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港高速公路家庭养护已显成效(论文文献综述)
王芳[1](2018)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公路网价值流转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现阶段公路基础建设取得快速发展,但发展过程中也伴随一些矛盾现象,如公路里程持续增长与公路客货运量增速放缓的矛盾、公路快速发展与公路债务高筑的矛盾、公路建设持续增加与资金紧缺的矛盾、收费公路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与公众认识偏差的矛盾等。这些使公路网的经济性受到一定质疑,影响到公路网的可持续发展。公路网是交通运输系统的子系统之一,也是国民经济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公路网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是影响未来公路行业发展兴衰和国民经济增长快慢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对公路网发展的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期指导未来公路网的发展方向。从经济角度看,可持续发展不但要求公路网可以持续不断的发挥出它的价值,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也要求公路网自身系统运行具有经济上的持续性。公路网的建设与运营是一个价值创造与价值运动的过程,公路网建成运营后为公路客货运输提供基础条件并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本质上是公路网的价值在国民经济相关主体中流转、实现、并得到相应补偿的过程。以经济角度来看,公路网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其价值流转具有可持续性,即公路网的价值形成后能够顺利得以实现及流转,且其运营效益能够足额补偿其所消耗的资源及占用资源的机会成本,从而构成由价值形成到价值实现再到价值补偿的完整过程。本文从经济内涵下可持续发展对公路网的本质要求出发,以公路网基础设施对公路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公路网内部资金运转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公路网的价值流转理论,从公路网的价值形成、公路网的价值实现、公路网的价值补偿三个阶段入手,展开公路网价值流转分析与评价问题研究。在价值形成阶段,由于公路网价值形成的目标是更好的满足日益增长和日益多元化的公路运输需求,且公路网平均运输成本的下降始终是公路运输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本文根据公路网的特性建立了公路网平均运输成本指标,用以评价公路网价值形成的优劣。在价值实现阶段,根据公路网的不同使用主体,本文从公路网价值的实现程度和实现效果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分别采用公路网使用效率和公路网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评价指标。在价值补偿阶段,根据补偿形式的不同,本文从公路网直接价值补偿和间接价值补偿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分别采用财务危机指数和公路网间接补偿指数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本文利用京津冀地区公路网数据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实证研究,对该区域公路网价值流转状况予以评价。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公路网的价值形成、价值实现效果及间接价值补偿阶段的评价结果较好,公路发展基本适应运输需求的增长,但仍需继续拓展优化公路网规模和结构;公路网直接价值补偿评价结果较差,有待多渠道争取更多的资金,并应加强公路行业管理,助力京津冀地区公路网的可持续发展。
李家麟[2](2014)在《曹妃甸港区综合交通网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开发建设曹妃甸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能够合理的对曹妃甸制定出相关的交通和物流发展策略,本文首先对曹妃甸的地理位置以及相关的发展信息、交通以及物流基础设施进行了调查说明。简要介绍了港区的发展前景及发展优势,并对现有基础设施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为下文进行具体分析奠定了基础。通过研究曹妃甸港区所面临的宏观和具体形式,了解到曹妃甸港区交通运输所面临的形式与要求,以此为基础,结合交通预测的相关知识,对港区的主要交通类型的特征年做了相关预测,并且得到了最终的预测结果。对港区进行SWOT模型分析,将与港区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挑战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了曹妃甸港区未来发展的目标与定位,并据此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经过上述分析研究,结合港区的现有基础设施情况,制定出港区未来发展的建设实施方案,并对重点项目进行具体分析,从宏观和具体两个方面制定出适合曹妃甸港区继续发展的合理化措施与建议
巫钢[3](2008)在《物流需求资源转化路径与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需求是一切市场行为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不关注客户需求而进行的生产对企业来说是非常盲目和危险的。物流企业供应链创新,并实现研发快捷化和运作协同化,正是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考虑。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物流企业关心的重点已不再是如何从事生产运作,而是搭建更为完善的需求流动网管理体系,由此,需求流动网管理也日益成为物流企业持续成长和增强竞争力的核心动力。在微利的经济环境下,增加营收、降低成本、增强客户关系,必须对市场和客户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了解和计划,再搭配有效率的需求流动网体系,从而规划出最佳的供应通道,以最快速度和最低成本将产品送达到顾客手中,这是维持优势、减少风险,增加利润的关键。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从单纯的供应导向向需求链管理和需求流动网管理转变.本文重点研究物流需求资源的转化路径和关键模式,并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引言.在物流企业的不断变革过程中,资源整合的模式不断地演化和变异。以物流需求资源为基础,分析了物流需求资源整合的意义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给出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及创新之处。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从物流领域的相关理论研究出发,揭示了物流需求资源的本质特点;重点研究了物流需求资源的联结基础和动态演变的网络形态;结合企业资源理论,提出了物流需求资源的概念及界定标准,共同奠定物流需求资源的转化研究的命题。第三部分:物流需求资源分布结构。对物流需求资源整合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物流需求资源联结的关键要素;并对第一方物流至第五方物流等物流需求资源结构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螺旋模型。分析了物流需求资源的一般转化过程,影响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关键中介变量,并提出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螺旋模型;分析了不同阶段物流需求资源的转化程度、转化意识对需求资源开发绩效以及协同化战略的影响,并进行实证研究以便对转化的效果进行检验。第五部分:物流需求资源的转化模式分析。分析了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互动机理;运用共生理论分析了物流企业基于需求资源转化所形成的共生网络体系及其稳定性。第六部分: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实证分析。结合天津港区域物流需求协同网络的互动分析,论证产业集聚的物流需求资源整合模式的适用性;结合泰达滨海物流的需求资源整合以及物流期货的经营方式创新,对物流需求资源价值创新模式进行检验;结合上海亿通公司的物流网络,分析了物流需求信息共享网络建设和运行绩效。第七部分:结论与后续研究方向。对于物流组织隐性需求资源价值性和隐含性进行分析,对物流需求资源转化模式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分析了物流需求流动网络的研究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促进和贡献,廓清了组织隐性需求理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命题。
李延平[4](2001)在《唐港高速公路家庭养护已显成效》文中指出80公里全部由沿途66户农户家庭承包负责,不仅提高养护质量,节约了人力、财力,而且在全国首开高速公路家庭养护承包责任制的先河
二、唐港高速公路家庭养护已显成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唐港高速公路家庭养护已显成效(论文提纲范文)
(1)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公路网价值流转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1.3 研究综述 |
1.3.1 公路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研究综述 |
1.3.2 价值及价值运动理论的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案 |
1.4.1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4.2 论文技术路线 |
1.4.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公路网价值流转分析与评价理论基础 |
2.1 公路网可持续发展分析 |
2.1.1 经济内涵下的公路网可持续发展 |
2.1.2 可持续发展视角对公路网发展的要求 |
2.2 公路网价值流转理论分析 |
2.2.1 价值流转理论 |
2.2.2 公路网的价值及价值流转分析 |
2.2.3 价值流转理论分析对公路网可持续发展的支撑性 |
2.3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公路网价值流转评价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路网价值形成阶段评价 |
3.1 公路网价值形成评价的具体内容 |
3.1.1 公路网的特征决定其价值形成评价的形式 |
3.1.2 公路运输需求实现的条件 |
3.1.3 公路网平均运输成本与公路网价值形成评价 |
3.2 公路网价值形成阶段的评价方法 |
3.2.1 公路网平均运输成本的概念 |
3.2.2 公路网平均运输成本的影响因素 |
3.2.3 公路网平均运输成本的构建及计量 |
3.2.4 公路网价值形成的评价原则 |
3.3 公路网价值形成评价案例——以京津冀地区公路网为例 |
3.3.1 研究区域、数据资料及计量准备 |
3.3.2 京津冀地区公路网平均运输成本空间格局、演化规律 |
3.3.3 京津冀地区公路网价值形成评价小结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路网价值实现阶段评价 |
4.1 公路网价值实现阶段评价的具体内容 |
4.1.1 公路网价值最终实现后的表现形式 |
4.1.2 阻碍公路网价值实现的情况 |
4.1.3 公路网价值实现的评价方式 |
4.2 公路网价值实现程度的评价方法 |
4.2.1 公路网使用效率的计量 |
4.2.2 评价原则 |
4.3 公路网价值实现效果的评价方法 |
4.3.1 评价思路 |
4.3.2 评价模型 |
4.3.3 评价原则 |
4.4 公路网价值实现程度评价案例——以京津冀地区公路网为例 |
4.4.1 京津冀地区公路网实现程度评价 |
4.4.2 京津冀地区公路网实现效果评价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公路网价值补偿阶段评价 |
5.1 公路网价值补偿阶段评价的具体内容 |
5.2 公路网直接价值补偿评价方法 |
5.2.1 公路网现金流分析 |
5.2.2 公路网财务危机指数的构建及公路网直接价值补偿的评价原则 |
5.3 公路网间接价值补偿评价方法 |
5.4 公路网价值补偿阶段评价案例——以京津冀地区公路网为例 |
5.4.1 京津冀地区公路网直接价值补偿评价 |
5.4.2 京津冀地区公路网间接价值补偿评价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京津冀地区公路网价值流转总体评价与政策建议 |
6.1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京津冀地区公路网价值流转评价 |
6.2 京津冀地区公路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
6.2.1 多渠道争取更多的资金改善公路网直接价值补偿的可持续性 |
6.2.2 加强公路行业管理优化公路网价值实现的环境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1 京津冀地区部分公路路段使用率计算表 |
附录2 路段1现金流量表 |
附录3 专家意见征询打分表一 |
附录4 专家意见征询打分表二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曹妃甸港区综合交通网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交通规划研究现状综述 |
1.2.2 港口物流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曹妃甸港区基础现状 |
2.1 港区地理位置与优势条件 |
2.1.1 地理位置 |
2.1.2 位置优势条件 |
2.2 港区发展情况 |
2.2.1 港口发展历程 |
2.2.2 港口吞吐量 |
2.2.3 与周边港区关系 |
2.3 港区交通基础设施现状 |
2.3.1 港区码头基础设施 |
2.3.2 港区交通现状 |
2.3.3 港区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
2.4 港区物流基础设施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港区综合交通网建设研究 |
3.1 曹妃甸港区面临的形势要求 |
3.1.1 宏观层面的总体形势 |
3.1.2 曹妃甸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与要求 |
3.2 港区交通预测 |
3.2.1 预测内容与思路 |
3.2.2 运输需求总量预测 |
3.2.3 主要货类运输需求预测 |
3.2.4 集疏运量预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港区物流建设战略 |
4.1 SWOT分析 |
4.2 曹妃甸港区SWOT模型建立 |
4.2.1 优势分析 |
4.2.2 劣势分析 |
4.2.3 机遇分析 |
4.2.4 挑战分析 |
4.3 SWOT组合分析 |
4.3.1 S+O战略 |
4.3.2 W+O战略 |
4.3.3 W+T战略 |
4.3.4 S+T战略 |
4.4 曹妃甸港区发展战略 |
4.4.1 港区物流发展战略定位 |
4.4.2 港区物流发展策略 |
4.4.3 港区物流发展策略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港区综合交通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
5.1 港口 |
5.2 铁路 |
5.2.1 总体布局 |
5.2.2 对外铁路 |
5.2.3 区内铁路 |
5.3 对外公路及区内道路 |
5.3.1 对外公路 |
5.3.2 区内道路 |
5.3.3 公共交通 |
5.4 管道 |
5.5 客运枢纽及公交场站 |
5.5.1 客运枢纽 |
5.5.2 公交场站 |
5.6 物流基础设施 |
5.6.1 物流节点层次划分 |
5.6.2 物流节点规划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重点项目与措施建议 |
6.1 建设重点 |
6.1.1 港口 |
6.1.2 铁路 |
6.1.3 其余项目 |
6.2 措施与建议 |
6.2.1 加强规划,做好项目储备 |
6.2.2 完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
6.2.3 统筹协调,合理配置资源 |
6.2.4 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基础设施公共性 |
6.2.5 构建信息平台,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 |
6.2.6 处理好交通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关系,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物流需求资源转化路径与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意义及背景 |
1.1.1 先进制造模式与物流需求影响力 |
1.1.2 核心竞争力与物流需求资源整合 |
1.1.3 物流企业发展的新趋势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物流概念的相关评述 |
1.2.2 国内外物流需求的研究评述 |
1.2.3 国内外物流需求资源整合研究评述 |
1.2.4 进一步研究的机会 |
1.3 逻辑结构与章节安排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物流理论研究述评 |
2.1.1 物流冰山理论 |
2.1.2 第三利润源理论 |
2.1.3 黑大陆理论 |
2.1.4 成本中心理论 |
2.1.5 物流森林说 |
2.2 价值链理论研究述评 |
2.2.1 供应链理论 |
2.2.2 需求链理论 |
2.2.3 价值链理论 |
2.2.4 需求流动网理论 |
2.3 企业资源理论研究述评 |
2.3.1 交易费用理论 |
2.3.2 效益背反理论 |
2.3.3 劳动价值理论 |
2.3.4 社会分工理论 |
2.3.5 核心能力理论 |
第3章 物流需求资源分布结构分析 |
3.1 物流需求资源的特性 |
3.1.1 物流需求资源的内涵及类型 |
3.1.2 物流需求资源的成熟度 |
3.1.3 需求流动领导型物流体系的构建 |
3.2 需求资源为基础的物流组织网络化过程 |
3.2.1 物流组织网络化的驱动因素 |
3.2.2 物流组织网络化过程 |
3.2.3 物流组织网络节点类型与复杂性 |
3.3 物流需求资源网络分层与结构功能 |
3.3.1 第一方物流需求流动网络结构与功能 |
3.3.2 第二方物流需求流动网络结构与功能 |
3.3.3 第三方物流需求流动网络结构与功能 |
3.3.4 第四方物流需求流动网络结构与功能 |
3.3.5 第五方物流需求流动网络结构与功能 |
3.4 物流需求流动网的联结机制 |
3.4.1 物流需求流动网联结动力 |
3.4.2 物流需求流动网的信息分享 |
3.4.3 物流需求流动网的联结成本 |
3.4.4 物流需求流动网的协同演化 |
第4章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过程:螺旋模型及检验 |
4.1 理论探讨与过程研究 |
4.1.1 隐性物流需求形成的理论探讨 |
4.1.2 隐性物流需求资源转化过程 |
4.2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核心:螺旋模型 |
4.2.1 Nonaka和Takeuchi螺旋模型的借鉴 |
4.2.2 物流企业群的隐性需求资源整合机制 |
4.2.3 物流企业群体隐性需求资源的扩散机制 |
4.3 物流需求转化螺旋分层模型及检验 |
4.3.1 物流企业决策、思维方式与隐性需求转化 |
4.3.2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螺旋的分层检验 |
4.3.3 物流隐性需求转化的协同化策略 |
第5章 物流需求资源的转化模式分析 |
5.1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机理 |
5.1.1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内涵目标 |
5.1.2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影响因素 |
5.1.3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冲突机制 |
5.1.4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利益分配 |
5.1.5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惩罚机制 |
5.2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共生关系 |
5.2.1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共生关系类型 |
5.2.2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与共生关系的演化 |
5.3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主要模式 |
5.3.1 物流需求资源的产业集聚模式 |
5.3.2 物流需求资源的价值创造模式 |
5.3.3 物流需求资源的信息共享模式 |
第6章 物流需求资源转化的实证研究 |
6.1 天津港物流需求资源产业集聚模式 |
6.1.1 天津港公司概况 |
6.1.2 天津港周围的物流竞争态势 |
6.1.3 天津港国际物流发展潜力预测 |
6.1.4 天津港物流网络节点的建设情况 |
6.1.5 天津港物流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
6.2 泰达滨海物流需求资源价值创新模式 |
6.2.1 天津泰达滨海物流公司简介 |
6.2.2 泰达物流铁合金交易创新平台的构建环境 |
6.2.3 泰达物流期货与电子交易的价值功能创新 |
6.2.4 泰达物流期货与电子交易平台价值创新的启示 |
6.3 上海亿通物流需求信息共享模式 |
6.3.1 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
6.3.2 上海亿通的物流需求信息网络结构 |
6.3.3 企业物流信息需求群系统的耦合机理 |
6.3.4 上海亿通物流信息需求群系统耦合分析的启示 |
第7章 结论与后续研究方向 |
7.1 全文总结 |
7.1.1 物流需求资源的网络化存在方式 |
7.1.2 物流需求资源深度开发的复杂性 |
7.2 物流需求资源研究的学术价值 |
7.2.1 物流需求资源分析的学术意义 |
7.2.2 需求资源研究视角的创新与延伸 |
7.3 研究局限与后续研究方向 |
7.3.1 文章研究的不足之处 |
7.3.2 后续研究的努力方向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唐港高速公路家庭养护已显成效(论文参考文献)
- [1]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公路网价值流转分析与评价[D]. 王芳. 长安大学, 2018(01)
- [2]曹妃甸港区综合交通网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研究[D]. 李家麟.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8)
- [3]物流需求资源转化路径与模式研究[D]. 巫钢. 天津财经大学, 2008(09)
- [4]唐港高速公路家庭养护已显成效[J]. 李延平. 公路运输文摘, 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