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机锡热稳定剂中间体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徐万立,易强顺[1](2021)在《月桂酸逆酯甲基锡热稳定剂产品的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月桂酸逆酯甲基锡热稳定剂的工艺原理、合成方法、加工性能及应用领域。考察了反应温度、酸度、时间、物料配比等参数对收率的影响。然后,使用开放式炼塑机及转矩流变仪测试发现,月桂酸逆酯甲基锡具有热稳定性能优异、润滑性好、透明度高等特点,能够满足PVC管材、型材、异型材、片材等制品的加工要求。
王海晓[2](2020)在《液体钡锌复合热稳定剂的制备及应用》文中指出我国是聚氯乙烯(PVC)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PVC制品热稳定性较差,高温受热时易降解,致使其性能大大降低,需加入一定量的热稳定剂抑制降解。目前常用热稳定剂有铅盐类、有机锡类、金属皂类和稀土类等,而液体钡锌复合热稳定剂因其绿色环保,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透明性、抗析出性和加工性等特点成为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新型金属皂类热稳定剂。本文以异辛酸、油酸、氧化锌、一水氢氧化钡为原料,白油和二乙二醇丁醚为溶剂合成异辛酸盐和油酸盐。通过滴定钡、锌百分含量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有机酸用量等因素对金属皂的影响,得到其最佳合成工艺。再以热老化烘箱法、双辊机塑炼法、转矩流变仪法研究了不同金属皂组分、金属质量比、亚磷酸酯、抗析出剂、β-二酮、抗氧剂、溶剂和有机酸等因素对PVC制品热稳定性、析出性、透明性和加工性的影响。将无酚抗析出剂和无酚亚磷酸酯引入热稳定剂的复配中研究发现,二亚磷酸季戊四醇二异辛醇酯的抗析出性优于常用含酚抗析出剂;亚磷酸三异癸酯的热稳定性优于常用含酚亚磷酸酯。研究分析了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研究表明其协同作用是共同中和PVC降解产生的HC1、取代不稳定氯原子、消除不稳定结构和钝化PVC降解催化作用的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复配得到了较优的液体钡锌复合热稳定剂。在实验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了液体钡锌复合热稳定剂工业化生产,得到了年产3000吨的液体钡锌复合热稳定剂HBZ-1056A产品。性能分析认为,此产品的热稳定性、加工性、抗析出性和性价比等综合性能优于国内外同类型稳定剂,用其加工后的PVC制品符合RoHS指令、PAHs标准等环保安全检测要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张洁,张智禹[3](2016)在《甲基硫醇锡合成工艺技术综述》文中指出甲基硫醇锡是PVC加工时最常用的有机锡热稳定助剂,进一步加深对甲基硫醇锡性能的了解,以及开发出更高效、低毒、优质的甲基硫醇锡品种对PVC加工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本综述对甲基硫醇锡的相关合成方法进行总结,以了解甲基硫醇锡的合成技术进展,掌握其发展趋势。
王文娟[4](2016)在《初探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开发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含硫类有机锡又可分为硫醇有机锡和含硫桥结构的硫醉有机锡。其中硫醇有机锡具有持久稳固性,初期产品性能良好。材料本身可透性高,容易加工,不易损坏,同时其具有挥发性不强的特点,使用完毕后,材料可继续进行合成加工,促进循环使用。本文先对有机习热稳定剂进行了概述,然后介绍了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开发和合成,最后介绍了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应用,对机锡热稳定剂的开发和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赵保良[5](2015)在《硫醇甲基锡工艺优化及技术改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硫醇甲基锡由于其优良的初期着色性及极佳的后期稳定性成为PVC加工过程中广受青睐的热稳定剂。论文针对硫醇甲基锡生产线存在的生产效率不高,经济技术指标较低,与设计生产能力及指标相比差距较大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对硫醇甲基锡生产过程中酯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工艺优化研究,结果显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前酯化温度为27.5℃,前酯化反应中pH为3.5,后酯化温度为50℃,蒸馏温度为110℃,前酯化终点pH值为8.5,该条件下锡直收率及产率均在95%以上。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工艺优化及技术改造方案:(1)锡原料制备技术改进:试验确定出适宜的制备工艺参数,水温20℃、熔锡温度320℃、水压0.3MPa,干燥设备选择D类干燥设备,所得锡原料更有利于锡化反应的进行,将反应时间从6-8小时缩短至4小时内;(2)化学原料1转料设备的选择:对三种输送设备进行使用比较,选择C类输送设备进行转料,运转平稳、便于操作、安全风险较低;(3)中间体合成催化剂的选择:对三类催化剂从催化效率、使用周期、对设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生产比较,确定N类化合物作为催化剂;(4)锡化反应釜结构优化:通过对搅拌、釜体结构的改进,检修周期及时间均明显缩短,有效提高了设备开动时间;(5)分配剂加入方式的改进:分配剂加入方式改进为分批次逐步加入,使中间体三甲基氯化锡含量由改进前平均0.288%降低至0.154%,使得硫醇甲基锡产品中三甲基硫醇锡的含量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LD50为3.16g/kgBW,在世界甲基锡生产厂家中处于较好水平;(6)中间体蒸馏工艺的改进:增加冷却换热面积,取消溶解釜盖加热,溶解釜在较低温度下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7)中和剂的选择:采用C类中和剂,成本低廉、生产过程易于控制、输送便捷;(8)酯化计量设备的升级:反应控制由手动改为自动化控制,利于过程控制及产品质量的稳定;(9)化学原料4单耗的研究:通过对配料系数、反应参数的试验调整,使化学原料4单耗由0.814吨/吨下降为0.782吨/吨;(10)高单甲中间体制备技术的优化:优化后高单甲中间体制备更易于操作,锡直收率明显提高。经技术改造实施后,硫醇甲基锡产品产量显着提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稳步提升、产品品质稳定。
宫岐山[6](2012)在《CPVC的热稳定性与加工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氯化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性差,加工时易发生脱氯化氢反应而降解,因此需要存氯化聚氯乙烯制品中加入热稳定剂。铅盐类稳定剂长期以来在在我国稳定剂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然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铅盐类热稳定剂已被逐渐限制使用。钙锌热稳定剂因其无毒高效的特点,被认为是铅盐热稳定剂最有潜力的替代产品。然而因国产钙锌热稳定剂热稳定性能普遍不佳,我国CPVC硬制品用钙锌稳定剂仍大量依赖进口。为提高CPVC材料的热稳定性能,本文从研究纯CPVC的热降解过程入手,先后对硬脂酸钙、硬脂酸锌两种主热稳定剂以及二盐、三盐、有机锡轴助热稳定剂对CPVC热降解过程的影响以及热稳定作用做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发现,硬脂酸钙、硬脂酸锌按照合适的添加比例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CPVC热稳定性能,:有机锡和硬脂酸钙稳定剂间存在良好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推迟CPVC快速脱除HCl的时间,另外研究还发现在二盐、三盐存在下,其热稳定性越好;硬脂酸钙、有机锡按照合适的添加比例协同作用可有效提高CPVC热稳定性能,但比有二盐三盐存在下的热稳定体系效果稍差:另外还研究了各热稳定体系对CPVC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同种类的热稳定剂都使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综合以上研究,将主热稳定剂与辅助热稳定剂在最佳配比范围内复配,最终制得到了各热稳定剂体系的最佳热稳定效果。
汪梅,夏建陵,连建伟,李梅,张燕[7](2011)在《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概述了聚氯乙烯(PVC)的热降解及稳定化机理,介绍了国内外PVC热稳定剂的研究进展,包括稀土热稳定剂、有机锑热稳定剂、金属皂类复合热稳定剂、水滑石热稳定剂、有机锡热稳定剂、铅盐热稳定剂、辅助热稳定剂以及环氧类热稳定剂,并展望了此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汤杰[8](2011)在《酯基锡热稳定剂的合成工艺研究》文中指出酯基锡热稳定剂是一类高效、低毒的新型有机锡类热稳定剂。作为PVC塑料的热稳定剂,它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促进酯基锡热稳定剂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进而取代或减少镉系、铅系等有毒热稳定剂的使用,针对性研究酯基锡热稳定剂的生产工艺的简化和合成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采用正交设计法对酯基锡热稳定剂:二(β-丁氧甲酰乙基)锡二(巯基乙酸异辛酯)及该热稳定剂的中间体:巯基乙酸异辛酯和二(β-丁氧甲酰乙基)二氯化锡的合成工艺路线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合成中间体巯基乙酸异辛酯的生产工艺路线研究中,我们提出了用80%的浓硫酸作催化剂,以一氯乙酸与异辛醇为原料合成氯乙酸异辛酯,经巯基取代,酸解,还原等工序合成了巯基乙酸异辛酯。并研究了影响反应的诸多工艺因素:如原料的摩尔比、催化剂的选择、催化剂用量、带水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明确了影响反应收率与纯度的主次因素,确定了最优的生产工艺方案。并通过气相色谱仪和红外光谱仪对产品进行了测试。对于整个酯基锡热稳定剂合成工艺而言,中间体二(β-丁氧甲酰乙基)二氯化锡的合成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在中间体的合成工艺中,我们提出了采用水溶剂法一步合成中间体。具体方法是以金属锡粉、浓盐酸和丙烯酸丁酯为原料,在催化剂与相转移促进剂存在的条件下,以一定的温度和时间合成了该中间体。研究了影响反应收率的诸多工艺因素:如原料物质的量之比、盐酸滴加速率、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明确了影响产物收率的主次因素,并确定最优的生产工艺方案。通过元素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方法对中间体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对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工艺路线与其他的两步法、格式法等工艺路线相比,其特点是原材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纯度较高、工艺过程简单。在最终反应中,将巯基乙酸异辛酯与二(β-丁氧甲酰乙基)二氯化锡反应,在环己烷/水体系下合成了酯基锡热稳定剂二(β-丁氧甲酰乙基)锡二(巯基乙酸异辛酯)。对影响反应收率的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最佳的方案。并通过元素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产品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对结构进行了表征。根据国家标准GB/T 2917.1-2002,用刚果红法对产品的热稳定性作了测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高尔金,唐伟,孟建新,陈建军,瞿英俊,周才梅[9](2011)在《有机锡热稳定剂的毒性及其控制与防护》文中研究说明综述了有机锡热稳定剂的毒性;分析了有机锡热稳定剂的毒性及其毒性控制原理;并简述了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应用防护以及因不当使用而中毒所要采取的有利措施;旨在确保人们能正确认识有机锡热稳定剂的毒性以及防护,为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安全生产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张书华,甘文君,李强,方波,龚欣雨[10](2011)在《酯基锡复配原理及其在PVC中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酯基锡热稳定剂的结构和性能出发,阐述了酯基锡对聚氯乙烯(PVC)的热稳定机理和复配原理,分析了我国在酯基锡产业化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酯基锡主要通过与PVC中不稳定Cl发生交换反应,与HCl反应生成硫醇,减弱HCl对PVC降解的催化作用,以及硫醇破坏PVC中的共轭结构来抑制PVC降解;酯基锡与硫醇类化合物、双酚A等抗氧剂、β-二酮和水滑石均有较好的协同效应,与这些化合物复配能有效地提高其热稳定性;酯基锡产品品质问题、生产过程安全性差、缺乏关于酯基锡热稳定机理和毒性机理的系统研究及环境评价体系,是酯基锡产业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有机锡热稳定剂中间体的研究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有机锡热稳定剂中间体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月桂酸逆酯甲基锡热稳定剂产品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原理 |
2 主要仪器及试剂 |
2.1 主要仪器 |
2.2 主要试剂 |
3 合成试验研究 |
3.1 反应温度的影响 |
3.2 反应酸度的影响 |
3.3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
3.4 物料配比对收率的影响 |
3.5 扩大化试验研究 |
4 热稳定性能与流变性能 |
4.1 主要仪器 |
4.2 主要试剂 |
4.3 测试配方 |
4.4 测试结果 |
4.4.1 动态热稳定性能 |
4.4.2 流变性能 |
5 结论 |
(2)液体钡锌复合热稳定剂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PVC概述 |
1.2 PVC的热降解 |
1.2.1 PVC的分子结构 |
1.2.2 现象与特征 |
1.2.3 热降解机理 |
1.3 PVC热稳定剂作用机理和性能要求 |
1.3.1 PVC热稳定剂作用机理 |
1.3.2 PVC热稳定剂性能要求 |
1.4 PVC热稳定剂的种类及作用 |
1.4.1 铅盐类 |
1.4.2 有机锡类 |
1.4.3 稀土类 |
1.4.4 有机锑热稳定剂 |
1.4.5 金属皂类 |
1.4.6 辅助类热稳定剂 |
1.5 现有热稳定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1.5.1 存在问题 |
1.5.2 解决方案 |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1.6.1 研究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第2章 实验部分 |
2.1 主要原材料及仪器 |
2.1.1 实验用主要原材料 |
2.1.2 实验用主要仪器及设备 |
2.2 合成及复配方法 |
2.2.1 异辛酸盐的合成 |
2.2.2 油酸盐的合成 |
2.2.3 液体钡锌复合热稳定剂的复配 |
2.3 金属含量的测定 |
2.3.1 测定原理 |
2.3.2 试剂及溶液 |
2.3.3 检测步骤 |
2.4 游离酸的测定 |
2.4.1 测定原理 |
2.4.2 试剂及溶液 |
2.4.3 测定步骤 |
2.4.4 结果计算 |
2.5 热稳定性能及其评价 |
2.5.1 静态热稳定性能 |
2.5.2 动态热稳定性能 |
2.6 析出性能 |
2.7 试样颜色的测量 |
2.8 透明性测试 |
2.9 加工性能测试 |
2.10 PVC热稳定剂的环保安全性能测试 |
第3章 液体钡锌金属皂的合成与分析 |
3.1 异辛酸盐的合成与分析 |
3.1.1 异辛酸锌的合成 |
3.1.2 反应条件对异辛酸锌合成的影响 |
3.1.3 异辛酸钡的合成 |
3.1.4 反应条件对异辛酸钡合成的影响 |
3.2 油酸盐的合成与分析 |
3.2.1 油酸锌的合成 |
3.2.2 反应条件对油酸锌合成的影响 |
3.2.3 油酸钡的合成 |
3.2.4 反应条件对油酸钡合成的影响 |
3.3 溶剂对热稳定剂体系的影响 |
3.3.1 反应溶剂的影响 |
3.3.2 体系助剂的影响 |
3.4 有机酸对热稳定剂性能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液体钡锌复合热稳定剂的复配及应用评价 |
4.1 钡锌复合热稳定剂对PVC热稳定性的影响 |
4.1.1 单组分金属皂热稳定剂的热稳定特性 |
4.1.2 复合金属皂热稳定剂的热稳定特性 |
4.2 钡锌复合热稳定剂对PVC透明性的影响 |
4.2.1 异辛酸钡锌复合热稳定剂对PVC透明性的影响 |
4.2.2 油酸钡锌复合热稳定剂对PVC透明性的影响 |
4.2.3 有机酸对PVC透明性的影响 |
4.2.4 亚磷酸酯和溶剂对PVC透明性的影响 |
4.3 亚磷酸酯对复合热稳定剂的影响 |
4.3.1 亚磷酸酯对体系热稳定性的影响 |
4.3.2 亚磷酸酯对PVC透明性的影响 |
4.4 β-二酮类化合物对复合热稳定剂的影响 |
4.5 抗析出剂对复合热稳定剂的影响 |
4.5.1 析出原因 |
4.5.2 无酚抗析出剂 |
4.5.3 实验相关 |
4.6 抗氧剂对复合热稳定剂的影响 |
4.6.1 抗氧剂作用机理及使用选择 |
4.6.2 实验相关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工业化生产及应用评价 |
5.1 工业化生产过程 |
5.1.1 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生产设备 |
5.1.2 过滤方式 |
5.1.3 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 |
5.1.4 产品外观 |
5.1.5 成品性能 |
5.1.6 产品应用 |
5.2 与同类型热稳定剂的比较 |
5.2.1 热稳定性的比较 |
5.2.2 析出性比较 |
5.2.3 加工性能比较 |
5.2.4 使用成本比较 |
5.3 环保及安全性检测 |
5.3.1 重金属及相关有害物质的测定 |
5.3.2 多环芳烃的测定 |
5.3.3 双酚A的测定 |
5.3.4 游离苯酚的测定 |
5.3.5 最终鉴定结果 |
5.4 项目经济指标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及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图 |
附录二 工业生产主要设备图 |
附录三 工业生产制品外观 |
(3)甲基硫醇锡合成工艺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甲基硫醇锡合成工艺技术的发展 |
2 结语 |
(4)初探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开发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有机锡热稳定性剂的概述 |
1.1 各类有机锡的特点 |
1.2 有机锡热稳定剂的优点 |
2 有机锡热稳定性剂的开发合成 |
2.1 烷基锡类稳定剂的合成 |
3 有机锡热稳定性剂的应用 |
4 结语 |
(5)硫醇甲基锡工艺优化及技术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硫醇甲基锡的物理化学性质 |
1.2 硫醇甲基锡的主要用途 |
1.2.1 硫醇甲基锡热稳定机理 |
1.2.2 硫醇甲基锡的前后期稳定性 |
1.3 硫醇甲基锡的生产方法 |
1.4 国内外硫醇甲基锡生产及应用现状 |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应达到的效果 |
第二章 硫醇甲基锡生产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
2.1 主要反应机理及生产工艺流程 |
2.2 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 主要影响因素 |
2.3.1 设备运行不畅,有效利用率不高 |
2.3.2 操作方式不适当 |
2.3.3 所用原料不适宜本工艺 |
第三章 硫醇甲基锡工艺优化研究及系统技术改造 |
3.1 硫醇甲基锡生产过程中酯化反应工艺优化研究 |
3.1.1 主要原料和试剂 |
3.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3.1.3 实验方法 |
3.1.4 正交实验及结果分析 |
3.1.4.1 正交实验 |
3.1.4.2 交试验结果分析 |
3.1.4.3 优化方案的验证 |
3.2 硫醇甲基锡生产系统技术改造 |
3.2.1 锡原料制备技术的改进 |
3.2.1.1 制备工艺 |
3.2.1.2 工艺控制参数的确定 |
3.2.1.3 锡原料干燥方法及设备选择 |
3.2.1.4 鳞片状锡屑与锡花结构形态对比 |
3.2.1.5 甲基锡烷基化反应效果对比 |
3.2.1.6 取得的实效 |
3.2.2 化学原料1转移作业方式的改进 |
3.2.2.1 试验方法 |
3.2.2.2 设备实验情况 |
3.2.2.3 实验结果 |
3.2.3 一步合成甲基锡工艺催化剂的选择 |
3.2.3.1 试验情况 |
3.2.3.2 实验结果 |
3.2.3.3 生产实际情况 |
3.2.4 锡化反应釜结构的优化改进 |
3.2.4.1 对搅拌装置的优化改造 |
3.2.4.2 对釜体结构的优化改造 |
3.2.4.3 取得的实效 |
3.2.5 分配剂加入方式的优化改进 |
3.2.5.1 传统方式存在的弊端 |
3.2.5.2 分配剂加入方式的选择 |
3.2.5.3 改进后生产实际情况 |
3.2.6 中间体蒸馏方式的改进 |
3.2.6.1 中间体蒸馏原理 |
3.2.6.2 相关改进 |
3.2.6.3 改进后的效果 |
3.2.7 酯化中和剂的优化选择 |
3.2.7.1 最佳中和剂选择的实验情况 |
3.2.7.2 生产实际 |
3.2.8 酯化反应计量设备的改进 |
3.2.8.1 前酯化反应的基本情况 |
3.2.8.2 试验情况 |
3.2.8.3 试验结论 |
3.2.9 降低化学原料4单耗的研究 |
3.2.9.1 实验情况 |
3.2.9.2 实验结果 |
3.2.9.3 生产实际情况 |
3.2.10 高单甲中间体制备技术的改进 |
3.2.10.1 生产现状及存在的弊端 |
3.2.10.2 原因分析 |
3.2.10.3 新制备方法的确定 |
3.2.10.4 优劣对比 |
3.2.10.5 生产实践情况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改造前后效果对比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CPVC的热稳定性与加工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CPVC基本概念及其基本性能 |
1.1.1 CPVC基本概念 |
1.1.2 CPVC的内外结构表征 |
1.1.3 氯化反应机理 |
1.1.4 氯在CPVC中的分布 |
1.1.5 CPVC相对于PVC的优缺点 |
1.1.6 CPVC结构特性 |
1.1.7 CPVC性能特点 |
1.2 CPVC 的应用 |
1.3 CPVC国内外发展及其研究 |
1.3.1 世界CPVC的发展及其生产现状 |
1.3.2 国内CPVC的发展及其生产现状 |
1.3.3 国内外CPVC生产差异比较 |
1.4 CPVC的加工 |
1.4.1 CPVC的生产方法 |
1.4.2 配方 |
1.5 热稳定剂概述 |
1.5.1 铅盐稳定剂 |
1.5.2 有机锡类热稳定剂 |
1.5.3 有机锑类热稳定剂 |
1.5.4 稀土类热稳定剂 |
1.5.5 金属皂类热稳定剂 |
1.6 钙锌复合热稳定剂 |
1.6.1 钙锌复合热稳定剂的作用机理 |
1.6.2 钙锌复合热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
1.7 辅助型热稳定剂 |
1.7.1 环氧类 |
1.7.2 双羟基金属氢氧化物 |
1.7.3 多元醇 |
1.7.4 β-二酮化合物 |
1.7.5 亚磷酸酯类化合物 |
1.8 热稳定剂的无毒化发展趋势 |
1.9 CPVC热稳定性的测试与评价方法 |
1.9.1 静态测试与评价 |
1.9.2 HCl释放测定法 |
1.9.3 热分析方法 |
1.9.4 红外光谱法 |
1.9.5 动态测试与评价 |
1.9.6 用Brabender流变仪测定 |
1.9.7 毛细管流变仪测定 |
第二章 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对CPVC的热稳定作用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2.1.2 设备名称与型号 |
2.1.3 实验方法 |
2.2 CaSt2/ZnSt2对CPVC协同热稳定机理研究 |
2.3 CaSt2/ZnSt2对CPVC协同热稳定作用机理研究 |
2.4 硬脂酸钙、硬脂酸锌对CPVC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二盐/三盐、钙锌、有机锡热稳定体系对CPVC的热稳定作用研究 |
3.1 二盐/三盐、钙锌、有机锡热稳定剂对CPVC的协同热稳定作用研究 |
3.2 二盐/三盐、钙锌、有机锡热稳定剂对CPVC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二盐/三盐、硬脂酸钙、有机锡热稳定体系对CPVC的热稳定作用研究 |
4.1 二盐/三盐、硬脂酸钙、有机锡热稳定体系对CPVC的协同热稳定作用研究 |
4.2 二盐/三盐、硬脂酸钙、有机锡热稳定体系对CPVC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钙锌、有机锡热稳定体系对CPVC的热稳定作用研究 |
5.1 钙锌、有机锡热稳定体系对CPVC的协同热稳定作用研究 |
5.2 钙锌、有机锡热稳定体系对CPVC加工流变性能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各热稳定体系对CPVC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6.1 制备工艺 |
6.1.1 称料 |
6.1.2 开炼 |
6.1.3 模压成型 |
6.2 性能测试 |
6.2.1 拉伸实验 |
6.2.2 冲击实验 |
6.2.3 弯曲实验 |
6.2.4 塑料耐热性(维卡软化温度)测定 |
6.3 实验配方 |
6.4 不同热稳定剂对CPVC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PVC树脂的热降解机理 |
2 PVC热稳定剂的分类 |
2.1 按作用的功能分类 |
2.2 按组分复杂性分类 |
3 热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
3.1 有机锡热稳定剂 |
3.2 铅盐复合热稳定剂 |
3.3 金属皂类热稳定剂 |
3.4 稀土类热稳定剂 |
3.5 有机锑类热稳定剂 |
3.6 水滑石类热稳定剂 |
3.7 环氧类热稳定剂 |
3.8 辅助热稳定剂 |
4 结语 |
(8)酯基锡热稳定剂的合成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PVC 热稳定剂概述 |
1.3 热稳定剂种类 |
1.3.1 铅盐类稳定剂 |
1.3.2 金属皂类热稳定剂 |
1.3.3 稀土类热稳定剂 |
1.3.4 有机锑类稳定剂 |
1.3.5 有机锡类热稳定剂 |
1.4 国内外PVC 热稳定剂的概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PVC 热稳定剂的发展趋势 |
1.6 酯基锡热稳定剂概述 |
1.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6.2 酯基锡热稳定机理 |
1.6.3 酯基锡的结构与合成 |
1.7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8 酯基锡热稳定剂发展趋势 |
1.9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氯乙酸异辛酯的制备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合成工艺路线及实验操作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醇酸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
2.3.2 催化剂的选择 |
2.3.3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2.3.4 带水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2.3.5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2.3.6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2.4 小结 |
第三章 制备巯基乙酸异辛酯 |
3.1 概述 |
3.1.1 巯基乙酸异辛酯的研究与生产现状 |
3.1.2 巯基乙酸异辛酯生产工艺路线的选择 |
3.2 巯基乙酸异辛酯合成工艺路线设计 |
3.2.1 实验仪器与原料 |
3.2.2 实验过程及操作流程示意图 |
3.3 探索性试验与正交试验 |
3.3.1 探索性实验方案 |
3.3.2 单因素实验 |
3.3.3 正交试验设计 |
3.3.4 正交实验及结果 |
3.4 结果分析 |
3.4.1 硫酸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
3.4.2 酸解温度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
3.4.3 酸解反应时间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
3.4.4 锌粉用量对反应收率的影响 |
3.5 巯基乙酸异辛酯的气相色谱检测 |
3.6 小结 |
第四章 制备二(β-丁氧甲酰乙基)二氯化锡 |
4.1 概述 |
4.1.1 酯基锡中间体的生产方法 |
4.1.2 设计二(β-丁氧甲酰乙基)二氯化锡合成路线 |
4.2 实验 |
4.2.1 合成机理 |
4.2.2 仪器与原料 |
4.2.3 实验操作及工艺流程 |
4.3 探索实验与正交实验 |
4.3.1 探索实验方案 |
4.3.2 正交实验 |
4.4 结果分析 |
4.4.1 原材料摩尔比对收率的影响 |
4.4.2 盐酸用量对收率的影响 |
4.4.3 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
4.4.4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
4.4.5 结构检测及表征 |
4.5 小结 |
第五章 合成二(β丁氧甲酰乙基)二巯基乙酸异辛酯基锡 |
5.1 概述 |
5.2 实验部分 |
5.2.1 合成原理 |
5.2.2 设备和原料 |
5.2.3 实验操作及工艺流程 |
5.3 结果讨论 |
5.3.1 Na_2CO_3 溶液对终产物收率的影响 |
5.3.2 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
5.3.3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
5.3.4 终产物二(β-丁氧甲酰乙基)锡二(巯基乙酸异辛酯)的元素分析 |
5.3.5 酯基锡红外数据分析 |
5.3.6 DTA 分析 |
5.3.7 静态热稳定性检测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9)有机锡热稳定剂的毒性及其控制与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 有机锡热稳定剂的毒性 |
2 有机锡热稳定剂的毒性控制 |
2.1 甲基锡热稳定剂的生产工艺控制 |
2.2 甲基锡产品生产与应用过程中的动态平衡 |
3 有机锡热稳定剂应用防护 |
3.1 有机锡热稳定剂的稳定机理 |
3.2 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应用防护措施 |
4 有机锡热稳定剂中毒症状及急救措施 |
4.1 有机锡热稳定剂中毒症状 |
4.2 急救措施 |
5 结论 |
(10)酯基锡复配原理及其在PVC中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
1 酯基锡的结构、性能及其对PVC的热稳定机理 |
1.1 酯基锡的结构和性能 |
1.2 酯基锡的热稳定机理 |
2 酯基锡热稳定剂的复配原理 |
(1) 选择硫醇、巯基酯类和巯基乙酸盐化合物作为辅助热稳定剂。 |
(2) 选择双酚A等抗氧剂作为辅助热稳定剂。 |
(3) 选择β |
(4) 选择环保型无机材料水滑石作为辅助热稳定剂。 |
3 国内外酯基锡研究新进展 |
3.1 国外新型酯基锡研发及应用新进展 |
3.2 国内酯基锡研发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
3.3 加快酯基锡产业化和应用进程的必要性 |
4 结语 |
四、有机锡热稳定剂中间体的研究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月桂酸逆酯甲基锡热稳定剂产品的研发[J]. 徐万立,易强顺. 塑料助剂, 2021(04)
- [2]液体钡锌复合热稳定剂的制备及应用[D]. 王海晓. 浙江大学, 2020(03)
- [3]甲基硫醇锡合成工艺技术综述[J]. 张洁,张智禹. 世界有色金属, 2016(15)
- [4]初探有机锡热稳定剂的开发应用[J]. 王文娟.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6(06)
- [5]硫醇甲基锡工艺优化及技术改造研究[D]. 赵保良. 昆明理工大学, 2015(04)
- [6]CPVC的热稳定性与加工性能研究[D]. 宫岐山. 青岛科技大学, 2012(07)
- [7]聚氯乙烯热稳定剂研究进展[J]. 汪梅,夏建陵,连建伟,李梅,张燕. 中国塑料, 2011(11)
- [8]酯基锡热稳定剂的合成工艺研究[D]. 汤杰. 广西工学院, 2011(10)
- [9]有机锡热稳定剂的毒性及其控制与防护[J]. 高尔金,唐伟,孟建新,陈建军,瞿英俊,周才梅. 塑料助剂, 2011(02)
- [10]酯基锡复配原理及其在PVC中应用研究进展[J]. 张书华,甘文君,李强,方波,龚欣雨. 中国塑料,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