
3.2.2 冷链问题 |
3.2.3 标准问题 |
3.2.4 信任问题 |
第四章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4.1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4.1.1 观念滞后,新技术适应性差 |
4.1.2 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水平较低 |
4.1.3 缺乏农业专业信息人才 |
4.1.4 政策宣传不到位 |
4.1.5 物流体系建设不完善 |
4.2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
4.2.1 强化政府职能,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
4.2.2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网络畅通 |
4.2.3 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提升农民信息素质 |
4.2.4 创建高效的农业物流服务体系 |
4.2.5 提升农企业建立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能力 |
4.3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平台构建 |
4.3.1 软硬件平台建设及管理 |
4.3.2 平台信息服务 |
4.3.3 平台信息传递 |
4.3.4 平台推广建设 |
第五章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重构 |
5.1 “互联网+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概况 |
5.2 湖南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园区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
5.3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重构发展状况 |
5.4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
5.4.1 产业园撑起优农品牌 |
5.4.2 电商垂直接入 |
5.4.3 C2B做强传统农业 |
5.5 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重构的应用效果 |
5.5.1 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园区的标准化生产 |
5.5.2 拓展营销渠道,推广农产品品牌 |
5.5.3 改善园区金融服务环境,实现风险管理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1.1.1 信联网提出的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意义与价值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价值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 |
1.4.1 研究内容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商务信用基础理论 |
2.1.1 信用本质 |
2.1.2 商务信用 |
2.2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 |
2.2.1 中小企业信用表现 |
2.2.2 中小企业信用评估 |
2.3 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
2.3.1 基于专家判断法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
2.3.2 基于模型方法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 |
2.4 信用评估模型方法 |
2.4.1 基于违约预测的信用评估方法 |
2.4.2 基于测度评级的信用评估方法 |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信联网商务信用理论 |
3.1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理论基础 |
3.1.1 商务信用评估 |
3.1.2 信用资产流通 |
3.2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内涵 |
3.2.1 信联网的概念 |
3.2.2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独特功能 |
3.2.3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创新性 |
3.3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技术架构 |
3.3.1 三个数据库 |
3.3.2 一套商务信用评估体系 |
3.3.3 多个商务信用应用端 |
3.4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评估体系 |
3.4.1 评估指标体系 |
3.4.2 数据支撑体系 |
3.4.3 模型方法体系 |
3.4.4 专家支持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确立 |
4.1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
4.1.1 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 |
4.1.2 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路 |
4.2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指标的数据来源 |
4.2.1 政府监管部门公信数据 |
4.2.2 电商平台交易数据 |
4.2.3 用户网络轨迹数据 |
4.3 信联网商务信用的衡量指标及其构成 |
4.3.1 “信联值”的设计目的 |
4.3.2 “信联值”的构成 |
4.4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指标体系的架构 |
4.4.1 合规指标体系 |
4.4.2 践约指标体系 |
4.4.3 舆情指标体系 |
本章小结 |
第5章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模型构建 |
5.1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方法的选择 |
5.1.1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流程 |
5.1.2 现有信用度量方法 |
5.1.3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方法的选择 |
5.2 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缺陷与改进 |
5.2.1 模糊综合评价法 |
5.2.2 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缺陷 |
5.2.3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想 |
5.3 确定商务信用评价指标权重方法 |
5.3.1 群决策层次分析法 |
5.3.2 熵权法 |
5.3.3 熵权—层次分析法 |
5.4 信联网商务信用GAEF评估模型 |
5.4.1 评价过程 |
5.4.2 评价步骤 |
本章小结 |
第6章 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实证分析 |
6.1 践约指标与数据来源 |
6.1.1 B2C卖方企业践约指标体系 |
6.1.2 数据来源及研究对象的选择 |
6.2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6.2.1 群决策AHP法计算主观权重 |
6.2.2 熵权法计算客观权重 |
6.2.3 综合权重的确定 |
6.3 践约信联值实例运算 |
6.3.1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6.3.2 评估对象的践约信联值的计算 |
6.4 实证分析结果与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7章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应用分析 |
7.1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实现路径 |
7.1.1 信用监管服务平台 |
7.1.2 信用资产运营平台 |
7.1.3 信用信息追踪平台 |
7.2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服务内容 |
7.2.1 服务对象 |
7.2.2 服务内容 |
7.3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应用保障 |
7.3.1 数据支持体系 |
7.3.2 技术保障体系 |
7.4 信联网商务信用体系的应用价值 |
7.4.1 经济效益 |
7.4.2 社会效果 |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研究总结 |
8.2 研究局限 |
8.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B2C卖方企业践约指标的一致性判断矩阵原始数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6)基于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关键概念界定 |
1.3.1 支付渠道 |
1.3.2 信息技术持续采纳行为 |
1.3.3 渠道转移行为 |
1.3.4 渠道转移行为与持续采纳行为的关系 |
1.3.5 渠道转移行为预测 |
1.3.6 移动支付服务价值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思路 |
1.5.2 技术路线 |
1.6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服务价值相关理论 |
2.1.2 移动支付及用户采纳相关理论 |
2.1.3 PPM相关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移动支付用户采纳研究现状 |
2.2.2 移动网络服务的价值研究现状 |
2.2.3 渠道转移行为研究现状 |
2.2.4 基于PPM理论的用户渠道转移行为研究现状 |
2.3 文献研究评述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维度、内涵及测度研究 |
3.1 研究步骤 |
3.2 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维度及内涵的分析及界定 |
3.2.1 基于文献回顾的分析 |
3.2.2 移动支付典型应用案例分析 |
3.2.3 基于关键事件技术访谈资料的分析 |
3.2.4 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维度及内涵 |
3.3 移动支付服务价值测评量表与问卷设计 |
3.3.1 测量问项设计 |
3.3.2 问卷结构安排 |
3.4 问卷前测 |
3.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3.4.2 信度分析 |
3.4.3 效度分析 |
3.5 问卷正式调研 |
3.5.1 数据的收集 |
3.5.2 样本描述性分析 |
3.6 验证性因子分析 |
3.6.1 移动支付服务价值测评量表的信度检验 |
3.6.2 移动支付服务价值测评量表的效度检验 |
3.6.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3.6.4 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模型构建 |
4.1 渠道转移行为理论模型构建 |
4.2 研究假设 |
4.2.1 推力效应与渠道转移意愿 |
4.2.2 拉力效应与渠道转移意愿 |
4.2.3 锚定效应与渠道转移意愿 |
4.2.4 锚定效应的调节作用 |
4.2.5 渠道转移意愿与渠道转移行为 |
4.3 变量测量与问卷设计 |
4.3.1 变量测量 |
4.3.2 问卷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实证研究 |
5.1 实证方案设计 |
5.1.1 数据收集方式 |
5.1.2 结构方程建模方法选择 |
5.2 数据分析 |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5.2.2 信度分析 |
5.2.3 效度分析 |
5.2.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5.3 模型假设检验 |
5.4 结果与讨论 |
5.4.1 推力效应 |
5.4.2 拉力效应 |
5.4.3 锚定效应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预测研究 |
6.1 神经网络方法简介 |
6.2 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预测模型构建 |
6.3 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预测分析 |
6.4 预测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管理启示 |
7.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
附件 1:关于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调查问卷 |
附件 2:移动支付服务价值测评研究调查问卷 |
附件 3:基于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调查问卷 |
(7)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创新点 |
2. 农村电子商务的相关理论 |
2.1 农村电子商务界定 |
2.2 农村电子商务特征 |
2.3 农村电子商务的作用 |
3.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模式 |
3.1 综合性第三方电子市场模式 |
3.2 专业第三方电子市场模式 |
3.3 电子拍卖第三方交易市场模式 |
3.4 B2B电子市场交易模式 |
3.5 (B+C)2B模式 |
3.6 各种模式优劣势分析 |
4.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运营现状 |
4.2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运营存在的问题 |
4.2.1 农村电子商务受农村基础设施的制约 |
4.2.2 农村电子商务受农业发展的制约 |
4.2.3 农村电子商务受法律不健全的制约 |
4.2.4 农村电子商务受农村物流的制约 |
5.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运营的优化策略 |
5.1 健全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基础设施 |
5.2 加强农业的发展 |
5.2.1 实现多元化发展 |
5.2.2 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管理 |
5.2.3 加强对农产品的安全监督 |
5.2.4 加强农民素质培养 |
5.3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
5.4 加强农村物流建设 |
5.5 重点发展农产品贸易中介机构 |
6. 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案例分析——以黄冈市农村为例 |
6.1 黄冈市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运营现状 |
6.2 黄冈市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
6.3 黄冈市农村电子商务优化策略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8)艺术金融视域下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一)学理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概述 |
(二)关于当代艺术品市场与交易方式的文献 |
(三)关于艺术金融交易模式的文献 |
四、研究重难点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重难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模式概述 |
第一节 传统艺术品市场 |
一、乐趣无穷的捡漏地——古玩跳蚤市场 |
二、中国计划经济的产物——文物商店 |
第二节 现代艺术品市场 |
一、艺术家的推手——画廊 |
二、一槌定乾坤的交易——拍卖行 |
三、当代艺术的前沿阵地——艺术博览会 |
第三节 艺术金融介入后的艺术品市场 |
一、虚拟平台的新风尚——艺术品电子商务交易 |
二、金融资本助力下的巨大变革——艺术金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艺术金融的存在形态与国内外案例 |
第一节 艺术金融的概念 |
第二节 艺术金融工具 |
一、艺术品基金 |
二、艺术品信托 |
三、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
第二节 艺术金融服务 |
一、艺术品按揭与抵押贷款 |
二、艺术品鉴赏计划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艺术金融介入后对当代艺术品市场各要素影响研究 |
第一节 生产者——“推手”还是“掣肘” |
一、艺术金融助力艺术家推广 |
二、过度商业化带来的弊端 |
第二节 经营者——“机遇”还是“挑战” |
一、金融介入带来的新机遇 |
二、来自市场大洗牌的挑战 |
第三节 消费者——“投资”还是“投机” |
一、低风险高回报的投资选择 |
二、短期获利的投机意识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艺术金融与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关系 |
第一节 艺术价值与金融资本的双向打磨作用 |
第二节 艺术金融介入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现实意义 |
一、艺术金融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国际化进程 |
二、艺术金融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服务提供新理念 |
三、艺术金融加快大众参与艺术品交易的步伐 |
第三节 艺术金融视域下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未来趋势 |
一、艺术品市场格局逐步优化 |
二、收藏者与投资者角色分化趋向明显 |
三、互联网与艺术金融结合是市场创新的突破口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
(9)湖南信网天下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的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4.3 主要内容 |
2 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比较分析 |
2.1 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分析 |
2.2 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实现机制 |
2.2.1 电子商务模式的概念分析 |
2.2.2 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 |
3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盈利模式的选择分析 |
3.1 我国B2C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
3.1.1 我国B2C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3.1.2 我国B2C电子商务市场格局 |
3.1.3 我国B2C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
3.2 我国O2O电子商务发展研究 |
3.2.1 我国O2O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3.2.2 我国O2O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
3.2.3 和其它电子商务模式相比,O2O电子商务模式的优势 |
4 湖南信网天下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选择 |
4.1 湖南信网天下有限公司简介 |
4.2 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的电子商务模式 |
4.3 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的盈利模式分析 |
4.4 影响公司电子商务及盈利模式的因素分析 |
4.4.1 湖南信网天下有限公司开展电子商务运作的优势分析 |
4.4.2 湖南信网天下有限公司开展电子商务运作的劣势分析 |
4.4.3 湖南信网天下有限公司开展电子商务运作的机会分析 |
4.4.4 湖南信网天下有限公司开展电子商务运作的威胁分析 |
5 提升电子商务对公司盈利贡献的突破与策略分析 |
5.1 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设计遵循科学的原则 |
5.2 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面对挑战设计相适应的对策 |
5.3 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设计了全面的运作模式 |
5.3.1 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WEB端运营策略 |
5.3.2 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移动端运营策略 |
5.3.3 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网站设计 |
5.4 湖南信网天下有限公司线下的阶段性的运作模式吸引商家入驻 |
5.5 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用会员激励制度扩大用户规模 |
5.6 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盈利模式分析 |
5.7 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盈利特征分析 |
5.7.1 以在线支付为支撑的利润来源 |
5.7.2 以全方位广告宣传为核心的利润点 |
5.7.3 以企业和个人为主的利润对象 |
5.7.4 以在线活动为主体的利润杠杆 |
5.7.5 以湖南日报、华声在线为依托的利润屏障 |
5.8 湖南信网天下中小企业O2O平台盈利模式的优化建议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山东LT花卉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花卉与电子商务 |
1.1.2 青州市花卉产业简介 |
1.1.3 山东 LT 花卉有限公司介绍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理论与现实意义 |
1.2.2.1 理论意义 |
1.2.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价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评价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理论 |
2.1 企业环境分析方法 |
2.1.1 PEST 分析 |
2.1.2 价值链分析 |
2.2 电子商务相关理论 |
2.2.1 电子商务的概念 |
2.2.2 电子商务的分类 |
2.3 供应链管理相关理论 |
3 国内外花卉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
3.1 境外先进地区和花卉企业电子商务模式 |
3.1.1 美国 |
3.1.2 荷兰 |
3.1.3 日本 |
3.1.4 国外经验总结与借鉴 |
3.2 国内花卉行业的电子商务尝试 |
3.2.1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 |
3.2.2 郑州陈砦花卉交易市场 |
3.2.3 国内花卉电子商务分析 |
4 LT 花卉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分析 |
4.1 外部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Political Factors) |
4.1.2 经济环境(Economic Factors) |
4.1.3 社会环境(Sociocultural Factors) |
4.1.4 技术环境(Technological Factors) |
4.2 内部环境分析 |
4.2.1 生产研发模式 |
4.2.2 人力资源与组织结构 |
4.2.3 物流运输资源 |
4.2.4 公司的电子商务尝试 |
4.2.5 公司价值链分析 |
4.2.6 内部环境评价 |
5 LT 花卉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建设方案设计 |
5.1 目标设定与战略选择 |
5.1.1 阶段式战略目标 |
5.1.2 企业战略选择 |
5.2 LT 花卉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具体构建方案 |
5.2.1 整体运作模式 |
5.2.2 交易平台设计 |
5.2.2.1 会员注册及管理模块 |
5.2.2.2 花卉商品展示模块 |
5.2.2.3 订单整合与检索模块 |
5.2.2.4 物流调配与反馈模块 |
5.2.2.5 在线支付模块 |
5.2.3 物流网络构建 |
5.2.3.1 企业+第三方物流模式 |
5.2.3.2 企店联盟模式 |
5.2.4 客户关系管理 |
5.2.4.1 CRM 的最优价值分析 |
5.2.4.2 公司 CRM 的系统构建 |
5.2.4.3 富有特色的 CRM |
5.2.5 战略联盟组建 |
5.2.5.1 新技术研发联盟 |
5.2.5.2 市场共享联盟 |
5.2.5.3 零售终端协作联盟 |
5.3 风险分析 |
5.3.1 组织风险 |
5.3.2 资金风险 |
5.3.3 竞争风险 |
6 LT 花卉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建设的保障措施 |
6.1 管理保障 |
6.1.1 公司组织结构调整 |
6.1.2 专业人才引进 |
6.2 技术保障 |
6.2.1 电子编码技术运用 |
6.2.2 台车运输技术运用 |
6.2.3 冷链物流技术运用 |
6.3 政策保障 |
6.3.1 政府政策扶持 |
6.3.2 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建立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电子商务的先锋——在线拍卖(论文参考文献)
- [1]线上线下整合下W集团物流模式选择[D]. 张伟.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2]新产品预发布在C2C拍卖市场上的“自噬”效应机制的实证研究 ——以iPhone预发布为例[D]. 张赫茨. 武汉大学, 2018(06)
- [3]中国旅游企业商务信用评估体系研究[D]. 贾应丽. 中央财经大学, 2018(09)
- [4]湖南省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杨力.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2)
- [5]信联网商务信用评估与应用研究[D]. 孙军锋. 中央财经大学, 2017(07)
- [6]基于移动支付服务价值的互联网支付用户渠道转移行为研究[D]. 陈洋. 江苏大学, 2016(11)
- [7]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优化研究[D]. 宋达佑.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2)
- [8]艺术金融视域下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现状研究[D]. 郭亚楠. 西南大学, 2016(12)
- [9]湖南信网天下有限公司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研究[D]. 黄炜哲. 武汉纺织大学, 2016(11)
- [10]山东LT花卉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建设研究[D]. 董佳. 青岛科技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