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型十三辊矫正机的结构性能及特点(论文文献综述)
袁芳[1](2021)在《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旧厂房空间改造研究 ——以宜宾五粮液展览馆设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发展,许多老工业区被新的工业区取代,产生了大量的厂房、仓库等旧工业建筑闲置。这些厂房建筑虽然已经逐渐失去了生产功能,但其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文脉价值、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从未消失。为此,国家大力推进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倡导“空间换地”,提出加大对旧厂房改造的支持力度,力图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本文针对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旧厂房空间进行研究。通过整理归纳、实地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结合国内外工业建筑保护和改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案例,深入剖析现今旧厂房空间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并希望由此找到一种符合我国废弃工业厂房改造的行之有效的方式,最后通过将宜宾五粮液酿酒作坊遗址内的旧厂房改造成五粮液展览馆为设计案例,让工业遗产保护下的旧厂房空间改造策略得到实践性的论证,为后续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再利用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结构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梳理,以及对国内外厂房改造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分析了当下国内外旧厂房改造的相关案例,探讨了与旧厂房改造设计相关的因素以及前人改造中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对“工业遗产”、“旧厂房”等与课题相关的词条给予明确界定;第三部分针对要做的实践案例——五粮液展览馆的设计进行多方位的前期调研,分析了当下旧厂房的使用情况、当地居民对旧厂房改造的需求以及习惯偏好等,为后续设计做好充分准备。第四部分是分析我国旧工业厂房改造为展览馆的适宜性以及对改造策略进行研究,归纳总结出遗址保护前提下旧厂房建筑改造利用的方法;第五部分是根据研究出的设计方法和总结的改造策略,以宜宾五粮液酿酒作坊内的旧厂房作为改造对象,以将其改造为五粮液展览馆为实践目标,完成相关的设计方案。
葛皖峰[2](2018)在《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和基于施工过程模拟的方案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规定: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及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近年来,随着建筑高度和结构性能要求的提高,配合混凝土核心筒的超高层钢结构建筑数量也逐渐增多,采用超高层钢结构的结构形式能够有效降低结构自重,在保证承受轴向荷载能力的同时能够抵抗水平荷载,且外形丰富多变,施工速度快,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粗放,缺乏严谨而系统的全过程控制;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仅按照设计图纸进行钢结构安装,并没有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钢结构位移和内力的变化,安装过程会使钢结构构件产生额外的应力以及变形,从而导致质量问题甚至产生重大安全隐患。本文结合镇江苏宁广场东塔楼工程实例,对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和基于施工过程模拟的方案优化进行研究,规范施工技术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钢结构安装的内力和位移控制并优化施工方案,提高超高层钢结构的施工质量。本文完成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在实地调查研究和广泛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超高层钢结构组成和功能,结合施工条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超高层钢结构施工关键技术,包括前期的深化设计、工厂化构件制作,现场巨型构件吊装、施工安全操作平台和构件连接技术,全面控制施工质量和安全,为今后的工程提供了经验和参考。2、通过对比设计阶段和施工过程模拟计算方法,结合简化算例验证了模拟方法的合理性,初步得出施工阶段超高层钢结构整体位移特征;基于施工过程模拟分析,首先,结合混凝土的时变性,分析对核心筒领先钢结构外框的层数优化方法;然后,针对钢结构水平加强层的结构功能和变形差引起的附加应力,分析伸臂桁架延迟连接优化方法;最后,分析超高倾斜结构预调原理,选择正装迭代法对倾斜结构进行预调计算,并详细阐述了其预调计算思路。3、以镇江苏宁广场东塔楼工程为背景,对基于施工过程模拟的方案优化应用进行实例分析。在Midas/Gen平台建立东塔楼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得出超高层钢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和位移情况,为方案优化打下基础。然后,分别对核心筒领先钢结构外框层数、加强层伸臂桁架延迟连接时间和超高斜柱预调进行优化,并分别进行现场实地监测,与模拟数据对比验证了模拟分析优化的效果,证明了优化方法的合理性。
郭屹[3](2014)在《大型水平下调式三辊机卷板机的结构分析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增加,对三辊卷板机的卷板能力及性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化、精度化的问题成为了卷板机的研究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的冷卷板厚在250~300mm级别的重型卷板成套设备在国内尚属于摸索阶段,随之带来的大型水平下调式三辊卷板机的结构设计和优化的问题成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在山西省重大科技项目的支持下,通过对长治锻压公司设计制造的冷卷板厚250~300mm的大型水平下调式三辊卷板机为参照,对卷板机的结构进行分析和优化。根据长治锻压公司提供的结构和参数,计算出卷板机在预弯情况下各个工作辊以及支撑架的受力情况,推算出箱体、床体等结构的受力情况;用PRO/E软件建立各部分结构的三维模型,将卷板机的小支架支撑箱体导入WORKBENCH软件中,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对小支架支撑箱体的薄弱环节依次进行合理改进;用PRO/E软件建立的床体三维模型,导入WORKBENCH软件进行静力学分析,提出三种改进方案,在同样条件下对三种方案进行对比选取出最佳方案,并对其进行模态分析,结合静态分析结果,以床体轻量化设计为准则,在不影响床体的应力与变形的情况下,再次对床体结果进行优化设计;建立托辊的三维模型,导入WORKBENCH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根据托辊的受力情况,对托辊进行参数化处理;最终将改进后各结构的模型进行装配,完成卷板机的整体装配模型,运用WORKBENCH软件对卷板机的结构静力、动态分析。通过以上的计算与分析:指出了卷板机小支架支撑箱体、床体、托辊设计的不合理之处。通过对不合理之处的结构改进,得到了符合设计要求的静态、动态特性结构;对床体的优化设计,达到了轻量化的目的;对托辊的参数化处理,筛选出托辊在最优变形和应力情况下对应的参数最优尺寸;最终对卷板机整体结构的分析,验证了各个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关连胤[4](2012)在《宽厚板冷矫工艺研究及矫直机应力应变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飞速发展,我国对中厚板的需求不断提高。矫直是中厚板生产中一道重要的精整工序,矫直机是保证中厚板质量的重要设备。随着控轧控冷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钢板的矫直温度降低,材料的屈服强度提高,这对矫直设备在强度、刚度、功能及自动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某厂新一代9辊式中厚板冷矫直机为例,确定了中厚板冷矫直的解析模型,用有限元法对钢板冷矫直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较优的矫直方案;并对该矫直机进行结构分析,计算出刚度系数,提出辊缝补偿方案。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基于板材在弹塑性弯曲时应力和应变的关系、合理的假设条件以及板材在矫直过程中的曲率,确定了板材的弯曲与力矩的关系和压下量的计算方法;介绍了辊式矫直机的矫直方案、各矫直辊处钢板曲率的确定、矫直力以及刚度系数的计算方法。利用ABAQUS/Standard对宽厚板辊式冷矫直过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种厚度的宽厚板在不同压下方案下的矫直效果,并以钢板平直度为主要依据确定了各自的较优矫直方案。利用SolidWorks对矫直机进行三维建模,并基于SolidWorks的Simulation模块对其整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不同尺寸钢板在各自较优矫直方案下矫直机结构的应力及变形状态,计算出该矫直机的刚度系数,并提出辊缝的补偿方案。根据该冷矫直机具有各辊可单独调整的功能,对高强度宽厚板分别进行9辊式与变辊距5辊式冷矫直模拟,并从钢板的矫直效果与矫直机结构的强度、刚度两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出较优的矫直方案。全文通过对宽厚板辊式冷矫直过程的工艺与结构两方面进行了有限元模拟,较为完整的还原了宽厚板辊式冷矫直过程,为我国的矫直技术提供了理论参考。
高聪敏[5](2008)在《带材辊式矫直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文中提出近几年,我国钢产量持续增长,随着用户对带材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带材发展的重点正从追求产量转移到追求质量。采取措施改善带材质量已成为生产者急需解决的事情。矫直机是改善带材质量的主要设备。国内生产厂家需要附有新技术的辊式矫直机,特别是用于高精度带材精整线上的辊式矫直机。本课题以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项目为依托,对带材辊式矫直机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寻找带材矫直变形规律,对辊系参数进行设计计算,建立了矫直模型。采用显式动力学有限元算法,以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为工具,对带材辊式矫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矫直理论和辊式矫直原理,本文对辊式矫直机矫直带材进行工艺参数分析,设计计算了辊式矫直机基本参数,并计算出矫直力,在此参数下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带材的矫直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辊系参数设置基本合理,能够实现带材矫直。分析弹塑性变形弯曲理论及矫直辊布置方式确定矫直方案,结合矫直过程中带材的动态变形特点,建立矫直解析模型,推导出压弯量计算公式。根据解析模型和提供的基本参数、几何尺寸和材料力学性能参数,选择适当的材料模型。分析了带材辊式矫直过程中的有限元理论,简单介绍了本文所用的有限元软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压弯量下的矫直过程进行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压弯量,最后分析了压弯量对应力、应变的影响。本文采用解析计算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带材辊式矫直过程,通过对带材辊式矫直过程工艺参数的深入研究,确定辊系参数,模拟带材矫直过程,获得合理的矫直参数,其结果可以为实际生产中矫直工艺参数的设定、优化和矫直机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因此可以缩短矫直机产品的开发周期,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市场不断变化需求,促进我国板带材辊式矫直技术的发展。同时,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矫直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
高燕[6](2006)在《H型钢辊式矫直中断面畸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H型钢作为一种经济断面型钢,具有重量轻、承载能力大、外形美观、易于铆接、节约工时、造价低廉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钢结构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同其它钢材一样,H型钢在轧制时轧机的压下量不均、运输过程中外力的碰撞、冷却过程中温降不均及型材自重的作用都会造成型材在矫直前的缺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矫直。由于H型钢的断面结构相对其它型钢存在着腰高腿薄等特点,因而目前H型钢的矫直一般采用矫直辊直接压弯腹板带动翼缘弯曲的方式进行。由于H型钢的翼缘较厚而腹板较薄,且矫直时翼缘处于垂直位置而腹板则处于水平位置,二者的刚度相差很大,矫直时不可避免地造成腹板相对翼缘的凹陷,工程上称为断面畸变。本文采用有限元仿真与理论解析相结合的方式,对H型钢辊式矫直中的断面畸变现象进行了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及成果有:1、理论上对H型钢辊式矫直的断面畸变进行简化解析,得出腹板凹陷量的最大值发生在腹板中心位置,且腹板凹陷量与H型钢截面尺寸、辊缝、矫直辊辊环宽度等参数有关。当只考虑弹性变形时,腹板凹陷量与矫直力P成线性关系。2、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H型钢辊式矫直时一个矫直单元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典型规格H型钢矫直后的应力分布及断面变形形态,得出矫直后H型钢截面的变形主要为腹板凹陷,研究腹板凹陷对实际压下量的影响,提出考虑腹板凹陷时矫直实际压下量应为理论压下量与腹板凹陷量之和。3、对多种工况下矫直单元的有限元仿真模型进行计算,确定了对特定轧件影响腹板凹陷量的主要因素:矫直压力、侧向间隙和矫直辊圆角半径等,并得出其影响规律,给出了典型规格H型钢的矫直腹板凹陷量的回归公式,为工程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4、将仿真分析及理论解析的结果对比,从而验证仿真分析的合理性。
王会刚[7](2005)在《H型钢矫直机理及有限元动态仿真研究》文中指出H型钢作为一种经济断面型钢,具有重量轻、承载能力大、外形美观、易于铆接、节约工时、降低造价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与民用钢结构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H型钢的断面结构相对其它形式型钢存在着腰高腿薄等特点,矫直时因稳定性问题,只能通过压下腹板进行整体矫直,这样就存在局部变形过大,合理压下量设置问题,因此,H型钢矫直过程研究和实践研究有很多难点问题。本文针对H型钢的特点,综合应用弹塑性有限元理论,结合解析方法、计算机仿真和测试、试验研究等手段,首次对H型钢的矫直机理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及成果有:1、理论分析了矫直时H型钢腹板对断面塑性变形程度的影响,得出分析H型钢反弯挠度时可以将断面简化为对应的两块矩形这一结论。研究了H型钢辊式矫直反弯挠度的解法并得出了九辊变辊距矫直的解析解,得出了各辊处弯矩、矫直力和反弯挠度的解析关系;提出并验证了根据H型钢断面塑性变形区大小来确定各辊矫直弯矩从而求解压下挠度这一思想。针对考虑腹板与否,推导出了典型矫直单元的反弯挠度通用解析公式。2、运用弹塑性有限元法验证了所推导解析公式的正确性。对九辊变辊距矫直和单个矫直单元进行了全面的静压下仿真研究。研究了压下挠度、矫直力、应力应变等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验证了考虑腹板与否对H型钢矫直中各项参数的变化影响不大的结论。3、理论上全面研究了H型钢的辊式矫直机理,推导出了H型钢辊式矫直时残余挠度和残余应力的理论解析公式。研究表明,考虑矫直过程中残余挠度和残余应力后,H型钢矫直时实际各辊的弯矩值、断面塑性变形程度均会发生变化;分析了考虑残余挠度和残余应力时断面弹区比以及各辊处弯矩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弯矩修正方法。4、建立了弹塑性三维有限元模型,全面动态仿真了H型钢从咬入到稳定矫直到抛出这一矫直过程。分别针对有无原始缺陷的理想材料和线性强化材料的典型H型钢进行了动态有限元仿真,研究了相对原始曲率和强化系数对应力应变等参数的影响,取得了矫直过程中挠度、矫直力、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等。5、实测了典型H型钢矫直前后几何状态,得出典型H型钢矫直前的弯曲数学模型基本可确定为正弦曲线与幂函数的叠加。测试了不同压下挠度矫直时H型钢的几何形态和主要力能参数,进一步证明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韩丙宝[8](2000)在《新型十三辊矫正机的结构性能及特点》文中研究指明介绍新型十三辊矫正机的结构性能及特点。该套设备在设计上做了较大改进 ,它的投产对于我国矫正机结构的研制起到推进作用。
二、新型十三辊矫正机的结构性能及特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十三辊矫正机的结构性能及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旧厂房空间改造研究 ——以宜宾五粮液展览馆设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及背景 |
1.1.1 课题的提出 |
1.1.2 课题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1.3.1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实践现状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1.3.4 存在问题 |
1.4 课题研究方法和框架体系 |
1.4.1 课题研究方法 |
1.4.2 课题研究框架体系 |
2 工业遗产保护与旧厂房改造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
2.1 工业遗产保护相关理论 |
2.1.1 工业遗产的价值 |
2.1.2 工业遗产保护 |
2.2 旧厂房改造相关理论 |
2.3 五粮液酿酒作坊相关理论 |
2.4 展览馆相关概念 |
2.4.1 展示艺术设计 |
2.4.2 展览馆 |
2.5 本章小结 |
3 五粮液厂房前期调研及资料整理 |
3.1 酿酒厂所处工业环境 |
3.2 酿酒厂保护要求梳理 |
3.3 周边居民需求调研 |
3.4 项目性质及项目定位 |
3.5 本章小结 |
4 工业旧厂房改建为展览馆的策略研究 |
4.1 五粮液酿酒作坊改造利用导则 |
4.1.1 利用原则 |
4.1.2 功能定位 |
4.1.3 优势评估 |
4.2 历史保留 |
4.3 变废为宝 |
4.4 空间改造 |
4.5 以新衬旧 |
4.6 本章小结 |
5 宜宾五粮液展览馆改造方案设计 |
5.1 项目基础分析 |
5.1.1 区位分析 |
5.1.2 现状分析 |
5.1.3 周边资源分析 |
5.1.4 文化资源分析 |
5.1.5 旅游资源分析 |
5.1.6 政策优势分析 |
5.2 五粮液展览馆设计思路与执行 |
5.2.1 设计思路 |
5.2.2 元素提取及其色彩设计 |
5.2.3 内部展示形式探究 |
5.3 总体布局 |
5.3.1 总平面图 |
5.3.2 空间功能分区设计 |
5.3.3 空间动线设计 |
5.4 详细设计 |
5.4.1 品牌文化厅设计 |
5.4.2 白酒文化厅设计 |
5.4.3 白酒工艺展示厅设计 |
5.4.4 品酒区设计 |
5.4.5 名酒展示区设计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第二批) |
附录 B 关于五粮液展览馆改造的相关看法问卷调查表 |
附录 C 调查表数据汇总 |
致谢 |
(2)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和基于施工过程模拟的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超高层钢结构组成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研究综述 |
1.3 超高层钢结构施工面临的问题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
2.1 深化设计 |
2.1.1 概述 |
2.1.2 深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
2.2 超高层钢结构构件制作技术 |
2.2.1 工字钢的制作 |
2.2.2 圆管柱的制作 |
2.2.3 不规则构件的制作 |
2.3 超高层钢结构安装技术 |
2.3.1 构件运输 |
2.3.2 构件吊装 |
2.3.3 构件测量与校正 |
2.4 超高层钢结构连接技术 |
2.4.1 中厚板焊接 |
2.4.2 高强螺栓连接 |
2.5 安全操作平台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超高层钢结构施工阶段分析方法和优化理论 |
3.1 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方法 |
3.1.1 一次加载法 |
3.1.2 分段加载法 |
3.1.3 分段加载法与一次加载法的对比 |
3.1.4 Midas/Gen分析软件与算例分析 |
3.2 核心筒领先钢外框层数优化 |
3.2.1 混凝土材料的时变性 |
3.2.2 领先层数的确定 |
3.3 伸臂桁架固接时间优化 |
3.4 超高层倾斜钢结构预调优化 |
3.4.1 预调需求 |
3.4.2 变形预调基本概念 |
3.4.3 预调计算方法 |
3.4.4 正装迭代法计算思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超高层钢结构基于施工过程模拟的优化应用研究 |
4.1 工程概况 |
4.2 超高层钢结构施工过程分析 |
4.2.1 有限元模型建立和条件设置 |
4.2.2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过程模拟结果分析 |
4.3 超高层建筑钢结构施工优化研究 |
4.3.1 核心筒领先斜交网格层数优化 |
4.3.2 伸臂桁架固接时间优化 |
4.3.3 斜柱预调值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主要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已授权专利 |
(3)大型水平下调式三辊机卷板机的结构分析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卷板机研究现状 |
1.2.1 卷板机的发展历程分类 |
1.2.2 国内外卷板机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卷板机的工艺参数分析和力学计算 |
2.1 板料的弯曲理论 |
2.2 卷板机的卷板过程 |
2.3 预弯情况下卷板机的工作受力分析 |
2.3.1 卷板机弯曲力矩 |
2.3.2 卷板机的预弯工艺参数分析 |
2.3.3 各工作辊以及支撑辊的受力计算 |
2.3.4 各参数结果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支架支撑箱体结构分析及优化 |
3.1 有限元分析简介 |
3.1.1 ANSYS 静力学分析的基本流程 |
3.1.2 ANSYS WORKBENCH 介绍 |
3.2 小支架支撑箱体的静力学分析 |
3.2.1 实体模型的建立 |
3.2.2 材料的组织性能 |
3.2.3 箱体的网格划分 |
3.2.4 箱体的约束及载荷 |
3.2.5 结果分析 |
3.3 改进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床体结构分析及优化 |
4.1 床体的静态分析 |
4.1.1 模型建立 |
4.1.2 网格的划分 |
4.1.3 载荷与约束条件的施加 |
4.1.4 模拟结果分析 |
4.2 床体中间部分的结构优化设计 |
4.2.1 方案一的分析与模拟 |
4.2.2 方案二的分析与模拟 |
4.2.3 方案三的分析与模拟 |
4.2.4 方案的对比与选取 |
4.3 床体两端的结构改进 |
4.4 床身的模态分析 |
4.4.1 模态分析的概念 |
4.4.2 模态分析理论 |
4.4.3 模态分析的计算方法 |
4.4.4 床身的模态分析 |
4.5 床体中间部分的优化设计 |
4.5.1 优化设计的概念 |
4.5.2 优化设计的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托辊支架的分析与参数化设计 |
5.1 托辊支架的静力学分析 |
5.1.1 托辊支架的模型建立 |
5.1.2 网格划分与载荷的施加 |
5.1.3 结果分析 |
5.2 托辊的参数化设计 |
5.2.1 托辊参数的关系与求解 |
5.2.2 托辊参数化的选取及验证 |
5.3 本章小结 |
六章 卷板机机身整体结构的分析 |
6.1 卷板机预弯的静力学分析 |
6.1.1 卷板机机身整体模型的建立 |
6.1.2 卷板机的网格划分 |
6.1.3 卷板机的载荷与约束条件的施加 |
6.1.4 静态结果分析 |
6.2 卷板机的模态分析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宽厚板冷矫工艺研究及矫直机应力应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矫直设备及技术的发展 |
1.2.1 国外矫直设备及技术的发展 |
1.2.2 国内矫直设备及技术的发展 |
1.3 国内外矫直过程及矫直模型的研究 |
1.3.1 解析法 |
1.3.2 有限元法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矫直理论与参数计算 |
2.1 弹塑性弯曲时材料的应力和应变 |
2.2 弹塑性弯曲的假设条件 |
2.3 钢板在弹塑性弯曲过程中的曲率 |
2.4 矫直过程中钢板的弯曲与力矩 |
2.5 矫直辊压下量的确定 |
2.5.1 压下量与挠度之间的关系 |
2.5.2 矫直辊压下量的确定 |
2.6 辊式矫直机矫直方案 |
2.6.1 小变形矫直方案 |
2.6.2 大变形矫直方案 |
2.7 各矫直辊处钢板曲率的确定 |
2.8 矫直力计算 |
2.9 刚度系数计算 |
2.10 本章小结 |
第3章 中厚钢板冷矫直过程仿真 |
3.1 ABAQUS 简介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 三种方案下厚20mm钢板矫直效果分析 |
3.4 改进方案下厚20mm钢板矫直效果分析 |
3.5 对不同厚度钢板矫直工艺的确定 |
3.5.1 厚 22mm 钢板的矫直 |
3.5.2 厚 25mm 钢板的矫直 |
3.5.3 厚 30mm 钢板的矫直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矫直机应力应变分析 |
4.1 SolidWorks及Simulation简介 |
4.2 矫直机的建模 |
4.2.1 矫直机几何模型的建立 |
4.2.2 矫直机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2.3 矫直机应力应变分析 |
4.2.4 刚度系数 K 的计算 |
4.2.5 辊缝的控制 |
4.3 本本小结 |
第5章 高强度宽厚板矫直策略分析 |
5.1 9 辊式矫直策略 |
5.2 5 辊式矫直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带材辊式矫直过程的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提出的依据 |
1.2 带材矫直技术的研究概况 |
1.2.1 国外带材矫直技术的研究概况 |
1.2.2 国内带材矫直技术的研究概况 |
1.3 辊式矫直机 |
1.3.1 辊式矫直机矫直原理 |
1.3.2 辊式矫直机类型及调整方式 |
1.3.3 辊式矫直机的矫直方案 |
1.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1.4.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1.4.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带材辊式矫直过程的解析模型 |
2.1 弹塑性弯曲的基本概念及带材矫直方案 |
2.1.1 弹塑性弯曲过程的理论 |
2.1.2 带材弹塑性弯曲过程的曲率 |
2.1.3 带材弹塑性弯曲中的应变、力矩及曲率方程 |
2.1.4 矫直方案的确定 |
2.2 辊式矫直机参数设计 |
2.2.1 辊径和辊距的确定 |
2.2.2 辊数、辊身长度及矫直速度的确定 |
2.3 解析模型的建立 |
2.3.1 压弯量与挠度的关系 |
2.3.2 入、出口矫直辊压弯量的确定 |
2.4 矫直力的计算 |
2.5 矫直力的结果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弹塑性有限元法及其在塑性成形中的应用 |
3.1 塑性成形中的有限元法 |
3.2 带材矫直过程的弹塑性有限元 |
3.2.1 有限变形的应变张量 |
3.2.2 有限变形的应力张量 |
3.2.3 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方程U.L.描述法 |
3.2.4 弹塑性变形的本构关系 |
3.2.5 材料非线性屈服条件 |
3.2.6 三维动力学基本方程 |
3.2.7 中心差分法 |
3.3 ANSYS/LS-DYNA 软件介绍 |
3.3.1 LS-DYNA 的发展历程 |
3.3.2 LS-DYNA 的应用领域 |
3.3.3 LS-DYNA 的功能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带材辊式矫直过程的有限元模型 |
4.1 模型的简化 |
4.2 单元的选择 |
4.3 模型参数的设定 |
4.4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
4.5 接触的处理 |
4.6 载荷及初始条件的处理 |
4.7 求解及其过程控制 |
4.8 后处理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带材辊式矫直数值模拟分析 |
5.1 沙漏及其能量分析 |
5.2 不同压弯量下的分析 |
5.2.1 3mm 厚带材不同压弯量的分析 |
5.2.2 0.3mm 厚带材不同压弯量的分析 |
5.3 矫直力分析 |
5.3.1 矫直力的比较 |
5.3.2 矫直力的分析 |
5.3.3 有张力和无张力情况下的矫直力 |
5.4 等效应力分析 |
5.5 应力与应变分析 |
5.5.1 矫直过程及矫后的最大应力 |
5.5.2 矫直过程的最大应变 |
5.6 长度方向纵向应力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H型钢辊式矫直中断面畸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H 型钢辊式矫直研究综述 |
1.1 H 型钢的介绍 |
1.1.1 H 型钢优点与分类 |
1.1.2 H 型钢产品的主要技术要求 |
1.1.3 H 型钢的应用与发展 |
1.1.4 H 型钢矫前的主要原始缺陷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
1.2 H 型钢的矫直原理 |
1.2.1 矫直机理 |
1.2.2 矫直过程五个曲率 |
1.2.3 H 型钢矫直过程及曲率变化 |
1.3 型钢矫直工艺及设备 |
1.3.1 传统矫直工艺 |
1.3.2 型钢辊式矫直机 |
1.4 弹塑性变形理论及有限单元法 |
1.4.1 弹塑性变形理论简介 |
1.4.2 有限单元法 |
1.4.3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
1.5 型钢矫直当前研究现状 |
1.5.1 钢轨等型钢及其他钢材研究 |
1.5.2 H 型钢研究现状 |
1.6 课题来源 |
1.7 课题工作内容及意义 |
2 H 型钢多辊矫直理论解析 |
2.1 压下挠度的简化解析 |
2.1.1 中间单元解析 |
2.1.2 两端单元解析 |
2.2 腹板凹陷的简化解析 |
2.2.1 翼缘固定 |
2.2.2 翼缘自由 |
2.3 本章小结 |
3 H 型钢辊式矫直仿真模型的建立及其应力和变形形态分析 |
3.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3.1.1 矫直模型的简化 |
3.1.2 有限元模型 |
3.1.3 材料非线性问题 |
3.1.4 接触问题 |
3.1.5 载荷施加及边界约束 |
3.2 仿真过程及矫直力 |
3.2.1 仿真过程 |
3.2.2 矫直力 |
3.3 截面应力分析 |
3.3.1 翼缘应力分析 |
3.3.2 腹板应力分析 |
3.3.3 过渡圆角处应力分析 |
3.4 截面变形形态研究 |
3.4.1 翼缘倾斜 |
3.4.2 腹板凹陷 |
3.5 H 型钢断面畸变对实际压下量的影响 |
3.6 本章小结 |
4 多工况仿真及腹板凹陷量的影响参数研究 |
4.1 矫直力P 对腹板凹陷量的影响 |
4.2 侧向间隙S 对腹板凹陷量的影响 |
4.3 矫直辊圆角半径R 对腹板凹陷量的影响 |
4.4 矫直辊直径D 的影响 |
4.5 仿真结果与解析结果的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7)H型钢矫直机理及有限元动态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及其意义 |
引言 |
1 H 型钢辊式矫直研究综述 |
1.1 概述 |
1.2 型钢矫直传统理论 |
1.2.1 基本公式 |
1.2.2 弯矩方程 |
1.2.3 能量分析 |
1.2.4 曲率方程 |
1.3 型钢矫直传统工艺及装备 |
1.3.1 传统矫直工艺 |
1.3.2 型钢辊式矫直机 |
1.4 型钢矫直当前研究状况 |
1.4.1 钢轨等型钢及其他钢材研究 |
1.4.2 H 型钢研究 |
1.5 课题的提出、意义和研究内容 |
2 H 型钢辊式变辊距矫直可调辊压下挠度的静态弹塑性解析 |
2.1 H 型钢腹板对压下挠度求解影响的研究 |
2.1.1 忽略H 型钢腹板时的解析 |
2.1.2 考虑H 型钢腹板时的解析 |
2.2 理想弹塑性型钢九辊变辊距矫直可调辊压下挠度的解析 |
2.2.1 力学模型 |
2.2.2 弹塑性分布分析 |
2.2.3 压下挠度分析 |
2.2.4 各辊处弯矩、矫直力和可调辊压下挠度的解析关系 |
2.3 型钢多辊矫直可调辊压下挠度的解析简化研究 |
2.3.1 中间矫直单元解析 |
2.3.2 两端矫直单元解析 |
2.3.3 各辊弯矩分布及算例 |
2.4 本章小结 |
3 H 型钢辊式矫直静压下有限元仿真研究 |
3.1 有限单元法基本理论 |
3.2 H 型钢腹板作用的仿真研究 |
3.2.1 仿真模型建立 |
3.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3 九辊变辊距矫直实体模型静压下有限元仿真 |
3.3.1 仿真模型建立 |
3.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4 单个矫直单元静压下有限元仿真 |
3.4.1 仿真模型的建立 |
3.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H 型钢辊式矫直残余几何形态及残余应力的理论研究 |
4.1 H 型钢辊式矫直残余几何形态研究 |
4.1.1 相对残余曲率的理论分析 |
4.1.2 计算实例 |
4.2 H 型钢辊式矫直残余应力研究 |
4.2.1 残余应力的概念和成因 |
4.2.2 残余应力的理论解法及H 型钢辊式矫直残余应力分析 |
4.2.3 计算实例 |
4.3 H 型钢矫直残余应力和残余挠度对各辊弯矩值的影响及修正 |
4.3.1 各辊处塑弯比及弹区比 |
4.3.2 各辊弯矩分布修正 |
4.4 本章小结 |
5 H 型钢九辊变辊距矫直的有限元动态仿真研究 |
5.1 有限元仿真模型的建立 |
5.1.1 几何及实体模型 |
5.1.2 有限元分析模型 |
5.1.3 模型的相关问题 |
5.2 有限元仿真结果 |
5.2.1 理想材料H 型钢的仿真结果 |
5.2.2 线性强化材料H 型钢的仿真结果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5.3.1 应力应变分析 |
5.3.2 弹塑性分布分析 |
5.3.3 各辊矫直力和弯矩分析 |
5.3.4 基本结论 |
5.4 本章小结 |
6 H 型钢原始形态测试及矫直试验 |
6.1 典型H 型钢原始形态研究 |
6.1.1 腹板上下形态 |
6.1.2 翼缘左右形态 |
6.2 矫直试验研究 |
6.2.1 几何形态试验 |
6.2.2 力能参数试验 |
6.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新型十三辊矫正机的结构性能及特点(论文参考文献)
- [1]工业遗产保护视野下的旧厂房空间改造研究 ——以宜宾五粮液展览馆设计为例[D]. 袁芳. 成都大学, 2021(07)
- [2]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技术和基于施工过程模拟的方案优化研究[D]. 葛皖峰. 江苏大学, 2018(02)
- [3]大型水平下调式三辊机卷板机的结构分析与优化[D]. 郭屹. 太原科技大学, 2014(08)
- [4]宽厚板冷矫工艺研究及矫直机应力应变分析[D]. 关连胤. 燕山大学, 2012(05)
- [5]带材辊式矫直过程的有限元分析[D]. 高聪敏. 太原科技大学, 2008(05)
- [6]H型钢辊式矫直中断面畸变的研究[D]. 高燕. 北京科技大学, 2006(09)
- [7]H型钢矫直机理及有限元动态仿真研究[D]. 王会刚. 北京科技大学, 2005(09)
- [8]新型十三辊矫正机的结构性能及特点[J]. 韩丙宝. 山西机械, 2000(S2)